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場景分析實例

電影場景分析實例

發布時間:2025-02-20 13:21:30

A. 火車大劫案鏡頭分析

第一幕,採用定點拍攝。場景:火車站工作人員辦公室。情節:三名搶劫犯闖入辦公室,威脅工作人員,窗外火車行進。
第二幕,場景:戶外火車站。情節:劫匪打暈工作人員,將其綁起,走向火車站外。
第三幕,採用定點拍攝。場景:火車車廂。情節:通過開啟的車廂門,可見火車行駛。列車員在整理箱子時受到劫匪驚嚇,忙亂中鎖上箱子,拔出槍與劫匪搏鬥。劫匪擊斃列車員,奪走箱中支票。
第四幕,採用定點拍攝。場景:火車車頭。情節:劫匪與列車員搏鬥,將列車員從行駛的火車上推下,隨後劫匪進入駕駛室,火車停下。
第五幕,場景:野外。情節:劫匪迫使乘客下火車,有人試圖逃跑,劫匪開槍打死逃跑者。劫匪逃走後,乘客們聚集在被打死的人周圍。
第六幕,採用搖鏡拍攝。情節:劫匪逃跑。場景:小樹林。
第七幕,採用定點拍攝。場景:火車站辦公室。情節:乘務員蘇醒。
第八幕,採用定點拍攝。場景:舞廳??情節:警察在跳舞。
結局:採用定點拍攝。場景:小樹林。情節:正面對決,槍戰,劫匪被打敗。影片:《火車大劫案》的埃德溫·鮑特。
文字:世界電影史上,英國可視為新型影片樣式「追擊片」的創始國家。這種追擊鏡頭曾在威廉遜的《在華教會被襲記》中出現。在追擊片中,悲劇常先於喜劇發生。《郵車被劫記》是追擊片早期的成功之作。其主題由巡迴放映商默特肖從敘事歌和通俗畫中租用並改編。該影片後在美國被埃德溫·鮑特的《火車大劫案》所效仿,從而成為西部片的開端。

B. 電影鏡頭分析

美國恐怖片《閃靈》通過鏡頭的運動、巧妙地剪輯等組成了電影視覺語言系統,是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也被後來的一些恐怖片競相模仿。以下就選取一些鏡頭進行分析,試著探究《閃靈》是通過鏡頭語言來渲染恐怖氛圍的。

鏡頭一:在電影開頭,當主人公傑克第一次開車前往酒店時,先是運動的空鏡頭將人們帶入電影,在運動中故意傾斜,造成失衡的危險感。接著疊化俯拍鏡頭,鏡頭中茂密的兩片樹林中有一條極其狹小的小路,路中是傑克行駛的汽車,這種畫面的構圖加上俯拍的角度,給人以壓抑感。鏡頭跟著汽車一步步向飯店靠近,前景是道路和汽車,後景是巨大的雪山,在這個畫面中二者形成強烈的對比,鏡頭拍攝角度都是微微仰拍,使得在深山中的酒店顯得高大和神秘。再配以刺耳的雜訊,可以看出導演在暗示他們正在一步步走向危險之中。

鏡頭二:這一個片段採用的是運動鏡頭拍攝手法,幾乎所有場景都是以貼在丹尼身上的跟拍鏡頭來完成。第一視角的拍攝手法會讓觀眾感覺到視覺變得狹窄,多死角的布局和一直拐彎的情節設計,又給觀眾一種不確定周圍安全與否的體驗,經過層層的氣氛渲染後,在遇到影片中的雙胞胎姐妹後呈現出較好的恐怖效果。

鏡頭三:這里採用了仰拍的視角,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從這個視角可以清楚地看到主人公在「入魔」後幾近瘋狂的表情與猥瑣可怖的氣質,而門後面倒著寫的「murder」謀殺一詞,為後來的傑克用斧子劈門這一經典恐怖畫面奠定了感情基調,提到鋪墊與推動情節的作用。其次,影片經典的「閃前」鏡頭是在門上用口紅反寫的字母「murder」,字母反寫,起初一時間辨識不出字母的意義,覺得紅色的字跡歪歪扭扭有些恐怖,直到影片後半部分出現丹尼用口紅反寫字母的過程,並向母親求救後,藉助母親房間的化妝鏡看到正寫的單詞,瞬間情緒綳緊,後背發涼,這里可以看出通過剪輯對情緒渲染進行調動。

鏡頭四:導演在影片中設置了大量的放射式、對稱式的構圖,選取了一個大景深,由近及遠,一層層向畫面內部縮小,從而製造出一種壓迫、沉重的氣氛,突出了畫面中的人物。

鏡頭五:在不同的房間大面積色塊的使用,也給觀眾的視覺造成了碰撞,過於明艷的色彩與誇張的表現形式,使人產生緊張與恐懼的情緒,這也可以看出電影中色彩的運用能夠調動觀眾的情緒。

總結:

電影中會使用大量的視聽語言來渲染氛圍,尤其是恐怖電影中,這部電影中沒有過於血腥恐怖的畫面來作為嚇人的「點」,反而是通過一些巧妙的剪輯、沉悶的音效、跳躍的畫面以及獨特的拍攝視角,來渲染一種緊張的氛圍,在觀影的過程中讓觀眾體驗到刺激恐怖的情緒,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在時隔那麼多年以後依舊被尊為「經典」的原因所在。

C. 電影記錄光影生活,能介紹幾個讓你印象深刻的電影場景嗎

電影記錄著光影生活,很多時候我們觀看電影時能夠領略出不同的人世間的情感。今天就讓我們來介紹幾個讓我們印象深刻的電影場景。

D. 《鋼的琴》電影分析

1.鏡頭

開頭一個固定仰角機位,兩位主角中心站位,對比異常強烈,車站的遮雨棚兩側揚起,好像是主角背後的翅膀,男人一側的車棚是破碎的,女人一側的車棚是完整的,男人一邊是廢墟,是舊工業時代的遠去,女人一邊是磚房,是新時期拜金風潮的湧入,兩人的衣著一舊一新,男人手裡是手風琴,背後是助力車,女人身上是時髦的大衣,挎包,兩人的格格不入頓時凸顯出來。在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中,一直是固定機位,正因為鏡頭中包含如此多的元素,才讓觀眾避免了乏味。

等到季哥被警察抓走後,男主放棄了製造鋼琴,接下來的畫面跟開頭類似,景物人物完全相同,由固定仰角機位換成了固定俯角機位,應該暗示男主心情的變化吧,仰視男主時,男主是高傲的,藐視的,不向困難低頭的,而此時的俯角鏡頭,男主是卑微的,喪氣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

結尾時仍是機位平移,演員們都聚在鋼琴周圍,鏡頭逐漸後退拉遠,沿著長長的走廊離工廠越來越遠,帶著觀影人逐漸遠離那段鏗鏘的歲月。

2.燈光

偷鋼琴之後的月下獨奏更是奇葩,場面全黑,只有頂光,色彩明麗,雪花飄落,旋律悠揚,超現實浪漫主義風格,很唯美。在炸煙囪之後也有一段相照應的,男主女主在畫面中央,固定機位,背景全黑,唯有兩束頂光,分別給男主女主,男主坐,手風琴,冷色調,女主站,小腳步,暖色調。同樣的超現實浪漫主義風格,唯美。

3.音樂

電影《鋼的琴》從主題上,就是一個與音樂有關的故事:下崗工人陳桂林與妻子離婚,為了挽留住女兒需要一架鋼琴,從籌錢買鋼琴,到學校里偷鋼琴都不能成,於是拉攏昔日鋼廠的同事們憑一手之力造「鋼」琴。故事自始至終都在圍繞著一架挽留女兒所需要的鋼琴而展開,「鋼琴」作為一條線索也作為人物之間的主要矛盾在整個影片中反復出現,經典熟悉的鋼琴旋律,如陳桂林在木鋼琴上為女兒演奏貝多芬《致愛麗絲》,不時作為細節的呈現在片中響起,影片與音樂之間的直觀關聯便不言而喻了。鋼琴與手風琴,作為兩個實物在影片中的參與,為電影音樂提供了恰如其分而又妙不可言的入口,鋼琴為主,掌控著影片的主要旋律,手風琴協奏,統攝著整體感覺,使得音樂藉由樂器的存在扣住了整個影片的靈魂所在,賦予影片一種唯美的浪漫主義色彩。

與一般影片不同,《鋼的琴》並沒有致力於在二維平面之中製造三維視聽幻覺,而是逆其道而行營造封閉的效果,大量使用的正面水平機位以鏡頭的水平移動都是人產生強烈的抽離感,扁平的空間以及人物「左進右出」的運動方式營造的是一種貌似真實而又讓人警惕的非真實感,顯然是對電影語言規則的一次有意識的冒險,然而這是一次成功的冒險,非但沒有使影片生澀無味,相反地,這種對現實的背離造成了一種類似於黑色幽默的矛盾沖擊,容納了更多的意味。

4.剪輯

反復蒙太奇,陳桂林與他的父親在那屋頂上出現兩次,兩次的出現在整片中都是有著不同的意義,使得陳桂林在前面的困難都得到了思想上的解放,並且這樣更給觀眾一種一種錯覺想法。

交叉蒙太奇,陳桂林他們幾個偷了學校的鋼琴被抓,讓他們自己抬回去,那個淑嫻彈完琴望向陳桂林,然後鏡頭就轉換陳桂林在查閱書籍,這兩件事都有影響的作用。並且這樣更給觀眾一種知道陳桂林的想法。

節奏蒙太奇,而在他們找那個把胖頭的女兒搞懷孕的人的時候,鏡頭換了4次的固定鏡頭來拍攝,音樂也是從一開門就起,與鏡頭相互形成節奏感。之後又去追那些人有形成很好的相呼應。

在場面調度方面,影片開始的一場送殯戲,已經彰顯了張猛在電影語言上的想法。他用橫移鏡頭,三次拓展畫外空間:開始是一群人吹拉彈唱的橫移加特寫;然後是一群人在中景的畫面內,與畫外的人進行對話———至此,觀眾都是莫名其妙,不知道這幫人在干嗎;最後橫移鏡頭交代畫外空間,觀眾之前對這一場景的疑問得到解決,同時歡快的音樂與送殯場景的對比,也凸顯出其中的幽默。這種對畫面內外空間的運用、對電影語言的理解,使得整部電影抬上一個高度。

5.劇作

他的故事極其簡單,影片的敘事方法主要是順序的敘事,中間直接按照故事的情節發展下去。講述的是一群多災多難的男人,他們除了要應付自己生理上的中年危機外,還要應酬苟延殘喘的生活,為了挽留住離異男人的女兒,他們重新揀起了年輕時侯的浪漫,用鋼鐵做了一架鋼琴,而女兒終究是走了,就像難以挽留青春。當然,挽留女兒只是一個牽強的理由,他們這樣一群庸庸碌碌的男人,走過了人生的黃金時代,已經懂得與生活和解,他們也明白:活,沒有理由,卻要進行下去。這個時候,鋼琴不僅僅是鋼琴,這是一群生活在中國,肩負特殊歷史使命的,恰至中年的男人的自我拯救。

電影中的線索:第一條,主要線索,大家集體製造鋼琴的故事,第二條線索,影片的兩條暗線,一條是陳桂林前妻對孩子的爭奪,顯得較為尷尬,要麼應該加強這面的描寫,強化一下人物的動機,也增添一些困難,要麼則略寫,甚至不寫,尤其是前妻的戲份過多,但是有沒有影響到主線「造琴」,現在有些刪之可惜添則不足的味道。另一條線索,廢棄的工廠遺留下兩根高聳入雲的煙囪,工人們集體聯署呼籲保留,但終被拆除。這兩根煙囪經歷幾十年歲月,伴隨幾代工人的勞動、成長和生活,是城市地標,是記憶參照,更是過去時代光榮與夢想的見證。影片末尾,在大群工人佇立遙望中,兩根煙囪被定向爆破,瞬間,煙塵升起。這條情節線時斷時續,作為「造鋼琴」這個主線索的襯托背景,頗具意味。它說明,國家、資本、市場的邏輯和步伐,鐵面無情,堅不可擋。它還說明,土造鋼琴,這個單個「奇跡」,其實只是一次無奈的掙扎,正像最終不能留住陳桂林的女兒一樣,它並不能改變造鋼琴的那個「背景」,不能改變工人集體失敗的命運。通過這個背景線索的敘述,《鋼的琴》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時代的大勢。

E. 鏡頭語言分析怎麼寫

鏡頭語言是電影藝術中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法,它通過鏡頭的運用,向觀眾傳達情感和信息。鏡頭語言包括推拉搖移、遠全中近特等多種拍攝技巧,每種技巧都有其獨特的表現效果。
在電影《美麗人生》中,鏡頭語言的運用非常出色。以下是從專業角度對影片中的幾個鏡頭進行的分析:
1. 開場鏡頭:影片一開始,鏡頭從天空中的羽毛緩緩向下移動,最終落在主人公阿甘的腳下。這個鏡頭通過鳥瞰角度,展示了阿甘居住的城市,同時也暗示了影片中的故事情節。這個鏡頭運用了長焦鏡頭,使得畫面中的羽毛和阿甘的球鞋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現。
2. 圭多冒充視察人員來到多拉的學校跳「脫衣舞」的滑稽場景:這一幕通過圭多的動作和表情,展現了他的勇敢和幽默感。鏡頭運用了中景和特寫,將圭多的動作和表情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
3. 圭多在被處死之前向藏在鐵窗中的兒子擺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勢:這個鏡頭通過圭多的動作,展現了他的父愛和勇氣。鏡頭運用了特寫,將圭多的表情和動作細節表現得十分細膩。
4. 兒子和母親相聚,對母親說:「我們贏了,我們得到了1000分,我們贏了。」:這個鏡頭是影片中最感人的一幕。鏡頭運用了中景,將兒子和母親的表情和動作都展現得十分細膩。這個鏡頭通過兒子的話語,展現了他在集中營中所經歷的痛苦和恐懼,同時也展現了他的勇敢和樂觀。
總的來說,《美麗人生》通過精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圭多和兒子的親情和勇氣,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痛苦和恐懼,同時也傳達了影片的主題:痛苦只是暫時的,唯有樂觀的人們才能得到美麗的人生。

閱讀全文

與電影場景分析實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電影him崛起 瀏覽:485
關於戰爭年代小孩的美國電影 瀏覽:214
張家輝電影全集粵語版 瀏覽:12
一顆梨花壓海棠電影完整版 瀏覽:757
淘票票電影50元兌換券怎麼用 瀏覽:815
關於一部打工女孩的電影 瀏覽:889
徐崢電影票房有多少 瀏覽:120
看韓國電影和電視劇在哪個軟體看 瀏覽:512
滄海雄風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173
在網頁看電影如何投屏 瀏覽:827
有一部恐怖電影是什麼魂 瀏覽:770
韓國幾個愛情故事一部電影 瀏覽:94
電影院快手座什麼意思 瀏覽:27
2944電影網在線 瀏覽:813
美國色情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10
手機在線電影電影 瀏覽:34
一部台灣拍的電影叫山哥 瀏覽:231
微電影志在夢想在 瀏覽:837
運動相機能拍微電影嗎 瀏覽:668
鐵指神功的一部電影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