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中有哪些意象被廣泛運用
幾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叫作《源代碼》,其中講述的就是恐怖分子製造了令人發指的芝加哥火車爆炸案,並揚言要進一步引爆其他地區的炸彈。於是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源代碼的程序,通過進入火車中遇難者的腦部,獲得了死亡前八分鍾真實的「情景再現」,以此來查出兇手。就這樣,男主角一次又一次的進入源代碼,回到爆炸前的八分鍾,試圖尋找線索。對於這一情節,我覺得充滿了創意,是一場頭腦風暴。雖然爆炸已定,但卻在「回憶」中一步步接近真相。就好比生活中,雖然此次的失敗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在一次次反思中,激發你的創意思維,想到無窮的可能以及相應的結果。回到過去並不是讓你再次體驗失敗的滋味,而是要激發出你思維的火花。
❷ 淺談《千與千尋》中的意象(一):伊甸園與龍
《千與千尋》和《幽靈公主》是宮崎駿的經典之作,這兩部電影不僅展現了宮崎駿獨特的自然觀,還融入了諸多神話和童話元素。本文試圖通過對《千與千尋》中的意象進行分析,探討童話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
(一)伊甸園
電影一開始,千尋的父母被魔法變成了豬,她無法再回到人間。街道上黑影遍布,她驚恐地奔跑,發現來時的草地已變成一片湖水,奇怪的妖怪們從船上下來。
父母、學校和朋友送給她的花束,構成了千尋的伊甸園。她從溫暖的庇護下被驅逐出來,面對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感到恐懼和危險。在榮格心理學中,水是潛意識的象徵。《千與千尋》的故事正是建立在潛意識之上,千尋需要深入未知,探尋自我。
這部電影並非針對兒童,因為他們尚未理解「自我探尋」的重要性。他們未見過世界的陰暗面,不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脆弱,不知道自己身上潛藏著作惡的能力。孩子們眼中的潛意識是床底和衣櫃中的怪物,他們需要父母證明這些怪物並不存在,再給予安慰。而成人的意識比兒童強大,父母的存在就是「秩序」的證明,孩子們是「既有秩序」的遵守者和反叛者。在《千與千尋》的開頭,隨著父母的消失,秩序和意識也隨之消失,留下的是潛意識的魔幻樂園。
被逐出伊甸園後,千尋必須成為秩序的創造者。在電影中,「秩序」的隱喻是「工作」。小白說:「湯婆婆會把沒有工作的人變成動物」,湯婆婆是自然界的化身,「工作」是人和動物的分界線。人類通過工作滿足生存需求,分工合作,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在自然界中生存。
通過工作,千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在這個精靈的世界中立足。她對自己的能力有了認識,進入了一個正反饋的循環。這就像被逐出伊甸園的人類,要承受勞作的痛苦和生老病死的折磨。然而,他們能在世俗的勞作中找到快樂,甚至超越世俗,用創造理解世界,甚至與神直接交流。
(二)阿尼姆斯和神性
白龍的真身是「琥珀川」,代表包容、野性和超越的力量,是千尋追求自我之路上的主要「他者」。白龍引導千尋去工作,幫助她找回「千尋」這個名字,千尋也在救白龍的過程中找到回歸真實世界的鑰匙。在這個故事中,「白龍」展現了榮格式的阿尼姆斯形象,幾乎主導了整個故事的發展。他雖然一直在幫助千尋,但同時也是危險而神秘的,正如「白龍」在我們潛意識中的形象一樣。
電影中湯婆婆曾問白龍:「你真的想讓千尋回到現實世界嗎?即使你自己粉身碎骨也沒關系嗎?」 這是我們在白龍身上看到的一個悖論:他拜湯婆婆為師是為了成神,而千尋卻指引他追求真相和自我。在他放棄「成神」的慾望,幫助千尋回到現實的時刻,白龍才真正地意識到自己的真身。他不用刻意學習法術才能成神,因為他本就是大自然萬千神靈中的一位。
在這次轉化之前,白龍代表野性和力量;在這次轉化之後,白龍代表超越的神性。這是白龍這個角色的成長,更是千尋的成長:她的阿尼姆斯沖破了世俗的牢籠,從而可以掌控這個游戲、甚至超越這個世界的規則,游於方圓之外。
雖然千尋和白龍之間的感情被解釋為「愛」,但宮崎駿並沒有在結尾給出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是用了希臘神話中的一個隱喻:音樂家俄耳浦斯為了拯救死去的妻子歐律狄刻,沖進地獄用琴聲打動了冥王哈迪斯。冥王允諾讓歐律狄刻重回人間,但告誡俄耳浦斯,離開地獄之前絕不可回頭張望。路途將近之時,俄耳浦斯忍不住回頭看向愛人,卻使歐律狄刻再次墮入冥界,俄耳浦斯也因為悲痛欲絕而很快死去了。
白龍告誡千尋「在穿過隧道之前絕對不能回頭」,正是因為鬼神的世界和冥界一樣,是和現實世界脫節、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存在。千尋在突然之間被捲入這個世界,完成了一場冒險:她在這個世界裡形成了更廣闊的自我認知,意識到自己身上棲息的神性。然而,神性和神的領域仍是不可停留、不能觸摸的。俄耳浦斯通過歐律狄刻領會到愛情,但無論他是怎樣天才的音樂家,都無法觸碰愛和美本身:愛和美即使在古希臘的神祗看來,也是崇高無上的存在,超越眾神的神性。
千與千尋的世界是超越的世界,白龍是女孩阿尼姆斯的具象體。「我」藉助阿尼姆斯的能量才能成長,但阿尼姆斯對主體的「我」來說永遠是變化的客體,阿尼姆斯的力量邊界就是主體的認知邊界。
成長或者開悟是這樣一條的路:不能回頭,不能停步,不能留戀,但總能看到五顏六色的光圈在黑暗中閃爍升騰,又悄然溶解在曙光中。彷彿電影結尾處回望隧道的千尋,恍然從一場長夢中醒來,但自己確確實實是改變了。
(三)童話與現實
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樣,《千與千尋》也可以有兩個版本:在第一個版本里,千尋在鬼怪的世界裡遇到迷失自我的白龍,她幫助白龍尋回自我,並在他的指引下救出了爸爸媽媽。最後她和白龍約定總有一天會再相見。
在第二個版本里,千尋和爸爸媽媽順利地搬了家,但千尋卻發現這座小鎮和原來的完全不一樣,新學校的課程很難,同學常常排擠她,老師也為難她,爸爸媽媽都忙著搬家,沒辦法幫助她。她在學校沒有朋友,一天天變得越來越孤僻。她惡作劇地偷了同桌的印章來報復他對霸凌的不作為。只有一個鄰家的姐姐安慰她,帶她去吃飯、教她怎麼適應新的生活。她幾乎忘了過去的自己曾經那麼快樂,總是捧著舊友的明信片偷偷地哭。有一天,鄰家姐姐發現了她偷竊的印章,厲聲斥責她,她強裝出來的冷僻完全瓦解,無法接受自己偷竊的行為。她猶豫了很久,最終決定走很遠的路,去同桌家裡道歉。同桌一家人熱情地接待了她,她也和同桌同學成為了好朋友。她疲憊而輕松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驚訝於自己竟然可以這樣勇敢而誠實。她終於融入了新的生活,結交了新的朋友,好像小時候的自己又回來了。
在這個版本里,她是白龍,是無臉男,也是少女。少女是她勇氣和善良的根源,白龍是她潛藏的能量和野性,無臉男是她的動物自我。
在兩個故事中,一個小女孩和父母走進隧道,又安然無恙地走出來。她來到一個新的地方,經歷磨難,發現了自己身上潛藏的能量,找回昔日的快樂,也知道那力量一直藏在她心中。
那麼,你願意相信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