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下一層電影景別分析

下一層電影景別分析

發布時間:2024-07-08 23:10:11

⑴ 什麼叫景別 , 景別又有哪幾種。

景別:指的是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造成被攝體在攝影機尋像器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現象。在電影中,導演和攝影師利用復雜多變的場面調度和鏡頭調度,交替地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系的處理更具有表現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景別可以分為5種,分別為:特寫、近景、中景、全景、遠景。具體如下:

1、特寫(指人體肩部以上):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細部的鏡頭。

(1)下一層電影景別分析擴展閱讀:

景別不是單一使用,在電視和電影中,景別都是組合使用。景別作為單個畫面來講,僅僅表達一種視覺形式,而它們一旦排列起來,又和內容相結合,必然會對戲劇內容和敘事重點的表現與表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視覺語言及鏡頭規律分析,敘事內容越重要,越應該在畫面的景別上採用中景、近景等系列景別;反之,則採用遠景、全景系列景別。

當然,這是在導演與攝影創作中,針對人物作為被攝主體而言常規處理鏡頭的方法,其出發點主要是為人物動作而設計使用的景別。

⑵ 如何進行影片分析——主題 結構 人物 場景 景別 空間 機位 光線 影調 對話

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現代電影的故事和主題,往往是一句話可以講清楚,一萬句也講不清楚。 現代電影的主題是深化的,是觀眾一種內心的情感體驗。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在看完電影以後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心得體會、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而是電影創作者的目標追求和靈魂凈化。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通常人們理解的影片主題應該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層次: 1.影片的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 視覺造型特點的銀幕效果上。 2.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 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的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的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的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的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不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地、深入地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題不搞清楚,分析就無法透徹。 關於影片主題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閱讀、段落拉片。同學間討論和分析寫作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 二 結 構 影片分析中對影片結構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們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學經常會忽略分析影片結構,甚至,根本不去關注。其實,電影的結構是電影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影片的結構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統工程,我們認定的電影的結構分析應該包括: 二.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置,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系、有內在聯系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 縱觀世界各國故事片電影的樣式,電影的敘事結構、電影 的劇作結構及故事的結局基本是四種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n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系,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復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置。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復,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 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 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 三 人 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 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 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 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 四 場 景 場景是影片敘事的基本載體和影片特定的空間環境。 場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現代電影的場景,可以是現實空間環境,也可以是非現實空間環境,但是,這兩種場景的存在,都要求要體現和反映劇本中規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場景存在的方式和種類,大體上可以劃分成如下六種: 1) 內景在攝影棚內,專門為影片的拍攝搭制的人工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有限,拍攝的環境完全要布置,光線的處理可以比較細膩,拍攝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觀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廣闊,往往要選擇局部進行拍攝,或者是對局部進行加工才能拍攝,由於受自然光線的限制,光線的處理要選擇光線 的時機。 3)實景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自然建築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影片的拍攝。這種場景空間十分真實,具有生活的氣息,但是,有明顯的建築結構關系,拍攝起來也受一定的限制。 4)場地外景一為了影片的拍攝,按一定的比例,專門在選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工搭制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攝要求。但是對總體美術設計的要求比較高,也會受到自然光線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於配合特技拍攝的小比例人工場景。這種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與實際的自然場景拍攝在一起,美術設計的透視、比例十分的重要。 6)計算機模擬景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的場景環境。 現代電影中,電影場景的構成有如下的幾種特點: 1) 影片的銀幕空間是由多種類型的場景以不同的順序和方式組成的。 2) 同一場景內,可以開展和表現一場戲,也可以開展、表現多場戲。 3) 一場戲可以在一組場景或多組場景中展開。 4) 影片中的場景的視覺效果,參與影片的敘事和造型,從而推動影片情節的發展。 5) 場景的變化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 6) 影片的構成上,場景交替變化、交替運用越來越頻繁。 7)刀特技合成,虛擬現實的場景的出現和使用越來越廣泛。 8)影片中的場景在視覺造型和視覺風格上越來越影響和決定影片的風格。 電影場景,首先是一個空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影片某一個段落的人物、敘事、動作對話的構成與處理。場景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概念,例如:操場(街道、河邊、廚房、衛生間、車內。影片中的場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沒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區的別墅,嚴格的意義應該是一個場景,但是,在具體的拍攝中,室內的戲和室外的戲,我們在拍攝和表述上往往又分為兩個不同的場景。 電影場景其次有一個時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這個場景所表達的敘事、動作的時間關系。正如我們經常講的:就影片敘事而言,換鏡頭就是隔時間;換場景就是換時間Z換場景就是換空間。 通過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們發現,電影中場景的選擇、利用、排列、構成,會影響到以下幾個問題: 1)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場景的選擇和具體的運用,在宏觀上就決定了影片的敘事風格和造型風格。我們常常講: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的光線運用;實景利於 影片的空間表達。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場景影響影片的空間感覺:電影中外景的出,現,無論場次的長短、多少,都會在影片中形成一種整體的空間規模。感覺和效果。而在內景的拍攝中,我們會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感覺,顯得影片空間變化較多,但不完整。 3)場景制約人物形象的塑造:電影中外景的應用,使得人物的表達更為有環境依據,使人物在敘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內景的應用,優化了攝影的造型 元素,在視覺上更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於人物的戲的表現。 4)場景關系影片的影調構成:由於影片中場景的有意 識、無意識的變化,影片中的地調關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構成影片的不同場景的不同的初調效果。 5)場是決定一段敘事情節的完整: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以清晰、明確地完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敘事情節,也可以僅僅是表達敘事情節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我們也要關注場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場戲,是一個表述性的語言,是一個實際增節的稱呼,更是一個獨立的事件的表達方式。實際增況往往是;一場戲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幾個場景中完成。 由於電廠中場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們在選擇場景的時候要特別地道憧和准確。 根據我們對現代電影的分析,電影中的場景構成方式越來越靈活,場景的數量越來越豐富,這樣,有利於影片的敘事,有利於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於影片的風格表達。因此,電影場景的運用規律是我們要進行細化分析的東西。 --------------------------------------------------------- 五 景 別 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黨形式的表述語言。表面上是一個造型元素,實際上是一個教事的手段。 景別最最根本的含義,是表達畫面所包括的范圍。電影景別的劃分大體上有如下的幾種形式;l)大遠景,2)遠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對近景,8)特寫,9)大特寫。 電影中的景別,是影片視覺效果、導演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之。決定影片風格,決定敘事風格,決定視黨風格,決定導演風格。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過程中,對於影片的是別的把握重點是在於全片,而不在於具體的某一個鏡頭。分析的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影片全片的敘事過程中,以什麼樣的鏡頭畫面景別為主?在影片中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導趨勢?對影片的風格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場景中重要的人物對話鏡頭是以什麼樣的鏡頭景別為主?鏡頭景別變化之間有什麼樣的規律和特點?對於影片中的人物刻畫和敘事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幫助? 3.電影場景中的內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外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這兩種景別交織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特別是要分析景別分別在外景和內景當中對於人物、敘事、對 話、動作的表現和表達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每一個場景的開始的鏡頭和結束的鏡頭的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鏡頭剪接中景別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規律? 5.全片中,鏡頭畫面的景別的變化幅度是什麼?對影片的節奏有什麼樣的影響?景別的這種變化對影片的敘事有什麼樣的幫助? 6.分析在動作的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鏡頭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形式? 7.景別的運用以及最終畫面完成的效果對於影片的風格有什麼樣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別運用,對於畫面的構圖有什麼樣的影響和幫助? 9.分析景別的應用對於環境的氣氛,空間的表達,場景有什麼樣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別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動作的表達。我們看到的影片,有的時候,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個特定的景別,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景別對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敘 事內容、不同的情緒要求、不同的動作表達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電影的景別對影片的節奏所起的作用。 --------------------------------------------------------- 六 空 間 在理論的分析中,電影的空間是一個不太具體的概念。 同時,電影的空間又是一個表述的整體概念,它不能離開影片的敘事和影片的主題電影的空間在影片拍攝的表述上是一個虛詞,在影片拍攝完成的理論分析上是一個形容詞。 但是,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空間是影片具體場景的體現。往往在我們認識電影的過程中,電影的空間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比較廣泛,不太具體的甚至是模糊的概念。 我們對電影空間的這種感覺一般來自於我們的生存觀念。那麼,電影的空間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1.電影載體空間的明確性。也是我們說的銀幕的二維 空間。電影的銀幕空間是有限的,平面的,具體的。我們所看到的空間關系是在一個二維的平面關繫上構成的。 2. 電影表現空間的假定性。我們所看到的銀幕的三維空間是一種假定性的三維空間。電影是利用光學的、色彩的、影調的給我們創造一個生理(眼睛)感受是具體的,心理(大 腦)感受是假空的空間關系和空間效果。 3.電影感覺空間的綜合性。我們對電影空間的感覺是一個生理和心理的綜合感覺懂得過程。即是銀幕的,又是想像的;既是具體的,又是幻覺的;既是平面的,又是三維的;既是表現的,又是再現的。 4.電影畫內空間的現實性與畫外空間的想像性。電影是用畫內有限的空間布局,表達畫外的無限空間關系。我們常常是用局部的、不完整的畫內空間去表達畫外整體的空間 關系,縫合觀眾心理的想像。 我們在分析電影空間的過程中,就要分析如下的一些問題: 二.影片中主要的空間構成是否參與影片的敘事與造型? 電影中的空間存在,一般的情況是作為事件發生的環境來幫助影片完成敘事。電影的空間既是事件發生的具體地點,又是推動事件發展的主要載體。 例如:影片《紅高粱》中,高粱地成為了影片中我爺爺和我奶奶情感宣洩的重要環境依據。場景的空間表達了人物,反映了性格,影片的空間直接作為一種敘事元素和造型元素,成為影片的視覺主體和審美主體。 2.影片中主要空間的跳躍是否構成巨大的對比關系? 美國影片《勇敢的心》中,英國蘇格蘭的地域風光和古代封閉式的城堡,這兩個場景的交替,形成了巨大的空間對比,也形成了巨大的氣氛對比,對影片的敘事和風格起到了極大 的作用。 3.影片的空間是否具有象徵意義? 電影中的空間既是主題的載體,又是敘事的環境;既是影片的視黨風格,又是影片的造型風格;所以,電影中的空間有很大的表現性和象徵意義。 例如: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宅院內的紅色燈籠和黑色燈籠成為了人物生活的方式和人物命運的象徵,封閉、灰色的宅院,作為一種環境,作為一種象徵,作為一種風格,作為一種影片的故事和造型元素,獨立的在影片中發揮作用。 4.電影空間是一種什麼樣的形式? 現代電影當中,電影的空間象徵與表現形式大多是兩種存在形式: 1)一個是影片的整體空間象徵。利用影片中所選擇的主要場景,從形象的角度象徵呼應影片的主題。 2)一個是影片的局部空間象徵。利用影片中某一非常有特點的場景,從特定環田的角度表達人物或者情節。 影片的創作者大多用這兩種方法幫助深化影片的立意。 例如:影片(黃土地》中運用大量的外景中土地、黃河、窯洞、整體的空間關系象徵,來達到影片中對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傳統風格的反思。 例如:影片《紅高梁》中,我爺爺和我奶奶的高粱地野合的一場戲,高粱地的具體場景空間則暗示了人類生命的崇高與人性的偉大。 例如:影片《菊豆》中,運用封閉的染坊內景局部的空間關系象徵,來表現染坊的興旺與發達,來表現一個家族生命的衰敗和倫理、道德的衰敗。 例如:美國影片的《全金用外殼》中,海軍陸戰隊兵營中士兵的衛生間,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局部空間關系象徵不但很好地表現了幾個士兵在人性壓抑、軍隊壓抑、環境壓抑下的精神扭曲,也表現了士兵不滿軍隊體系中軍官的作風而槍殺軍曹的震驚事件。 5.影片空間的表達與表現是否有獨特的視覺造型特徵? 影片的環境空間除了完成影片的敘事,塑造人物形象之外,還有獨特的視覺造型特徵。 例如: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從畫面的祝黨造型特徵上,表達了封建社會、封建制度、封建的家族和禮教對人的摧殘。 例如:影片《菊豆》前半部分空間環境的開闊表現和處理,影片後

⑶ 急,請問影視畫面的分類具體有哪些

這是我找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視攝像畫面景別的分類及各自的作用?

景別是影視作品的重要手段,我國影視畫面的景別大致劃分以下五種:
⑴遠景畫面
遠景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 、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遠景畫面重在渲染氣氛,抒發情感。在繪畫藝術中講究「遠取其勢,近取其神」,這一點和繪畫是相通的。遠景畫面的處理,一般重在「取勢」,不細琢細節。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有時人物處於點狀,故不能用於直接刻畫人物。但卻可以表現人物的情緒,因為影視畫面是通過畫面組接表情達意的,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可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如影片《一個人的遭遇》當主人公索克洛夫從集中營中逃出後,拚命奔跑,最後躺在麥田地里,這時出現一個近拉遠的鏡頭畫面,含蓄地表現了主人公獲得自由的內心喜悅。
遠景除了表現規模、氣氛、氣勢之外,還可以表現一定的意境。遠景畫面,包容的景物多,時間要長些。一般不少於10秒。
由於電視畫面畫幅較小,有人主張不用或少用遠景。少用是對的,但不能不用。
⑵全景畫面
全景用來表現場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動作,在電視劇中用於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全景畫面,主要表現人物全身,活動范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在電視劇、電視專題、電視新聞中全景鏡頭不可缺少,大多數節目的開端、結尾部分都用全景或遠景。遠景、全景又稱交代鏡頭。
⑶中景畫面
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成為中景畫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蓋部位,因為卡在關節部位是攝像構圖中所忌諱的。比如脖子、腰關節、腿關節、腳關節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中景畫面為敘事性的景別。因此中景在影視作品中占的比重較大。處理中景畫面要注意避免直線條式的死板構圖、拍攝角度、演員調度,姿勢要講究,避免構圖單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關節部位,但沒有死框框,可根據內容、構圖靈活掌握。
⑷近景畫面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局部成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也是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景別。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行情緒交流也多用近景。這種景別適應於電視屏幕小的特點,在電視攝像中用得較多,因此有人說電視是近景和特寫的藝術。近景產生的接近感,往往給觀眾以較深刻的印象。
由於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現,在造型上要求細致,無論是化裝、服裝、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綻。
近景中的環境退於次要地位,畫面構圖應盡量簡煉,避免雜亂的背景奪視線,因此常用長焦鏡頭拍攝,利用景深小的特點虛化背景。人物近景畫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畫面的深度、層次和線條結構。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畫面主體,其他人物往往做為陪體或前景處理。「結婚照」式的雙主體畫面,在電視劇、電影中是很少見的。
⑸特寫
畫面的下邊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其他被攝對象的局部稱為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被攝對象充滿畫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背景處於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寫鏡頭能細微地表現人物畫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員通過面部把內心活動傳給觀眾,特寫鏡頭無論是人物或其他對象均能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在故事片、電視劇中,道具的特寫往往蘊含著重要的戲劇因素。在一個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強調加重的含義。比如拍老師講課的中景,講桌上的一杯水,如拍個特寫,就意味著可能不是普通的水。
正因為特寫鏡頭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因此特寫鏡頭不能濫用。要用的恰到好處,用得精,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濫用會使人厭煩,反而會削弱它的表現力。尤其是臉部大特寫(只含五官)應該慎用。電視新聞攝像沒有刻畫人物的任務,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寫。在電視新聞中有的攝像經常從臉部特寫拉出,或者是從一枚獎章、一朵鮮花、一盞燈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強調作用,用的太多也會導致觀眾的視覺錯亂。如果形成一個「套子」就更不高明了。

⑷ 景別的分類

景別是通過視覺所產生的。不同的景別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我國古代繪畫有這么一句話「近取其神,遠取其勢」。一部電影的影像就是這些能夠產生不同藝術效果的景別組合在一起的結果。
景別可具體劃分為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四種。 大全景一般用來表現遠離攝影機的環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圍廣闊的空間環境,自然景色和群眾活動大場面的鏡頭畫面。它相當於從較遠的距離觀看景物和人物,視野寬廣,能包容廣大的空間,人物較小,背景佔主要地位,畫面給人以整體感,細部卻不甚清晰。
大全景通常用於介紹環境,抒發情感。在拍攝外景時常常使用這樣的鏡頭可以有效的描繪雄偉的峽谷、豪華的庄園、荒野的叢林,也可以描繪現代化的工業區或陰沉的貧民區。
電影誕生以來,盧米埃爾就發現並運用遠景畫面善於表現大的物象的特點。《工廠的大門》與《火車進站》所表現的就是眾多工人上工和火車到站時站台上熙熙攘攘的景象。格利菲斯1916年導演的《黨同伐異》,製作了最雄偉的巴比倫宮殿布景,縱身達1600米,僅拍攝「巴爾泰薩爾盛宴」一個場面,就動用了4000多名群眾演員,攝影師坐在氣球上拍攝。也只有運用大全景,才能攝入如此浩大的場面。
隨著寬銀幕的出現,大全景越來越成為電影營造視覺奇觀的手段。一些氣勢恢宏的大場面出現在很多影片中。 右圖為《獅子王》中的經典大全景鏡頭。 全景用來表現場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動作,在電視劇中用於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全景畫面,主要表現人物全身,活動范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在電視劇、電視專題、電視新聞中全景鏡頭不可缺少,大多數節目的開端、結尾部分都用全景或遠景。遠景、全景又稱交代鏡頭。因此,全景畫面比遠景更能夠全面闡釋人物與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可以通過特定環境來表現特定人物,這在各類影視片中被廣泛地應用。而對比遠景畫面,全景更能夠展示出人物的行為動作,表情相貌,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
全景畫面中包含整個人物形貌,既不像遠景那樣由於細節過小而不能很好地進行觀察,又不會像中近景畫面那樣不能展示人物全身的形態動作。在敘事、抒情和闡述人物與環境的關系的功能上,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稱為中景畫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蓋部位,因為卡在關節部位是攝像構圖中所忌諱的。比如脖子、腰關節、腿關節、腳關節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中景畫面為敘事性的景別。因此中景在影視作品中占的比重較大。處理中景畫面要注意避免直線條式的死板構圖、拍攝角度、演員調度,姿勢要講究,避免構圖單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關節部位,但沒有死框框,可根據內容、構圖靈活掌握。
中景是敘事功能最強的一種景別。在包含對話、動作和情緒交流的場景中,利用中景景別可以最有利最兼顧地表現人物之間、人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中景的特點決定了它可以更好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動作以及動作的目的。表現多人時,可以清晰地表現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局部稱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也是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景別。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行情緒交流也多用近景。這種景別適應於電視屏幕小的特點,在電視攝像中用得較多,因此有人說電視是近景和特寫的藝術。近景產生的接近感,往往給觀眾以較深刻的印象。
由於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現,在造型上要求細致,無論是化裝、服裝、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綻。
近景中的環境退於次要地位,畫面構圖應盡量簡煉,避免雜亂的背景奪視線,因此常用長焦鏡頭拍攝,利用景深小的特點虛化背景。人物近景畫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畫面的深度、層次和線條結構。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畫面主體,其他人物往往做為陪體或前景處理。「結婚照」式的雙主體畫面,在電視劇、電影中是很少見的。
由於近景畫面視覺范圍較小,觀察距離相對更近,人物和景物的尺寸足夠大,細節比較清晰,所以非常有利於表現人物的面部或者其他部位的表情神態,細微動作以及景物的局部狀態,這些是大景別畫面所不具備的功能。尤其是相對於電影畫面來講,電視畫面的尺寸狹小,很多在電影畫面中大景別能夠表現出來的比如深遠遼闊、氣勢宏大的場面,在電視畫面中不能夠得到充分的表現,所以在各類電視節目中近景使用較多,觀眾對近景畫面的觀察更為細致,這樣有利於在較小的電視屏幕上做到對觀眾更好的表達。
在創作中,我們又經常把介於中景和近景之間的表現人物的畫面稱為「中近景」。就是畫面為表現人物大約腰部以上的部分的鏡頭,所以有的時候又把它稱為「半身鏡頭」。這種景別不是常規意義上的中景和近景,在一般情況下,處理這樣的景別時候,是以中景作為依據,還要充分考慮對人物神態的表現。正是由於它能夠兼顧中景的敘事和近景的表現功能,所以在各類電視節目的製作中,這樣的景別越來越多地被採用。 畫面的下邊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其他被攝對象的局部稱為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被攝對象充滿畫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特寫鏡頭提示信息,營造懸念,能細微地表現人物面部表情,刻畫人物,表現復雜的人物關系,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背景處於次要地位,甚至消失。演員通過面部把內心活動傳給觀眾,特寫鏡頭無論是人物或其他對象均能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在故事片、電視劇中,道具的特寫往往蘊含著重要的戲劇因素。在一個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強調加重的含義。比如拍老師講課的中景,講桌上的一杯水,如拍個特寫,就意味著可能不是普通的水。正因為特寫鏡頭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因此特寫鏡頭不能濫用。要用的恰到好處,用得精,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濫用會使人厭煩,反而會削弱它的表現力。尤其是臉部大特寫(只含五官)應該慎用。電視新聞攝像沒有刻畫人物的任務,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寫。在電視新聞中有的攝像經常從臉部特寫拉出,或者是從一枚獎章、一朵鮮花、一盞燈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強調作用,用的太多也會導致觀眾的視覺錯亂。如果形成一個「套子」就更不高明了。
由於特寫畫面視角最小,視距最近,畫面細節最突出,所以能夠最好地表現對象的線條、質感、色彩等特徵。特寫畫面把物體的局部放大開來,並且在畫面中呈現這個單一的物體形態,所以使觀眾不得不把視覺集中,近距離仔細觀察接受,有利於細致地對景物進行表現,也更易於被觀眾重視和接受。
盡管無論人物還是景物都是存在於環境之中的,但是在特寫畫面里,可以說我們幾乎可以忽略環境因素的存在。由於特寫畫面視角小、景深小、景物成像尺寸大,細節突出,所以觀眾的視覺已經完全被畫面的主體占據,這時候環境完全處於次要的,可以忽略的地位。所以觀眾不易觀察出特寫畫面中對象所處的環境,因而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畫面來轉化場景和時空,避免不同場景直接連接在一起時產生的突兀感。 大特寫僅僅在景框中包含人物面部的局部,或突出某一拍攝對象的局部。一個人的頭部充滿銀幕的鏡頭就被成為特寫鏡頭,如果把攝影機推的更近,讓演員的眼睛就充滿銀幕的鏡頭就成為大特寫鏡頭。大特寫的作用和特寫鏡頭是相同的,只不過在藝術效果上更加強烈。在一些驚悚片中比較常見。

⑸ 怎樣全方位的對一部影片進行分析

不知你是要詳細的講解還是要概述的。我這里有一份講解詳細的!也是曾經從別人那裡COPY 的,希望對你有用~~~ 一 主 題
正像其它藝術作品一樣,影片的主題是電影作品中的靈魂和精華,也是我們為之迷戀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在看完電影以後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心得體會」、「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而是電影創作者的目標追求和靈魂凈化。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通常人們理解的影片主題應該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層次:
1.影片的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
視覺造型特點的銀幕效果上。
2.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
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的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的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的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的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不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地、深入地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題不搞清楚,分析就無法透徹。
關於影片主題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閱讀、段落拉片。同學間討論和分析寫作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二 結 構
影片分析中對影片結構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們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學經常會忽略分析影片結構,甚至,根本不去關注。其實,電影的結構是電影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影片的結構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統工程,我們認定的電影的結構分析應該包括:
二.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置,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系、有內在聯系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
縱觀世界各國故事片電影的樣式,電影的敘事結構、電影 的劇作結構及故事的結局基本是四種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n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系,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復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置。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復,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
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
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三 人 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
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
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
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四 場 景
場景——是影片敘事的基本載體和影片特定的空間環境。
場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現代電影的場景,可以是現實空間環境,也可以是非現實空間環境,但是,這兩種場景的存在,都要求要體現和反映劇本中規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場景存在的方式和種類,大體上可以劃分成如下六種:
1) 內景——在攝影棚內,專門為影片的拍攝搭制的人工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有限,拍攝的環境完全要布置,光線的處理可以比較細膩,拍攝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觀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廣闊,往往要選擇局部進行拍攝,或者是對局部進行加工才能拍攝,由於受自然光線的限制,光線的處理要選擇光線
的時機。
3)實景——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自然建築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影片的拍攝。這種場景空間十分真實,具有生活的氣息,但是,有明顯的建築結構關系,拍攝起來也受一定的限制。
4)場地外景一為了影片的拍攝,按一定的比例,專門在選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工搭制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攝要求。但是對總體美術設計的要求比較高,也會受到自然光線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於配合特技拍攝的小比例人工場景。這種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與實際的自然場景拍攝在一起,美術設計的透視、比例十分的重要。
6)計算機模擬景——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的場景環境。
現代電影中,電影場景的構成有如下的幾種特點:
1) 影片的銀幕空間是由多種類型的場景以不同的順序和方式組成的。
2) 同一場景內,可以開展和表現一場戲,也可以開展、表現多場戲。
3) 一場戲可以在一組場景或多組場景中展開。
4) 影片中的場景的視覺效果,參與影片的敘事和造型,從而推動影片情節的發展。
5) 場景的變化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
6) 影片的構成上,場景交替變化、交替運用越來越頻繁。
7)刀特技合成,虛擬現實的場景的出現和使用越來越廣泛。
8)影片中的場景在視覺造型和視覺風格上越來越影響和決定影片的風格。
電影場景,首先是一個空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影片某一個段落的人物、敘事、動作對話的構成與處理。場景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概念,例如:操場(街道、河邊、廚房、衛生間、車內。影片中的場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沒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區的別墅,嚴格的意義應該是一個場景,但是,在具體的拍攝中,室內的戲和室外的戲,我們在拍攝和表述上往往又分為兩個不同的場景。
電影場景其次有一個時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這個場景所表達的敘事、動作的時間關系。正如我們經常講的:就影片敘事而言,換鏡頭就是隔時間;換場景就是換時間Z換場景就是換空間。
通過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們發現,電影中場景的選擇、利用、排列、構成,會影響到以下幾個問題:
1)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場景的選擇和具體的運用,在宏觀上就決定了影片的敘事風格和造型風格。我們常常講: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的光線運用;實景利於
影片的空間表達。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場景影響影片的空間感覺:電影中外景的出,現,無論場次的長短、多少,都會在影片中形成一種整體的空間規模。感覺和效果。而在內景的拍攝中,我們會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感覺,顯得影片空間變化較多,但不完整。
3)場景制約人物形象的塑造:電影中外景的應用,使得人物的表達更為有環境依據,使人物在敘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內景的應用,優化了攝影的造型
元素,在視覺上更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於人物的「戲」的表現。
4)場景關系影片的影調構成:由於影片中場景的有意 識、無意識的變化,影片中的地調關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構成影片的不同場景的不同的初調效果。
5)場是決定一段敘事情節的完整: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以清晰、明確地完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敘事情節,也可以僅僅是表達敘事情節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我們也要關注場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場戲,是一個表述性的語言,是一個實際增節的稱呼,更是一個獨立的事件的表達方式。實際增況往往是;一場戲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幾個場景中完成。
由於電廠中場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們在選擇場景的時候要特別地道憧和准確。
根據我們對現代電影的分析,電影中的場景構成方式越來越靈活,場景的數量越來越豐富,這樣,有利於影片的敘事,有利於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於影片的風格表達。因此,電影場景的運用規律是我們要進行細化分析的東西。

五 景 別
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黨形式的表述語言。表面上是一個造型元素,實際上是一個教事的手段。
景別最最根本的含義,是表達畫面所包括的范圍。電影景別的劃分大體上有如下的幾種形式;l)大遠景,2)遠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對近景,8)特寫,9)大特寫。
電影中的景別,是影片視覺效果、導演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之—。決定影片風格,決定敘事風格,決定視黨風格,決定導演風格。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過程中,對於影片的是別的把握重點是在於全片,而不在於具體的某一個鏡頭。分析的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影片全片的敘事過程中,以什麼樣的鏡頭畫面景別為主?在影片中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導趨勢?對影片的風格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場景中重要的人物對話鏡頭是以什麼樣的鏡頭景別為主?鏡頭景別變化之間有什麼樣的規律和特點?對於影片中的人物刻畫和敘事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幫助?
3.電影場景中的內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外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這兩種景別交織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特別是要分析景別分別在外景和內景當中對於人物、敘事、對
話、動作的表現和表達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每一個場景的開始的鏡頭和結束的鏡頭的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鏡頭剪接中景別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規律?
5.全片中,鏡頭畫面的景別的變化幅度是什麼?對影片的節奏有什麼樣的影響?景別的這種變化對影片的敘事有什麼樣的幫助?
6.分析在動作的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鏡頭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形式?
7.景別的運用以及最終畫面完成的效果對於影片的風格有什麼樣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別運用,對於畫面的構圖有什麼樣的影響和幫助?
9.分析景別的應用對於環境的氣氛,空間的表達,場景有什麼樣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別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動作的表達。我們看到的影片,有的時候,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個特定的景別,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景別對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敘
事內容、不同的情緒要求、不同的動作表達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電影的景別對影片的節奏所起的作用。
因為字數太多,我就分成兩次回答了

⑹ 如何合理運用景別以及影視世界的特點

由於攝影機與被攝影的距離不同而造成的被攝體在電影畫面中所呈現出來的范圍大小的區別。景別一般分為5種,由近及遠:特寫(人體肩以上)、近景(胸以上)、中景(膝以上)、全景(人體全部及周圍背景)、遠景(被攝體所處的環境) 景別是指由於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電影畫面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景別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五種,由近至遠分別為特寫(人體肩部以上)、近景(人體胸部以上)、中景(人體膝部以上)、全景(人體的全部和周圍背景)、遠景(被攝體所處環境)。在電影中,導演和攝影師利用復雜多變的場面調度和鏡頭調度,交替地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系的處理更具有表現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攝影師一般對於不用的景別用不用景深的鏡頭拍攝。下面是一個景別和攝像機光圈的參考對應:
景別 大遠景 遠景 大全景 全景 中景 中近景 近景 特寫 大特寫
光圈(廣孔) 22 16 11 8 5.6 4 2.8 2 1.4
5.6光孔是個中間線,往左側各方面質量都好,往右都不好。光孔反映了照度,景深和解像力,還會影響到色彩還原。
光孔開大各方面都會損失。閃光燈拍得不如日光好就是因為光孔原因。
全景往左叫全景系列景別,中近景往右叫近景系列景別。全景系列景別是繪畫性的,是繪畫性構圖,寫意的,氣氛的,抒情的。是點線面的關系。是景為主,人為輔,環境帶的多,人只是點到為止。拍攝時藉助於地平線關系。要選擇光線的時機。人物是位置和形體表演,沒有位置就沒有光線,沒有位置就沒有構圖。要色彩關系,是大的關系而不是小的。要畫面的唯美和簡單,線條,虛實,明暗,冷暖對比,層次豐富。畫面要角度,角度表達情緒。導演要空間布局,攝影要表達這種關系。遠景取其勢——意境,味道,韻律。曝光有選擇。近景系列景別是紀實構圖,隨意的,不規則構圖,(可以說「不規則」「不完整」構圖,別說「開放」「不開放」,沒有意義)敘事的。拍攝中主要處理面面關系,人物和背景的關系。人為主,景次之。拍攝的主要是人物構成關系。(什麼叫構圖:就是擺人物和畫面邊緣的關系。)光線要細致。表演是表情表演,局部表演。強調的是色彩對比。角度,運動表達人物。要表達動作的細節,渲染細節。近景取其質——神態,形態,心態。兩組景別本身的功能不一樣,要掌握規律。拍戲時別較勁,較勁拍出來的東西不好。設計時還是要仔細,但拍的時候要脫開,有變化,萬變不離其宗,千萬別較勁。中景是過渡鏡頭。原因:
1、 中景把人最有魅力的腿卡掉了,人的形體不完整了。
2、 由於畫面本身范圍使得人物表情和環境都不突出。
3、 它的視覺沖擊力不大。片例:《東邪西毒》,張曼玉對梁家輝回憶。不同景別,光不可能完全一樣,一定是假定性。只要近景光符合整體氣氛就可以,方向反也不要緊,一定不要較勁。這一段原本可以剪入梁家輝的反應,就會有新的意義,或是疊,但現在都沒有。剪接的最高原則就是反應與被反應。這場戲有一個鏡頭觀念的問題。後來的變化全都沒交代。可以交代也可以不交代,反映了鏡頭觀念。共四個鏡頭。問題是長鏡頭為什麼要長:要有戲劇內容,台詞,動作,調度必須要有變化,不斷吸引觀眾讓觀眾看下去。全景中梁的位置可以更往畫面上方。

片例:《東邪西毒》,西毒知道大嫂死後。片例:《大紅燈籠高高掛》,新婚。景別的跳躍是同方向,前後跳。兩極鏡頭的對峙與跳躍。大遠景——近景。敘事的反處理——色彩、動作、環境。敘事的反處理,首當其沖是用景別來闡述的,整個都是用抒情的,寫意的,唯美的,暖色的來寫一個悲劇事件,但全部要在景別的統領下。創作中可以選擇的元素很多,但只能確定幾個來創作,不能是大雜燴。分鏡頭是下意識的。人做任何事都不能太刻意。但是分出來的鏡頭系列是有其內在規定性的。

⑺ 電影鏡頭語言

鏡頭就是用鏡頭像語言一樣去表達我們的意思。我們通常可經由攝影機所拍攝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這就是所謂「我的鏡頭會說話」,也就是一般所講的「鏡頭語言」樣的在影像的世界裡,雖然和平常講話的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所以說鏡頭語言沒有規律可言,只要用鏡頭表達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種鏡頭方式,都可稱為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的基本知識
一、景別:
根據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二、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
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如軌道或搖臂,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鬧扮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像。 降:下降攝像。 俯:俯拍,常用於宏觀宴彎斗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庄嚴的意味。 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里進行拍攝。 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反打:指攝像機在拍攝二人場景時的異向拍攝。例如拍攝男女二人對坐交談,先從一邊拍男,再從另一邊拍女(近景、特寫、半身均可),最後交叉剪輯構成一個完整的片段。 變焦拍攝:攝像機不動,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使遠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見,或使近景從清晰到虛化。 主觀拍攝:又稱主觀鏡頭,即表現劇中人的主觀視線、視覺的鏡頭,常有可視化的心理描寫的作用。
三、影視的畫面處理技巧
淡入:又稱漸顯。指下一段戲的第一個鏡頭光度由零度逐晌磨漸增至正常的強度,有如舞台的「幕啟」。 淡出:又稱漸隱。指上一段戲的最後一個鏡頭由正常的光度,逐漸變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稱 「溶」,是指前一個畫面剛剛消失,第二個畫面又同時涌現,二者是在「溶」的狀態下,完成畫面內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於時間轉換;②表現夢幻、想像、回憶;③表景物變幻莫測,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轉場,敘述順暢、光滑。化的過程通常有三秒鍾左右。 疊:又稱「疊印」,是指前後畫面各自並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銀幕或熒屏上。它是通過分割畫面,表現人物的聯系、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由於劃:又稱「劃入劃出」。它不同於化、疊,而是以線條或用幾何圖形,如圓、菱、簾、三角、多角等形狀或方式,改變畫面內容的一種技巧。如用「圓」的方式又稱「圈入圈出」;「簾」又稱「簾入簾出」,即像卷簾子一樣,使鏡頭內容發生變化。 入畫:指角色進入拍攝機器的取景畫幅中,可以經由上、下、左、右等多個方向。 出畫:指角色原在鏡頭中,由上、下、左、右離開拍攝畫面。 定格:是指將電影膠片的某一格、電視畫面的某一幀,通過技術手段,增加若干格、幀相同的膠片或畫面,以達到影像處於靜止狀態的目的。通常,電影、電視畫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開始,由靜變動,最後以定格結束,由動變靜。 倒正畫面:以銀幕或熒屏的橫向中心線為軸心,經過180°的翻轉,使原來的畫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轉畫面:是以銀幕或熒屏的豎向中心線為軸線,使畫面經過180°的翻轉而消失,引出下一個鏡頭。一般表現新與舊、窮與富、喜與悲、今與昔的強烈對比。 起幅:指攝影、攝像機開拍的第一個畫面。 落幅:指攝影、攝像機停機前的最後一個畫面。 閃回:影視中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一種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暫的畫面插入某一場景,用以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和感情起伏,手法極其簡潔明快。「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過去出現的場景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如用於表現人物對未來或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預感,則稱為「前閃」,它同「閃回」統稱為「閃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為裝配、剪切之意,指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是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為「敘事蒙太奇」與「表現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現事件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稱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屬此類。「表現蒙太奇」則是為加強藝術表現與情緒感染力,通過「不相關」鏡頭的相連或內容上的相互對照而產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內涵。 剪輯:影視製作工序之一,也指擔任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影片、電視片拍攝完成後,依照劇情發展和結構的要求,將各個鏡頭的畫面和聲帶,經過選擇、整理和修剪,然後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於藝術效果的順序組接起來,成為一部內容完整、有藝術感染力的影視作品。剪輯是影視聲像素材的分解重組工作,也是攝制過程中的一次再創作。
四、其他名詞:
前景:鏡頭中靠近前沿或位於主體前面的人或物。在鏡頭畫面中,用以陪襯主體,或組成戲劇環境的一部分,並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平衡構圖和美化畫面。 後景:鏡頭中靠近後邊或位於主體後面的人或物。後景在鏡頭畫面中,有時作為表現的主體或陪體,但大多是戲劇環境的組成部分,有時直接構成背景。 中景:處於畫面中間的部分。一般主體會出現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間的部位。 前景、中景、後景是攝影構圖的基本層次,它們可以使畫面富於層次感、縱深感。有些畫面的層次作了更細致的劃分,如斯皮爾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許多畫面構圖,可達七八個層次。 內景:也稱「棚內景」。指在攝影棚內搭置的場景(包括室內景或戶外景)。 外景:攝影棚以外的場景,包括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等實景,以及在攝影棚外搭建的室內景。優點是真實、自然,具有生活氣息。 攝影棚:專供拍攝影視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築物。較大的攝影棚面積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為8米以上。棚內四周有為繪制背景用的天片,裝有各種照明設施、音響條件,以及隔音、通風、調節氣溫、排水等設備。棚內可搭建供拍攝的各種室內外布景。 造型語言:傳統意義上指繪畫、雕塑等藝術門類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視覺直觀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總和。對於影視而言,各種視覺造型藝術的手段和技法(如線條、色彩、光效、影調、構圖、透視規律、材料結構、空間處理等)與聲音造型諸因素(音量、音色、音調、運動、方位、距離等),共同形成了它們的造型語言體系。 畫外音:指影視作品中聲音的畫外運用,即不是由畫面中的人或物體直接發出的聲音,而是來自畫面外的聲音。旁白、獨白、解說是畫外音的主要形式。音響的畫外運用也是畫外音的重要形式。畫外音使聲音擺脫了依附於畫面視像的從屬地位,強化了影視作品的視聽結合功能。 銀幕:一種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製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電影放映設備。 寬銀幕電影:本世紀50年代興起的新型電影,採用比標准銀幕寬的銀幕,可以使觀眾看到更廣闊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採用橫向壓縮畫面的變形鏡頭來拍攝和放映寬銀幕影片,使放映畫面高寬比由普通銀幕電影的1:1.33,變成 1:1.66至1:1.85,故稱之為變形寬銀幕電影。 遮幅寬銀幕電影:也稱「假寬銀幕電影」,使用35毫米膠片,拍攝和放映時,在攝影機和放映機片窗前加裝格框,遮去畫幅的上下兩邊,以壓縮畫面高度,但不改變畫面寬度,能得到與變形寬銀幕電影相同的銀幕效果。攝制這種寬銀幕電影的方法較為簡便,已得到廣泛採用。 聲畫同步:也即音畫同步,指影視作品中的對白、歌曲和聲響與畫面動作相一致,聲音(包括配音)和畫面形象保持同步進行的自然關系。 聲畫平行:影視作品聲畫不同步的一種情形,也稱聲畫並行、聲畫分立,指影視作品中聲音與畫面所表現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藝術風格和戲劇性矛盾沖突相互貼近,但速度節奏並不同步,聲音與畫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邏輯展開,互相補充,若即若離。其基本特點是聲音(尤其是音樂)重復或加強畫面的意境、傾向或含義。說明性音樂、渲染性音樂都屬於聲畫平行的音樂。 聲畫對位:影視作品聲畫不同步的另一種情形,包括兩種藝術處理方式:(1)聲畫對比。聲音與畫面的內容和情緒一致,但存在量度、節奏的反差。 (2)聲畫對立。聲音與畫面的形象和情緒完全相反。
編輯本段景和鏡頭的基本含義
「景」就是指銀幕和屏幕上的單個畫面圖象,是一種瞬間的空間呈現.不同的畫面叫「景別」,景和景別都是一個空間概念,而「鏡頭」頭則不同,它主要是一個時間概念.一個鏡頭就是攝影機或攝象機從開始到停止所拍下的全部影象。所以,一個鏡頭可以是一個景,也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景。
編輯本段鏡頭的形態以及景別的拍攝
一個鏡頭,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寫,也可以由特寫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遠景景別是由視距來確定和劃分的,所謂視距,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在一個鏡頭內,或者說一個電影句子內,就應包括經過嚴格選擇的各種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種景別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種景別,概括的說,可分五大類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其中還分為大全景;大特寫。每一單個鏡頭鏡頭的形態有以下四個方面構成:
景別,遠景
(1)景別,遠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寫,大特寫。各種景別的界定以人在畫面中的比例為准。如遠景和大全景,主要表現人被周圍世界吞沒或者人和大自然的融合,全景和中景主要拍攝人物的全貌或半身,它比較接近生活中人們常規的視野,一般情況下的運用過程,都適於在這種均衡;平穩的景別中表現。近景和特寫指人胸部或肩部以上的鏡頭,它們象放大鏡似的把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形象和表情的細部,當導演要強調人物的瞬間反應或激情,給予觀眾情緒沖擊力的時候,近景和特寫就突出地發揮著他那逼近觀察的作用。大特寫一般指人臉上的某一個局部或某件特殊的物件道具,這是用的極少,但一用則讓人過目難忘的一種鏡頭。 景別決定著我們對銀幕上人和事物關系的程度,它所產生的不同構圖又創造著各種造型表現的不同意向.通過景別的變化給觀眾帶來的時遠時近,時粗疏,時細密,時而瀏覽品味時而一目瞭然的觀察方式,是電影魅力所在的重要原因。
角度
(2)角度,在水平和垂直各個方向上鏡位的選擇,以攝影機和被攝對象的不同方位關系,分為正;側;背;平;仰;俯等。
移動形式
(3)移動形式,移動鏡頭推;拉;搖;移;升;降以及綜合鏡頭。鏡頭的各種運動形式是對角度和景別的修飾和擴充,橫向,垂直,縱身諸多方向上的移位,達到在運動中觀察的效果,跟固定鏡頭的靜止觀察互為補充。運動鏡頭所造成的畫面空間不斷變化,更大程度地還原了活動的人在活動的世界中的視覺感受,接近(推);離開(拉);環視;搖首;和俯身(搖下)邊走邊看(移);緊緊跟上(跟);上浮下沉(升降)以及種種復合的動態觀察(綜合運動),這些也正是更為生動地描述劇情展現動作的必要手段。
長度
(4)長度,鏡頭的時間以膠片的長度來折算,攝影機每一秒鍾拍攝24畫格和1.5英尺;3英尺的鏡頭就是2秒,90英尺的鏡頭就是一分鍾。通常一部影片的長度一個半小時,膠片總長度既90(英尺)x90(分鍾)=8100英尺(2700米),而一部故事影片的鏡頭數大約300-1000個左右,如果300個鏡頭的影片,平均每個鏡頭長27英尺,18秒鍾,而900個鏡頭的影片,平均鏡頭就變成了90英尺,6秒鍾。從這個粗略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來鏡頭長度的意義——它是導演通過時間控制創造電影敘述節奏的媒介。 一個鏡頭的長度是由內,外兩個因素決定的。內部因素即鏡頭內容和空間形態的制約,畫面內容的陌生感和熟悉度也影響著鏡頭長度。外部因素是指鏡頭段落與全片鏡頭序列的敘述節奏的需要,恬淡的故事,舒緩的講法多用長鏡頭,追逐;暴力;歡樂;恐怖的場面和驚險;戰爭;歌舞等影片中,必以短鏡頭為主。 鏡頭的長度沒有統一的標准,景別;角度;運動形式;長度,把每一個鏡頭以空間和時間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構成影片的一個內容單元,同時,他們又跟相連的鏡頭和全片鏡頭的形態建立起各種對應關系,成為影片蒙太奇結構中最基本的元素。確定每一個鏡頭的形態時都不應孤立,單一地進行,要通盤考慮下,把總體的形態。把握,分別落實到一個個鏡頭及相互關系中。 在安排一個鏡頭時,應考慮到根據故事內容,鏡頭的具體布局,哪一角度更富於動作性或感染力,連貫性,預期的視覺效果和情緒效果,剪輯方案以及切出鏡頭和插入鏡頭的運用,故事和影片的形式和結構感,畫面寬度以多長為宜,怎樣改變和轉換觀眾的注意力,怎樣運用主觀鏡頭或客觀鏡頭。一個鏡頭在一場戲中究竟應佔多長時間,以及怎樣確立或改變拍攝對象與空間之間的關系等等。
鏡頭的組接方式
單個鏡頭雖然都有一定的含義,但是要按照劇情的發展,有機地,自然流暢地組接起來,才能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於是便形成了一整套的鏡頭組接方式。顯;隱;化;切;等,這就是指鏡頭與鏡頭之間的不同的組接方式 顯,又叫漸顯;漸顯;淡入,這就是畫面從空白或全黑中漸漸現出。 隱,又叫漸隱;淡出,與漸現正好相反,就是畫面逐漸退隱直到完全消失。 若將漸隱和漸顯結合起來,就會形成明顯的間歇感這就是告訴了觀眾,這是一個完整的段落的結束和另一個段落的開始。 化,又叫「溶」或叫「疊化」上一個畫面在下一個正在顯現時漸漸消失叫「化出」下一個畫面在上一個畫面的逐步消失中逐漸出現叫「化入」。化出;化入,通常用來表現一些不完整的段落之間的時間分割。運用疊化能表現某人或某事在一段相當長時間的變化。 切,又叫「切換」具體講,又可分為連續性切換和穿插性切換。 連續切換,即後一畫面中所表現的動作是前一畫面中動作的繼續或者是前一畫面中所展現的內容的一部分。把其間的許多不必要表現的過程都「切」去了,不但脈絡清晰,而且簡潔流暢。這便是連續切換。 穿插性切換,它與連續性切換不同,後一鏡頭不是前一畫面中某一動作的繼續,他不包括前一畫面的某些部分。但它們有內在的相關因素,在整個故事發展的鏈條中是可以連接在一起的。 關於鏡頭(畫面)的上述組接方式,只是影視藝術剪輯的多種多樣手法中的幾種。歸納起來有兩大類:即技巧性組接。如果畫面的組接使用的是隱;顯;化等手法就須在剪輯組接時使用某些光學技巧,因此叫技巧性組接。而切換則無須使用任何光學技巧,因此它叫非技巧性組接。 關於影視畫面的各種組接方式,實際上是蒙太奇技巧在畫面轉換和組接中的具體運用。電影和電視其所以通過畫面說話,成為能講故事的敘述藝術,只因為它們具有一種最基本的構成手段——蒙太奇。蒙太奇既是影視成為獨特藝術的基本特性,又是影視畫面實現基本敘事功能的一種「語法修辭」,或者說影視和電視能夠成為完美而獨立的藝術的基本手段。 在電影的製作中,需要將全片所表現的內容,分解成許多不同的鏡頭,分別拍攝完成後,在按照原定的創作構思,把這許多分散的;不同的鏡頭,按照故事的發展,藝術地加以剪輯;組合,使其通過畫面形象相輔相承的關系,產生連貫;呼應;懸念;對比;暗示;聯想;烘托,以及快慢不同的節奏,從而構成一部有機的;自然流暢的;能表達一定思想內容的影片.當聲音和色彩作為電影的構成元素進入電影以後,又增加了畫面與聲音,畫面與色彩,以及聲音與聲音等各種各樣的組合方式和組合技巧.所以,蒙太奇又是一個不斷發展豐富著的藝術范疇。

⑻ 景別的9種分類是什麼

全景、中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寬特寫、全特寫、中特寫、極近特寫。

1、全景鏡頭,也叫全身鏡頭,是指整個人從頭到腳都出現在畫面當中,全景鏡頭一般用於兩人或多人畫面,由於人物的縮小,身後的背景也就更加清晰、全面,可以給觀眾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並使畫面看起來更加生動。

當然所指的局部特寫不一定只是眼部,也可能是身體其他部位。

⑼ 在電影中怎樣做鏡頭分析啊

在電影中根據鏡頭的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一、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二、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四、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五、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六、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七、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八、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十、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9)下一層電影景別分析擴展閱讀:

形態景別拍攝解釋

一個鏡頭,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寫,也可以由特寫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遠景景別是由視距來確定和劃分的,所謂視距,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

在一個鏡頭內,或者說一個電影句子內,就應包括經過嚴格選擇的各種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種景別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種景別,概括的說,可分五大類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其中還分為大全景;大特寫。

⑽ 什麼是景別

什麼是景別?
一)景別

一般為大遠景,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和大特寫。

(1)大遠景:人在畫面中所佔的位置極小,機位較遠,環境佔主要地位。一般用來表現廣闊的空間,給人氣勢磅礴,嚴峻,巨集偉的感受。往往在抒 *** 感,渲染氣氛,產生強烈藝術感染力上發揮作用。一般不適用於表現橫向動感強的效果,因為主體物在這樣廣闊的空間其運動常常顯得微不足道。這一景別在一部電影中所佔的貳例不會很多。

(2)遠景:比起大遠景,人在畫面中的位置明顯了些,重要了些,但仍處於較遠的位置。它適合展示事件發生環境和人物活動背景,展示事件規模和氣氛,表現多層景物等。

(3)全景:可清楚地看到人的全身。它適合表現人物全身形體運動(步行、跳舞、攀登等)表現事件的全貌,交待時間、地點和時代特徵等,並有利於表現人與環境的關系。

(4)中景:表現人體膝蓋以上的部分叫中景,常常用於敘事性的描寫,因為這種鏡頭即可看清楚人物半身動作,也可看到所處環境細部。有利於交待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關系。它接近人眼在通常情況下觀察事物的距離和視野范圍,所以在一部影片中所佔比重較大。

(5)近景:腰部以上的人像為近景,這種鏡頭既能讓觀眾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又可看到半身的動作和手勢,使觀眾對角色產生一種交流感,產生置身事件之中的感受,不像全景、中景表現得那樣客觀。近景常和於表現某景的區域性。

(6)特寫:肩部以上的人物為特寫。它把人或物完全從環境中推出來,讓觀眾更集中,更強烈地去感受角色的面部表情和內在情緒,突出特定人物的情緒,細膩刻畫人物性格。

(7)大特寫:表現人物面部區域性,如一雙眼睛、一顆鈕扣等。這種畫面用得恰當可以產發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鏡頭切換。
什麼是景別?景別有幾種?各有什麼作用
答:景別分為 1.遠景2.全景3.中景4.近景5.特寫

1. 遠景遠景是景別中視距最遠、表現空間范圍最大的一種景別。遠景視野深遠、寬闊,主要表現地理環境、自然風貌和開闊的場景和場面。

2.全景全景是表現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體場景全貌的畫面。全景主要用來表現被攝物件的全貌或被攝人體的全身,同時保留一定范圍的環境和活動空間。全景畫面與遠景相比,有明顯的內容中心和結構主體,重視特定范圍內某一具體物件的視覺輪廓形狀和視覺中心地位。

3.中景中景是現成年人膝蓋以上部分或場景區域性的畫面。較之全景而言,中景畫面中人物整體形象和環境空間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視具體動作和情節。中景使觀眾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體動作和情緒交流,有利於交待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中景畫面中人物的視線、人物的動作線、人和人及人與物之間的關系線等,都反映出較強的畫面結構線和人物交流區域。

4.近景近景是現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體區域性的畫面。與中景相比,近景畫面表現的空間范圍進一步縮小,畫面內容更趨單一,環境和背景的作用進一步降低,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是畫面中佔主導地位的人物形象或被攝主體。近景常被用來細致地表現人物的面部神態和情緒,因此,近景是將人物或被攝主體推向觀眾眼前的一種景別。

5.特寫特寫是現成年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某些被攝物件細部的畫面。特寫畫面的畫框較近景進一步接近被攝體,常用來從細微之處揭示被攝物件的內部特徵及本質內容。特寫畫面內容單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強化內容、突出細節等作用,會給觀眾帶來一種預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

來自:sailtj
景別的9種分類是什麼? 10分
電視攝像畫面景別的分類及各自的作用?

景別是影視作品的重要手段,我國影視畫面的景別大致劃分以下五種:

⑴遠景畫面

遠景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 、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遠景畫面重在渲染氣氛,抒 *** 感。在繪畫藝術中講究「遠取其勢,近取其神」,這一點和繪畫是相通的。遠景畫面的處理,一般重在「取勢」,不細琢細節。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有時人物處於點狀,故不能用於直接刻畫人物。但卻可以表現人物的情緒,因為影視畫面是通過畫面組接表情達意的,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可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如影片《一個人的遭遇》當主人公索克洛夫從集中營中逃出後,拚命奔跑,最後躺在麥田地里,這時出現一個近拉遠的鏡頭畫面,含蓄地表現了主人公獲得自由的內心喜悅。

遠景除了表現規模、氣氛、氣勢之外,還可以表現一定的意境。遠景畫面,包容的景物多,時間要長些。一般不少於10秒。

由於電視畫面畫幅較小,有人主張不用或少用遠景。少用是對的,但不能不用。

⑵全景畫面

全景用來表現場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動作,在電視劇中用於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全景畫面,主要表現人物全身,活耽范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在電視劇、電視專題、電視新聞中全景鏡頭不可缺少,大多數節目的開端、結尾部分都用全景或遠景。遠景、全景又稱交代鏡頭。

⑶中景畫面

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區域性的畫面成為中景畫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蓋部位,因為卡在關節部位是攝像構圖中所忌諱的。比如脖子、腰關節、腿關節、腳關節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中景畫面為敘事性的景別。因此中景在影視作品中占的比重較大。處理中景畫面要注意避免直線條式的死板構圖、拍攝角度、演員排程,姿勢要講究,避免構圖單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關節部位,但沒有死框框,可根據內容、構圖靈活掌握。

⑷近景畫面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區域性成為近景。近景的螢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也是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景別。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行情緒交流也多用近景。這種景別適應於電視螢幕小的特點,在電視攝像中用得較多,因此有人說電視是近景和特寫的藝術。近景產生的接近感,往往給觀眾以較深刻的印象。

由於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現,在造型上要求細致,無論是化裝、服裝、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綻。

近景中的環境退於次要地位,畫面構圖應盡量簡煉,避免雜亂的背景奪視線,因此常用長焦鏡頭拍攝,利用景深小的特點虛化背景。人物近景畫面用人物區域性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畫面的深度、層次和線條結構。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畫面主體,其他人物往往做為陪體或前景處理。「結婚照」式的雙主體畫面,在電視劇、電影中是很少見的。

⑸特寫

畫面的下邊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其他被攝物件的區域性稱為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被攝物件充滿畫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背景處於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寫鏡頭能細微地表現人物畫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員通過面部把內心活動傳給觀眾,特寫鏡頭無論是人物或其他物件均能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在故事片、......
拍攝的景別包括哪幾種?每個景別如何構圖?
1 景別的劃分大致有兩種方法:第一,根據被攝取主體(景物)在畫幅中所佔的畫幅面積比例大小為標准,第二種劃分方法,是以人物為參照系。即以人物在畫面中占據比例的大小來劃分景別。 攝影的景別來分可分成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這是根據攝影機與被攝物件的距離或是攝成的畫面的范圍大小來區分的. (1)遠景是指拍攝遠距離景物和人物的一種廣闊的畫面. (2) 全景是攝取較完整的人和場景的全部. (3)中景一般指攝取人的大半身顯得空間較大而又能展示人物間的相互關系在影視中運用較多. (4) 近景相對來說視距比中景更近一些了.一般指攝取人物的上半身或景物的區域性范圍比較強調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勢和上半身形體動作對塑造人物起到重要作用. (5)特寫是指拍攝人的頭部、面部、人體的區域性、物景的某一部的鏡頭.這是影視中強調某一區域性和細節的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攝影手段. 人像攝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景別去拍攝,景別在人像攝影中的使用也是很常見的,不同的景別很拍攝出不同的效果 (1) 遠景景別一般不被用於拍攝 *** 人像,主要原因是遠景畫面中環境成分的復雜。 (2) 用全景拍攝人物的過程是最困難的。要給人物的上部和下部留出足夠的空間,建議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應該盡量摒棄多餘的因素,使主體突出,而又能與環境和諧並存。另外,這個景別拍攝畫面的空間分配也相當重要。 (3) 中景是一個只包容物體區域性范圍的畫面。就人像攝影來說,通常是指膝蓋以上的部分。這樣就是以被攝體為主,對環境的刻畫就相對減少了。 (4) 近景相對於中景的畫面范圍更小,在拍攝人像時,通常是表現胸部以上的部分。近景的視覺特點主要是拍攝出圖片的場景范圍跟拍攝者面對被攝物體時看到的范圍相當。 (5) 特寫這種景別在影視攝影中經常見到,一般以人物肩部以上的相貌為准。實際上,在比較近的距離上所看到的景物范圍就屬於特寫。特寫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非常清晰地反映事物,但同時在燈光、布局、影調、色彩上會要求比較嚴格。在拍攝特寫時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超過鏡頭焦距的允許范圍,如果那樣就會導致圖片模糊,降低畫面質量。
景別的分類
景別是通過視覺所產生的。不同的景別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我國古代繪畫有這么一句話「近取其神,遠取其勢」。一部電影的影像就是這些能夠產生不同藝術效果的景別組合在一起的結果。景別可具體劃分為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四種。 大全景一般用來表現遠離攝影機的環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圍廣闊的空間環境,自然景色和群眾活動大場面的鏡頭畫面。它相當於從較遠的距離觀看景物和人物,視野寬廣,能包容廣大的空間,人物較小,背景佔主要地位,畫面給人以整體感,細部卻不甚清晰。大全景通常用於介紹環境,抒 *** 感。在拍攝外景時常常使用這樣的鏡頭可以有效的描繪雄偉的峽谷、豪華的庄園、荒野的叢林,也可以描繪現代化的工業區或陰沉的貧民區。電影誕生以來,盧米埃爾就發現並運用遠景畫面善於表現大的物象的特點。《工廠的大門》與《火車進站》所表現的就是眾多工人上工和火車到站時站台上熙熙攘攘的景象。格利菲斯1916年導演的《黨同伐異》,製作了最雄偉的巴比倫宮殿布景,縱身達1600米,僅拍攝「巴爾泰薩爾盛宴」一個場面,就動用了4000多名群眾演員,攝影師坐在氣球上拍攝。也只有運用大全景,才能攝入如此浩大的場面。隨著寬銀幕的出現,大全景越來越成為電影營造視覺奇觀的手段。一些氣勢恢巨集的大場面出現在很多影片中。 右圖為《獅子王》中的經典大全景鏡頭。 全景用來表現場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動作,在電視劇中用於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全景畫面,主要表現人物全身,活動范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在電視劇、電視專題、電視新聞中全景鏡頭不可缺少,大多數節目的開端、結尾部分都用全景或遠景。遠景、全景又稱交代鏡頭。因此,全景畫面比遠景更能夠全面闡釋人物與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可以通過特定環境來表現特定人物,這在各類影視片中被廣泛地應用。而對比遠景畫面,全景更能夠展示出人物的行為動作,表情相貌,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全景畫面中包含整個人物形貌,既不像遠景那樣由於細節過小而不能很好地進行觀察,又不會像中近景畫面那樣不能展示人物全身的形態動作。在敘事、抒情和闡述人物與環境的關系的功能上,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區域性的畫面稱為中景畫面。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蓋部位,因為卡在關節部位是攝像構圖中所忌諱的。比如脖子、腰關節、腿關節、腳關節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中景畫面為敘事性的景別。因此中景在影視作品中占的比重較大。處理中景畫面要注意避免直線條式的死板構圖、拍攝角度、演員排程,姿勢要講究,避免構圖單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關節部位,但沒有死框框,可根據內容、構圖靈活掌握。中景是敘事功能最強的一種景別。在包含對話、動作和情緒交流的場景中,利用中景景別可以最有利最兼顧地表現人物之間、人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中景的特點決定了它可以更好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動作以及動作的目的。表現多人時,可以清晰地表現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區域性稱為近景。近景的螢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也是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景別。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行情緒交流也多用近景。這種景別適應於電視螢幕小的特點,在電視攝像中用得較多,因此有人說電視是近景和特寫的藝術。近景產生的接近感,往往給觀眾以較深刻的印象。由於近景人物面部看的......
鏡頭的景別有哪些?它們各自的表意特點是什麼
1 景別的劃分大致有兩種方法:第一,根據被攝取主體(景物)在畫幅中所佔的畫幅面積比例大小為標准,第二種劃分方法,是以人物為參照系。即以人物在畫面中占據比例的大小來劃分景別。

攝影的景別來分可分成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這是根據攝影機與被攝物件的距離或是攝成的畫面的范圍大小來區分的.

(1)遠景是指拍攝遠距離景物和人物的一種廣闊的畫面.

(2) 全景是攝取較完整的人和場景的全部.

(3)中景一般指攝取人的大半身顯得空間較大而又能展示人物間的相互關系在影視中運用較多.

(4) 近景相對來說視距比中景更近一些了.一般指攝取人物的上半身或景物的區域性范圍比較強調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勢和上半身形體動作對塑造人物起到重要作用.

(5)特寫是指拍攝人的頭部、面部、人體的區域性、物景的某一部的鏡頭.這是影視中強調某一區域性和細節的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攝影手段.

人像攝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景別去拍攝,景別在人像攝影中的使用也是很常見的,不同的景別很拍攝出不同的效果

(1) 遠景景別一般不被用於拍攝 *** 人像,主要原因是遠景畫面中環境成分的復雜。

(2) 用全景拍攝人物的過程是最困難的。要給人物的上部和下部留出足夠的空間,建議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應該盡量摒棄多餘的因素,使主體突出,而又能與環境和諧並存。另外,這個景別拍攝畫面的空間分配也相當重要。

(3) 中景是一個只包容物體區域性范圍的畫面。就人像攝影來說,通常是指膝蓋以上的部分。這樣就是以被攝體為主,對環境的刻畫就相對減少了。

(4) 近景相對於中景的畫面范圍更小,在拍攝人像時,通常是表現胸部以上的部分。近景的視覺特點主要是拍攝出圖片的場景范圍跟拍攝者面對被攝物體時看到的范圍相當。

(5) 特寫這種景別在影視攝影中經常見到,一般以人物肩部以上的相貌為准。實際上,在比較近的距離上所看到的景物范圍就屬於特寫。特寫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非常清晰地反映事物,但同時在燈光、布局、影調、色彩上會要求比較嚴格。在拍攝特寫時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超過鏡頭焦距的允許范圍,如果那樣就會導致圖片模糊,降低畫面質量。
什麼叫同景別
1、景別:指由於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畫面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如遠景 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交替使用不同的景別畫面,可使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系的處理等等更具有表現力,以增強影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2、同景別:就是幾個影視畫面使用相同的景別。

3、八大原則是

-- 1.與不同景別鏡頭相匹配

---2. 與畫面主體的位置相匹配

---3.與攝像機鏡頭方向相匹配

---4.與靜態主體視線方向相匹配

---5.與畫面中主體動作相匹配

---6.與人們的生活邏輯相匹配

---7.與人們的思維邏輯相匹配

---8.與日常的藝術邏輯相匹配

閱讀全文

與下一層電影景別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跟蹤電影主題 瀏覽:664
親密旅行電影中的游戲 瀏覽:872
蝙蝠俠電影音樂 瀏覽:893
嘿嘿神馬電影日本在線 瀏覽:36
嘟嘟電影app怎麼下 瀏覽:965
怎麼從bt天堂下載電影 瀏覽:227
默默是哪個電影主題曲 瀏覽:121
一個小電影三個女的被殺 瀏覽:812
近視電影院坐哪個位置好 瀏覽:720
成龍吳彥祖是什麼電影 瀏覽:897
保護生物多樣性微電影留言 瀏覽:215
北京電影學院2021開學時間 瀏覽:351
原創微電影大賽視頻 瀏覽:986
德百運河廣場電影院電話 瀏覽:646
光根電影理論片能下載網站 瀏覽:172
講戰爭中人性光輝的電影 瀏覽:615
微信公眾號搜索的在線電影 瀏覽:4
黃岩自力電影大世界電影電話 瀏覽:670
島國資源電影網站 瀏覽:967
灰姑娘電影免費版西瓜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