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岩井俊二電影情書視聽語言分析

岩井俊二電影情書視聽語言分析

發布時間:2025-02-06 15:54:30

『壹』 求一篇日本電影《情書》的影評!!!

這部電影是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作品,我還看過他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這部《情書》。
那個叫藤井樹的男孩兩年前在一次登山中遇難,兩年後的他已然被人慢慢忘卻,只有對他一往情深的未婚妻博子還陷在失去他的悲痛中不能自拔,在翻閱他的遺物時,博子得到了藤井上國中時的家庭住址,為了排解無處安放的對他的思念,博子按照地址寄去了一封信;「阿樹,你好嗎?我很好。博子。」這封寄往天國的信居然寄到了同樣也叫藤井樹的女孩兒的手裡,倍感奇怪的女藤井樹給博子回了信,於是,兩個女孩兒的通信,向我們慢慢呈現出一場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
女藤井樹與逝去的男藤井樹是中學時的同班同學,兩個人經常因為名字相同而產生糾葛,有時還被同學取笑,女孩兒因此感到苦惱,一直苦惱了三年,而她不知道的是,那個因她而和別人打架的男孩兒;那個故意拿錯卷子,讓她等到天黑,然後一起和她在車後燈的燈光下慢慢看卷子的男孩兒;那個在圖書館里躲在飄動的窗簾後面,一邊看書,一邊偷偷看他的男孩兒;那個把紙袋扣在正在騎車的她的臉上的男孩兒;那個經常借一些莫名其妙的書卻不看只為在借書卡上寫下「藤井樹」的男孩兒;那個腿受傷卻執意去參加運動會的男孩兒;那個在《追憶似水年華》的借書卡背面畫上她的畫像的男孩兒.,其實一直在羞澀地愛著他,男孩兒不懂得表白,他用一些看似無理和怪異的行為來引起她的注意,而女孩兒就這么一直苦惱著,煩著他,疏離著他,直到男孩兒轉學離開。
直到她與博子通信,在回憶中,女藤井樹漸漸憶起了那些場景,那些含蓄到無痕的青澀的愛戀,像漫天雪花晶瑩剔透,飄飄灑灑,當影片結尾,女孩兒看到那個畫在借書卡背面的自己的畫像時,微笑和淚水一起湧上臉頰,體會著「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遺憾和滿足。
而博子也終於明白,因為和女藤井長得很像的緣故,她深愛的男藤井其實是把自己當成女藤井的替身來愛著的,對於一個女人,知道這樣的真相無疑是痛苦的。男藤井已杳然於這個世界,他的朋友秋葉茂一直深愛著博子,雪野中,博子向著遠山男藤井逝去的方向一遍遍的喊著:「你好嗎?我很好。」祭奠並埋葬了自己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影片自始至終都是北海道的茫茫雪野,潔白而寒徹骨髓,舒緩的鋼琴聲時時響起。女藤井一家的故事:爸爸的離世,媽媽對爸爸離世的無法釋懷,爺爺對家人的愛;還有郵差對女藤井的追求,女弟子對秋葉茂的暗戀,這些有些瑣碎的情節看起來有些拖沓,但卻使影片更加飽滿和感人。
我們的世界其實就是這樣充滿了陰差陽錯的愛和誤解,男人與女人間的糾纏和錯位,親人與親人間的牽絆和惦念,因為有了這些,我們才痛並快樂的活著。
這部《情書》已經是第二遍看了,前一次看得那個版本中文字幕翻譯的不到位,看得有些意興闌珊,這次是個終極收藏版,還不錯,喜歡柏原崇那木訥而羞澀地神情和中山美穗那眼睛亮亮的清秀模樣。

『貳』 如何評價電影《情書》

電影一開始的那個長鏡頭堪稱經典,鏡頭緩緩,白中偏藍,博子穿著一襲黑衣,起身在漫天白雪中向遠處走去,在龐大的時空里顯得孤獨而渺小,岩井俊二企圖用畫面的美感來烘托出人物的性格以及電影的主題。在規劃渡邊博子和女藤井樹兩人的鏡頭時,給博子的都是偏穩定的長鏡頭,服裝多純色、冷色,以凸顯她的安靜;而給女藤井樹的都是有運動感的鏡頭,服裝有較多圖案、且大多是暖色調的,以表現出她的活潑。《情書》的畫面是干凈的、純美的,貫穿全片的白雪皚皚映襯著整部電影的唯美。

『叄』 日本電影《情書》情節影評,要求1000字左右。。大夥幫幫忙吧。。

1995年,岩井俊二的電影《情書》在日本上映,以其清新感人的故事和唯美的畫面引發了轟動。這部影片不僅在日本國內受到歡迎,也逐漸影響到亞洲乃至歐美地區的影迷,被視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中重要的作品。

多年前,我曾看過《情書》,雖然當時未能完全理解,但能感受到其中細膩的情感。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從不同角度回味這部作品,重溫那份特別的記憶。影片一開始,優美的構圖與靜謐的畫面引導觀眾進入故事。一個年輕女子躺在雪地上的鏡頭,彷彿持續了幾個世紀,讓觀眾沉浸其中。

影片講述了渡邊博子的男朋友去世後,她將感情埋於心中。通過與同名同姓的藤井樹(女)的書信往來,博子逐漸釋放內心的情感。回憶如同歲月的書簽,記錄著成長的印跡。她將名字寫在手臂上,寄出一封無人接收的信件,寄託著憂思。導演岩井俊二通過細致入微的情節,表達了對逝去愛情的懷念。

影片的鏡頭語言雖然不顯眼,但構圖富有詩意,增強了情感的細膩度。白色基調的場景如同少年聖潔的愛情,純潔而美好。圖書館里的藤井樹(男)與女孩藤井樹之間的互動,展現了初戀的甜蜜與苦澀。男孩通過惡作劇引起女孩注意,兩人在車棚下交換試卷時的溫馨場景,更是讓人感受到愛情的美好。

影片不僅展現了久遠的回憶,還表現了初戀的單純與唯美。千百回轉的思緒在心頭流轉,不表白的情感在蛛絲馬跡中展露無遺。國中時代的滕井樹在雪中看到蜻蜓葬在雪中,觸動了心中情感。影片中還融入了親情的元素,滕井樹去醫院時的回憶,以及爺爺不顧一切背著她奔跑的場景,都讓人感動。

故事的結尾,博子和秋場爬上山頂,博子對著白雪皚皚的山喊道「你好嗎」,山回應「你好嗎」,博子說「我很好」。這一結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彷彿情感在延續。影片中的親情與愛情交織,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

學妹們拿著畫著她肖像的借書卡給藤井樹看,那一刻,她的內心被感動填得滿滿的。激動的她說不出一句話,滿臉羞澀代表著幸福。男孩的心是如此縝密細膩,很多事情不需要言說,一個人獨自等待,一生都不會忘記。

『肆』 岩井俊二《情書》影評丨無果的愛戀與凍結的過去

日本神戶冬日,渡邊博子沉浸在藤井樹的離世中,偶然在畢業相冊發現他在小樽的地址,於是她嘗試書信寄情,意想不到的是,收到了一個名叫藤井樹的女孩回信。兩人通過信件相互分享,回憶與現實交織,女藤井樹在回憶中揭示了過去,也讓博子釋懷,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岩井俊二受海蓮·漢芙的《查令十字街84號》啟發,通過書信這種形式,探討了愛情的純潔與消逝。《情書》中北海道小樽的雪,不僅是環境象徵,也是主題的隱喻。影片中,藤井與樹以及博子的感情線,通過雪的隱喻,展現了愛情的微妙和不易察覺。藤井對樹的愛意,盡管未直接道明,但通過一系列細節展現,如圖書館的借書卡、表白等,顯現出他的真摯與笨拙。

在場景中,如自行車棚的燈光、藤井的賽跑鏡頭,都傳遞了青春的懵懂與緊張。而博子與藤井之間的情感,就像雪一樣,雖然純潔,卻在藤井轉學後無疾而終。電影中其他角色的「未果愛情」也揭示了主題的普遍性和落寞。片名「情書」所指,或許不僅是書信,更是記憶中的情感寄託。

雪的另一個隱喻是凍結的過去,影片中的角色都被過去的回憶所困,如博子對藤井的思念、藤井對樹的執著。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揭示了過去的力量。角色們通過回憶與現實的碰撞,逐漸理解並放下,如博子在圖書館工作的選擇和夢中的場景,都在展現這一過程。

《情書》不僅講述愛情,更是關於記憶與遺忘的探討。電影的結尾,博子在雪地中的起身與城鎮的回歸,象徵著她從過去的束縛中解脫,走向新的生活。這部電影細膩地描繪了無果的愛戀和凍結的過去,讓觀眾在情感的波動中感受生活的復雜與深度。

『伍』 日本電影《情書》影評

日本電影《情書》影評範文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日本電影《情書》影評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近年來,被日本電影評論界稱為「日本新電影的旗手」的岩井俊二引起世人矚目。特別是1995年他的愛情影片《情書》,不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轟動,而且獲得了東南亞乃至歐美的好評。在同年的橫濱電影節上,一舉奪得了年度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兩項大獎。

影片《情書》的魅力何在?岩井俊二自己說他只不過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許多個人化的東西。所謂「個人化」,我以為既是他的個人藝術風格,也是民族心理、情感的表達,更是一種東方式的電影藝術構思。本文擬從《情書》的結構方式、情感表達和人生感情三個方面分別加以闡述。

一、 細密的蒙太奇結構

在世界各國的許許多多愛情影片中,男女之間相互愛戀的故事早已司空見慣,形形色色。有的直率傾情,有的明爭暗鬥,有的成人之美,有的奪人所愛,或悲或喜,亦悲亦喜,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故事盡管千差萬別,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點是:鋪陳人物情感發展變化的歷程。然而,岩井俊二的《情書》卻獨辟蹊徑,在眾多愛情影片中脫穎而出。其實,嚴格地說,《情書》算不上愛情片,因為影片中三個男女主人公都沒有真正相愛過,所謂「情書」也不是其中一對男女主人公互訴衷腸的書信,而是通過兩個女孩之間的通信喚起回憶的媒介。那麼,《情書》用什麼打動了不同國界的千百萬觀眾呢?這正是岩井俊二東方式電影構思的秘密所在。

《情書》的敘事文本很簡單:處於青春萌動期的男中學生藤井樹深深地暗戀著與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藤井樹。盡管他這種純真的感情很強烈、很執著,但卻始終不曾向她表白過,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以惡作劇的形式透露出一絲絲內心的隱秘。而女藤井樹全然未覺,根本感受不到他的愛戀。中學未畢業,男藤井樹內心埋藏著那種青春的暗戀情愫轉學來到了另一座城市,認識了另一個叫博子的女孩。博子的相貌、氣質與女藤井樹幾乎一模一樣,於是,男藤井樹便把對女藤井樹的愛戀傾注在博子身上。後來,男藤井樹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墜山身亡。

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如果採用一般的結構模式,完全可以衍化成一部曲折生動但毫無特色的愛情片。然而,岩井俊二的獨特而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特意舍棄了三個男女主人公之間愛情的是是非非、悲歡離合,而把筆墨集中在對往事的追尋和回憶上,形成了《情書》錯綜復雜的電影結構文本。

影片情節發展以博子探尋男友藤井樹的愛情真相作為推動力,引發了另一女主人公藤井樹的回憶;再以女藤井樹的回憶作為次動力,不斷推進博子的情感轉變,從而共同完成兩個女孩子情感蛻變的過程。

時空層面。在現實時空中的情節採用外視角的形式,按照編導者的理性思維和情緒變化,表現兩個女主人公在共同尋找「情書」之謎的答案過程中,由於某些外在因素的聯結,致使兩者或貼近,或遠離,或若即若離。在回憶時空中的敘事則採用內視角形式,情節的進展完全遵循男女主人公的心理邏輯和行為規律。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在《情書》結構中的現實與回憶兩個層面里至少有四組不同時空的人物行動線,編導者能使它們互為因果、互作經緯、交錯遞進,細針密線地編織起來,做到了天衣無縫,精妙之至。這正是日本人細致入微的思維方式在電影結構中的體現。由此,我不禁聯想到中國戲劇家李漁所說的話:「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後又以剪碎者湊成。剪碎易,湊成難,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出矣」。可見,中國戲劇結構的美學原則與日本導演岩井俊二在電影蒙太奇結構中的美學實踐相映成趣,異曲同工,是純粹東方式的審美意識。

二、細膩而哀婉的情感表達

影片《情書》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在優美抒情中蘊含的淡淡哀傷,這正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情感表達。這種民族情感的形成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在世界各國中,日本無疑是種族構成純粹、文化同質性高的民族之一。它獨特的歷史和地理環境凝塑了日本人那種心理敏感細膩的內傾型性格。環海的地緣,狹窄的國土,曲折的海岸線,形成了日本濕潤的氣候。因此,有學者稱日本文化為「濕氣文化」。它與內傾型性格相結合,使日本人更傾慕清凈、素雅,從而崇尚「清明心」、「心情道德」的執著和堅韌。這種民族情感在岩井俊二的《情書》中格外濃郁綿長。影片一開始,博子掃墓對男藤井樹寄託無限哀思,歸來後偶然發現藤井樹的地址,潛意識中恍惚覺得男藤井樹並沒有死,於是萌生寫信的念頭。信發出去了,她本無意收到回信,然而,意外的回信來了。原來,身處異地的女藤井樹患感冒在家休息,收到博子莫名其妙的一封信,出於好奇便回了信。從此,兩個女主人公頻繁地書信往來,喚起了雙方一連串的回憶。博子在對秋葉的戀情中時時感到愧疚於男藤井樹,這種心理的羈絆,感情的不自由,使她陷入矛盾痛苦中。於是,促使她探尋回信「真相」的願望更加強烈、更加執著。與此同時,女藤井樹在醫院等候就診時,腦海里竟然閃現出中學時代男藤井樹倚窗讀書時的模樣。這表明,在她的內心深處仍然珍藏著美好純真的往事。特別是在博子決意前往女藤樹處了解真相時,不巧沒有見到。當汽車司機無意中道出博子與女藤井樹長得非常相像時,博子才恍然大悟,情節也隨之發生突轉,過渡到博子重新探尋男藤井樹愛情真相的階段。這里,編導精心設計了一個景深鏡頭,景深處是騎著單車的女藤井樹緩緩前行,處於動勢,成為畫面中引人注目的活躍因素;而前景是佇足沉思的博子,處於靜勢,一動一靜,形成鮮明的對比,把雙方尋找和期待的心情突現出來。當女藤井樹擦肩而過時,博子脫口叫出她的'名字,畫面定格在女藤井樹回頭張望尋找的情景上。但轉瞬間,她專注尋找的目光便被川流不息的人群所遮掩,淹沒在茫茫人海中。兩個痴情而執著的女孩遺憾地失之交臂。從而她們又開始了難忘而又略帶哀傷的回憶。女藤井樹在回憶中,把開學、選舉、值日、男藤井樹在書卡上寫名字、用自行車發電對考卷、運動會上為男藤井樹拍照等等點點滴滴的往事串聯起來,深切地感受到了男藤井樹對她純真的愛戀,她也逐漸意識到這種幼稚而美好的感情將是她彌足珍貴的財富,並使她從對父親死亡的恐懼中掙脫出來。而博子則從回憶中真正地清醒過來:自己竟是男藤井樹初戀對象的替代品。於是,她從痛苦的緬懷和思考中掙脫出來,勇敢地面對現實,接受了秋葉的愛。但她對男藤井樹的那一段摯愛仍然難以割捨,於是在秋葉的鼓勵下,當太陽冉冉升起時,博子面對皚皚無垠的茫茫雪原一遍又一遍地哭喊著:「你好嗎?」以此來傾吐對男藤井樹的思戀和哀傷。此時,躺在病床上的女藤井樹也一遍又一遍地自語似回答:「我很好。你好嗎?」同一時間,不同空間,兩個女孩共同的心聲。呼喚著男藤井樹呼喚著彼此,也深切地呼喚著自我。至此,她們完成了漫長而艱辛的感情蛻變和升華,由「過去」的我過渡到「現在」的我,並預示著超越自己情感的「永恆」。

之所以較具體地復述影片中的這些情節、細節,意在說明岩井俊二如此這般地表現人物心靈的敏銳和情感的細膩,正是影片看似平淡如水實則動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也是日本人特有的情感表達方式,這在西方的影片中是難以見到的。

博子不惜一切地頑強追溯,探尋男藤井樹的愛情真相,女藤井樹對昔日暗戀情人的淡淡回憶,不正是追求感情的「純」與「真」?不正是表現了嚮往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的執著精神嗎?不正是日本民族格外崇尚的「清明心」、「心情道德」的形象表達嗎?如果把追求真情的執著精神置於當今商品社會的大背景下,不難發現編導者努力尋找和贊揚一種超越物質利益誘惑、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真誠感情。因此,可以說《情書》中細膩的哀婉的情感是對今天金錢物慾的間接否定和批判。

;

『陸』 怎麼評價岩井俊二的《情書》

岩井俊二的《情書》個人評價。

岩井俊二的電影作品《情書》。初看會覺得電影背景,人物有些雜亂無章。但表達的方式比較有節奏感。直到第二次看才理清了故事裡的背景、人物。下面就作品特點表達個人觀點。

1、情節設置獨特

故事的線索有兩條,第一條圍繞著博子尋找逝去的愛,以及解開心結,接受秋葉愛情這么一個過程。

第二條是暗線,把我們帶回到一段青春迷茫的懵懂歲月。整個故事看下來的感覺是淡淡的,可能會覺得都是些小情小調,甚至在初看之時感到很郁悶,但到了最後,會完全沉迷在那美麗的傷逝、青春的朦朧之中。

2、男女主角描述角度另闢蹊徑但對比鮮明

男孩藤井樹和博子在一起是因為她長得象初中時一直暗戀的女孩阿樹。一直到故事結尾才完全揭示這份含蓄之愛。女孩阿樹最後一刻才完全明白那份逝去的愛,那份唯美的不求結果的暗戀情節。看著斯人已逝而留下來的自己的肖像素描,過往的很多細節都回想起來,種種感動一起湧上心頭,揮之不去。

博子在找回自我的過程中也揭示了一段迷人的青春往事。裡面很多情節都讓我印象很深。柏原崇演的藤井樹總是喜歡借奇特的別人不借的書,然後在空白的借書卡寫藤井樹這個名字,其實他寫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與他同名的女孩的名字;還有一次騎著自行車的他把紙袋套在同名女孩的頭上,聽見女孩的尖叫聲,並以此為樂。
他愛人的方式很奇怪,整個故事裡的男女主人公也沒有說過愛,喜歡之類的字眼,可是看完就覺得很懷念很感傷。男孩阿樹去同名女孩的家裡,要求她幫他還一本《追憶似水流年》,依然是空白的借書卡上寫的藤井樹這三個字,女孩也一直沒有注意。

1992年,岩井俊二大學畢業後,拍攝恐怖片《鬼湯》而出道 。1994年,憑借電視短片《愛的捆綁》獲得柏林電影節的NETPAC獎 。1995年,早遲滾岩井俊二執導了他的劇場電影處女作《情書》。2001年,拍攝音樂犯罪片《關於莉莉周的一切》。2004年,岩井俊二執導個人首部喜劇片《花與愛麗絲》 。2006年,擔任愛情片《彩虹女神》的製片人 。2009年,岩井俊二與娜塔莉·波特曼、姜文等12名導演聯袂執導短片集《紐約,我愛你》。2011年,拍攝記錄日本震後福島實況的紀錄片《3.11後的朋友們 劇場版》,該片入圍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論壇單元」 。2015年,執導首部動畫片《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該片獲得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提名。

閱讀全文

與岩井俊二電影情書視聽語言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中的字幕怎麼覆蓋 瀏覽:244
電影天堂TV怎麼下載到電視機上 瀏覽:426
會說話的手機什麼電影 瀏覽:17
婚外戀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148
手機看電影杜比 瀏覽:794
優酷電影怎麼把英文翻譯中文 瀏覽:716
如何拍成電影的感覺 瀏覽:379
最新電影西瓜影音天狼2017 瀏覽:250
國產真人游戲電影 瀏覽:705
電影合法伴侶資源 瀏覽:793
最新少兒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17
美國復仇者電影完整版 瀏覽:384
100個免費電影素材網站 瀏覽:642
萬能聯播電影怎麼保存到手機相冊 瀏覽:116
你的婚禮電影請柬圖片 瀏覽:531
怪物獵人電影百度雲資源鏈接 瀏覽:883
ar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67
抖音怎麼剪輯電影片段不算搬運 瀏覽:472
日韓愛情片免費電影網站 瀏覽:528
幻夜微電影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