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陳佩斯拍攝的所有電影名
《瞧這一家子》(1979年)
《法庭內外》(1980年)
《夕照街》(1982年)
《出門掙錢的人》(1983年)
《父與子》(1985年)
《二子開店》(1985年)
《少爺的磨難》(1986年)
《京都球俠》(1987年)
《傻冒經理》(1988年)
《父子老爺車》(1990年)
《爺倆開歌廳》(1991年)
《臨時爸爸》(1992年)
《迷途英雄》(1992年)
《賺它一千萬》(1992年)
《編外丈夫》(1993年)
《孝子賢孫侍候著》(1993年)
《太後吉祥》(1995年)
《好漢三條半》(1998年)
《防守反擊》(2000年)
喜劇短片
《兩個小木匠》
《修路燈》
《木匠廚師》
《擦汽車》
《見利忘義》
《拳擊比賽》
《獻給王道樂土的厚禮》
『貳』 1979年故事片創作的特點包括()
1979年故事片創作的特點包括悲劇意識的萌芽革命戰爭歷史題材影片形象真實化創新浪潮的興起。
1979年,既成了新時期電影的重要起點,也成了撥亂反正後第一個電影豐收年,那一年,全國生產故事片60餘部,如《保密局的槍聲》《從奴隸到將軍》《小花》《歸心似箭》《淚痕》《苦惱人的笑》《甜蜜的事業》《瞧這一家子》等。更讓人難忘的是,那一年,「傷痕電影」、「反思電影」不斷涌現,如《淚痕》《巴山夜雨》《苦惱人的笑》《曙光》《生活的顫音》《楓》等。
1980年,停辦了17年之久的「大眾電影百花獎」,終於又重新啟動了。這大大激發了廣大觀眾的參與熱情。大家紛紛投票,積極踴躍地評選自己心中的最佳電影和最佳演員。但1979年上映的好電影實在太多了,於是大家只能好中選好,優中選優。
最終,有三部故事片名列前茅。它們分別是——長影廠拍攝的《吉鴻昌》,和北影廠拍攝的《淚痕》、《小花》。
『叄』 中國70年代電影有哪些
1.《點指兵兵》
由珠城製片有限公司、藝高娛樂公司於1979年出品。該片章國明執導,王鍾、金興賢、張國強、劉詩棣、陳植槐、許炳森等領銜主演。
主要劇情是:一個醉心槍械的年輕人慾投考警察,因有眼疾未被錄取,造成心理不平衡而四處殺人。警方成立特別組緝捕他,一個初出茅廬的警察與兇手狹路相逢,最後將他槍殺。
2.《蝶變》
是由徐克執導,張國柱、劉兆銘、米雪、黃樹棠主演的古裝驚悚懸疑電影。影片講述了一群武林高手發明了強大的火葯武器,最後卻因為內訌和互不信任而同歸於盡,使秘密淹沒於地下的故事。
3.《瘋劫》
是由許鞍華執導,趙雅芝、張艾嘉、徐少強主演的驚悚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連正明發現好友李紈及其未婚夫突然被殺的許多疑點並揭開真相的故事。該片於1979年11月1日在香港上映。影片獲第1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4.《蛇形刁手》
是1978年袁和平執導,成龍、袁小田、黃正利主演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兩大門派鷹爪門和蛇形門世代敵對,雙方都想將對方徹底鏟除的故事。
5.《鬼馬雙星》
是由許冠文執導,許冠文,喬宏, 何柏光,許冠傑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劇片。影片講述了老千鄧國文用意想不到的辦法逃脫追殺的故事。影片是1974年香港票房最高的電影。
《點指兵兵》劇情
沙展陳立基行事火爆,雖屢破大案,卻不被上司周幫辦認同,唯二人感情無損,周幫辦更與立基兒子牛仔感情融洽。新人阿榮被編進與立基同隊,見同僚們相處愉快,辦事認真,決心努力學習。阿標因視力不佳考不上警察,懷恨在心。
轉與大哥康及阿倫聯手行劫,阿標忿然將警察擊斃。立基與阿榮聯手調查,套到線索,警方即大舉進攻,雖讓阿標逃脫,卻仍能破案。周幫辦受到贊揚,唯擔心阿標。牛仔被阿標擄去。立基情急下獨自到石灘救回兒子,卻被阿標槍殺。
周幫辦、阿榮一眾神情黯然,警方大為緊張。阿標跟蹤至周幫辦女友商店,將周幫辦槍傷。阿榮欲助無從,反被阿標追殺。逃至大廈內,阿榮驚覺無路可逃,鼓起勇氣向阿標襲擊,幸運中用壘球棒將阿標擊殺。牛仔得周幫辦照顧,阿榮本對工作意興闌珊,但為周幫辦所勸繼續留任。
『肆』 關於1979年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的電影
電視劇有《軍魂》《凱旋在子夜》等等。
電影有《長排山之戰》《鐵甲008》《蛇谷奇兵》《高山下的花環》《雷場楊思樹》 《女兵圓舞曲》 《不該凋謝的玫瑰》 《自豪吧,母親》 《陸軍見習官》 《年輕的朋友 《高山下的花環》 《新兵馬強》 《閃電行動》 《黑豹突擊隊》
『伍』 十部八十年代鄉村電影, 部部是經典成了標桿
一、《甜蜜的事業》,上映於1979年,北影廠出品,豆瓣評分7.2
這是一部朴實的電影。也是一部給人感覺非常美好的農村題材的影片。
影片的導演是謝添。這是一個很有想法的電影工作者。1979年,他想拍一部農村題材的電影,反映當時的農村風貌和人們的思想變化。為了拍好這部電影,謝添不斷進行調查訪問,發現在當時的農村,「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依然普遍,於是就選擇了這個切入點。
那時的電影工作者,從不會「閉門造車」,而都會深入生活,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吸取養分。
所以《甜蜜的事業》才會那麼生活化,才會那麼接地氣。然後謝添又通過輕松幽默的表達方式,將所要傳遞的思想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情節中,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如今回頭看,這仍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導演的創作態度認真嚴謹,但表現手法卻大膽活潑。謝添在影片中對「蒙太奇」手段進行了新的嘗試,其中慢鏡頭的運用和「男追女」的橋段,都令觀眾耳目一新。
演員們的表演也很成功,扮演唐二嬸的馬琳,雖是豫劇演員出身,但在鏡頭前的表現卻自然流暢,細膩傳神的表演令人叫好。
而李秀明扮演的唐招娣,和李連生扮演的田五寶,都是那麼的純真美好。尤其是李秀明,那比陽光更燦爛的笑容,使她迅速成為了更多觀眾心中的女神。
《甜蜜的事業》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兩首動人的插曲至今廣為流傳,五寶追招娣的鏡頭,以及那條飄逸的紅紗巾,也成為我們腦海中,難以忘記的畫面。
還有那個時代的人,多麼淳樸啊,每個人呈現出一種積極樂觀、蓬勃向上的精神狀態,多麼令人羨慕啊。
目前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7.2分,明顯是給少了。
二、《喜盈門》,上映於1981年,上影廠出品,豆瓣評分8.2
1980年,各家電影廠開始主抓農村片。這期間拍攝出了大量農村題材的好電影。《喜盈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各位有所不知的是,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都是「新手」。編劇辛顯令是第一次寫電影劇本,而導演趙煥章也是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我想,也許正因為都是「新手」的緣故,所以他們在創作期間,就格外認真,從劇本創作,到演員選擇,再到布景設計,全都做到貼近生活,突顯真實。
他們都想竭盡所能,為觀眾呈現一部充滿喜慶氛圍的農村題材的好電影。
影片上映後,趙煥章心情忐忑。他專門拿了個小本,來記錄觀眾觀影時笑的次數。結果,越到鄉下,觀眾們笑的次數就越多。尤其到了鄉村,一部片長100分鍾的電影,村民們竟笑了170多次。這下,趙煥章心裡的石頭才落了地。他心想,這部電影,算是成了。
一個心裡裝著觀眾的創作者,他的電影,又怎會沒人看呢?
《喜盈門》最終憑借鮮明的人物形象、生動的語言、觀眾所喜聞樂見的幽默風格以及充滿鄉土氣息的音樂,而獲得了第五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和第二屆金雞獎榮譽獎。楊紹櫚獲得了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此後,趙煥章又執導了《咱們的牛百歲》、《咱們的退伍兵》等眾多農村題材的好影片,不僅獲獎無數,而且觀眾都愛看。
如今,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2分。
它無疑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就包括現在的年輕人,偶爾翻看這部電影,也仍是贊不絕口。
對影片所表現出來的真誠態度,對導演的手法,對王玉梅、於紹康、溫玉娟、王書勤、張亮、馬曉偉、洪學敏等演員的表演,也都給予了充分肯定。
一部上映於40多年前的農村片,為何如此受歡迎?我覺得這是現在的電影工作者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
三、《月亮灣的笑聲》,上映於1981年,上影廠出品,豆瓣評分7.6
《月亮灣的笑聲》無疑也是1981年上映的一部優秀的農村題材的好電影。
它好在哪兒?好就好在
「很實在」。
導演的手法很實在,演員的表演很實在。影片中所表現的內容,也都是在農民身邊發生過的事,所以大家看這部電影時,都感覺很親切。
影片通過農民江冒富在不同時期的幾次不同遭遇,熱情謳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農村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影片以輕喜劇的形式呈現。盡管創作者們在某些細節的處理上進行了適度誇張,然而因為全部素材都來源於生活,所以還是讓大家感覺到無比真實生動。
影片另一個成功之處,在於演員的選擇。
尤其是張雁和仲星火兩位老演員,簡直將農民形象給「演活了」。
在這里我們重點說一下張雁這位演員。這是一位朴實的演員,低調的藝術家。他來自鄉村,對農村生活想到熟悉和了解。然而為了演好江冒富這個角色,他還是再次進入農村,住到老鄉家,去感受和體會人物在真實環境下的心理狀態。而在表演中,他也摒棄許多技巧,而是從生活出發,真實再現人物的情感。
片中有好幾場戲,都令我們難以忘記,如冒富大叔聽訓時的誠惶誠恐,如他砍樹時的悲憤和絕望,都被張雁通過傳神的表演,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達到了與觀眾產生共鳴的效果。
而張雁質朴的外形,略帶憨厚的性格,也為他塑造江冒富這個角色,提供了幫助。以至於當他帶妝出現在拍攝現場時,許多當地的村民,都以為他是一位真正的老農呢。
仲星火演過許多農村戲,《李雙雙》就是其中的一部。他所塑造的喜旺哥,已經成為一個經典的銀幕形象。按理說演農村人,對於他來說,是他手到擒來的事情。然而在《月亮灣的笑聲》中,他卻以嚴謹的創作態度,演繹了一個與喜旺哥截然不同的農民形象。他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將慶亮這個眼界窄、骨頭軟的「牆頭草」,塑造得活靈活現,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1982年舉辦的第二屆金雞獎評選中,張雁因在《月亮灣的笑聲》中的出色表演,而榮獲了最佳男主角的稱號。他的照片還登上了當年《大眾電影》雜志的封面。這對於一個長得貌不驚人的演員來說,顯然是一件非常難得是事情。
因為《月亮灣的笑聲》的成功,上影廠於1984年又拍攝了《月亮灣的風波》,由中叔皇擔任導演,張雁、仲星火擔任主演,同樣很受歡迎。目前的豆瓣評分也是7.6分。
四、《飛來的女婿》,上映於1982年,上影廠出品,豆瓣評分7.6
1982年我國也出品了眾多優秀的農村題材的電影,如《陳奐生上城》、《山道彎彎》等都很不錯。然而沒想到的是,豆瓣評分最高的,竟然是並不怎麼十分出名的《飛來的女婿》。
這部電影同樣由上影廠出品。與《喜盈門》和《月亮灣的笑聲》相比,它沒有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力,但為啥觀眾都愛看?雅清覺得,它一定有它獨到的地方。
首先它具有濃郁的喜劇氛圍。但它並沒像《鄉村愛情》等影視劇那樣,依靠誇張的不協調的肢體動作,和裝瘋賣傻來吸引觀眾、製造笑點,而是通過巧合、誇張、誤會等藝術手段,使得劇情既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合理、完整的故事,是大家喜歡它的一大原因。
另外演員們的表演,也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陳述作為上影廠的老戲骨,一向是以塑造反派角色而著稱的。然而這一次,他卻扮演了一位老農民的形象。無論從外形、氣質還是表演方式,都與《渡江偵察記》中的敵參謀長,截然不同。體現了一個專業演員的可塑性。
還有李玲君、高淬、吳雲芳幾位女演員,也將各種的角色扮演得活靈活現。尤其是在劉家喝喜茶時,你來我往的那場戲,簡直就跟生活中一模一樣。
同時,很多觀眾還因為這部電影記住了陳鴻梅。她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小蘭,表演很是自然生動,沒有漂亮女演員大多都很矯揉造作的習慣和毛病。總之,
影片的總體風格就是朴實、自然,給人的感覺,耳目一新。
五、《咱們的牛百歲》,上映於1983年,上影廠出品,豆瓣評分7.6
又一部上影廠的作品。不得不說,在80年代,上影廠製作的優秀農村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
導演依然是趙煥章。他顯然是拍攝農村題材的大咖,我覺得在這方面,連謝晉也比不了,更別說張藝謀、陳凱歌等後輩了。跟之前拍過的《喜盈門》相比,這部《咱們的牛百歲》,鏡頭運用更為成熟,人物形象也更加鮮活。演員們的表演,還是一如既往地貼近生活,極具煙火氣。
這部電影的原作者袁學強也是從小就生活在農村,對身邊發生的事很熟悉,寫出來的東西也都有根據。導演趙煥章因為拍攝了《喜盈門》,所以積累了創作農村題材電影的經驗,並將其運用到了《咱們的牛百歲》中,再次獲得成功。
直到現在,影片中的許多細節都令我們記憶猶新。如懶漢田福砸鍋、菊花和秋霜對罵、還有牛百歲勸說天勝時的苦口婆心等,都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情一樣。
這部電影上映後,同樣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那麼它好在哪兒?
首先影片的風格充滿鄉土氣息,濃郁的鄉村風撲面。
而來不像現在的影視劇,大多脫離現實生活太遠。
其次人物形象性格鮮明,
雖然是群戲,但每個角色都有記憶點,能讓觀眾迅速牢記。
另外演員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
王馥荔、陳裕德和丁一,在裡面的表現尤為突出。
只是現在,像這么朴實細膩又生動鮮活的農村電影,哪裡還看得到哦。
六、《鄉音》,上映於1983年,珠影廠出品,豆瓣評分7.5
胡炳榴是另外一位拍攝農村題材影片的大咖。可惜他已經去世了。
胡炳榴從4歲到14歲,都是在農村長大的,所以他對鄉村田園充滿感情。因此他後來所拍攝的《鄉情》、《鄉音》和《鄉民》等,才會那麼生動、靈動,充滿深情。觀眾也都愛看。
《鄉音》是胡炳榴執導的「田園系列」的第二部,上映於1983年。在這之前,他所執導的《鄉情》已經獲得巨大成功,影片獲得了一系列大獎。然後胡炳榴再接再厲,拍攝出了這部《鄉音》。
電影表現的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人物關系也很簡單,也沒有特別強烈的矛盾沖突,但為啥觀眾還是很喜歡?我想,原因有二,一個是我們感受到了胡炳榴那真誠的態度,和對作品投入的真摯情感。一個是,通過電影,讓我們對一些現實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這部電影拍得無比細膩,溫情如水的故事,通過情真意切的表達,達到了震撼人心的目的。
另外演員們的表演也很生動。扮演女主角陶春的張偉欣,為了讓自己在氣質上更貼近農婦,而專門到農村去生活了一段時間。而扮演明漢的陳銳,在開拍之前,就到油榨坊去體驗過生活。在實拍時,他為了更像農民,抓起機油和泥土就往身上抹。這樣的創作精神,在現在的演員隊伍,已經非常少見了。
1984年,金雞獎評選,該片獲得最佳故事影片獎。而影片中所流淌的鄉村韻味,至今都令觀眾為之陶醉。
七、《生財有道》,上映於1983年,北影廠出品,豆瓣評分7.9
這又是一部謝添執導的作品。所謂「大師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謝添果然出手不凡。60年代他拍出過《錦上添花》,70年代拍出過《甜蜜的事業》,80年代又拍出了《生財有道》這樣的老少皆宜的農村影片。
其實當時正是眾多農村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的時期,為何謝添的這部《生財有道》能夠脫穎而出?
雅清覺得,
一、故事很工整。
用歡喜冤家作為切入點,將新思想新觀念融入到一個個細小的故事中,又有趣又好玩,又合情合理,讓觀眾不由自主地笑,又不知不覺地接受「大道理」,很巧妙。
二、謝添的功力。
他總能將農村的那種家長里短的小事兒,拍得生動質朴有趣。他用鏡頭和剪輯的手法營造喜劇效果的手段,實在高明。
三、演員的表演。
那可真是「錦上添花」啊。
有人說,可以將《生財有道》看做是《錦上添花》的續集。我想,這主要是因為,《錦上添花》的主演趙子岳和凌元,又都出現到了《生財有道》中。另外再加上陳強,更加「笑料百出」。那可真是「喜上加喜」啊。
幾位老戲骨的表演實在精彩,趙子岳和陳強碰撞在一起的化學反應也很奇妙,似乎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無數的笑料。陳強將一個固執的父親形象塑造得太鮮活了。而看到年輕時的蔡明時,大家也覺得眼前一亮。
不得不說,1983年,那可真是農村電影的高峰期啊。可是現在,怎麼農村電影就不見了呢?
八、《人生》,上映於1984,西影廠出品,豆瓣評分8.4
80年代中期,吳天明攜《人生》這部電影橫空出世。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西北黃土高坡的天空是那麼湛藍遼遠,讓我們看到了西北漢子是那麼淳樸善良,讓我們感受到了那份真實而自然流動的美。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了吳天明那獨特的藝術創作手法,和他對《人生》這部作品所傾注的深厚情感。
這部電影上映後,榮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最佳女演員獎,榮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榮獲新時期十年電影獎最佳故事片獎。觀眾好評如潮。
太多人從這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高加林一樣,苦苦掙扎在夢想和現實之間。
為了拍好這部電影,吳天明曾經隨原著作者路遙,兩次深入到陝北體驗生活。開拍之前,他又帶著主演周里京和吳玉芳等到陝北去和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認真觀察,使得演員們終於找到了角色所應該有的感覺,使他們在塑造人物時,就更加「胸有成竹」。
我在這里想要說的是,
也正是因為吳天明等藝術家這樣嚴肅認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才能拍出像《人生》這樣的好作品。
直到現在,它仍被年輕的觀眾奉為經典。豆瓣8.4的高分,就是最好的說明。
當然吳天明那過人的才華,也通過這部電影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形象,還是場景的設置,全都那麼朴實、自然,展現得從容不迫。他那種將所有的風土人情、人文風俗、人生哲理全都游刃有餘地呈現到銀幕之上的氣度,可不是每個導演所能達到的。所以說《人生》不僅是中國最好的農村電影之一,更是中國最好的電影之一。
九、《笨人王老大》,上映於1987年,北影廠出品,豆瓣評分8.8
在時間過去了30多年後,這部電影終於得到了更多觀眾的認可。這是一件好事情。也說明,
真正的好作品,無論時間過去多久,總會被人發現的。
後來,有年輕的網友問,是不是因為電影的片名太「土」,所以當年沒人注意這部佳作?我想也許會有這個原因在裡面。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已經很少有觀眾再走進影院看電影了。所以對於好電影的遺漏,也是有的。
是的,《笨人王老大》的確是一部被眾多人所忽視的好電影。好在哪裡呢?
好在朴實無華,好在劇情合理,好在演員表演真實,好在影片的內容,能夠與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
影片一開始,基調是輕快的,然而越到後面,就越是壓抑。因為特殊時期到來了,顛倒黑白的日子裡,一切都變了。王老大這個老實、本分又勤勞的男人,日子越過越窮不說,還倒欠了生產隊幾十塊錢。最終為了能讓孩子穿上件厚衣服,他迎著風雪去砍柴,不慎墜入山谷摔死了。
許多人看這部電影,眼淚都一直在眼眶裡打轉。用喜劇的形式來講述悲劇的故事,其實是最能打動人的。另外,這部電影很寫實,同時內容發人深省。我覺得電影除了寓教於樂之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記錄歷史。顯然《笨人王老大》做到了這一點。
十、《芙蓉鎮》,上映1987年,上影廠出品,豆瓣評分9.2
有人說,《芙蓉鎮》這部電影,對於新中國的電影史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也是世界電影史上的一部不朽佳作。
導演謝晉通過電影語言,生動地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幅中國農村的社會風俗畫,奏響了一曲凄美婉轉的山野民謠。他將古華筆下的文字變成了畫面,使小說中的人物,一個個地鮮活於銀幕之上。
謝晉作為藝術創作上十分老練和成熟的大導演,他希望能將這部《芙蓉鎮》拍成一部既有教育意義,又有娛樂效果,同時還具有警示功能的「大作品」。而顯然,他做到了這一點。
為了實現自己的這個願望,他可以說費盡心血。單是尋找合適的外景地,就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行走了一萬多里的路程。最終選定了湖南的王村,作為「芙蓉鎮」的外景地。
而對於演員的要求,他更加「嚴苛」,要求所有演員包括劉曉慶這樣的大明星在內,一律都要體驗生活。而這樣的結果是,所有演員出現在鏡頭前時,就已經變成了劇中人物的狀態。劉曉慶在片中所呈現的熟練地舀豆腐的動作,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練就是。
《芙蓉鎮》成了謝晉的又一部力作,成了標桿。
而每一部成功作品的背後,其實都隱藏著創作者們太多的付出和辛勞。而現在的編導們,如果都拿出這樣精益求精的態度來,又何愁作品不優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