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消費人群分析

電影消費人群分析

發布時間:2022-05-28 04:13:27

❶ 中國電影消費群體相比其他國家有哪些特點

從年齡上看通常都是學生去看電影,高齡者幾乎不去影院,從教育上看,高等教育人群影院消費頻次明顯高於非高等教育者

❷ 中國電影的消費人群,年齡分布是怎樣的

個人觀察主要是十幾二十歲的中學生和二十多三十歲有工作的年輕人,小學生什麼的很少,五十以上中老年人更少。。。
曾經在一篇新聞中看到觀影人群的平均年齡是21歲,沒有核實,當做參考吧。

❸ 我國2021年電影總票房達472.58億,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我認為中國電影在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好的發展的,因為我們國家普通老百姓對電影文化的需求已經越來越高了,會帶動這個產業的繼續發展的。

2021年電影總票房取得了超過450億元的收入,這已經成為了一個信號,要知道2021年我們國家的疫情依然是存在的,而且很多的電影院是在管控當中的。電影行業的發展能夠讓我們國家獲得更多的收入,能夠讓我們國家的就業變得更容易一些。

中國的電影市場在不斷的擴張。

中國的電影市場基本上是從零開始發展的,因為我們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首先滿足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物質條件,中國的電影市場在未來將會得到更多普通老百姓的關注,只有滿足了大家的需求,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票房。

電影市場在未來將會迎來更好的發展,這個行業在未來也會擁有更加激烈的競爭的。對於那些擁有了比較知名度的演員以及導演來說,拍攝作品能夠更好的滿足大眾的需求,也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

❹ 25-29的具有購買力的人群在逃離電影院,你覺得原因什麼

從數據的角度來看,從2017年到2019年,平均票價持續上漲相對應的是上座率持續下跌。除了票價上漲的原因外,這兩年整個市場內容方向有明顯的調整,主旋律商業大片成為了市場絕對的主流。主旋律大片的」市場化」仍然有很長的距離,也需要反復嘗試來滿足當下市場主力觀眾的市場需求。但好在,今年25歲以下觀眾對於影片票房「供血」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我和我的家鄉》、《奪冠》都達到了40%以上,在此前三年,也僅有《復聯4》可以達到這一成績。那麼,對於製作端來說,如何更仔細地拆分市場受眾的審美喜好,對於接下來的主旋律大片其實至關重要。畢竟依靠單一的「主旋律電影」商業化,也很容易引起觀眾的疲勞感。



在今年電影線上線下「渠道之爭」的關鍵時期,「為什麼一定要在電影院看電影」就成為了其中最具爭議性的觀點。這說明在潛意識里,院線電影本身的短板暴露實際上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懷疑其「性價比」。如果電影仍然無法將「消費基石」重新拉回電影院,那麼整個產業靠什麼完成重建呢?中國電影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又能保持多久呢?


疫情前,電影市場已經實現了跨越600億的「門檻」,但是觀影人次的增速卻出現了明顯下降。其實在這個數據下面,兩個數據是更為關鍵的參考指標,這決定了中國電影市場究竟有多少「絕對剛需」。


一個是觀影頻次,中國電影市場的觀影頻次非常低,和幾大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而在中國電影市場逐步走向世界第一大票倉的同時,觀影頻次其實依然在下降。根據去年的數據分析,近一半用戶一年只看一次電影,高頻次觀影人群佔比在下降。而且四大檔期吸引全年半數人次,這意味著觀眾進入影院的「規律性」過於明顯。另外全年上座率從13%下降到11%,觀影頻次和上座率「雙低」非但沒有因為票房持續增長而變好,反而更差。


此外,電影終端放映卻面臨著嚴重飽和。盡管疫情導致幾千家影院關停,但在今年的國慶檔,日均放映場次超過39萬場,共放映314萬場。盡管疫情對全球電影造成重創,但2020年國慶檔在場次放映上相比2019年依然是同比增長的,這說明終端市場在努力「復工」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


但是也正是在2020年國慶檔,日均觀影人次1245萬,同比下跌26%。盡管有防疫限流管控的影響,但從更大時間尺度來看,這一個下降其實也並不意外。那麼,如何讓觀眾重回電影院,實際上在此後的電影市場依然是一個主命題。


因為2021年整個全球產業的態勢並不明朗,對於國內電影市場來說,國產片供應如何加快生產滿足市場需求,進口大片能否順利進入還需要考慮全球市場疫情復工的實際情況。

❺ 選擇付費電影的消費人群會是哪類人群

忙碌沒有時間坐在電腦、電視、影院看,但總也有想看的時候,一般是高層的商務人士,會選擇在手機上看。(比如我們老總)
電影院永遠是情侶一定要去的地方。
很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學校會組織去看。
喜歡看而且喜歡收藏的會買DVD。
重感受的會選擇去電影院(好片大片我是一定要去電影院的,那樣才能真正感受一部電影的藝術價值)。
晚上玩晚了,想找一個避風的地方落腳,消費低,又方便的地方:小影院(學生居多,也有情侶,但是也有某些不法人員在裡面賺錢和消費)。
學電影的會在電影院泡通宵,便宜,可以看很多部,不管有無名氣都看,因為每部電影都有它的可取之處,人家可是專業的,我們就看不懂了。

❻ 電影消費主力軍逐漸年輕態,該如何關注老年群體的需求

“80、90後”正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主流消費群體。當年輕一代步入適婚年齡,電影更是成為一種剛性需求。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奪得一席之地,近年來各電影企業相繼推出品牌年輕化戰略,並將年輕化作為電影行業品牌升級的重中之重。老年人的需求該如何關注,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三、進一步提高社區養老保障服務水平,特別是對那些子女在外地,沒有辦法獲得照顧的老人,應該招募志願者或是鄰居一對一進行結對援助,這種援助是志願者和鄰居們對社會的承諾。此外還要動員社會更廣泛的力量和各個部門都來關心“空巢”老人。例如派出所、消防等等部門,可以設立應急處置預案,針對老人的特點設置相關的救助措施,一旦危險發生,老人也能得到及時救助。

❼ 網路大電影的觀眾都是誰

隨著「網大」市場的成長和創作的「精品化」,觀眾構成也發生著快速的變化。以下將根據愛奇藝與騰訊視頻提供的平台「網大」觀眾數據,以及艾曼數據提供的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觀眾的對比數據,對網路大電影的觀眾結構特徵進行分析。

一、性別構成:以男性為主

性別構成上,如下表1所示,2017年愛奇藝網路大電影有66%為男性觀眾,雖然較2016年的70%有所下降,但與中國網民整體構成相比,可以看出網路大電影仍更受男性觀眾喜愛。騰訊視頻的「網大」觀眾中有72%為男性觀眾,呈現出類似的特徵。

❽ 當今中國電影市場swot分析

優勢,中國人口眾多,有相當龐大的消費人群,文化底蘊濃厚,劣勢,人均消費水平過低,電影成本又相對過高,利潤空間非常小,再加近幾年中國電影的頹廢,讓消費者對國產電影失去信心,而國外電影引進的數量有限。機會,隨著國內人均收入的增加,電影市場的不斷完善,會讓更多的潛在消費者變為消費者,國人對電影的認識也不段升級。挑戰,隨著網路的不斷進步,網路電影正在不斷沖擊這國有電影市場。(不好意思似乎跑題了)學得不好,請指教

❾ 95後、00後漸成電影消費主力,為何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

現在的主要的消費群體當然是屬於00後和90後,我們也慢慢的步入了適婚年齡,也走進了戀愛階段,談戀愛肯定少不了浪漫,浪漫必然有看電影在其中。我們也看過一些電影,特別是一些戀愛電影,總會有一些男主角和女主角,他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女主角哭得稀里嘩啦,而男主角這個時候會給對方一個肩膀進行依靠,有時候還會遞給對方紙巾,當故事的情節跟自己當下有點像的時候,他還會給女主角許下承諾,說肯定不會讓對方受委屈,要讓對方過得幸福,這也是培養彼此感情一個很好的方式。

看電影也成為了茶餘飯後的一種談資,也成為了00後和95後他們生活當中的一些話題,如果有一部火熱的電影,他們沒有去看,這樣就會覺得你太了我了,怎麼跟不上時尚的潮流。正是因為這一種思想也正是因為這一種想法的存在,所以讓很多95後和00後如果有一部火熱的電影,他們沒有踏進電影院去欣賞去看,總覺得少點什麼。因為一部電影剛出來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想要去嘗,先了解清楚一些劇情,到時候好跟朋友們講,他看過這部電影到時候別人就會投來羨慕的目光。

❿ 超強吸金的中國電影產業,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都是啥特點

2012年:170.73億元,2013年:217.69億元,2014年:296.39億元,2015年1-9月:突破297億元。這是內地電影市場近四年的表現,其超強的吸金能力令人側目,引得各路豪強紛紛跑來分食這塊蛋糕。中國內地觀眾對電影產業的高速增長貢獻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對觀影群體的必要了解,有助於電影產業的發展和生態的培育。下面,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談一下對內地電影觀眾的了解,由於缺乏數據支持,這些認識只是停留在粗淺的感覺層面上,也只能粗略地用年齡層次對觀眾進行劃分。
首先提到的是當前電影的主流消費群體——年輕人,年齡層次以90後為主,這幫年輕人作為觀影主力托起了中國電影業的「牛市」。與此同時,她(他)們的消費傾向也受到了不少非議,主要表現在兩點上:一是對喜劇電影的過度偏好。看一下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榜單,除去引進的好萊塢大片,過10億的6部電影中,有5部是喜劇類型。前兩年的《泰囧》以12.67億登頂國產電影票房榜首,今年的《捉妖記》又以24.38億登頂了內地電影票房榜首,著實令人眼紅耳熱。用「億」為單位計量喜劇電影的票房已經很平常了,「破五」、「過十」更是不稀奇。這給很多人造成的感覺是:現今的年輕人太喜歡沒心沒肺的笑了。現場觀影的感覺也是如此,年輕人的笑點普遍很低,稍有點笑意的情節都能讓她(他)們笑出聲來。二是對電影消費的缺少理性。現在的年輕人對一些披著電影外衣,實則用帥氣、名氣、闊氣搞行銷的東西情有獨鍾,向一些純粹以斂財為目的的玩電影者大灑金錢。我曾經問過一名90後,《小時代》與《何以笙簫默》這樣的電影好看嗎,回答是看著挺爛的,可絕不會缺席。這種不理性的任性消費行為尤其為人詬病,被貼上了「無腦」的標簽。年輕人的這兩種消費偏好,給電影市場造成了旱澇不均的狀況,投其所好的賺的盆滿缽滿,一些高品質的電影卻少人問津,部分用心作電影的人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年輕人的觀影喜好因此廣受指摘。其實,更應該試著去理解年輕人這樣的消費行為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喜劇片廣受追捧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累並煩惱著的時代,自打懂事起,累與煩就無所不在。上學的年輕人為學業所累為考試心煩,上班的年輕人為工作所累為生活心煩,有錢的不知道該做什麼,沒錢的恨不能什麼都做,壓力無時無處不在。有很多年輕人要聽著郭德綱的相聲入睡,就是要用輕松來舒解心中的壓力。走進電影院圖個輕松放鬆,開心笑笑緩釋下內心的壓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就少有心情去體味憂苦的內容了。不獨年輕人如此,各年齡層次想笑的需求都一樣強烈,所以質量高點的喜劇片都會受到廣泛追捧,票房大賣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低劣的東西深受青睞
當今的年輕人對用帥氣、名氣、闊氣包裝起來的東西沒有絲毫的抵抗力,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忠誠度,確實是一件讓人不太好接受的事情。可這與社會環境有很大關系,在這個瘋狂的追名逐利的社會,還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可以去信呢,在信無可信的情況下,年輕人對長相、名氣、物質的喜好就成為最本能最直接的選擇了。除了年齡尚小的孩子,我們哪個年齡層次的人不為利與名所左右呢。當年輕人需要用這些麻醉自己的時候,善斂財者就會提供「麻醉劑」,收益想不好都難。
為什麼高品質的影片遭受冷遇
部分高質量的影片遭受冷遇確實令人寒心,但如果用文化、品味、層次什麼的居高臨下地來說年輕人,就是一件挺裝的事情了。70後喜歡過瓊瑤,80後喜歡過韓寒,90後喜歡郭敬明也就是正常的事情,誰也不比誰高到哪裡去。年輕人之所以對好電影不感冒,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年輕人還沒有必要的生活體驗。拿《鋼的琴》與《闖入者》這樣的影片來說,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歷看了之後才會有觸動內心的感覺,年長點的對其中的情境深有體驗的就會感到回味良久。年輕人還沒有這方面的經歷,也就難以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換成我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看這樣的片子也會覺著沉悶。近幾年,部分愛情片特別是校園青春片受到追捧,就是因為這是當下年輕人正在體驗或者剛剛走過的經歷。好電影沒有好票房,與年輕人沒有太大關系,與觀影群體不夠多樣化有關。
所以,年輕人有這樣的觀影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不應該把社會的問題推到年輕人頭上,更應該看到年輕人給中國電影業帶來的深刻變化。其中,最突出最直接的變化是,年輕人的消費有力拉動了電影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資源流入,短短兩年時間,有多少大鱷、多少資本進入了電影產業。相比前幾年,電影業的資源配備和行業地位變化巨大,年輕人無疑是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主力推動者。
還有一個深刻的變化是,當年輕人毫不吝惜地掏出腰包走進影院時,也在改變著我們傳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我曾經向60、70、80後的人推介過好電影,回應都是一副不屑不解的表情,為什麼要花錢去電影院看呢,從網上看又省錢又省事。當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花錢走進影院享受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時,也在改變著那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於吃免費午餐的快餐式消費行為。不管她(他)們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她(他)們的行為都在說明著一個被很多人忽略了的道理:你花錢消費才能養活為你服務的人,才能讓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所以,當年輕人填滿影廳座位的時候,我們應該對這些年輕人表示感恩,她(他)們的這一小步,是中國電影業的一大步。
下面再打包說一下其他年齡層次的觀眾,從小到大說起吧。先說少年兒童,作為令人欣喜的新生力量,孩子們的觀影消費特點很明顯:一是不太在意花錢,家長們為孩子掏錢買票看電影是件很痛快的事情。二是大多是捆綁消費,孩子們可以把家長一同領進影院,而不管家長是否願看,還拉動了「爆米花經濟」。三是從小就養成了看電影的習慣,長大了也會將看電影作為生活中的一大喜好。這些孩子們的勢力有多大,看看今年火爆程度前所未有的暑期檔就知道了,120多億的票房,孩子們有一多半的功勞。隨著孩子們的日漸長大,電影市場會有更紅火的未來。
再說中青年人,60—80年代的人應該是電影消費最荒瘠的地帶了,要麼日常俗務纏身,要麼習慣網上掃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沒進過電影院的不在少數。諸多原因造成的觀影熱情低落,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最後重點說一下老年人,老年群體的觀影消費潛力其實遠超出我們的印象。從個人經驗看,在影院見到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男性與女性觀眾有著不一樣的表現。男性觀眾數量相對要少,在售票處與影廳內碰到他們時,可以覺出他們有點不自然。這種感覺我也有同感,由於不再年輕,在看一些愛情片青春片時,在售票處、檢票口和影廳內,面對年輕的工作人員和觀眾,總會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在影片結束時會盡量早些離場。
相比男性觀眾,女性老年觀眾則絲毫沒有這方面的矯情,她們在影院里表現的從容投入。有一次在影廳內碰到兩位70左右的老太太,一位在放映前自在地與旁邊的年輕人交談,說自己從《黑貓警長》到《滾蛋吧 腫瘤君》把近期上映的片子都看了個遍;還有一位老太太提著一大包東西,電影完場後站在當月排片欄前端詳了老半天,恰好她旁邊站著一位領著小孩的父親,三個不同年齡層次的人並排站在那兒看排片預告,感覺很有些意味。我與兩位老人一同看的那場電影是《華麗上班族》。中秋期間,前後多次碰到了或結伴或由子女陪伴的老年女性觀眾,而且可以明顯感受到她們很高的觀影興致。如果說這些還是個例的話,那麼在看《闖入者》時碰到的老年人就更能說明問題了,當時的影廳雖然不算大,但老年人坐了有一半還多。關鍵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她們不約而同地來看電影,說明她們是在主動獲取影片信息,背後的觀影熱情是很高的。《智取威虎山》近9億的票房,老年人的消費應該不在少數。老年人有收入,有生活體驗,更重要的是有空閑,還沒有網上掃片的習慣,與保健、旅遊、跳廣場舞這些愛好相比,看電影得到的精神享受有著得天獨厚的魅力,老年人觀影的「白發經濟」還是大有可為的。
上面說到的這三個年齡層次的觀眾,是有關聯效應的。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有孩子喜歡看的,老人有老人願意看的,只要把孩子與老人的文章做足,也就不愁把中青年人帶進影院里了。由此可見,除了年輕人,其他年齡層次的觀影消費也有比較大的引導、拉動、開發的空間。
額外多說一點的是,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在影院里碰到的女性觀眾都明顯多於男性觀眾,即使是年輕情侶,應該也是女性左右著觀影消費。所以在用到第三人稱時,我把「她」放在前面,把「他」放在了括弧里。不管在哪個市場什麼消費,女性都是永遠的主角。
國內電影市場處在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候,觀眾是電影產業的「衣食父母」。可是在其他行業將消費者奉為圭臬、把營銷做到極致,用「大數據」去把握和滿足消費需求的時候,電影觀眾卻似乎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還是說一下切身體驗,作為一名骨灰級觀眾,我從未收到過院線的任何訊息,哪怕是一條簡訊。在淘寶上買一次東西,還能不時收到一些問候呢。感覺電影行業還是有點靠天吃飯、等米下鍋的狀態,對我們的觀眾缺乏主動深入的了解。對於電影從業者來說,只有發自內心地去愛觀眾,觀眾才會更愛電影。

閱讀全文

與電影消費人群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harming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179
鹿晗被禁電影有哪些 瀏覽:969
我的世界電影大全下載 瀏覽:67
蛇神電影有哪些 瀏覽:743
釜山行這部電影哪裡不足 瀏覽:305
角頭浪流連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56
中學生拍微電影 瀏覽:191
微電影美人心計全集在線觀看 瀏覽:321
惡毒的後母電影有哪些 瀏覽:347
美劇伊波拉病毒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59
神馬在線影院在線電影 瀏覽:692
動作女郎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86
電影天堂第一滴血5迅雷 瀏覽:831
你好世界電影1080p 瀏覽:900
北京電影學院演出服租賃 瀏覽:619
騰訊會議看電影怎麼開聲音 瀏覽:352
貓變電影哪裡能看 瀏覽:149
1歲6個月寶寶離手機近看電影 瀏覽:119
關於張仲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35
野豬網電影手機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