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霸王別姬》的拍攝技巧
柔光鏡,回憶時突出
冷色調 暖色調 場景切換 在小豆子小時候用的多,突出時代感
燈光和情景的搭配:戲台上表演
長鏡頭 短鏡頭 白平衡:這些就是後期和攝影師的表現手法了
2. 《霸王別姬》為什麼經典
電影作為第七藝術,對觀眾的各種感官都有直接影響,「怎麼說」往往和「說什麼」同樣重要。《霸王別姬》作為中國至今唯一一部榮獲與金獅獎、金熊獎並稱為電影節三大最高榮譽象徵的專業獎項「金棕櫚獎」,靠的絕不會只是它的立意、內容和演員的表現,陳凱歌在導演方面的才華也至關重要。就像同一個故事,不同的人會寫出不同的味道,文筆差的人會埋沒一個好故事,文筆好的人卻可以成就一個好故事。《霸王別姬》是一個好故事,但如果他遇到的是一個不好的導演,也很難成為經典。我就從電影語言方面入手,希望大家能有另一個欣賞的視角。電影語言包括鏡頭運用、畫面構圖、剪接、蒙太奇、燈光、色調、音效、配樂、場景、服飾、道具等多方面。我這里只重點介紹【鏡頭運用】。 一部電影中的鏡頭運用,目的並不在於攝影技巧的炫耀,而是為了影片主題內容的需要,突出該突出的,沖淡該沖淡的,將觀眾的視線引向導演的意圖所在。從這一點來說,最高妙的鏡頭技巧,應該是察覺不到任何刻意的技巧,在觀賞過程中,只讓觀眾感受到一種渾然天成的影片風格。 鏡頭就好比是觀眾的眼睛,攝像機拍攝角度和方式的不同,都會影響到觀眾的觀賞視線。而陳凱歌的機位調整就非常「教科書式典範」。*機位是電影的創作者對攝影機拍攝位置的稱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對攝影機拍攝點的表述。機位是影片導演風格中最為重要的語言形式,每一個機位反映了導演在空間上、在調度上完成電影的敘事的方式。
3. 《霸王別姬》為什麼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
煙月不知人事改,只記山海曾相逢……
《霸王別姬》是華語影壇的旗幟級作品和享有世界級重要榮譽的電影,這出燦爛的悲劇,兼具史詩格局與文化內涵,在底蘊深厚的京劇藝術背景下,極具張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錯位及面臨災難時的多面性和豐富性,其中蘊含的人性的力量和演員們堪稱絕妙的表演征服了全世界的眾多電影觀眾。直到二十九年後的今天,仍舊經典不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程蝶衣殘破的妝容,絕望的眼神
此時由張國榮出演的程蝶衣和段小樓,穿上西裝拍照時兩個人相貌堂堂,但是一系列動作,會發現程蝶衣像極了女性,而段小樓充滿了男人味。他們兩個一起搭戲上演的霸王別姬,程蝶衣愛上了陽剛之氣的段小樓,段小樓作為新時代的思想代表者,可想而知是不會接受這種不倫不類的愛意的。程蝶衣愛上了戲里的霸王,自己也沉迷於虞姬的角色無法自拔。當段小樓娶了妓女菊仙後程蝶衣更加不滿,張國榮把女性化的程蝶衣演活了,悲傷,憤怒,失落,嫉妒,驚喜通過一個個鏡頭展現的淋漓盡致,程蝶衣的「不瘋魔不成活」記憶點滿滿,有人評價張國榮用自己的一生在詮釋程蝶衣 ,更成為了一代經典。
有種電影,拍的不是戲,而是人生。紅塵之中,似程蝶成者寥,似段小樓者眾。一個是不瘋魔不成活,直到了人戲不分雌雄同在的化境;一個是清醒帶點世故,只想在凡人堆里過好這一輩子。無從評判哪種生活方式具有絕對正確:無論是程蝶衣還是段小樓,所做選擇皆在依從自己本心。若真有下輩子,怕是他二人還是會選擇同一條路。這樣也很好,一人入戲,一人出戲,於是故事便有了看頭。
4. 《霸王別姬》為什麼是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一
成為經典首先第一個要做到的是劇本邏輯嚴謹、節奏緊湊,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人們心中的一種情感。而《霸王別姬》就是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存在,首先這個故事背景在民國,那個風雨飄搖,每個人都漂浮不定的時代,發生在戲班,情節和《霸王別姬》這台戲有關,這就將整個故事結構放在了那裡,再加上張豐毅、張國榮和鞏俐的傾情演繹,讓這部劇更增添了傳奇色彩。我們看
到了程蝶衣的執拗,是的執拗,他執著於戲中的人生,執著於戲中摯愛虞姬的項羽,而忽略了現實生活中,項羽早死,在他生命中的是他的師兄段小樓,和段小樓喜歡的女子菊仙。故事很凄美,哥哥的演技很好,程蝶衣的痴迷到最後的看破,張國榮可以說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個故事的結局也很讓人印象深刻,都說喜劇讓人開心,而悲劇卻讓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