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你看過一次再也不敢看第二次的電影
我看過很多種類型的電影,其中讓我看過不敢再去看第二遍的電影有:《無人知曉》、《金陵十三釵》、《一九四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無人知曉》
就畫面風格來說,干凈明亮的畫面,各種構圖和特寫都像是在看一部治癒系的電影,自然的表演沒有一絲刻意,可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卻在講述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本可以煽情,卻沒有任何拖沓,就像普普通通的記錄生活,平凡中的四個可憐的孩子,為了生存而努力,以妹妹的意外死亡作為結局,一個小生命最終就在一個旅行箱中,那雙沾滿泥土顫抖的手,本不該在這個年齡經歷的一切,最終畫面停留在四個小孩走在馬路上,前方的路途崎嶇,卻只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
B. 有哪些恐怖片都是真實事件教材的改編的越多越好…越詳細越好…
嘿 我也很喜歡這種片子 以下這些差不多是我能想到和找到的 簡介是豆瓣中豆列復制來的 和其他朋友重復的就不說了~
鬼肢解 泰國真實案件改編,丈夫把妻子肢解後,用抽水馬桶沖走
《驅魔》 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70年代初史上唯一經教廷承認之駭人事件。主人公原型來自德國的一個叫Anneliese Michel的普通姑娘
《安魂曲》 Requiem 70年代初史上唯一經教廷承認之駭人事件,於艾米莉羅斯的驅魔記來源於同一真實事件
《美國式犯罪》 An American Crime 上個世紀60年代的震驚全美國的真實事件改編
《字母殺手》 The Alphabet Killer 上個世紀70年代的事件改編
《陌生人》 The Strangers 美國一宗度假屋殺人懸案
《吸血女伯爵》 Bathory 根據歷史真實人物——匈牙利女伯爵Elizabeth Bathory (Erzsébet)改編
《MR 73左輪槍》 MR 73 本片的導演奧利維埃·馬夏爾當過警察,本片根據他1981年參與調查的一部真實案件改編
《芳心謀殺案》 Lonely Hearts 改編自上世紀40年代美國一個真實的案件
《女魔頭》 Monster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艾琳·沃諾斯一共殺死了六個男人(其中還包括一個警察)。她被媒體聳人聽聞地稱為「美國第一個連環女殺手」,而整個案件的審判經歷了長達十年時間。
《殺人王曼森》 Helter Skelter 取材於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妻子被殺害的真實事件。1969年8月8日殺人狂Charles Manson宣布進行終極計劃「Helter Skelter」,並揚言只有他的信徒才可以存活下來。首個受害的是著名導演波蘭斯基的大宅,除了波蘭斯基外出拍片避過一劫之外,包括他有身孕的妻子Sharon Tate在內的5人都被虐殺,接著則是一間超級市場的東主La Bianca夫婦。但這場戰爭在這里就停住了,原因是其中一名中堅分子Susan Atkins因另一椿謀殺案被拘捕後,把所有罪行招供,MansonFamily就此瓦解。
《死亡實驗》 Das Experiment : 改編自1971年Zimbardo領導的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這一著名心理實驗
《活鬼胎》 The Unborn 根據2000年發生在泰國的真實故事所改編, 至今已成為泰國街頭巷議的傳奇之一
《虐殺》 Chaos 題材源於真實案件,主要講述兩個輕薄女子參加完派對之後誤入歧途,以為來到了一個快活的樂園,其實她們遇到的是一幫匪徒。一番引誘之後,她們竟然卸下了所有的防衛,就像任人宰殺的羔羊。
《美國怪談》 An American Haunting 美國歷史上唯一一起官方承認的冤鬼索命致人死亡的案件
《驚魂記》 Psycho 故事來自一個以真實事件為基礎的小說:一位盜取公款的女郎在逃亡期間,來到一家汽車旅店;卻在浴室中遭精神分裂的狂人殺死,這便是影史上著名的淋浴戲。靈感來源於50年代連續殺人魔Ed Gein的真實事跡。
《狼溪》 Wolf Creek 影片根據1989到1992年間在澳大利亞休姆高速公路沿途發生的「背包族兇殺案」改編。號稱澳洲版的「德州電鋸殺人狂」
《山腰絞殺手》 The Hillside Strangler 影片根據70年代末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案件改編,一對心理變態的堂兄弟以將陌生人劫持凌虐最後絞殺為樂趣,先後有十幾個無辜者死於他們的殺人游戲中,警方花費數年時間和精力才最後將他們緝捕歸案。
《開膛手傑克 》Jack the Ripper 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是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間,於倫敦東區的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帶以殘忍手法連續殺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兇手代稱。犯案期間,兇手多次寫信至相關單位挑釁,卻始終未落入法網。其大膽的犯案手法,又經媒體一再渲染而引起當時英國社會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歐美文化中最惡名昭彰的殺手之一。
《 來自地獄》 From Hell 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同一事件
《剃刀開道 》Sweeney Todd 根據十八世紀倫敦一個真實的連環殺人事件改編,兇手是倫敦東區艦隊街的理發師,在椅子上的客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他常常將他們的脖子一刀割斷。
《理發師陶德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Tim Burton版本
Ed Gein: The Butcher of Plainfield 根據美國五十年代轟動一時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而Ed Gein就是這個連續殺人犯的名字
《人皮殺手》 In the Light of the Moon 與上同一個案件改編
《伊甸湖》 Eden Lake(強烈推薦 超級喜歡) 改編自轟動歐洲的虐殺事件:青少年將度假情侶包圍獵殺後,父母還幫忙行凶,最後東窗事發,卻因兇手未達法定年齡而無法定罪,在經道德團體爭議及衛道人士的抗爭無效後,仍然上映,並獲得相當程度尤其是青少年觀眾的追捧
接著補充 太多了 我盡量選的都是自己看過的或是口碑比較好的~
《驅魔人》 The Exorcist 故事改編自1949年,發生在美國馬里蘭州的一樁真人真事
《羅密歐點》 R-Point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羅密歐點是位於胡志民市西南部80公里的小島,越南戰爭時期,是美軍和越軍爭奪的重要據點。 1972年,所屬於美軍編制的韓國猛虎部隊小分隊的9名隊員失蹤,之後6個月的時間里在這片熱帶雨林中,不斷有失蹤的隊員通過無線要求總部救援。據說叫「不歸」的門還在那個入口,還有人目睹了被殘殺的那個少女的靈魂。電影《R-POINT》就是以那個地方為背景,改編了以不明原因全部死去的法軍的真實故事。並且以韓國部隊的秘史展開故事。
《康乃狄克鬼屋事件》 The Haunting in Connecticut 1987年,康涅狄格州中部一座名叫紹辛頓的城鎮里就發生了一起非常恐怖的事件。自始至終,他們都不知道他們的經歷將會被記錄下來,成為美國歷史上出現的一次最為極端、可信的超現實經歷,而這部《太平間鬧鬼事件》,就是根據這個曾經真實發生過、有跡象可循的案例改編而成的。影片是於2003年開始進入正式的製作歷程的,這一切都要源於製片人安德魯·特拉帕尼(Andrew Trapani)正好無意中看到了一部電視紀錄片,裡面所講述的是卡門·里德(Carmen Reed)和她的家人所經歷的一些不可思議的恐怖事件。
《Death Tunnel》 / 死亡隧道 真實怪談改編,纏繞在肯塔基州路易西村衛佛里丘上的廢棄療養院區周圍,由於是埋藏著超過六萬三千具死屍的遺址,被列為全球十大恐怖禁地之一。
《BTK殺手》 The Hunt for the BTK Killer 根據1974年美國堪薩斯州威奇托市的連環殺手丹尼斯·雷德事件改編。此人作案手段殘忍,犯罪心理冷酷,從上世紀70至90年在該地區至少有10人慘遭其毒手。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這名連環殺手每次殺人後,會在第一時間里告知各家媒體,公然跟美國警方和FBI特工玩「貓捉老鼠」的游戲,在和警察玩了31年的恐怖「游戲」之後,這名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終於在2005年2月26日落入法網。
《勾魂手》 The Boston Strangler 根據新聞事件拍成的驚險犯罪片,導演理查德.弗萊舍以半紀錄片方式處理本片。劇情描述六十年代,波士頓出了一名色魔,四處肆虐女人,手段極為殘忍,不少婦女都死於他的手下,令全城為之震驚。
《梨泰院殺人事件》 이태원 살인사건 根據1997年4月在韓國梨泰院發生的某漢堡店殺人事件真實故事改編。在當年的真實故事中,一名駐韓美軍家屬與一名美籍韓人聯手在梨泰院用凶器攻擊韓國某大學生,最終這名大學生搶救無效死亡,但涉及案件的兩名嫌疑犯最終都因證據不足而無罪釋放,引起韓國國民極大的憤怒。
《第27章》 Chapter 27 在「甲殼蟲」樂隊主唱約翰·列儂被殺25年之後,這是一部描寫殺害列儂的兇手馬克·大衛·查普曼犯罪心理的電影。
《地牢少女》(這個片子很沒水準) Dungeon Girl 影片根據奧地利少女娜塔莎•卡姆普什(Natascha Kampusch)失蹤案改編,罪犯沃爾夫岡•皮利科洛皮爾(Wolfgang Priklopil)與娜塔莎被發現當天卧軌。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壯年漢子,非法綁架、囚禁了一個美少女。在這個「世外桃源」般的二人世界,少女從起初的對立、恐懼,到後來逐漸被漢子所吸引,一樁惡性案件變了味兒,很讓人「囧」。而這個男人其實並沒冒犯少女,只是背地總用洋娃娃瘋狂自慰,這也映證了「生活遠比小說離奇」的觀點。
《人頭豆腐湯》 本片根據香港一宗最受爭議殘酷虐殺案(1999Hello Kitty藏頭案)改編而成,原案件早先刊登於於各大小報雜志,並圖文並茂,見者無不心驚膽寒。這宗審訊時間長達6周的支解案如此駭人及轟動,是在審訊期間,不斷爆出3名被告如何虐打任職舞女的死者樊敏儀(23歲),及事後如何駭人地處理屍體,甚至將死者人頭縫合在一個Hello Kitty公仔內的恐怖手法,令人毛骨聳然。
《烹屍之喪盡天良》 改編自1999Hello Kitty藏頭案
《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改編自80年代發生在澳門的碎屍奇案。電影名氣太大了,遠遠比案件有名得多。由於警方一直沒有找到那10名失蹤者的屍首,人又是在飯店殺的,一經媒介輿論傳播開來,民眾嘩然,一種疑犯把屍體當豬肉做包子的說法迅速流傳開來。這也就有了後來李修賢炮製的《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烹夫 》: 1988年康怡花園烹屍案改編。《烹夫》惡心重點在於肢解和拿丈夫煮湯,觀眾另外一個關心恐怕是精神失常的女人到底有沒有做過此案。最後,陪審團以五比二大多數裁定被告誤殺罪名成立,被告被判入精神病院接受無限期治療。聞判後馬潔芝保持一貫冷漠。
《的士判官》 影片開頭打出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字樣。黃秋生飾演保險業經紀阿建,本來是個用功老實的市民,事業剛剛起步,家庭幸福美滿。可是,竟因為一名司機拒載,使暴雨夜臨盆的妻子在被趕下車時發生意外,致使難產而死。阿建自此性情大變,決定報復,先後殺死了數名拒載的計程車司機。案件引起很大震動。
(感謝豆瓣里豆列的簡介信息~)
C.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1000字高二優秀作文
《辛德勒的名單》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了戰爭的恐怖。我為大家帶來幾篇《辛德勒的名單》 觀後感 供大家閱讀。下面是我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一
影片的背景取材於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對於佔領區內的猶太人的種族滅絕的政策。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德國企業家在戰爭期間救助一千二百多名猶太人使他們避免被納粹屠殺的 故事 。對於當今世界六十多億的地球人口相對於幾千年戰爭中死難的幾個億的人來說六百萬不是最巨大最令人震撼的。但是當這個數字發生在短短的幾年時間當這種.種族滅絕政策發生在某一個特定民族的身上的時候這背後的歷史終究還是無法讓任何一個稍微有些人性的人忘懷掉。困難的雖然不是自己本民族的同胞但是身為同一生物種族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點都無法用木然與無視去對待當然這是不包括一些不敢正視歷史死不悔改的頑固種族與異類的。幾十年前這場在歐洲的慘劇至今依舊是我們心中無法釋懷的一種苦難一段無法允許誰去玷污的記憶......
辛德勒一開始並不見得是什麼英雄與好人。和許多人一樣他只是一個投機者罷了一個利用德國對猶太人的種族政策投機發財的商人。酒色財氣他樣樣精通在德國社會中他憑借自己的強悍的交際能力與猶太人的死對頭納粹的劊子手稱兄道弟。甚至他自己一開始也是一個很堅定的納粹。起初對於猶太人他只是在利用他們而已。利用他們為自己工作為自己賺錢為自己獲得權利與好的生活享受。一開始在小小程度上對猶太人的庇護不過是在庇護自己的錢財而已。但是正是這樣一個人正是這個我們認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場由自己的民族發起的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中他散盡了家財也被自己的民族關起來過最終的結果也不過是逃難在自己的國家戰敗後。但是一千一百人啊一千一百個本來應該在大屠殺中死去的跟辛德勒並沒有什麼親屬關系的生命在這個不偉大的人的庇護下他們成為了戰後整個歐洲為數不多的猶太人。
電影簡介中說戰後由辛德勒救出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後裔竟然超過了整個波蘭的猶太人。前後幾個數字不得不說很多時候我們該承認一些東西承認這個好像不是好人的好人他的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正如最後猶太人送他的戒指上刻著的那行字凡救一命即救世界。他難道不能說是猶太人的庇護神嗎看完三個多小時的影片對於很多的事情我還是有著自己的一些思考例如種族滅絕例如戰爭例如戰爭中的人與事......
二戰納粹法西斯這一系列的詞語戰爭結束了幾十年的歲月里依舊是很多人難以忘懷一些東西尤其是對於那些從那個年代過來的倖存者。以影片為例德國法西斯僅僅是在二戰的幾年中對歐洲的猶太人就帶來了不止六百萬的死亡更別說這場有人以來規模最大損失最重的一次全球性戰爭。種族滅絕是很多的國家與民族的「傑作」。似乎每一個民族都能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哲學也似乎只有手中有的民族他們才能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上帝最傑出的作品。死亡是他們加之在他們認為不是跟他們同等地位的民族身上的。無法去理解這「用民族的劍為民族的犁爭奪空間」的邏輯。當我在電影中看到幾十個劊子手就能把成百上千個猶太活人當做豬狗一樣的屠宰的畫面時我無法去言語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就好像歷史書上提到僅僅幾千的日本鬼子就能佔領我們上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樣。壓迫與被壓迫在我的心底實在無法找到一個很直白順暢的邏輯關系去理解。歷史的構成究竟是什麼我不明白......
同樣一份名單成為生或者死的界定線我也沒有弄明白。當辛德勒用錢財用關系在這個生與死的斗爭中換取到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的時候我不禁要問生命竟然可以用價錢來商量戰爭年代裡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到底是怎麼樣的內在邏輯戰爭這個一直給我們帶來悲哀的斗爭形式為何總是如此的受到各個民族各個年代各種信仰的人的喜愛人類的生存與動物界的弱肉強食究竟有什麼樣的區別與聯系不懂的太多而懂得的太少。面對這樣一種局面除了悲哀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樣的意義當年強勢的德國人對付的是弱勢的猶太人而如今強勢的猶太人又在對付著處於弱勢的巴勒斯坦人。幾十年僅僅幾十年不少的猶太人對當年德國的屠殺一直耿耿於懷而如今又有多少的猶太人看到了他們屠刀下處於悲慘境地的巴勒斯坦老百姓無論長幼無論男女也無論軍或者是民。一顆高科技的炸彈下去失去的是鮮活的生命留下的只不過是未來歷史書上的數據而已。
當然不可否認一個在那個時期處於優勢地位的德國商人能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被自己的同胞視為不是人的猶太人辛德勒是偉大的。他救活的不僅僅是一千多條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種族屠殺屠刀下的一群猶太人最重要也是最為人們懷念的是他救活了正義救活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中人類獨有的人性。從這個角度來講雖然我與他生長的 文化 區域不同但我還是得向他獻上最崇高的敬意。辛德勒英雄影片結束了那場戰爭也結束。但是新的戰爭新的「名單」也正在醞釀與產生。或許結局的時候辛德勒的話是最有深意的他說不是他在戰爭中救了猶太人而是他們的自救而已。換做今日是不是可以說人類要發展只能靠自救呢?懂得自救的人群懂得珍惜的民族懂得寬恕與諒解的國家世界才會有她永恆的立足之地未來也才會有她光芒四射的英姿......
期待不再有《辛德勒的名單》期待和諧真正有一天成為世界上所有種族的最至高無上的真理.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二
一直以來對猶太民族都有著難以言說的好感。他們的聰明勤奮以及在世界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為世人矚目,甚至連他們的面容我都喜歡,尤其是女生,多半有著挺直的鼻樑,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裡總是閃爍溫柔而智慧的光芒。
這樣的一個民族,卻一直經歷著磨難。一直到現在,以色列不曾得到過真正的和平,戰火蔓延,二戰期間,更是經歷了令人發指的瘋狂屠殺,以為首的納粹政權,將這個充滿智慧、善於創造財富的民族列為劣等民族,趕盡殺絕成為最通用的政策。一個個集中營林立,聲不斷,每一聲響,都是一個無辜的猶太人的倒下,有強壯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辛德勒先生的拯救行為,猶太人的頑強、樂觀、聰明等美好秉性,納粹軍官的殘忍,歷歷在目,猶如乘坐時光機,回到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最喜歡斯皮爾伯格的地方正在於他並不刻意強調主人公的高大全的絕對美好,而是本著紀錄片的真實,因此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真實的人,辛德勒先生的投機心理,做為一名商人的奸詐,最開始的對於猶太人的麻木,在影片開始便能輕易知曉,但這些並不影響他的偉大。不像國內許多人物傳記電影總喜歡在謳歌贊美的同時,把偉人的瑕疵一並抹去,不百分百完美誓不罷休,殊不知一個總是考一百分的好學生必定是一個無趣的學生,一個從來不曾萌生過任何小邪惡念頭的人也必定是一個乏味的人。 一個約為四分鍾的場景。大致內容是,辛德勒為了籌備軍工廠,千方百計地拉攏德納粹高級軍官。在官員雲集的夜總會里,他充分發揮交際才能,使自己很快成為眾人注意的焦點。剛進門時,他尚是個不為人所知的陌生人,當晚宴結束之時,要是誰不知道此人就是奧斯卡.辛德勒,肯定會被當作無知。 電影的場景並非靜止的畫。場景,實際是一個外部動作或內心動作的載體。這個人物的動作,包含了一個最高目的。辛德勒拿了一大把鈔票去酒會,目的是盡快地在這個交際圈大獲成功。他成為這個場景的觀察者和實施者。所有的人們都沉浸在夜宴里,只有一雙辛德勒的眼睛在默默地打量和思量他們。我們擁有了他的視線,我們成了整個晚會的運籌者。 辛德勒的特寫是少不了的,一些鏡頭的前景或後景,也始終離不開辛德勒。跟隨他的目光,德國軍官的領章、已被高官預訂好的席位、拍照的女記者,紛紛納入我們的眼底。 鏡頭只強調了三個德軍人物。辛德勒送上一瓶葡萄酒,上前邀請軍官及情婦共進晚餐。這是筆墨較多的一次。第二個頗為好色的低級軍官,只用了幾個鏡頭。到最後,那個官階最高的人出場時,辛德勒已被眾星捧月一般圍了起來。此時此刻,已經發展成,軍官非常想主動結識辛德勒了。一個小插曲挺有意思,就是那個軍官對情婦的興趣逐漸從親昵到淡薄,他的精力都被辛德勒的個人魅力所吸引,合影的時候,還惟恐情婦搶了自己的鏡頭。 原本是私人的聚會,結果演變成了一場狂歡。空間上可以讀出這種變化,氣氛越來越活躍,人物越來越聚攏。辛德勒輿論上已佔先機。最後只用了幾個固定鏡頭,就完成了敘述。利用構圖和造型上的相似性,平行剪接,加快了節奏,一氣呵成。軍人、舞女、侍者、高官擺出各種姿勢,爭先恐後地與辛德勒照相。 只用四分鍾的時間,來表現一個晚上,甚或是一個通宵發生的事情,卻不讓我們覺得短暫,是有些難度的。我覺得一個道具起了推波助興的作用,這個道具就是女記者的閃光燈。空間和時間通過閃光燈在不停地轉場。照相機發出的閃光和「啪啪」聲,總讓氣氛變得濃烈。我們察覺到了時間的流逝。 突然發覺自己幾乎就要把猶太群體當做本片主角了,事實上,每一位猶太人的鮮活、真實,才讓這部有意表現辛德勒先生的電影這般深入人心。我熱愛那個民族的抗爭、重建的勇氣、以及能屈能伸的柔韌。這部電影里看不到《南京!南京!》中以劉燁為代表的愛國硬漢角色,猶太人的群體堅韌卻一覽無余。順便多言一句,在看完該片後,便覺得南京一片的拍攝手法有多麼拙劣,妄圖從不同角度表現南京大屠殺,卻讓人對那段歷史更加模糊。我總覺得,真正尊重歷史的電影,不需要過多的鋪墊以及渲染,近乎於紀錄片的忠實,會讓電影更加好看。或許我始終熱愛敘事文甚於抒情文吧?
在影片的結尾,當收到倖存的猶太人送給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來文: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一個世界,辛德勒先生應該是情緒坍塌,一直以來以為自己已經做的很好的正義勝利感也敗給了無力和沮喪,他指著自己的車,表示那能和歌德軍官換10個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針,表示那能換2個人,甚至更多。他淚流滿面,抱怨自己的不夠努力,沒能賺更多的錢,以至於他能拯救的猶太人才區區1100多人。那一幕,著實讓我動容。在傾家盪產並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終於徹底展示他偉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對於所有無辜的人類都有著宏大的愛。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偉大的人從來不以自己的功績而自傲,卻還在檢討自己的不足引為罪孽。事實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歲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愛與付出,讓蒙受重創的猶太民族有了復興的基礎,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猶太人已經有將近6000人時,深感安慰。其時是1994年,暌違15年過去,已經遠遠不是這個數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會綻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簡單的墓碑上,擺滿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猶太儀式放下的石頭,最後一位緬懷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惡橫行霸道妄圖一手遮天時,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綻放的光芒,讓我們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於徹底絕望。
寫到這里,已經是五味雜陳。一張張猶太人的倉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優雅剛毅走馬燈般晃過。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塊石頭。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三
對於國外的書和名著,說實話我是不大愛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吧,讀國外的書總感覺很難讀懂甚至還有點枯燥無趣。老師說讀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讀懂就要先讀懂國外的聖經,對此我只能投降。都說音樂是無國界的,我堅信好的書籍也是,國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的。
還記得一年前,老師帶我們看了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三個多小時的片子看完後,給了我深深的思考。此刻想起來都會覺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影片以一種記錄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戰那段真實的歷史。對於我這樣的學生,多了對這種戰爭年代的體會,那就是戰爭能把人類最醜陋的一面抖落出來,但也能見到人閃亮期望的一面,天夠黑的時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確是真理。法西斯的瘋狂殺戮和辛特勒這個追逐利益的商人揮盡財產救下被迫害的猶太人構成整片的比較線索。整個影片讓我有哭的沖動是最後辛特勒在逃亡時悲慟的說:"我還能夠救下更多的人…讓我很難明白的是,為何人類要分種族互相迫害,比殺動物還冷酷?
喜愛辛特勒對權力的定義:什麼是權力?權力不是能夠定人死罪,有潛質赦免拯救必死的人,才算是權力!真的很感謝辛德勒,從辛德勒在揮舞棍棒、瘋狂掃射的沖鋒隊和被驅趕的猶太人之間看見了一個穿行於暴行和屠殺而幾乎未受到傷害的穿紅衣服的小女孩,而當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經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屍體。辛德勒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我們同樣也是。不僅僅僅小女孩的穿著是本電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了有一種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燒,這也許是辛德勒為放下利益救迫害的猶太人轉折點。
辛德勒的名單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靈。就像影片中所說的那樣:"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單,這名單是生命。每一個名字都是用巨額的金錢換來的,辛德勒舍棄了自己很多很多的東西,保護了一群生命,一個民族!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曾設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會那麼偉大,如果我是戈特,我是否會那樣殘暴,但由於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設想如果我是當時的一名猶太人我會怎樣,我會怎樣生存,怎樣死去。我寧願做任何人,而不願意是他們,正因他們的慘烈正因我的懦弱。因此我在當時很可能也只是一個茫然無知的旁觀者。
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不是要 教育 我們什麼,而是有一種讓人警惕的東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習慣,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我也不想拿出電影中某一個猶太人的悲慘命運來博得人們的感嘆,從而同意我的說法,正因就某一個猶太人來說,沒有另一個無辜的人更就應被虐殺。
當應對焚屍爐、毒氣室、與猶太人驚懼疑問的眼睛的時候,你永遠不能無動於衷。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四
這是發生在二戰的噩夢,沒人敢相信,在短短六年的時間,納粹黨員無辜殺害600多萬猶太人;沒有人敢相信,納粹黨員以射殺猶太人為晨練,鍛煉了體魄,扼殺了良知;沒有人敢相信在漫天的雪花中,高高的焚屍塔冒出的漫天屍體的灰燼,充滿著仇恨,眼淚幹了,心灰了,親人死了,靈魂也滅了;更沒有敢相信,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有一名納粹黨員,用他的金錢,不,是良知和感悟拯救了處於死亡邊緣的1100名猶太人,他就是辛德勒。
看《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心情是沉重的,壓抑的情緒,黑白灰的畫面,清幽的音樂,導演總是善於用長焦去勾勒每一個畫面,調和,厚重,並不在乎太多的細節。沒有血腥味,沒有眼淚,但整個畫面卻時時刻刻充滿著凝重,這種氛圍的火焰,燒得你心頭難受的緊。
辛德勒是一名有錢的商人,起初他只是看重猶太人的廉價勞動力,讓猶太人為他服務,可在相處中,他們學會了珍重,那是在辛特勒生日宴會上,猶太工人送給他一個並不精緻的 蛋糕 ,他忍不住親吻了送蛋糕的猶太小女孩,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納粹黨人是不準親吻猶太人的,這是違反「法律」的,可他不在乎。我想這是長久壓抑在他心中的情緒吧:這是打從心眼的對猶太人的敬愛,他們聰明,善良,漂亮。可另一名納粹黨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是一名軍官,可卻不自覺地愛著他的僕人——一名可憐的猶太婦女,當獨自面對她時,他不敢告白,壓抑自己的情緒,愁悶,痛苦著,可憐的他只能將愛情理解為一種罪惡,他用暴力解決問題,他騙自己說「猶太人是很會勾引人的」,可誰都知道,其實他是不敢面對愛情的可憐蟲。
喜歡導演用黑白的畫面去詮釋問題,影片唯一出現的光亮色彩是一個穿紅色衣服的小女孩,穿梭在徒刑場間,她在尋找親人嗎?還是在躲避廝殺。然而再一次的相見,卻發現她靜靜地躺在海一般的屍體中,仍然是紅色的衣服,卻沒有了亮的感覺,是「灰色」的寂寞。
因為是辛德勒的工人,那1100名猶太人躲過了被屠殺的命運,最終熬到了二戰結束,德國宣布投降。其實那每一個生命都是辛德勒用超過十倍的金錢,最終傾家盪產換回來的。最後一晚,作為納粹黨員的辛德勒不得不離開他親愛的朋友們,當他接過猶太人送給他的刻著「拯救一個人等於拯救一個世界」的戒指時,他哭了,多年辛苦的難熬的日子都沒有讓他流過眼淚,可今天,就在這個時刻,他忍不住哭了,他懺悔的告訴他們,其實他可以多救一些人,他可以的。
辛德勒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選擇別人不走,不敢走的路,他選擇「拯救一個人,等於拯救一個世界」。在歷史的篇章中,他做了不屬於自己角色能夠做的事,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尊重,人們把他牢牢記住。他喚醒一代代人的良知,他被一代代人歌頌紀念。愛國的情懷固然值得尊重,民族的力量固然堅強,可良知和對生命的尊重,是更值得讓人學習的。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後者,這條路是艱辛,危險的。可他,走了下去……
二戰結束了,可我們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在國家與良知之見,在民族與生命之間,在藐視與尊重之間,怎樣去做出正確的選擇?那些年的德國冬天很冷,可辛德勒用良知的火焰保護了1100名猶太人,就如同猶太人所言:拯救一個人等於拯救一個世界······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五
靜靜地,三個小時無聲無息、平靜地溜走了,我的內心卻始終無法平靜。
起初看《辛德勒的名單》,不甚疑惑,93年拍的畫面怎麼是黑白的,不僅要忍受緩慢沉重的敘事,還要忍受單調無趣的黑白。後來才明白黑代表黑暗,白代表陽光;黑代表絕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罪惡,白代表善良。也或許只有這黑白才能象徵那個時代。這部電影的背景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悲慘事件。辛德勒,一個奧地利商人,開始對他的印象並不好,貪財好色,利用德國戰爭時期,逼猶太商人投資,然後和猶太會計stern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搪瓷用具賣給,大賺了一筆錢。但後來當他目睹猶太人被集中慘殺,他開始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他以生產軍火需要大量勞力的名義,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費佛堡、費雪……辛德勒的名單救下了1100多名猶太人。戰爭結束了,工人們獲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則破產了,並因「戰犯」罪名必須逃亡。但是他不曾後悔,而是遺憾自己未救出更多的人。看到這里,我不禁為自己先前的想法而感到慚愧。曾聽地理老師說過,猶太人聰明勤奮,在世界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為世人矚目,甚至連他們的面容都十分美麗,女生那深邃的大眼睛裡,總是閃爍著溫柔而智慧的光芒。猶太人在面對悲慘境遇里的所表現出的堅強與樂觀,和納粹軍官在殺戮中忘記自我的強烈對比令我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麼,才能如此殘殺同類,而在處於軟弱處境的猶太人如何掙扎著渺小希望,目睹伸向他們的魔爪?死亡的恐懼漸漸被淡化,但被納粹軍官踐踏的人性和猶太人產生的絕望,反而令我更加深刻。通過這部電影,辛德勒無私的拯救行為,猶太人的頑強、樂觀的美好秉性,納粹軍官的殘忍都歷歷在目,好似回到了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引用萬千觀眾的一句話:這部電影的感人,並不在於情節,而是在於可以喚起所有觀者心底的良知。
相關 文章 :
1.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範文5篇
2. 《辛德勒名單》觀後感1500字範文5篇
3.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範文3篇
4.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5篇觀後感
5. 《辛德勒的名單》1000字5篇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