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零後兒時六部經典抗戰題材電影,讓我們重溫那個年代的抗日熱情
9.18剛過,不禁又把藝樂帶到了那個恥辱的年代,還好,有一批又一批的抗日義士投入到了保家衛國的戰斗中去,才得以守護了家園,才得以有了現在國泰民安的生活。勿忘國恥,警鍾長鳴。藝樂選六部兒時經典的抗日影片分享給大家,以示警示和激勵。
六、《血戰台兒庄》這部1986年的影片,是藝樂選的六部當中最近的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彩色故事片。血戰台兒庄這個慘烈的抗日故事我們在兒時的 歷史 教材中都有了解,雖然這部影片的重播率不高,台兒庄戰役雖然我軍傷亡慘重,但終歸取得大捷,提振了中華民族的士氣,增強了我軍抗日的決心,意義重大。從這點來講還是值得一看的。
五、《小兵張嘎》。說實在的,這部影片是抗日題材中藝樂兒時的最愛,都想把它寫到第一位,但抗日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責任和任務,相比其他五部,它比較突出描寫嘎子了,雖然從一個孩子折射出了抗日熱情,但整體也體現出了當時華夏大地的抗日熱情遍地開花。
四、《鐵道游擊隊》。這也是一部經典的抗日題材老電影,那個年代能拍出在鐵道上穿梭的感覺也著實不易。不僅電影經典,主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也流傳至今。
三、《地雷戰》。這部影片讓日軍嘗嘗我軍高 科技 的厲害,一根頭發絲都能成為我軍殺敵的工具。再加上巧妙的地雷布置,炸的日軍防不勝防,讓人看了直呼過癮。
二、《地道戰》。這部影片應該是《地雷戰》的姊妹篇,讓日軍也再次見識了華夏兒女的智慧,誰敢來犯,就把他掩埋。除了正面人物的出彩之外,本片的一個反派形象也同樣出彩,他就是扮演湯司令的劉江老師,他可是反派專業戶,本片中他的一句:「高,實在是高!」成為了經典台詞。可惜劉江老師已經離開人世了。
② 黨員觀《七七事變》有感
導語: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七七事變》講述了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全國抗戰開始的前後經過我收集整理了電影《七七事變》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觀後感一】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滿腦子都是中國-軍民勇敢抗擊日本鬼子的那一幕幕,那一幕幕都使我非常的傷心,因為在這場日本發動的戰爭中,中國傷亡了很多人。
當我看到那一幕幕的鮮血布滿大地的時候我更生氣且淚水充滿眼眶,因為這些鮮血是中國人的鮮血,是那些革命英雄奮不顧身為了保護祖國而留下的。一些高級將領的鮮血如佟麟閣、趙登禹等,這些軍人在關鍵時刻捨身、舍家,都勇敢的沖在最前線,用血肉之軀去拼搏。
在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才真正的知道戰爭是多麼的可怕,戰爭對人民的傷害是多麼的深。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難道不應該懂得不應該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去維護和平反對戰爭嗎?
【觀後感二】
我和媽媽觀看了七七事變後,我們的感觸很深,所以又進行了交流。
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東北三省,接著又蠶食華北,妄圖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國。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東、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於北平西南郊的盧溝橋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 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 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在日軍無理要求遭到拒絕時,竟向中國駐軍開始攻擊,守橋士兵們以橋上的望柱、欄板為掩體,向敵人射出仇恨的子彈,進行 了頑強的抵抗。從此,中國人民經過了8年的流血犧牲,艱苦抗戰,以死亡數千萬軍民、耗資千萬億美元的代價,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 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奮力抵抗的是中國國民黨第29軍。其中,有一個師長叫趙登禹。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獅子旁犧牲的。之前這位師長這樣對孩子 說:“孩子,如果爸爸沒有把鬼子趕跑就已經倒下了,你也要參加抗日誌願軍,和我一樣殺鬼子!”這使我很感動,因為這位師長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 下一代能抗日勝利,趕跑侵略者。讓自己的祖國又恢復和平。戰士們越戰越勇,奮不顧身地沖向敵人,和小鬼子同歸於盡。日本人把自己國家的國旗插在橋上,中國 戰士把他們的國旗砍下來,全都扔到河裡。29軍的戰士們懷著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顯現出了中國人的那種不低頭折節,不向敵人所屈服的優秀品質。
日本帝國主義早就對中國進行侵略,但中國對帝國主義地反抗從七七事變後才開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當時的中國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敵人交鋒,只是想通過 談判、忍讓的方式得到一點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國主義不但沒有讓步,反而得寸進尺,變本加厲,這便有了後來的七七事變。在日本對盧溝橋一代進行挑釁的時候, 中國戰士毅然選擇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開火。第二天晚上,戰士們懷著同仇敵愾的心情向敵人發起了猛攻,雙方一直激戰到凌晨,侵佔橋頭的日軍全 部被殲,盧溝橋重又回到了中國軍隊的手中。中國人從此知道了一味退讓是絲毫沒有作用的,這只能讓敵人更加的囂張,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 不死心,繼續向平津一帶調集兵力,不斷對中國軍隊發起攻擊。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通電全國,大聲疾呼:“平津危 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號召全國軍民團結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這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落後就要挨打。俗話說:“弱國無外交”,一個國家只要落後,就會被帝國主義所欺凌,只有被宰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 作為戰勝,參加了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和會,這時候,中國享受的不是勝利者的榮譽,而是莫大的恥辱。國聯向作為勝利者的中國提出了21條不平等條約,其中規定 了把德國以前在中國的特權,轉讓給日本。這就充分說明了一個國家只要落後,他的權益就無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在弱小的.國家收到欺凌時,選擇逃避, 是沒有一點作用的,退讓,只會讓敵人更加囂張,他們永遠都不會滿足。哪怕國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進行斗爭,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這樣,才能維護自己 以及國家的尊嚴。這使我想起了發生在明朝那場保衛北京城的故事。當時,明英宗親征,卻在土木堡被瓦剌打敗,明朝的精銳部隊幾乎全部陣亡,瓦剌乘虛而入,一 舉包圍了北京城。這時擺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條路,投降,逃跑和反抗。當時的兵部侍郎於謙決定要和瓦剌決戰與北京城下。在他的帶領下,明軍最終取得了勝利, 把瓦剌趕出了北京城。
如今中國已經強大了,我們的軍事力量也越來越強大了,沒有那個國家再來侵略我們。雖然是這樣,但我們這一代仍然應該好好學習,把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讓和平之光,永照這塊大地!
【觀後感三】
我讀了《七七事變》這篇文章,不禁思緒萬千。
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變的全過程,揭示了當時日軍無恥的行為和表現了八路軍與新四軍不怕為國犧牲的精神。
文中寫道:“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北邊以進攻盧溝橋為目標,舉行軍事演習。他們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縣開槍炮。”這段文章反映出日軍的無恥和狡詐的行為,為了佔領我國領土,利用謊言想進入宛平縣,我軍不同意他們便開槍開炮,強行進入,表現出了他們醜陋的面孔。而在戰爭中為戰勝敵人,有很多戰士光榮的牲在盧溝橋的橋頭。其中,二十九軍副師長佟麟閣和二十九軍師長趙登禹也光榮犧牲,他們這種為國捐軀不怕犧牲的精神真讓人敬佩。
歷史告訴我們,7月7日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牆上的彈坑依然有血的痕跡!聽,盧溝橋畔的晨風似乎在訴說!血祭盧溝,國人難忘歷史,面向未來,我們任重道遠!74年前的今天,在戰雲密布的盧溝橋畔,日軍帝國主義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槍;同樣在這一天。寧死不屈的中國軍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擊的子彈。在民族危亡時刻,中華民族同提人抗爭,共赴國難,投入正義的抗戰中,血雨腥風,艱苦的8年抗戰,是100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今天重溫歷史,既是為了紀念這一偉大勝利,同時更是為了珍惜和平,為了開創未來。以史為鑒,才知和平的珍貴。
今日抗戰勝利60周年,我有太多的話要說,但更多的是等著我們為國家盛強。為世界和平風險智慧和力量的強大動力!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真正感受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人民。百姓得可憐,當時敵人的可惡,當時的戰士們的英勇,戰士們是用他們的血和身軀為我們現在的生活鋪下了一條大道!
③ 有木有淞滬會戰的電影或電視劇,還原真實歷史的
電影《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影片評價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④ 求日本侵華電影名字,令人發指勿忘國恥的,類似南京大屠殺、黑太陽
屠城血證。南京1937.南京夢魘。拉貝日記。南京!南京!。《張純如》。《黃石的孩子》《南京》《棲霞寺1937》 《南京浩劫》
⑤ 紅色經典電影有哪些
1、《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