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和美國電影的比較
既然是比較,那麼電影作為一門藝術,當然首先得從它的歷史發展說起,從默片時代到有聲片,再到新現實主義之風掛到好萊塢,再到上世紀冷戰時期的嬉皮士文化,垮掉的一代,電影與社會文化息息相關,還有反英雄主義,再就來到了八九十年代的商業電影的復甦(其實還要早點),再後來類型片的嚴格分類,電影更像是一門工業而不是藝術,就像一個在一個生產流水線上出來的產品,源源不斷,應接不暇,21世紀以後動輒就是上億美金的投資讓商業電影推到了極致,隨著冰河世紀,阿凡達3D版本的上映,相信電影產業一場新的變革即將到來。
中國電影的話,我實在就不想說了。。。
至於比較,可以選幾部時代性的代表作從文化差異,製作水準,主題背景等方面著手。。。
祝你好運!
㈡ 中美電影差異
主要是老美注重個人隱私,一般情況下他們不會將私人電話外泄,除非關系特別密切,非工作時間公司也不會因找不到人而處理當事人,這是人權自由,不像中國人際關系復雜,生怕公司找不到自已而受處分,搞的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私人電話,更重要的是中國人不注重保護個人隱私,個人信息滿天飛,搞的像在魚缸里裸泳一樣,一點隱私也沒有,這也是兩國的文化背景差異而導致的必然結果,電影就是文化與社會現象的真實再現。
㈢ 中外電影的差異和差距是什麼
差異:
1、開放與保守
西方電影之中不乏異性甚至同性之間極為親密的行為,並毫不避諱地表現出來。相比之下,國產電影之中少很多。即使有,大多也表現的較為隱晦。而在國內觀者反應方面,電影表現太直接,會被認為尺度大、色情,演員太裸露,甚至會被掛上「脫星」的標牌。
2、抗爭與和諧
西方電影中不乏有對抗自然題材的電影。比較典型的《後天》、《2012》,表現得都是人類與自然的對決,而最後無不以人類的勝利結尾。國產電影中往往有人與人之間的正反對立,正者順應自然,反者忤逆天理,而為了功名利祿費盡心思、不擇手段的往往最後都沒有好下場。
3、理性與感性
國產電影中處處流淌著倫理觀念。孔孟思想以及幾千年來嚴苛的封建統治制度對其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西方受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加上較少的約束,所以思想上以個人為主,重視個人利益的實現和個人價值的追求。
差距:
國內影視工業缺的還是人才。再好的器材設備給二流的人才也設計不出例如變形金剛和權利游戲這樣的特效來。還有就是是現在的明星賺錢太容易了。沒有時間沉澱自己的演技,更別提升華自身。露臉下就幾十萬上百萬的收入,有顏值即可。對自己的職業素養幾乎到了沒有要求的程度。
中國跟好萊塢最大的差異,其實就是在產品方向上的差異,好萊塢的這批製片人,他們的決定權是背後的銀行家、投資金融家,是華爾街的這些資本投資人。金融資本看的只是財報,所以這些年好萊塢不停地拍續集,不停地拍超級大片,就是因為安全,這個是好萊塢面臨的非常大的危險。
中國電影太快了,導致現在就是這樣的,每一個製作環節都粗糙,整個環節也不理想。每年上映的那麼多,其實類型非常單一,沒有很多真正能為年輕人和主流觀眾做的電影。
㈣ 中美電影有什麼差異
中美電影的差異不好說,但我藉助兩部同樣題材的電影,說說中國和韓國電影的差異。
一部是中國的《逃出生天》,另外一部是韓國的《摩天樓》
1
同樣是災難片,都是一樣的的高樓火災,拿中國的《逃出生天》比之於韓國的《摩天樓》,真的差了好幾條街。第一,《逃出生天》的特技太假了,著火的大樓像個扔在地上的火柴盒。熊熊大火完全是復制粘貼的一樣。第二,《逃》片里沒有喜感。這一點對於看災難片的我太重要了。能在使人不松一口氣的時候,還能讓人笑出來,真的很難做。韓片以它專有的特質在災難片里打入幽默的楔子。舉個例子,男的托舉著女的想讓她逃出電梯門,卻偏偏卡在屁股那兒了:屁股太大了——屁股太大了!
3
再說說兩部片子里火災的起因吧。《逃》把事故的發生時間安排在了高溫時節;《摩天樓》把事故的發生安排在平安夜。從這一點上看它們的差別。在高溫的天氣里發生火災,因為有了外界環境的誘導,反而沒有太多的懸念。但是影片在開頭的十多分鍾里,對外部環境的反復渲染,強化了影片的緊張氣氛。便在緊張過後,壓抑的氛圍突然變得緩和了。而《摩天樓》卻與此相反,一步步地鋪墊,針角縝密,銀灰蛇線。影片開頭女兒和爸爸關於雪花的對話,埋伏下了大樓的高層管理在響晴的平安夜裡製造浪漫的隱線,卻也種下了災難的因子。因為上升的強烈氣流導致直升飛機撞上大樓,發生在第33分鍾。《逃》片里兩個疏忽大意的焊工,隨手甩下的煙頭,引起了災難的發生。這是在影片的第18分鍾。這時,還特意對兩個衰神的動作做了特寫處理,給煙頭的火星做了持技。如此安排怎能使我等信服?而《摩天樓》里高層管理者的一意孤行,反倒更合乎事情的發展。把事故的發生,歸結於外部的偶然事件,而不是纏繞在其中的人,是捨本逐末。目中無人的背後,折射的是電影人的淺白和急功近利。
㈤ 中美科幻電影的區別
關於中美兩國電影的差異有多重原因:
一、技術差別
美國人電影技術比較先進,科幻電影是要向觀眾展示視覺奇觀的,好萊塢經過多年歷練,已經擁有很多成熟的特效團隊,可以創建出令觀眾贊嘆的炫目失效。
而中國電影技術比較落後,還沒有能力製作出逼真的未來大場面特效,拍穿越劇是個省事又省錢的辦法,隨便拿一樣現在的東西不用做特效拿到古代就是神器,比如一把手槍、一部手機拿到古代都可以產生驚人的效果。
二、資金差距
美國電影公司財力雄厚,動輒上億美金的大投入自然可以打造光怪陸離的科幻世界,用大投入換取高票房。
而中國電影投資較小,五毛錢特效也很難製作出滿意的效果,用在古代穿越劇里,隨便吊吊威亞,弄點煙霧就能作出山寨仙境來,節省大筆資金。
三、思維差異
美國人思維比較超前,因為他們沒有多少值得稱道的歷史,更願意向前看,展望未來使他們更喜好拍科幻片。
中國人比較復古,至今仍懷念四大發明、萬里長城,回顧歷史使國人更容易接受古代穿越片。
㈥ 你認為中美影視文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體現在一個字——敢。
美國的不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很敢拍,很敢想。回想一下我們看到的那些關於外太空、科幻的電影大片,幾乎都是美國大片。
第三,初心。
美國的電影人對他們自己的作品還保留著初心,那份對藝術的追求和執著。一句台詞一個眼神,他們可以反復拍三天,就為了能夠達到導演心目中的要求。
而所有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是積極配合,沒有人發一句話怨言。而我們國家還有幾部影視作品能夠做到這樣。
㈦ 電影《刮痧》中中美文化差異的比較
價值觀念的不同,這是文化特質的深層結構。中美對於動與靜的認知不同,中國人強調靜,更加註重做人。而西方包括美國則強調動,更加註重做事,注重個人主義,注重隱私。
如影片中,在頒獎晚會上大同對自己兒子的教育,採用拍打甚至被朋友看作是暴力的手段,這種對人的教育方式是不被美國人所接受的。
再就是對待變化的態度上,中國人注重求穩而美國人則注重求變。這一點在影片中通過大同的父親體現的尤為明顯。大同的父親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老霍在美國的工作、生活狀況,並最終客死他鄉讓他很是傷感,這也是最終使自己返回北京落葉歸根的一大因素。
(7)中美電影對比分析擴展閱讀
影片《刮痧》以中醫傳統療法刮痧為線索,講述了中美文化差異所導致的跨文化交際的失敗給許大同一家帶來的不幸。
許大同從開始自以為實現了自己"美國夢",到最後父子分離、夫妻分居、丟掉工作,這場悲劇沒有孰對孰錯,而是在中美文化影響下,中國人和美國人對待孩子教育、親情、友情的不同方式而引起的必然結果。
㈧ 如何理解中美體育電影發展的比較研究
體育電影是以各類體育運動及體育工作者的生活為題材的影片,作為體育文化產業與電影產業交叉的產物,其繁榮發展意義重大。舉國體制下的中國競技體育發展迅猛,體育文化產業卻始終是短板。本章選擇體育電影為研究對象,著重梳理中國和美國體育電影的發展脈絡與現狀,分析其發展動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合中國借鑒的經驗與啟示。由此可見,體育電影是以反映體育活動與體育精神為主要內容的電影類型。 在對現有關於體育電影研究的整理和分析基礎上。
查閱奧斯卡(1929—2013)85年來的獲獎(含提名)名單,31部體育題材影片共獲得130餘項提名與22座小金人,其中《洛奇》《火的戰車》《百萬寶貝》更是摘得最高獎即最佳影片殊榮。同樣,作為美國電影學術界權威的美國電影協會為紀念美國電影百年(1896—1996),聯合學術界、製作業界與觀眾投票評選百部美國電影,體育電影《憤怒的公牛》《洛奇》分別以第4位和第57位名列其中。協會還專門評選了美國影史十大電影類型,將體育電影作為與動畫、科幻、西部片、懸疑等齊名的十大類型電影之一。
㈨ 中美電影比較。
中國導演編劇普遍缺乏創作力 ,所以只好拍古裝片,挖祖墳。這樣在劇本創作方面省了好多人力財力 ,中國電影技術比不上美國,各種特效難製作,現代化設備較落後,拍攝現代大片有難度,美國則不同。另外,中國人多,拍古代戰爭場面好找演員。群眾演員也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