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暗算》 的小說電影電視劇有哪些不同
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層。同樣是小說,有的就可以改成電影電視劇,翻拍翻拍再翻拍,有的卻只能放在書店裡無人問津,歸根到底還是和小說本身的質量有關。在國外,好多小說好哪怕不是上乘之作也會被製片人們拿出來拍成電影電視劇形成大熱,遠有《福爾摩斯》、《基督山伯爵》、《安娜卡豎孝列寧娜》,近有斯蒂芬金的作品無數,還有轟動全球的《冰與火之歌》。這些作品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小說的延展性大,可以經得起時間和地域的推敲,完全打破了大多數小說的局限性。
在中國,好的小說早在幾十年前就成了影視劇成功的必備保障了,尤其是近幾年影視市場如此火爆,好多小說的被改編速度更是快的驚人。一個版本剛剛播完,另一個版本就粉墨登場,還不說翻拍正在籌備中。
素有「中國諜戰小說之父」的麥家2004年獲得茅獎的小說《暗算》就是被改編比較頻繁的一個。這里有必要先要做一個小貼士,那就是《暗算》究竟有幾個故事?幾個主人公?不少人看過《暗算》電視劇會納悶,為什麼主人公一會兒是瞎子阿炳,一會兒又變成了女破譯家黃依依。而暗算的電影版《聽風者》乾脆沒有了黃依依,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暗算》小說的獨特性上。它一共包含了五個故事,三個篇章。阿炳和黃依依分別屬於《聽風者》《看風者》,裡面還有一個在電視劇和電影中都未出現的《捕風者》。
好了,書歸正傳,既然如此,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比較一下,《暗算》的小說,電影,電視劇,三個版本有什麼不同,也方便喜歡這部小說的書迷、影迷們閑時看看。
1、阿炳還是阿兵,傻傻分不清
一個貧困水鄉的智障男青年生就一雙能聽到蒼蠅交配的「順風耳」,被701神秘人物領進禁地,連破奇功,最後也敗在了耳朵上,因為聽出了自己剛出生的孩子一聲啼哭,斷定這孩子的親爹不是自己羞愧自殺斷送了性命。這樣一個天才、奇才、怪才,又命運如此戲劇性,不被改編才怪呢。雖然阿炳在小說中命運不濟,但是它卻是被改編命運最好的一個。《暗算》同名電視劇播出後,該電視劇獲得了空前好的收視率,也成了當年所有電視劇獎項的奪獎熱門。2013年,根據《暗算》的第一個部分「聽風」改編的電影《聽風者》上映,同樣取得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但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阿炳變成了阿兵,王寶強變成了梁朝偉,從醜陋變成了英俊幽默,打扮時尚洋氣的很。那麼到底兩個人哪個更符合原著呢?
2、師傅還是師母,聽風者的伯樂身份成謎
相信大家還記得《聽風者》里有一個畫面是周迅牽著一根拐杖帶著梁朝偉扮演的聽風者第一次走進神秘701。可是看過小說和原著的會想,咦,小說里帶阿炳到701的不是男的嗎?怎麼變成了周迅?還用一個知名交際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身份掩蓋自己701的身份?這恐怕就是電影的特性決定的了。電影的主要觀眾是女人,女人愛看大銀幕上談情說愛,如果《聽風者》的主角只有一個梁朝偉沒有女性角色和他搭配,那不是白白浪費了眾人yy的機會?所以,和阿兵離得最近的只有他的老師,也就是電視劇《暗算》中的安在天,小說中的「我」,《聽風者》中的張學寧,那這個角色自然也就順理成章變成了女人,並且和阿兵玩兒起了暗戀和被暗戀,在大時代背景下上演有那麼點悲情主義的浪漫故事,這恰恰是女性觀眾喜歡的。在這里,「諜戰」只是一個背景,一個噱頭,一個讓男女主角走到一起的線,阿兵是否能夠破譯和怎麼破譯密碼都已經不重要了。
3、阿炳的耳朵究竟有多神?《暗算》的「聽風」故事,主要講的就是靠耳朵吃飯的傢伙,阿炳是其中最傳奇的聽風者。那麼他神奇的耳朵究竟有多神呢?據說,在余辯稿「我」去找他的時候,詢問他村裡的人,村裡人都不敢大聲說話,說可能我們現在說的話都飄到他耳朵里去了。後來,進了701,一隻母狗帶著小狗在外面,他竟然能聽出有幾只公狗幾只母狗來。私以為,這簡直趕上西遊記里的順風耳了,還帶自動辨別性別功能。可是這些神奇的情節在《聽風者》電影中全部被刪除。電影嘛,大情節大場面,可以展現可歌可泣的愛情怎麼會在乎這些細節,再加上,梁朝偉一個人足以,他說我是聽力奇才就是奇才,誰還會質疑呢。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句公道話,《暗算》的電視劇拍的是最終於原著的,不僅表現了小說中寫的小橋段,還增加了個別細節,如保衛科的人子彈少了兩發,大家找了半天怕特務偷了去,最後發現阿炳拿來做耳塞塞住了耳朵。這些,灶晌都是電視劇中特意增加的。使得觀眾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更真切的感受阿炳的奇特,從而記住這個人物。
4、老鬼,怎麼又是老鬼
看過《風聲》的人都知道,那麼多人關在一個別墅里幾天幾夜最後拼了性命就是為了找出誰是老鬼。老鬼成了電影的線索中心,並且也成了麥家電影的主要標志人物。這也就難怪《聽風者》里,好好的安在天要變成周迅,延續《風聲》把老鬼再插入裡面。《暗算》小說其實根本就沒有老鬼這個人物,也和《風聲》的故事沒有半毛關系。但是這樣一來,喜歡《風聲》的觀眾有福了,會把《聽風者》當成它的前傳。可是這樣做也消弱了「聽風」本身作為故事個體的戲劇張力,把原著小說的精彩稀釋了不少。其實,「老鬼」,阿炳,阿兵,安在天,無論他是誰,都是701龐大破譯體系中的獨立個體。用這樣一個公式可以來表明他們的關系:
701= 安在天+阿炳+ 阿兵+ 黃依依+ 老鬼+ N
《暗算》小說 > 《暗算》電視劇>《聽風者》電影
5、阿炳的真正結局是什麼?
阿炳的耳朵監聽到了敵人電台無數,是701的大英雄,卻有著天才都有的脆弱和敏感。他自尊心極強,絲毫不許別人懷疑他耳朵的能力,極為自負又極度自信,還封建的很。他一心想給母親抱孫子就找了小護士結婚,沒想到卻因為孩子出生時聽到嬰兒啼哭斷定了孩子親爹另有他人最後含恨觸電身亡。電視劇《暗算》中保留了小說設置的情節,還給林曉芳增加了戲份。《聽風者》裡面,阿炳的這些性格都被梁朝偉的星光掩蓋,阿兵不僅和自己的伯樂談起了戀愛,還最後失明復明再失明。戲劇性是有了,卻也荒誕的過了頭兒,有點兒太小兒科了。
『貳』 咦,我正在看《風聲》。噝,怎麼越看越跟《暗算》里的第三部那個錢之江那麼的相似呢
實際上電視劇的《聽風》《看風》《捕風》都是電視劇出品人和編劇楊健定的結構,甚至基本人物關系(比如安在天貫穿始終,比如錢之江和安在天的父子關系)都是楊健定的,而不是麥家定的
而第三個故事《捕風》雖然名義上還是麥家的另一個小說《地下的天空》,但故事的結構脈絡,基調傾向,大量細節,基本上都是編劇楊健一個字一個字改寫的
而麥家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硬要把電視劇暗算的功勞算在他自己頭上,甚至為此他特地專門寫了一部新的小說風聲,而這個風聲的主要故事情節脈絡完全就是電視劇暗算中《捕風》的翻版,很難說沒有剽竊抄襲的嫌疑,只不過故事背景改成日本佔領時期,但又改的拙劣,反而弄得破綻百出,比如鬧出三十年代日本就有噴氣式飛機的笑話,比如讓松田穿越提前上任,比如把日本的兩個姓拼湊成個日本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