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慕尼黑》結尾沒看懂。
串聯一下電影劇情,和主旨應該對你理解有幫助哦~
結尾部分應該是
死亡名單上還剩幾個人,其中一個死於癌症,薩利邁本人終於在5年後被摩薩德炸死,還波及了4個過路人。最後一個目標是達烏德,他因企圖綁架約旦國王海珊而被判刑,在「贖罪日戰爭」前夕被赦免釋放,以後摩薩德一直沒找到他。
直到1981年,達烏德在波蘭的一家旅館大廳里突然遭到槍擊。開槍的還是一名摩薩德特工,不過他在波蘭另有任務,只是突然在旅館里認出這位大名鼎鼎的達烏德,一陣沖動舉槍就射,然後在一陣混亂之中逃之夭夭!
回顧完20年前的事件以後,我們就可以明白斯皮爾伯格的苦衷。他不可能完全照搬歷史。因為歷史比我們看到的更殘忍;他也不可能重現摩薩德行動中精彩紛呈、驚心動魄的一幕幕,雖然那些素材對任何一位編劇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現成劇本,因為這樣做影片的意義就變成了美化以色列人特工,並將會無可救葯地變成一部庸俗的驚險槍戰片,其真正的人性拷問意義就將徹底弱化;同時我個人更相信斯皮爾伯格原本在影片中並不止於想探求人性以及人與政府的沖突對立。事實上,這種題材的電影主題僅有一個:兩個民族的愛與恨。放在歷史的大格局之中,人與良心的拷問我覺得還是在其次的。正像那個巴勒斯坦人說的,先有國家再說別的。但作為猶太人,又生活在美國,斯皮爾伯格不可能拍出這樣的主題,因為以他這樣的人應該知道,電影除了給出問題以外,還應該給出答案和希望,或至少應該看出導演探求的思索軌跡。
希望幫助樓主理解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