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影視照明電影分析光線ppt

影視照明電影分析光線ppt

發布時間:2025-04-15 06:20:36

⑴ 影視製作中燈光的重要

影視製作中燈光的重要

在影視製作中,燈光能夠烘托氣氛、突出形象、反映人物心理、也能夠影響觀眾情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影視製作中燈光的重要,歡迎參考~

影視製作中燈光的重要

1.燈光在影片中的地位

在影視製作中,燈光能夠烘托氣氛、突出形象、反映人物心理、也能夠影響觀眾情緒。控制燈光是影視製作中的重要一環,影視場景中的燈光與現實世界中的燈光是有所區別的,為了取得期望的效果,通常需對燈光進行眾多的設置,如燈光的數量、位置、顏色、亮度、衰減、陰影及渲染設置等。所以燈光在影視製作中的重要地位不容質疑。

2.燈光在影片中的作用:

影視照明往往具有兩方面意義,一是技術上以滿足照射在物體上的亮度為目標的,二是通過照明對被攝體進行塑造和描繪,表現特定的藝術效果。其中表現的藝術效果有以下幾種。

(1)燈光的物體造型作用:

① 影響物體造型形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物體自身的形狀和光源的位置,不同的光位可以使同樣一個物體表現出不同的造型形狀。如:假設一個錐體,當攝像機和方體處於同一水平線的時候,改變燈光的位置,這個錐體就會表現出不同的造型形狀。當燈光處於正面時,錐體呈現出周身亮度均勻一致的平面。當燈光處於一側時,錐體就會呈現出從亮到暗的影調過渡,從而產生立體的效果。當燈光處於背面時,物體主體變成黑洞,而四周呈現出明亮的輪廓。當然,上面說的都是單燈照明,說的光位是主光光位。實際拍攝的時候一般都會採用三燈照明的方案,一個主光,一個輔光,一個輪廓光。其中主光是影視布光中的主要塑性光,位置通常在被攝體的側前方。特定的主光光位應考慮劇情發展、場面調度、角色性格等情況。不同光位的主光在人物臉部形成不同的陰影面積和濃淡效果。正常主光照明時的主光位置在被攝體與攝像機在水平或垂直面呈30°―60°的空間范圍內,高度也是呈30°―60°。輔光光位和角度根據對人物的的造型要求和藝術效果而定,一般輔助光光位接近攝像機與攝像機水平面上形成-30°―30°的夾角,高度也應較低,可以照亮從攝像機角度看到的陰影,能將主光造成的陰影濃度和層次調整得恰到好處。主光與輔助光的強度大小不同,可使畫面產生不同的影調效果:主光與輔助光的光比大,則人物面部陰影濃重,立體感強,為高調,軟調效果。輪廓光是被攝體背後照射的逆光,燈具一般是聚光燈,光線較硬,其強度可以接近或大於主光,與主光的光比為1∶1或2∶1。輪廓光照射角度的選擇很重要,一般輪廓光位於主光的另一側,且輪廓光的垂直照射角度不宜過大或過小。垂直角度太大會產生不理想的頂光效果,垂直角度過小攝像機會產生眩目效果,影響畫面清晰度。

在垂直面上也有三個基本光位:平面光、俯視光、腳光。

生活中,光源通常來自側上方,室外的陽光或月光,室內的頂光和台燈,因此,我們對於人物的正常感覺是上亮下暗,凸亮凹暗。但當用平面光來拍攝人物的時候,這種感覺就全變了。上面和下面,凸出部位和凹陷部位的亮度全部均勻一致。因此,平面光是一種典型的燈光,它能消除被攝體的立體感覺,使被攝體呈現平面效果。

當光是俯角時,人物便呈現我們所熟悉的狀態,上亮下暗,凸亮凹暗的立體效果使我們的眼睛感覺很舒服。但當光位繼續上升,一直升到頭頂的時候,凸亮凹暗的效果被強化到了極致。這時,人眼變成一個黑洞,人物造型呈現出骷髏效果,所以頂光是一種極具醜化效果的光位。

② 燈光對造型力度的影響

當被攝體確定以後,決定物體造型力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的性質,光的性質可分為直射光和散射光。直射光可以形成強烈的影調反差和鮮銳的明暗分界線,使物體顯得堅硬和沉重,它所形成的影調反差越大,影調就越硬,物體就顯得越堅硬,沉重。散射光可以形成緩和的影調反差和柔和的明暗分界線,使物體顯得柔軟,它所形成的影調反差越大,影調就越軟,使物體就顯得越輕越軟。介於兩者之間的影調稱為中間調。在影視製作中以硬光表現動,以軟光表現靜;以硬光表現力;以軟光表現美。當然,在實際拍攝的時候,影調的硬軟並不單獨取決與光的性質,還取決於主光的位置和輔助光的照度,即光比的大小,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光的性質。

(2)燈光的強調作用:

① 從背景中突出被攝體,這是最簡單的一種突出方法。在拍攝的時候,我們只讓被攝體著光,而讓背景淹沒在黑暗中,我們的眼睛自然就會首先被明亮的被攝體所吸引,從而使人物從背景中突顯出來。

② 從群體中突出主體:這是一個最有表現力的層次。在一個群體中,誰最亮(暗)誰就最引人注目。因此在拍攝的時候,要讓誰最引人注目就把誰打得最亮,如德國電影《錫皮鼓》;中的一個鏡頭,有三個人,中間那個人特別亮,所以他便奪走了觀眾的眼光。

(3)燈光對觀眾情緒的作用:

燈光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段,燈光影調還體現著感情。如美國影片《教父》的開頭,院子里陽光明媚,歡快的.義大利民歌催動著載歌載舞的人群,明亮的影調洋溢著結婚慶典的熱烈氣氛。而與此同時,屋子裡卻是一片黑暗。教父正在和他的家族高談著一筆一筆的殺人「生意」低暗的影調令人窒息。

① 燈光影調與情緒類別的關系。影調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畫面整體亮度的明暗,一個是影像的明暗反差。這兩個層次分別對應著情緒的類別和情緒的強度兩個方面。而影響對情緒的這兩個方面的影響都基於人眼對光線的生理―心理的感應作用上。明亮的光線使人興奮,低暗的光線使人壓抑,明亮的影調表現興奮的情緒,低暗的影調表現壓抑的情緒。影調與情緒的大致對應關系應是:亮調使人興奮、歡樂、喜悅、甜蜜、輕松等。暗調使人壓抑、憂愁、悲哀、苦澀、沉重等。

② 燈光影調與情緒強度的關系:影調所體現的情緒強度是以影像的明暗反差表現出來的,反差大影調硬,表現的情緒強度就高。反差小,影調軟,表現的情緒強度就低。

情緒強度和影調硬軟的對應關系大致應是:硬調,高強度情緒―緊張、激烈、驚險、恐怖、急噪等。軟調,低強度情緒―鬆弛、舒緩、悠揚、溫和、纏綿等。介於之間的是中間調,它的亮度反差接近人眼在正常情況下觀察事物的感受,因此,它所表現的情緒是正常,平和,客觀的。

(4)光線的象徵作用

在《聖經》里光明被用來象徵上帝、基督、真理、美德、幸福和昂然的生機,而黑暗卻被用來象徵邪惡、兇殘、妖魔、痛苦和死亡的威脅。

影視中的燈光有著太多的作用,在影視製作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不論是國產的還是歐美的影片,他們無一不是對影片中的燈光有著嚴格的要求,以求它們來達到一種令觀眾精神得到極大的刺激與享受的目的。所以我們在以後製作過程中一定要認真把握燈光的運用。正確看待燈光。

;

⑵ 演播室布光和影視布光的差異

舞台燈光和影視燈光的設計原則及布光技巧

一舞台燈光照明

舞台燈光照明大致分為劇場舞台燈光照明和綜藝晚會燈光照明,其特點主要是講求現場觀賞效果,往往具有一定的藝術主觀抽象性。

1.劇場舞台燈光照明

根據演出劇目的不同,對燈具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這里所說的劇場舞台的基本燈具配置是指基本能滿足一般的歌劇、舞劇、芭蕾、話劇、地方戲劇等演出需要。筒燈,也稱RAP燈,其構造是在圓筒內安裝鏡面燈泡或是在反光碗內安裝溴鎢燈泡,主要特性是能射出較固定的光束,光束角度寬窄多種,但光斑大小不能調整;天排燈、地排燈,大功率的散光燈,用來上下照射天幕用,要求光亮而均衡,照射面積大;成像燈或稱造型燈、橢球聚光燈,其光束角度有多種,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應用,主要特性是能如幻燈似的將光斑切割成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狀,或投射出所需的各種圖案花紋,功率也有1KW、2KW等可選擇配置;還有應用越來越少的聚光燈,舞台上用的聚光燈是指燈前面使用平凸聚光鏡,這種燈具可以調節光斑大小,出來的光束比較集中,旁邊漫射的光線比較小,功率有0.5W~5KW多種,焦距有長、中、短之分,可以視射距的遠近按需選用。

舞台燈光照明用光多以定點光源為主,配以不同的顏色,以達到各種視覺效果。舞台燈光照明首先尊重的是人的肉眼,即充分考慮人們的觀賞習慣,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塑型。

2.綜藝晚會燈光照明

大型綜藝晚會是一種長久不衰的藝術形式,並且發展迅速,其形式越來越呈現多樣化,如春節晚會、各種專題性質的晚會、不同節日的紀念晚會等;從場面上看,越來越復雜化,有不同類型的演播廳、露天劇場、舞台、體育場和廣場等;從受眾方面看,層次越來越高,人數越來越多;從節目形式上看,有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綜藝晚會的燈光設計是在舞台燈光的基礎之上,融入很多新的元素,並使用先進照明用光器材,布光時更注意角度選擇的多樣性。在燈具的選擇上,綜藝晚會大都使用了先進的電腦燈,總體布光基本照度控制在800LX~1000LX范圍內,採用分區布光,前區照度在2000LX~2500LX范圍內,中區照度為1500LX~2000LX,後區照度為800LX~1000LX,而且光效的變化快速而多樣。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在於,為滿足電視轉播的需要,綜藝晚會用光還要考慮到光的顯色性是否與攝像機一致,不僅要適合人的肉眼觀看,還要滿足攝像機的拍攝要求。

二影視燈光照明

影視燈光大致分為電影燈光照明和電視節目燈光照明,其特點是多講求還原客觀自然光效,多追求光效真實性、合理性,布光時多考慮攝錄設備與光源的協調性。

1.電影燈光照明

電影燈光照明分為外景燈光照明和室內燈光照明。外景燈光照明一般要尊重自然光線的規律,盡量重現或適度補充自然光效;室內燈光照明則要求充分考慮感光材料的特性,依據膠片種類和感光度的不同使用照度和色溫適度的燈具。所選用的燈具以傳統燈具為主,但功率相對較大,光源色溫較高。同時還要注意感光材料的寬容度,嚴格控制光比。

2.電視節目燈光照明

電視節目燈光照明主要分為影視劇照明、演播室照明和電視新聞外景照明等方面。

(1)影視劇照明

影視劇照明同電影燈光照明比較接近,不同的是攝像機對於照度的適應范圍要弱,但對色溫的適應性要比膠片好一些。

(2)演播室照明

演播室照明作為特殊的塑型光效有著它自身的特點,即在確定布光方案前,要詳細了解所用攝錄設備的性能特點,並對播音員的面部特徵作分析研究,同時還要考慮其他造型手段(如發式、服裝面料和顏色等)對人物造型的影響,以便通過布光達到理想的畫面效果。背景光的亮度要低於人物光,與人物光的比例宜在1:1.5至1:2之間。在布光時要盡可能減少陰影,把多餘的光控制在播音員背後。在色彩運用上不要過深、過雜,宜用淺色調或中性色,色彩過重會影響播音員的服飾和形象,造成喧賓奪主。還要根據男女播音員的臉部特徵,確定主光燈位。若兩人的臉型差異較大,需分別設定主光,燈位的高低、角度要依人物臉型確定。主光是人物造型的主要光源,是塑造人物形象、體現人物輪廓和膚色氣質的光,燈的方位角度要依據人物的面向和臉部特徵而定。一般情況下,主光燈在播音員面向一邊。布光中女播音員的燈位不宜過高或過側,主光的位置一般在平行度的30°~50°,高度以坐姿時鼻影再偏下一點為佳。一般輔助光的影子不要過鼻樑,避免蝴蝶型鼻影,亮度與主光亮度的比例以2:1至2:1.5為宜。面光用來照射人物的正面,燈位一般在人物面部高度偏上,在機位上拋度的30°左右。也可採用雙燈面光,即先用柔光燈進行面部照明,再用小型燈加眼神光。輪廓光是用來勾畫人物線條和立體輪廓的光線,它能增強畫面的縱深感,突出人與景物空間層次,在人物造型上能體現發飾、肩部服裝的質感、立體感。其燈位一般在播音員背後上拋度45°~65°,亮度需高於主光,光比宜在2:1左右,但不宜過亮,以免產生不自然的感覺。

(3)電視新聞照明

電視新聞照明最基本的功能是紀實,此外還有很強的造型力。在拍攝外景照明時,要求電視新聞燈光師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光布好、布准、布勻、布穩,盡可能模擬、仿照真實的時空照明、找准照明的角度與光比。在機位確定後,就要做燈光布置。通常情況下,主光應從攝像機與主持人之間連線的左右45°角投射。輔助光則在主光的另一側補助,其高度是主持人抬手的高度,也就是在攝像鏡頭的水平上方45°角以下,當然輔助光不能高於主光。逆光應在主持人背後左右45°內,高度應在攝像鏡頭水平以上45°~63°的區域內,這樣發型光的燈影恰好落在主持人身上和肩膀上,使主持人和背景明顯分開,形成了很強的立體效果。背景光要根據背景的材料及其與主體的亮度來決定,它要求色調單一、干凈、利索。電視由於技術寬容度不如電影強(電影為128:1,電視為40:1左右),因此一般情況下,電視的光比應控制在40:1左右。有數據表明:主光與逆光之比最好為1:2或1:1.5、1:1.2,主光與輔光之比是1.5:1,逆光可略強一點。總之要做到逆光強於面光,主光大於輔光,輔光低於主光,主體亮於背景。

電視照明本身有其獨特的工藝性質和藝術特徵。從工藝上講,它既不是舞台照明的翻版,也不是電影照明的簡單延續。舞台照明是一種適應人眼視覺效果的照明,電影照明是適應膠片技術特性的照明,而電視照明是適應電視攝像機技術特性的照明,當然並不能否認電視照明與舞台照明、電影照明之間相互借鑒的關系。從藝術表現形式上講,電視照明表現形式更豐富,變化更多,工程量更大,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工作做好。

總的來說,燈光照明作為現代傳媒形式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有著十分系統的科學性,同時又具備非常強的實踐性,特別是燈光照明在電視媒體的作用更為明顯。文中總結的只是一般規律和諸多經驗方法,在實踐中,燈具、演出場景、演出類型、主觀設計等都會使燈光照明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在熟識各種燈具、場景特點的前提下,我們還應當重視藝術素養的提高,用主觀的設計創造把客觀設備的各種特點發揮到極致。

閱讀全文

與影視照明電影分析光線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中心大廈火災電影 瀏覽:737
如何讓自己的電影創作有內涵 瀏覽:451
一部老電影一個男人抓住兩個女人 瀏覽:690
如何約一個女生出來看電影 瀏覽:423
騰訊vip有什麼好看科幻電影 瀏覽:290
關於二戰孩子的電影 瀏覽:735
下列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 瀏覽:444
抗疫微電影封城 瀏覽:64
游戲宅女穿越電影 瀏覽:875
忠奸人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836
人潮擁擠翻拍哪一部電影 瀏覽:38
成龍電影最高的票房 瀏覽:766
給少女下葯微電影 瀏覽:916
一個畫院的學生和離婚女人七十二小時微電影 瀏覽:336
什麼軟體可以看線上電影 瀏覽:941
7a6c小電影 瀏覽:498
南京大屠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108
微博的電影轉播抖音怎麼操作 瀏覽:511
畜牧人電影片段 瀏覽:889
女人和戰爭電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