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冷門佳作,二戰高分戰爭電影
冷門佳作,二戰高分戰爭電影
《五月的四天》
豆瓣8.5
影片講述二戰結束前的四天,蘇軍小分隊佔領德國海邊孤兒院,與撤退的德軍遭遇。八個蘇軍要俘虜十倍於他們的德軍,而德軍偏要向英軍投降,膠著僵持。為了保護孩子,蘇軍小分隊與德軍並肩作戰,向自己人開火。
《五月的四天》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德國電影,以孩子的視角沒有立場,講述戰爭是人性的煉獄,少數不刻意強調戰爭之殘酷的戰爭片,這才是最好的反戰電影。
《沃倫》
豆瓣8.3
影片還原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沃倫位於現烏克蘭西北邊界,二戰以前這里屬波蘭,曾經是烏克蘭人、猶太人、波蘭人、俄羅斯人等多民族混居地帶,二戰期間先被蘇聯佔領,接著被德國佔領。
烏克蘭人為謀求獨立,成立起義軍,不僅協助德國屠S猶太人,且在1943-1944年間s害了至少10萬波蘭人。近期最恐怖的觀影體驗,真正的恐怖片是戰爭。部分鏡頭會有不適感,過於真實、殘忍,血腥,反人類。
《類人猿行動》
豆瓣7.7
影片講述了英國訓練兩名捷克斯賀尺仿洛伐克士兵,刺殺納粹黨衛軍頭目萊因哈德·海德里希,行動代號「類人猿」。
真實事件改編,前面稍顯沉悶,但貴在真實,沒有太多花哨的講述了一個刺殺行動,通過刺殺者的視角來表現整個事件,沒有主角光環,也沒有表達到狂熱的愛國主義。
《無名戰士》
豆瓣7.8
影片改編自1954年同名暢銷小說《無名戰士困灶》,講述了一隊芬蘭士兵在蘇芬戰爭中的故事。
芬蘭二戰題材影片,通過芬蘭軍隊一個排普通士兵的視角,完整再現了芬蘭的二戰史。180分鍾的片長,激烈的戰斗禪纖場面此起彼伏,卻沒有一絲熱血和激情,只有戰爭的殘酷。非常出色的一部戰爭片。
2. 冷門佳作,最近幾年看過的最好的戰爭片
11、《雅多維爾圍城戰》,愛爾蘭戰爭片,講述上世紀60年代初的剛果,愛爾蘭駐守部隊,面臨法、比派遣的雇傭兵侵襲而艱難抵抗的故事,戰爭場面不少且比較慘烈。
3. 值得細品的4部冷門,高分戰爭電影
值得細品的4部冷門,高分戰爭電影
戰爭電影不止《拯救大兵瑞恩》、《細細的紅線》、《黑鷹墜落》、《風語者》、《珍珠港》、《狂怒》、《血戰鋼鋸嶺》等耳熟能詳的超級大片,分享四部冷門高分的戰爭電影。
「浴血華沙」
豆瓣評分:7.6
波蘭戰爭片,講述華沙起義之後的故事,以一群沒有經歷過磨難的年輕人的視角展開,部分場面十分血腥,四處橫飛的子彈和從天而降的屍k將戰爭殘酷壯烈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震撼。
「潘菲洛夫28勇士」
豆瓣評分:7.4
這部電影是俄羅斯游戲公司眾籌的方式的戰爭片,以大戰場面為主,基本從頭打到尾,28個士兵對抗德軍的幾十輛坦克,雖然故事略假,但是道具考究,場面寫實震撼,是近年比較良心的戰爭大片。
「雅多維爾圍城戰」
豆瓣評分:7.4
愛爾蘭戰爭片,講述上世紀60年代初的剛果沖坦,愛爾蘭駐守部隊,面臨法、比派遣的雇傭兵侵襲而艱難抵抗的故事,戰爭場面不少且比較慘烈,二十比一的兵力比,圍困五天,一個人都沒s,不得不說真是上帝保佑愛爾蘭。
「卡賈基」
豆瓣評分:7.3
英國檔握戰爭片,講述2006年一群英國士兵在阿富汗一個水庫邊的地雷區中的驚險行判慶故事,難得一見的純粹表現「身在雷區的恐怖」的電影,格局雖小,節奏驚心動魄。
4. 冷門佳作戰爭電影,戰爭中的壓抑與人性
冷門佳作戰爭扮弊電影,戰爭中的壓抑與人性
冷門戰爭電影佳作,可能格局不像那些好萊塢大片那樣宏大,但是不乏精彩的對戰,動人的劇情,分享四部冷門佳片
「失落的海峽 」 豆瓣評分:7.0
甚少見的伊朗戰爭片,兩伊戰爭中的真實事件。全片搏嫌幾乎都是手搖鏡頭,後半段的戰爭場面呈現得很逼真,那種混亂、那種調度無方,士兵們對戰爭的陌生感,以及血肉橫飛的場景,就真如兩伊之間的那場漫長的殘酷戰爭。
「五月的四天」 豆瓣評分:8.5
本片改編自同名俄國小說,同時也是取材自真實事件。二戰結束前四天,在德國,幾名蘇聯紅軍中和德國敵軍聯手,為保護福利院婦孺,與蘇聯紅軍長官廝殺對抗。
戰爭有正惡之分,但打著正義旗幟參戰的正義方中,未必都是好人。一場勝利軍內部的人性之戰。
「開戰日 」 豆瓣評分:7.6
丹麥戰爭片,講述1940年4月德軍攻佔丹麥這個小國家的故事,丹麥士兵用自行車連隊和摩托車連隊來對抗德軍的坦克等重型武裝,別具一格的故事和戰爭場面。
丹麥的一段真實歷史,小國面對強國的戰爭,是一部描寫戰爭最細節的電影,沒有大戰役陸海空的波瀾壯闊,只有一個排幾名戰士在中尉帶領對強勢德軍的抵抗。
「1944 」 豆瓣評分:8.2
愛沙尼亞戰爭片,講述二戰中愛沙尼亞這個小國家的尷尬境地,大國在戰廳銀族爭中謀利益,小國在夾縫中求生存。前半德軍視角,後半蘇軍視角,把愛沙尼亞外籍兵團的分別闡釋。
5. 有沒有關於二戰的冷門電影
尤里安·謝苗諾夫的《春天的十七個瞬間》。
瓦西里耶夫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格羅斯曼的《生活與命運》。
朱春雨的《橄欖》。
赫爾曼·沃克的《戰爭風雲》。
邦達列夫的《岸》。
老舍的《四世同堂》。
王火的《戰爭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