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於飲食類的電影你知道哪些
《蒲公英》(Tampopo,1985,日本,導演伊丹十三)從拉麵引出的現代日本眾生相吃日本拉麵,都是午餐時間,趕路途中,實在吃不出什麼特別來。日本拉麵也的確算不得什麼美味,但是極其普及,日本拉麵館就是日本版的快餐店,但是都是小門私家,店家在裡面煮麵,客人在櫃台吃面,更帶日本風格。
《蒲公英》開頭講一個老頭傳授拉麵吃法:先得細細欣賞拉麵的形形色色,配菜排列,用筷子輕撫以示感情,把三塊豬肉擺到右邊,先吃面,吃面時還要深情款款注視著豬肉說,「豬肉!我的愛!」面和肉都不要咬斷,也不能用勺喝湯,而是用嘴大聲吸入。最後還得再聞聞碗中余留的香味。 老天,你還以為這是什麼瓊漿玉液,看到這里你簡直要說了,這可是「拉麵道」?伊丹十三冷眼嘻笑的幽默風格不透露他是在嘲諷還是在贊美這種日本的拿著雞毛當令箭的一絲不苟精神,但是日本正是建立在這種「拉麵精神」上的。日本拉麵店講究效率,煮麵多長時間,配什麼佐料,都跟麥當勞似的有流水線式的規矩。說了半天,其實就是:煮一分多鍾,連湯盛到碗內,蓋上,海苔片,筍片,或者叉燒肉等幾種選擇,然後撒上蔥花是也。
日本人做什麼都要一絲不苟做到家,所以伊丹十三在他的電影半開玩笑地講「拉麵道」。《蒲公英》可能是在西方最賣座的一部日本電影,不常去看外國電影的觀眾也可能看過這部電影,因為實在很好看,西部片加飲食電影,並穿插全景式故事,既大眾又風格獨具,既十足日本又很國際化,既傳統又現代。 爭飲食電影的桂冠,《蒲公英》應該跟《芭比特的盛宴》有一拼,只不過《蒲公英》里講的主要食物是日本拉麵,日本拉麵太平民化了,沒法算「盛宴」。
但是影片的風格卻洋洋灑灑,絕對盛宴。裡面涉及的食物雖以拉麵為主線,卻旁徵博引,從殺手的性愛美食,到丐幫的炒飯蛋卷,神筆時來,驚喜百出。比如嘗遍高級飯店剩菜美味的「丐幫」個個是真正美食家;公司商務餐上,在高級法國餐館里老闆不懂法文亂點菜,所有人點一樣菜不說而且都叫啤酒,地位最低級的職員卻點的是法國經典菜且好酒相配,上司在桌下直踢他。伊丹十三的吃故事,也是日本社會形形色色的寫照。 在主角的正面溫馨愛情喜劇以及穿插的素描情節之外,還有一條與男主角對稱的副線,就是一對黑社會情侶的情慾大餐。她的身體是他的爐灶,他的餐盤,鹽撒在乳頭上,擠上檸檬汁,陳年黃酒倒在肚臍上,再浸泡鮮蝦,然後貪婪吞下。食色性也可謂眾多影迷心目中最性感電影場景。該「殺手美食家」直到中彈致死,在情人懷抱中,講的還是美食!
⑵ 一部日本電影的名字 關於吃拉麵的
《蒲公英》1985
一部相當搞怪的電影,全片以西部類型片的模式去講日本現代社會的飲食文化——拉麵,藉煮麵的訣竅描寫日本人認真的習性。其中夾雜著黑幫片、喜劇片、勵志片、情色片、流浪漢電影、三角愛情片、社會寫實片、悲劇電影等各種類型電影的各種元素,天馬行空,妙趣橫生。既有類型片的套路和模式,又有先鋒電影的實驗性,看似無厘頭,卻又能感覺到導演極豐富的想像力和極強的控制能力,順手拈來,皆成文章。
「蒲公英」幾乎是伊丹十三的同義詞,《蒲公英》是好萊塢影片《原野奇俠》的日本版,主軸是一個寡婦如何重新經營一個真正成功拉麵店的經歷。以仿「西部片」的模式詮釋這個部份,充滿奇觀式的拉麵世界,讓人垂涎三尺。但是最精彩的卻是在拉麵店的主軸之外,導演以「輪舞」的形式,隨興般地帶出許多無關的小枝節,將「吃」與愛情、階級、權利、戀物癖、文化迷思……等復雜的議題巧妙地扣合在一起。以浮世繪的眼光描寫人類與吃食之間千變萬化的聯系與交合,更是令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