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華《活著》節選部分敘述了哪些情節,表達了什麼主題
主題很復雜:《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一句成語:千均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當然,《活著》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我知道,《活著》所講述的遠不止這些。
《活著》的主題,余華在韓文版自序中有清晰的表達:
韓文版序言我不知道應該怎樣來解釋這一部作品,這樣的任務交給作者去完成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我願意試一試,我希望韓國的讀者能夠容忍我的冒險。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不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一句成語:千均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當然,《活著》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我知道,《活著》所講述的遠不止這些。文學就是這樣,它講述了作家意識到的事物,同時也講述了作家所沒有意識到的事物,讀者就是這時候站出來發言的。 北京,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七日
2. 又一部喪屍題材的劇,劉亞仁和朴信惠主演的《活著》,你覺得怎麼樣
這部電影我覺得不怎麼樣,首先是劇情當中主角的光環太強大了,這樣造成了節目存在不合理性。其次,這個電影的主要拍攝場地是公寓樓里,因此喪屍題材劇的緊張和刺激的追趕場面就很少,不太吸引人。
3. 1.作品《活著》表現了什麼主題2.作品《活著》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是什麼,為什麼3.作品《活著》中
摘要 1,作品活著的主題是:把生活中重復發生的死亡事件鑲嵌在日常瑣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難的廣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軟弱的人物,面對巨大的苦難形成的力量懸殊,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命運感。作品用福貴所有的親人一個個死去的悲慘場景。表達了樂觀豁達的活著的追求,彰顯了活著的意義和難能可貴。
4. 《活著》的主題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5. 余華的《活著》那些地方讓人想哭什麼地方想笑什麼地方哭笑不得
當代作家余華最暢銷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以冷靜客觀的敘述語言以及寓言式的單線情節,描繪了主人公福貴充滿苦難的一生,表達了「人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而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的主題。作者余華,與當代作家蘇童、格非,同為先鋒派代表作家,其父親是一名醫生,自己也曾做過牙醫,因此他的筆鋒,總好似一把手術刀,冷靜、客觀、沉穩地剖開現實的外皮,為你揭開生活最真實的內核。
曾是不羈放盪的少爺,踏遍無數青樓,盡得歡娛,子丑時分,歌樓酒肆,是忘情之始;棋牌色子,是墮落之源。看似活得精彩,滿盈生氣,卻淪於陰晦,趨於黑暗!
01
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02
我娘常說,只要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家珍脫掉了旗袍,也和我一樣穿上粗布衣服,她整天累得喘不過氣來,還總是笑盈盈的。
03
老子大小也打過幾十次仗了,每次我都對自己說:老子死也要活著。子彈從我身上什麼地方都擦過,就是沒傷著我。春生,只要想著自己不死,就死不了。
04
寒風從門縫冷颼颼地鑽進來,吹得我兩個膝蓋又冷又疼,我心裡就跟結了冰似的一陣陣發麻,我的一雙兒女就這樣都去了,到了那種時候想哭都沒有了眼淚。
05
少年去游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06
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么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
07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6. 《活著》的主題思想及藝術特色
余華把重復發生的死亡事件鑲嵌在日常瑣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難」的廣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軟弱的人物面對巨大的「苦難」形成的力量懸殊,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命運感,最後福貴所有的親人都一個個死去,只剩下他一個孤零零的老頭和一頭同樣年邁的老黃牛相伴,並且是那樣樂觀豁達的活著,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也更加彰顯了活著的意義和難能可貴。
《活著》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
同時,余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余華一直所不屑的。余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活著》,長篇小說,作家余華的代表作。
小說中的主人徐福貴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由於嗜賭放盪,輸盡家財。父親被氣死後,福貴一家成為佃農,並很快被國軍抓壯丁捲入國共內戰。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經受著苦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