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概念片
高概念電影(high concept)指具有視覺形象的吸引力、充分的市場商機、簡單扼要的情節主軸與劇情鋪陳以求大多數觀眾的理解與接受的電影。我們所說的「高概念」是指以美國好萊塢為典型代表的程式化的電影製作模式,本質上是一種營銷指導創意的電影生產方式及後續的市場運作。它是電影行業的特定概念。 高概念電影必須由著名導演執導或明星主演,甚至兩者兼備;其次,高概念電影的故事情節相對簡單,可以用一句話簡明概括;第三,高概念電影應該可以跟先前流行的文藝作品形成一種「互文」的關系,即在原先的某種知名載體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新的電影作品,如常見的小說改編電影、漫畫改編電影、續集電影等方式。 高概念影片還包括了一些相關因素,如營銷主題的單一性、相關文化產品開發的可能性——如《加勒比海盜》系列,本來只是迪士尼公司為了宣傳新產品的宣傳片,又如《星球大戰》系列、《蜘蛛俠》系列等,相關的玩具等也被不斷地開發。 這些「高概念電影」的元素,常常都被商業電影或多或少地使用。但我們能夠從其中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原創性和系統性,二者缺一不可。著名導演或明星,是一個成熟的影視市場才會出現的,以目前國內影視市場電影演員和電視劇演員不分家的現狀來說,我們甚至都找不出幾個真正具有市場號召力的演員來。而情節相對簡單並不是說對故事性的要求降低,情節相對簡單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受眾基礎,但並不代表故事簡單,相反是要在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下發展出足夠復雜的人物和故事,才能讓為數眾多的觀眾維持觀看興趣,這就需要在技法上足夠成熟,能夠在敘事、視覺、音樂、剪輯、美術等等各個環節都不掉鏈子。 在中國電影日益市場化的今天,如何壯大電影市場,實現票房輝煌,保證投資項目的利潤,成為中國電影人最為關心的話題。研究中國電影市場化道路,就不可避免地需要研究作為當前好萊塢市場策略的「高概念」(high concept)。這一從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好萊塢的市場策略,很值得中國電影借鑒。
具有高程度的可銷售性
什麼是「高概念」策略?根據美國娛樂業的說法,「高概念」作為術語最早出自好萊塢影視巨子巴里•迪勒(Barry Diller)。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由於缺少資金向電影公司購買電影作為電視節目播出,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主管巴里•迪勒決定由電視台自己出資找人來做片子,這些片子就是最早的電視電影。什麼樣的故事可以被拍攝成這些電視電影呢?巴里•迪勒認為他需要的是那些用30秒廣告時長就可以表達清楚的故事,於是他批准了一批用一句話來售賣點子的項目。這一句話之後將出現在電視廣告和電視節目指南中,用以吸引觀眾的收視。結果,一些被製作的電視電影,比如《布萊安之歌》(Brian』s Song)和《那個夏日》(That Certain Summer),題材和吸引力都立刻顯現出來。於是,對一種有銷路的題材或劇情的需求開始與「高概念」術語結合在一起。 目前電影製片研究領域認為最科學系統的表述源自美國學者賈斯汀•懷亞特。賈斯汀•懷亞特認為「高概念」的內涵是:「一個顯著的、容易的、可簡化的敘述,同時也是提供了高程度可銷售性的敘述」。 賈斯汀•懷亞特用「The look, the hook, and the book」 來具體定義「高概念」。根據懷亞特的闡述,所謂 「look」便是一部影片的賣相,其中包括了視覺形象的吸引力(如故事、明星或與流行的契合);而「hook」則是講求有充分的市場商機,具有暢銷前例(pre-sold)可循的製作題材自然具有一定的商機;「book」指的則是電影文本簡單扼要的情節主軸與劇情鋪陳,以求大多數觀眾的理解與接受。以這些「高概念」的標准來看,許多具有高度藝術價值、但可能曲高和寡的藝術或實驗影片,自然是製作公司眼中不易賺錢的低概念(low concept)影片了。 根據「高概念」的定義,賈斯汀•懷亞特又提出 「高概念」的幾個具體要素:(1)必須由著名的導演或影星領銜,或兩者同時具備。(2)故事的情節簡明清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3)營銷主題必須單一、重復出現。(4)該影片應該能夠與先前流行的暢銷前例緊密掛鉤。(5)該影片應具備商品授權的前景。
「高概念」逐漸對中國電影產生深刻影響
隨著中國電影的產業化、國際化,好萊塢電影的「高概念」策略也正在對中國電影產生深刻的影響。雖然,中國電影界還普遍對「高概念」這個詞彙比較陌生,但是中國電影人已經開始關注好萊塢電影的市場運作方法,甚至少數中國電影人已經開始感性地、模糊地、或者自覺地開始應用 「高概念」策略了。 這些感性的、模糊的或自覺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處於中國電影市場金字塔尖的那麼三五部所謂的「國產大片」。這些影片在特徵上與賈斯汀•懷亞特提出的「高概念」特徵基本相符合:一是由著名的大導演、大明星領銜。二是故事的情節簡明清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比如《夜宴》的故事就是一個中國古代版的《王子復仇記》。三是營銷主題單一、重復出現。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整個營銷主題就是圍繞著張藝謀沖擊奧斯卡展開的。四是影片與先前流行的暢銷前例緊密掛鉤。比如《七劍》改編自梁羽生的暢銷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五是影片具備市場延伸、商品授權的前景。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夜宴》都有電影聯動圖書,《神話》的主題曲非常暢銷,《七劍》擁有一個套拍的電視劇。 「國產大片」與「高概念」的這種自覺結合的確有著不錯的效果與發展潛力。它們在國產片的票房中可以占據接近一半的份額,與進口的好萊塢「高概念電影」一起,幾乎佔有中國電影影院市場份額的70%以上。但是這些電影的數量太少,「高概念」策略與它們的結合在中國電影市場只佔據了巨大冰山的一角。目前,由於對中國電影市場缺乏深入的研究,也缺乏科學的市場手段,中國電影基本依靠創作者與製片商的感性認識來決定觀眾的欣賞口味,而非由觀眾的口味來決定創作。因此,大多數中低成本的中國電影在項目階段根本不可能有「高概念」的意識,電影製作者們並不了解觀眾,更遑論在項目階段就規劃一些吸引觀眾的可營銷元素了。 那些大投資的電影在製片策略上不同於一般的中小成本電影。這些不同表現在:第一,由於這些電影成本高,投資商、製片商在電影立項階段就要預測電影的營銷結果,並且商討電影可營銷的各個元素,以保證回本以及盈利;第二,一般這些電影需要藉助海外投資以及海外市場,這種借力的過程恰恰使海外的先進理念,比如「高概念」策略被引入項目中;第三,中國雖然人口基數大,但中國觀眾普遍並沒有經常性的觀影習慣,因而大投入的電影並不可能只依靠國內票房收回成本,必須依靠海外市場,這些電影從立項階段就已經考慮到市場延伸的問題。
中小成本電影也理應運用「高概念」
但並不是說「高概念」策略就與中小成本電影無緣了。以小成本電影《瘋狂的石頭》為例,表面上看與「高概念」沾不上邊,但是這部300萬成本的電影能夠擁有2000多萬的票房,它最根本的原因卻是不自覺運用了「高概念」策略。首先,《瘋狂的石頭》雖然沒有著名演員或者導演,但它的投資人是著名香港演員劉德華。依靠劉德華的號召力,達到了宣傳的效果與目的。其次,《瘋狂的石頭》雖然敘事手法上不同常規,但在故事情節上卻簡潔清晰,整個電影講述了兩撥賊和保衛科長圍繞一塊價值連城的石頭,鬥智斗勇各出奇招,最後卻被一連串的意外給「忽悠」了的故事。電影敘事的核心就是笨賊的故事,這與「高概念」一句話概括故事的內涵是相符合的。第三,《瘋狂的石頭》雖然是去年中國電影的一匹黑馬,但它有很明確的暢銷前例:它是一部喜劇電影;對於熟悉西方電影的青年觀眾而言,它就是中國版的《兩桿老煙槍》;對於更廣大的中國普通觀眾而言,它就是另一部風格不同的《天下無賊》。第四,《瘋狂的石頭》迎合了當下的社會潮流與觀眾口味,讓人們有了一個對抗大導演大明星和大製作的利器。另一方面,「草根文化」正在興起,《瘋狂的石頭》不但在演員角色、電影場景上讓觀眾感覺到草根氣息,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容就是草根文化的展現。從《嘻唰唰》的手機鈴聲到冒牌的「千手觀音」的歌舞表演,從對《2002年的第一場雪》的惡搞到月薪只要800元卻沒工開的工人,從不起眼的羅漢寺到賣苦力的「棒棒」,這些都是最真實的中國底色的元素。
② 高概念電影的對中影影響
隨著中國電影的產業化、國際化,好萊塢電影的「高概念」策略也正在對中國電影產生深刻的影響。雖然,中國電影界還普遍對「高概念」這個詞彙比較陌生,但是中國電影人已經開始關注好萊塢電影的市場運作方法,甚至少數中國電影人已經開始感性地、模糊地、或者自覺地開始應用 「高概念」策略了。
這些感性的、模糊的或自覺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處於中國電影市場金字塔尖的那麼三五部所謂的「國產大片」。這些影片在特徵上與賈斯汀·懷亞特提出的「高概念」特徵基本相符合:一是由著名的大導演、大明星領銜。二是故事的情節簡明清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比如《夜宴》的故事就是一個中國古代版的《王子復仇記》。三是營銷主題單一、重復出現。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整個營銷主題就是圍繞著張藝謀沖擊奧斯卡展開的。四是影片與先前流行的暢銷前例緊密掛鉤。比如《七劍》改編自梁羽生的暢銷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五是影片具備市場延伸、商品授權的前景。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夜宴》都有電影聯動圖書,《神話》的主題曲非常暢銷,《七劍》擁有一個套拍的電視劇。
「國產大片」與「高概念」的這種自覺結合的確有著不錯的效果與發展潛力。它們在國產片的票房中可以占據接近一半的份額,與進口的好萊塢「高概念電影」一起,幾乎佔有中國電影影院市場份額的70%以上。但是這些電影的數量太少,「高概念」策略與它們的結合在中國電影市場只佔據了巨大冰山的一角。由於對中國電影市場缺乏深入的研究,也缺乏科學的市場手段,中國電影基本依靠創作者與製片商的感性認識來決定觀眾的欣賞口味,而非由觀眾的口味來決定創作。因此,大多數中低成本的中國電影在項目階段根本不可能有「高概念」的意識,電影製作者們並不了解觀眾,更遑論在項目階段就規劃一些吸引觀眾的可營銷元素了。
那些大投資的電影在製片策略上不同於一般的中小成本電影。這些不同表現在:第一,由於這些電影成本高,投資商、製片商在電影立項階段就要預測電影的營銷結果,並且商討電影可營銷的各個元素,以保證回本以及盈利;第二,一般這些電影需要藉助海外投資以及海外市場,這種借力的過程恰恰使海外的先進理念,比如「高概念」策略被引入項目中;第三,中國雖然人口基數大,但中國觀眾普遍並沒有經常性的觀影習慣,因而大投入的電影並不可能只依靠國內票房收回成本,必須依靠海外市場,這些電影從立項階段就已經考慮到市場延伸的問題。
③ 獨行月球好看嗎
獨行月球很好看。
《獨行月球》改編自韓國漫畫家趙石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人類為抵禦小行星的撞擊,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隕石提前來襲,全員緊急撤離時,維修工獨孤月(沈騰飾)因為意外,錯過了領隊馬藍星(馬麗飾)的撤離通知,一個人落在了月球,開啟了一段神奇冒險。
《獨行月球》從某種意義上,可稱之為一部高概念電影,本片在開場就設置了一個罕見而有趣的人物困境,主人公被「落」在了月球上。而獨孤月之所以能被落下,就是因為錯過了客觀的撤退消息,而沉浸在對女主角馬藍星傳情達意的主觀消息中。
而後,這種消息傳達上的不順暢甚至錯位屢屢發生,直接構成了影片最原初的敘事基礎。獨孤月看到隕石撞擊地球,以為自己是僅存的人類;地月指揮部的人只能看到獨孤月在月球基地上的畫面,但無法向他傳遞消息;獨孤月的日常被全球直播,但他自己對此一無所知。
最突出的在於直播時配音演員對直播畫面進行不正確甚至矛盾性的解說,這是消息錯位的典型註解。通過對消息的錯位呈現,影片架設了一條若隱若現的敘事橋梁,即觀眾站在全知視角,對事情的前因後果了如指掌,而片中人物則是錯誤百出、一團亂麻,這帶給觀眾極強的觀影快感,自然也是影片在喜劇效果營造上的重要手法。
與此同時,影片所有的重要情節與劇情的轉折點,基本都與消息有關。獨孤月已然放棄希望,准備結束生命,但因為袋鼠的尾巴掃到了電線,發出了接觸不良的雜訊,獨孤月誤以為是地球傳來的消息,由此又振奮精神,要踏上回家之路。
而這個誤會就被埋藏下去,當觀眾欣喜於獨孤月歷經艱難終於有機會離開月球時,這顆誤會的「炸彈」才被引爆,獨孤月知道了所謂的消息都是一場泡影,當然,後續在地球眾人的努力下,通過各種燈光的匯聚傳遞消息,讓獨孤月重拾了信心。
此處燈光傳遞的消息本身——「你不是一個人」在作為接收者的獨孤月這里仍然產生了錯位解讀即「怎麼還罵人呢?」雖然這也是創作團隊屢試不爽的喜劇台詞設置手法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在獨孤月發現地球信息只是雜訊之前,畫面上是一個急速飛轉的隕石碎塊。但之後這個隕石碎塊的消息又「失蹤」,直到影片結尾才登場,給予男女主角一個重大的選擇困境。通過這種敘事節奏的變換,觀眾其實也體會到了一種消息錯位的感覺,在觀眾樂不可支的時候,危機已經悄然到來。
整部影片都在圍繞著消息做文章。影片如此強調消息,還是基於其類型化的需要。科幻片,尤其是星際探索類的硬科幻,往往需要讓渡敘事空間,但本片兼有喜劇片的類型定位,因此影片通過持續加入新鮮的、有趣的、錯亂的、誤解的消息,來推動故事進展,達成科幻元素與喜劇元素在類型上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