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最後一次戰爭

電影最後一次戰爭

發布時間:2024-12-14 09:25:31

A. 有關一戰和二戰的電影名字

分類: 娛樂休閑 >> 電影
解析:

我喜歡看《鋼琴師》是講述二戰時期波蘭的猶太鋼琴師死裡逃生的故事,其中有幾處非常感人,特別是他被德國軍官捉到,坐在鋼琴旁彈奏的情景,,,那時候他心情一定很復雜。在逃難期間,多次面對鋼琴,但是不能彈奏,經過這么長時間,加上營養極度不良,手指都顫抖,而且,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彈奏,,,,哎,,好看

還有《辛德勒德名單》講述的是二戰期間德國人辛德勒從奸商逐步轉變,被人性感染感動,解救了幾千猶太人的故事。身為猶太人的導演斯皮爾博格自買下劇本後,用了十年時間才將影片拍攝完成,整部影片氣勢雄渾,感情真摯,我覺得是講述二戰影片中一定不能錯過的電影。

《逃離蘇比波》講述猶太人在納粹集中營逃離的故事,我初中看的,至今難以忘懷。

《風語者》講述美國利用印第安人的特殊語言來進行通訊傳呼大鉛正以對抗日本人的故事,中國導演吳宇森也憑藉此片在好萊塢地位大大提高,激褲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啊

還有很多,像《野戰排》《虎虎虎》《珍珠港》都是講二戰的

講一戰的我看的確實不多,《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甲午戰爭》都該是吧

最近看了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太行山上》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中國拍攝的抗戰影片中最出色的

特別是影片很客觀的表現了日本士兵的精神

我恨日本人,但也不喜歡有滾悔些電影里把日本兵表現得像弱智。

在這部影片中,日本一高級將領在勘測地形,忽然發現了中國士兵,命令向那裡進行轟擊。就在此時,一枚炮彈就在他身邊不遠處爆炸,但他臨危不亂,仍然語氣強硬得再次下令轟擊伏擊地點

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很客觀的表現了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

不是我誇獎日本人,只是這是事實是這樣的

他們堅毅其實更能顯示出我們抗戰勝利的得之不易

值得一看~~~

B. 求一部電影

《火龍帝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下載 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Fh4fV-Wys7O8uUMGbmcg4Q

提取碼:8hqg

《火龍帝國》又名火焰末日,是試金石影片公司上映於2002年7月12日的科幻題材的美國電影,由羅伯·鮑曼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馬修·麥康納、伊莎貝拉·斯科盧普等主演。故事講述了二十年前,在英國倫敦的一個建築工地上,一條火龍被吵醒了,蘇醒後的龍喚醒了它的後代們,佔領地球捕食人類的故事。

C. 二戰電影

《珍珠港》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夏天挾雷霆萬鈞之勢上映,勾起了人們對二戰電影的又一次狂熱。不過好萊塢在過去五十年拍過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太多,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也有好幾十部,實非這篇短文所能容納。

因此,筆者將介紹重點鎖定兩軍在戰場上交鋒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題材,如戰俘逃亡片《大逃忙》(The Great Escape)、軍人故事片《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大後方生活片《戰雲鵑血》、壓迫或拯救猶太人片《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戰犯審判片《紐倫堡的審判》(Judgement at Nuremberg)等精采之作,均不得不在此割愛。 以下按影片出品先後介紹十部值得一看的經典二戰電影:

《戰場》 (Battleground)1949

導演:威廉·A·韋爾曼 (William·A·Wellman)

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 (Bastogne)發生遭遇戰的故事。當時,德軍元帥馮德倫斯特企圖在歐洲的西部戰線進行最後一次大反撲,不料在巴斯涅鎮被美國空降步兵師奮勇阻截下來。德軍包圍小鎮,脅逼美軍投降,但美軍寧死不屈,終於獲得最後勝利。此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來飾演片中要角,編劇刻劃個性鮮明,導演韋爾曼也拍得細膩,因此能生動地重現戰時氣氛。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雲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透過傑出的攝影更加強了戲劇張力。壓軸的戰爭場面處理得十分緊湊刺激,堪稱一流的戰役電影。

《隆美爾傳》(Desert Fox)1951

導演:亨利·哈撒韋(Henry Hathaway)

有「沙漠之狐」稱號的艾爾溫·隆美爾(Rommel)將軍,是軸心國在北非戰場的陸軍元帥,他所率領的北非軍團行兵如有神助,看似不可戰勝,令同盟國備感困擾。在1942年6月的利比亞圖卜魯克(Tobruk)戰役中,德軍以15,000名的弱勢俘虜了33,000名英軍,令隆美爾聲名大噪。英美同意聯合進行北非大反攻,由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Montgomery)率領比德軍多五倍的坦克車於1943年5月在大沙漠進行摧毀性的決戰。此時,隆美爾知道希特勒(Hilter)的氣數已盡,個人無力可回天,乃返回德國,在聯軍保證其家人生命安全之下自殺殉國。詹姆斯.梅森演得出色感人,如今被公認為好萊塢最出色的戰爭英雄傳記片之一。

《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導演:戴維·里恩 (David Lean)

戴維·里恩執導的反戰電影經典作,堪稱影史上最出色的戰爭片之一。劇情描述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上校尼柯遜率領的六百官兵在新加坡被俘,日軍將他們運往緬甸叢林中的戰俘營囚禁,並逼令他們在該營所在的桂河建築一座橋梁,藉以接通曼谷與仰光之間的鐵路運輸。尼柯遜根據日內瓦條約堅拒軍官從事勞動工作,不惜被單獨囚禁暗室亦不屈服。營長齋藤大佐逼於無奈退了一步,讓尼柯遜取回對手下的指揮權,豈料當英兵將橋築好時,從戰俘營逃出生天的美軍少校希斯卻奉命回來突擊炸橋。全片製作嚴謹,劇力逼人而來,跟一般戰俘逃亡電影不同一個層次。此片更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七項大獎。

《最漫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 1962

導演:安德魯·馬頓 (Andrew Marton)

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此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布局和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恍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演員陣容亦屬空前,網羅了多位在六十年代走紅的一線巨星參與盛舉。流行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

《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1965

導演:肯·安納金 (Ken Annakin)

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間盟軍與德軍的一場坦克大戰,德軍由羅伯特.肖飾演的希斯將軍率領,企圖在聖誕前夕對盟軍作全面反擊,但計劃功敗垂成,被亨利·方達飾演的凱晨將軍發現,因而雙方發生殊死戰。原來的寬銀幕電影頗能表現出這部巨制的戰爭氣勢,在小屏幕上欣賞當然會打點折扣。不過,導演肯·安納金的敘事手法仍算流暢,加上一群老牌演員也演出賣力,使影片維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空軍大戰略》 (Battle Of Britain)1969

導演:Guy Hamilton

這部大型戰爭片由英國影壇精英空群出動拍攝而成,為重現他們祖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段重要歷史而賣力。影片以紀實戲劇的風格描寫德國納粹在1940年空襲英國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使英國損失慘重,但也激起了英國人民同仇敵愾對抗德國,尤其英軍的飛行員更是爭先上陣反攻不甘後人。片中戰機蓋天的空襲場面拍得十分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在眾多熠熠紅星中,邁克爾.凱恩、肯尼思.莫爾占戲較多,飾演龐瑪妻子的蘇珊娜.玉則表現浪漫。此外,勞倫斯·奧立弗飾演戰術高明的爵士令人印象深刻。

《巴頓將軍》(Patton: Lust for Glory)1970

導演: 富蘭克林·J·沙夫納 (Franklin J. Schaffner)

影片一開場,畫面填滿了一面美國星條旗,身穿戎裝的巴頓步上國旗前的講台,正對鏡頭發表一篇《美國軍人最偉大》的演說,一股名將氣魄不言而喻。片中有一段爭議頗大的場面,描述巴頓進傷兵醫院巡視時掌摑懦弱士兵,其創作靈感應來自寇比力克的反戰名片《光榮之路》(Path of Glory)。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七個大獎,但最佳男主角喬治·C·斯科特竟然公開拒絕了這項榮耀。他說他不是為了競爭奧斯卡獎而演出的,真是與巴頓個性如出一轍的一條硬漢。

《虎!虎!虎!》(Tora! Tora! Tora!)1970

導演:理查德·弗萊舍 (Richard Fleischer)

在二戰結束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昔日的敵對雙方:美國和日本,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用電影共同探討觸發這一場人類浩劫的原因。本片由美國與日本電影界合拍,日方原想請大師黑澤明負責掌舵,後來日軍部分的戲由深作欣二執導。全片從美日雙方的發展狀況同時呈現珍珠港事變的歷史真相,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會成功的來龍去脈,故不像其它大型戰爭片那麼富有戲劇性和沖擊性,但嚴謹的製作可讓觀眾了解歷史,日機轟炸珍珠港的場面亦拍得逼真可觀,曾獲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中途島戰役》(Midway)1976

導演:傑克·斯米特 (Jack Smight)

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東西方兩大戰場,好萊塢拍了很多以西方戰線為背景的戰爭片,但是發生在東方戰線的影片拍得很少,這部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戰爭片算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本片的劇情焦點是美國與日本海軍對壘的中途島戰役。在當年的一批同類電影之中,以傳統戰爭片風格處理的本片不算是很突出之作,編導刻意加入美國將軍之子愛上日本女孩的通俗劇情節也相對比較平庸,但超級明星陣容卻可以令今天的觀眾重睹上一代巨星風采,而海戰的場面也實在拍得逼真,使本片仍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1998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斯皮爾伯格其實在此之前拍過好幾部戰爭片,包括:《1941》、《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辛德拉的名單》等,似乎他對二戰歷史始終情有獨鍾。此片描述的是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在這一天的進攻中,盟軍總部發放陣亡通知單的工作人員發現:一家姓賴恩的有三兄弟都陣亡了,只剩小兒子瑞恩仍在歐洲大陸作戰,萬一也死了就會全家絕後。盟軍司令馬歇爾(Marshall)將軍得知此情況,立刻下令派遣湯姆·漢克斯率領的一支小分隊去法國戰場搜救他。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則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暴力片」。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卻給予極高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D. 電影《太平輪》真的有那麼差

這一切的構成讓《太平輪:彼岸》終於成為2015年度華語電影中,獨特不會被輕視的重要作品,也這這個夏天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遙望那個盛開在彼岸的凄美時代,凝思那些被忽視忘卻的過往,緬懷在戰亂年代無端失去生命和青春的先輩。我來看這部片子也只不過是臨時有空,又歪打正著,根本就不是像以前看電影那樣有備而來。電影散場之後,多數人都匆匆離去,幾天前看另一部電影時,人們還在談笑嬉戲,如果電影很爛也就算了,可是此片的質量偏偏就不錯。看到這這種情況不禁嗟嘆,中國電影只認市場,沒有情懷了。當然這樣也並不是無法產生好電影,就近期來看,至少有三部電影絕對對得起它們的高票房,《捉妖記》《大聖歸來》《煎餅俠》。其中口碑最好的《大聖歸來》靠的是磨礪多年的高質量,以及感人而不幼稚的好故事,另外兩者則是靠著對市場的超高把握,還有較為優秀的電影工藝,以吳宇森的經驗,《太平輪》所得到的技術支持肯定高過這三部電影,此片敗就敗在自動與最大的觀眾群脫離。幾年前,進電影院的還僅僅只是影迷或者是半個影迷的時候,這部片子的反響應該會更大,那時候的觀眾至少還認為自己是文藝青年,電影的其他缺點掩蓋不住這種心懷天下的雄心,《赤壁》的成功,這些人功不可沒。可現在是屌絲當道的時候,此片還在延續《赤壁》的風格,明顯的家國天下情懷,使人仰望。吳宇森導演還是不想放下身價,他的電影,從來都是在表現他所珍視的東西,以前他就是這么一直成功的,從英雄本色到赤壁無不是這樣,他的失手,警醒的不僅僅因該是他自己,還有那些曾經給華語電影帶來無數榮耀的「大師們」。平心而論,此片拍得比上部好,重新剪輯後,有些情節與上部重合,使得不看上部也能夠基本明白。再也沒有過於鋪陳戰爭的事情,而是主要圍繞著愛情來做文章。

這樣一來情節更加緊湊,人物情感的表達也豐富了許多,這在嚴澤坤(金城武)這條線上尤為明顯,圍繞他的不僅僅再是愛情,對母親的孝順,對兄弟的關愛,以及和大嫂之間的莫名情感,使得他成為全部故事中最復雜的一環,其他幾條線索全都是擇其一點,的確還是不夠精彩,多數是在依靠演員的表演在撐起場面,劇本給他們可供發揮的空間實在太少,恍惚間章子怡似乎又退回到了當初剛出道的生硬表演階段,佟大為的表現如果沒看過上部,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干什麼,而另兩位異國主演,則是在本本分分的扮演著花瓶。不過,由於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著那艘船進行的,脈絡很清晰,雖然情感與當代脫節,即使是生死離,還是不能令人感動,不過比起上半部敘事方面的群魔亂舞,情感上的清湯寡水,已經好了很多。

在故事方面略勝一籌,特效和攝影上,至少是原地踏步,這可不是一種嘲笑,上半部的戰爭場面其實是非常優秀的,不少方法甚至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此片著重突出了記憶中台灣的美景,在金城武大段的回想鏡頭里,長澤雅美身著和服款款而來,四周飛揚的芒草,漂盪在米黃色的空中,如夢如幻的場景,比他們凄美的愛情更加動人。沉船的場面更是貢獻出了世界級的特效,就算是詹姆斯卡梅隆親自出手恐怕也不過如此吧,當然過於狹小的船體,沒有辦法產生泰坦尼克級別的震撼,船從出事到徹底沉默不過也就十幾分鍾的事情,這其實也難怪,整個電影其實與太平輪的關系並不算太大,這不是一艘船上的愛情故事,而是亂世的愛情傳奇,那艘船最多也只是幾段愛情的起點與終點。現在並不是一個邁向偉大的時代,而是一個自我覺醒的時代,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已經是個笑話,如果非要做的大氣就只能像復仇者聯盟或者是鋼鐵俠那樣,做的有趣,崇高,像是種騙小孩的童話,不過現在連小孩也不愛看這個了。

太平日久,人們不需要戰爭與和平的故事,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像永遠都看不到,高質量太平輪沉沒,在那個時候是命運的悲劇,現在是時代的悲劇。

E. 了解一下這部電影

1989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確認了毛澤東、朱德等33位軍事家,羅炳輝名列其中。

1897年,羅炳輝出生於雲南滇東北的彝良。家境的貧寒,羅炳輝只讀過兩年私塾便被迫輟學。而社會的不公,造就了羅炳輝倔強的性格。而改變羅炳輝的命運的,還是11歲那年發生的事。那年,一個鄉村惡霸從他家門口走過,恰巧被他向外潑的臟水弄濕了衣服,惡霸乘機刁難,少年羅炳輝上前論理,惡霸不由分說,揪住羅炳輝父子大打出手,從此,羅家便與鄉村惡霸結下了仇。次年,一名惡霸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敲詐羅家,羅炳輝氣 不過,一紙訴狀將惡霸告上法庭。然而,那是一個有理無處說的年代,縣衙一紙判令,判羅家敗訴,血氣方剛的羅炳輝想要伸理,向惡霸討回公道,於是,他萌發了當兵的念頭。

就這樣,他以驚人的毅力,用12天時間,徒步數百公里走到省會昆明,尋求發展。在昆明的那段日子,他先後做過木匠、伙夫、馬夫,一次偶然的機遇,羅炳輝終於在當時的雲南王唐繼堯部當了兵,實現了他多年來的從軍報仇的願望。由於他吃苦耐勞,不久就被提升為三等中土。

1920年,羅炳輝當上了唐繼堯的隨行軍士。次年,滇軍軍長顧品珍發表通電,逼靖國軍總司令唐繼堯下野,已身為副官的羅炳輝,跟隨唐繼堯來到了香港。此時的羅炳輝對軍閥割據,塗炭百姓的軍人生涯早已厭惡,他開始接受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影響。於是,他留下一封信,悄悄離開了香港。第二年參加了朱培德的討逆軍,前往廣州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斗。北伐戰爭中,已身為營長的羅炳輝,總是沖鋒在前,愛兵如子,深得官兵的擁護。

1927年,可以說是羅炳輝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這年3月,他參加在南昌舉行的被國民黨殺害的贛州總工會領導人成贊堅的追悼會上,聽到了曾為滇軍高級將領,現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朱德的講話,羅炳輝第一次聽到"工農革命"這個新名詞,他多年郁悶的心胸一下子豁然開朗。朱德語重心長的對他講,工農兵要聯合起來,才能打倒軍閥、土豪劣紳。只有革命成功了,大家才有工做,有田種,有飯吃,中國才有希望。這時的羅炳輝才真正看到了光明和前途。

1929年4月,羅炳輝任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中共中央派滇籍中共黨員趙醒吾到吉安對他做教育爭取工作。

隨後的日子,羅炳輝開始利用靖衛大隊長的特殊身份,在"剿匪"中暗中幫助共產黨人。十多年的血雨腥風,使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有希望的黨,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幫助中國廣大的窮苦百姓脫離苦海,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將中國引向和平與富強。1929年7月,羅炳輝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為尋求真理而走遍天涯的農民兒子,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實現了由三民主義者到共產主義者的偉大轉變。

1929年秋,遵照黨的指示,羅炳輝指揮了以吉安為中心的贛西數縣武裝起義,隨後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之後,他同紅軍將士-道打下萬安,又在富田地區,殲滅前來圍剿的國民黨唐雲山部,轉戰湘贛,指揮戰斗數百次,對贛西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立了大功。由於羅炳輝卓越的指揮才能,1930年的長汀會議後,被任命為紅十二軍的代理軍長、軍長,後又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

1933年,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對新生蘇區紅軍進行了第五次"圍剿"。連續幾個月的封鎖,使中央蘇區和紅軍吃不上鹽,兵工廠沒有黑色火葯,面臨彈盡糧絕的危險境地。這時,紅軍在尤溪繳獲了4000箱炸葯和食鹽。軍委急令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一部火速將這批物資搶運回蘇區,羅炳輝臨危受命,親自挑擔上路,途中遇上敵軍就打,敵軍一敗,挑上擔子就走,半個月的時間,紅軍將士每人挑著六七十斤重的擔子,走了300多公里山路,終於將軍需物資安全運回蘇區。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羅炳輝率紅九軍團突出重圍,搶渡湘江,在毛澤東的指揮下,進入西南地區。當時的《雲南民國日報》上刊登消息,提高所謂捉拿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賞格",對羅煩輝的"賞格"由原來在江西中央蘇區的三萬元,猛增到"生擒者八萬元,獻首級者獎五萬元"。

1935年,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渡過金沙江,從西昌進入涼山彝區,由此徹底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賂意圖。在彝區,羅炳輝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與彝族同胞交朋友,取得了彝族兄弟的信任,彝族兄弟抬來羊肉、牛肉和酒,送給紅軍,在彝區,彝族同胞連稱"紅軍瓦瓦古" (意思是紅軍萬歲)。 沿途有不少彝族同胞積極參加紅軍,就這樣,在彝族同胞的帶領下,羅炳輝率領的紅九軍團順利地通過了涼山彝族地區,與中央紅軍主力勝利會師。

抗日戰爭爆發後,羅炳輝告別延安,奔赴華中抗日前線。1938年,羅炳輝被任命為皖南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與司令員陳毅並肩戰斗,打擊日寇。

1939年5月,隨葉挺北渡長江。7月,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江北指揮部副指揮。皖南事變後,為了打擊日軍對根據地的掃盪,羅炳輝根據多年游擊戰的經驗,制定了伏擊與運動游擊為特色的包括伏擊、糾纏、阻擊、擾亂、殲滅等內容的所謂"梅花樁戰術"。這一戰術的特點是:一方面,部隊宿營時按三角形的駐地部署,以分散敵人的火力,減少我方傷亡,還可對敵實施反包圍。另一方面,一旦敵人進入梅花樁式陣地,則可從多個側面極大地殺傷敵人。1941年4月,日偽軍掃盪儀征,羅炳輝在儀征以北12公里按梅花樁式設伏。15日拂曉,敵人進入設伏圈,羅炳輝指揮部隊,不到30分鍾解決戰斗。以後,擁有重型裝備的700多人的日軍又在金牛山再 次嘗到了梅花樁式戰法的苦頭。此次戰斗,新四軍以劣勢裝備斃傷日偽軍500多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葯,創造了梅花樁戰法以少勝多的成功範例。

然而,多年艱苦的戰斗環境,使羅炳輝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病。當抗戰勝利的消息傳遍全中國的時候,羅炳輝卻因高血壓而處於昏迷狀態。直到第二天神志清醒時,人們才把這一喜訊告訴了他。當聽到毛澤東發表的《對日寇的最後一戰》時,病魔纏身的羅煩輝再一次振奮了。他堅決要求重返前線,參加受降工作。於是,羅炳輝抱病,坐著擔架繼續向前進發。

1946年4月,羅炳輝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

1946年6月9日,在羅炳輝的指揮下,我軍向盤踞棗庄的敵軍發起進攻,全殲敵軍,解放了棗庄。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1946年的6月21日,羅炳輝卻因腦溢血而猝然長逝。棗庄戰役由此成為這位將軍32年軍旅生涯的最後一仗。

"戎馬三十載,將軍滇之雄。"陳毅軍長親筆揮豪,痛悼與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總司令朱德也為這位當年從雲南走出來的戰友題詞:革命到底死而後已,精神不死萬古長存。

的確,羅炳輝將軍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他對黨的最後誓言:"我受黨長期的培養和愛護,這次重上前線為黨為人民捐軀,也是完全值得的……我畢生沒有打過敗仗,在我犧牲前,我還要再打一次勝戰,作為我對黨的最後一次獻禮

閱讀全文

與電影最後一次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女主時間相反的電影 瀏覽:403
走在戰爭的前面電影完整版 瀏覽:144
2017北京電影節譚維維 瀏覽:811
葡萄電影app怎麼下載不了 瀏覽:485
五一勞動節題材的電影 瀏覽:952
電影俏羅成資源 瀏覽:394
有什麼網站看最新電影免費 瀏覽:788
二戰電影血雨 瀏覽:272
一部電影多少歌曲 瀏覽:213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一九三一年上 瀏覽:793
微電影宏楠 瀏覽:827
一部大夏保安恐怖電影 瀏覽:314
酒吧主題歌曲是什麼電影 瀏覽:639
女人復仇題材的電影 瀏覽:756
二戰電影無人倖免 瀏覽:518
寡姐拍的第一部電影 瀏覽:456
抖音電影怎麼用 瀏覽:884
大提琴題材的電影外國 瀏覽:566
我喜歡的一部電影觀後感作文 瀏覽:158
星月童話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