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牧馬人》:愛與責任與理想
「老許,我給你介紹個對象」成為了抖音上最火的一個片段,許靈均和李秀芝的神仙愛情,也成為了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年輕人的「終極夢想」,懷著讓郭蹁子也為自己介紹一個對象的殷切心情,我也看了一下《牧馬人》這部老電影。
電影的一開始就讓我感動不已,因為我就生長在電影中老許下放的甘肅——綿陽的祁連山腳下。也許是因為缺乏藝術家對於美的洞察力,生活了近20年,我也沒有發現故鄉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美,只不過隨著離開的時間逐漸延長,記憶被思鄉的情節扭曲,其中不好的地方逐漸模糊,好的地方逐漸放大,竟然也開始像懷念父母一樣懷念起那片生我養我的地方。
回到電影本身,我驚訝於兩點,一是抖音上對電影解讀的片面,而是電影涉及題材的大膽。
在抖音中,短短的幾十秒視頻,往往剪輯的都是許靈均和李秀芝之間淳樸的愛情,鮮有作者剪輯許靈均和他爸爸之間關於意識形態的沖突。
誠然,許靈均和李秀芝的愛情故事令人羨慕:奇妙的緣分,戲劇的相遇,羞澀的初始,恩愛的結婚,平淡的相守,堅定的信任,喜悅的重逢……所有的這一切,像一隻蠟燭一樣,照亮了在物質的黑洞中苦苦掙扎的年輕人。
愛是上帝對於人類最大的恩賜,現在卻被房子車子、高價彩禮毀掉,可以說,這一代年輕人,將是人類歷史上最悲慘的一代年輕人,因為再往前或者往後的年輕人,要麼有理想,要麼有愛情,而我們,什麼都沒有。
對於這段愛情,我記得最深切的是三個片段,一個是「新婚之夜」,老許看到秀芝睡下了,便為秀芝蓋上了唯一的一床被子,而自己選擇打地鋪。我以前自認為是一個正直的人,但是近來我開始像老年人一樣回憶過往,發現自己並非像自己想像的那樣正直,我可能做不到柳下惠的坐懷不亂,而如果像許靈均一樣獨自生活三十年,我相信我更做不到。而當看到秀芝因為思鄉而哭泣的時候,許靈均毅然拿出自己積攢了十幾年的40元錢和20斤糧票,讓只見了一面的秀芝回老家,放在現在,這樣的行為恐怕要被別人笑話了——愛是什麼?愛不過就是一種美德,和善良沒有什麼兩樣。
第二個是老許被平反的時候,秀芝說:「他就是當上官,我也不稀罕;他就是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聽到這里的時候,我相信許多人都被秀芝的正直的三觀所折服了——在我們這個時代,這樣的三觀太難看到了:男人有錢了就嫌棄女人丑,拿不出檯面;女人甚至沒錢就開始嫌棄男人窮,不能給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這個醜女人就是陪著你走過最艱難的時刻的人,而這個窮男人未來也會給你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金錢對人的腐蝕,遠比我們預想的要厲害,我們曾經以為有錢了會更加有理想,可是現實是有錢了,理想就被當成垃圾丟在腳下了。
第三個是爸爸的秘書問老許秀芝是否漂亮時,老許親切地說:「就是個毛丫頭」,就像秘書說的,多麼親切的稱呼呀,愛情在這個稱呼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親昵,有趣,寵溺……那個女生不希望自己被自己的愛人在面前稱為毛丫頭呢?
當然,如果只局限於愛情,那這部電影就真得像抖音一樣流於庸俗化了。
其中許靈均和其父親的對話,對於中西文化沖突的討論,在當今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情境中,更加發人深思。
首先是自由的出格。在蘇聯解體後,由洛克發展,經哈耶克和杜威豐滿的自由主義幾乎成為了無上的真理,而自由主義思潮引申的競爭則被奉為通向文明的圭臬。而最近的疫情,卻開始將自由主義從神壇上拉了下來,自由主義所謂的民主思想竟成為了「自私的民主」——為了我的自由,可以犧牲你的自由,顯然,這與洛克提倡的自由已經想去甚遠,或者可以猜測,自由本身就沒有邊界,侵犯是自由的必然屬性。
其次是金錢的代價。許靈均的爸爸有很多錢,許靈均完全可以跟著爸爸離開去美國,享受榮華富貴,但許靈均選擇留下,沒有去,我相信很多人不理解這個決定,因為許爸爸說了可以將秀芝和孩子也一起帶去。如果有人在你臨死時問你,你這輩子的意義在什麼地方,你會怎麼回答?許靈均做出了回答,那就是和人民一道向前,做一個真正大寫的人,秀芝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的:只有自己的錢,花著才舒服。
周圍的許多事都在提醒著我,金錢對於意志的腐蝕比我們自己想的要嚴重得多,而現在社會得價值觀,已經在向著金錢至上失控狂飆,而我們甚至視若無睹:親戚被金錢稀釋、愛情被金錢拆散、理想被金錢誘惑、信仰被金錢腐蝕……如果不制止,我們包括我們得後代,都將成為金錢得奴隸。
勞動是光榮的,為了人民勞動更是光榮的,如果有人問我有錢嗎,我希望我能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有錢,但我有愛,有責任,有理想,我是真正得勞動者。」
❷ 放不下的,是我們的愛人和孩子 ——電影《啟示錄》2006
電影《啟示錄》2006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特別是關於愛與責任的主題。當我們看到影片中角色們對愛人的牽掛和對孩子的守護,不禁感嘆,生活中讓我們難以割捨的,正是那些無私的愛與親情。
影片中,部落的教訓揭示了內部團結與防備的重要性,即使狩獵技能出眾,若無防備,依然可能面臨重大損失。這警示我們,無論在哪個時代,內部的穩定和團結都是抵禦外部挑戰的關鍵。
角色們為了親人甘願付出生命的場景,展示了人類對家庭的犧牲精神,無論是瑪雅文明的黑豹、現代文明的男主,還是父親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指向了愛的力量和慾望的挑戰。學會節制和理智,是跨越文明的智慧。
影片中的人物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告訴我們即使面臨絕境,內心的堅持和對家的嚮往也能驅使人前進。心智的成熟往往源於生活的磨礪,包括面對恐懼和生死的考驗。
最後,瑪雅時期的人類認知和現代文明的局限,都在提醒我們,歷史的教訓不會因時代改變,後人會從中汲取智慧,銘記並反思。電影《啟示錄》2006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次深刻的內心之旅。
❸ 有什麼表現父子之愛的經典電影
電影世界中,父子之情的深情演繹往往令人心動不已。以下是一部部經典之作,它們以獨特的視角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捕捉了父子間的愛與責任,展現出親情的厚重與深沉。讓我們一起沉浸在這些電影的藝術魅力中,感受那份無法言喻的父子深情:
2. 《完美的世界》——溫馨而感人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逃犯與小男孩的奇妙旅程,父愛的力量在逆境中熠熠生輝。
3. 《克萊默夫婦》——家庭法庭上的斗爭,揭示了父愛在法律邊緣的堅守,讓人心生敬意。
4. 《迫在眉睫》——生活壓力下的父子相互支持,展現了親情在危機時刻的無比強大。
5. 《我的父親,我的兒子》——通過細膩的父子互動,詮釋了愛的傳承與成長的艱辛。
6. 《當幸福來敲門》——一個街頭推銷員和兒子的勵志故事,傳遞了父愛的力量和堅持夢想的重要性。
7. 《和你在一起》——親情的紐帶超越生死,展現了一對父子在逆境中相互依靠的溫暖畫面。
8. 《如父如子》——深刻探討了父子關系的復雜性和成長的困惑,讓人心生共鳴。
9. 《海洋天堂》——以海洋為背景,父子之間的純真情感令人動容。
10. 《喜宴》——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展現了一段跨越文化和輩分的父子情深。
11. 《阿郎的故事》——記憶中的父愛,是一部喚起回憶與感動的電影佳作。
12. 《天堂電影院》——電影與生活交織,父子之間的溫情與夢想交織在一起。
這些電影以各自獨特的視角,訴說著父子間的深情厚意,它們不僅僅是故事的載體,更是情感的療愈劑,讓我們在觀看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那份難以言表的父子連心。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愛的印記,值得我們去品味,去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