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戰馬電影光影分析

戰馬電影光影分析

發布時間:2025-02-05 17:03:49

⑴ 大家覺得凱文科斯特納演技如何哪部片子最經典

1990年,35歲的凱文.科斯特納執導了他電影生涯中的第一部導演作品《與狼共舞》。在這部影片中,凱文集導演、製片與主演與一身,可以說在當時西部片已經漸入末路的好萊塢,凱文.科斯特納的這種舉措著實為一種冒險之舉。 南北戰爭中,腿部受傷的鄧巴中尉騎上戰馬闖入兩軍對壘的死亡地帶,企圖用死亡來解脫將被截肢的痛苦,但是鄧巴的輕生之舉竟激勵了戰友的鬥志,把敵人打得潰不成軍。 傷愈後的鄧巴離開了戰場,來到了自己神往已久的西部,在荒涼的哨所中,獨自過著平靜而單調的生活,在這無邊無垠的原野上,除了戰馬和狼,鄧巴沒有任何的朋友。 鄧巴的到來引起了當地蘇族印地安人的好奇與不安,他們決定要去拜訪這個奇怪的白人士兵;面對突然到訪的印地安人,鄧巴也滿懷忐忑與不安。終於,在彼此一次次試探性的交往與互訪中,友誼戰勝了敵對,鄧巴開始被古老的印地安文化所深深吸引,因為在朴實、善良、友好的蘇族人社會中,依然保留著人類最為率真的天性,鄧巴與他的蘇族朋友一同舞蹈,一同狩獵,一同戰斗,成為生死的摯友,並和從小被蘇族人收養的白人姑娘「揮拳而立」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感情。蘇族人也用他們寬大的胸懷接納了這個異族朋友,並給鄧巴起了個印地安名字「與狼共舞」,於是,心靈受到洗禮的鄧巴決定徹底加入到蘇族人行列,成為一個真正的印地安人。 但是,就在鄧巴想要去哨所取回日記本的時候,駐扎在哨所里的白人士兵卻用子彈來迎接了鄧巴,並認定鄧巴是叛徒,要把鄧巴押回海斯要塞,在押解的途中,得知消息的蘇族朋友挺身而出,救出了鄧巴。 嚴冬來臨了,蘇族人在深谷中住了下來。為了不連累蘇族朋友,鄧巴謝絕了挽留,帶著妻子「揮拳而立」離開了蘇族人的村落。18年後,蘇族人被迫與政府簽訂了協議,放棄了他們世代相傳的土地,馬背上的印地安文化就此消失。 在這部影片中,凱文.科斯特納一改往日西部片中永不停息的正邪之爭的套路模式,從多元主義文化觀的角度演繹了一段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間血淚交融的歷史故事,本片不但在取材上大膽顛覆以往白人至上的西部電影傳統,更通過寫實主義的手法和獨特的視角徹底打破了種族的界限,從平等、關懷的角度對少數民族進行了客觀的描述和評價,影片中所折射出的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值得每一位觀眾反思。也正因為如此,《與狼共舞》不光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也征服了當年的奧斯卡評委,一舉奪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音響等七項大獎,使之成為世界電影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更是將凱文.科斯特納送上了電影事業的顛峰。 1963年11月23日,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肯尼迪在敞篷車內被子彈擊中,送到醫院後不久便不治身亡。 幾小時後一位名叫李哈維.奧斯瓦爾的人被警方抓獲多,12小時後,奧斯瓦爾多在警方的看護下被人在近距離內開槍打死,面對此番情景,新奧爾良的地方檢查官加里遜深感震驚。 三年後,官方公布了著名的沃倫調查報告,報告不但通篇閃爍其詞,而且也暴露相當多疑點。面對這些疑點,具有高度職業敏感性的加里遜料定刺殺事件遠比報告中所描述的要更為復雜,於是加里遜決定單獨對刺殺事件進行調查,因為他想了解事實的真相:到底是誰刺殺了肯尼迪。 在這部以歷史上最大的迷案——肯尼迪遇刺為故事背景的影片中,遞進式的懸念結構與蒙太奇的剪輯手法使得影片從一開始就把觀眾抓進一個核心的懸念之中——到底是誰殺死了肯尼迪?三個小時中,檢查官加里遜帶領著觀眾從一個疑點跳躍到另一個疑點,從一個黑幕揭露到更大黑幕,經過反復的推理與論證,導演奧利弗.斯通借加里遜之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不是刺殺,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變。 影片中加里遜那縝密的思維、嚴謹的作風以及面對強大勢力所表現出的頑強鬥志,為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法庭上加里遜所做的近一個小時的庭審報告,被凱文.科斯特納演繹得如行雲流水一般酣暢淋漓、張力十足,堪稱政治題材影片中的典範之作,憑借本片,導演奧利弗.斯通摘走了當年金球獎最佳導演獎的稱號,凱文.科斯特納也因為其精彩的演繹而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⑵ (十萬火急!懸賞120分)論文:電影中的審美價值

色彩藝術在電影表現技巧中的審美價值
[摘要]本文從單色在電影視覺藝術中給人的直接感受,色彩在對比中賦予電影視覺藝術的強烈感染力以及在誇張的色彩設計中創造獨特的作品寓意,進而充分體現色彩在影視藝術中的審美價值。
[關鍵詞]色彩;視覺藝術;審美價值;和諧

[註:該文章轉自[中國論文服務網 www.lunwenw.com]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dsdy/155327397.html

電影《赤壁》的審美價值類別及民族精神
摘要 吳宇森的《赤壁》在延續其「暴力美學」基礎上,傳遞了豐富的審美價值類型,並在追求藝術效果的同時,顛覆了過去對歷史人物的善美評判。電影《赤壁》在藝術表現上的審美價值類型,主要體現在:場景的壯美與聲效的優美,男性的陽剛與女性的陰柔,敘事的沖淡與情感的纖濃,進而指出影片顛覆過去對歷史人物的善美評判,暗合了民族精神——團結。
關鍵詞 審美價值;類型,民族精神;《赤壁》

[註:該文章轉自[中國論文服務網 www.lunwenw.com]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dsdy/155251795.html

⑶ 怎麼在電影里拍攝出失重狀態

失重效果:以被動實現自由

如何表現失重效果,是任何太空題材電影最重要的,也是難點。一般電影人有兩種常規方法來實現。一種是真的失重環境下拍攝——顯然,這個很難實現,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一部劇情片進入太空拍攝;而地球中失重的效果轉瞬即逝,短到根本無法支持演員完成一個失重表演。不過,如果有專門設計的飛機,能以向上隆起的拋物線拱(parabolic arcs)的方式高速飛行,理論上是可以在拋物線頂端前後形成一段時間的完全失重狀態,作為太空無重力情形的完美模擬。事實上,影片《阿波羅13號》中的失重場景就是如此拍攝的:劇組及演員乘坐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KC-135運輸機在高空以拋物線軌跡飛行,每次大概能經歷約23秒的失重狀態,足夠攝影機捕捉演員的某些動作。

可是,這種拍攝方式無法適用於《地心引力》,單是導演卡隆要求的動輒幾分鍾的長鏡頭失重效果,就是這種飛行方法在技術上無法實現的;何況片中要求的失重效果總時長更是借用飛機拍攝無法承擔的。

另一種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模擬動作。在地球常規重力條件下實現這種「看起來像」的失重效果,最廉價的方式是水下拍攝,水的阻力效應使動作變得遲緩,可以實現太空中的懸浮與類似飛行的移動動作。《地心引力》也用到了水下拍攝,主要用於太空艙內的部分演員滑行鏡頭的特效參考,但其他絕大部分失重場景,都不是用這種方式拍攝的。首先,水下拍攝無法真實表現演員的表情——憋氣與努力睜眼的神情顯然和太空環境下的表演完全不一樣;其次,水下復雜的光影反射折射效應,也讓穿宇航服水下模擬太空作業變得不可能。

《地心引力》最終實現失重效果的手法,是最古老的娛樂手藝與最先進的電腦技術的結合:劇組找來舞台劇版《戰馬》的幕後高手,以大型牽線木偶操控方式,控制演員的肢體來模擬失重狀態下的動作。這套裝置有12根線連到演員身上四個系點,線的另一端則或者由三位專業木偶師操縱,或者由電腦程序控制的機械繫統控制,或者是兩者的結合。

卡隆和主演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都在采訪中提到影片中最難拍攝的一幕:女主角好不容易回到太空艙、脫去宇航服像嬰兒一樣蜷曲著飄在空中的長鏡頭段落。實際拍攝時,布洛克坐在一個很小的自行車底座上支撐身體,一條腿則綁在裝置上幫助固定,而緩慢的四肢移動以及整個身體的翻騰漂浮動作就是由木偶師與程式控制線纜裝置協助完成的。這過程中,還得用電腦特效做出虛擬肢體來替代演員被綁住的腿,並做出與線控的身體其他部分匹配的動作。

這種線控方式,在本片中也主要用來拍攝太空艙內場景。那些穿上宇航服的太空行走場景,演員甚至都不用做任何肢體動作了——因為包括整個太空背景和宇航服本身,都是電腦生成畫面:演員只負責提供臉部表情,其餘的肢體動作,絕大部分由電腦動畫師完成。

無論是線控還是電腦生成動作,都是本片在處理失重效果的一個理念突破:既然無法以「原生」的途徑實現太空漂浮,那就以「絕對控制」外表表現形式的方式來體現無重力動作。

這種完全突破傳統思維框架的技術實現手段,也貫穿《地心引力》的製作過程。

閱讀全文

與戰馬電影光影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黃的動漫電影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254
范冰冰早期電影大全圖片 瀏覽:886
無名屍電影百度雲資源 瀏覽:444
哈密魔鬼城拍過哪些電影 瀏覽:699
帶有月香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30
看電影在哪個軟體上買票 瀏覽:272
我的電影mp4下載迅雷下載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229
韓國電影沒有憐憫的世界連接 瀏覽:887
圖片電影效果 瀏覽:223
雷達小電影 瀏覽:178
高潮西班牙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8
第九連國語電影在線看 瀏覽:984
影音先鋒支持的愛情電影網站 瀏覽:165
7d電影車怎麼樣 瀏覽:392
電影古劍奇譚圖片大全 瀏覽:362
看電影選擇什麼時間最好 瀏覽:130
和平電影怎麼看回放 瀏覽:166
徹夜不眠歐美迅雷電影 瀏覽:421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36宿舍 瀏覽:826
忘憂村電影講了什麼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