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電影中怎樣做鏡頭分析啊
在電影中根據鏡頭的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一、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二、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四、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五、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六、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七、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八、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十、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1)鏡頭分析的電影擴展閱讀:
形態景別拍攝解釋
一個鏡頭,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寫,也可以由特寫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遠景景別是由視距來確定和劃分的,所謂視距,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
在一個鏡頭內,或者說一個電影句子內,就應包括經過嚴格選擇的各種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種景別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種景別,概括的說,可分五大類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其中還分為大全景;大特寫。
⑵ 電影《橋》影評鏡頭分析
《橋》很觸動人,不僅僅是電影中班比諾在沼澤地上跳躍的身影,不僅僅是工程師拉響炸彈後那個濃煙遮蓋的畫面,也不僅僅是一群是戰友也是朋友的游擊隊員走在山崗上的剪影。電影背後的真實命運,才是最觸動人心靈的地方。曾經是中國人民朋友的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已經永遠消失,電影背後的那群因為電影拍攝而成為朋友的人,因為國家的分裂而不再來往。朋友再見,不光有電影里的一群游擊隊員,還有電影外一群活在真實世界的人,還有兩個國家的人們藏在心底的感動。
⑶ 從視聽語言 鏡頭分析角度 寫《亂世佳人》這部電影的影評
亂世佳人配音和當,思嘉的聲音彷彿來自遠方,但又帶著真實的感覺。音樂配得很好。鏡頭切換合適。劇本帶著原著的味道。
⑷ 哪一部電影的鏡頭拍攝,應用 十分好 最好帶有分析
韓國導演金基德的電影鏡頭拍攝都非常好……
推薦《空房間》、《春夏秋冬又一春》、《弓》……
一些著名的評論家都贊揚金基德電影的鏡頭。他的電影台詞不多、機會沒有。主要就是靠鏡頭……
《空房間》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評論家指出,別的電影都勝在故事情節上,而金基德的電影就勝在鏡頭上。
我最喜歡的韓國導演,建議看看……
⑸ 電影《親愛的》鏡頭分析
雖說我不會,看到了我還是想說下,鏡頭分析應該是哪一個鏡頭吧?不說的話,是每一個鏡頭都要分析嗎?會不會太難?
⑹ 從視聽語言鏡頭分析角度分析<功夫足球>這部影片
話都被你說絕了
⑺ 如何分析電影鏡頭
一部電影的鏡頭分析是很麻煩的,怎麼運用的,推拉搖移跟、遠全中近特是那種,那一個鏡頭的用意是什麼,表達一個什麼東西、色彩的運用,反正是很麻煩的。以前學的時候搞這個搞到頭疼。
⑻ 《卧虎藏龍》影片有關畫面、鏡頭、攝影方面的分析
從攝影角度重看卧虎藏龍 從攝影的角度重看《卧虎藏龍》,無非就是再次欣賞一場色彩和空間的對話,這些都和中國畫的創作理念有關,,《卧虎藏龍》的攝影師鮑德熹最能心領神會。 傳統的香港電影畫面講究華麗,講究炫奇,製片所花的每一分錢都要在銀幕上看得到,所以色彩豔麗,對比鮮明,夜晚必定放煙,以突顯氣氛;主角現身必有逆光襯底,手法花俏,極盡雕琢能事。但是,這些技法,李安全都不要,"過去我拍的《白發魔女傳》就像色彩強烈的西方油畫,"鮑德熹說:"李安要的《卧虎藏龍》則是色清淡的中國水墨畫,這種『清淡』的風格,十足就像李安這個人。" 「清淡」是意境,而非公式。 中國水墨畫講究空間經營,留白才有氣韻,留白才有回想空間,從鏢局到貝勒府,美術設計葉錦添幾乎把所有非必要的傢具擺設全都撤了,空盪盪的場景已經拉開了整體的氣韻格局;鮑德熹透過觀景窗所掌握的戲劇空間更是無時不忘以中景、遠景放出空曠的氣韻,讓觀眾看戲如有看畫的心神體會。 空間有了,接下來就是用色。 "電影像長詩,意境超寫實,故事很扎實,一場接一場的好戲,讓人目不暇給" 鮑德熹說:"如果我再運用極其華的色彩來突顯戲劇交果,那就不是幫助,而是干擾了,色彩跑進來搶戲,大家的眼睛就全花了。" 《卧虎藏龍》的用色,配合劇情發展有四套設計,前半段強調暈黃微紫,配合灰薄月色的幾場動作夜戲,冷得可以,然而夜半奪劍的戲感卻十足火熱,冷熱交雜,才不致在刀光劍影中,火上加油,讓人坐立難安。 其次,則是豐紅豔黃的新疆色彩。這段戲是玉嬌龍無時或忘的甜蜜往事,正因為無時或忘,才會記憶鮮明,所以用色要濃,才可以突出她的任性,才可以襯顯羅小虎在她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才可以點出這段戀情的濃烈,也才可以帶出她毅然悔婚叛家,易裝江湖行的矢志決裂。對照前半段的暈黃微紫,這里的豐紅豔黃已然是一種行動宣言了。 第三層顏色則是江南綠。從黃山到竹林,綠意盎然,生機也盎然,不但反映了劇情演戲的地理環境改,也暗示了彼此可能有的轉機,李慕白在碧竹窗前對俞秀蓮說出了難言心事,也在竹葉梢頂窺見了自己不曾面對,也不願去解決的玉嬌龍不肯還劍的少女心事。 最後的洞穴戲,不論是暈厥、迷香、中毒、勾魂、訣別到對泣色彩盡皆灰藍,情難了,人已沓,灰藍一片,恰恰對應了李慕白與俞秀蓮的人間難舍不了情。 《卧虎藏龍》的片名直叩玉嬌龍和羅小虎的名姓,但是李安鎖定的焦點卻在人已中年的李慕白和已見風霜的俞秀蓮:不是李慕白執意還劍,江湖不會再勃溪;不是俞秀蓮人情練達,多方隱忍,姐妹早已翻臉。色彩偏幽暗,輕黃紅的比重分配,其實就已經間接顯現了主配角的主從戲份,但也因為幽暗為重,所以驚鴻一瞥的沙漠黃與江南綠才對照得格外鮮明。 《卧虎藏龍》是李安童年時閱讀武俠小說的夢想實踐,袁和平的武術指導和鮑德熹的鏡位掌控都是功臣。飛檐走壁不難,定點移位也可以靠吊鋼絲來解快,難的是俠客在飛,攝影師也要模擬飛行,凌虛踏肩而上,千里相隨,才能創造立體空間。這種視覺奇觀對於只懂得靠推軌技術來運作的手工業拍片工人而言,當然就像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在機械手臂和滑竿輔佐下,人體工學的體能極限不再是問題,鮑德熹拍出了雙重飛行的俯照全景的視覺震撼,恰恰就是李安美學的具體實踐了。 至於江湖傳奇的武術之美,鮑德熹摒棄了傳統武俠電影的近身肉搏,大量使用中長景鏡頭,透過遠觀和俯看,才能讓刀劍奇技重現,才能體會武術律動之美。李慕白夜戲蒙面嬌龍,以及玉嬌龍的茶樓戲群俠,同樣都是用中景來演繹俠客風流;至於俞秀蓮和玉嬌龍的鏢局對決,則是遠景捉舞動,近景炫兵器的交互輪替了。 留白,留出氣韻。 淡彩,淡出神韻。 鏡位,盡得神韻。 鮑德熹的攝影鏡頭讓觀眾的心神得以龍飛鳳舞,讓武俠之夢不再是夢。 詳見: http://tieba..com/f?kz=20573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