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學概論
愛課程APP
揚州大學
姚文放教授
緒論
文學是由想像創造出來,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動人的語言藝術,它不僅包括文辭章句之類用文字書寫的書面文學,還包括口頭流傳的詩詞歌賦。
布爾迪厄認為, 在商品化時代,資本表現為三種基本形態,即經 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它們在一定的權 力場中相互轉換,物質性的經濟資本可以轉換為 非物質性的文化資本或社會資本;同樣,非物質 性的資本如文化資本也可以轉換為物質性的經濟 資本。值得注意的是,布爾迪厄還指出了文化資 本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商品的 形式」,
文學史料是文學研究與文學 史研究的基礎,文學史料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文學 文本及其相關資料, 它要對文學文本進行必要的 分類, 考察它的源流, 考證它的真偽, 考訂它的異 同, 鑒定它的價值。
研究文學的本質與規律的科學統稱為文藝學
文藝學三個分支,即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史
第一章,文學本質論
文學作為社會意識形態,
作為審美意識形態(哲學,道德,宗教,文學,藝術),
作為語言藝術
文學的反映對象以人為中心
文學即人學,文學是描述人的
藝術傳媒的分類
根據運用的媒介,材料和方式,可以將藝術分為四類
造型藝術,繪畫,雕塑
表演藝術,音樂,舞蹈
綜合藝術,戲劇,電影
語言藝術啊,文學
第二章,文學特徵論
文學形象性,典型性,真實性,傾向性
文學具有托物言事的蘊涵性
文學形象能夠在外觀下,潛伏更深刻
的東西
以情動人的感染性
將情感變為意向
將想法主題變為具體的物質,具體的意向
文學的典型性
典型化的途徑
1,典型人物的塑造
2,情節與細節的提煉
情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
情節就是「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
細節是情節的基本元素,也是人物描寫的基本單位
所謂典型,是以敘事寫人為主的文學作品所達到的優化狀態,所謂意境,則是以抒情寫意為主的文學作品所達到的優化狀態。
文學藝術是作家藝術家對實際生活進行加工改造的結果。
第三章,文學功能論
文學功能
認識功能(閱讀文學作品,了解各個時代的社會生活風貌,歷史知識,社會知識和人生經驗,提高能力)
教育功能(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哲學,道德,宗教,政治等價值觀念)
審美功能
娛樂功能
第四章,文學發展論
文學藝術起源
模仿說
文學藝術起源於人類對於外在事物進行摹仿的本能
游戲說
巫術說
情感表現說(表現喜怒哀樂,於是在聲音,形體和語言上表達,使成為音樂,舞蹈和文學)
藝術生產首先與審美心理密切相關,感知,表象,想像,聯想,理智,情感,意志等心理要素為藝術生產不可或缺。
物質消費為對於物質對象的消耗或使用為一種物理過程,藝術消費是一種精神活動,消費者對於藝術產品的精神狀態的開掘,發現和超越
物質消費在低級層次,而藝術消費則滿足人的審美需求,藝術需求,在人的需求層級中處於較高層次。
文學的發展是以繼承歷史上長期形成的優秀傳統為前提
第五章,文學創作論,
作家整體素質包括三個方面,生活經驗,思想水平,藝術修養
生活經驗是決定文學創作的優劣成敗
生活經驗來自於直接經驗,間接經驗(書籍)
文學創作四個過程,准備階段,構思階段,啟發階段,傳達階段
第六章,文學風格論
風格以人為本,以人的主觀精神修養為根本,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等。
文學流派,即一批在思想傾向,美學觀念,文學主張等方面相似的作家自覺形成的文學派別。
文學流派影響因素
客觀主觀社會審美
文學思潮的涵義
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在一定哲學思想,美學觀念,文學主張支配下的文學創作。
第七章,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指通過文學作品中藝術形象所展現的社會生活,以及這種藝術形象所隱含的思想。
文學語言來源於日常語言
文藝學三個分支,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史
文學理論主要研究文學的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和基本范疇等。
• 文學批評是文藝學的應用學科,它需要依靠文學理論的背景,運用文學理論所提供的觀點、原則和方法直接剖析和評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學現象。
• 文學史以文學發生、發展和演化的歷史過程為研究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