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尋找一些關於戰爭的電影
中國的 1。上甘嶺(1956)(Shanggang Hill) 本片根據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改編。講述1952年秋朝鮮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上甘嶺戰役的整個過程。在電影美學和影片主題上達到了和諧統一。 2。英雄虎膽(1958)(COURAGEOUS FIGHTER) 講解放初期,在廣西南部的十萬大山地區剿匪。 3。林則徐(1959)(The Opium Wars) 不用多介紹了。 4。紅色娘子軍(1961)(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讎深 5。甲午風雲(1962)(Naval Battle of 1894) ] 打吉野的 6。冰山上的來客(1963)(VISITORS ON THE ICY MOUNTAIN) 還愛情呢 7。小兵張嘎(1963)(ZHANG GA,THE SOLDIER BOY) 你就是羅京寶叔叔。 8。紅日(1963)(Red SUN) 打74師的 9。歸心似箭(1979)(ANXIOUS TO RETURN) 獲1982年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語片獎 10。一個和八個(1983)(ONE AND EIGHT) 第五代導演的看山座 至於大決戰之類 雖然導演在場面上很宏大史詩 對於蔣介石 林彪等形象也突破以往 更具回歸人性 但說穿了對於所謂兩種力量角逐中的領導人描述過多 還是咱中國人打中國人。悲哀 故不放入 我們要記錄大社會背景下掙扎的小人物 外國的 一、《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 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此舉的動機無可指責,但細細想一下,您不覺得原件更珍貴嗎?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當代頭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此不僅建立了又一座藝術豐碑,而且奇跡般地將一向無法協調的思想傾向和戲劇元素加以融合。他並沒有貶低二戰的正義性,但他提出了個人生命價值的命題,並在影片中直接討論;他打破常規在片頭大段描寫諾曼底登陸,但人物的塑造並沒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戰爭戲跟非戰爭戲涇渭分明,但影片的整體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敘事能力為觀眾提供了見「樹」又見「林」的戰爭場面。 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三、《野戰排》Platoon (1986) 大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四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以導演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越戰的主要一面,即美軍在前線的所作所為。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源於一名講人道的軍官和一名非理性的軍官的沖突,但沒有圖解反戰思想的痕跡。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藝術的綜合方面,本片沒有偏頗,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優秀戰爭片。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 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 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 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 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 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 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
記得採納啊
❷ 古天樂的全新電影作品,每一部都讓人期待,你看好哪一部
《追虎擒龍》在2021年裡,我最期待的便是這一部由導演麥浚龍執導,梁家輝、金城武、劉青雲、古天樂、高圓圓等領銜主演的警匪電影《風火林山》。
警匪、爆炸、街頭混戰,如此這般的元素集結在一起,應該能製造出不少暴烈的場面。而且以往被認為是歌手甚至富二代的導演麥浚龍,自拍攝《僵屍》贏得大量好評之後,他的新作也吸引了大量關注。以他的風格來判斷,《風火林山》應該會被他處理得很猛烈。另外,據透露,該片的總投資增至到2億港幣,屬於真正的大製作。
❸ 關於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天使降臨 (Seraphim Falls) (2006年)
鬥牛士 (The Matador) (2005年)
誘惑法則(愛你無法度) (Laws of Attraction) (2004年)
日落之後 (After the Sunset) (2004年)
伊夫琳 (Evelyn) (2002年)
誰與爭鋒 (Die Another Day) (2002年)
巴拿馬裁縫(驚爆危機) (The Tailor of Panama) (2001年)
天羅地網 (The Thomas Crown Affair) (1999年)
縱橫天下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1999年)
尋找卡米洛城 (Quest for Camelot) (1998年)
天崩地裂 (Dante's Peak) (1997年)
明日帝國 (Tomorrow Never Dies) (1997年)
魯賓遜漂流記 (Robinson Crusoe) (1997年)
越愛越美麗 (The Mirror Has Two Faces) (1996年)
火星人玩轉地球(外星人入侵!) (Mars Attacks) (1996年)
黃金眼 (GoldenEye) (1995年)
愛情事件 (Love Affair) (1994年)
窈窕奶爸 (Mrs. Doubtfire) (1993年)
核彈快車 (Death Train ) (1993年)
割草者 (The Lawnmower Man) (1992年)
開路先鋒 (Mister Johnson) (1990年)
北極光 (The Fourth Protocol) (1987年)
游牧者 (Nomads) (1986年)
❹ 戰火無情人有情!細數10大經典戰爭電影都有哪些
雖然中國電影問題重重,戰爭片在電視劇領域,抗日神劇已經成為笑話的存在。但並不代表,中國並沒有好的戰爭電影。
第1:首推的《大決戰三部曲》
小成本戰爭片,《我不是王毛》和《捍衛者》也都非常不錯。
未來的國產戰爭片,最值得期待的,還是導演了《老炮兒》的導演管虎,執導的最新戰爭大片《八佰》,希望是中國戰爭片又一個高峰。
更多關於戰爭片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❺ 介紹幾個戰爭電影
《拯救大兵賴恩》
《黑鷹墜落》
《風語者》
《我們曾是戰士》
《珍珠港》
《愛國者》
《現代啟示錄》
《金甲戰隊》
《父輩的旗幟》
《太陽淚》
《硫磺島的來信》
《太陽帝國》
《虎!虎!虎!》
最經典的十部戰爭影片
第一位:現代啟示錄 (1979)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 主演:馬龍·白蘭度,
我個人將它排在第一位很大程度上並非電影本身,而是弗朗西斯·科波拉選擇了The Doors的《The End》作影片的主題音樂,而Jim Morrison正是本人的最愛。影片本身當然也是經典。我看的是並非1979年版而是2001的重新剪輯版。影片選用了最古老、最普遍的「道路與旅途」的情節模式,在這一模式之中,通常包含著一個基本的敘事行為——尋找。被尋找的對象通常具有遠遠超出它自身的價值。在片中,尋找科茨之路,是一條走向邪惡之路,是走向人們寧願稱之為瘋狂也不願直面的旅途。本片以主體的先銳和深刻將越戰納入了一個被審視的領域。片中並未出現過多的戰爭場面,而是著力捕捉參戰士兵們瘋狂的變態行為和越南人全民皆兵的可怕現實。人性之惡呼之欲出!科波拉帶觀眾作了一次感性和理性兼備的戰爭考察,故意以種種矛盾來強化科茨的神秘感,當最後科茨和公牛落到同樣下場時,才點出主題:科茨和這頭牛一樣,成為文明祭壇上的一具犧牲。這是他為恐怖付出的代價,而威爾德完成並重現了科茨的心靈旅程。
第二位:全金屬外殼 (1987)導演:斯坦利·庫布理克
把它擺在第二位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庫布理克這個名字。庫布理克的電影總是在剛剛推出時不能得到認同,這部也是一樣。影片上映之初遭到了很多越戰老兵的指責,稱其為「不真實」。而實際上,只要深入了解一下庫布理克的電影,就會發現,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幾乎都存在著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這種表面上的稍許不真實恰恰增強了其影片的藝術魅力。庫布理克在戰斗間隙兩次加入了越南*女向美軍士兵「拉客」的情節。在這樣一片被戰火扶過的廢墟中,突然加入一個女人,不能不讓人始料不及和贊嘆不已。在諸如討價還價、生殖器規格的爭吵里,庫布理克放大了戰爭的荒謬性。這種和平生活中被視為丑惡的肉體交易,在此時此地成了否定戰爭的一個符號,成為對人性的召喚。在影片結尾,士兵們攻進樓中,發現他們的敵人居然是個女兵,而後他們高唱「米老鼠之歌」消失於夜色之中……
第三位:奇愛博士 (1964)導演:斯坦利·庫布理克
又是一部庫布理克的作品。庫布理克說,他拍攝該片的原因來自於「一種對求生本能的關注。久而久之,我開始認識到核威懾自相矛盾的本質:如果你是弱者,你會選擇先下手為強。而如果你變得十分強大,就會選擇不戰而屈人之兵。維持這種平衡的企圖師徒勞的,因為保密措施根本不讓你知道那邊正在做什麼。」庫布理克在本片中摒棄了借表現人類遭到核武器摧毀,從而喚起觀眾對核戰爭的恐懼心理的做法。他更傾向於用幽默的手法去展開這個故事,使它看上去像一部荒誕不經的黑色喜劇。從片中可以看出庫布理克對人性和世界深刻獨到的見解,對人類未來的悲觀態度:人類遲早會被自己的發明所毀滅(這種觀點在他後來的作品【2001:漫遊太空】中表現的更加明顯)。本片是表現「冷戰」這一特殊戰爭的經典之作。影片最後核彈爆炸後銀幕上一片空白的鏡頭被後人稱作「神來之筆」。
第四位: 野戰排 (1986)導演:奧利弗·斯通
這是奧利弗·斯通越戰三步曲之一,奧利弗斯通也是我偏愛的導演,不僅以為【天生殺人狂】,還有【The Doors】,又是與大門有關的。奧利弗·斯通要告訴人們不僅僅只有馬丁·西科塞斯喜歡探討美國夢,他也是此中好手。越戰使傳統的美國夢、美國人的自豪感、美國人的樂天派精神都變成了泡沫。這場戰爭使這個一向充滿優越感的國家分裂為兩半。作為親自參加過越戰的老兵,奧利弗·斯通在【野戰排】中正是以令人震撼的寫實手法描述了這種分裂在戰場上的體現。伊萊亞斯中士嚴守戰爭規則,決不殺不持武器的平民。巴恩斯中士則認為戰爭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抗爭,這中間沒有任何規則可言。而克里斯則在這兩種價值觀中搖擺不定。他既陶醉在伊萊亞斯一群人的那種溫暖、傷感,又有點軟弱的友誼中,同時,越戰的殘酷又使他本能地產生了一種報復心理並且偏向巴恩斯。該片對越戰提出了一個令人困惑的評價:美國人自己打敗了自己。美國自身的矛盾導致了這場戰爭的失敗。
第五位:西線無戰事 (1930)導演:劉易斯·邁爾斯通
該片是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改編自德國作家雷馬克的同名反戰小說,雷馬克曾參加過一次世界大戰,並在西線負過傷。他將自己的戰爭體驗寫進了小說,對戰爭吞噬生命的殘酷性進行了猛烈地抨擊。影片從年輕士兵保羅的視線來展開情節,刻劃了他對戰爭從狂熱到迷惑進而失望直至絕望的每一個心理轉變過程,而本片片名來自書中軍方上司的報告——在主人公被擊斃的當天,該報告稱:「西線無戰事。」本片是所有反戰影片的「聖經」,它對戰爭的深刻控訴至今仍具有參考價值。
第六位:拯救大兵瑞恩 (1998)導演:史蒂芬·斯皮爾博格 主演:湯姆·漢克斯 馬特·達蒙
斯皮爾博格說:「我想拍講真話的電影。從40年代到50年代,好萊塢歷來拍攝的二戰影片不是鼓勵年輕人從軍,就是表現災難和冒險。而我想做的是將大兵們如何打這場大戰真實地、通俗地呈現出來。我根本就不打算在片中運用那些可以輕易表現冒險受難、榮耀勝利以及犧牲的電影技巧。我想讓觀眾體驗一個士兵如何在那場戰爭中求生的真實感受。關於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值得八個人冒險去拯救?這個問題很矛盾也是我拍這個主體的原因,因為它引發了很值得探討的道德上的爭議。而我所想的是:光榮的代價是什麼?為了補救而要付出的代價又是什麼?這就是我拍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我想導演自己的這段話已經很好的說明了影片的意義和價值。
第七位:光榮之路 (1957)導演:斯坦利·庫布理克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
該片片名取自於英國詩人托馬斯·格雷《墓園輓歌》中的一句詩「光榮之路通向墳墓」。影片描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軍遭遇到了一座久攻不下的德軍據點,戰斗中,有些法軍士兵居然逃離了戰壕。暴怒之餘,上司決定要從每個連隊中拉出一個班的人執行槍決。但軍方最終只給了三個指標。這三個人被挑選了出來,其中一人對前來聽他懺悔的牧師施以拳腳,結果被看守們痛打一頓。他竟然是在昏迷的狀態下被戰友們送上了刑場。影片受到國際范圍內的普遍好評。但在法國,該片卻遭到禁映,禁令直到1976年才得以解除。法國政府甚至威脅要以誹謗罪將庫布理克送上法庭。美國防部也擔心該片的負面影響,因而禁止在軍內放映。
第八位:生於7月4日 (1989)導演:奧利弗·斯通 主演:湯姆·克魯斯
參加過越戰並且兩次負傷的奧利弗·斯通,這次從一個新的角度對這場戰爭進行了透視和反思。與其他以越戰為背景的影片不同,該片避開了對戰爭的直接描寫,將重點放在戰爭的後果,特別是對美國社會、家庭籍個人的影響上。片中直接反映戰爭的場面只有17分鍾,但戰爭的陰影卻始終籠罩著全片,籠罩著片中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角落。奧利弗·斯通以對影片主題的深刻理解、強烈感受,以及對人物心理和情緒的准確把握,將一個美國青年從愛國士兵到反戰鬥士的轉變過程表現得細致入微,動人心魄。
第九位:桂河大橋 (1957)導演:大衛·里恩
影片通過日軍戰俘營中一個造橋事件來表現戰爭的荒誕和狹隘的民族自尊心理的可悲性,為了給英國爭得榮譽,英軍尼克爾森上校全力以赴位日軍建造一座大橋,並阻止游擊隊的炸橋行動。戰俘營日軍長官齋藤為了完成造橋任務,勉強忍受著英國人的狂妄,大橋一完成,他就將剖腹自殺,同樣也表現出一種狹隘盲目的民族自豪感。美國的希爾茲少校則是這兩個人的反襯。他不屈從命運的安排,要逃跑,要享樂,不願打仗。不過一旦開戰,他又赴湯蹈火,在所不惜,體現了美國人的注重行動的實干精神。這幾層對比不僅使人物的個性分明,也體現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
第十位:獵鹿人 (1978)導演:邁克爾·西米諾 主演:羅伯特·德尼羅
該片借用越戰中新鮮的血腥味,復活了一個老套的美國英雄的故事。影片採用大段跳切的表現手法,以製造出一種和平與戰爭之間的強烈落差。前半段近40分鍾都在描繪一場喧鬧的俄式婚禮。然後在一個短短的過場戲後,邁克爾等三人就成了越南前線的戰俘,成為越軍施暴的對象。片中,邁克爾的兩次行動無疑是「正義」的:一次是從越軍的魔掌中救出自己的同伴,一次是履行諾言,從美國返回越南救出摯友。在銀幕上的敘事空間中,呈現出一種直接的,強烈的情感撞擊,准確地傳達出一個從和平環境中被突然拋入越南原始殺戮中的美國青年的內心經歷。
❻ 6年沒白等!古天樂這部耗資4.5億的大片終於要來了,對此你怎麼看
答:我會支持這部大片,因為我覺得古天樂的人品是非常好的,因而他的作品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❼ 有哪些好看的戰爭電影可以推薦
《紅海行動》,18年的新片,票房相當高,特別注意戰場上的小細節,細節越生動,真實感就越強。
❽ 到底哪部戰爭題材的電影讓你觸目驚心
感覺應該是投名狀這是導演陳可辛為數不多的戰爭片,也是我看過最好的國產戰爭片。影片請來了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主演,以太平天國時期為背景,裡面充分的描寫了人性,裡面相比民族大義,更多的是人性的體現,一句「搶錢搶糧搶女人」就可以說明在那個充滿苦難的年代人們為何打仗!
劇情大概:清末戰火連綿民不聊生,大哥(李連傑 飾)被同僚出賣,所帶軍隊無一生還。因為裝死而活下來的大哥遇見了離家出走的蓮生(徐靜蕾 飾),二人一夜取暖後,蓮生不告而別。大哥在街道上被三弟(金城武 飾)發現並帶回村,發現竟是二虎(劉德華 飾)的妻子。被貧窮飢餓所折磨的農民在憨厚的二虎與忠誠的三弟的帶領下,劫搶官銀,導致官府半夜報復。大哥乘機鼓動大家參加軍隊賺來軍餉糧食,三人納投名狀結兄弟義,浩浩盪盪地帶著一百零八人出發從軍。這支兄弟軍不要命的拼勁,拿下不少勝仗。只是爬得越高,大哥的野心越大,二虎與三弟再也無法管束,分歧漸生;而大哥與連生的感情被三弟發現,三弟誤以為蓮生是兄弟反目的原因,想借殺大嫂來解救二虎。面對朝廷的欺詐、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脹,曾經納過投名狀的三兄弟最終自相殘殺……
❾ 十大塔利班戰爭電影分別是
1、《迷蹤:第9鷹團》
《迷蹤:第9鷹團》講述羅馬第九軍團在蘇格蘭高地神秘消失20年後,年輕有為的新任百夫長馬庫斯為了恢復當年擔任第9軍團指揮官的父親名譽,並且尋回象徵羅馬榮耀的鷹形軍徽而來到不列顛群島北方的蠻荒之地。
影片由凱文·麥克唐納執導,由查寧·塔圖姆、傑米·貝爾、馬克·斯特朗和塔哈·拉希姆聯袂主演。
該片講述了瑞典一位高層貴族的兒子阿恩,在修道院受教育後,被送往聖地耶路撒冷作為一個聖殿騎士,之後又抵抗封建領主的故事。
❿ 2010年美國經典戰爭電影
新鐵血戰士
暮色3:月食
玩具總動員3
特工紹特
危情諜戰
天龍特攻隊
馴龍記
吸血新世紀3
星際迷航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