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電影的角度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有句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電影是一種文化的承載,一個故事的講述載體。
一個故事總是發生在一種文化之下,這種文化就是故事發生的背景。
很多時候,我們了解到的傳統文化都是那些糟粕,勾起人們對舊社會的仇視,對現實的滿足感。
很多正確的傳統觀價值觀都沒有正確的被傳達,導致我們很多年輕人對自身文化認識 很片面。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進來在中國如此牛掰,因為人家表現的是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民族,只要你說好自己的故事,就能被世界認同。
我們的電影現在真正說故事重民生的已經很少了
B. 電影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不少於800字
在現代影視文化日益繁榮的今天,我們能欣賞到比以往任何時代的影視作品.文化的發展和大眾知識水平的提高促使觀眾不再只是簡單的掏錢去看電影,而是去更多去享受一頓文化盛宴. 同時日趨商業化的電影運作使追求高票房高效益成為電影製造商的目標,而如何達到這一預期卻非只是影片的形式,大眾認識欣賞眼光使他們更多關注影片的內涵.這個內涵就是源於影片的文化底蘊和積淀.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電影的主題影響:
文化的差異導致對於電影的認識和欣賞角度和觀點產生差異.為什麼外國人不太容易看懂中國電影,同樣我們也不太明白外國電影的主題表達?這就有個文化的根基差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藝術詮釋是不同的.《英雄》中的恢弘的戰國爭雄的場面,萬箭齊發、鼓聲隆隆,美國人肯定也會驚嘆叫絕,但他們不一定能看得懂殘劍與秦王的對話。
中國的大片,特別是歷史題材的,大多都在描寫一種「大義」,這也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力宣揚的一個很核心的主題之一。而西方的大片,也以歷史題材為比較,《特洛伊》中王子為了愛情可以不惜以兩國的戰爭為代價,為了維護自己對於美人和愛的佔有,戰爭的價值是值得的。這個例子正好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對於個性、個人解放的追求,在西方文化基礎下,人的價值是最重要的,實現自我的個性張揚就是讓上帝知道自己。作為上帝之子,人就應該在上帝的眼皮底下表現自己。
還是以《英雄》為例,無名最後明白了殘劍給他留下的劍道,「天下」二字一下字將整個影片主題深化。放棄個人復仇的「小義」,追求「天下」的「大義」,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劍客。個人的英雄在整個民族的統一之間是應該在第二位的,這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相反,西方的大片更重視渲染個人英雄主義,著力突出個人在集體面前的力量.如流行的《蝙蝠俠》,《亞歷山大帝》等.
另一個中西的差別在於主旨上的層面不同,中國電影,不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都不同程度的去表達一種精神的力量.比如《七劍》,導演徐克就說出他認為」劍」是」一種精神,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他拍攝此片也就是要表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劍文化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十面埋伏》也是一個商業操作做得很出色的電影,精彩的畫面背後也詮釋著導演對於」愛」和」和平」主題的表達.而西方電影大多有一種」拯救」的意味在其中,電影中也多是描繪人類在與大自然與宇宙的斗爭中人類所面臨的困境.這與西方基督教思想有著很大的關系.
二.傳統文化對電影表現手法的影響
中國的電影在表現手法上有含蓄.多鋪墊的顯著特點.首先表現在電影所創造的意境方面,中國電影總試圖在意境上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比如說隨故事情節的發展影片中環境的變化,主人公悲傷,天色就顯得陰沉壓抑,或者乾脆就用對比手法來反襯所要表達的人物和情景.《卧虎藏龍》中的竹林.綠海等美侖美幻的風景就是作者的意境手法.其次在某些文化現象方面,突出在兩性文化的表達上.中國的電影在性的表達上是適可而止,創造在意境上的遐想而不裸露表現,或者用轉移的手法將人的兩性的沖突表現在動物或其他形象事物上.再次,中國電影善於做鋪墊,用」埋伏」的手法.而在抖包袱的過程中去微顯中國人內心的微妙張力.所以故事的曲折和展轉是與西方最大的不同.前一結果不斷成為後一發生的原因,從而推動情節發展,而最後必然會是」峰迴路轉」的」柳暗花明」.而西方則相比較就很直接,並且主題的表達集中.
中國電影明顯的表現出比西方重視人倫關系,重視人與人之間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各種變化.沖突.摩擦等隱性層面的解讀.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尤為突出.中國 人很重視關系,家庭關系,人際關系.行業關系等等.電影是生活的縮影,它反映也就是這些生活中的事情.所以中國電影在描寫和表達人倫關繫上很是著力,好的電影要引起觀眾的共鳴,這種共鳴就來自與觀眾對於電影中人倫關系刻畫的認同和默許.在這一點上,西方則更注重人與人的契約,重視社會的規則.所以西方電影的人倫色彩較淡,而相對的器物層次.技術層面和法治色彩要多一些,這些區別的根源就來自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的差異.
另外一個值得去發現的現象就是中西方電影在形象刻畫上的差異.早期的中國電影表現得更明顯.中國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差別很大,正面角色一般會高大.光鮮,而反面則猥瑣,這反映了中國文化中人們的心裡感受和非理性.而西方則在這方面差異不大,較為客觀.
我們能發現現在的年輕人追求日韓的風潮很流行,我認為日韓電影的流行正是反映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我們對於日韓文化的認同感較西方強取決於文化差異的大小.追本溯源,日韓文化是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雖然他們有很多現代因素,但其核心的思想還是來源與古老的中華文明.但是我們也能看到,為什麼輸送血液的中國傳統文化今天卻在遇到她的衍生文化的時候勢力顯得弱小?這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也是中國電影崛起要解決的問題.
C. 最近大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都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
我們知道最近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播,以其現在的票房指數說其大火,這也只是個必然的事實。
第三在我看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選擇了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主題。在我看來這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一個部分,一個與命運抗爭的主題,一個舍己為人的主題。這樣的一個主題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這也與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有關。無論是宣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還是毅然決然自割雙目的荊軻,再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中國五千年歷史從來都是不缺哪吒這樣的人的,這樣的人也是最會被歷史銘記的。
最後選擇哪吒這一個本身處於傳統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這也是一個原因。
D. 中國電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好的表現和發揚嗎
如今的中國,早在商品經濟及自由思潮的沖擊中昏了頭,把自己的傳統文化拋棄掉了,而且拋的越來越干凈,並美其名曰:與世界接軌。當看到日韓民眾,或者為國家經濟復甦而自覺捐款捐物時,或者地震後,仍舊路不拾遺時,我們大為贊賞且自愧不如,於是究其根本,發現日韓兩國極力保存了自己的傳統文化,而且這文化的根源,竟與中國文化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看到這個事實,國人臉紅了。這是巨大的諷刺!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電影能夠獨善其身嗎?恐怕不能,或者有幾個導演想努力,但架不住商業利益的誘惑。老某子能拍那幾個古裝大片,正是對自己的背叛!之後的新生代導演,更難主動探索中國文化的精髓,他們又怎能弘揚傳統文化呢?
「金錢至上、權力至上、叢林法則」等觀念統治著民眾的思維和行動,導致「信任危機、經濟危機」,這一切出現在中國,只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種了這樣的「惡因」,就要得到如此的「惡果」。
看看世界各國,唯一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是中國;唯一砸碎了自己的傳統文化,不僅不去補救,反而任其自生自滅的國家,還是中國。電影如何有實力力挽狂瀾?
建議樓主去看看專題片「和諧拯救危機」吧,中央台針對文化等問題,采訪凈空老法師。老法師依據我國現狀,利用古今對比、宗教、哲學等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老法師為了拯救傳統文化,已經行動起來了,在南方建立了一個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