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菲的明月幾時有的曲作者
詞牌釋義
〔題考〕 【隋唐嘉話】:「煬帝鑿汴河,自製〔水調歌〕。」【脞說】:「〔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所制。」【明皇雜錄】:「祿山犯闕,議欲遷幸,帝置酒樓上,命作樂,有進〔水調歌〕者,上問誰為此曲,曰李嶠,上曰,真才子也。」【南唐近事】:「元宗嘗命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詞〕進酒,花飛惟唱『南朝天子好風流』一句。」白樂天聽〔水調〕詞雲:「五言一遍最殷勤,調少情多但有因。」【碧雞漫志】:「〔水調歌〕,【理道要訣】所載唐樂曲,南呂宮,時號〔水調〕;世以今〔水調歌〕為煬帝自製,今曲乃宮中呂調。」綜觀以上諸說,本調創始隋唐間,為五言曲調。嬗至五代,乃有七字句。入宋,始演變新腔,而成今調。當時最為通行,詞人填者極多。吳夢窗名曰〔江南好〕,姜白石名曰〔花犯念奴〕,後遂句為本調異名。至所謂「歌頭」者,乃首章之一解也。(見【海錄碎事】)
〔作法〕 本調九十四字,重在拗句。首句五字,下三字為仄平仄,定格也。次句五字,為通常之五言句。此兩句各惟第一字平仄不拘,余無可勉強。第三句十一字,句法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均可;此詞則作上六下五,第一三七字俱平仄不拘。【詞律】於第六字亦注可平,殊不盡然。蓋惟作上四下七句法,第六字間或可平,而上六下五之句法,則萬無作平之理也。第四句六字不用韻。第五句亦六字,有時可與上句對偶;而第五字平仄均不拘。第六句五字,與第二句同。第七八句亦均五字,與首、次兩句相同。後闋換頭。起首為三字三句,與〔相見歡〕後闋起首三句同。【詞律】注第一句三字平仄不拘,第二句上兩字亦可平可仄,殊非是。且第三句定須作仄平平,蓋此調煩協韻之句,尾三字皆作仄平平,乃定格也。第四句以下與前半闋完全相同。
明月幾時有,
⊙●●○●(句)
把酒問青天。
⊙●●○△(平韻)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協平韻)
我欲乘風歸去,
⊙●○○⊙●(句)
又恐瓊樓玉宇。
⊙●○○⊙●(句)
高處不勝寒,
⊙●●○△(協平韻)
起舞弄清影,
⊙●●○●(句)
何似在人間。
⊙●●○△(協平韻)
轉朱閣,
●⊙●(句)
低綺戶,
⊙●●(句)
照無眠。
●○△(協平韻)
不應有恨,
⊙○⊙●(句)
何事長向別時圓。
○●○●●○△(協平韻)
人有悲歡離合,
⊙●○○⊙●(句)
月有陰晴圓缺,
⊙●○○⊙●(句)
此事古難全。
⊙●●○△(協平韻)
但願人長久,
⊙●⊙○●(句)
千里共嬋娟。
⊙●●○△(協平韻)
水調歌頭譯文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傳說神仙世界裡只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裡像在人間!
轉過朱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悵無眠。
明月不該有什麼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願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水調歌頭英文翻譯
"Thinking of You"
When will the moon be clear and bright?
With a cup of wine in my hand, I ask the blue sky.
I don't know what season it would be in the heavens on this night.
I'd like to ride the wind to fly home.
Yet I fear the crystal and jade mansions are much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Dancing with my moon-lit shadow
It does not seem like the human world
The moon rounds the red mansion Stoops to silk-pad doors
Shines upon the sleepless Bearing no grudge
Why does the moon tend to be full when people are apart?
People may have sorrow or joy, be near or far apart
The moon may be dim or bright, wax or wane
This has been going 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
May we all be blessed with longevity Though far apart, we are still able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e moon together.
【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注釋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里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美麗建築。
(6) 不勝: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不已,彷彿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戲。
(8)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9) 綺戶:刻有紋飾門窗。
(10)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著的人。
(11)嬋娟:美麗的月光,代指月亮。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很明顯,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並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與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詩人,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
上片寫中秋賞月,因月而引發出對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異常,詞人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詩意,用一問句把讀者引入時間、空間這一帶有哲理意味的廣闊世界。詞人的提問,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贊嘆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蘊涵了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嚮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詩意,一是李白的詠月詩流傳甚廣,二是蘇軾經常以李白自比,這里也暗含此意。李詩語氣比較舒緩,蘇詞改成設問句以後,便顯得峭拔突兀。蘇軾將青天作為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豪放的性格與不凡的氣魄。「不知」二句承前設疑,引導讀者對宇宙人生這一類大問題進行思考。「天上宮闕」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幾時有」,針線細密。繼續設疑,也將對明月的贊美嚮往之情推進了一層。設問、思考而又不得其解,於是又產生了「我欲乘風歸去」的遐想。李白被稱為「謫仙」,蘇軾也被人稱之為「坡仙」。詞人至此突發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這時空千古奧秘。蘇軾生平自視甚高,以「謫仙」自居,所以他當然能御風回家,看看人間「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勝過人間?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脫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蘇軾後來貶官到黃州,時時有類似的奇想,所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以及《前赤壁賦》描寫自己在月下泛舟時那種飄然欲仙的感覺,皆產生於共同的思想基礎。然而,在詞中這僅僅是一種打算,未及展開,便被另一種相反的思想打斷:「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兩句急轉直下,天上的「瓊樓玉宇」雖然富麗堂皇,美好非凡,但那裡高寒難耐,不可久居。詞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的決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同時,這里依然在寫中秋月景,讀者可以體會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氣逼人。這一轉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嚮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因此為歌詞帶來一種曠達的作風。「高處不勝寒」並非作者不願歸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才是根本之所在。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轉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他終於從幻覺回到現實,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佔了上風。「何似在人間」是毫無疑問的肯定,雄健的筆力顯示了情感的強烈。
下片寫望月懷人,即兼懷子由,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換頭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夜深月移,月光穿過「朱閣」,照近「綺戶」,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這里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月圓人不圓是多麼令人遺憾啊!詞人便無理埋怨圓月:「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時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不幸離人的同情。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便轉而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託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故結尾「但願」便推出了美好的祝願。「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突破空間的阻隔,讓對明月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這兩句並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現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張九齡《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蘇軾就是把前人的詩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鑄成對天下離人的共同美好祝願。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如月光下廣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間來回馳騁的開闊空間。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便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賞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後人的贊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零七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內心頗感憂郁,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其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里,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像,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脫化而來的。「舉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裡的凄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這里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風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來住在月宮里只是暫住人間罷了。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里由脫塵入聖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里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泄佳節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結束句「但願人長九,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展開,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這是寫中秋最好的一首詞,此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二、水調歌頭·快哉亭】
快哉亭作1
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2。長記平山堂上3,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4。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5。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6。堪笑蘭台公子7,未解庄生天籟8,剛道有雌雄9。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10。
注釋
1.快哉亭,在黃州。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題一作《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張偓佺,即張夢得。
2.濕青紅,青紅指油漆之色,濕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塗,色澤鮮明。
3.平山堂,見《西江月》(三過平山堂下)注。
4.歐陽修《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按:"山色"句本王維《漢江臨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5. 謂江水廣闊,明凈如鏡,倒映出兩岸碧綠的山峰。
6. 一葉,指小舟。白頭翁,指舟上船夫。鄭谷《淮上漁者》"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
7. 蘭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任蘭台令。
8. 庄生天籟,《莊子·齊物論》"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 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莊子謂天籟乃發於自然的聲響,此借指風。
9.宋玉隨侍楚王游蘭台之宮時,將風分為"大王之雄風"及"庶人之雌風"(見宋玉《風賦》)。剛道,硬說。上三句謂宋玉不明白莊子天籟自然的道理,強把風分為"雄風"與"雌風"。
10. 浩然氣,《孟子·公孫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快哉風,《風賦》:"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此二句謂只要胸有"浩然之氣",就能享此"快哉風",並無"大王"、"庶人"各享"雄風"、 "雌風"之別。
賞析
此詞寫於元豐六年(1083),寫得豪放而飄逸,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之一。
落筆兩句,即展現出落日時分,水天相接,蒼茫闊遠的景緻。然後再折回寫新亭初建,本是張夢得建亭,蘇軾游賞,這里卻反客為主,謂"為我新建",豪爽而幽默。下面不再正面描寫快哉亭風光,而是回憶當年在平山堂上之所見,以迷濛虛景側面映襯當前的實景,把快哉亭與平山堂勝景聯系在一起,擴闊了詞的時間、空間。
下片又回到眼前,前三句為靜景,寫江水之澄靜。"忽然浪起"與前文恰成對比,寫入一位在波濤中搏擊風浪的老船夫,隱有自喻之意,又順理成章地引出下面關於"風"的議論。"堪笑"以下五句,顯現了詞人坦盪的胸襟。
全詞大開大合,有靜有動,有眼前實景,有回憶虛境,有形象的描繪,又有精彩的議論,行文酣暢淋漓,正如鄭文焯《大鶴山人詞話》所雲:「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氣,便流粗豪一派。妙能寫景中人,用生出無限情思。」
蘇軾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個很特出的人物,林語堂寫過《武則天傳》,還寫過《蘇東坡傳》,確實,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是女性世界中最傑出的人物,而東坡的名氣也不比任何一男性遜色。東坡從政的業績當然不是一無是處,杭州任刺史時,他在西湖中築了一道堤,人稱蘇堤,百姓賴之,至今還是西湖十大景色之一。但他之所以受人喜愛,還在於他的文學成就,以及從文學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高風亮節。他在山東密州任刺史時寫過《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中秋有懷子由》這樣兩首詞,至今膾炙人口。蘇轍字子由,號欒城。在中國,幾乎每一個讀書人對這首《水調歌頭》都耳熟能詳,然而真正有所理解的卻百不一見。今筆者不揣淺陋,聊溯其源,剖其文心,展其文意,以與喜歡這首詞者共賞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亮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原型之一,中國古代詩人對月亮的歌吟單從數量而言也是無與倫比的。然而天地間總是「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真正能使觀者感受到生命與自然相交融的那麼一種和諧之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美麗的夢一樣。蘇軾在另一首詞中說過:「對花逢酒不飲待何時」,而月亮不正是一朵高懸天際的岩石之花嗎?據有關典籍記載,東坡並不是一個能飲很多酒的人,但他喜歡與別人一起飲酒,尤其是看別人飲酒,別人的快樂也就是他的快樂,他心胸豁達,氣質清明,在如夢浮生里,他處在醉與醒之間,既不像屈原那樣遺世而獨立,也不跟有些文人似的和其泥而揚其塵。他是他自己,沒有比他自己更接近於他自己的了。「問青天」,李白登峨眉山頂說過:「恨不得挾謝眺驚人詩來,搔首問青天耳!」屈原《問天》是一部充滿幻想的作品,共有一百多問。東坡這首詞也是對青天提出了他的疑問。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今夕何年」也就是《詩經》中所說的「今夕何夕」。劉向《說苑》中有一首「越人歌」,用越語寫成,譯成當時通行的隸書,最後一句就是「不知今夕何夕」。不同之處在於:《詩經》及《鄂君歌》中說的是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感到疑惑,彷彿把自己遺忘了一樣,不知道這個夜晚是那個夜晚了。而在東坡的詞中,則是對上天的宮闕存在著疑惑。在古代,有著「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說法,因此,東坡以為,天上與人間必然有著不同的計算時間的方法。人間的光陰如白駒之過隙,而天上的則是緩慢的,這里暗寓一種對時間催人老這一自然現象的無可奈何的悲哀。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此句是上面那種悲哀心情的很自然地轉換。因為對人世間的時間是無可奈何的,因此想「乘風歸去」。這里用了一個「歸」字,是很有深意。李白被賀知章譽為「謫仙人」,而東坡也隱然以「謫仙人」自任。他到天上,不是附驥之尾,而是再回到他所來的地方。然而,他在想入非非中,又漸漸產生了新的憂慮。「高處不勝寒」是擔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種純凈的寒冷。李商隱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嬋娟」乃「美好貌」。青女素娥是耐得住寒冷的,因之能夠在月中霜里比賽誰更美好。但詩人會怎樣呢?他顯然是忍耐不了,他的天堂在人間。在這里,蘇軾賦予這首詞以非常豐富的意義。他對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有些厭倦的,他也渴望上升到一個更純凈的高度,然而他卻忍受不了這種寒冷。他就是這樣處在一個矛盾的情境之中。從句面的意思看,似乎是瓊樓玉宇乃耐不住高處的寒冷,而作者的真正關注的還是自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是作者的猜度之詞,杜甫詩「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桂樹在月輪中留下陰影,斫卻此桂,清光應該更多。據古代姮娥奔月的傳說,月中還有吳剛,坐在那裡斫桂。故毛澤東有《虞美人》「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雲雲。
Ⅱ 《明月夜》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
《明月夜》是電視劇《明月幾時有》這部劇中的主題曲。這首歌出自張國榮所演唱的一首歌,收錄在1988年張國榮的國語專輯《兜風心情》中,童麗的版本增加了古箏的元素,聽起來清晰優雅,總的來說,這是一首越聽越有韻味的歌,適合安靜的時候回憶懷舊的時候聽聽。
《明月幾時有》的特點
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了,1941年底,香港淪陷,尋找在香港的中國文化人物,逼迫他們合作,香港的東江游擊隊收到上級指示,緊急營救從港九兩地逃出來的文化人物,在香港市民的幫助下,全部安全撤離香港。
由許鞍華執導,博納影業集團出品,周迅、彭於晏、霍建華領銜主演,郭濤、黃志忠、蔣雯麗、梁家輝、鮑起靜、王菀之梁文道李燦森張兆輝馮淬帆、苑瓊丹聯合主演,該片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真實事跡為藍本,講述了小學教師方蘭和她青梅竹馬的男友李錦榮、游擊隊長劉黑仔等人在被日軍佔領的香港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
Ⅲ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什麼電視劇主提曲小時候看過的我是80後
電影《花好月圓》的主題曲
望採納
Ⅳ 明月幾時有的歌曲
《明月幾時有》
演唱:金銘 胡楊林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有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明月幾時有是由著名的歌手胡楊林演唱,作詞:蘇軾 作曲:梁弘志,演唱:金銘&胡楊林。
胡楊林(Joy Hu)出生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中國大陸女歌手,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並於清華大學進修。
2005年憑借一首《香水有毒》獲得人氣和知名度。之後的幾年,胡楊林又發表了《我們的故事》、《喜歡》、《與幸福有關》等歌曲,並首度與「小太陽」鍾漢良合作歌曲《愛神》獲得廣泛關注。2007年7月在第七屆華語音樂傳媒大賞頒獎中榮獲最佳無線單曲大獎 。
2016年3月15日,與江建民在武漢領證結婚 ;2017年11月,為電影《降魔傳》演唱主題曲《不再不見》。
Ⅳ 「春風吹呀吹,吹落我心霏」出自哪首歌
花好月圓夜
歌手:任賢齊,楊千樺
女:春風吹呀吹吹入我心扉
想念你的心呯呯跳不能入睡
為何你呀你不懂落花的有意
只能望著窗外的明月
男:月兒高高掛彎彎的像你的眉
想念你的心只許前進不許退
我說你呀你可知流水非無情
載你飄向天上的宮闕
合:就在這花好月圓夜兩心相愛心相悅
在這花好月圓夜有情人兒成雙對
我說你呀你這世上還有誰
能與你鴛鴦戲水比翼雙雙飛
合: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女:不知天上宮闕
男:宮闕
合:今夕是何年
Ⅵ 有個古裝電影用明月幾時有做主題曲的電影人物問他叫什麼.他就說布...找到加分
這是張柏芝和古天樂演的《河東獅吼》,你可以去網上影院看看就知道了。剛開始唱歌這段確實經典。
Ⅶ 明月夜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
明月夜是《明月幾時有》裡面的主題曲。
這首歌的歌手是張國榮,1988年被張國榮收錄在《兜風心情》這張專輯裡面,是倩女幽魂第一部MV的主題曲。
《明月夜》由張國榮作曲,是《沉默是金》的國語版,張國榮演繹的版本感人至深。童麗、陳潔麗、江智民、陳思思等歌手都翻唱過這首歌曲,童麗的版本加入了古箏的元素,聽上去清澈幽雅,別有一番感受。這是一首越聽越覺得有韻味的歌曲,適合安靜的時候一個人回憶懷舊時聽。
《明月幾時有》簡介
《明月幾時有》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許鞍華執導的歷史題材影片,由周迅、彭於晏、霍建華領銜主演,郭濤、黃志忠、蔣雯麗、梁家輝、鮑起靜、春夏等聯合主演。
該片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真實事跡為藍本,講述了小學教師方蘭和她青梅竹馬的男友李錦榮、游擊隊長劉黑仔等人在被日軍佔領的香港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
該片於2017年7月1日在中國大陸正式上映。2018年6月17日晚,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閉幕儀式暨頒獎典禮在山東青島西海岸靈山灣星光島大劇院舉行。中國演員周迅憑借《明月幾時有》獲得了最佳女演員殊榮。
Ⅷ 明月幾時有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明月幾時有主題曲叫什麼
明月幾時有 (2017)
上映日期: 2017-07-01(中國大陸)
主題曲是《曾經守候》,張碧晨演唱
Ⅸ 明月夜是啥電影的主題歌
電影《緣分》主題曲國語版《明月夜》。
《緣份》是1984年邵氏出品的時裝愛情片,由黃泰來將執導,張國榮、張曼玉、梅艷芳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剛大學畢業的保羅,在地鐵中邂逅了美麗動人的莫妮卡和富家女安妮,三人譜寫了一場浪漫的青春愛情故事。
該片於1984年10月3日在中國香港上映,2016年3月2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劇情簡介
在新開通的地下鐵中,青年陳保羅(張國榮飾)對同車的莫妮卡(張曼玉飾)一見鍾情,不幸卻被另一名乘客安妮(梅艷芳飾)趁機捉弄。這幾位年輕人很快散落在茫茫人海中,職場新丁陳保羅開始為工作奔忙,莫妮卡則為了理清和上司的一段舊情而心神不寧。某日,保羅與莫妮卡再次相遇,而富家小姐安妮亦再度出現,半捉弄半挑逗地纏上了保羅。莫妮卡找到新工作,遭遇了好色新領導的騷擾,保羅則在安妮的暗中幫襯下正式追求莫妮卡,與後者的好色上司連番交手。莫妮卡考慮接受保羅的愛意但終於退縮,聲稱將他們的愛情交付給一場地鐵中的緣分游戲。在離亂的人流中,保羅和安妮一起,去找尋消失的莫妮卡 [3] 。
電影《緣分》主題曲國語版《明月夜》張國榮唱。
張國榮歌曲《明月夜》歌詞:
詞:謝明訓
曲:張國榮
編曲:鮑比達
走過千山我歷經多少風霜
才能夠回到你的身邊
等待的容顏是否依然沒有改變
迎接我一身僕僕風塵
等待我的人是否還坐在窗前
帶幾行清淚迎接晨昏
是否還依然在門前掛一盞小燈
牽引我回到你身邊
明明是一場空在夢里浮沉
不敢問當年是假是真
流水不管年華任它去
悠悠我心無處尋覓
經過多少年只有我還在窗前
冷冷的黑夜在我身邊
沒有一盞燈 沒有一個等待的人
只有夜色依舊如從前
等待我的人是否還坐在窗前
帶幾行清淚迎接晨昏
是否還依然在門前掛一盞小燈
牽引我回到你身邊
明明是一場空在夢里浮沉
不敢問當年是假是真
流水不管年華任它去
悠悠我心無處尋覓
經過多少年只有我還在窗前
冷冷的黑夜在我身邊
沒有一盞燈 沒有一個等待的人
只有夜色依舊如從前
明月夜 依舊如從前
明月夜 依舊如從前
試聽張國榮歌曲《明月夜》有感:
沉默,是一個人對愛最蒼白的表情;是一顆心對情最無力的回應。沉默的人,愛的最深;沉默的心,傷的最重。人這一生,總有不願接受的現實,不想承受的心情。不是你的夢,再美也要醒。
愛情是個奢侈品,來來去去無蹤跡,常常是當它被意識到時,已經走遠。有幸在人生中體味到愛情的人,都是幸運兒,月光依舊,故人不見
Ⅹ 王菲的明月幾時有,是那個電視劇的主題曲
《飛刀又見飛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