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視評論】沒有離別,何來重逢:《天堂電影院》(托納多雷)
文/ 小關平
目錄:
————
1 、離別與重逢
有幸參加「查令十字街84號」咖啡館的電影沙龍,這是2020年疫情復工之後的首次集體觀影,所以放映師設定的主題是「離別與重逢」。
看電影之前,放映師播放了有關「離別與重逢」的經典影片混剪。
每部電影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主題,比如《盜夢空間》的專屬主題是 「多層夢境」 ,但它和《黑客帝國》、《楚門的世界》又有著共同主題,就是 笛卡爾的惡魔理論: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所處的世界就是真實的?
雖然我之前沒有參加過查令的觀影活動,但我很榮幸第一次參加就是觀看托納多雷的《天堂電影院》。
觀眾在影片結束後,都靜靜地將片尾字幕看完,沒有提前離場,沉浸在浪漫的電影世界之中。和一群愛電影的人一起觀影,本來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我雖然沒有在咖啡館經歷過離別, 卻有一種舊友重逢的感覺。
————
2 、托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
《天堂電影院》,是托納多雷時空三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喜愛度依次為:《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和《海上鋼琴師》。
曾經最喜歡《海上鋼琴師》,但我看過《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之後,被美麗的西西里島和義大利風情所感動,《西西里》的剪輯和攝影也更加成熟。
《海上鋼琴師》在中國的名氣最響,劇情節奏也更明快,還有著眼花繚亂的鋼琴演奏,但總感覺比其他兩部少了點什麼。重溫《天堂電影院》之後,我想到了, 是義大利語!
《海上鋼琴師》雖然也是義大利人到達美國的經歷,但為了迎合好萊塢和世界觀眾,全片用英語完成,缺少了義大利語的風味。
《天堂電影院》老舊的色調和並不波瀾壯闊的故事,之前排在三部曲的末位。但它擁有我鍾愛的「電影」主題,在這次觀影之後,喜愛度超越了《海上鋼琴師》,算是我對電影獨特的致敬。
比電影放映員更厲害的是,拍電影。
多多,正是托納多雷的化身。
雖然多多是在電影院泡大的,但如果他沒有拍電影的天賦和持之以恆的努力,以及艾佛特對他的悉心指點,也不一定能成為世所矚目的大導演。
在電影院工作的人那麼多,能成為電影大師的又有幾個?
多多十幾歲就開始對著被屠殺的奶牛拍攝短片,這是托納多雷和斯皮爾伯格、諾蘭這些大導演小時候都干過的事情。
就像 昆汀·塔倫迪諾,也是在他打工的音像店閱片無數,最終走向了導演之路。 多多在電影院當播映員的經歷,使他成為國際大導演奠定了基礎。
————
3 、稱職的觀眾
多多看膠片就知道放的什麼情節,而且還記得很多電影台詞。一開始我認為,只有像多多這樣從小混跡於電影院放映室的孩子,因為電影看的太多,才有這種能力。
但後來發現,電影院里的很多觀眾,無論大人小孩,都能背掉很多台詞。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人,把一部電影從開始到結束完整地背了下來。在播放電影時,他總是搶在演員說話之前,將電影中的台詞和盤托出,而且自己還熱淚盈眶,聲淚俱下。
這一段既好笑又感人,這老人是電影痴迷者的典範,當時的電影質朴無華,卻很容易讓觀眾代入到劇情和角色之中,人們觀影時都聚精會神,生怕錯過了什麼,哪怕已經看過了很多遍。這和時下邊玩手機邊看電影的觀影狀態完全不同。
其中有個人可能有心臟病,當看到電影里一段戰爭劇情時,一枚炮彈射向觀眾視角,一下子把這位心臟病者嚇得當場去世。對於當時的觀眾來說,電影院的畫面效果太逼真了,比現在的3D效果還要震撼,他肯定以為那顆炮彈從熒幕中飛出來了。
本片的電影院里共放了多少部電影?分別是哪些電影?
因為都是黑白老片,而且很多義大利本土的電影,估計只有歐美觀眾才能統計出這些電影的名稱,期待能看到這樣的科普文章。
寫影評不要只去寫評論和感悟,有時進行一些系統性、專門性的研究,做一些獨特視角的東西,比如統計、考古、排名、盤點、對比、分析、聯想,也都很有意思。
每篇影評的側重點都不一樣,看不同的電影評論,能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如果是現代人來拍《天堂電影院》,電影院里放映的可能就是《閃靈》《教父》《E.T.外星人》《大白鯊》《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泰坦尼克號》這些電影,我們看的時候可能會更加淚目。
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就致敬了很多經典老片,觀眾從中找到了復古懷舊的感覺,《閃靈》場景的出現直接讓我們這些電影愛好者喜極而泣。
大多數人都沒有在電影院中欣賞過《閃靈》,只能靠影碟、電視和網路來看,而《頭號玩家》讓我們實現了夢想,在電影院中身臨其境地欣賞《閃靈》,哪怕只是模仿和致敬,也覺得感動不已,彷彿回到了《閃靈》上映的時代。
相信這樣的經典電影,未來都有機會在電影院重映。
————
4 、良師益友
多多的小時候很像C羅,我在第一次觀影時就發現了,說多多是小時候的C羅演的,估計也會有人相信。
C羅是個孩子氣的大男孩,臉上經常出現陽光、帥氣、調皮的笑容, 一直覺得多多長大就應該是 C 羅現在的樣子。 如果我是播映電影的老頭艾佛特,估計也會喜歡上這個男孩。
艾佛特與多多是忘年交,是教會多多播映電影的人,也是他的人生導師。
電影一大半的情節都在描寫這一老一少忘年交的友情,這也是本片最感人的內容,超過了男女之間的愛情。
艾佛特教會了多多如何放映電影,並提醒他注意安全,萬一出現意外著火,應該如何搶救膠片。這是項重要的職責, 真正愛電影的人都會把電影膠片當成生命來愛護。
而且在理想、愛情這些重要的人生議題上,艾佛特也給出了很多建議,是多多最好的傾聽者和老師,最可愛的就是他為多多談戀愛出謀劃策。哪怕後來雙目失明,依然充當了多多的軍師角色。
不僅如此, 他還給了多多最好的人生建議,讓他走出小鎮,去看看外面的廣闊世界。
《海上鋼琴師》的男主也面臨這樣的選擇,是否願意離開從未離開過的游輪,去看看外面開闊的世界?
1900最終沒能超越自己,他將自己困在船上,就像卡爾維諾筆下的樹上男爵,在樹上不願下來,最終跟著那艘渡輪一起沉默、爆炸。
但是,多多選擇了離開小鎮,到外面的世界闖盪,因為他的人生導師很有遠見地幫他策劃,讓他選擇了一條正確之路。
多多衣錦還鄉的時候,竭盡所能地幫助了小鎮的電影院,這和《大魚》的情節相似,都是王者歸來時的報恩。 看著人生導師艾佛特給自己留下的吻戲混剪視頻,他流下了眼淚。也正是那一刻,二人的靈魂又交融到了一起。
————
5 、小鎮和吵鬧的義大利人
這個小鎮的村民淳樸善良, 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嚮往、好奇和想像,卻又習慣以看電影的方式來了解外界,久而久之,便不願意走出去直面銀幕外的現實世界。
他們從電影中看到了外面的美好、純真、誘惑和魅力,也看到了兇殺、險惡、恐怖和猜疑, 一方面害怕外面世界的殘酷與邪惡,另一方面又嚮往花花世界的驚喜與浪漫。正是在對立的矛盾中,他們通過看電影完成了對這種復雜心理的救贖。 這也是電影院一直存在的重要理由。
如果研究義大利文化和義大利人的性格,多看看義大利電影,就會發現吵吵鬧鬧正是義大利人的性格特點。
他們不僅喜歡大聲說話,而且容易情緒化,並習慣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是義大利人與其他歐洲人不太一樣的地方。這也是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南歐國家的電影中是看不到的,西歐、中歐、北歐的電影就更罕見,只有義大利人具有這種吵鬧的特色。
看到小鎮上的瘋子,當別人安靜地生活時,他就在到處搗亂。我想起了小時候我們大院的一個流浪漢。
夏天的時候,他扯塊長布讓別人幫忙擋著(現在想想,幫他拿布的那個人也挺厲害的),拿盆水在球場邊露天洗澡,當時我們這些小孩子看到了都覺得很好笑。不過他沒有錢又無家可歸,不露天洗澡,又能在哪裡洗澡呢?
對於生活中苦難或受到疾病困擾的人,我們不應笑話或冷眼旁觀,也要留一份同情和理解給他們。
可能每個地方都有一個這樣的瘋子,《白鹿原》中就有一個瘋子一直搶戲,《射鵰英雄傳》里有傻姑,《刑事偵緝檔案3》的牛背洲殺人事件中也有一個瘋了的神棍,《2012》中也有個舉牌子的流浪漢。他們總會說一些驚世大預言,或者讓人聽不懂的話。
《天堂電影院》的瘋子一直說 這個小鎮都是他的 ,這一段看似無關緊要,其實細思極恐,想來也有他的道理。
幾十年後的小鎮物是人非,這個瘋子卻好好地活在小鎮上,仍然堅持在說小鎮是他的。 想到那些死去和離開的人,再看看他,你還敢說他說的話不對嗎?他裝滿了小鎮幾代人的回憶,也許他才是最大的勝利者。
————
6 、電影放映員與觀影模式
真正愛電影的人會為它付出很多,電影放映員的工作也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的,更不是為了免費蹭電影看。他們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職業精神,才能將一部部電影完整順利地播放給觀眾欣賞。
電影的創作、拍攝、發行、放映、評論過程中,都需要這種職業精神, 每一個環節都應全力去做。
放映電影也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尤其在設備簡陋、技術落後的時代,放映員更是件體力活,經常會面臨危險。艾佛特正是在拯救膠片意外失火的過程中,被火燒傷,雙目失明。
艾佛特將這個差事傳給多多,多多也沒占什麼便宜,而是承擔起了讓小鎮人民開心快樂的重要職責。
夜色已晚,狂熱的小鎮居民卻嚷著要繼續播映電影,這一段對話特別有趣。
艾佛特問多多,我們需要讓他們快樂嗎?
多多點頭說,要。
他們把電影從銀幕上擴展到了室外的牆上。
影院老闆不讓在銀幕上放,那我們就在外面放。
觀眾說,我們還需要聲音。
艾佛特又問多多,我們要達成大家的心願,讓他們開開心心地看嗎?
多多點頭。
他們又把喇叭對外公放。
一個室外電影院誕生了!
所以說,他們從事的是一項能夠讓人愉悅的職業,並非只是簡單地播放電影。
插說一句,查令84號咖啡館的小唐也是個獨立的放映員,因為艾佛特和多多是電影放映員的老前輩,今天放映這部電影也是非常應景的。
我以前還不知道,原來當代也有電影放映師這個職業。
露天電影院就是這么來的,後來還有人從水上坐船來看電影。
現在還有在汽車中看電影的汽車電影院,或在山崖上、星空下看電影,以後還會有各種各樣的電影播映方式。
這些都只是形式,真正重要的還是影片本身的質量。如果電影真的好看,哪怕我們是在電視、電腦、平板、手機上看,依然能從中獲得快樂。
然而,電影院才是播映電影最傳統的場所,哪怕以後看電影的方式千奇百怪, 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電影院中的那些歡聲笑語,和集體觀影的儀式感。
《 天堂電影院》是一部表現出看電影最純真一面的電影。 當疫情復工之時,查令十字街84號咖啡館以本片作為集體觀影的開篇,還是很有想法的。
有一個細節是,兩家電影院共享同一個膠卷,有一人專門騎自行車給兩家影院互遞膠片,一家看上集時,另一家只能看下集。
那些看過上集的人還可以慢慢等下集,可是有些人卻只能先看下集,後看上集。
看影視劇都講究連貫性,除非是四大名著那樣倒背如流的作品,一部新劇很難先把20到40集看一遍,再回過頭看1到20集。
有一個觀眾,當大家嚷著要看上集的時候,他驕傲地說:我整部電影都看過了,我可以把劇情講給你們聽!
接著他被大家痛扁一頓。 看來無論哪個時代,觀眾都不喜歡被劇透。
————
7 、三部曲的女主和攝影
將時空三部曲的女主角進行對比, 「神秘」似乎是她們的共性。
《天堂電影院》的女主艾蓮娜跟多多剛認識的時候也有些飄忽神秘,但好在兩個人還談了一陣戀愛。
《海上鋼琴師》的女主跟男主基本就是擦肩而過,雖是一次浪漫的邂逅,卻沒有碰撞出太多火花,甚至女孩連名字都沒有留下。雖說她給男主留下了線索,讓他去找自己,但男主最終還是沒有下船,錯過了這段良緣。
可能女主還在家中等待著男主來找自己呢! 按照一般影視劇的套路,肯定是這個結局,但托納多雷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女主瑪蓮娜(和《天堂電影院》的艾蓮娜名字很像)更是神秘、性感、冷艷,勾起了別人的慾望,卻又斷絕了大家的念想。
可能是托納多雷自己有過一段還未開始就已失戀的情感經歷,所以描寫這種求而不得、欲罷不能、萍水相逢卻又終身難忘的感情,有著感同身受的心理 ,所以拍得非常成功。
義大利的風景很美,我認為是世上最美的國度。
《天堂電影院》的攝影毫不差於《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和《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的攝影也非常美,但大部分時間有一種壓抑的感覺,因為故事一直發生在船上,基本都是在室內拍攝的,環境比較昏暗,不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陽光明媚,也不像《天堂電影院》星空閃爍。
稍微開闊的場景是,輪船剛到紐約的時候,人們看到自由女神像和岸邊的高樓大廈,都興奮地歡喜高呼。甲板上兩人邂逅的那段戲也有些外景,卻又下著大雨。
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發生在悶熱的夏天,不僅陽光充足,還混雜著汗水和荷爾蒙的味道。
《天堂電影院》也有大量的外景,風景宜人,溫馨浪漫,很適合年輕人談戀愛,也容易誕生出創作靈感。 整個小鎮古老而不陳舊,優雅卻又厚重,給人的感覺質朴和溫暖。
影片的鏡頭和攝影都非常唯美,把小鎮的自然之美和人物的純真之美全都體現出來。尤其是女主出現的那一段,在多多手持攝影機的鏡頭下,也是非常之美,這和另外兩部的美感幾近重合。
托納多雷攝影機下的女主角總是魅力十足,這和多多從小拍攝的女性美完全一樣,所以說這是導演的自傳。 通過女性美將三部電影聯系在一起,構思巧妙,意境完美。
再說一下三部曲中關於爆炸的情節,也就是本片的炸電影院和《海上鋼琴師》的炸船。
炸電影院的情節,和《海上鋼琴師》中炸船的情節相似,都是 曾經凝聚了記憶的東西被毀滅,而它們對主人公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炸船的時候,主人公和這個載滿回憶的龐然大物一起消失;而炸電影院,不會傷及人的性命。因為電影院破舊,政府要將其拆除另作它用,小鎮居民對電影的熱忱已不像從前,和大船一樣,電影院也成為了一個陳舊的回憶。
但對於多多來說,他不忍心看到兒時的記憶化作廢墟,於是重建了新的電影院。他不僅是個導演,還為電影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也很喜歡這個善良的結局。
其實《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也可以創作爆炸的情節:愚蠢的市民可以去炸女主的房子,納粹可以去炸這個美麗小鎮,盟軍也可以去炸法西斯的軍事基地……如果我是導演,可能會這么拍,讓三部曲再增加一個共同意象。
————
8 、與女神約會
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艾佛特和多多說的那段「公主與士兵」的故事是什麼意思?
多多問艾佛特,這個故事到底是什麼意思,艾佛特也說不出來,也許它本身就具有多重含義。好在多多的愛情並不是這樣,他的等待是得到了回報的。
看到他們兩個的短暫愛情,我還是為多多感到欣慰的,比1900幸運得多。
尤其是看到電影院中兩個人的初吻,我想到多多從小看了那麼多電影的親吻鏡頭,現在輪到了自己,那感覺一定非常純真、美好,令其終生難忘!
當你千辛萬苦追到了自己的女神時,以前付出再多辛苦也都覺得值得。多多對女生的求愛比較主動,當對方沒有表示時,依然不依不撓地追求,最終抱得美人歸,那種喜悅是非常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
當我看到他們初吻、擁抱和浪漫約會的情節時,非常為多多開心,也想到了和自己的愛人在一起的畫面。
他們在草地上吃野生沙拉,看著像雞肉和生菜,伴著可口的水果,加一點沙拉醬……我看電影時,恰好也在咖啡館點了一份雞肉檸檬沙拉,和這段情節同步,代入感極強。看他們吃東西,頓時覺得手中的食物非常甜蜜。
我們看的是奧斯卡版本,也就是普遍流傳的兩個小時,而導演剪輯版將近三個小時,導演剪掉的是多多成年後和女主的互動,以及艾佛特對這段愛情的阻撓。
這些片段更好地解釋了後半部分讓人困擾的地方,但卻把電影拖得很長,因為電影的精彩情節都發生在電影院,戀愛的結果,觀眾似乎沒那麼期待。所以奧斯卡版保留了大量的電影院情節,和多多追求女神的浪漫時刻,把後面的感情戲簡化了。
我們也可以看一遍導演剪輯版,但不如這版乾脆利落,雖說有些地方解釋得不夠清楚,但並不影響整體劇情的發展。就這版我還嫌長呢,如果能再壓縮10到20分鍾,本片可能會更加完美。
————
9 、最愛的吻戲混剪
教會的人不許電影院放親吻情節,一放就搖鈴,這一段印象很深。
艾佛特後來給多多留下的親吻剪輯,也正是對教會和神父這條禁令的抗爭。他和多多都認為 親吻是男女之間正常的情感交流,是人的天性,不應受到禁錮和限制。
觀眾對美好的愛情本來就報以純真、熱情的期待,作為浪漫國度的義大利,親吻和親熱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鏡頭了。 神父搖鈴的細節正是給影片結尾的親吻剪輯做了情感釋放的鋪墊。
我也非常偏愛看親吻鏡頭。
艾佛特給多多留下了吻戲鏡頭的合集,有幾十個親吻鏡頭,從幾十部影片中剪輯而成。
如果把這些電影考證出來,把親吻的男女主角也寫出來,一定是一項非常巨大的工程,相信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
親吻和其他情色鏡頭不同之處在於:大多數時候,只有男女真心相愛才會親吻。 如果男人不愛這個女人,他也許想得到她的身體,一般卻不想親她。女人對男人也一樣。
親吻是一對戀人情到濃時自然而然做出的行為,更展現出感情的真摯與純潔,是情感熾熱時的迸發。
這段吻戲,艾佛特剪輯得實在太美好了,也給這部電影留下了最精彩的一幕。
我以前發過朋友圈,說我就愛看親吻的鏡頭。可能是吻戲會讓人很有代入感,能夠感受到男女主角的開心與甜蜜。
————
10 、對電影永遠的愛
疫情期間,雖然不能去電影院,但通過電視、電腦、平板、手機這些視頻載體,我也欣賞了很多好看的電影。
用4K極清電視看電影雖然清晰度更高,又有多語字幕,可以快進、暫停、倒放,還能記錄和研究電影的細節,看電影的姿勢也更自由自在, 但我最愛的觀影方式還是去電影院,就像《天堂電影院》里的人們。
依依不捨地離開查令十字街84號咖啡館,但我想,很快我又會再回來,和大家繼續看其他電影。 沒有離別,哪來的重逢呢?
2020/8/19初稿 2021/8/5修改
2. 關於電影的主題分析和評價
無論是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還是糟糕透頂的電影,都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某種東西在裡面。即使你不是專業的影評人或是學這個專業的學生,但如果你熟知了電影的主題以及一些分析電影的方法,你就會知道一部電影好在哪裡或是糟糕在哪裡,而不再人雲亦雲。
什麼是電影的主題?
對於一篇文章來說,主題是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於電影來說,這個定義還不夠全面。更加准確的來說,電影主題指的是將影片整合在一起的中心內容或特殊的關注點。一部電影的主題將決定整部片子的質感風格,以及怎麼選演員、怎麼剪輯、怎麼配樂等等。
接下來我們將從常見的六種影片類型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劃分:
一、以情節為主題中心
這類電影多出現在冒險故事或是偵探故事,電影製作者更加關注的是故事情節,通常電影的節奏比較快,人物思想和情感都從屬於事件,電影的最後結局最為重要。如《蜘蛛俠》《泰坦尼克號》和《速度與激情》系列。
二、以情感效果或情緒為中心
有一類型電影,全片以某種特定的情緒或情感效果貫穿整部電影。雖然情節在這樣的電影里同樣不可或缺,但是事件從屬於影片要實現的情感效果。大多數恐怖電影(《沉默的羔羊》)或是喜劇片(《夏洛特煩惱》)可以被歸納到這一類電影裡面。當然,這一類電影有時候不是單一的以某種情緒為主,也有可能是兩種情緒混合在一起。比如《絕命聖誕夜》,可以看作喜劇亦或是恐怖電影。分析這一類電影的切入點,最好就是從電影所營造的情感效果入手。
三、以人物為中心
有些影片,通過動作和人物對話來實現對某個人物的形象刻畫。故事情節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發展。電影中人物的主要吸引力在於他有著常人不具備的品質,因此這類影片的主題在於對中心人物的塑造,強調人物不同尋常的品質及特有的個性。如《巴頓將軍》《美麗心靈》。
四、以獨特風格或結構為中心
少數電影中,導演開創了和過去電影史完全不同敘事方式,使得電影的風格質感成為令人們難以忘懷的特徵。這種電影有一種能將自身與其他電影區分開的明顯特質——其獨特的燈光、氛圍、配樂、人物對話在我們腦海里回盪,以至於我們很久以後在想起這部電影,似乎人能感受到那種不同尋常的觀影感受。這類電影大多出現在那些名導一鳴驚人的處女座當中,或是極具天賦的導演作品中。如《冰血暴》《低俗小說》。
五、以思想為中心
在多數嚴肅電影當中,動作和人物都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有助於於觀眾理解生命、自身經歷、或是人類處境的某個方面。這個思想可以是某個特定事件,也有能是某個人物的經歷。對於這些較為明顯的中心思想,觀眾們理解起來還不難,但是大多數影片創作人不希望自己所表達的東西能一眼被觀眾看出來,他們更多的是通過一種較為隱晦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需要觀眾們動一番腦經,才有可能窺探到導演的內心世界。
如果有可能對於電影所表達的主要思想進行具體的分類,那麼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道德含義
電影通過某個事件向觀眾傳達出確信或遵從某種道德原則的智慧和實用性,由此卻說我們在生活中遵守這個道德原則(如電影《撞車》)。
2、人性的真相和那些以獨特人物為中心的電影不同,有些電影關注有代表性的人物。這些角色代表了普遍的人性,作為藝術載體,他們被用來展示廣泛和普遍意義上的人性真相(如《蠅王》)。
3、社會問題
當代的電影製作者常常關注社會問題並在電影中用戲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或是揭露社會的罪惡或是抨擊社會體制(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4、為人的尊嚴而抗爭
這類影片描述了人物與自身弱點或是外界環境的對抗。比如他克服敵人為他製造的重重阻礙,在一系列的麻煩中最終戰勝自己的敵人。亦或是克服自身的軟弱、貪婪等弱點,從而贏得人性的尊嚴(如《辛德勒的名單》)。
5、年齡的增長,純真的逝去
在這類影片中,人物通常被迫成熟起來從而獲得自我意識。人物一般是變化的,一般來說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有很大的改變(如《殺死一隻知更鳥》)。
6、道德或哲學迷題
有時候導演可能會圍繞某個迷題或者是令人困惑的特質來發展故事,有意的展現出多樣化的主題闡釋。導演試圖去暗示或神秘化主題。觀眾對於這類電影的典型反應是:這部電影導演想說些什麼?這種電影主要是通過符號或人物對話來傳達主題,所以要想分析這類電影,最後就是多留意揣摩人物的對話及片中重復出現的某些意象。
以上就是我們常見到的電影類型,但確立電影的主題大多數時候是不容易的,在前文當中也說過,導演是個喜歡玩捉迷藏的角色。我們只能通過電影中那些情節,人物對話,元素來確定我們所認為的主題或是推翻重新確立。
確立主題可以說是開始,也可以說結束。在確定主題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評價主題。主題是導演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那我們就從導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最後為這個目的展現出來的效果兩方面來評價。至於怎麼評價,如何評價,則需要更多專業的電影知識作為支撐,而不是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識。
3. 電影的主題分析
今天我去電影院觀看了由賈玲主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在這部電影中,融入了喜劇,也融入了溫情和愛。騙母親說考上了一本,一心想成為母親的驕傲……這些成了賈玲對母親的回憶。
影片主要講述了在2001年的某一天,剛考上大學的賈曉玲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直想讓母親高興的她卻因母親突遭嚴重意外,而悲痛萬分。但她竟意外地回到了1981年,與年輕時的母親相遇,經過一段時間的往來,宛如閨蜜,也結識了一群善良的好朋友。賈曉玲以為可以通過自己讓母親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結局還是沒有改變,年輕時的母親還是選擇了和年輕的父親在一起。最後,她發覺了母親和自己一同穿越了回來,她們相擁而泣。賈曉玲哭著求母親不要走,但回到2001年,母親還是永遠地離開了。
影片中笑點很多,淚點也不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賈曉玲和年輕的母親在酒館喝酒,賈曉玲回想起自己和母親相處的一點一滴,一邊哭著一邊和母親說她會看相,並和母親(李煥英)說她以後的女兒會很優秀。但母親的回答卻是:「我的女兒,我就要她健康快樂就行。」賈曉玲瞬間淚流滿面,之後又說道:「下輩子咱們做母女吧,但下輩子我當媽。」看到這里時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我被賈曉玲對母親的愧疚和愛深深感動,也被劇中母親用她瘦小的身軀背起喝醉的賈曉玲時說的一句:「下輩子我還當媽。」而落淚不止。天底下的母親大概都是這個樣子,普通而又偉大。
現實中的賈玲沒能見到媽媽最後一面,趕回家去的第一個地方是火葬場。那年她19歲,還沒有成為大紅的演員,還沒有變成她心目中媽媽希望的樣子,她把這些遺憾融入到了電影中,以至於可以讓觀看這部電影的人失聲大哭。
這部電影中的悲大於喜,更能在人們在歡笑的同時帶去更深的感悟。所以我在此呼籲:大家要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到那時什麼都已來不及。父母老去的速度遠大於我們的成長,我們應盡所能的給予父母更多的陪伴,陪伴就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4. 電影瘋狂的石頭的主題分析
電影《瘋狂的石頭》,我認為這部電影拍得很好,因為在這部電影里,藝術手法和傳統主題實現了趨於完美的結合。
先看一下它採用的藝術手法。它們大多具現代主義特徵。
一是形象思維,比如在電影的開頭,鏡頭對准了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其實這個鏡頭代表著電影中的主人公——工廠保安科長包哥身患的前列腺炎病症的嚴重程度。
二是人物形象,電影中的人物大多都是一群反英雄,三個騙子、小偷——道哥、黑皮和小軍,先後靠行騙和盜竊為生;一個屢遭前述三個小人物玩弄的「國際大盜」;廠長的兒子謝小盟是個「專攻人體藝術」的流氓「藝術家」;包哥的助手三寶是個窮困潦倒的彩票迷;唯一有正義感的保安科長開始也是個小人物,他雖畢業於警校但只不過是個保安,且身患前列腺炎,八個月沒領工資,撞了別人的寶馬沒錢賠,只好求助於開公交車的女友,將她的一口袋硬幣都拿來了,可還是不夠。
三是人物的語言,多採用方言和俚語,這比較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增加了電影的新穎性,從而使情節貼近生活而縮短了觀眾和藝術的距離。
四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化。電影中的時空不是直線形的,也不是通過倒敘等手法來打破這種直線性。主要有以下三點:A是時空的延異,就是將正常的時間拉長。如廠長的兒子在吊車上因耍流氓被人猛踩了一腳,易拉罐脫手而飛,電影並沒有馬上就告訴觀眾它飛向何方,而是在電影又放了兩三分鍾後,這個易拉罐才從天而降,不偏不倚地砸在保安科長包哥那蹣跚而行的老爺車上。B是時空的分解,就是將一個時空場面從不同的角度切分成幾個切面。包哥開的車沒有剎住,空檔滑行撞向了寶馬,這個鏡頭被分解成了三個切片。1.三個小偷正在被交警盤問架照,他們聽/看見了撞車,2.是車主正在牆上寫「拆」字,聽見撞車聲罵著向回跑,3.是包哥和他的同伴三寶正在思考易拉罐的不脛而至,驀然回首卻發現車空檔滑行撞向寶馬。C是時空的並置,就是將兩個異地空間同時展現在觀眾眼前,比如小偷中的老大道哥給他的女友打電話和他要包哥拿玉石換人後他們出發的場景。
另外,電影重點描述了反英雄們生活的世界——破舊的旅館、下水道、馬桶和他們不修邊幅的外表,這些特徵都是反英雄們身份標志。
5.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主題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主題
影片地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 。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地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視覺造型特點地銀幕效果上。
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地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地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地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地主題,領會導演地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地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地准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地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編導培訓影評寫作技巧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地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地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地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地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編導培訓影評寫作技巧。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地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地理解!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的、深入的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