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鋼與琴電影主題

鋼與琴電影主題

發布時間:2022-06-02 01:27:31

㈠ 請問張猛的《耳朵大有福》主題是什麼,和《鋼的琴》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如果有編導的專業影評我可以加分或

在《耳朵大有福》里,張猛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東西,概括地說就是風格,與後來的《鋼的琴》對照看,從電影元素,到主要人物的設定,再到主題,都有一些可說的內容。

片子的大背景,或者說大的場景,就是鐵路縱橫的沒落在老城區改造中的工業區。其中主人公的住處都是有露天走廊的舊職工樓。然後貫穿劇中的地點都很類似,比如室外搭的簡易棚子(《耳》里的擦鞋屋,《鋼》里的剪頭房),老式的歌舞廳,破飯店,露天的促銷舞台。在屋內的陳設中,比如牆上的獎狀證書(《耳》里的工會幹事家,《鋼》里留過蘇的汪工家),花鳥魚(《耳》中王抗美家試管里的魚和幾十盆花,《鋼》里陳桂林家的那籠鳥,淑嫻家的試管魚和半屋花)。

㈡ 《鋼的琴》中那架鋼琴為什麼本來說不做了,後來又做出了

《鋼的琴》裡面,陳桂林召集過去的工友一塊兒做鋼琴的最初目的是造一架鋼琴,好留住女兒小元。但是,到後來,桂林發現,即使造好了鋼琴,他女兒小元也不會跟她走,並且,小元跟著她媽,比跟著他會過得好,而且,桂林與淑嫻要想發展下去,沒有小元這個負擔才比較有可能,所以,桂林就就不想做鋼琴了。
後來再接著做鋼琴,就不是為了小元了,是為了了卻工友的心願,與工友一起重溫過去的時光。

這部片子的主題怎麼理解,你可以去豆瓣網上去看看《鋼的琴》的影評,那些有助於你理解這部電影的主題。

㈢ 鋼的琴電影的主題是什麼

講述父愛以及平凡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㈣ 鋼的琴結尾是什麼意思啊

主人公跟他的朋友們終於完成了夢想,成功的做出了一架 用 鋼 做成的琴,呼應了電影的主題與電影名。主人公的女兒如願以償的彈上了爸爸親手做的鋼琴。結局還是美好富有深意的~!

㈤ 《鋼的琴》要說明什麼

一種兒時記憶和父輩時代的過去。

這部片子是很難得的,我跟我爸都很喜歡的電影。我留美五年了,離爸媽很遠,我爹是很老派很傳統的人,有一天我在微信上說,很喜歡《鋼的琴》這部片子,感覺好電影都被埋沒了,結果我爹居然回復我說,他也很喜歡這個電影,覺得看完了很感動。

頓時,我就覺得,也許這個片子要緬懷的就是這種說不出來的「通感」,聯系著中國社會進步變化中的兩代人。而給予了父輩們,過去的輝煌的一輩人的,最溫暖的悲憐。

也許是一種工業時代過去的輓歌,看起來唏噓。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幾處場景的設置安排,有戲劇舞台的美術感。背景出的安排甚至超過了電影中情節和人物的表現。

這是種類似於 Edward Hopper 對於美國逝去時代的描繪,《鋼的琴》里的時代風情畫,充滿了懷舊情緒,出現在電影的多處場景里。

電影一開始,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筆直地站著出現在鏡頭前,他們各自望向不同方向,雖然在相互對話但都沒有扭頭看對方一眼。陳桂林和妻子小菊用這樣子的方式出場,既體現了他們分崩離析的感情關系,也在畫面上製造了一種戲劇沖突。

小菊問他,「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

陳桂林答,「別拿幸福嚇唬我。」

小品式的對話風格充滿了濃郁的東北味兒,但也契合了這種視覺上的戲劇感。

畫面遠景里慢慢拉出的那兩根巨大的工廠煙囪,一方面在形式上對應了一男一女的視覺構成,達到了一種觀感上的和諧之美,同時也在心理上暗指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年代,以及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心理情緒和故事走向。

冒著稀疏煙圈的煙囪如地方神仙一般地注視著這片土地上男人和女人,各家的悲歡離合都凈收它的眼底。但它只是默默地看著,不做任何評價。因為它知道,自己已經是時代的淘汰品,而土地上人們所經歷的歡笑或淚水也不過就是時代轉型時期里的必經過程。這過程不能說其好壞對錯,只能遠遠地看著,多讀出一份溫馨,試著用笑去化解淚的苦澀。

另一個時代風情畫的描繪發生在陳桂林拜訪汪工之前,他來到潛水池塘旁邊炸魚,想用不要錢的魚作為見面禮去請教汪工。

對於這個畫面我個人十分有感情,作為八十年代後期生人的我們都沒有機會親眼見到這樣的場景,但這種炸魚吃魚的活動充滿了父母親對上一輩人的描繪里。

我的外公也是一名金屬冶煉廠的工人,在母親的回憶里,父親帶著孩子們去荷塘里炸魚補貼家中伙食的故事既是心酸的過去,但也是甜蜜的記憶。

陳桂林炸魚的這片水塘已是荒草叢生,毫無生氣,眼看就是這段靠天吃飯的時代尾聲。這里的自然環境已在奄奄一息的邊沿,看來再過幾年,經濟發展帶來的工業污染就會將這水塘里的魚消滅干凈,甚至那時這里還會不會有水塘都是個問題。陳桂林站在溏邊捂著耳朵抽著煙,看著泛著白肚皮漂上水面的幾條小魚,似乎在思考些什麼,但也許什麼也沒想到。畫面的遠景里,水泥高架橋上一列綠皮火車吐著濃煙轟轟隆隆地駛過,打破了這看似平靜的畫面。靠天吃飯的時代已徹底被「不勞而獲」的時代所取代了。

馬上,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將不再是只要你勞動就可以致富,反而是那些靠著錢生錢、或是鑽時代空子的行為才會佔去既得利益。陳桂林看著那幾條死魚,也看著屬於自己的工人時代的死去。

這種對一個過去的工業時代的刻畫其實出現在電影的每分每秒里,很多時候,導演甚至是在用破壞畫面的方式去打破敘事常規,為了突出展示一些遙遠而沉默的東西。在《鋼的琴》里,講故事、表情感的,不僅是前景里的男人和女人,還有中景里的房屋街道、過往人群,更還有遠景里的綠皮火車,無聲無息的大煙囪。這些鏡頭的設計十分講究,有時內容完全居中,有時人物就出現在鏡頭的黃金分割點上,這種近乎舞台劇的構圖設計讓那個時代的風貌完美地呈現在了一幅幅畫面里,看上去甚至不像是電影,而更像是對於一張張珍貴的泛黃老照片的動態想像。

而有的時候,在某些動作鏡頭里,人物甚至已經跑出了電影畫面,但創作者對於時代背景的關注和留戀甚至超越了對於人物關系或者動作的描述。在很多轉場切換中,鏡頭對於背景和環境的表現成為了主要任務。似乎相較於人物間的矛盾關系、愛恨情仇,導演張猛在更多的時候,是在電影里表達了對那個時代和環境的懷念和不願離去。

鏡頭長久地定留在那裡,注視著沒有人物的空鏡頭,深情地望著遠處的背景,目送那個時代的消逝。

看看郭四娘的小時代系列已經票房突破16億了,我就為中國電影感到悲哀。

用電影中陳桂林評價前妻小菊的話說,「她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不勞而獲的生活」。

這也適用於中國電影美好時代的拜拜。

好電影不賣座,腦殘導演站著把錢給掙了。

《鋼的琴》這部電影是在導演四處借錢,劇組處處省錢,演員自己掏錢的狀況下拍攝完成。張猛終於在2010年造好了自己的《鋼的琴》,也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大獎,但進入國內院線卻沒法掙錢。張猛就跟陳桂林一樣,終於意識到了社會的現實,資本的力量。

電影結尾處,造好的鋼結構鋼琴在車間被緩緩吊出,那氣勢如虹的現身,如森林之王一般的氣質讓人動容,雖然彈出的聲音和高級鋼琴的音準和音色都有差別,但這架鋼的琴還是如夢如幻般地完成了。結果,這激情的事業完成後,女兒還是沒能留下;在激情的文藝情懷的實現中,觀眾還是沒有用票房留住這部電影。在國內電影市場票房過百億的傳說中,《鋼的琴》和工人階級的時代一樣,被市場快速地淘汰了。

對於中國的電影而言,現在的確是一個市場繁榮、氣勢磅礴的大時代;但對於《鋼的琴》這樣的非主流、非商業之作而言,這一定不是一個最好的年代。

我不知道導演張猛對於他這腔熱情的滑鐵盧會作何感想,但在電影里,陳桂林發現偷琴行動失敗後,並沒有選擇逃跑,而是選擇在雪夜裡,獨自浪漫地在鋼琴上演奏一曲。這種極其不合常理,沒有邏輯,荒誕滑稽的行為也許是一種口號,一種情懷,一種理想。

此時坐在這里給自己演奏的,不僅是陳桂林,也是張猛本人。

一種兒時記憶和父輩時代的過去。

這部片子是很難得的,我跟我爸都很喜歡的電影。我留美五年了,離爸媽很遠,我爹是很老派很傳統的人,有一天我在微信上說,很喜歡《鋼的琴》這部片子,感覺好電影都被埋沒了,結果我爹居然回復我說,他也很喜歡這個電影,覺得看完了很感動。

頓時,我就覺得,也許這個片子要緬懷的就是這種說不出來的「通感」,聯系著中國社會進步變化中的兩代人。而給予了父輩們,過去的輝煌的一輩人的,最溫暖的悲憐。

也許是一種工業時代過去的輓歌,看起來唏噓。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幾處場景的設置安排,有戲劇舞台的美術感。背景出的安排甚至超過了電影中情節和人物的表現。

這是種類似於 Edward Hopper 對於美國逝去時代的描繪,《鋼的琴》里的時代風情畫,充滿了懷舊情緒,出現在電影的多處場景里。

電影一開始,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筆直地站著出現在鏡頭前,他們各自望向不同方向,雖然在相互對話但都沒有扭頭看對方一眼。陳桂林和妻子小菊用這樣子的方式出場,既體現了他們分崩離析的感情關系,也在畫面上製造了一種戲劇沖突。

小菊問他,「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

陳桂林答,「別拿幸福嚇唬我。」

小品式的對話風格充滿了濃郁的東北味兒,但也契合了這種視覺上的戲劇感。

畫面遠景里慢慢拉出的那兩根巨大的工廠煙囪,一方面在形式上對應了一男一女的視覺構成,達到了一種觀感上的和諧之美,同時也在心理上暗指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年代,以及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心理情緒和故事走向。

冒著稀疏煙圈的煙囪如地方神仙一般地注視著這片土地上男人和女人,各家的悲歡離合都凈收它的眼底。但它只是默默地看著,不做任何評價。因為它知道,自己已經是時代的淘汰品,而土地上人們所經歷的歡笑或淚水也不過就是時代轉型時期里的必經過程。這過程不能說其好壞對錯,只能遠遠地看著,多讀出一份溫馨,試著用笑去化解淚的苦澀。

另一個時代風情畫的描繪發生在陳桂林拜訪汪工之前,他來到潛水池塘旁邊炸魚,想用不要錢的魚作為見面禮去請教汪工。

對於這個畫面我個人十分有感情,作為八十年代後期生人的我們都沒有機會親眼見到這樣的場景,但這種炸魚吃魚的活動充滿了父母親對上一輩人的描繪里。

我的外公也是一名金屬冶煉廠的工人,在母親的回憶里,父親帶著孩子們去荷塘里炸魚補貼家中伙食的故事既是心酸的過去,但也是甜蜜的記憶。

陳桂林炸魚的這片水塘已是荒草叢生,毫無生氣,眼看就是這段靠天吃飯的時代尾聲。這里的自然環境已在奄奄一息的邊沿,看來再過幾年,經濟發展帶來的工業污染就會將這水塘里的魚消滅干凈,甚至那時這里還會不會有水塘都是個問題。陳桂林站在溏邊捂著耳朵抽著煙,看著泛著白肚皮漂上水面的幾條小魚,似乎在思考些什麼,但也許什麼也沒想到。畫面的遠景里,水泥高架橋上一列綠皮火車吐著濃煙轟轟隆隆地駛過,打破了這看似平靜的畫面。靠天吃飯的時代已徹底被「不勞而獲」的時代所取代了。

馬上,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將不再是只要你勞動就可以致富,反而是那些靠著錢生錢、或是鑽時代空子的行為才會佔去既得利益。陳桂林看著那幾條死魚,也看著屬於自己的工人時代的死去。

這種對一個過去的工業時代的刻畫其實出現在電影的每分每秒里,很多時候,導演甚至是在用破壞畫面的方式去打破敘事常規,為了突出展示一些遙遠而沉默的東西。在《鋼的琴》里,講故事、表情感的,不僅是前景里的男人和女人,還有中景里的房屋街道、過往人群,更還有遠景里的綠皮火車,無聲無息的大煙囪。這些鏡頭的設計十分講究,有時內容完全居中,有時人物就出現在鏡頭的黃金分割點上,這種近乎舞台劇的構圖設計讓那個時代的風貌完美地呈現在了一幅幅畫面里,看上去甚至不像是電影,而更像是對於一張張珍貴的泛黃老照片的動態想像。

而有的時候,在某些動作鏡頭里,人物甚至已經跑出了電影畫面,但創作者對於時代背景的關注和留戀甚至超越了對於人物關系或者動作的描述。在很多轉場切換中,鏡頭對於背景和環境的表現成為了主要任務。似乎相較於人物間的矛盾關系、愛恨情仇,導演張猛在更多的時候,是在電影里表達了對那個時代和環境的懷念和不願離去。

鏡頭長久地定留在那裡,注視著沒有人物的空鏡頭,深情地望著遠處的背景,目送那個時代的消逝。

看看郭四娘的小時代系列已經票房突破16億了,我就為中國電影感到悲哀。

用電影中陳桂林評價前妻小菊的話說,「她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不勞而獲的生活」。

這也適用於中國電影美好時代的拜拜。

好電影不賣座,腦殘導演站著把錢給掙了。

《鋼的琴》這部電影是在導演四處借錢,劇組處處省錢,演員自己掏錢的狀況下拍攝完成。張猛終於在2010年造好了自己的《鋼的琴》,也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大獎,但進入國內院線卻沒法掙錢。張猛就跟陳桂林一樣,終於意識到了社會的現實,資本的力量。

電影結尾處,造好的鋼結構鋼琴在車間被緩緩吊出,那氣勢如虹的現身,如森林之王一般的氣質讓人動容,雖然彈出的聲音和高級鋼琴的音準和音色都有差別,但這架鋼的琴還是如夢如幻般地完成了。結果,這激情的事業完成後,女兒還是沒能留下;在激情的文藝情懷的實現中,觀眾還是沒有用票房留住這部電影。在國內電影市場票房過百億的傳說中,《鋼的琴》和工人階級的時代一樣,被市場快速地淘汰了。

對於中國的電影而言,現在的確是一個市場繁榮、氣勢磅礴的大時代;但對於《鋼的琴》這樣的非主流、非商業之作而言,這一定不是一個最好的年代。

我不知道導演張猛對於他這腔熱情的滑鐵盧會作何感想,但在電影里,陳桂林發現偷琴行動失敗後,並沒有選擇逃跑,而是選擇在雪夜裡,獨自浪漫地在鋼琴上演奏一曲。這種極其不合常理,沒有邏輯,荒誕滑稽的行為也許是一種口號,一種情懷,一種理想。

此時坐在這里給自己演奏的,不僅是陳桂林,也是張猛本人。

最後引用劇中汪工對兩根大煙囪的講話來描述這種對已逝的理想主義,和輝煌不再的工人階級的懷念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這些話語可以看作是對工業時代生活印記的告別,也可以看做是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獨白,最終也成為了《鋼的琴》這部好看但不賣座的電影輓歌:

「這兩根大煙囪,在我看來,他們是某些人成長的記憶,也是某些人回家的坐標,但他們更像是兩個被我遺忘的老朋友。我不知道是應該極力地挽留,還是應該默默地看著他們離去。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憂傷,似乎覺得自己有話要說,可又不知道說些什麼。時光荏苒,社會變革,如今為了時代的發展進程要求他們離開,我們總還是要試著做點什麼。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如果我們失敗,他們也將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最後引用劇中汪工對兩根大煙囪的講話來描述這種對已逝的理想主義,和輝煌不再的工人階級的懷念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這些話語可以看作是對工業時代生活印記的告別,也可以看做是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獨白,最終也成為了《鋼的琴》這部好看但不賣座的電影輓歌:

「這兩根大煙囪,在我看來,他們是某些人成長的記憶,也是某些人回家的坐標,但他們更像是兩個被我遺忘的老朋友。我不知道是應該極力地挽留,還是應該默默地看著他們離去。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憂傷,似乎覺得自己有話要說,可又不知道說些什麼。時光荏苒,社會變革,如今為了時代的發展進程要求他們離開,我們總還是要試著做點什麼。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如果我們失敗,他們也將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㈥ 如何評價鋼的琴值得一看嗎

後來,王千源出演了很多優秀的電影,比如《解救吾先生》、《綉春刀》等等,但他

讓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愛的電影,還是這部《鋼的琴》。

《鋼的琴》跟今年上映的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有點類似,《地久天長》里也提到了下崗浪潮,而《鋼的琴》用一種更輕快更樂觀的方式展現了那個年代。

《鋼的琴》是一部拍給工人階級的電影,也是一部關於那個時代的輓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不能倖免,但好在我們有電影,用以記錄那時的喜怒哀樂。

或者說,不是我們熱愛這樣的電影,而是我們需要像《鋼的琴》這樣的電影。

㈦ 求《鋼的琴》影評,800字,最好稍微專業一點

鄉愁這東西,原先只有一種,就是某人身處乙地,因思念故鄉甲而泛愁。餘光中的詩歌《鄉愁》就是。現在又多了一種,就是某人站在甲地因思念若干年前此地的事情而生發出來的悵然感。《鋼的琴》就是。前一種是地域范疇內的鄉愁,後一種是時間范疇內的鄉愁。地域性鄉愁的表現手法,一般是將隔著時空的甲地和乙地的生活交叉疊現,就會收到煽情的對比效果。而時間性鄉愁只要把同一地方不同時代的生活,蒙太奇般穿插在一起,就會讓悲情達到高潮。

但張猛的《鋼的琴》,根本沒有把鏡頭閃回從前陽光爛燦的日子,就能把濃得化不開的鄉愁表現出來。這份功力,屬大師級的。而張猛顯然不屬大師。在這之前,這個出生於七十年代中期的東北漢子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陌生的。我,同樣沒聽過他的名字。這不奇怪,因為他總共才導演兩部片子,除了這部,還有一部叫《耳朵大有福》。《耳朵大有福》的藝術水準怎麼樣,我不知道。但這部《鋼的琴》儼然可以與國際一流電影一競雌雄。憑我的記憶,它應該是近五年國內最好的一部電影。有它在,中國電影似乎還有得救。

它敘事簡潔,卻不像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簡潔到膚淺。它思想厚實,卻不像顧長衛的《最愛》厚實到沉重。它台詞幽默,卻不像馮小剛的《非誠勿擾》幽默到輕浮。它寓意繁復,卻不像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繁復到晦澀。它情緒飽滿,卻不像陳凱歌的《趙氏孤兒》飽滿到濫情。總而言之,它恰到好處。而電影藝術的關鍵詞,其實就是恰到好處。把鏡頭、光影、音樂、人物、情節、台詞、剪輯在主題的統籠下都做得恰到好處,渾然天成,電影就有大師的范兒了。能把電影做成這樣,其實是可以雅俗共賞的,但現實是,剛剛上映的《鋼的琴》票房黯淡,這或許只能歸罪於電影的宣傳力度不夠?

從綠顏色的警察服裝看,我們得知《鋼的琴》之事,應該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上世紀九十年代是個什麼年代?簡言之,是轟轟烈烈的國企改革時代,也就是根正苗紅的工人階級集體下崗的年代。從時代嬌子潰退到社會邊緣人,成為走卒販夫,導演張猛並沒有花一個哪怕是五秒鍾的鏡頭去表現,而只用一段段濃烈的音樂在反襯這個時代下崗工人無限沒落的同時,也在為那個時代的「輝煌」招魂。陶醉於過去以俄羅斯風格為主打的音樂,其實就是沉浸在過去時光中無法自拔。從某種意義上講,陳桂林那班哥們,已成了這個時代行屍走肉般的「活死人」。時代已完全把他們當作了累贅,如果他們從這個時代消失,不但沒有人憐憫,某些政客反而會為之稱快。

相對這些工人兄弟來說,劇變是慘淡的,生活是平淡的,未來是黯淡的,但生命卻不能讓它寡淡無味,活著,總得要有一點滋味,要有一點希翼。如果說最開始,他們的確是在幫哥們陳桂林去爭取他女兒的撫養權,而去鑄造那台鋼琴的話,那麼到最後,當鋼琴能否造成,陳桂林女兒的撫養權都將勢必失去時,這幫兄弟就完全是為了證明自己在造琴了。證明自己什麼?證明自己的夢想在困窘的現實中依然肥碩燦爛,證明工人階級的情誼並未煙消雲散,證明下崗後的人們並非一無是處的廢物。最初造琴,他們是迫於現實的壓力;最後造琴,他們卻為自己從枯燥的日常生活成功逃逸找到一個借口,從而超越現實困境,進入夢想新天地。

那座鋼做的琴,其象徵意味就非常濃厚。醜陋的、粗糙的、冷冰冰的鐵架鋼皮,既象徵著國營集體試驗失敗後工廠里的種種世相,也象徵蟻族般生活的失業工人的面相,在這樣粗礪黯淡的外殼之下,工人階級依然藏著大集體蘊育的劍膽琴心式的浪漫和豪邁,依靠造琴,他們重溫了大集體時分工合作的團結和嚴謹,分享了大集體時火熱的豪情與榮耀。日漸黯淡的現實雖然骨感得如一座鋼琴架,但內心發出來的聲音仍然是那麼的柔情萬種。

這樣處理,《鋼的琴》其思想高度不但絲毫不亞於《最愛》,而且還避免了因憤世嫉俗引起的外相狹隘。與《最愛》實打實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是,《鋼的琴》採取的是四兩拔千斤的藝術手段,它只備了腹內熱腸一副,心中熱淚兩行,就把全部寓意都包裹在看似拉家常式的懷舊之中,而它偶爾黑色幽默式的荒誕敘述,也避免了主題因圖窮匕見後「流血伏屍」的慘狀。所以電影雖然深刻,卻並不尖酸;雖然憂傷,卻並不絕望;電影中的人物雖然身處茫茫「夜色」之中,卻仍不忘追逐夢想那一點飛舞的螢光。它像一枚令人無法釋懷的沉思之果,外殼卻包著鄉愁的淡淡意緒。

幸福誠然要有堅實的物質作後盾,如果拚死力爭,也無法獲得可支撐幸福的物質,那還不如遁入空靈的精神世界去捫求幸福。陳桂林這班哥們的造琴過程,其實就是返身進入精神的過程。你可以說他們是駝鳥哲學,也可以說他們已達到了佛的境界。就看怎麼理解了。

地域性鄉愁,是我們與思念之地隔著一段無法逾越的距離造成的。而時間性鄉愁,則是我們被迫突然斬斷與過去光陰千絲萬縷的聯系而產生的。具體地到這部電影,就是由國家政策的斷裂性和分割性導致的。過去我們以階級斗爭為綱,後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有了私有制的大集體,就迫不及待地拋棄公有制的大集體;我們拔亂反正了文化大革命的狂熱,又投身於一切向錢看的狂熱之中。我們剛剛擺脫大躍進的魅影,現在又陷入惟GDP是論的陷阱之中。正是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政策,才會生生割斷人們與過往生活的優美銜接,個人的命運就像洪流中上下翻騰的一枚樹葉,是根本由不得自己作主,時間性鄉愁由此產生。

㈧ 鋼的琴的劇目亮點

1、由2011中國電影「口碑第一大片」改編話劇。電影版《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被譽為2011年度口碑第一片。曾獲東京國際電影節,香港亞洲電影節,悉尼中國電影節,邁阿密國際電影節,海國際電影節,華表獎,中國金雞百花獎,台灣電影金馬獎等國內外13項大獎。話劇《鋼的琴》改編自同名電影,故事框架基本還原了電影情節,但是台詞和場景都針對舞台進行了調整,更著重去表達小人物的人生價值。
2、金牌製作團隊。由有中國音樂劇教父的三寶老師領銜創作及作曲,由著名編劇關山改編,由著名導演馮婷婷執導。
3、突出「溫情、幽默」的主題。本劇表達小人物身上的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甘於對現實低頭的態度,該劇用幽默、詼諧的手法表達人物的內心感受,更重要是能讓人在笑聲中找到溫暖,鼓勵喜歡話劇的年輕父母或者准父母觀看。
4、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故事講訴的年代環境艱辛,物質缺乏,但所有的人都積極樂觀,全劇充滿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生活平凡無奇,但過得有滋有味,充滿快樂與激情。
5、小故事大意義。該劇讓人們看到了廢舊的老工業基地仍舊埋藏著對生活的熱情和嚮往,荒誕幽默的情節激發了慘淡現實下被壓抑的生命活力。這是一群男子漢們的自我救贖,他們樂觀、真誠,有創造力,又不失恢諧幽默,其實他們最可愛之處是熱愛生活,這樣的群體創造了一個這樣自強自救的彪悍故事,小故事大意義。

㈨ 鋼的琴是以什麼為題材的電影

電影《鋼的琴》是近年來國內難得的一部對生活現實和人物情感描繪的現實派電影。如果從影片主題分析,影片主要以情感和現實為主題,從主人公的人生態度描寫簡單直接的愛女心態和90年代這個特定時期主人公和一群兄弟的人物情感點燃熱情完成夢想的精神態度。

閱讀全文

與鋼與琴電影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岳雲鵬電影票房統計 瀏覽:182
電影大世界類似的電影院 瀏覽:895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考試題 瀏覽:105
國內電影最高的票房 瀏覽:538
小學生電影票怎麼製作圖片大全 瀏覽:505
隻手遮天電影天堂 瀏覽:500
電影抗日戰爭片女子飛虎隊 瀏覽:832
92年國產戰爭電影 瀏覽:137
被刪掉的電影圖片 瀏覽:83
發財日記免費完整版電影天堂 瀏覽:845
2018上海國際電影節日本電影 瀏覽:709
有哪些外國電影好看h 瀏覽:284
三點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22
愛情電影感人片段素材原聲 瀏覽:65
八隻雞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瀏覽:607
原始森林全集電影大全 瀏覽:852
qq影音電影網站大全 瀏覽:664
力王1992樊少皇國語完整版電影 瀏覽:926
夢戲巴黎電影圖片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