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好電影與差電影之間的區別在哪
看過之後還想看第二遍,連第一次看都不想看完。
㈡ 請問電影分析怎麼寫啊
怎樣寫影評,專業
第一遍,先看光,每個鏡頭中光是怎麼用的,下一個鏡頭的光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投影的變化,有沒有黑天白天的變化,有沒有陰天、下雨。
第二,空間有沒有大小的變化,大房間,小房間,有沒有室內室外的變化。
第三,聽聲音,是同期還是後期,每個鏡頭中有有沒有表現出的音空間來,它是什麼樣的,下個鏡頭的聲音空間感有什麼變化 。
第四,背景是什麼,與前景的關系,它怎樣變的(這是透視關系)。
第五遍,有沒有運動,是畫面內的被攝體在運動,還是攝影機在運動,是水平運動(左右橫移)多還是縱深運動多。
第六遍,有沒有用變焦,它是准確地表現了兩個人物關系,還是造成了錯誤的關系。變焦用得多不多;搖鏡頭有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義;
第七遍,運動的動與靜的關系,是前景有運動,背景沒有;或是背景有運動,前景沒有;或是前後景都有,或前後景都沒有;
第八遍,剪輯點在哪裡,起幅的畫面是怎麼樣的,落幅的畫面是怎樣的,如果是一個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體造型好不好,好與不好,看的時候有什麼不同;是用切換多,還是用疊化多。
第九遍,在一個鏡頭中人物的調度是怎樣的,有沒有第四面牆的舞台處理(即所有鏡頭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攝影機,就象幼兒園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員的單獨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牆?
第十,音樂用在哪裡;有沒有主題歌,有作用嗎?音樂與人物動作(或稱表演)關系,音樂與攝影機運動的關系,音樂與色彩變化的關系,音樂與對話的情緒及節奏的關系,音樂與自然音響(即雜訊)的關系等等。
第十一遍,如果是故事片,情節的轉折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是用嘴皮子說出來的,還是無聲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話,你能用無聲把這一段落表現出來嗎?
第十二,畫面上人物關系的變化,有變化,還是沒有變化,A在整個鏡頭里始終站在B右邊,就沒有走到B的左邊去過,等等。
第十三遍,畫外空間是怎麼用的,是作為畫面內的空間的延伸,還是另外一個非敘事的空間。
第十四,對話寫得是否生活化,還是舞台腔,好念嗎?
第十五,每個鏡頭中人物都穿什麼顏色的服裝,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有沒有色彩的調度,即作為流動色彩來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時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確嗎?
第十七,時間上是否用閃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合理嗎?
第十八,用長鏡頭嗎?最長的鏡頭有多長,你感覺是長,還是沒有實際那麼長,這個長鏡頭內的人物關系是怎樣的。全在畫面,或者是一個在畫內,一個在畫外(正反拍不算內)。
第十九,人聲,是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這樣的搭配嗎?
第二十遍,特寫是作為情節中的視覺重音來用的嗎?
第二十一遍,全片的聲畫結合如何,有精彩的地方嗎?
電影史部分:
《中國電影藝術史》 周星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電影史》 陸泓石 文化藝術出版社
《西方電影史概論》 邵牧君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世界電影史》 湯普森 北京大學出版社
《電影史》 羅伯特"C"艾倫 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國電影新浪潮》 焦雄屏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45年來的義大利電影》 洛朗斯"斯基法諾 江蘇教育出版社
《香港電影新浪潮》 石琪 復旦大學出版社
《日本電影》 四方田犬彥 三聯書店
(如果時間允許,可是瀏覽下薩杜爾的《世界電影史》,電影史的部分考的很雜,幾個固定的考點大概有:中國電影史76年後的部分(包括香港、台灣的),法國新浪潮,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德國新電影四傑,前蘇聯早期電影等。考察方式不一,有時只需寫出導演和片名,有時會讓你根據幾個已知條件猜出是哪部片子。建議在掌握電影史的基礎上多看市面上新出的老片(關注盜版市場),出卷子的人經常會從其中找一部片子作為考察目標的。電影史及理論的簡要版我會在後面帖出來,做鞏固記憶用)
劇本創作部分:
《導演功課》 大衛"馬梅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導演電影》 艾里克"舍曼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電影劇作者疑難問難解決指南》悉德菲爾德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悉德菲爾德 中國電影出版社
《故事》 羅伯特"麥基 中國電影出版社
《通向電影聖殿》 王迪 中國電影出版社
《寫關於電影劇本的幾個夏衍 中國電影出版社
(最好在考試前自行創作過90分鍾的電影劇本,按分場的寫法,考試時心裡才會有底)
電影理論國外部分:
《電影藝術》 大衛"波得維爾 北京大學出版社
《認識電影》 路易斯賈內蒂 中國電影出版社
卡努杜 《第七藝術宣言》 第一次論證了電影是一種藝術
林賽 《活動畫面的藝術》
將「活動畫面」看作電影的根本特徵
雨果"明斯特貝格 《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
第一次探討了電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藝術特徵、美學特徵
路易"德呂克 《上鏡頭性》
指出適宜於用電影這一新表現手段所獨有的方法來表現人或物的詩意狀態
愛森斯坦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
①沖突是蒙太奇的特性,沖突後產生新的表象和概念
②蒙太奇應該表達一種連貫的、有條理的主題、情節、動作、行為,以及一種最大限度賦予感情的敘述
③電影的藝術目的不僅在於形象表現之實,還要能表現概念,增加電影手段表現力,增加認識現實手段可能性
愛因漢姆 《電影作為藝術》
①電影在技術上的局限性是電影作為藝術的根源
②視覺過程不是機械的攝錄外在世界,而是用簡單、規則、平衡等原則創造的組織感官材料
③電影不能完美再現現實的特性,成為它作為藝術的必要手段
電影的局限性包括:
⑴ 立體在平面上的投影;
⑵ 深度感減弱;
⑶ 照明與無色;
⑷ 畫面界限與物體的距離;
⑸ 時空連續性不存在;
⑹ 沒有聲音,視覺以外其它感覺失去作用
巴拉茲 《電影美學》
分析電影和戲劇在形式表現原則上的差別,並認為電影表現原則是電影的革命性創新
戲劇表現原則:
⑴ 看到整個演出劇場;
⑵ 觀眾視距不發生變化;
⑶ 觀眾的視角不發生變化;
電影表現原則:
⑴ 被拍場景可被分割;
⑵ 被記錄場景視距可變;
⑶ 觀眾視角縱深可變,觀眾與銀幕的想像距離是可改變的
馬爾丹 《電影語言》
阿斯特里克 《新先鋒派的誕生——攝影筆》
認為電影迅速成為一種思想表達工具,保存時代形象的好方法,電影漸漸成為一種語言。藝術家掌握了這種語言後,表達自己的思想、抽象的概念就像寫隨筆、小說一樣流暢自然
讓攝影機像筆一樣自由可以表達自己個人思想,現代電影已成為一種同書面語言一樣精細的思想表達方法
安德烈巴贊 《電影是什麼》、《攝影影像本體論》
① 長鏡頭:強調單個鏡頭內部的表現力(連接表現力),運動、景深、變焦
② 蒙太奇禁用原則(屬巴贊的影像本體論):若一個事件主要內容要求兩個和多個動作元素同時存在,蒙太奇被禁用。蒙太奇遠非電影的本性,而是對其的否定
③影像本體論:由機械作用產生的攝影影像與客觀中的被攝物等同。攝影影像獨特性在於其本質上的客觀性,它產生了被攝物體的本體,它就是被攝物的原形
④木乃伊情節:攝影真正滿足了人們再現原物的需要。「攝影是對事件塗上香料,是自然造物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影像的產生第一次映現了事物時間的延續——可變的木乃伊。
⑤完整電影:巴贊表達電影起源用語。根本原因是心理的需要,稱為「完整電影的神話」。再現一個聲音色彩立體感等外部世界的幻景。
克拉考爾 《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
①電影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它跟周圍的世界有明顯的近親性。
電影的近親性:
⑴ 電影對於未經扮演的事物有一種近親性。扮演能引起現實幻覺就是合理的。如果違反電影特性,任何扮演都是非電影化的。
⑵ 喜歡偶然的事物(意外:相對於必然)。美國無聲戲劇中,意外的事件代替了命運,強大的決定性的力量出現。一切不是註定而是恰好碰上。
⑶ 喜歡再現外部世界的連續性(與巴贊相似)進入攝影機視野內一切都拍下來,無窮盡程度。要求我們承認這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的一部分。
⑷ 偏愛含義模糊的事物。自然界現象多含義,這與無限心理和精神上的無限性相對應。銀幕傾向反映這些含義模糊的東西,含義不能太確定。
⑸ 生活流。指具體情境和世界,是指物質現象而非精神現象。經常提到街道,因為在街道上生活的原生形態經常出現、不是扮演,是偶然事件薈萃之所,任何斷面都是不完整的。
②電影不適合表現悲劇
原因:
⑴ 悲劇主題必然要求一個有目的的、整體的故事形式來展現,與電影特性相違背。
⑵ 悲劇只關心人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無生命物體只能是道具,對發展戲劇起支撐、調節作用。
⑶ 悲劇要求對外部的東西進行安排,舞台劇的環境反映心境,舞台劇一定要有暴風雨。
⑷ 悲劇要求有限、次序井然的世界。電影是以廣闊世界為中心的藝術,電影中沒有宇宙,只有一片土地、天空、街道。總之是廣袤的物質,死亡的結局與這物質現實的廣袤無相同點。在悲劇世界中,命運排斥意外、偶然。
⑸ 悲劇性內容在物質世界總無所表現。因為悲劇內容是純精神世界。
米特里 《電影美學和心理學》
經典電影理論的總結和集大成之作。關於對電影的表述、立場表現在三種模式:電影是畫框(愛因漢姆)、窗戶(巴贊)、鏡子(克拉考爾)。
漢德遜 《電影理論的兩種類型》
麥茨 《想像的能指》
國內部分:
鍾惦棐 《電影的鑼鼓》
曾擔任中宣部文藝處處長,56年在《文藝報》發表該文,尖銳提出新中國電影發展的問題:
電影和觀眾關系的問題;電影事業領導問題;重視中國電影傳統問題等。
被指責反黨的信號,當時被批成右派。
瞿白音 《關於電影創新問題的獨白》
白景晟 《丟掉戲劇拐棍》
電影和戲劇的差異,電影依靠戲劇邁出自己第一步,電影獨立後,是否還要拄拐呢?
結論:丟掉,放開電影的腳步。
新時期探討電影藝術特性的先聲,關於新時期電影藝術最初覺醒。
鍾惦棐 《電影與戲劇離婚》
張暖昕、李陀《談電影語言的現代化》
探索片綱領,第四代導演宣言。
探討中國電影落後時代原因,倡導電影現代化。
印證了巴贊長鏡頭理論,其實是對巴贊的誤讀。
張君祥 《用電影手段完成的文學》
鍾惦棐 《離婚的煩惱》
祝大可《謝晉電影模式的缺陷》 李潔 《謝晉時代應該結束》
謝晉電影遵守「好人蒙冤、價值發現、道德感化、善必勝惡」的模式。
這種向觀眾提出化解社會沖突、奇異道德神話,以煽情為目的的陳舊美學意識,觀眾任人擺布,讓人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好萊塢式道德神話。
名詞解釋常見考點:
蒙太奇、庫里肖夫效應、作者電影、詩電影、左岸派、電影眼睛派、德國表現主義
超現實主義、法國印象派、不萊頓學派、新現實主義、新浪潮、真實電影
雜耍蒙太奇、同期錄音、想像的能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獨立製片
長鏡頭理論、景深鏡頭、視點、升、降格、副光、借位拍攝、跳切、聲畫對位
180度表演區、非職業演員、場面調度、規定情境、格式塔心理、細節、情節點
套層結構、生活流、畫外空間、類型電影、理性電影、黑色電影、左翼電影
軟性電影、國防電影、《武訓傳》、主旋律電影、十七年電影、台灣新電影
香港新浪潮、新德國、日本、蘇聯電影、「白色電話」電影、新好萊塢電影
DOGMA宣言、海斯法典
㈢ 求一篇用蒙太奇分析一部電影的影評
蒙太奇運用淺析——評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一部好的電影,故事要精彩,演員要表演出色,蒙太奇技巧的運用也甚為重要。不同的蒙太奇手法在不同場景中的作用也大不相同。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導演就用到了很多蒙太奇手法,本文就淺析此電影中蒙太奇的應用。 這部電影中比較典型的蒙太奇手法包括平行蒙太奇、顛倒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對比蒙太奇等等。 電影剛開始是在法庭上,安迪一邊受審一邊回憶案發當晚發生的事情,這期間導演就運用了敘事蒙太奇中的平行蒙太奇,不斷切換在案發現場和法庭上兩個時空的鏡頭,截取了案發當晚的片段,既敘述了安迪的獲罪,又留有懸念,讓觀眾產生疑問,為故事後來的情節做鋪墊。 安迪被發現出獄的那天早上,監獄長發現牆里的洞之後,由瑞德的旁白引出,導演運用了顛倒蒙太奇。鏡頭回到了安迪剛開始挖洞的時候,自此開始依次展示安迪的越獄之路,包括挖洞、撒石頭、換賬本、爬下水道,這期間一直有瑞得的旁白,介紹了安迪出獄的前因後果,以及他出獄後監獄長和獄警獲刑的情景。這些鏡頭組合起來形成了電影的一個高潮,之前的謎團一一解開,包括安迪用來挖洞的小錘子是藏在聖經中的。安迪在銀行中取款的時候,臉上面帶微笑,估計很多觀眾此時也都會會心一笑,不由得對出獄前後的情節設置贊嘆不已。這就是顛倒蒙太奇達到的效果,講述了事件的前前後後,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故事,精彩至極。 電影中有兩處用到隱喻蒙太奇,讓我印象深刻。一處是監獄長查房,查到安迪的時候,監獄長拿起安迪手中的聖經,走的時候說了一句「Salvation lies within.」意思是拯救之道就在其中。從後來的劇情得知小錘子就放在書中,聯繫到這兩個畫面,一語雙關,巧妙至極,又不由得對安迪的鎮定感嘆不已。另一處是監獄長的遮住保險櫃的字綉,「審判即將到來」,正好說的是監獄長即將得到審批,正義得到伸張。 另外,再說說鏡頭的切換。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是安迪被關了兩個月監禁之後,出來後和瑞德在牆下談話那一段。這個地方,安迪對瑞德說了他出去的計劃。這一段的鏡頭都是特寫,比較緩慢,音樂也比較舒緩。鏡頭在兩個人之間切換,讓人感覺對方說話的時候望著他,讓觀眾感受他們的內心活動,尤其是安迪,談到出獄的時候臉上流露著憧憬,彷彿已經出獄了;然後是瑞德,瑞德在聽安迪講的時候,臉上露出擔憂的表情。這些都增加了劇情的緊張程度,與接下來的劇情對比,產生很好的發差效果,使故事更深入人心,這里導演用的就是對比蒙太奇。 當然,電影中用的鏡頭剪切、組合等還有很多地方,這些地方和這個故事合成一個整體,產生了精彩的效果。此次,就做這些簡單的探討。
——借用網友fcong的原創
㈣ 為什麼中國大陸拍的電影差
現在的電影真不敢恭維,女明星的演技更是一言難盡
㈤ 《如果愛》為什麼陳可辛的電影越拍越差
《如果愛》——影片分析陳可辛在采訪的時候說,請大家不要把這個影片當成是歌舞片,它,是一部愛情片。雖然歌舞片這幾個詞拿出來講可能是有些噱頭在裡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影片中,歌舞的戲份不少,而且也依靠了歌曲刻畫了人物,展開了情節。舞台,服裝,動作,音樂,燈光照明等設置也都精緻而獨具匠心,這都是歌舞片應該有的特徵。我看過的歌舞片不多,例如《西區故事》《黑暗中的舞者》,他們的歌舞出現看似要比《如果愛》更加獨立一些。陳可辛在這個電影裡面把每個歌舞的出現都予以合理解釋,予以融合化,而不是獨立的突兀化,所以在看《如果愛》的時候,歌舞的存在更多的是與情節合一,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歌舞片似乎性質不是那麼明顯。1970年之後,電影觀眾已經漸漸的開始接受以更為自然的表現方式來敘述故事的歌舞片,那種不顧前後情節,像神經病一樣突然張嘴就唱的音樂舞蹈處理方式已經消失了。所以發展到現在,如果愛的處理應該是,更加自然。說實話我對歌舞片這個類型了解甚少,我沒有趕上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的歌舞片黃金期,所以對歌舞片了解甚少。所以我不會過多的從類型片的角度分析《如果愛》,而僅僅是單獨拆解這個影片。總得來說,如果愛講的是一個三角戀的故事,這種故事應該是陳可辛比較擅長的。從要表達的方面來說,陳可辛想要通過這個片子表達一個過於現實,有些沉重的,愛情。片中的三個主角,是維系整個影片的關鍵,所以,我們想要分析電影,必須分析透這片中的三個人。孫納是一個曾經有過美好回憶的人。她曾經擁有美好的愛情,純潔的,美好的。但是她無法一直這樣下去。總結陳可辛的經歷,種種轉變,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道理,「要生存,就要變通。」。所以以此觀點來看孫納的愛情,我們並不應該苛責。她也曾經愛過,曾經擁有過,但是在她的世界觀裡面,愛,不是全部,也不是一生能夠讓她感到滿足的峰頂。她需要的是,成名,出人頭地,擺脫貧困。孫納從小就是窮孩子,窮孩子的內心渴望著擺脫貧窮。
所以,她在成名之後,拋棄了自己所以與貧窮有關的回憶,就算是美好的愛情,因為與貧窮沾了邊,孫納也要拋棄,也要六親不認。這是無可厚非的。物質上都沒有保障的人,怎麼可能去嚮往什麼精神上的美好,真愛?這些東西,都是有一定物質基礎的人嚮往的東西。比如生活上要比孫納稍微好些的香港人林建東。林建東是一個簡單的人。他有夢想,但是似乎又很不堅定。讓他堅定的人,是孫納,孫納的窮孩子打不死精神,灌輸到了林建東身上。所以林建東沒有退學,電影學不了,那就去學美術,學不了美術,那就去當演員。總之,他也打不死了。片中中用了六個鏡頭,不到20秒,就表現了孫納把自己的小強打不死精神傳輸給了林建東。29:06秒,一個特寫鏡頭,孫納穿著鮮艷的紅色,同時帶著一個紅色的毛手套,緊緊的挽著林建東的胳膊,不讓他下車。一種類似於挽留,又帶著挽救的色彩在裡面。他的打不死,更多的體現在愛情上面。
㈥ 如何鑒賞電影從專業角度。。。比如長鏡頭之類的。。。
呃,首先我也不算是個專業人員,但是還是屬於准發燒友,應該可以給你一點自己的理解。
我看到你的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希區柯克的電影,經典中的經典,那麼,我就以《愛德華醫生》為例來給你鑒賞一下。
對於電影,最直觀的首先是它的色彩。這是一部黑白電影,黑白條紋在開頭就造成了一種緊張和壓迫的感覺,並且在剛剛開始最經典的一個鏡頭:希區柯克的常用方式,長鏡頭慢調焦,短鏡頭逼近,隨主角的視角緩慢移動,一步一步的上樓梯的鏡頭,再加上驚悚的配樂,就能夠感受到演員心中的恐懼和害怕。然後在夢境中,暗色背景和名色的雲,在加上不明顯的屋頂,亦真亦幻,從屋頂的一個變形的輪子,站在煙囪後的人,整個景物框不大,緊湊,動作發生連續,緊張。
兩次對台階的特寫,同時渲染了這種焦慮。
這是一個大概的賞析。
同樣,還有一部國產電影《那山那人那狗》
整個電影的拍攝取景顯得慢而從容,從遠處視野鏡頭邊到另一邊的緩慢變動,光影變化卻相當的明顯。。。。。。尤其是長長的郵遞員的路的慢寫和靜靜的雨夜和長長的野草隨風飄動,,,,,這就是另一種變換的鏡頭手法。
嗯,個人講的專業知識有限,特別推薦中央十台的《第十放映室》,他對電影的分析很是透徹到位。我的一部分就是從中得來的。
㈦ 為什麼現在電影越來越爛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麼是好電影?
在回答什麼是好電影之前,我們要先回答什麼是電影?
電影早已經跌落藝術的神壇!藝術電影已經沒落了。於是電影變成了半商品半藝術。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爛片的出現也就有他的必然性了。
現在開始解讀這個問題:1.資本的亂入和追逐,助長電影發展的同時並將同時出現爛片。
資本的根本都是牟利的,而作為電影,想要牟利就要涉及到商業元素,很多時候並不是電影工作者給他賦予的,而是資本強加的。資本有時候是個伯樂,有時候是個地主。
資本大量的湧入,不管是會玩的不會玩的都想來玩一下,於是電影就亂了,沒套路了。爛片的出現也是個必然。2.好電影一般沒有好的資本。
中國電影長久以來比較迷信的東西是演員卡斯,導演卡斯,話題度,在他們身上集中了最優勢的資本運作,而這群人為了保住自己的金字招牌,首先想到的是票房,藝術的東西要往後放放了。所以寧肯做一個中規中矩的電影,也不能講了一個冒險的故事。
而一般年輕導演有一個好的題材想要做好,卻找不到錢,於是只能降低成本做成低成本的片子,很多方面就大打折扣了。《那些年》投資了1000萬多一點,其中有一部分是劇本獲獎,後來投資人撤資,九把刀和經紀人又自己投資的。非常用心的一部電影,但是在大陸又有多少年輕導演經歷過這種事呢。
當然馮小剛是個例外,前半生成功的商業電影給他積累了大量的人氣,所以現在他想玩點不一樣的了。3.觀眾在變化,電影的變化跟不上觀眾。
現在最主流的電影製作團隊都是以60後,70後作為班底的,80後少之又少,對於電影觀眾的把握開始有了偏頗,最早的那一套開始失去了效果,於是電影人也會茫然,所謂的爆款相,在沒有被觀眾檢驗之前,只能是扯淡,誰也不會想到小鮮肉大卡司的套路會失敗,誰也不會想到吳京的戰狼2能大殺四方。
(劃重點敲黑板)
拍電影是拍給什麼人看的?
拍給有錢有閑無聊沒事乾的人看的。這一部分人我們來分析一下都是哪類人,年齡大於35歲,基本不可能,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已經失去了自我選擇的權利,更多要遷就家人的意見。
年齡小於15歲的,基本上也不太現實,他們沒有自主選擇權的。
剩下的就是15-35歲之間的人,這一類人還要剔除掉一些上班沒時間的,創業狗沒時
㈧ 影片分析該怎麼寫啊
看你要評的影片是什麼類型的,不同類型的影片有不同的評法
基本上你可以先從電影的視聽語言入手
比如:
視覺語言:機位 構圖 角度 光線 影調 色彩 造型 場面調度
聽覺語言:對白 旁白 音樂 音響
然後是敘事分析 即故事的主控思想 段落結構 影片節奏 人物性格 樣式 表現手法 影片的社會背景 歷史背景 政治背景等等
如果是好萊塢類型片 做到以上的就差不多了 如果是歐洲藝術電影 建議最好再了解一下電影史論 思潮之類的知識。
建議 把你所要分析的影片 至少看三遍。
㈨ 淺談徐崢主演四部「囧」電影,為何票房越多,反而口碑越差
愛情公寓5》,陳美嘉在生孩子前,念念不忘要看一眼影帝哥哥,結果斯內克和呂小布雙雙剃頭扮演徐崢,一個演豬八戒,另一個演泰囧。看來愛5劇組很喜歡他們的師兄。
綜上,徐崢的「囧」系列電影看來是走到頭了。在筆者看來,這並不是徐崢的失敗,更應該算是陣痛。從《囧媽》看,徐崢應該是想往真正的大片導演進軍,而不是在喜劇片的舒適區廝混。
因此,對於徐崢的下一部作品,筆者充滿好奇,畢竟這一部《囧媽》給他帶去了太多的思考和現實問題。如果他就此打住,反而就沒意思了。
等著瞧。
㈩ 最差五一檔,6部電影5個不及格,郭富城張子楓讓人失望,你怎麼看
我也覺得是,這個五一上映的電影,沒有一部是值得期待的,總是感覺差了那麼一點意思,而郭富城,張子楓的演技也就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