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跨文化溝通分析電影

跨文化溝通分析電影

發布時間:2024-09-19 05:00:39

① 如何評價電影《蝴蝶君》

評價:

《蝴蝶君》這部主旨為實現多元文化差異共存的華美經典影片,不僅使來自不同國度的觀眾群,體味到種族偏見和歧視,是異質文化溝通的嚴重障礙;更使人們認識到,在全球時空不斷緊密、族群交往日益混雜的當代,人們要重新理解和認識世界,就要學會培養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識。

(1)跨文化溝通分析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64年的一天,法國外交官伽里瑪看過歌劇《蝴蝶夫人》後,愛上了在舞台上扮演蝴蝶夫人的中國演員宋麗玲,而宋麗玲卻是一名為獲取美國在越南行動計劃而與他接觸的間諜。

雖然中間是分分合合,但兩人都「深愛」著對方。20年後,當年的法國外交官被指控泄漏情報而被捕,被捕後他才發現他所深愛的蝴蝶夫人竟然是個男扮女裝的間諜,在絕望中,伽里瑪自盡身亡。

② 如何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分析電影《撞車》里的種族、文化碰撞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於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

之後,當雙方的語言能力都很好的時候,好像就沒有障礙了,而這其實是我們的一種誤解。研究之中發現,並不是英語好就能達到溝通的目的。我們過去所說的溝通僅僅是會表達。所以搞外語的人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譯成中文叫「跨文化交際」。交際,就意味著用語言進行表達,而在語言表達過程中還有許多溝通上的問題。因為前者更注重你的語言表達好與不好,而不注重溝通之中對方是否真正理解到了你所要表達的問題,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傾向於「跨文化溝通」。

一部電影的跨文化交際因素有哪些方面

科技信息
1.引言
交際即是交流,因而跨文化交際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進行交流,以達到傳遞信息的目的。既然是跨文化交際,交際者也必然在文化及社會背景、宗教信仰、性格年齡、政治經濟、興趣愛好上有所不同,因此任何人之間的交際就其本質而言都是一種跨文化交際。不過,由於交際者區分度的不同,我們現在所說的「跨文化」一般就不同地區文化,尤其是不同民族與國家之間而言的,比之個人,這些群體的差異更為顯著,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隨著世界交流合作的日益加深,跨文化研究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因為交際本身可以促進彼此的發展。然而跨文化交際並非一件易事,由於一些文化、語言障礙,交際者無法弄清彼此的真實意圖,導致了誤解和不必要的麻煩,造成了交流合作中的損失。當然,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因素影響到跨文化交際的成敗,比如交際者所處的文化背景、腦海中固有的文化定勢、價值觀、世界觀和民族性格及個人特徵、語言習得、思維方式、社會角色以及具體到交際進行時的周邊環境、時間、態度等等。在這一系列因素中,有些是交際者個人所獨有的,而有些則是基於一定的文化背景普遍存在的。由於個人因素具有復雜性、不確定性和多變性,本文主要從寬泛的交際環境入手,探討影響跨文化交際的一些主要因素。
2.影響跨文化交際的主要因素
2.1文化影響因素
任何語言和非語言表達的產生都是植根於一定的文化土壤中。離開了文化,任何人類行為都無從談起,跨文化交際也離不開文化這個大背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因其所享有的文化具有共同性,他們在價值觀、世界觀、民族性格以及對其它文化群體的態度觀點上往往也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根據文化在社會中所佔的不同地位,可以將其分為群體文化和亞文化。
2.1.1群體文化
群體是構成社會的一個單位,因其在地域、歷史、生活方式、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共享,其成員必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這種由某個群體所共有的具用一定穩定基礎的文化就被稱為群體文化。既然是群體文化,這一群體中的個體自然會表現出一定的群體傾向,而這種傾向恰恰會在其與他人的交際中產生影響,因此全面地了解不同的群體文化可以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反之,則會影響、甚至使跨文化交際停滯。
首先,群體文化具有相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任何文化都有一定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並且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很難變更,具有長期穩定性。「群體取向對交際行為和交際風格的影響極大,譬如人們交往時習慣講禮貌,卑己尊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影響也不可忽視。」(賈玉新,1997:62)[1]由此可見,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會導致跨文化交際雙方溝通困難,產生誤解和沖突。以中西方為例,中國人認為「天人合一」,而西方人確認為「天人相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使得中國人更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無論在思維模式上還是在語言觀上都更注重整體、籠統、綜合和重直覺;而西方人則以「一分為二」的態度看待個人與自然,在思維模式上也更重邏輯,在語言上也追求「精確」的語言觀。許多英語學習者也反應:為什麼同是描述一個事物,英語中會有許多程度不同的詞,而漢語中這樣的詞卻很少,比如「笑」在英語中就可以用「laugh」,「chortle」,「chuckle」,「giggle」,「titter」,「sneer」,「grin」,「howl」,「guffaw」,「roar」,「snicker」來表達不同程度和意圖的笑。較之英語,漢語在語言上就顯得比較籠統和概括了,這主要是由兩種群體文化的價值取向不同造成的。「對於中西方文化中的價值觀而言,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異同之別。」(於貴敏,2004:77)[2]因此要想在跨文化交際中進行有效的交流,了解彼此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會推動交際的正常進行,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其次,群體文化會導致相似的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以某一民族的群體文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基礎,並與其一起構成底層文化結構,對交際行為起著支配的作用。就中、美兩國人民的民族性格而言,中國人長期受傳統的儒家思想的熏陶,主張仁愛慈悲,反躬修己,因此整個民族性格中以自尊自謙,偏內向為主,從而導致了中國語言中出現了大量的「晚輩」、「不好意思」、「見笑了」等表示恭謙的話。比如中國主人招待客人時,盡管是傾力而為的一頓盛宴也自謙地說,「沒什麼好東西,讓你見笑了。」而對於那些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國人而言,他們具有強烈的物質意識和自我意識,在民族性格上也更傾向於外顯。如果不了解這些性格的差異,很可能會讓美國客人誤會中國主人的盛情,從而造成交際時的不愉快。當然,隨著社會交往的加深,每個民族都在接觸著更多的異文化和異群體,他們的民族性格在交往中也受到其它民族的影響,產生了一些變化,但這些變化若不是由深層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引起的,那也就是些淺層的、表面的變化。因此不同的民族性格依然是影響跨文化交際的主要因素之一。
2.1.2亞群體和亞文化
亞群體和亞文化是針對主流群體和主流文化而言的。所謂亞群體是指一個在社會上不享有很高聲望,沒有權勢(指在文化上)的群體,而這個群體所享有的文化與主流文化不同,它們不論在使用范圍或是使用人群上都不佔主導地位。一直以來,人們在談論亞群體和亞文化時都將其放置在某一國度的民族或地域之間進行討論。如果說不同語系、不同語言之間由於文化背景不同而容易引起交際障礙的話,那麼植根於同一文化大背景下,享有同樣語言但又存在著文化沖突的群體之間則更容易激起交際誤解。比如,當漢族人與回族人交往時,他們可能因為彼此都是中國人而忽略他們之間的文化差異。當一個漢族人用左手給回族人遞食物時,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就產生了:因為在伊斯蘭教的人看來,左手是不潔的,因此給人遞食物要用右手。今天,科技的發展、信息的快速傳播已在不知不覺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亞群體和亞文化,盡管這些亞文化只是剛剛誕生還不具備強大的生命力,但它們的發展是迅速的,影響人群也是越來越廣泛。比如,現在的網路用語就是計算機群體在這個特殊文化中創造出來的:「灌水」、「沙發」、「斑竹」、「版主」、「886」……如果交際者不溶入這種文化中,不學習這種獨特的「語言」,也許在計算機網路世界中,他將「寸步難行」,無法與人交際。
對待亞文化,一定要避免帶有定勢。「從本質上說,定勢是過於一般化的,忽略了個體差別,誇大了與另外某一社會群體相關的認知態度,常常會帶有感情色彩,伴有固定的信條。」(李建忠,2002:70-71)[3]眾所周知,「所有集團都有民族優越感,都帶有種族中心主義思想。」(姚明發,2007:176)[4]不光是民族之間、種族之間、國別之間帶有這種濃郁的優越感,就是地域之間、職業之間、階層之間亦不例外。前文我們也已提到任何文化都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異同之別,因而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切忌以自己的標准衡量別人,從而對別人的行為和語言帶有偏見。
2.2交際場合與交際關系
有效的交際不僅僅受到寬泛的文化背景的影響,還受制於具體的交際情景、場合、交際關系等一些微觀因素,畢竟語言是在一定的場合下,在人與人之間產生的。交際場合在跨文化交際中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分為時間場合和物理場合。前者主要是指時間對交際的方式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交際雙方往往會選擇早上或下午進行會談;而選擇宴會等其它方式的私人會見時,又往往在晚上。並且見面的時間不同,交際雙方所使用的語言,甚至所選擇的服裝、見面地點及表情行為也大大不同。後者則是指交際的地點,可以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種:正式的交際場合,交際雙方不但對話語的選擇要小心謹慎,還應注意自身的儀錶行為,一舉一動都應符合「場合」的要求。比如在商務會談中,與會雙方應盡可能的使用書面語,穿著也應正式得體。若一方或雙方穿著過於隨意,並大量使用俚語、大白話,則會使交際對方感覺不到合作的誠意,進而對其工作態度、工作能力、辦事效率等產生懷疑,影響到雙方的交際與合作。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因素是交際關系。英語初學者常常會刻意記住兩條寒暄語:「How are you?」和「How do you do!」。前者是熟悉的人之間使用的,而後者則在初次見面時使用。不難看出交際雙方的關系也會影響到跨文化交際。同樣都是與其它國家的公司進行會談,但由於合作關系的不同,交際時所使用的言語和其它交際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認為都是正式會談而「平等」對待的話,就會使交際關系較親密的合作者感到拘束與虛偽,而使交際關系較為一般的合作者感到不嚴謹和過於隨便。交際關系還包括交際者角色。客人和主人的交際言語與行為態度肯定大不一樣,如果客人與主人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那豈不是「喧賓奪主」,主客不分嗎?由此可見,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關系需要不同的交際方式,若混淆一氣,只會導致交際受阻。因此分清不同的交際場合與交際關系是跨文化交際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3.結論
跨文化交際已成為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隔閡和誤解,更嚴重的還會產生碰撞與沖突。如何有效地消除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消極因素呢?這就需要交際雙方在文化上盡可能多地了解彼此存在的不同價值取向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群體文化,擺脫因種族主義而產生的不必要的定勢和偏見,端正態度,正確對待不同交際場合和交際關系,盡量減少交際中的障礙,使跨文化交際能夠順利進行,從而推動人類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促進世界各地的發展。

④ 通天塔最後日本劇情,對跨文化交際有什麼認識

《通天塔》作為電影領域表現文化沖突的代表作品,更是很好地突出了這一現象。

美國、摩洛哥、墨西哥、日本這四個國家的文化,各自具有其獨特性,各種文化在客觀上也存在著差異。當具有不同特性的文化發生碰撞時,就增加了文化沖突的可能性。

影片在此氛圍中,比較精準地把握了各種文化的特點,直擊群體文化間的沖突,起到很強的震撼效果。群體文化間的沖突在影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電影簡介

《通天塔》是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執導的劇情片,由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菊地凜子主演。該片於2006年11月10日在美國上映,2007年3月1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講述發生在11天內,世界上不同國家的四個家庭源於溝通不暢的悲劇故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通天塔

閱讀全文

與跨文化溝通分析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代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17
2014年電影時間表 瀏覽:5
恐龍蛋電影全集完整版 瀏覽:90
鬼神電影免費 瀏覽:680
郭富城微電影 瀏覽:554
和八佰一樣的戰爭電影 瀏覽:957
2015廣西微電影 瀏覽:921
看小電影打鬼子小日本網 瀏覽:208
高圓圓倫理電影大全圖片 瀏覽:583
二戰老電影地獄快艇 瀏覽:847
手機版李煥英電影免費 瀏覽:105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手機投屏 瀏覽:980
如何在高德地圖上訂電影票 瀏覽:547
如何同步電影ipad 瀏覽:565
電影舞女大盜圖片 瀏覽:565
影視最好用的電影軟體 瀏覽:851
為什麼看電影這么卡 瀏覽:263
冰雪奇緣國語版電影完整版 瀏覽:467
年獸電影在線 瀏覽:310
讓我死泰國電影圖片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