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產業微觀環境分析

電影產業微觀環境分析

發布時間:2024-07-09 03:56:44

Ⅰ 中國電影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目錄

隨著電影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電影企業資本運作日趨頻繁,渠道擴張日益加速,國內優秀的電影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電影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電影產業中的翹楚!

本報告利用前瞻資訊長期對電影產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而准確的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分析了電影產業背景及發展環境;國內外電影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電影製片業、發行業和放映業的發展分析;不同類型電影市場分析;電影產業消費者行為分析;新媒體對電影產業的影響分析;電影海外推廣及國際合作分析;電影產業主要企業經營情況以及電影產業投融資現狀和投資建議;同時,佐之以全行業近年來全面詳實的一手連續性市場數據,讓您全面、准確地把握整個電影產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第1章: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1.1 電影產業綜述

1.1.1 電影產業定義

1.1.2 電影產業產業鏈分析

1.1.3 電影產業研究對象分析

1.2 電影行業相關政策環境分析

1.2.1 電影行業政策點評

1.2.2 電影行業政策趨勢分析

(1)國家對中國電影產業的扶持力度還將加大

(2)行業將逐漸趨於規范,國家對內容製作和影視從業人員的監督趨嚴

(3)推動兩岸影視交流合作,電影國際化是趨勢

第2章:國際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1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1.1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概況

2.1.2 全球電影票房收入規模

(1)全球電影票房收入規模

(2)全球電影票房地區分布

2.1.3 全球主要國家票房排行

2.1.4 全球主要市場平均觀影次數

2.2 美國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2.1 美國電影產業政策環境

(1)政府監管

(2)分級制度

2.2.2 北美電影票房收入

(1)北美電影票房總收入

(2)北美3D電影票房收入

2.2.3 北美電影觀影人次及平均票價

(1)北美觀影人次

(2)北美平均票價

2.2.4 美國電影產業發展模式

(1)電影融資模式

(2)電影製作模式

(3)電影發行模式

(4)電影放映模式

第3章: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3.1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3.1.1 電影產業發展歷程

(1)第一輪產業發展時期(1922年-1945年)

(2)第二輪產業發展時期(1945年-1976年)

(3)第三輪產業發展時期(改革開放至今)

3.1.2 電影產業特徵分析

3.1.3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十大事件

3.1.4 中國電影產業存在問題

(1)我國電影拍攝成本投入存在演員片酬過高的問題

(2)我國電影行業產業鏈處於垂直壟斷狀態

(3)電影市場不成熟

3.2 中國電影產業經營情況分析

3.2.1 影片產量規模分析

3.2.2 放映設施規模分析

(1)電影院線規模

(2)電影銀幕規模

3.2.3 電影票房總額分析

3.2.4 電影產業營收來源分析

(1)國內票房營收來源

(2)海外銷售及票房來源

(3)國內非票房收入

3.2.5 電影平均票價

3.2.6 電影觀影人次

3.2.7 觀影效率分析

3.2.8 電影票房排行榜

(1)票房總體排名

(2)票房過億影片

3.3 中國農村電影市場發展分析

3.3.1 農村電影市場發展現狀

——更詳細目錄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Ⅱ 電影行業的現狀以及就業前景是怎樣的

一、電影行業的現狀

2020年,全球電影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地區總票房均同比降幅超過70%。而此前一直占據世界電影市場C位的北美,在2020年度累計票房僅20.89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18.45%,創40年來歷史新低。

2020年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封城措施解除後人們對於外出娛樂的熱情高漲,盡管中國電影總票房因疫情影響比上年減少68.23 %,但中國電影票房仍然以29.83億元的好成績,遠高第二名北美8.94億元的票房,取得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好成績。

二、電影行業的就業前景

電影學的就業前景很好,就業率也不錯。畢業生主要到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電影行業,娛樂行業等從事電影的製作、策劃等工作。

電影產業市場規模仍需時間恢復

2015-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前中國電影行業發展良好,電影票房達到642.7億元,同比增長5.4%;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中國電影市場受到重創,2020年票房僅有約204.2億元,同比下降68.23%。2020年後,電影產業將逐年回歸正軌。

Ⅲ 中國電影現狀分析

分析中國電影現狀
現階段,我國電影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一方面,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方面都越來越好,重新贏得國內觀眾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出現持續上升趨勢,對於推廣我國文化價值體系及其軟實力起到積極作用。
中式大片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受到外國觀眾的歡迎,國際市場有了新的開拓,商業價值也趨於提高。但我們應當看到,中國電影在國際貿易中處於逆差狀態,影片的海外競爭力仍然偏弱,與中國貿易大國和文化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為此我們簡要歸納了近年來中式大片的成功經驗:
從創作上看,中式大片已經摸索出一條主旋律片、藝術片和商業片三型互滲的電影美學道路,特別是在主旋律應當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方面取得了共識。
從在觀眾中的社會效果看,中式大片已初步形成在通俗故事中蘊藉民族主流或核心價值理念的美學傳統。
從資金投入方式看,中式大片已經探索出了中國獨資、中外合資、民間融資、大陸香港合拍等多重電影投資渠道,並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投資環境,這對於我國電影產業的又快又好發展是重要的進步。
從電影管理機制看,我國電影管理部門已經在電影指導、審查及監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這對於國產大片的持續發展是必要的。
國產影片的發展成績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認真關注和反思。
第一,影片主題過於直露。不少中式大片往往把表達主旨或主題過於直露地剝露出來,損害了電影美學的完整性,令觀眾失望。
第二,影片通俗故事後面往往缺乏美學傳統蘊藉的支撐。中國電影美學的一種傳統在於,在通俗故事描繪中投寄深厚的興味蘊藉,讓觀眾在觀賞的愉悅中品味人生至理至情。然而現階段的國產電影的「俗艷」下面缺乏足夠的興味蘊藉。致使觀眾難以投入足夠的理解力和共鳴感。
第三,對海外受眾心理和外國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外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興趣不高。不少影片傳達的核心價值理念主要囿於國內需要,而在國際普遍性方面存在欠缺,所以難以進一步向國外推廣。
第四,不少電影劇本缺乏質量,導致影片缺乏深厚的蘊藉。
第五,推廣模式尚不成熟,推廣的專業化水平產低。
其實,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對頭,國產影片創作水平的進步及其文化軟實力提升,應大有希望。為此,我們嘗試提出如下一些建議:
第一,強化影片主題的美學化處理,加強中國電影美學傳統的傳承和開發。
第二,加強電影製作技術與文化品位的探索。組織電影製作技術班子,集中研究3D技術等高科技在電影中的綜合運用。
第三, 調集我國電影劇本創作的最強陣容予以攻關, 吸納優秀作家參加劇本創作,為我國電影產業持續提供更多更好的優秀劇本。全力改善電影劇本創作這一目前我國電影發展的「短板」,這是是我國電影軟實力迅速提升的關鍵。
第四,加大中國電影對外推廣和傳播的政府扶植力度。
第五,積極吸收和借鑒各民族優秀文化,了解把握各民族文化心理,將「文化折扣」變為文化優勢。學習和借鑒各民族優秀文化,從而為中國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
第六,不斷改進和完善中國電影的外推模式,努力提高推廣操作的專業化水平,積極探索合理的營銷策略和發行渠道。
第七,加強國際電影合拍協作。
第八,大力辦好國內和國際電影節

電影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受大眾喜愛,而有百年歷史的中國電影,也在走過蜿蜒曲折的發展道路後厚積薄發。中國電影業目前面臨多種困難,從大的環境看是電影的崛起,從電影業內看,是改革的滯後。中國電影不僅是一項文化產物,也是我國歷史傳統和世俗文明的延續和傳遞。可以說,中國電影的新氣象是眾多創作者在現實生活題材領域內創新和探索的結果。

現實狀況
說當下的中國電影已進入百花齊放的時期,有點勉強。與西方電影業比起來,我國的確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是設備、技術上的差距,此外,我國缺少拍娛樂片的經驗,資金問題就更不用說了。單就藝術水平來說,中國並不比西方差,中國電影近年來在世界一些著名的電影節上頻頻獲獎。
在2010年,我國的電影市場生產了400多部影片,只有約1/4能登上電影院大銀幕。更多的銀幕則被僅有的幾部大片和賀歲片佔領,這就是銀幕壟斷。這種壟斷是資本投放的結果,資本和商業大片互相追逐。而老百姓眼裡所謂「好看」的片子屈指可數。
5年前投資一億元就是大片,2010年已經漲到3億元——投入成本大大提高。資本的唯一理性就是投資有票房保證的商業大片,投資當下最顯赫的電影人。
例如《讓子彈飛》上映以來總票房突破5億元,姜文在劇中那句「站著掙錢」意味深長!資本推高了電影票房成本(有的賀歲片實行限價,實際上有的高達80元,甚至上百元),也控制了80%的銀幕。這種贏家通吃,老百姓乖乖埋單的狀況能持續多久呢?

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
老百姓看電影,就是看裡面的人和事。方寸之間,兩個小時左右的光陰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場,人生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逐一展現。如今,電影題材越來越有局限性。農村題材的片子越來越少,而一些之前拍農村題材電影的導演現在也不拍了,甚至丟掉了自己的長處,盲目追求時髦,以至於拍出來的電影令觀眾失望,真是令人擔憂。
小而雅的文藝片受眾群體也在逐漸遞減。而有的影片淡化情節,淡化思想,故事片沒有故事片的情節,整部片子放完觀眾還沒弄明白到底是想闡釋什麼主題思想,令觀眾一頭霧水。
如今,越是看不懂的影片越被說成是大片、好片。整個社會比較浮躁,在一個物質化了的世界裡,那些中產階層開始講究階層氛圍,什麼「好吃」吃什麼,什麼「好看」看什麼,靠資本運作的中國導演開始迎合這種取向,豪車、豪宅、美女等開始充斥銀幕,宣揚帝王般的尊貴生活,而在影片中即便是有窮苦的家庭背景的人也都是塗脂抹粉,艷光四射,根本不考慮電影本身的背景。
市場上出現的所謂賺錢的商業片只顧賺錢,武打片、警匪片等沒有實質內容,而大打激情床戲作為賣點忽悠觀眾。看完電影,如浮華煙雲,羨慕嫉妒恨都有了,觀影快感盪然無存。
那些小成本小製作的影片在經歷種種困難之後,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入淺出的敘事方式在國際電影節上屢有斬獲,在國內卻很難進入人們的視野。正如賈樟柯所說:「我想用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的生活。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生命的喜悅或沉重。」在過去的10年當中,他特立獨行,用他的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像賈樟柯一樣執著的導演還有很多,他們的身體力行促使我們去思考當下的生活,重新審視我們的心態。

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中國電影是如何在當今國際影壇造成巨大影響的?許多人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大大的紅燈籠、京劇、中國功夫等在電影中反復出現的民俗風情。像電影《梅蘭芳》中,京劇這個中國的國粹在影片中以線索和背景出現, 京腔京韻的中國氣息在影片中異常出彩。並不是只有看不懂才能成為藝術,真正的藝術是能夠打動人的,也為人們留下一些思考和難忘的內容。中國電影背負著讓世界認識中國的使命,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欣賞能力也增強了。中國電影百花齊放,不是要拋棄傳統,而是要與時俱進。在時間的長河裡,電影已變化了多種媒介方式和藝術形式,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每個時代都會有它的鮮明特質。
創造票房神話在中國不是難事;難的是,未來觀眾能看到什麼樣的好電影!只有在文化意識形態上進行准確定位, 中國電影才能在全球化的浪尖上站住腳。

Ⅳ 你如何看待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呢

拿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檸檬忽然覺得真的很不好回答,因為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很混亂,魚龍混雜,時不時的就會爆出一匹黑馬,而且電影就像我們吃快餐一樣,吃完之後就拉倒了,當時心情挺棒的,過後能夠留下印象深刻的電影並不是很多。

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三:小投資也能夠收回大成效。最具代表作的應該是前段時間火遍全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作品是國內首部動漫作品,而且是由一家小公司製作而成總成本很低,但收獲的票房卻超級高,也是今年的黑馬之一。

而且這部作品據檸檬所知,在特效方面下足了功夫。一共啟用了64家特效公司,而這些公司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而他們卻創造了一個大大的奇跡。

Ⅳ 請以阿凡達為例,對電影產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進行環境分析

總體環境主要包括影響產業發展的6個方面要素:人口、經濟、法律政策、社會文化、技術和地理。
人口方面:國家總人口數量為電影產業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潛在觀眾群,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各年齡層次觀眾群的消費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是從18歲到45歲之間的主力觀眾人群收入水準是近年來提高幅度最大的。
經濟方面:國家GDP總值持續快速增長,國家外匯儲備成為世界第一,國家個人儲蓄率高,這些都對產業快速發展的外部資本准備創造了條件。
法律政策方面:國家先後制定和出台了關於發展文化產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電影產業在「政策面」獲得了國家在拷貝經營、國際市場開拓、院線改造、公益放映、重大題材資助和數字技術發展等多項稅收、資助扶持政策。電影產業作為先進文化建設優先發展對象的地位將得到強化。
社會文化方面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優化,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口和經營產值比重將越來越大。電影作為一種視覺時代的文化服務,得到了社會文化的更大消費接受和肯定。同時,電影作為創意文化的上游產業,具有拉動其它以版權為核心的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的作用,其文化重要性已經被提升到保障民族文化安全的高度。
技術方面:數字技術的發展使電影產業在兩個方面面臨著技術創新帶來的嶄新機會,一是專門電影頻道的播出,使電影版權和廣告銷售收入得到新的增長源泉;二是數字影院的出現,將大大促進電影放映環節的產業技術?躍和市場營銷模式的多樣化。
地理環境方面:中國加入WTO使電影產業進一步融入全球化進程, 中國電影通過國外優秀影片的引進,觀眾市場得到培育和激活;中國製片業通過與國際合作,學習到了先進的產業運作和管理經驗,也創造了國際市場對於中國電影的需求。但是在環境方面我們也面臨著美國好萊塢強勢地位的挑戰。

Ⅵ 影視後期初學者必看,影視後期製作職業規劃與環境分析(一)

1.影視製作行業:朝陽產業 “回爐”首選,影視後期人才被用人單位瘋搶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引發媒體和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據數據顯示,其“影視動畫”、“游戲美術”等專業的就業率超過93%,目前很多美術和IT 專業的大學生選擇通過職業培訓進入到數字創意這個新興的行業,甚至一些職場人士,也選擇了通過“回爐”實現轉行,這個究竟是為什麼呢?



現在影視後期製作行業人才缺口達到20萬左右,這其中當屬特效剪輯師、欄目包裝師、動漫復合人才、微電影製作最為缺乏。同時在影視行業薪資其實普遍比傳統行業高很多,據權威調查報告,影視行業收入7000以上的人員達到30%,比起其他行業高許多,而大部分影視公司福利體系完善、獎勵手段多樣化更是新引人,可見影視後期行業可謂是香餑餑的行業。


2.高端影視後期人才難覓


特效剪輯師月薪5000元起,欄目包裝師月薪6000元起,影視能力強者月薪可達萬元……”在招聘會現場,這樣的高薪聘才廣告隨處可見。雖然應聘者很多,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卻少之又少。


“企業渴望人才,但原創能力與動手能力很強的專業人員實在難覓。”招聘會上,眾多影視企業發出了如此感慨。一方面是影視動畫專業大中專學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是影視動畫企業專業人才匱乏。


作為快畢業的你應該突破當前局面,掌握先機,確定好目標,這樣在自己未來的發展中,你才能不斷邁向更高更遠的前方。影視後期製作這個專業其實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說如果我們想要從事這個行業的話,不要錯過現在發展的上升時期。


以上就是環球青藤小編關於影視後期製作職業規劃的分享,希望對各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影視製作相關內容,還請關注本平台哦!

Ⅶ 電影行業的調研報告

電影行業的調研報告

篇一:電影市場考察報告

前 言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江蘇電影產業,扶持江蘇電影,省國信集團公司副總孫魯,率集團信息技術部副經理張繼棟、江蘇省電影公司副總兼江蘇東方院線公司總經理吳斌、江蘇東方院線公司副總高禹燕一行四人赴廣東、四川、江蘇等地,進行了為期6天的電影市場調研,對部分省市電影市場現狀、電影產業的發展以及院線公司發展和影院經營、建設等方面作了全面考察,並結合江蘇及南京電影市場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我國及美、韓電影概況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在《2006年電影工作報告》中公布:2006年我國電影票房為26.2億元人民幣,比2005年的20億元增長了28%,自2002年始已連續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率。但我國的年票房與電影發達的美國及臨近的韓國相比,尚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以下是2003年至2006年,中、美、韓三個國家電影票房的比較:

二、廣東、四川地域及概況

1、廣東省

廣東省地處國內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常住人口超9000萬人,常住人口總量居全國第三位。省外流動人口為1640萬人,省外流動人口總量一直居全國首位。

省會廣州市是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地處廣東省東南部, 珠江三角洲北緣, 是華南地區中心城市, 中國的「南大門」。廣州市轄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蘿崗十區和從化、增城兩個縣級市, 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50.53萬人,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人。

2、四川省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地當長江上游,東連重慶市,南鄰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陝三省。面積48.5萬平方公里,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和青海,居全國第五位。全省共有8650萬人口。

省會成都市轄9區4市6縣,面積12390平方公里,總人口1103.4萬,其中市區人口497.15萬,綜合實力西部第一。

三、廣州、成都電影產業現狀

1、廣州市

廣州市的電影市場主要由2家院線公司占據,分別是廣東省電影公司與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聯合組建的「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有限公司」和廣州市電影公司與浙江橫店影視集團公司聯合組建的「廣東珠江電影院線有限公司」。

07年全省電影票房預計為3.3億元,其中廣州市約為1.8億元,深圳市為1.2億元,其他城市約在3千萬元左右。

「南方新干線」旗下的青宮電影城由廣東省電影公司和青少年宮共同投入1200萬元建設,影城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有5個影廳,總座位數在800座,由於定位準確(城市時尚族、中斷市場),票價適中(年平均價格在30元左右),當年就達600萬元票房(不足年),次年達到1200萬元,實現利潤100萬元,07年預計實現利潤300萬元。

「飛揚影城」是業外資金建設加盟「南方新干線」院線公司的。該影城目前是國內票房最高的影院,年票房接近5000萬元。設有14個大中型影廳,分別位於天河城廣場4樓和正佳廣場7樓,由於位置好,環境佳,採用高端路線,吸引金領一族,投資方在已獲得高回報的同時,又在積極尋找另外合適地點建設影院。

在了解廣東省公司及南方新干線院線經營情況時,趙軍(廣東省電影公司總經理)說道:他們介紹這幾年主要是理念更新,解放生產力,從有利於發展、有利於進步來思考問題,把握改革開放的機遇,最終被社會接收、上級領導乃至廣電總局都支持,成為了改革的尖兵。

廣東省公司主要的做法是細分市場,把電影產業分三個層次做的:

(1)通過院線公司,做大主流市場。這部分,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2)組建了數字院線,把城鎮、區縣的數字電影放映抓起來。組建中國廣東大地數碼院線,這部分主要是針對中小城市,利用數字放映來鞏固省公司相對主導地位。

(3)針對農村地區,實行流動放映。組建了廣闊天地數字流動放映隊,實行免費放映。目前已有120個放映隊,計劃全省推廣到1700個放映隊伍,其主要目的是組建一個廣告發布網路平台,通過政府補貼(省級補貼350元/場,市縣級補貼50-200元/場)實現免費放映,吸引大中型企業(移動、電信等)做映前廣告,最終聯手華南、華東地區的流動放映隊伍,打造一個戶外放映的概念,用創意板塊上市,這樣就可以控制一個很大的廣告市場。

在談到影院建設和影院管理時,趙軍介紹說:商業地產如萬達、金逸做的影院,已是過去式了,我們現在的影院建設就要走在別人的前面,做出特色,可以把未來考慮進來,向國外先進的國家學習,把電影作為主力店來做,建設大型多廳(18-20個廳),把與電影相關聯的業態如電玩、酒吧、迪廳等引進來,自己招商,形成具有特色的電影產業業態。目前廣東省公司凈資產1億多,06年700-800萬元利潤,我們是爭取在2-3年內達到3000萬元利潤。

影城的經營首先要建立一支營銷團隊,去做市場宣傳工作,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去培育電影市場,做好市場推廣要持續,市場起來了,就解放了生產力,大家就會把蛋糕做大,得到實惠。另外,影城的特色活動也不可少,如我們每年舉辦中、小學生電影節,寒假、暑假歡樂節。用較底的票價,提前2個月走進校園,同時學生也可以用已用過的學習課本來抵3元票價,我們把接收的課本通過扶貧辦再免費轉贈到困難地區,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目前職工年收入平均在6-7萬元。中層月收入在6500以上,公司領導幹部則更高。

「珠江院線」2001年,廣州市電影公司通過內部改革和資源整合,引進社會資金,以投資控股、參股新型文化產業等方式,不斷發展壯大,彰顯實力。投資興建了廣州市第一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的五星級電影院中華廣場電影城;合作開發了「滿天星城市文化娛樂售票網路系統」,並在全國建立了龐大的文化娛樂售票網路,組建了售票網路公司;創辦了廣州文化ok網,推動了電影、演出業的信息化進程。

旗下中華廣場電影城:位於廣州市中山三路33號8樓,有影廳8個,先期投入一半 600多座,後又2投入資金建設了1300座。

篇二:關於中國國產電影的調查報告 -

一、基本情況介紹

調查目的:為了了解大學生對國產電影觀看以及喜愛程度,收集大學生對國產電影的意見和建議,分析中國國產電影現狀,透析中國電影業貿易的發展問題及解決方法。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式:網路問卷調查

二、問卷詳細信息

本次調查共65份,剔除15份問卷,還剩餘50份問卷。

1.性別調查及其分析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女性佔大多數,表明受訪者中女性居多。

2.對觀看電影途徑的調查及其分析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因為大部分受訪對象是學生,幾乎沒有經濟能力,所以絕大部分受訪者是通過電腦來觀看電影,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花錢去電影院觀看,這估計也是電影票房不高的一個原因。

3.對電影偏好的調查及其分析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訪者親睞於歐美電影,達到了66%之多,這應該和歐美電影強大的視覺沖擊,唯美的引人入勝的劇情,以及演員出色的演技有關等等。約1/3的受訪者偏愛於國產電影,因為國產電影在很多方面都趕不上歐美的電影,這也是國產電影票房較歐美的低的原因吧。

4、對國產賀歲片態度的調查及其分析

關於賀歲片,只有極少數受訪者表示很支持,每一部都看,絕大部分只是偶爾會看。雖然中國每年最少都會推出一部賀歲片,但是賀歲片並沒有電影導演及投資方想像中的'那麼受歡迎,看來,賀歲片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呀。

5.對國產電影吸引力的調查及其分析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訪者看國產電影是沖著電影裡面的演員去的,少部分是因為喜歡電影的優美的劇情和唯美的畫面而去看這部電影,並且不怎麼關注電影的導演。所以,一部電影的好壞,票房的高低,和這部電影的演員有很大的關系。

6.對國產電影類型喜好的調查及其分析

生活中少不了的永遠是喜劇,所以,喜劇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是人們所追捧的,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八成以上的受訪者至少選擇了喜劇電影。選擇僅次於喜劇的是動作題材的電影,因為動作電影很驚險、刺激,能給觀眾帶來較強的視覺沖擊感。愛情也是永遠都離不開的主題,約五成的受訪者喜歡愛情題材的電影。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受訪者選擇了恐怖電影,一是因為國產恐怖電影比較少,二是因為拍攝的不夠吸引人,質量不夠高,趕不上歐美和日本的恐怖片,需要改進。

;

Ⅷ 全球化時代下中國電影如何發展 詳細�0�3

就電影學界而言,在最近的二十年裡,一大批優秀的中國電影先後獲得了各種國際電影節大獎,從而使得中國電影的「全球化」大大地先於中國文學的「全球化」。確實,隨著中國的日益走向世界,中國電影的世界性和全球性進程已經大大地早於文學走向世界的進程,因為理解電影文本較之理解文學文本要容易得多。雖然我已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論述過全球化及其對文化和文學研究的影響,但本文仍將首先再次追溯一下全球化的起源,然後由此出發將中國電影文化置於一個廣闊的全球化語境下,並對新世紀的中國電影的現狀以及電影研究所受到的挑戰提出一些積極的、切實可行的對策。當代電影和文化工業的「全球化」在這一部分,首先我將重申我在其他場合對全球化的不同形式作過的評述。 ( 1 ) 在我看來,在這樣一個被描述為「全球化」的時代,隨著經濟、文化和信息資本的迅速流動,傳統的時空觀念也大大地改變了。在這一碩大的「地球村」里,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已經變得越來越便利。對於這一點,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左派知識分子已經作了仔細的研究並寫下了不少批評文字。確實,在全球化的時代,政府的職能將在某種程度上為一種隱形「帝國」的全球治理 ( g l o b a l g o v e r n a n c e ) 所取代。這個帝國就是全球化:「雖然它掌握著巨大的壓迫和破壞的權力,但這一事實也不應當促使我們去緬懷過去的那些老的主宰形式。通向帝國的道路以及全球化的過程提供了各種解放力量的新的可能性。當然,全球化並不只是一樣東西,被我們認可為全球化的多重過程並不是一個統一體或一種聲音。我們將論證道,我們的政治任務並不是簡單地抵制這些過程,而是要對它們進行重新組合並將其引向新的終端。支撐帝國的有著創造力的芸芸眾生同樣也有能力自發地建構起一個反帝國的力量,以及另一種全球流動和交往的政治組織。」 ( 2 ) 也就是說,我們在提出應對其挑戰的策略之前,應該首先承認這一現象的客觀存在。毫無疑問,在全球化的時代,所有人為的中心結構均被資本的流動和新的國際勞動分工所消解。一種新的身份認同危機隨著(處於帝國之中心的)西方理論的向(處於邊緣地帶的)東方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運動而出現在民族文化的機制中。較之文化的其他形式,電影是僅次於電視的另一種最容易受到全球化浪潮波及的藝術形式。既然電影產業最容易得益同時也最先受到全球化的波及,因此,中國電影便不僅受到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影響和滲透,同時也受制於多種國內的因素,如電視和網路的崛起和挑戰等。面臨這一境況,我們中國的知識分子不得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面對這一具有威懾力的挑戰我們應該採取何種對策?難道我們將坐等幽靈般的全球化將我們的民族文化吞噬嗎?或者說我們在新的世紀將仍然像以往那樣固執地抵制這一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的沖擊嗎?這些均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問題。盡管全球化確實如同幽靈一般威脅著我們的民族和文化機制,特別是電影更加如此,但情況並非如此簡單。誠然,面對上述所有這些不利的條件,我們首先應該承認,全球化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普遍主義特殊化」與「特殊主義普遍化」的雙向滲透過程。 ( 3 ) 也即全球化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兩個極致:它的影響從西方運動到東方,同時也從東方向西方反向運動。或者說,誠如弗雷德里克 . 詹姆遜 ( F r e d r i c J a m e s o n ) 所指出的,「我們在這一具體例子中注意到了認同和差異的對立的抽象性被賦予了一種整體與多元之對立的具體內容。」 ( 4 ) 顯然,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教導我們,不要把自己局限於事物的任何單一的方面,因為全球化的過程始終是與另一種力量並行不悖的:本土化。在世界文化的進程中,時而全球化顯得強大有力,時而本土化又從另一方面制約了它的權力。因此,全球化若不落實到某個特定的本土情境是無法實現的。也就是說,用以解決這種悖論的也許是一種妥協和變形了的「全球本土化」策略。只有這樣,我們所生活於其中的世界才能始終處於發展之中。既然全球化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現象,那麼我首先將其視為一個遠遠早於 2 0 世紀的漫長過程。在這方面,重讀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百五十多年前在《共產黨宣言》中的一段論述將有助於我們深刻地認識全球化過程的起源及發展。按照馬恩的論述,美洲的發現無疑開啟了資本主義向全世界擴展的過程,而伴隨這一過程而來的則是旅行中的資本 ( t r a v e l l i n g c a p i t a l ) ,發展到 2 0 世紀後半葉便進入了其高潮。這不僅為物質生產所證明,同時也為文化生產所印證:「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 ( 5 ) 按照我的理解,這里所說的「世界文學」絕不是指一種單一的具有趨同性的文學,而是一種代表著多重取向的各民族先進文學發展的方向,也即歌德當年理想中的一種跨越國界和民族疆界的文學。與經濟領域內的情況所不同的是,文化上的全球化絕不意味著只有一種形式的文化,而是一種既有其共通性同時又有著多元發展方向的文化上的全球性特徵。它和歌德所追求的「世界文學」有著某種共通之處,但是馬恩所謂之的「世界文學」之含義則更廣,它甚至可用於電影生產和發展的文化全球化方向。我們在讀了馬恩的上述這段話後便清楚地明白,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至少涉及了我們在今天的文化語境下研究全球化的四個問題: ( 1 ) 經濟全球化的起源以及其從西方向東方的運動規律; ( 2 ) 由資本的崛起以及由此而來的資本的積累和擴張所導致的國際勞動分工; ( 3 ) 跨國資本化的出現,資金的流動以及跨國公司的應運而生; ( 4 ) 由物質生產所激發的精神文化生產以及世界文學的誕生。尤其是第四個問題與我們的文學和文化生產及研究密切相關。因此,不管我們討論經濟全球化或文化全球化,我們都不得不看到這二者之間內在的關聯以及從馬克思主義的教義中產生出的一些靈感和理論資源。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當時的情況下,馬克思和恩格斯還不可能直接地討論(經濟上的)全球化與(文化)生產以及審美表現之間的關系,更不可能預示 2 0 世紀後半葉全球化進程的最新發展,但是他們實際上卻已經觸及到了這一事實,即精神文化生產的全球趨向也是由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所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既然電影工業更加受制於市場經濟的法則和以跨國公司為其重要標志的全球化,那麼當我們討論全球化時代的中國電影時,我們首先應該想到全球化這一幽靈所可能導致的影響。我們都知道,文化上的全球化可以同時帶來文化趨同性和文化多樣性,而且後者的特徵更加明顯。盡管我本人並不贊成那種「趨同」式的文化全球化,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當代文化中出現的越來越明顯的趨同特徵:強有力的(第一世界)文化越來越向處於弱勢的(第三世界)文化滲透,這一點尤其體現在美國電影產業在中國市場的大舉入侵和強有力滲透。顯然,文化傳播始終依循了這樣的規則:強勢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總是影響著弱勢文化的發展。但有時也會出現逆向運動的現象,這一點尤其可以在這兩個例子中見出:張藝謀執導的《英雄》同時在中國本土和海外的大獲成功,以及中國旅加作家貝拉的小說《 9 . 1 1 生死婚禮》(現代出版社, 2 0 0 2 年版)以 1 0 2 萬美元的天價被好萊塢大導演卡梅隆買斷電影改編權。 ( 6 ) 因此正如美國的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弗雷德里克 . 詹姆遜在談到全球化與文化的內在聯系時所中肯地指出的,「我認為,全球化是一個傳播學的概念,它依次遮蓋並傳播了文化或經濟的含義。我們感覺到,在當今世界存在著一些既濃縮同時又擴散的傳播網路,這些網路一方面是各種傳播技術的明顯更新帶來的成果,另一方面則是世界各國,或至少是它們的一些大城市,的日趨壯大的現代化程度的基礎,其中也包括這些技術的移植。」 ( 7 ) 作為當今極少數在文學研究和包括電影在內的文化研究領域內著述甚豐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詹姆遜的上述文字實際上提醒我們,文化的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的傳播造成的,因此,在本文的下兩部分,我將分別對近二十年來中國電影所走過的道路和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所處的現狀作一反思,以便提出我們的文化知識對策。改革時代中國電影的文化反思在當今時代,那些高級的文化藝術產品大都被看成了消費品,甚至理論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可消費的文化產品:無節制的復制、模擬和戲仿、增殖甚至大宗製作等均取代了現代主義時代對文化藝術產品的精雕細琢,平面的人物描寫取代了對人物深層心理的細致描寫,碎片甚至精神分裂式的結構取代了現代主義藝術的深度結構,等等。這一切狀況的出現都表明,文學藝術的現代主義精神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同時這些症狀也引起了一切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文化學者和理論家們的密切關注,但是他們的擔憂絕不應當是對之抱一種敵視的態度,而應當正視這些復雜的現象以便從理論和文化批判的角度對之進行分析闡釋。通過這些分析和闡釋也許可以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雖然電影也屬於大眾文化的范疇,並且曾對精英文化和文學形成有力的挑戰,但是它卻無法擺脫有著更廣大受眾的電視業和最近崛起的網路文化的更為有力的挑戰和威脅,因為後二者無疑有著更為廣大的市場。在討論中國當代電影的走向時,我們很容易想到曾經對電影批評家和文化研究者有著極大誘惑力的關於「本土化」 (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 和「非殖民化」 ( d e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 問題的爭論。我這里首先對近二十年來中國電影所經歷的繁榮時代作一文化反思,因為我認為這可以幫助我們從更深廣的意義上來理解當今全球化時代中國電影所遭遇到的挑戰和不利境遇。首先,令我們感到振奮的是,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一事實,即在近二十年裡,中國電影已經大大地早於文學而率先與國際接軌:中國電影在著名的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一個又一個大獎,在某種程度上圓了不少中國文化人和電影人試圖「與世界接軌」的夢想。這一方面給那些導演和明星們帶來了巨大的聲譽,但另一方面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和截然相反的兩種意見。毫無疑問,一種意見認為,這些電影節和電影獎是由西方電影界所操縱的,帶有強烈的「東方主義」 ( O r i e n t a l i s m ) 色彩,因此中國電影的獲獎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中國文化和電影的「殖民化」進程。在這些學者看來,全球化就是「西方化」 ( W e s t e r n i z a t i o n ) 或「美國化」 ( A m e r i c a n i z a t i o n ) 或「殖民化」 (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 的代名詞。他們頑固地堅持某種本土主義的立場,排斥任何形式的外來影響,或更具體地說來,拒斥來自西方國家的影響,以便實現中國電影的「非殖民化」目標。一方面,他們指責張藝謀、陳凱歌等有著強烈先鋒意識的導演們蓄意歪曲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使其以一個「他者」的面目出現在西方觀眾的期待視野中,以達到討好西方人的目的。因此,在他們看來,毫不奇怪,這些電影並非憑借其自身獨特的美學價值和高超的藝術手法而獲得西方大獎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以對中國人的歪曲描寫迎合了西方觀眾和評獎委員們對東方的不健康的情趣。因此他們基於本土主義的立場試圖發起反對中國電影和文化「殖民化」的斗爭。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獲獎標志著其最終得到了國際同行和權威機構的認可,中國電影終於先於文學而走向世界了,這應該被視為一個良好的開端,它不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同時也有助於中國電影業在市場經濟的不利環境下的發展和繁榮。我雖然比較傾向於後一種觀點,但認為有必要從一些具體的電影文本的分析出發來從理論上消解本土主義與全球主義的二元對立。從理論上來看,本土主義者旨在保護本民族固有的「本真性」 (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 ,使其免受外來影響,這在已經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國的當代中國無疑是行不通的,因為中國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一直在實行改革開放和擴大對外交流。在這樣一種大的氛圍下,我們無法擺脫外來影響,因為就文化的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性而言,不僅是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文化,包括電影和大眾文化產品,也在不斷地影響其他的民族和文化。因此本土主義便改頭換面成為另一種新的形式:大肆攻擊所謂的「文化殖民主義」,試圖通過弘揚本民族文化的精神來對抗全球化時代的新殖民主義滲透和入侵。既然電影是從西方引進的一種集現代技術與藝術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那麼在中國的電影理論批評領域翻譯介紹當代西方最新批評理論思潮也往往早於文學領域對西方理論思潮的引進。 ( 8 ) 年輕的電影導演或批評家對西方學術理論界正在進行的研究之興趣往往大於對中國批評理論界所討論的問題。盡管在中國的文化學術界始終有著關於中國電影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的爭論,但我仍認為從一種後殖民的理論視角對這種獨特的現象作一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誠然,自上世紀 8 0 年代以來,當中國向世界再次打開國門實行經濟改革時,各種西方批評理論和文化思潮,特別是後現代主義和後殖民主義,自然蜂擁而至,首先對作家藝術家的創作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 9 ) 這種影響雖曾經歷過與藝術家的互動,並打上了後者對之的有意識誤讀甚至創造性建構的色彩,但最終還是形成了與西方原體有著種種差異的不同變體。在此我僅舉出幾個例子來說明這些電影導演是如何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自己從西方理論中獲取的靈感糅合進自己的電影文本的。首先是 8 0 年代後期名噪一時的《紅高粱》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一例就有著種種電影之外的因素。在我看來,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與當時西方的理論批評風尚不無關系。這部根據莫言同名小說改變的電影在創作和生產之時正值「尼采熱」在中國文化界再度興起之日。電影中以極大的熱情謳歌了一種尼采式的「酒神精神」 ( D i o n y s i a n s p i r i t ) 和巴赫金式的「狂歡化」 ( c a r n i v a l i z a t i o n ) 場面,一切寧靜和和諧的秩序都被破壞了。這顯然在滲透了某種「日神精神」 ( A p o l o n i a n s p i r i t ) 的中國文化土壤里是缺乏的。確實,對尼採的重新發現福柯等後結構主義者的一大貢獻,因為在西方,經歷了後工業文明的洗禮,人們所渴望看到的是一種消除人為痕跡的自然的素樸感,而這一點尤其體現在電影中那一大片帶有象徵意義的高粱地里。另一部獲獎影片《菊豆》是根據劉恆的中篇小說《伏羲伏羲》改編的,小說原來的目的是再現一種帶有傳統的弗洛伊德式「男性中心」社會之特徵的俄狄浦斯情結的中國變體,而到了影片《菊豆》中,這種俄狄浦斯情結的變體則摻進了某種拉康式的女權主義新精神分析學成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演的無意識心理的作用,他很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當時西方批評風尚嬗變的影響而突出女主人公的地位。對「男性中心」意識的反叛和對現存世界的消解導致了另一個「他者」的誕生:以菊豆為中心人物的一個「女性中心」世界。而楊天白的先後殺死自己的兩個父親則更是突出了菊豆的中心位置,這一點正好與後現代主義的反等級制度之嘗試和拉康的新精神分析學以及被壓抑的邊緣話語所採取的「非邊緣化」策略相吻合。因此這部電影在西方觀眾和學者中頗受歡迎並被頻繁討論就不足為奇了。根據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刻意渲染了一種對西方觀眾來說十分陌生而又神秘的儀式:燈籠的摘掛意味著男主人公將進入某個「太太」的閨房,頗有一番性和政治的象徵意味。當然,對這種虛構的「偽民俗」國內雖有學者作了強烈的抨擊,但這一現象本身卻使得西方觀眾對東方、東方文化以及東方人更感到好奇,不管有意無意,影片中的這一描寫最終還是滿足了他們的獵奇心理。如果我們將這些電影文本化的話,我們不難發現,政治背景的淡化無疑印證了詹姆遜所宣稱的所有第三世界文學文本都可當作其民族寓言來閱讀的說法。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也帶有這種民族寓言之色彩,由於影片中過多地渲染了文革中對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迫害而一度在大陸被禁演,但在海外卻異常紅火。 ( 1 0 ) 在姜文執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導演幾乎使用了他所能想到的所有後現代技法,諸如無選擇性描寫、拼貼、戲仿、反諷等,甚至包括一種德勒茲式 ( D e l e u z i a n ) 的精神分裂幻想和想像,試圖創造一個全球化時代後現代藝術的東方變體。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對中國的文革場面的戲仿式再現更是召喚了人們對那種無政府狂歡情景的記憶,而與此同時對諸如性和政治等問題的調侃則給普通觀眾以某種近似荒誕的快感。《秋菊打官司》中對一種平實素樸氛圍的追求和對現代主義的非此即彼之二元對立的消解則使得這部電影與所有受過教育的西方觀眾的期待視野相吻合。綜上所析,這些拍攝精美、象徵意味深刻的影片受到西方觀眾的歡迎並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應當承認,張藝謀和陳凱歌等導演未必曾意識到西方批評風尚的嬗變,更談不上有意識地以(中國的)第三世界經驗來實踐(西方的)第一世界理論了。因此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這些藝術家有意識地誤讀西方理論並將其應用於歪曲中國的現實倒是從另一方面過高地估計了他們的理論修養,因為我認為,他們對西方理論的理解和誤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作為東方藝術家所特有的藝術直覺,這一直覺使他們敏銳地感覺到藝術風尚和批評標準的嬗變,為了獲得國際大獎必須拿出自己的獨特產品,使得(以西方佔主導的)電影節評委覺得他們的作品既不流於重復,又帶有西方人無法獲取到的一些東方民族特有的東西,也即霍米 . 巴巴 所謂之的「介於二者之間」 ( i n b e t w e e n ) ,因為只有這種產生於二者之間並能夠互動的東西才具有獨創性:它既是地地道道的產生於中國本土的東西,同時又能在經過來自西方的藝術形式包裝之後同時與這二者進行對話。這不僅是張、陳等中國藝術家能獲得成功的奧秘,更是西方的不少有著第三世界背景的人文知識分子和後殖民理論家獲得成功的必經之路。不看到這一隱於表面現象之背後的復雜因素而一味指責這些導演,就不可能對他們的成功作出公允的評價。無論如何,雖然這些充滿異國情調的場景從後殖民理論的角度來看包含有明顯的東方主義色彩,但這些中國電影獲得國際大獎至少使中國文化和藝術更為世人所知。本土主義的因素無法擺脫與全球主義的融合甚至混雜而產生出某種「不東不西」的第三者。我們誰都無法否認,在全球化的時代,所謂文化的「本真性」是不存在的,甚至馬克思主義、現代性和後現代主義等西方的理論思潮經過不同的學派的闡釋也變得「本土化」了。因此,鑒於全球化時代的民族 - 國家之疆界變得日益模糊,用「全球本土主義」 ( g l o c a l i s m ) 或「全球本土化」 ( g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 這樣的術語來解釋這一現象也許是比較合適的。民族的身份認同也是如此,在當今時代,原有的一種(固定的)身份已經裂變為(可以建構的)多重身份和多種文化認同。因此「身份研究已經越過了許多學科之界限,涉及種族、階級以及女權主義、同性戀研究中的多重交織這些問題,以及種族和區域研究中的後殖民主義、民族主義和種族性互動這類問題。這種相互交織的現象為新的理論和不同身份的話語的接合和討論提供了激烈論爭的場所。」 ( 1 1 ) 雖然這些中國電影依循的是好萊塢的創作和生產模式,但它們所描寫的情節和展現這些故事的方式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的東西。也就是說,全球化若不定位於特定的文化語境是無法實現的。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張藝謀和陳凱歌等有意地討好西方觀眾而獲得了眾多國際大獎的話,那麼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他們的眾多追隨者不像他們那樣在國際影壇倍受青睞呢?這個問題確實難以回答,但在我看來,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全球化的來臨,國際社會和中國的交流變得越來越方便了,中國本身也越來越開放了,因此中國電影導演們的創新意識也越來越緊迫了,再重復那些老的東西已不僅不再能吸引域外觀眾,甚至還會失去更多的本土觀眾。這就是為什麼近幾年來中國電影頗不景氣以及大批觀眾流失的部分原因所在。面對文化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他們將採取何種對策呢?在提出我自己的策略之前,我將簡略地描述一下中國當代電影的現狀。 2 1 世紀中國電影的「全球化」戰略顯然,正如我所簡略描述的那樣,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在西方文化學術思潮的影響以及全球

Ⅸ 以阿凡達為例,對電影市場發展面臨的營銷環境做環境分析

在電影產業發展的過程的影響中,社會文化環境、科學技術環境以及經濟環境占據了大部分的比重。電影《阿凡達》本身所包含的內容便是西方國家的電影產業思想和文化,《阿凡達》的火爆上映,展示出了發達國家產業體系在文化傳播力、文化競爭力方面的強大實力。同時,為了給消費者提供視覺盛宴,追求夢幻效果,在索尼公司支持下,投入資金,研發了一套全新系統,極大的拓展了導演的創作空間。為了更好的配合《阿凡達》的放映,美國更是加大力度生產3D屏幕。這些都是科學技術環境和經濟環境對電影產業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營銷環境。

閱讀全文

與電影產業微觀環境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解決電影版權 瀏覽:928
手機上電影如何在電腦看 瀏覽:538
吳彥祖多長時間不拍電影 瀏覽:951
模範計程車電影天堂 瀏覽:330
電影製作類小說網站有哪些 瀏覽:632
比基尼警察電影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879
隨意選時間電影的票 瀏覽:110
回家微電影劇本 瀏覽:814
張子賢微電影 瀏覽:558
特價電影票平台怎麼運作的 瀏覽:978
東福電影票怎麼延期 瀏覽:547
無間道電影一演員表圖片 瀏覽:438
周潤發電影驚艷片段 瀏覽:931
19年古裝電影票房排行榜 瀏覽:440
2014微電影回家 瀏覽:843
飯店免費觀看電影 瀏覽:811
電影一個人被關屋子游戲 瀏覽:163
英雄有夢電影片段 瀏覽:243
美麗的意外電影完整版 瀏覽:177
秀女電影西瓜影視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