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親愛的小孩歌詞
蘇芮:親愛的小孩 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經離去留下了帶不走的孤獨 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是否弄臟了美麗的衣服卻找不到別人傾訴 聰明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是否遺失了心愛的禮物 在風中尋找從清晨到日暮 我親愛的小孩 是否讓風吹熄了蠟燭 在黑暗中獨自漫步親愛的小孩快快擦乾你的淚珠 我願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經離去留下了帶不走的孤獨 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是否遺失了心愛的禮物 在風中尋找從清晨到日暮
Ⅱ 黃渤張譯主演的電影親愛的
親愛的》,是由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等人主演,劇情的跌宕起伏更加像是一部紀錄片,很多觀眾看過後都不由自主的流出了兩行同情的淚水,然而更加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是該影片竟然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從電影上映至今已經7年之久,然而沒想到,電影故事中的原型主人公,竟然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官方為其還舉辦了認親活動。
根據媒體爆料,該原型的父親名叫孫海洋,在2007年,孫海洋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來到了深圳打拚,於是租下了一間包子鋪,但是沒想到,有一天寫完作業的兒子說要在門口玩耍,而這一玩耍便整整失蹤了14年。
據悉,當年孫海洋為了找尋兒子,甚至將包子鋪的廣告牌也改成了「尋子廣告」,尋人啟事的金額也從5萬提升到了20萬,卻始終未找到人,隨後便被改編成為了電影,而如今能看到他們相聚,不得不說真的很讓人激動,也很感慨。
就在近日,兒子孫卓也是從山東趕往了深圳,前往了認親活動現場,一進門之後兒子孫卓和父親孫海洋便擁抱在了一起,而母親也在旁邊哭泣了起來。
這里的哭,可以感受到是那種激動的「喜極而泣」,畢竟尋找了兒子14年,突然找到了還在世間的兒子,給誰都會激動到不會言語。
就在兒子出現後,孫海洋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是直言道「再也不用找孩子了,找到了」。雖然看似是一句十分普通的話語,卻讓很多看視頻的觀眾紛紛流淚,尤其是有孩子的父母,更加是能體會到了孫海洋夫妻的辛酸。
Ⅲ 親愛的電影黃渤找小孩中唱的什麼老歌叫什麼歌詞是茫茫人海終身尋找一吸尚曾
渴望主題曲——《每一次》 作詞:易茗 作曲:雷蕾 歌手:張宏聲、解小東(都唱過) 茫茫人海,終生尋找, 一息尚存就別說找不到。 希望還在,明天會好, 歷盡悲歡也別說經過了。 每一個發現都出乎意料, 每一個足跡都令人驕傲, 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覺, 每一次流淚也都是頭一遭。 哦……哦…… 每一個發現都出乎意料, 每一個足跡都令人驕傲, 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覺, 每一次流淚也都是頭一遭。 (Music) 茫茫人海,終生尋找, 一息尚存就別說找不到。 希望還在,明天會好, 歷盡悲歡也別說經過了。 每一個發現都出乎意料, 每一個足跡都令人驕傲, 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覺, 每一次流淚也都是頭一遭。 哦……哦…… 每一個發現都出乎意料, 每一個足跡都令人驕傲, 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覺, 每一次流淚也都是頭一遭。
Ⅳ 電影親愛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親愛的,我們回家
《親愛的》第一支預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後,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黃渤說的,「這個電影有一隻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親愛的》當然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群像,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它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還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
電影里,田文軍說「憑什麼我要認命」,就是這股勁讓他拚命尋找,不言放棄,唯有把「希望當飯吃」,他才能在失去幾乎所有的時候,還能「不認命」地盼望著找回一點點的尊嚴。找到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於終於爆發,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如何一個字,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黃渤的表演太有爆發力了,在靜默中,給予我們心靈重重地一錘,雖然沒有經歷過這般痛苦,但是看著他抱頭痛哭,我們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拚命尋找的何止是鵬鵬,只有把鵬鵬帶回來,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魯曉娟丟失的也不僅是鵬鵬。「不認命」的她為了往上爬,和田文軍離婚,組建了一個中產家庭。但在丟失了鵬鵬之後,她終於發現,其實身份、金錢是無法對抗這樣一個痛苦的,她一直想擺脫人下人的身份,倒頭來卻發現丟掉了自己。這實際上,跟很多我們身邊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於沒法停下腳步去看看原來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失去鵬鵬,她又變得跟田文軍一樣了;尋找鵬鵬,其實是她自我重建的過程,重新回到她出發時的狀態。面對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幫助到什麼,只有重新建立內心,才可以去對抗、甚至超越這個痛苦。電影里雖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案,但我們顯然能感受到,魯曉娟「回家」了。
韓德忠,沒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電影里,其實是一個沒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為能夠借幫助大家來獲得救贖,但到頭來發現,尋找太累,最終還背叛了眾人。電影里,他在「回家」這條路上似乎越走越遠,最後發現錢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過去,更抵不上一張死亡證明。
佟大為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人。社會會磨掉人當初的銳氣,使人同化成「社會之人」,要生存,就必須得那樣。而在幫助李紅琴的過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讓人遺憾的事,佟大為的很多場戲,都能看出《中國合夥人》里王陽的影子。
李紅琴,不得不說。趙薇這次終於遇上最對的,也是最好的角色。這個人物的命運,早已註定趙薇可以在這部戲里大放光彩。她丟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養子被帶回家,女兒被奪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兒不能要回來,嚴重地說,那她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在某種程度上,和田文軍也有點類似,只是在社會的認同上,她站在了田文軍的對立面。兒子和女兒都不屬於她,就連法律,似乎也要來割斷她最後一根稻草,生活之於她,太殘酷了,以至於我們在道德倫理上本該厭惡這樣的「人販子老婆」,但卻最終不由為之憐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還有家可歸嗎?電影的最後,留下了很多,長鏡頭一搖,我們隱隱看見,黑暗的盡頭還是有一點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無奈,再加上語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趙薇完全就是李紅琴,她的角色太無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於無法意識到自己丟掉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裡面那些人物的經歷,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兩個多小時內,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後審視自己。電影的深度不在於導演或編劇將細節挖得多麼深入,而在於,它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不會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的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2.
善與善的悲劇
我最最揪心的時刻,也許就是他們抱著孩子在田間奔命地逃跑,孩子卻用力掙扎著,叫著另一個人媽的時候。
那一刻,感覺位置發生了調換,他們成了拐賣者。
我有些恨那個山溝溝里的女人。我甚至有些埋怨那個孩子,昔日作為精神支柱的歌謠,如今成為一碰就碎的石頭。怎麼就會忘了呢?
年齡太小,環境變換,是的,有太多理由。可我不想用理性去分析。太殘忍。
小孩子是無辜的,是被害者。但有時候你會發現因為年幼無知,不諳世事,做起事情反而更加堅決,成人有猶豫有遲疑,小孩子心中只認自己那一個理兒,曉之以理他不懂,動之以情他無視,真真是狠角色。
他問她,你說孩子當時得是多久才叫那個人媽呢?
她對他說,你別逼孩子,萬一他跑了呢?
他和她都接受了自己「拐賣者」的身份。
無奈的,撕心離肺的,強顏歡笑的,佯裝明天會更好的,彷彿明天就是「明天」了。
可我們仍要說,他們是幸運的。但強顏歡笑真的比沉浸在悲傷里更幸福嗎?我不覺得。
我最最感動的時刻,是他出門時突然怔住,回去抱著孩子的時候。
沒有什麼煽情,如此真實,甚至有些搞笑,但這些細節卻讓人為之著迷。
而那一天,他終於牽她的手了,她要淚崩了,卻強忍著,那一刻,歡喜與悲傷都化作勇氣了吧。最能改變女人的,無疑就是孩子了。
我最最心碎的時刻,是農村女人在街頭問「你說我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我TM只知道,編劇,你太壞了,真的太壞了。
你知道嗎,你的一句話就讓價值觀在一瞬間顛倒了,如此簡單粗暴。
我是怎樣從堅定站在孩子父母的立場突然自我懷疑的?也許就是這句話吧。
無心做壞事,好心做壞事,這都是很難用法律或道德評判的。
而當一個人的愛與另一個人的愛——兩種「善」發生沖突時,事情就會變得越發說不清楚,沒有贏家,贏家也是輸家。
每一個人都受傷,也會有純粹無辜的受害者,比如留在福利院的小女孩兒。
農村女人要帶走女孩,因為她想念女兒,那也就是她的女兒,當然或許也因為她無法再有自己的小孩兒了。
孩子的生母要領養女孩,其實是為了留住男孩的心。
福利院不讓女人帶走女孩,是因為世人的目光——媒體怎麼看,人民怎麼看,上級怎麼看?唯獨不問當事人怎麼看。仔細想想,其實這些疑問後面其實都省略了一個字——「我」。
那些善良的、正義的,何嘗不是自私的?
為什麼我們的「善良」,最後卻成為悲劇了呢?
因為我們的很多「善良」,說到底是為了我們自己。
為什麼非要去「善良」呢?因為無奈,我們無法掌控的一切。
我們都是浮萍,不比劇中人高貴或低賤。
所以,電影那些真正觸動我讓我流淚的地方,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不是想要得到而得不到的悲劇,而是善與善的悲劇,它是沒有答案的,卻絕非廉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