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關於朝鮮戰爭的電影有什麼影片
《鋼盔》這部影片是公開發行的第一部有關朝鮮戰爭的好萊塢大片。
《決不撤退》影評界認為這部影片是正面描寫朝鮮戰爭雙方的少有影片之一。
《戰地天使》朝鮮戰爭期間,一家美軍陸軍醫院負責醫治盟軍受傷官兵。
《豬排山》是由劉易斯·邁爾斯通執導的動作劇情片,格里高利·派克、哈里·瓜帝諾、里普·托恩等參加演出。
《孤獨里橋之役》,在好萊塢為數不少多的描繪朝鮮戰爭的電影中較為著名的一部。
《沙場壯士赤子心》朝鮮戰爭的電影中最令人感到溫馨的一部
《深入敵後2:邪惡軸心》是2006年10月17日上映的美國動作電影
《滿洲候選人》約翰·弗蘭肯海默導演的一流政治驚悚片
還有《戰艦英雄》《獵戰》
❷ 抗美援朝一部中國軍人被凍成冰雕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這是出自電影《朝鮮戰爭》,又名《長津湖戰役》的電影。
電影中中國志願軍60師180團2連、80師242團5連也全部凍死在了水門橋以南20公里的1010.7高地上。為了不暴露目標,這些奉命阻擊的戰士們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一動不動,最終全部凍死在了陣地上。整個長津湖戰役第9兵團共有28954人被凍傷,被凍死的超過4000人,他們以巨大的犧牲重創了美陸戰一師,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在這次戰役中,九兵團有三個連隊,成建制地全員凍死在陣地上,他們的番號是20軍59師177團2營6連、20軍60師180團1營2連和27軍80師242團2營5連,他們是以戰斗隊形在自己的陣地上堅持到了最後一刻,成為人民軍隊歷史上最為悲壯的「冰雕連」。
創作背景:
《朝鮮戰爭》 影片講述了參與該戰斗的美海軍陸隊隊員的故事。(朝鮮戰爭同抗美援朝戰爭。該詞彙日、美等國家稱謂。)
以朝鮮戰爭中的長津湖戰斗為題材的好萊塢大片。1950年冬,美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咸鏡北道長津湖附近被中國軍隊的7個師包圍。中美兩軍都面臨極度嚴寒的考驗,雙方因凍傷造成的傷亡均超過了戰斗傷亡。
❸ 美國關於朝鮮戰爭的電影
如①電影《英雄兒女》,影片是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電影中的王成,原型是陸軍23軍67師201團步行機員蔣慶泉及戰友,而蔣慶泉在絕境中,曾經多次用步話機高喊向他的碉堡頂開炮。事實上,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多位英雄喊出「向我開炮」,《英雄兒女》真情還原了英雄犧牲場景。
②電影《上甘嶺》,影片是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分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我軍某部八連,與敵人浴血奮戰,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是一首優秀的抒情歌曲,深切地表達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真正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還有很多,如《飛虎》、《長空比翼》、《友誼》、《三八線上》、《烽火列車》、《奇襲》、《打擊侵略者》等都深刻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血與淚。事實上,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文藝作品更多,不僅是電影,還有其他題材,如紀錄片《跨過鴨綠江》,戲劇《奇襲白虎團》,歌曲《抗美援朝進行曲》、《英雄贊歌》等。
❹ 朝鮮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朝鮮電影《賣花姑娘》還不錯。
經典大型革命歌劇《賣花姑娘》是朝鮮偉大領袖金日成同志1930年在中國東北五家子親自創作演出的不朽作品。後由金正日同志對每個場面、每首歌曲都給予了細致的指導,1972年1月3日正式完成演出。
《賣花姑娘》講述的是為了還清在地主家借來的兩斗小米,爸爸媽媽、兒子、女兒不得不代代在地主家當長工,通過花妮一家的悲慘生活,展現出在日本帝國主義霸佔下多災多難的民族命運,表達要解放自己的民族只有革命才有出路的思想。
歌劇《賣花姑娘》是在金日成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創作於上世紀30年代。自70年代起,金正日同志150多次親臨劇團,指導改編。
迄今為止,歌劇《賣花姑娘》已在朝國內及世界各地演出1400場,出訪前蘇聯、法國、義大利、德國、阿爾及利亞、日本等國家進行演出。《賣花姑娘》曾多次訪問中國,在北京、上海、重慶、武漢等城市進行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❺ 關於朝鮮的電影
1897年電影傳入朝鮮,1919年第一次放映了朝鮮人自己攝制的舞台劇影片《義理的仇斗》(金陶山導演)。1923年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的盟誓》(尹白南導演)問世。在以後的幾年中以尹白南為代表的電影藝術家拍出一批電影,如《海的泣訴》(1924,王必烈、李慶孫導演)、《沈清傳》(1925,李慶孫導演)、《雲英傳》(1925,尹白南導演)、《開拓者》(1925,李慶孫導演)、《雙玉淚》(1925,李龜永導演)等。這些影片多改編於朝鮮古典小說,是悲歡離合的情節劇。
1926~1935年,是朝鮮無聲片的黃金時期,不少影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最有影響的是羅雲奎導演的《阿里郎》(1926)、《風雲兒》(1926)、《野鼠》(1927)、《尋找愛情》(1928)、《金魚》(1927)、金幽影的《流浪》(1928)、《昏暗的街道》(1928)、姜湖的《黑暗之路》(1929)、《地下村》(1931)及李圭煥導演的《沒有主人的渡船》(1932)等。羅雲奎是這一時期的重要導演,他以批判現實主義手法,揭露日本軍閥統治的罪惡,反映被壓迫人民的悲慘生活,從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對當時的朝鮮進步文化事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後5部影片,是朝鮮卡普(無產階級藝術家同盟簡稱)電影運動時期較有影響的作品。卡普電影運動開始於1927年,結束於1935年。近10年間,進步電影工作者運用電影作為武器與日本佔領者進行戰斗。他們的影片大多取材於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生活,不僅反映他們在日本統治下的苦難,而且也反映他們強烈的反抗精神。因而,卡普電影在當時贏得廣大觀眾歡迎。1935年,由李明雨導演的第一部有聲影片《春香傳》獲得成功。1936年後,隨著日本統治的加劇,卡普電影運動遭到公開鎮壓,朝鮮電影完全被日本侵略者掌握在手中。
1945年日本投降,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
1946年2月,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成立電影班,當年即拍攝出《我們的建設》和《民主選舉》兩部紀錄片。1947年初,根據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的決定在平壤建起佔地 5萬平方米的北朝鮮國立電影製片廠(朝鮮藝術電影製片廠前身)。建廠初期,即推出一批表現人民建設新朝鮮和反映國際友誼等內容的新聞紀錄片,代表作如《民主建國》(1949)、《人民委員會》(1947)、《友誼之歌(1949)等;故事影片《我的故鄉》(1949,姜弘植導演)和《熔礦爐》(1949,閔定植導演)。《我的故鄉》真實地再現了朝鮮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悲慘生活,表現了人民熱愛自己的故鄉、渴望祖國獨立的美好願望,深得觀眾好評。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朝鮮電影工作者組織了前線攝影隊。在戰爭期間,他們拍攝了100餘部紀錄片和6部故事片,重要的有紀錄片《正義的戰爭》(1951)、《為了祖國的統一》(1951)、《糧食戰線》(1951)、《世界的呼聲》(1951)、《細菌暴行》(1952)、《戰斗著的鐵路員工們》(1952)、《向著勝利》(1952),故事片有《少年游擊隊》(1951,尹龍奎導演)、《重返前線》(1952,千相仁導演)、《偵察兵》(1953,全同民導演)等。《少年游擊隊》和《重返前線》曾分別在第6、7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爭取自由斗爭獎」。
戰後的1954~1960年,是朝鮮電影創作繁榮的時期。各類題材的影片大量涌現出來,如有戰爭片《游擊隊姑娘》(1954,尹龍奎導演)、《漁郎川》(1957,尹龍奎導演)、《戰友》(1958,閔定植導演);現實題材影片《新婚夫婦》(1954,尹龍奎導演)、《幸福之路》(1956,全同民導演);喜劇片《我的女婿,我的兒媳》(1958,崔男先導演);偵探片《9時正》(1959,崔男先導演);歷史片《春香傳》(1959,尹龍奎導演);兒童片《小船廠》(1958,李基成導演)、《母親的懷抱》(1958,全同民導演)等。 60年代,隨著朝鮮千里馬運動的蓬勃開展,影壇上出現了一批反映時代風貌和新人的影片。如《紅色宣傳員》(1962,朴學導演)、《細紗工》(1964,吳炳初導演)、《人民教師》(1964,韓尚雲導演)、《海鷗號船員》(1961,韓尚雲導演)、《百日紅》(1963,千相仁導演)等。
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朝鮮電影創作的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以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有崔億奎導演的《血海》(1969)、《賣花姑娘》(1972),後者曾在第18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特別獎;嚴吉善導演的《安重根擊斃伊滕博文》(1979)等。
以反映金日成和其親屬的革命活動為內容。有朴學、嚴吉善合作導演的《大地烈火》(1977);嚴吉善導演的《第一支武裝隊伍的故事》(1978)、《白頭山》(1980)、《朝鮮的啟明星》( 1~10集,1980~1986)等。
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有金英浩導演的《鮮花盛開的村莊》(1970)、《農民英雄》(1975);劉浩順導演的《勞動家庭》(1971)、《軋鋼工人》(1972)、《摘蘋果的時候》(1971)、《青春的心臟》(1982)等。
描寫朝鮮地下工作者敵後斗爭。有鄭基模導演的《木蘭花》(1~3集,1971)、劉浩孫導演的《無名英雄》( 1~20集,1978~1981)等。
針砭社會生活中某些落後面和不良風氣。有《在某一工廠》、《試製品事件》、《車間主任和兩個姑娘》、《不能等閑視之》、《兩個作業班長》、《婚禮日》等。這類干預生活、比較輕松活潑的喜劇短片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
以南北統一為主題。有嚴吉善導演的《金姬銀姬的命運》(1974)、閔正植導演的《骨肉》(上、下集,1979)等。
80年代朝鮮有電影製片廠4個:朝鮮藝術電影製片廠、二•八電影藝術製片廠、朝鮮紀錄片廠、朝鮮科教片廠。每年生產故事片、紀錄片近百部。
建國初期在平壤建立了培養電影人才的平壤電影大學。大學設電影導演、攝影、美術、表演、電影理論等專科。活躍在朝鮮影壇上的電影工作者大部分出自於這所大學。
在60年代初建立起了獎勵制度。為作品設「人民獎」,為電影工作者設「人民藝術家」、「人民演員」、「功勛藝術家」、「功勛演員」等榮譽稱號。
❻ 推薦十部朝鮮戰爭電影
十部朝鮮戰爭電影:
1、《長津湖》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了在指定時間內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
❼ 有沒有朝鮮現代的電視劇或者電影有的話推薦一兩部,謝
《正義的戰爭》(1951)、《為了祖國的統一》(1951)、《糧食戰線》(1951)、《世界的呼聲》(1951)、《細菌暴行》(1952)、《戰斗著的鐵路員工們》(1952)、《向著勝利》(1952),故事片有《少年游擊隊》(1951,尹龍奎導演)、《重返前線》(1952,千相仁導演)、《偵察兵》(1953,全同民導演)
戰後的1954~1960年,是朝鮮電影創作繁榮的時期。各類題材的影片大量涌現出來,如有戰爭片《游擊隊姑娘》(1954,尹龍奎導演)、《漁郎川》(1957,尹龍奎導演)、《戰友》(1958,閔定植導演);現實題材影片《新婚夫婦》(1954,尹龍奎導演)、《幸福之路》(1956,全同民導演);喜劇片《我的女婿,我的兒媳》(1958,崔男先導演);偵探片《9時正》(1959,崔男先導演);歷史片《春香傳》(1959,尹龍奎導演);兒童片《小船廠》(1958,李基成導演)、《母親的懷抱》(1958,全同民導演)等。 60年代,隨著朝鮮千里馬運動的蓬勃開展,影壇上出現了一批反映時代風貌和新人的影片。如《紅色宣傳員》(1962,朴學導演)、《細紗工》(1964,吳炳初導演)、《人民教師》(1964,韓尚雲導演)、《海鷗號船員》(1961,韓尚雲導演)、《百日紅》(1963,千相仁導演)等。
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朝鮮電影創作的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以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有崔億奎導演的《血海》(1969)、《賣花姑娘》(1972),後者曾在第18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特別獎;嚴吉善導演的《安重根擊斃伊滕博文》(1979)等。
以反映金日成和其親屬的革命活動為內容。有朴學、嚴吉善合作導演的《大地烈火》(1977);嚴吉善導演的《第一支武裝隊伍的故事》(1978)、《白頭山》(1980)、《朝鮮的啟明星》( 1~10集,1980~1986)等。
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有金英浩導演的《鮮花盛開的村莊》(1970)、《農民英雄》(1975);劉浩順導演的《勞動家庭》(1971)、《軋鋼工人》(1972)、《摘蘋果的時候》(1971)、《青春的心臟》(1982)等。
描寫朝鮮地下工作者敵後斗爭。有鄭基模導演的《木蘭花》(1~3集,1971)、劉浩孫導演的《無名英雄》( 1~20集,1978~1981)等。
針砭社會生活中某些落後面和不良風氣。有《在某一工廠》、《試製品事件》、《車間主任和兩個姑娘》、《不能等閑視之》、《兩個作業班長》、《婚禮日》等。這類干預生活、比較輕松活潑的喜劇短片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
以南北統一為主題。有嚴吉善導演的《金姬銀姬的命運》(1974)、閔正植導演的《骨肉》(上、下集,1979)等。
❽ 中國新拍的朝鮮戰爭片叫什麼崗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68年前的今天,老人家作出了「出兵朝鮮」的決策。
1《決不撤退!》(Retreat,Hell! 1952年)
簡介:反映長津湖戰役的電影,主角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大夥兒注意下拍攝時間——1952年,朝鮮戰爭還沒結束呢。盡管是電影,但卻使用了不少紀錄片鏡頭,戰場真實感非常強。二戰後,美國海軍陸戰隊本來面臨被裁撤的命運,因為在長津湖戰役中表現突出(比美國騎兵第1師等表現好不少),得以保留。
劇情:美軍在接近鴨綠江時,遭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沉痛打擊(影片中有志願軍發動排山倒海大規模進攻的鏡頭),被迫全面撤退。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史密斯將軍公然違抗總部命令,下令對中朝軍隊實施反擊。其中,海軍陸戰隊上尉斯提夫率1個營擔任掩護任務,經過艱苦戰斗,終於和主力一起沖出包圍圈。
2《獨孤里橋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Ri,1955年,
簡介:反映美國空軍轟炸志願軍後方大橋的電影。這個片子劇情一般,但飛行特技鏡頭不錯,當年獲得了最佳特技金像獎。
劇情:1952年,美國海軍第77特戰隊飛行員布魯貝克奉命執行轟炸獨孤橋任務。期間,一段距離非常險要——在兩峽谷之間,既不能轉身,也不能俯沖,只能直飛。而且,要准確轟炸大橋,還必須低飛,那就需要面對漫山遍野的高射炮陣地……
3《戰俘》(Prisoner of War,1954年)
簡介:朝鮮戰爭停戰談判之所以一拖再拖,主要就是一個問題談不攏——戰俘問題。關於美軍戰俘中文作品不少,大家見多了,而美方文藝作品是如何表現「戰俘」這個主題的呢?
劇情:美國陸軍上尉韋德·斯隆志願去中朝戰俘營,調查美國戰俘是否遭到虐待,卧底的結果當然是yes。下面,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逃脫,然後揭露所謂的「真相」。
4《沙場壯士赤子心》(1956年,港譯「軍人本色」)
簡介:在美國拍攝的「朝鮮戰爭」主題電影中,這是難得「溫馨」的一部,獲得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劇情:主角是一名叫赫斯的空軍上校,他在二戰中誤炸了德國一個孤兒院,導致37名德國孤兒喪生,一直心懷內疚。後來,他又參加了朝鮮戰爭,其所在的空軍基地附近有一名韓國婦女照料十幾個朝鮮孤兒。赫斯想方設法保護和照顧這些孤兒,後來還籌款建立了一所孤兒院,讓更多朝鮮孤兒有家可歸。
5《豬排山》(Pork Chop Hill,1959年)
簡介:這部電影被稱為「美國版上甘嶺」,據說擔任影片軍事顧問的就是當年率軍進攻上甘嶺的美軍連長。這部電影由當紅影星格利高利·派克主演,而且導演路易斯•邁爾斯通也很出名(曾導演《西線無戰事》),電影製作十分精良,可惜未達到預期效果。並非這部電影本身不好,而是運氣不佳,當年遇到另一部大片——《賓虛》,這部電影創下票房記錄,直到38年之後的1997年,才被《泰坦尼克號》打破。
劇情:1953年7月,朝鮮戰爭已進入尾聲。美軍為了增加談判桌上的籌碼,派克萊門斯中尉率一個連進攻中朝軍隊把守的255高地(豬排山)。美軍士兵得知談判即將告成,不想做無謂犧牲,但克萊門斯卻恪盡職守,率兵猛攻。最後,該連135人只剩下15人,還沒打下來……
6《獵戰》(War Hunt,1962
簡介:這是一部反戰題材的小成本電影,預算僅有25萬美元,但公映後效果空前。這部片子拍攝於1962年,在已經實現彩色拍攝技術的情況下,卻故意用黑白的形式拍攝。片中有一個鏡頭是表現志願軍的:宣布停戰後,中國軍人在陣地上打出了大幅英文標語——PEACE。
劇情:美國二等兵里昂十分出色,尤其擅長單兵夜戰,但時間長了見多了戰爭的殘酷,精神出了問題。某晚,他再次外出殺死了一個北朝鮮人,並圍著屍體跳舞。朝鮮戰爭宣布停戰之夜,其他人都在慶祝,卻不見了里昂。上司派人去找他,發現他藏在一個貓耳洞里。里昂不肯回去,還開槍殺了去找他的戰友。上司無奈之下,只好下令將里昂擊斃。
7《滿洲候選人》
簡介:一部經典的驚悚懸疑片,拍完後推遲20多年才公開發行,公映後不久入選第16屆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2004年公映的電影《諜網迷魂》(著名演員丹澤爾·華盛頓主演)很大程度上翻拍了1962年那部電影,只是戰爭背景置換成了海灣戰爭。
劇情:美軍馬科上尉和肖上士率領一個排在巡邏時被俘,關押在滿洲的一個戰俘營,期間接受「洗腦」教育。戰爭結束後,馬科上尉回到美國,在情報部任上校,但擺脫不了朝鮮戰爭帶給他的痛苦記憶,經常做噩夢。他過去的部下肖上士回國後混得更好,居然成了戰斗英雄,還獲得國會榮譽勛章。馬科上尉覺得奇怪,暗中調查,最後發現肖上士已經被「洗腦,成為共產黨派到美國進行政治暗殺的殺手……巧的是,影片拍完之後,剛好美國總統肯尼迪被刺殺身亡。為了避免惹上麻煩,這部電影推遲了20多年才公映
❾ 抗美援朝有哪些電影
抗美援朝的電影有《上甘嶺》、《烽火列車》、《英雄坦克手》、《集結號》、《我的戰爭》等。
1、《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9)朝鮮題材電影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上甘嶺 網路
烽火列車 網路
英雄坦克手 網路
集結號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