1. 何為影視語言它由哪幾部分組成拜託各位大神
影視語言是由畫面和聲音兩部分。
影視藝術是以畫面為基礎的,所以,影視語言必須簡明扼要,點明即止。省下的時間空間都要用畫面來表達,讓觀眾在有限的時空里展開遐想,自由想像。
解說詞對畫面也必須是亦步亦趨,或者充滿節目,會使觀眾的聽覺和視覺都處於緊張的狀態,顧此失彼,這樣就會對聽覺起干擾和掩蔽的作用。
(1)電影語言分析擴展閱讀:
蒙太奇現在已經成為世界電影通用的一種電影術語了。它與長鏡頭並列的被稱為改變電影的兩把「雙刃劍」。狹義的蒙太奇專指對鏡頭畫面、聲音、色彩諸元素編排組合的手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畫面語言,聲音語言和色彩語言。它是一種電影的修辭方法,對於他的本性有許多言論。
在閱讀一篇文章時,讀者要自己去創造一幅畫面,電影讀者則不然,而這兩種讀者為了完成理性過程,都必須解釋他們所感受到的符號。他們的智力活動愈多,觀眾與創作者之間在這個過程中則愈能達成平衡;這種平衡愈好,那麼這部藝術作品就愈有生命力,愈能引起共鳴。
最早的電影教科書——甚至包括許多近來出版的教科書——以一種目光短淺的熱情把電影與文字語言進行生硬的比較。這種標準的理論認為鏡頭是電影的單詞,場面是它的句子,一段戲就是它的段落。
2. 嘗試分析一部電影中鏡頭語言的運用
其實關注鏡頭語言的觀眾也是可以去了解婁燁的影片蘇州河,因為在這部影片中就體現了導演本身對於這個鏡頭語言的一個運用,尤其是可以呈現這部影片的一個主題。在這部影片中,有一些鏡頭是會出現晃動的,有一些遠景和近景也會呈現角色之間的這種特點。而這剛好也是想要呈現的一個主題這條河旁邊的這些人所經歷的人生。
對於觀眾來說去了解鏡頭,語言也是為了更好的了解影片,本身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以及導演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考量,才設計了這些鏡頭。
在這部影片中,鏡頭的這些晃動,反而就像這條影片想要呈現的這條河,因為河給人帶來的感覺就是,有時候波光粼粼的,永遠處於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也同樣是這部影片中的角色,所經歷的這種人生的變化,會給觀眾帶來的一種感受。
3. 電影《智取威虎山》視聽語言分析2000字
故事梗概:
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對這些戰士來說,死,毫不可怕,隨時都可能發生。穿山風的狂卷,密集的槍彈雨林,隨時都可能向他們襲來。但是他們並不畏懼。因為他們都有同一個信念——我們要真正地解放人民。也正因為如此,不管失敗多少次他們都會頑強的站起來。
觀後感受:
看完《智取威虎山》,我便感覺到一個詞的含義,那便是「集體」。電影一開始就把我帶到了一個冰天雪地的東北大平原,這里有一支東北人民解放軍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203首長)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這股匪徒是原國民黨的敗兵,流竄到我軍後方。偵察英雄楊子榮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打進威虎山內部,探得敵情,配合小分隊里應外合全殲座山雕匪幫。一場鬥智斗勇的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電影中的戰士們吃苦耐勞,在雪原中縱橫,與敵人做艱苦的斗爭,在斗爭中,戰士們高度發揮了軍人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戰勝了常人所難以忍受的艱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難,在冰天雪地里,偵察奔襲,鬥智鬥力。情節一環扣一環,精彩紛呈,我沉浸在這群英雄的故事裡,跟著他們一道跨谷跳澗,滑雪飛山。跟楊子榮一起打虎上山,跟少劍波一道指揮戰斗……我被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打動著。
電影里的每一個人物都那麼活靈活現,個性十足。如年輕有為的軍事將領少劍波,他的沉著冷靜、不驕不燥、英勇善戰、足智多謀都令我欽佩。在我印象里最深還是楊子榮,從我讀過《林海雪原》的原著起,他就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為了徹底消滅最後也是最頑固的威虎山上的頑匪,少劍波和楊子榮數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機智壯烈的「智取威虎山」……
在如今的社會,這樣的精神似乎也消失殆盡,每個人都在極力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去考慮集體的利益。也許有人會說,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土匪了,團結起來也沒多大用去。是的,土匪是沒有了,可是敵人依然存在,同時,我們還有民族復興要去實現,更何況如今國際競爭這么激烈,不團結怎麼才能立足於世界,怎麼樣才能在世界大潮中不被淹沒。
《林海雪原》中,講述的不僅是解放戰爭初期的剿匪斗爭,它所表現出的更是一種智慧,一股勇氣,一種精神。它永遠也不會退出歷史舞台,它會永遠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因為它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驕傲,更是我們現在的標榜。
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了理想這盞明燈的指引,我們才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進的方向。我體會到作為青年,一定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並具備堅強的意志力、勇於拼搏的氣魄,決不放棄的信念。
4. 《紅高粱》影片主題及視聽語言分析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5. 電影的影評中視聽語言要怎麼寫
同學你好,我們以《七宗罪》的開頭做一個範例:
《七宗罪》是大衛芬奇導演33歲的長片作品,其成熟的視聽造詣讓人稱贊,我們用最粗淺的視角,去嘗試解讀芬奇老師是如何用視聽語言構建人物。
(本文涉及劇透)
電影中,主人公賽默塞特,我們簡稱S,是一個出色的警官,做事一絲不苟,思維縝密,刑偵技術高超,有一顆為美國人民服務的心。可人到晚年,無法根除的罪惡讓他在即將退休的年紀心力交瘁。而米爾斯,我們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頭,在地方上頗有建樹,一時間讓他忘乎所以,自以為自己是超級警察,其實性格急躁沖動,做事毛手毛腳。機緣巧合,這一「SM組合」便相遇了。
簡單介紹人物之後,我們來對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師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視聽語言要緊扣視覺和聽覺的表達,畫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豐富的,加之有人類生活的經驗,很多表達不言而喻,深諳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應手去創作。
《七宗罪》鏡頭五
M便接了個電話,從襯衣的口袋裡掏出一支鋼筆,隨意的記在手心裡。還記得上文里S的鋼筆放在哪嗎?整齊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說導演刻意做對比,他只是把一些細節通過人物動作和美術陳設展現出來。刪去這些細節或許對情節不會產生太多影響,但是會讓故事與人物的邏輯更加合理。這便是視聽的魅力。
視聽語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別、角度、運動(攝影機運動)、照明、色彩、語言、音響、音樂,剪輯等,但所有的電影元素都是為人物和故事服務,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節,如何讓觀眾有代入感,才是電影各元素的目的。
6. 從視聽語言角度分析電影《告白》。(片段就可以)
我個人喜歡配樂,蠻好的,輕快的,下雨的時候,那雨珠落地的過程是那麼美,最後的時候,修哉看到時光倒流時是視覺沖擊,也是一份感動。整體來說,我覺得電影裡面的親情都太過激啦,以至於有點變態的感覺!情節很跳躍性!很好!我喜歡!
7. 影視視聽語言分析
同學你好,我們以《七宗罪》的開頭做一個範例:
《七宗罪》是大衛芬奇導演33歲的長片作品,其成熟的視聽造詣讓人稱贊,我們用最粗淺的視角,去嘗試解讀芬奇老師是如何用視聽語言構建人物。
(本文涉及劇透)
電影中,主人公賽默塞特,我們簡稱S,是一個出色的警官,做事一絲不苟,思維縝密,刑偵技術高超,有一顆為美國人民服務的心。可人到晚年,無法根除的罪惡讓他在即將退休的年紀心力交瘁。而米爾斯,我們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頭,在地方上頗有建樹,一時間讓他忘乎所以,自以為自己是超級警察,其實性格急躁沖動,做事毛手毛腳。機緣巧合,這一「SM組合」便相遇了。
簡單介紹人物之後,我們來對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師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視聽語言要緊扣視覺和聽覺的表達,畫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豐富的,加之有人類生活的經驗,很多表達不言而喻,深諳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應手去創作。
《七宗罪》鏡頭五
M便接了個電話,從襯衣的口袋裡掏出一支鋼筆,隨意的記在手心裡。還記得上文里S的鋼筆放在哪嗎?整齊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說導演刻意做對比,他只是把一些細節通過人物動作和美術陳設展現出來。刪去這些細節或許對情節不會產生太多影響,但是會讓故事與人物的邏輯更加合理。這便是視聽的魅力。
視聽語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別、角度、運動(攝影機運動)、照明、色彩、語言、音響、音樂,剪輯等,但所有的電影元素都是為人物和故事服務,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節,如何讓觀眾有代入感,才是電影各元素的目的。
8. 《兩個人的芭蕾》 視聽語言分析
在電影語言運用上,語言簡單、直接、明了,傳承著親情,剖析著人物內心世界,使人生意蘊的拓展更顯連續、周密性。影片《兩個人的芭蕾》大膽地運用電影語言即畫外音的應用。影片中一共運用了八次畫外音,畫外音的運用可以使我們不用看太多的畫面,便能清楚了解故事發生的來龍去脈,更容易使我們解讀電影和探尋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第一次畫外音的應用是:每年寒暑假都要去的路是姥姥家,姥姥的美不是穿在她身上的紅旗袍,也不是她的歌,到底美在哪裡呢?影片便在畫外音中開始了。了解人物與情節的同時,為我們設置了懸念,讓我們去觀察,去發現姥姥到底美在何處,並積極地引導著我們去探尋人生的意蘊。畫外音的運用使人生的意蘊在影片的發展過程中更顯拓展與美化。在艱苦與樸素中,我們感悟出人生意蘊的拓展,我們感悟出主題凸現出親情的幸福與偉大。自然的敘述方式。選擇什麼樣的主題,是一部電影創作的起點,而選擇什麼樣的敘述,則是一部電影成敗得失的關鍵。在一定意義上,電影作品的題材愈嚴肅、深刻,便愈要求故事敘述的客觀自然——敘述者藏於事件背後,隱蔽自己的情感、風格,讓事件自己去敘述。正因為如此,《兩個人的芭蕾》這部影片的敘述才不致給反映生活的材料加上主觀意志或個人見解,也才可能展現生活的原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給觀眾以具體可信感。這也正如伊芙特·皮洛所說的:「對事物的觀察越少受個人情感的影響,揭示的現實就越豐富。」影片本表現倪萍所扮演的母親形象的無私和偉大,零亂毫無頭緒,女兒的見聞卻像一根線將散落的珠子穿結在一起,使觀眾能夠深入影片,探尋主旨。導演還有影片中通過母親、孟奶及老金婆子等人的生活對白作為補充,輔助影片的敘述,使故事趣味盎然。其中倪萍所扮演的母親的語言幽默風趣,既增強了敘述的趣味性,又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這種自然的敘述方式將人物活動、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容易讓觀眾入戲,與演員置換角色並產生共鳴。含蓄的視覺象徵。與這種自然的敘述方式相輔相成的是本影片含蓄的視覺象徵。這部影片中可以解讀為象徵的視覺畫面是含蓄的,不明顯的,不生硬,不做作,沒有人為痕跡。它們能揭示故事的主題,是這部影片本體所必須的。如影片中母親背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深夜在小巷中穿行的場景,整個畫面構圖上給人的視覺感很差,有亮光的地方比例很小,牆周圍陰影部分比例很大;主色調本身很冷,只有牆燈上的中心區域很暖。當母親走過來時,導演採用了景深鏡頭,使暖色調增強,這可以表現出母愛的無私,對子女關懷的無微不至,樂此不疲,讓觀眾感受到每一個幼小脆弱的生命,都是在母愛的呵護、牽引下堅強起來、羽翼漸豐的。周圍的環境相對於母女倆是冷漠的,通過對比更能體現出暖的可貴。這是含蓄的視覺象徵,並且是以事實為基礎自然而然地呈獻給觀眾的。此時畫面上的小巷是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卻又被主人公們賦予了思想情感,使這一細節鮮活有色,發人深思。當母親背著女兒挨家挨戶收水費時,村民給她錢後紛紛關門,將母親冷在門口。為了更加深刻地表現鄉人的冷漠與母親工作的艱辛,導演在鄉民家採用框中取景的方式,只將門開了一條縫,其畫面空間感不禁使人感到窒息,感到壓抑。此時屋內光線很暗,聲音很靜,屋外光線很亮且母親的聲音清脆響亮。通過這一冷一暖、一靜一動,影片創造出深刻的意境。聲畫的巧妙運用。這部影片在聲音運用和畫面組合上也是恰如其分的。如影片開始後不久表現母親挑水、洗頭、穿紅旗袍來等待德貴歸來時,導演採用高速鏡頭,此時只有倒水的聲音。等母親得知德貴去世的消息後,鏡頭突然切到水缸,此時導演採用搖鏡頭的方式來表現母親砸水缸的場面,聲音十分繁雜:水缸被擊碎的聲音加上她的喘息聲,不停在觀眾面前呈獻,讓觀眾感受到母親內心的失落與憂傷。當母親為了使女兒能走路,讓她學跳芭蕾舞時,這時人物沒有對話,只有抒情音樂響起,而母親因勞累過度摔倒後,臉部血流不止的特寫鏡頭呈示給觀眾時,陳導演又通過高速鏡頭對女兒手中的玩線落地進行了特寫,表現出女兒的驚慌與恐懼。當女兒依照母親指示關窗關門,因受刺激學會走路時,這時女兒與母親一起躲在地上,導演採用頂攝將畫面呈示給觀眾的同時,抒情音樂響起,聲畫並茂,渲染了輕松喜悅的氣氛,表現出母女倆內心激動振奮的心情,並且直接激發了觀眾的理性思維,從而使音樂成為深化主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