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決戰時刻同名電影
《決戰時刻》譯名《愛國者》/《孤軍雄心》,影片在2000年由美國和德國聯合製作,類型涵蓋動作、劇情和戰爭,語言為英語,簡體中文字幕。
IMDB評分6.8/10,文件格式為DVD-RMVB,視頻尺寸800 x 416,文件大小760 MB,片長2小時55分鍾。
導演為羅蘭·艾莫里希,主演梅爾·吉布森飾本傑明·馬丁,希斯·萊傑/海斯·雷吉飾蓋布瑞爾·馬丁,喬莉·理查森飾夏洛特·塞爾頓等。
故事背景設定在18世紀70年代美國獨立戰爭前夕,曾經是英軍英雄的本傑明·馬丁厭倦了戰爭的殘酷,回到了南卡羅萊納州的農場。然而,英國統治者濫用權力,剝奪人民自由,徵收高額稅賦。本傑明不參與抗爭,直到妻子去世,留下5個孩子,他才開始轉變。
兒子傑布列投入爭取自由的斗爭,當英軍入侵,威脅家園,本傑明決定捍衛年輕人民的自由,加入戰斗。影片由梅爾·吉布森主演,劇本由《拯救大兵瑞恩》編劇執筆,導演是《獨立日》《酷斯拉》導演羅蘭德·伊馬利奇。
影片在真實歷史事件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男主人公本傑明·馬丁及其兒子等歷史人物原型。梅爾·吉卜森飾演的本傑明·馬丁,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雄,早年為殖民擴張而戰,後來厭惡戰爭,直至戰爭影響到他,才再次投身抗爭。
影片製作精心,力求重現歷史場景,與「史密斯松尼」機構合作,研究美國歷史文化,將拍攝地點移至南卡羅萊納州,根據十八世紀建築樣式重建城鎮,研究當地樹木,展現導演的用心。
17世紀起,英國殖民北美,帶來生機,但對印第安人和歐洲列強引發沖突。英國建立統治機構,殖民地民主因素逐漸成長,削弱英國統治基礎。英法七年戰爭後,英國開始嚴厲執行限制殖民地經濟法律,導致貿易衰落,殖民地不滿加劇。
1774年,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會議,要求取消不合理的法令,遭到拒絕。英國開始鎮壓,殖民地組織武裝抵抗。1776年,西潘的《常識》小冊子激發人民獨立意識,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國獨立。
《愛國者》反映這一時期人民為追求自由獨立的抗爭故事,展現了美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
《決戰時刻》是一部具有史詩背景的好萊塢大片,由梅爾吉卜森主演。另外,「決戰時刻」也是單機游戲《魔獸爭霸》RPG地圖之一。
② 《最後的莫希幹人》講的是什麼故事
《最後的莫希幹人》改編自同名小說,原著是美國著名浪漫主義小說家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所寫,這本小說也是美國文學脫離英國文學影響走上獨自發展道路的開山之作。
他們的文化由於外界的沖擊正在不斷被稀釋而很可能會逐步消亡。電影圍繞英法威廉·亨利堡爭奪戰展開,在戰爭場面戲上,導演邁克爾·曼極為真實地還原了18世紀中葉那種冷熱兵器混用的血腥與慘烈,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最後一個莫希幹人》的音效極其細膩,戰斧砍在身體、劈入頭顱,槍托撞擊在臉部、側擊在頭部,刀刃捅入身體、割破衣服等等細節音效呈現得層次分明,是該片高出其他同類型片的一大亮點。
此外,很多人都是通過這部電影對北美的土著部落莫希幹人有了最初的印象。
③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簡介、做PPT的、所以不要給我網站==、 也不要黏貼一大片、那樣我根本縮不了== 謝
小說簡介
《最後的莫希幹人》是《皮襪子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部。故事發生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末期,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的第三年,地點是在赫德森河的源頭和喬治湖一帶。當時,這兒是一片腥風血雨的戰場。小說以威廉·亨利堡司令孟羅上校的兩個女兒科拉和艾麗斯,前往堡壘探望父親途中被劫持的經歷為主線,展開了在原始森林中追蹤、伏擊、戰斗等一系列驚險情節的描寫。主人公納蒂·邦波,此時已做了英軍的偵察員,並已獲得「鷹眼」的綽號,他和他的老友莫希干族酋長「大蟒蛇」欽加哥,以及欽加哥的兒子「快腿鹿」恩卡斯挺身而出,為了救出姐妹倆,和劫持者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最後以一場大廝殺而告終。表面看來,這有點像一個「游俠騎士式」的浪漫故事,實質上,作品首先告訴我們的是:英法殖民主義者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他們為了掠奪這片印第安人土地而發動了戰爭,他們共同對印第安人實行詐騙、暴虐乃至駭人聽聞的種族滅絕政策。他們用高價收購印第安人的頭皮,用「火水」和《聖經》麻醉印第安人的鬥志,用欺騙和脅迫要印第安人充當炮灰,惡毒地挑撥印第安各部落互相殘殺,使之同歸於盡。欽加哥原為莫希干族的大酋長,他的部落就是在白人殖民者的槍炮和姦計下慘遭覆滅的。他曾向老友邦波傷心地訴說道:「英國人來到這兒之前……我們的部落團結一致,我們生活得很幸福。鹽湖給我們鮮魚,森林給我們麋鹿,天空給我們飛鳥,我們娶了老婆,而老婆又給我們生了孩子……那些荷蘭人登陸後,把火水給了我的人民,一直到讓他們喝得天地也分不清……後來他們就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土地,一步步被趕離了可愛的河岸,最後落到了這樣的地步:我作為一個首領和大酋長,也只能從樹縫里見到陽光,而一直不能去看一下自己的祖墳!」不幸的是,連他惟一的後嗣恩卡斯,也死在同為印第安人的麥格瓦刀下。同莫希干族的遭遇一樣,受法國殖民當局利用的懷安多特族,在最後的一場大廝殺中,也被「整個兒消滅」在霍里肯湖畔。這使我們形象地看到,北美殖民地的發展史,實質上就是這樣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 實際上現在莫西干族依然存在,該片使得很多人相信現在莫西干族已經絕了,其實不然。 國內對這個莫西干有個的翻譯錯誤,就是2002年世界盃時小貝的發型,小貝的莫西干頭引起了新的莫西干發型熱。但是其實我們看到電影中的莫西幹人並沒有留那種發型。兩邊低中間立起來的發型英文對應的是Mohawk ,翻譯過來應該是摩霍克,也是印第安的比較聞名的一族。可能音譯的原因導致的錯誤。《與狼共舞》中的印第安族是蘇族。目前世界上印第安人口大約為3200萬,北美地區約80萬。這點還是希望大家銘記,一群人們歌頌的東西,也許使另一群人受到了極大地傷害。
作者簡介
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James Fenimore Cooper)於一七八九年九月十五日出生在新澤西州的伯林頓。一年後,他父親威廉·庫柏法官,把他帶到紐約州中部奧茨高湖畔的庫柏鎮。這兒有他父親的一大片新開發地。庫柏的父親威廉法官,是英國教友派教徒的後裔,是當地的大地主,曾兩度任國會議員。他在政治上屬於聯邦派,他的思想和社會地位對庫柏有一定的影響。庫柏的母親伊麗莎白·費尼莫爾是瑞典人。在十三個兄弟姐妹中,庫柏排行十二。他在庫柏鎮一直生活到十二歲。鎮子附近未開發地上殘存的印第安人以及關於印第安人的傳說,給庫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促使他日後第一個在長篇小說中採用印第安題材。一八○一年,父親把他送到紐約州首府奧爾巴尼,在聖彼得牧師家學習,為進入耶魯大學做准備。十三歲時,庫柏轉到耶魯上學,讀到第三學年,因違犯校規被開除。據說當時他試圖把炸葯放入鎖孔來打開他朋友的房門。 一八○六年十月,庫柏在一艘商船上當了水手,隨船去歐洲,做了十一個月的海上航行。一八○八年一月,他加入海軍,做見習士官。一八○九年十一月,他開始任海軍軍官,從海軍准尉直至升任為海軍上尉。一八一○年,他請了一年長假,在假期中結了婚。一八一一年,庫柏自海軍退役。這五六年的海上生涯,為他後來寫海上小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庫柏的妻子蘇珊·狄蘭色,出身於紐約州著名的大地主家庭,父母在威契斯特縣擁有大片土地。婚後,庫柏就和妻子定居威契斯特,有時則住在庫柏鎮,過著鄉紳生活,直到一八二二年遷往紐約。他在威契斯特,聽到不少關於獨立戰爭時期的故事,這又為他創作革命歷史小說提供了素材。
④ 求一部關於原始部落的電影,一群用火槍的美國人到一些原始部落里抓白人奴隸,把他們關到木籠子里
樓主試試《最後的莫西幹人》和《黑狐》1,2
後者網上找不到資源
敢問樓主,是野人還是印第安人?
1757年七年戰爭期間,英法兩軍在北美殖民地激戰正酣。軍官鄧肯帶隊護送長官之女可娜(Madeleine Stowe 飾)前往威廉亨利堡,半路遭法屬印第安人埋伏,莫希干族最後的戰士——金卡加(Russell Means 飾)、安卡斯父子與白人霍克依(Daniel Day-Lewis 飾)出手相救。但抵達要塞時他們發現這里已陷入戰火,要塞長官門羅與鄧肯做事強硬,不肯放走民兵自降戰力,並將霍克依監禁,可娜這時已同霍克依相戀,但卻無力援救。英軍戰事不利棄堡投降,印第安人馬瓜帶領族人向英軍尋仇,可娜與霍克依失散後被馬瓜帶走,霍克依、金卡加、安卡斯一行進入馬瓜族人的營地,以期帶回可娜。
⑤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歷史事件
阿甘這個人是虛構的,是把這個時代的縮影積累在一起,並無完全實有其事的人。 1.3K黨
3K黨(Ku Klux Klan, KKK)是美國最早的恐怖組織之一,1866年就有了。主要鼓吹白人至
上的種族主義,使用私刑、綁架、集體屠殺等手段迫害黑人、猶太人和東方人。 2.貓王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紀美國流行音樂中最重要的人物。他雖然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無可爭議的是他使搖滾樂在世界范圍的流行普及化。單從他的唱片銷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響力是非凡的。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這20年間,他的國際熱門歌曲一打兒接一打兒,甚至在他去世之後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極其穩定的銷量。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樂歷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藝人。
他的富有爭議的性感舞台形象確立了這種音樂在視覺上的標准; 3.小石城事件
1957年9月,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地方法院根據1954年最高法院關於取消公立學校中種族隔離的決定,宣布該泄⒅行鬧醒Ы幽?名黑人學生入學。白人種族主義分子激烈反對這一決定。9月2日,該州州長福布斯以「防暴」為名派出國民警衛隊前往阻止黑人學生入學,但未成功。23日,在州長的縱容下,上千名種族主義分子包圍學校,毆打黑人記者,並把8名入學的黑人學生趕走。隨後南方幾個州也發生了襲擊黑人的事件。小石城事件震動了全世界,艾森豪威爾政府被迫於24日派傘兵部隊1,00 0餘人趕赴小石城,「保護」黑人入學。在政府的干預下,地方當局於1959年宣布取消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制度。 4.約翰·肯尼迪
作為總統,肯尼迪在美國政治方面,奉行他的「新邊疆」政策。在他執政期間,提出了為數眾多的計劃,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條件、發展教育事業、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反對種族歧視等等。他執政時期,正值國際政治舞台風雲變幻,古巴導彈危機、柏林危機等一大堆的麻煩纏繞著他,然而,肯尼迪沒有退卻,以高昂的情緒給美國民族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和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氣。
1917年5月出生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
1943年任海軍少尉,並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1852年在波士頓競選議員。
1956年作為民主黨的候選人被任命為副總統。
1958年進入參議院。
1960年11月任美國第35屆總統。
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 5.花花公子的校服事件
好像歷史上真有此事,不過主角不是JANNY。 6.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是二十世紀歷時最久的戰爭。從四十年代中後期至七十年代中期,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內,越南愛國武裝憑著簡陋的武器先後戰勝了兩個強盛的資本主義工業強國--法國與美國,不僅創造了戰爭史中的奇跡,而且以其前仆後繼的民族犧牲精神演示了戰爭史中的一幕幕奇觀。 7.獨立戰爭
1775年4月19日,在列剋星敦打響第一槍的美國獨立戰爭,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從1775年至1783年,持續8年之久,最終以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破產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結束。 8.南北戰爭
1854年共和黨成立,1860年,反對奴隸制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這預示了奴隸制度的末日。於是,南方7州退出聯邦,1861年2月建立了一個新「國家」——「美利堅諸州聯盟」,定都里士滿。4月12日,南方軍隊炮擊並於14日佔領了聯邦軍的薩姆特要塞,挑起了內戰(又稱「南北戰爭」)。
這場戰爭具有現代總體戰爭的許多特點:雙方均實行徵兵制,共動員了400萬人參戰;雙方均動員全部人力物力投入戰爭;戰爭目標不僅要消滅對方,而且要摧毀對方的社會經濟制度,徹底征服對方;雙方共死亡62萬人,其中北方36萬,南方26萬,傷者百萬以上,耗資250億美元。 9.一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8個歐洲國家(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捲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 10.二戰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餘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11.約翰遜總統
林登·貝恩斯·約翰遜(1908.8.27—1973.1.22)是美國第42屆第36任總統,生於得克薩斯州,是父親塞繆爾和母親莉伯卡的五個孩子中的長子。父親是州議員。約翰遜在西南師范畢業後從事過多種職業。1948年當選參議員,1951年成為民主黨議員領袖。1960年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選獲勝。1963年11月12曰,肯尼迪遇刺身亡,約翰遜繼任總統。繼任後,他提出有關人權、減稅、反窮困和資源保護的立法,得以批准。1964年競選連任成功。他提出了建立「偉大社會」的口號,並出台了一些實際措施,也取得了某些成效。但他因襲前屆政府的政策,並且擴大了印支戰爭。1965年,還派兵對多明尼加進行了干預。特別是擴大印支戰爭,受到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約翰遜為了擺脫困境,不得不與印支方面進行談判,以便結束戰爭。
任期屆滿之後,約翰遜不再競選總統。退休後,他在得克薩斯的一個牧場住了下來。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越南停戰協定在巴黎簽字。 12.華盛頓反戰集會
32萬美國群眾在華盛頓舉行反對越戰的大示威 13.阿波羅登月
1969年7月20日晚10點56分(美國東部時間),阿姆斯特朗步入歷史。他先是乘小鷹號月球著陸器登上月球表面,避開月球冰礫,在寧靜的沙海平穩著陸,他從艙梯的最低一級伸出穿了靴子的左腳,在月球上踩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那是一個大約八分之一寸深的鞋印,它將在月球上保持五十萬年之久。接著阿姆斯特朗說出了那個註定永傳不朽的句子,「這是個人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14.乒乓外交
60年代後期起,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的中美兩國開始為改善和緩和關系而進行試探和秘密接觸。經毛澤東主席批准,1971年4月6日,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中國乒乓球隊,向美國乒乓球隊發出訪華邀請。
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和一小批美國新聞記者,成為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批獲准進入新中國境內的美國人。4月14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了美國乒乓球隊的成員,並對他們說:「你們在中美兩國人民的關繫上打開了一個新篇章。我相信,我們友誼的這一新開端必將受到我們兩國多數人民的支持。」 15.約翰列農
「搖滾之父」約翰-列儂。「披頭士」樂隊是六、七十年代的標志。他們象徵了狂熱、先鋒、敏感,也代表了吸毒、縱欲。但無可爭辯的是:他們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
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走出位於曼哈頓的公寓,照例有很多歌迷在等他。一個青年拿出列儂最新的專輯請他簽名。列儂滿足了青年的願望。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片刻之後,他會死在青年的槍下
⑥ 請問一部以北美英法七年戰爭為背景的電影片名是什麼
非也非也,此片配埋名為《最後的莫西幹人》是也,七年培羨螞戰爭時期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部隊在北美洲各自吆喝著幾撥土著互相殺戮搶地盤,那會兒美國還不存在呢,只有其前身「英國十三州殖民地」。此片中有一段印第安人樹林中的散兵戰術伏擊英國派明正規軍體現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