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二戰老電影
《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
類型:動作/冒險/戰爭
出品:華納
片長:154分鍾
導演:布萊恩 ·G.·赫頓 Brian G. Hutton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理查德·伯頓 Richard Burton
推薦指數: 影片:8.5 碟片:7.8 IMDB:7.6
影片是一部改編自暢銷小說的戰爭動作片,由著名影星理查德·伯頓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講述了二戰末期,盟軍正擬定一項解放歐洲大陸的登陸計劃,而重要人物美國將軍卡納比卻不幸被德軍俘虜,囚禁在阿爾卑斯山懸崖頂上的鷹巢之內。英美兩國聯合派遣以史密斯上校為首的小分隊展開了一場幾乎毫無勝算的營救。穿著德軍制服的小分隊空降到「鷹巢」下的小鎮,不料一名隊員突然神秘死亡,顯然小分隊中有敵方的間諜。經過一場激戰,史密斯利用反間計成功的取得了德國在英國安插的間諜名單並安全踏上了回航的旅程,不料……
《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是擅長執導戰爭片的導演布萊恩 ·G.·赫頓1969年打造的代表作之一,在隨後的1970年布萊恩 ·G.·赫頓再次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作了另外一部經典的二戰電影《凱利和他的英雄們》,此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血染雪山堡》曾經以《魔窟尋諜》為片名在國內公映過,配音工作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完成的,導演是徐雁和王瑞,配音演員包括胡連華和劉大航等。影片曾在1990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作為當時的「大片」也曾一票難求。150多分鍾的影片每一分鍾都充滿緊張感,絕無冷場。前半部分以鬥智為主,懸念叢生。編劇布局解局功力實在是高超。而後半部分大段的爆炸場面和貼身肉搏讓影片的風格為之一轉,由一部間諜片轉變而成為動作片,一定會讓動作片迷們大呼過癮。顯而易見,《血染雪山堡》是那種很難被復制的好萊塢經典動作影片之一。頂級的懸念設置加上火暴的動作場面,一步一驚心式的鬥智斗勇,讓人窒息的氣氛渲染,起伏跌宕的設局解局,性格男星的硬派表演從影片一開始就把所有觀眾牢牢得釘在座位上。絲毫感覺不到150多分鍾的時間流逝,只盼能再多看一分鍾就好!導演布萊恩.G.赫頓擅長於利用大自然的天然地形地物來安排一連串的爆炸追逐場面,美麗的阿爾卑斯風景為影片提供了絕好的拍攝場景,尤其是影片後段高空纜車中的生死纏斗拍得緊張刺激,讓人拍案叫絕。理查德·伯頓扮演的英國軍官是攻擊那座看似不可能攻破的「鷹堡」以營救美國將軍的突擊隊頭領。而年輕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則是突擊隊中唯一的美國人,一如既往的冷靜和酷酷的表情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招牌,本片也是他在萊昂內的「義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片」中取得成功後回到美國拍攝的影片之一。兩位著名硬漢的對手戲在影片中被演繹得火花四濺,兩人間的合作充滿了力度和魔力,使觀影的樂趣大為提高。試想換任何其中的一位都達不到如此奇妙的化學效應。老牌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片中儼然就是一個二戰版的牛仔形象,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件斗篷和一頂牛仔帽而已。更令人叫絕的是當觀眾都以為影片行將結束的時候,全片最大的一個懸念卻還在等著你呢。不由得不讓人再次贊一下編劇講故事的超卓功力。
2. 二戰電影
中文片名 :帝國的毀滅
原片名 Untergang, Der
更多中文片名 帝國陷落
劇情介紹
作為第一部「正面」描繪希特勒的紀實性歷史反思影片,以及德國影史上第一部由演員扮演希特勒的影片(其扮演者正是《柏林蒼穹下》的悲憫天使布魯諾·岡茨),《帝國陷落》引發的巨大爭議要遠遠超過《華氏911》掀起的政治攻殲浪潮——希特勒是魔?是神?還是人?
影片從希特勒身邊最後一任速記員的視角出發,以平實、客觀的立場展現了這位戰爭狂人在掩體中度過的生命最後12天。
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
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將鏡頭對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後12天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幾天前,由奧利弗西斯貝格導演的德國影片《毀滅》(Der Untergang)開始在法國公映。電影院場場爆滿,巴黎媒體更是持續高燒,每天都有人議論這部富有爭議的影片。趁熱看完之後,筆者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反思納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該片將希特勒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而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心的替罪羊。
該片去年9月份在德國甫一公映便引發爭論,因為它打破了一個禁區,「打開了重評納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貝格將希特勒從魔鬼還原成了人,還原成一個「可能引起人們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體熱炒的影響之下,短短一個月內有300萬人被勸進了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為這部影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道;德國歷史學家第45屆大會上甚至同意專為該片舉行一天辯論;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毀滅》的創作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2002)。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它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關於電影】
《帝國的毀滅》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了對真相的揭露,它不是一種簡單化的反諷,而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世界的復雜本性。這種簡單化反諷混雜著盲目的道德優越感,使希特勒越來越遠離歷史的本來面目,變成了一個任由後代塗脂抹粉的邪惡符號——任何對希特勒做出的有悖於這種道德感的闡釋都會引起巨大的爭議與莫名其妙的焦慮。對於奧利弗·西斯貝格來說,這一切似乎顯得非常荒謬。
西斯貝格並沒有把希特勒簡單看作一個撒旦派到人間的使者,他以一種更為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更為誠懇的方式回首德國歷史上這個最為黑暗的篇章,對歷史提出了強有力的質問:為什麼慈愛的父親會變成邪惡的殺人怪獸,人民變得野蠻成性?為什麼整個國家都在用一種如此荒謬的眼光看待世界?西斯貝格沒有迴避這些問題帶來的痛苦,洞察歷史事實和抵抗歷史虛無的勇氣讓他邁出了有力的一步,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近乎客觀地拍攝了這部電影。
正如他在一次訪談所說的一樣——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為這部電影自豪。
【關於導演】
1957年奧利弗·西斯貝格生於德國漢堡。從沃德福畢業後,西斯貝格又進入漢堡大學,師從西格瑪·波爾科學習繪畫和藝術設計,並對電影產生了興趣。1986年他拍攝了第一部電視電影《Das Go! Projekt》,劇本是他自己親自寫就的。此後,他成為一個成功的電視導演,拍攝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2001年上映的《致命實驗》獲得了廣泛認可,使西斯貝格確立了自己在電影界的地位。2004年拍攝的《帝國的毀滅》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引起了全球性的轟動。目前西斯貝格正在拍攝一部好萊塢電影《致命拜訪》,該片將於2007年8月上映
3. 求一部關於二戰諾曼底登陸的電影
蘇菲瑪索的《暗處的女人》
《暗處的女人》,又譯《超女特工》,《幕後女英雄》,我覺得至少得加個副標題或者註解:1944,保衛諾曼底登陸計劃,暗殺蓋世太保海因德克。
對於歷史不是很精通,但是諾曼底登陸真的很神雹態遲奇,怎麼成功的?怎麼做到的?為什麼德軍粗心大意到像全體吃 *** ?這背後的故事,誰來講一講?
諾曼底登陸計劃代號「鳳凰」,在這部電影里為保護它只活下來一個人,德軍也不是沒人知道,海因德克就因為洞悉內情而被不惜一切代價暗殺。
為了全世界的人,他必須死。
路易絲在一次戰役中失去丈夫,加入丘吉爾特別小組的第一個任務是救出德軍醫院中的英國地質學家。
任務完成。
第二個任務是刺殺海因德克。
任務完成。
戰爭結束後獲得功勛章。
可是她失去了弟弟、腹中的小孩、並肩作戰的戰友。
她很漂亮,因為戰爭她冷若冰霜。
表面看她彷彿沒有什麼感情,可是戰友的死她失聲痛哭,她點著頭原諒出賣她的卡萊,她知道蘇西連個蒼蠅都殺不了更別說殺舊情人海因德克。
從她的冷漠中我看出她善解人意,她重感情。
她沒想源李到自己肚子里竟然會有遺腹子,她殘存著希望卻又不抱希望。
蘇西把自己和海因德克的孩子送給別人撫養,路易絲說「現實永遠更殘酷」,她是指自己的孩子:它胎死腹中。
她被捕了,那些人一拳一拳打她的肚子。
你不是女人你就不會知道肚子會有多疼。
何況肚子里還有寶寶。
她後來一直都沒有孩子。
影片結尾她一個人在教堂點上蠟燭再一個人離去,暗色的背景,讓我感到,雖然勝利了開始了新生活,她的心中卻始終會有一份孤獨,為她的孩子,為她的戰友。
蘇西沒有做過什麼,讓她加入就是為了用她做餌。
她逃婚,逃了海因德克的婚。
男人閉漏們在戰場上打仗,另外的事就派女人去,戰爭年代,顧不得感情和內心的恐懼和痛苦。
本來對海因德克的痴情抱著一絲希望。
他殺人,他虐待戰俘,他嚴刑拷打,因為所有的太保都一樣做,不希奇。
這是戰爭,這是希特勒的教育,但是,只要他心中還有愛情,他就不是純粹的機器、魔鬼。
但他殺了她!他在得知她是特工之後,僅僅懷念了片刻,就乾脆利索地「砰!」「砰!」,兩槍,抬出去。
這是戰爭,這是事實,這不是連續劇,這不是言情小說,看慣連續劇和言情的人們醒醒看歷史吧!看看歷史,再看看我們面前的世界,它是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4. 美國victoryday姑娘大死了的
2.亞伯拉罕·林肯的生日)。喬治·華盛頓的生日在每年的2月22日慶祝,是美國的聯邦假日,6.EasterDay (Ukraine victoryday15)背景介紹烏克蘭在5月9日的勝利日儀式上採取了新的立場,將這一天稱為勝利日15,以紀念二戰期間蘇聯紅軍解放烏克蘭的勝利。
1、朋友,請討厭1212月份的請舉手
你朋友為什麼不撞你讓你走?你真蠢。那個女同事騷,讓她去吧。這不關你的事。如果你害怕你的朋友,辭職換工作就好了。你躲不起他。不要做任何違法的事情。你會後悔的,是嗎?我舉起手,因為天寒地凍。不討厭。你什麼意思?我出生在十二月。冷得像條狗或者不能露腿。
2、懸賞戰爭題材的電影
二戰電影:美國(23部電影):《兄弟》、《拯救大兵瑞恩》、《細紅線》、《紐倫堡審判(特別版)》、《巴頓將軍》、《最長的一天》、《辛德勒名單》、《97坦克大決戰》、《大獨裁者》、《生死大逃亡》、《喪鍾為誰而鳴》、《德國好人》、《敵人在
☆偽鈔製造者、玫瑰牆、希望與抵抗、納粹軍校、雪絨花的悲傷、大遷徙、歐洲快遞、鐵十字、極地重生、我的家在哪裡、六重奏、第九天等。
3、大家知道有什麼非常經典的電影可以看,網上有資源的那種,比如《阿拉伯...
美麗人生推薦羅馬假日經典中的經典《飄》。如你所問,它不是很有名,但它是一部經典的二戰電影。希望你喜歡,如下(排名不分先後):春天裡的杜鵑鳥英文名:TheCuckoo產地: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羅戈夫斯基主演:安妮·克里斯蒂娜·尤索、維爾·哈帕薩洛、維克多·貝契科夫上映年份:2002年她叫杜甫,今年春天她。
伊萬是蘇聯軍官。他的汽車被意外炸成碎片。他雖然逃脫了,但受了重傷,生命垂危。安妮是一個有特異功能的拉普女人。她偶然遇到了奄奄一息的伊萬,於是按照拉普的秘方給她餵了鹿血和鹿奶,挽救了伊萬的生命。鼓和鼓被用來宣傳法律,維柯正在前往死亡之國途中的靈魂被用快速的嚎叫召回。維科和伊凡被安妮救下後,在她那如同國外仙境的農場里,三個不會說話的人過了一段沒有篝火的天堂。
4、誰知道在外國有那些重要的節日啊
西方有哪些節日?1.美國的元旦是在每年的1月1日慶祝新年的開始。人們舉行各種新年聚會,到處都能聽到鍾聲,辭舊迎新,這是美國的聯邦假日。2.亞伯拉罕·林肯的生日在每年的2月12日慶祝,在大多數州都是一個節日。3.每年的2月14日是聖瓦倫丁節,是3世紀的殉道者聖瓦倫丁的忌日。
4.喬治·華盛頓的生日在每年的2月22日慶祝,是美國的聯邦假日。5.每年3月17日的聖帕特里克節,是悼念愛爾蘭守護神的節日。6.EasterDay,EasterSunday一般在每年春分後滿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大約是3月7日。
5、美國內戰的著名戰役和大事件有哪些?用英語表達,最好能簡潔點。
CivilWar:美國內戰,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和北方之間的戰爭。也被稱為美國內戰。領導北方戰爭的是資產階級。在南方,堅持戰爭的只有種植園奴隸主。他們戰爭的目的是把奴隸制擴大到全國,而北方資產階級的目的是打敗南方,以恢復民族團結。19世紀中期,北方的自由勞動制度和南方的奴隸制度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南方的奴隸制度成為美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而北方和南方之間的斗爭在西部爭奪土地的斗爭中最為激烈。
然而,每當一個新的州建立,就有一場允許或禁止奴隸制的斗爭。北方資產階級和農民主張新州禁止奴隸制,要求將新州確定為自由州。南方奴隸主試圖將奴隸制擴張到西部,主張將新州定義為蓄奴州。奴隸主利用他們在美國國會和政府中的優勢地位接連獲勝,激起了北方廣大人民的憤慨。1854年,美國共和黨在北方成立。
6、美國結婚習俗
美國生活著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的婚禮也千差萬別。有熱鬧庄嚴的教堂婚禮;山頂有場婚禮,賓客赤腳陪嫁。還有海底婚禮,客人戴著氧氣罐,跟著他們下水。但無論婚禮在哪裡舉行,如何舉行,總有一些傳統習俗。婚禮前要先訂婚,然後給住在附近的人,好朋友,遠房親戚發請柬。當一切准備就緒,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
婚禮隊伍隨著婚禮進行曲進入教堂。新娘帶著一束鮮花和她的父親走在最後,父親想把她交給新郎。新郎必須從側門進入教堂。當婚禮一行人聚集在教堂的聖壇前時,新娘和新郎交換誓言。常用的結婚誓詞是:「時時刻刻,無論境遇好壞,家庭貧富,疾病與否,發誓彼此相愛,至死不渝。」宣誓後,兩人交換了戒指。左手無名指上戴戒指是一個古老的習俗。
7、美國總統里根拍了哪些電影?
8、美國的名人有哪些?問題1:美國有哪些偉人?1.華盛頓,美國之父;2.傑斐遜,美國資產階級教父,《獨立宣言》起草人;3.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統一的捍衛者,解放了奴隸;4.美國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帝國時代的代表人物;5.小羅斯福,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帶領美國贏得二戰勝利;6.肯尼迪,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7.馬丁·路德·金,黑人運動的領袖,偉大的民權教師;8.比爾·蓋茨,微軟帝國的創始人,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美國經濟學家漢密爾頓原名漢密爾頓(1757-1804),美國經濟學家之一,聯邦黨領袖。他於1757年1月11日出生在屬於英國的兩個印度島嶼尼維斯島的一個蘇格蘭家庭。1773年,他進入國王學院(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前身),他以雄辯的演講和優美的文筆聞名於世...2.美國皇家科學院今天宣布,以色列經濟學家羅伯特·阿曼和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謝林獲得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9、求一部美國電影名字故事大該是一個姑娘被雷擊到河裡了八十歲了樣子還...
時間盡頭的戀人劇情簡介:1908年,戴琳(布萊克維利·布蕾克·萊弗利飾)出生。27年過去了,哭鬧的寶寶已經長大了,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成為了媽媽。然而,在這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一場意外讓戴琳徘徊在生死邊緣,最終僥幸逃脫。然而,很快,戴琳發現她的身體發生了一些奇妙的變化,她不再衰老,永遠停留在27歲。
10、烏克蘭victoryday15
背景介紹烏克蘭在5月9日的勝利日儀式上採取了新的立場,將這一天稱為勝利日15,以紀念二戰期間蘇聯紅軍解放烏克蘭的勝利。這個決定引起了很多爭議。一方面贊成紀念蘇聯紅軍在解放烏克蘭戰役中的偉大壯舉。另一方面,質疑這種紀念方式是否妥當,是否應該將勝利日定為獨立國家紀念日。為什麼勝利日是15?勝利日15的重要性源於二戰烏克蘭戰役。
蘇聯士兵在烏克蘭戰役中犧牲了很多,但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最終幫助蘇聯實現了打敗德軍。此外,烏克蘭自身的抵抗運動也為蘇聯打敗納粹德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烏克蘭政府決定將勝利日定為勝利日15日的說法,是基於對蘇軍在烏克蘭作戰的記憶和對勝利的慶祝。然而,這一舉措並沒有得到國內所有群體的認可,很多人質疑,為什麼要歌頌蘇聯的歷史,而不是烏克蘭的獨立和抵抗德國侵略的英雄事跡。
5. 求一部電影,大概在零幾年的,講時空穿越的,大概是講二戰日本戰勝了,男主穿越回去將歷史改變,映象是歐美片
四個住在彼得堡的年輕人,他們是一群毫無是非觀念,胡作非為,以倒賣二戰文物為生的小混混。那些文物是他們從城郊的二戰戰場遺址挖出來的。
一次他們在城郊又有了大發現,他們挖出了一個廢棄的野戰工事隱蔽部,裡面有幾具蘇軍士兵的遺骨,和一些文物,其中一具遺骨上還有一個帶紅十字的急救包。
但後邊發生的事誰也沒料到,他們在一條神秘的河裡游泳時,回到了戰火紛飛的1942年,回到了被包圍的列寧格勒......
他們親身體會了英雄的先輩們,也是在他們這樣花一樣的年紀里,出生入死,為了保衛祖國而前赴後繼,英勇獻身的。
他們還共同喜歡上了一位漂亮的女軍醫,其中的一個年青人還與女軍醫相愛。
影片在最後決戰的時候女軍醫帶著傷病員進了一個野戰工事隱蔽部,在與她相愛的年輕人的呼叫聲中,隱蔽部還是中彈了。隱蔽所裡面的人就是他們挖出的那些遺骨。
敵人被擊退了,四個年輕人終於又通過那條神秘的河,回到了現代社會,但是他們都變了,不再玩世不恭,理解了什麼是愛國心,還有如何尊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