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前南斯拉夫電影——《橋》影評
南斯拉夫電影《橋》講述的是二戰期間,一群游擊隊員在極其危險與艱苦的條件下炸掉一座美麗的橋,成功阻斷德軍退路的故事。中國與南斯拉夫雖然相隔遙遠,但是奇跡般心靈相通,這部電影在中國的影響力遠超它在其他國家所取得的成就,而義大利語插曲《啊!朋友再見》在配上中文歌詞後成為七十時代最流行的音樂之一。
電影很容易看懂,雖然情節撲朔迷離,甚至一度非常緊張,也沒有超脫英雄主義的范疇。巴塔飾演的老虎是這群英雄的核心,他的沉著冷靜使他戰勝了一次次生死考驗,最終完成了任務。但影片決不是歌頌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由抗擊侵略的南斯拉夫人民自發形成的,他們來源廣泛,卻因為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重要的是,他們成了「朋友」。
朋友,在電影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老虎與薩瓦多尼的朋友關系來自於以前的並肩戰斗,相互信任,從而結下的深厚友誼。薩瓦多尼與班比諾的朋友關系是在後者對前者一心一意的服侍與尊重中得以確立,並成為影片最感人的片段。曼奈與迪希,曾經一起戰斗,但相互之間存在著一些猜疑,曼奈犧牲前與迪希的冰釋前嫌令觀眾扼腕興嗟,嘆息友誼只是短暫的瞬間。在影片中,「朋友」是對革命戰友的親切稱謂,感動觀眾的同時,也在感動著劇中人。片中工程師一直以他建造如此美麗的大橋為榮,他有些孤傲,對國家利益的蔑視顯得不近人情,但是他還是親手炸掉了大橋,並將生命定格在了爆炸的一瞬。是什麼感動了他,讓他做出如此反常但是正確的決定?答案還是「朋友」。薩瓦多尼親手炸死班比諾使得後者不被敵人俘虜,與工程師炸掉自己的大橋求得本民族的勝利,如出一轍。歌里唱到「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七個人的團隊最後僅剩下四個人,朋友都已經遠去,剩下的只是伴隨著斷橋的空谷餘音。
面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南斯拉夫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有一成的人口在二戰中去世。而這個地區說著多種語言的各民族卻煥發了空前的凝聚力,並在戰後成立了一個團結的國家。在電影中,對付德國人的南斯拉夫游擊隊員,不是單純的塞爾維亞人,而是泛意義上的南斯拉夫人,在本片突出表現為克羅埃西亞人,甚至義大利人也是這個游擊小組中重要的成員。國際主義,以超脫民族的形式存在,而法西斯是南斯拉夫的敵人,也是世界和平的敵人。中國觀眾看著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出生入死、足智多謀、勇敢幹練,自然也回憶到了二戰時期我們的游擊隊對日本侵略者進行的滋擾戰術,這種感同身受是這部電影能夠在中國獲得強烈認同的主要原因。
看過《電影傳奇》為這部電影製作的專題後,我對《橋》有了更深的理解。這部影片的各位演員現在都很少聯系了,因為他們現在已經屬於不同的國家,代表不同的政黨或利益團體,「南斯拉夫」這個稱謂已經是過去時。南斯拉夫曾有一個強勢獨裁總統鐵托,在他當政期間,南斯拉夫是一個團結的國家。但是作為克羅埃西亞人,鐵托採取了政策使得民眾對「塞爾維亞人」的認同度降低,國家的凝聚力下降,在他死後,沒超過30年,南斯拉夫就已經徹底分離成7個獨立國家(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塞爾維亞、黑山、科索沃)。現在的「南斯拉夫」,成為回憶的一部分,原來統一在這個國名下的團結的人民,已經從親熱變為陌生,甚至充滿敵意。原先處在冷戰核心但是信奉不結盟運動的強大國家,現在以7個小國的面貌存在,他們肩上不僅有美國、俄羅斯分別向他們發號施令,連周邊的阿爾巴尼亞、土耳其、希臘也各有他們的打算。
聽著「朋友再見」的歌聲,看看南斯拉夫的今天,想想中國西部嚴峻的民族壓力,我們怎能安下心來呢?
(希望能幫助到你!)
Ⅱ 南斯拉夫著名故事片 橋 叫什麼名字
中文片名《橋》,原文片名 Most(南斯拉夫),英文片名 The Bridge 或者 Savage Bridge。
Ⅲ 求二戰經典電影《橋》(南斯拉夫),謝了
橋1969
鏈接:
提取碼:3666
《橋》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影片。由哈·克爾瓦瓦茨執導,斯·佩洛維奇、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伊·加洛等人主演。影片講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期,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將德軍撤退途中一座必經的橋梁炸毀的故事。>>>
Ⅳ 橋這部電影是那個國家拍的
《橋》(Мост),南斯拉夫電影名(1969年),這部影片描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期,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該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Ⅳ 求電影《橋》資源(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由哈·克爾瓦瓦茨執導的戰爭影片)
鏈接: https://pan..com/s/1AU5uMimPllHho5Vuqaarqw
《橋》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影片。由哈·克爾瓦瓦茨執導,斯·佩洛維奇、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伊·加洛等人主演。影片講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期,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將德軍撤退途中一座必經的橋梁炸毀的故事。
Ⅵ 電影《橋》的故事,工程師慘死,原型鬧烏龍,歌詞姑娘變朋友,還有什麼
說到關於「橋」的電影,你會想到哪些?可能有好多,比如《卡桑德拉大橋》等,
說到關於「炸橋」的電影,你也許會想到《奇襲》,但可能還有更多人第一印象都是那部南斯拉夫電影《橋》。
犧牲,影片最後,工程師用生命炸毀了自己心愛的橋,這個結局不僅是致敬原型亞烏克維奇,也是在致敬那些為了民族解放犧牲的人們,這些犧牲里有戰士也有工程師,當然還有那座「好橋」。
讓人遺憾的是,橋炸了,還能修復,可國家沒了又該怎麼辦呢?克爾瓦瓦茨導演去世前一直不能理解的就是南斯拉夫的消失。而我們作為看客,重看《橋》和《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時同樣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Ⅶ 有《橋》這部電影嗎
有的,是前南斯拉夫的電影《橋》
導演:哈·克爾瓦瓦茨
主演:瓦·濟活耶諾維奇、斯·派羅維奇
播出時間:5月11日 22:02 5月12日 12:31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的重要性,他們部署了一個團的軍力守衛,還安排了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在軍營中,大橋四周可謂戒備森嚴。
游擊隊在步步逼近目標的秘密潛入過程中,不幸被德軍守備隊發現,一名戰士為了掩護全體戰友脫險,孤身留守阻擋頑敵,不幸負傷後又大聲呼叫退走的戰友將手榴彈投向自己,殺身成仁,不當俘虜。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後,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精彩視點:
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由哈·克爾瓦瓦茨導演,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勛演員瓦·齊霍耶諾維奇出演主角——游擊隊少校。影片秉承了南斯拉夫電影的一貫風格,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明。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的主題曲更是幾乎讓所有出生於七十年代的人久久難忘。
http://ke..com/view/1325143.htm
可參考這里,希望對你有幫助。
還有一部是我國的電影《橋》,是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1949年 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 黑白
編劇:於敏 導演:王濱 攝影:包傑 美術:劉學堯 作曲:何士德
主演(劇中人):王家乙(梁日升)呂班(廠長)江浩(總工程師)陳強(侯占喜)杜德夫(席卜祥)於洋(吳一竹)魯非(工程部長)
一九四七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缺乏信心。少數工人當中也存在著僱傭思想。為製造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首先必須修復煉鋼爐。為此,工人梁日升創造了以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試驗成功。之後,他們又克服一系列困難,制出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為了趕修鐵橋,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又響應上級號召,參加了修橋工作,終於在江水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
Ⅷ 二戰經典重放 橋 前南斯拉夫叫什麼橋
二戰經典重放、 前南斯拉夫經典電影叫《卡桑德拉大橋》。
《卡桑德拉大橋》是由喬治·科斯馬圖斯執導,理查德·哈里斯、伯特·蘭卡斯特、索菲婭·羅蘭等出演的災難片。電影於1976年12月18日在義大利上映。該片講述火車上被恐怖分子感染了致命瘟疫,車上的乘客聯合起來對抗有關方面的封鎖的故事。
Ⅸ 南斯拉夫二戰電影中的那座橋叫什麼
前南斯拉夫電影《橋》(1969)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的重要性,他們部署了一個團的軍力守衛,還安排了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在軍營中,大橋四周可謂戒備森嚴。 游擊隊在步步逼近目標的秘密潛入過程中,不幸被德軍守備隊發現,一名戰士為了掩護全體戰友脫險,孤身留守阻擋頑敵,不幸負傷後又大聲呼叫退走的戰友將手榴彈投向自己,殺身成仁,不當俘虜。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後,多名游擊隊員前仆後繼的犧牲,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他自己也與他最愛的傑作一同玉碎。
《遙遠的橋》1977-6-15
本片為七十年代攝制規模最大的戰爭片,明星陣容空前盛大,由理查德·阿滕伯勒執導。《遙遠的橋》)描述1944年,歐戰已近尾聲,各地盟軍將領認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打開通路提早直搗柏林結束戰爭。於是採取大規模的空降行動降落荷蘭,不料遭遇德軍的頑強抵抗,以致行動遭到慘敗。 本片從演員陣容上來說可謂明星薈萃、大腕雲集!連老牌影帝勞倫斯.奧利弗在片中飾演了一位戲分不太重要的荷蘭老醫生。詹姆斯.凱恩演了一個101空降師的上士,羅伯特·雷德福出演82空降師的上尉,另外的幾個明星也分別擔任重要角色:肖恩·康納利扮演的英國第一空降師長,最後大敗而歸。麥克爾·凱恩演第30兵團裝甲團中校,吉恩·哈克曼演波蘭旅旅長,最初反對「市場花園」計劃第二批跳傘部下遭到德軍屠殺!安東尼.霍布金斯演第一空降師的指揮奪橋的中校,堅守待援失敗最後光榮被俘!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至7月25日,巴頓率領的第3集團軍率先沖出諾曼底地區,開始了法蘭西平原上對德軍的大追擊,盟軍上下逐漸彌漫樂觀的情緒。 作為進攻的兩支鐵拳——蒙哥馬利和巴頓都想成為最早進入柏林的人,而盟軍有限的補給能力無法保障兩支大軍同時發動進攻,進攻只能在一個方向進行。最後蒙哥馬利的的北線進軍方案被艾森豪威爾接受。 蒙哥馬利希望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企圖繞過傳聞中德軍嚴密布防的「西部壁壘」,而在荷蘭方向展開一輪新的攻勢,代號為「市場--花園」。 計劃採用空降「蛙跳」戰術,以美軍第82、101空降師,英軍第1空降師及波蘭傘兵旅的共35000人,依次在63英里戰役縱深上的埃因霍溫、奈梅根和阿納姆三地空降,奪取萊茵河上的橋梁,像交「接力棒」一樣,護送地面推進兵團,直搗德國腹地——魯爾區。1944年9月17日13時30分,戰役開始,盟軍動用了5500餘架運輸機、2596架滑翔機、8000餘架戰斗及轟炸機,同時在三處地區空降。但是戰役進行得很不順利。在經過殘酷戰斗後,101師和82師傷亡了3542人,才與地面部隊會師。而遠在最前方的英國第1空降師久等援軍不到,在傷亡3716人後,一部投降,另一部突圍成功。盟軍付出了重大傷亡代價,但只「完成了90%的目標」(蒙哥馬利語)。戰後,一位戰地指揮官感嘆:「那座橋對我們來說太遙遠了!」 這是20世紀70年代攝制規模最大的戰爭片,在大導演理查德•阿頓伯勒的旗下聚集了諸如詹姆斯·卡恩、邁克爾·凱恩、肖恩·康納利、羅伯特·雷德福、安東尼·霍普金斯等一干明星。但也正因為戲份分配的關系,使情節進展有如片段的組合,缺乏一氣呵成的氣魄,而且也拍得太冗長。不過即便如此,憑借極其出色的攝影和明星們的傾力出演,部分場面仍令人有大開眼界之感。影片描述了歐戰尾聲的1944年,盟軍為了打開通往柏林的道路直搗納粹首都提前結束戰爭,於是採取大規模的空降行動降落荷蘭。為了奪取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鐵路大橋,與佔有絕對優勢的德軍浴血奮戰的故事。讓人扼腕嘆息的是,雖然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盟軍仍遭失敗。
Ⅹ 電影南斯拉夫橋里的橋現在還在嗎
電影《橋》中的塔拉河峽谷大橋位於黑山北部,橫跨歐洲最深的塔拉河大峽谷,是一座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全長366米。它初建於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炸毀,後於1946年重建並保留至今,《橋》就是根據當年游擊隊炸橋的史實改編並在此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