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英專生分析電影的論文模板

英專生分析電影的論文模板

發布時間:2024-04-27 14:35:05

『壹』 電影的論文參考範例

電影藝術發展至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成為大眾休閑生活的一部分。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光與影在電影中的作用

電影膠片就是通過多次的曝光,通過顯影液、定影液把光影儲存在膠片上,這只是對光影的初級運用。隨著技術的發展,色彩、聲音等在電影的運用,人們卻慢慢的忽視了光與影的作用。普通的觀眾一般觀看影片時,不會關注到電影中光與影,理解光影有利於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影片。

一、光影具有幫助敘事、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我們一般不難發現在電影中出現這樣的畫面,像表現陰暗、恐怖、的情節,來表現緊張的心態,而且恐怖的節奏越開越快,心臟隨著光與影襯托出來的畫面節奏跌宕起伏,一直到影片的結尾。一般表現這樣的畫面運用黑色冷光 的光影環境,來引起心理上的共鳴。還有一般運用陰影來表現時間的流逝,像樹的陰影的變化,人影的位置的變化等都能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具有推動的作用。在《瘋狂原始人》為了逃避地質災害,蓋帶領著瓜哥一家去尋找蓋所說的避難的地方,每當蓋提到這個地方,在畫面中這個地方發出強烈的散射光,吸引著人們,推動故事主線的發展。

二、光影能夠塑造人物的形象

光影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電影的黑白時期,光與影的應用非常的明顯,在我國建國早期的黑白電影時期,表現漢奸或者日本人的醜陋面目時,除了特寫的低角度鏡頭外,還需要頂光或低光來強化面部的輪廓,來突現出他們猙獰的面孔。在表現正氣、剛正不阿的形象時,運用低光和正面光。在影片《英雄虎膽》中土匪在燒殺山下的村民時,土匪表現出的面目表情,在低光的照射下,閑的能加的猙獰。

三、光影能夠製造懸念

一部電影中懸念的設定,可以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故事的結構的預設、攝影機鏡頭的安排、道具等等都能製造懸念。而且光與影也能夠很好的變現懸念,這也是一些導演非常注重的表現運用的手段之一。但光與影的運用需要心理學的應用,使光與影在觀影人的內心產生共鳴。像【德國】於果?明斯特伯格提出的關於注意力、記憶、想像的情感等,在論證中進一步精細地處理主題的認知問題。明斯特伯格為不同的心理元素找到了對應的電影形式,這是電影處理時間和內心經驗的方式等等。這些所表達的理論需要和人們大致同一認同的心理認知。在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畫面多次出現湖對面一閃一閃燈的光影。讓人思索,製造懸念。

四、光影能夠營造不同的環境

在人工光與自然光的配合下,它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環境情調,傳達不用的心情,比如能夠傳遞溫馨、悲傷、恐怖、浪漫、的環境。導演或者製片人能夠運用光影表達出影片當時環境想要表達出的思想。觀眾一看畫面的環境,就知道給人的感覺,就能夠大概知道要表達的情感色彩,或者能夠在內心心中形成接下來可能要發出的事情。給自己一個預期。在這里就不在多說通過光的角度、光的型別以及燈光的運用等等,產生不同的效果。在《夏洛特的煩惱》中,夏洛做夢回到高中時代的場景,在畫面中以黃色為底調,然後在教室外打進柔光,然後在通過光的散射使教室變成一個溫馨、憧憬的環境。

五、光與影能夠揭示人物多樣的心理

光也可以在電影中發揮它的表現非物資世界的那種不同尋常的感染力。在心裡的表達,光影的運用能夠表達出影視人物的心裡。在認識人物的心裡就必須運用電影心理學的研究。用陰暗的光,閃爍的影來表現人物內心飄忽不定、丑惡、陰險、等心裡,來丑畫人物的一面。應用強光或者柔光,無影的畫面來表現出純潔、崇拜的心理,美化人物。當然,我說的是約定俗成的,大眾一般認定的情況。也有特殊的情況下,非常規的運用也是有的,光影的運用也是可以多變的,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不同的光影展示不同的心理。在影片《夜訪吸血鬼》中,湯姆?克魯斯?布拉德走在晚上的的馬路上,路邊的幾盞路燈在霧的遮蓋下時隱時現,表現出湯姆?克魯斯?布拉德對當時自己的迷失,孤獨無助的心理狀態。

六、光影能夠美化畫面,產生詩意化

現在無論是攝像還是照像,對畫面的要求不斷地提高。雖然長焦距加特寫鏡頭能夠虛化背景,突出被射主題。但是如果沒有光參與下,拍攝的畫面只是將原有的畫面拍攝下來,只是有其型,而沒其神。但是加上光影之後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就會感覺畫面有了靈性一般。長鏡頭產生的朦朧感再加上光的促進作用,使我們在朦朧的畫面下產生無限的遐想,產生詩意化。在《猩球崛起》中,在影片的最後凱撒打敗了科巴,各種被破壞的景象,讓人感覺非常的雜亂。但是在黃色的光線在窗外照射進來,畫面頓時讓人感覺是那麼的靜謐、和諧,產生嚮往和平美好的詩意化。

「視覺戲劇的奧妙和偉大就在於運用光的無限變化來表現整個生活,包括人的各種思想感情、意願沖突和勝利,它只把人和物體當做光的具體形態來理解並且根據劇情的主導思想來和諧地安排它們」。借用卡努杜的話來說:「戲劇對光如此的重視,對我們來說具有借鑒和指導的意義」。我們應當重視光與影的作用,讓光影在電影中能夠起到應有的價值。

<<<下頁帶來更多的

『貳』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集

近年來,好萊塢電影是世界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實現了運營與藝術成就方面的完美結合。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篇1

論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

[摘 要] 縱觀美國電影美術的發展,主要是以好萊塢電影的誕生作為分界點。好萊塢電影無疑是世界電影關注的焦點,在當代影視領域中獨領 *** 。從好萊塢電影美術風格的變化發展來看,其具有三個鮮明的發展階段,即興起、黃金時期以及現代電影美術三個階段。本文聚焦於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分別例舉出不同時期的優秀好萊塢電影作品,通過對電影場景、製作技術、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分析,並從不同的視角總結出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

[關鍵詞] 好萊塢電影;美術風格;電影美術

美國好萊塢電影自誕生以來就成為引領世界電影潮流的先鋒軍,在當代影壇中占據霸主的地位。從好萊塢電影的美術製作來分析,它的美術風格並不能完全掌握,無論是經由影片公司製作的還是獨立製片的電影,都因為電影題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而不斷形成了現今電影美術的發展態勢,即具有變化性、飽滿的想像思維以及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因此,且不論好萊塢電影的投資成本,其獨樹一幟的電影美術創作風格也是值得我們返伍學習的重點。

一、超級場面創造的大片風格

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首先表現在具有巨集偉場面的大片風格,把人物造型、動作及其堪稱完美的音畫效果結合在一起,引領觀眾體驗到一次又一次的視覺盛宴。例如在1916年由大衛・格里菲斯拍攝的好萊塢電影《黨同伐異》中就展現出大片級別的美術風格,影片把同一時期的構築式布景展現得淋漓盡致,並邀請了著名的雕塑家弗蘭克・渥特曼主要負責影片的美術設計工作。相信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鏡頭畫面中呈現出來的精彩絕倫的視覺藝術,包括恢弘的場景、別具一格的建築、富有形態感的造型設計、望不到盡頭的廣場、密集的人物運動,影片中包含的這些美術元素無疑使其成為視覺藝術的一大奇觀。再者,影片中刻畫的「巴比倫宮」,這一建築的規模可謂是令人驚嘆,在廣大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建築也成為空前絕後的美術場景。因此,電影《黨同伐異》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好萊塢電影場景造型的大片風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一型別的電影作品往往以視覺沖擊作為主打,電影場景具有恢弘的氣勢,猶如排山倒海的氣魄,使電影場面形成一個巨大的美術造型,可容納多人的運動,影片所營造出來的美術風格無疑是極盡奢華的。在此之後的好萊塢電影紛紛把《黨同伐異》作為電影創作的典範,這種大片風格也逐漸得到了發揚和繼承,特別是當代創作出來的好萊塢電影,一些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影片無不具有大片風格和超級場面。

二、製片公司所屬的風格與裝飾風格

同一型別的電影作品在視覺上產生了不一樣的藝術效果主要歸因於來自於不同的出處。在好萊塢電影美術的發展歷程中,曾經一度出現了以片廠公司作為辨別的系統,並通過美術設計師與導演等人一同商議,決定影片的美術場景、服裝以及風格。而電影的裝飾風格則在查爾斯・霍爾等人所屬的影片公司得到了體現,他們往往通過不同的裝飾讓整個場景空間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並營造出不同的美術風格,這就直接促使影片的外在材質存在明顯的區別。美國著名的扮銷美術指導漢斯・德賴爾原先從事於德國的製片廠,所以不難理解他的電影創作中存在顯著的簡練風格,這是歐洲人獨有的風格,同時他還擅長於營造出富有浪廳世游漫、美輪美奐的美術場景,慣用較為奢華的裝置場景,正是由於漢斯・德賴爾個人的審美風格,才逐漸地促使派拉蒙公司的影像風格形成。

另一個聲名鵲起的製片公司當屬環球電影公司,主要是由赫爾曼・羅斯以及查爾斯・霍爾共同營造出較為陰沉和抑鬱的美術風格。幾乎每一個製片廠製作的電影作品都可以從環境中抽取典型的裝飾風格,並且他們的創作調性也能展現出具有不同審美藝術的生活質感,凸顯出場景的基調,彰顯出製片公司所具備的裝飾風格。在好萊塢電影的製作中,偏向於質朴感的現實主義風格是華納兄弟公司特有的視覺感受,這一風格有賴於安東・格格特的塑造。在20世紀享譽全球的福克斯電影公司的美術風格則是由威廉・達林等人共同確定的,他們分別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塑造富有特色並符合本公司特徵的美術風格。於1928年成立的雷電華電影公司是好萊塢黃金時期的電影公司之一,當時是由范內斯特等人作為主要負責人,並成功塑造了羅傑斯的音樂片,1941年的好萊塢電影《公民凱恩》就凸顯出這種裝飾風格。

三、數字技術與電影美術結合創造的視覺風格

一般來說,傳統的電影特技製作手段對好萊塢電影的風格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嚴格說它只是一種電影創作的手段,並呈現出現實無法完成的鏡頭畫面,但因為受到創作工具、技巧等方面的制約,還無法展現出立體的、富有動感的影視畫面,這一點從早期創作的電影作品《賓虛》等就能窺探一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好萊塢電影的創作也實現了質的突變,之所以當代好萊塢電影能在廣大觀眾的心裡占據一定的地位,還在於其具有質量的保證,具體表現在富有美式特徵的多樣性場景、跌宕起伏的情節設定以及精良的特技效果。

好萊塢電影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趨成熟,「數字特技」對電影的影像語言產生了突出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特性的藝術表現力的不足問題,從而實現了完美視覺效果的呈現,使電影特技的藝術手法演繹得淋漓盡致。以1977年拍攝的好萊塢電影《星球大戰》為例,其首先開啟了工業光影魔幻的數字技術。及至1992年,由詹姆斯・卡梅隆等人共同創辦的數字公司成立,標志著數字技術與好萊塢電影實現了完美的結合,並走向了電影創作的高峰時期,成功為電影藝術開啟了全新的視覺享受。隨著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的誕生,這一部影片被公認為現代技術的奇跡,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傾注了自己對數字技術的熱情和智慧,為觀眾展現出一個跨越一億四千萬年的恐龍時代,讓存留在廣大觀眾心中的夢想回歸到現實。

在此之後的好萊塢電影,例如1994年拍攝的電影《真實的謊言》、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等經典影片無疑不是數字技術和電影美術風格完美結合的例證。尤其是在2009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立體電影《阿凡達》更是創造了數字技術的一大奇觀,充分地展現出現代化的視覺風格;2010年由克里斯托弗・諾蘭拍攝的科幻大片《盜夢空間》,再一次給觀眾帶來了視覺藝術的驚喜,引領觀眾穿梭在夢境與現實之間,可謂是完美的視覺盛宴。這些好萊塢電影的創作手段幾乎改變了電影藝術的發展態勢,實現了從傳統介面上升到全新材質的電影製作,在這其中最突出的成就還在於視覺層面的提升,就如同美國視效專家比爾・喬治所認同的,電影今後的發展就是數字技術。當前,影視領域已經邁向了數字時代,數字技術必將完善好萊塢電影的製作,盡顯好萊塢電影視覺風格。隨著數字技術不斷革新和發展,對於影視領域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飛躍,它把萊塢電影的視覺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為其今後的發展開拓了全新的技術領域。

四、混合式現代風格

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但是要恰當地評價其具體的風格是一件難以把握的事情,雖然當前好萊塢電影的美學特徵都是通過形象片展現出來的,然而透過這些形象所展現出來的美術風格,就如同好萊塢電影本身一樣,並沒有生成固定的創作模式,所以都是一種寬泛的外在介面。當前,隨著新媒體一度成為決定電影美術走向的因素之一,追求創新和現代化的創作理念促使電影的表現形式走向了邊緣化的趨勢。同時,視覺理論以及西方哲學思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導致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發生突變,當代好萊塢電影美術已經展現出多樣化的創作,並積極打破了傳統的介面,影片的表現方式不盡相同。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誕生之初至今,極少出現單一化的電影美術風格,即使是寫實主義等型別的電影美術風格也並不是以單一的風格為主,創作者時常在主體風格中融入其他的電影元素,但不會影響影片的整體美術風格,因為在大多數的美術場景中都緊密地切合主體風格,並採用多種不同的表現手法。例如2005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美國怪談》,導演把故事背景切入到現實空間,但是影片中出現了許多夢境的畫面就是採用了超現實的手法來展現出強烈的視覺效果。而其他的好萊塢電影,如2000年上映的《入侵腦細胞》、2005年的《罪惡之城》等都是沿用了相同的影像表現手法,在這一型別的電影中最為鮮明的美術風格則是混合式表現風格,例如基努・里維斯的代表作品《黑客帝國》系列就綜合了多種表現形式,把東西方的功夫片、童話、漫畫、科幻片等元素都交融在一起,凸顯出混合式的表現風格。

另外一部好萊塢電影《閃靈俠》於2008年上映,這部影片的創作也運用了多種語言風格,包括現實與超現實的元素,同時也備受後現代主義文化的薰染,這些元素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具體的表現,展現出一種混合式的現代美術風格。好萊塢電影《閃靈俠》還著重凸顯出具有美國式黑 *** 的美術風格,影片中採用了平面原理,雕塑、動畫等電影元素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在電影的創作中並不局限於單一的形式,無論是視覺形象還是表現方式都實現了多元化的發展。混合式美術風格的誕生與數字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並與新媒體藝術相互作用,成為好萊塢電影創作中的主導美術風格。

五、結 語

總之,好萊塢電影美術本身就是一個繁雜而又龐大的體系,如果純粹從表層含義來分析是很難把握其本質的,但通過列舉出不同時期內的好萊塢電影作品及其表現形式,無疑讓我們對好萊塢電影美術風格有了大概的了解。本文分別從不同的視角來概括出當代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這些觀點或者是經由考察,或者是個人的主觀看法,不可否認對問題的探析存在認知上的限制。但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好萊塢電影,其電影美術必將與影視作品一樣還會延伸出更多富有創新性的美國風格,要真正地把握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就應對其不斷認識和探究,才能把握住好萊塢電影美術的發展取向和風格。通過對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進行分析,也可以警醒我國的影視工作者也應注重藝術的創新,對我國影視領域的發展具有學習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全榮哲.淺析好萊塢電影美術[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05.

[2] 陳同基.淺談現代電影海報中美術藝術的表現手法[J].中國藝術,201201.

[3] 趙風民.白色銀幕上的美學鋒芒――淺析中國當代電影部分美術造型元素的內涵特點[J].當代電影,201209.

[4] 胡佳佳.中國電影中美術設計元素探析[J].電影文學,201206.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篇2

談好萊塢宗教電影與文字之間的關系

【摘 要】電影《埃及王子》以《聖經・出埃及記》為基礎,對一個耳熟能詳的宗教故事進行了好萊塢式的改編。電影《出埃及記》表現出現實主義的基調,彰顯著人的精神,凸顯著娛樂性。而文字的《出埃及記》則表現出宗教的基調,強調了神的威嚴,體現出神的不可侵犯性。這兩者是各有取捨,但是並不妨礙兩者之間的相互促進。

【關鍵詞】出埃及記;埃及王子;現實主義;神本主義;好萊塢影像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同經濟、政治、宗教、科技有著空前密切的聯絡,而電影對其他藝術種類的吸收容納更是它快速發展的力量之源。而以語言為載體的文學作為一種成熟發達的藝術種類,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開始階段就承載著記錄歷史的變遷、文明發展的重任。年輕的電影對古老文學的汲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說電影以文學為根基,用影像來表達自己的存在方式。但是電影並不拘泥於對原著絕對忠實的改編,而是根據視覺藝術的特點,呈現出自由選擇的狀態,其落腳點注重的是電影的「影像本質」的展現,也就是展現出來的畫面是否好看的問題。電影《埃及王子》和文字《出埃及記》之間由於各自的特徵不同,導致各自呈現出不同的取向。

一、電影的現實主義基調,文字的宗教基調

麥特白指出:「雖然好萊塢為觀眾逃避現實生活提供了承諾,但它卻始終保持了社會的慣例,在情節和主題中,仍然描述了一種我們可加以辨識的社會狀況。」現實主義的基調一直是好萊塢電影的主調。吳貽弓以「現實主義依然是不可取代的」為題,認為「美國電影是非常現實主義的,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美學形式,根本上說是現實主義的,否則不會調動全世界的觀眾。」關注現實的人的生活,才能在票房上大獲全勝。藍愛國認為「好萊塢電影奇觀思維和夢幻邏輯的底層結構原則仍始終是大眾現實的生存狀態。」好萊塢電影經常探討的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如事業、愛情、家庭、社會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生命在現實中每天要面對的諸多事情,反映出電影對人生的思索。

基本上來說,電影《埃及王子》只是借用《聖經・出埃及記》中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和大致的情節,憑借著書中描寫的寥寥幾段話,通過電影的虛設,成就電影版的《埃及王子》。電影著重渲染的摩西的愛情和事業。電影的前半部份都定格在摩西的成長和愛情的收獲上,摩西的事業是伴隨著他的成長而進行的。摩西作為神的代言,替神來完成拯救大眾的使命,影片呈現出一幅幅現實主義的畫面。從總體上來看,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人間英雄的故事,我們處處看到是作為一個人的英雄事跡,其間經歷很多的磨難,而不是僅僅依仗神的威力。電影只講述了文字《出埃及記》前半部分的故事,對後半部分就沒有提及。好萊塢版本《埃及王子》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法老的殘酷統治,奔向幸福之地中就結束了,英雄在救美與救世中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好萊塢的英雄主義情結,強調了反抗壓迫,追求自由的美國精神。

《聖經》文字重在描寫耶和華的威力和對民眾的恩惠。文字的重點在對耶和華神威的展示上,在「神召喚摩西」和「神賜摩西行神跡的權能」中,摩西見識了神的法力無邊,然後神讓摩西去代替他拯救自己的子民。摩西按照神的指示,見法老請求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去尋找自己的幸福。但是法老不肯,文字中就描寫神的雷霆之怒,降下十災,即血災、蛙災、蝨災、蠅災、畜疫之災、瘡災、雹災、蝗災、黑暗之災、擊殺長子的警告,最後到埃及頭生的被殺,都在著重描述神的奇跡。過紅海的時候,神在海中劈出一條生路讓以色列人避開埃及人的追殺,同時又把埃及人全部淹死。耶和華的力量讓以色列人頂禮膜拜,這在文字的4到14章中重點描述,顯示出神強大的威力。摩西作為一個人,在文字中成為神的傀儡,摩西所有的力量都來自這個無所不在的神,而且處處要顯示出神的威嚴和神的不容懷疑。文字的長度分為40章,在15到40章中,描寫了曠野的旅程、在西奈立約、有關崇拜以及會幕的指示、盟約的破壞與重定、建造會幕的事情,都在渲染宗教的氣氛。

二、電影的娛樂性 文字的神聖性

在克羅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經典闡釋中,道出了好萊塢電影人的智慧。他們總是能讓任何電影去適合當代人的當下口味,以美國當代的文化價值去演繹一個千古的聖經傳奇,既能體現出人文精神,又能和商業元素結合。基督教和大眾娛樂的結合能否「使自己免於臣服於文化時尚」而保持自身的神聖性也不得而知。當今的時代技術發展迅速,而且多元文化流行的時代,宗教的神聖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在影像中表現出來,的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世俗的娛樂性與宗教的神聖性畢竟還是有所沖突的。文字充滿了宗教的嚴肅性,在文字中,絕對禁止任何對神不敬的行為,連神的形象都是不容許被塑造出來,否則會被降以災難。神沒有形象,不容許凡人褻瀆。文字處處都在加強這種神聖感,而不允許有任何的懈怠。因此,聖經中的人的自由與權利不是與生俱來的,要聽命於上帝的意志。這些權利來自上帝的賜予,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標准。人要愛神,因為神就是真理,不容有半點的懷疑。而且要與上帝建立正確的關系還有一點就是人類要彼此相愛,建立一種和諧相處的根基。只有這樣,神對人的拯救才能最終獲得成功,而文字的神聖性也在救贖之中體現出來。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聖經故事與當代美國流行元素的拼貼。電影的娛樂性主要提供視聽 *** ,在乎視覺和聽覺的享受。同時在情感層次上,提供滿足人 *** 望的內容,講究的是以情動人。好萊塢電影慣於營造美國夢想和精神,對和平、自由的嚮往與追求成為寓教於樂最好的詮釋。再者動畫片用科技的手段將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場面繪制出來,比如水變成血水,紅海中出現的路,電影用自己的魔術效應,讓我們的視覺感官得到強烈的沖擊。摩西分開紅海那一段,雖然只有7分鍾,但是由16畫師花上3年心血,經歷318000個電腦製作小時完成。這是動畫中首次出現超高真實度的水,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觀眾不厭其煩地選擇相同的型別電影,除了滿足自己期待視野不會落空外,更深層的原因是在熟悉的影像空間中去尋找視覺娛樂。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娛樂下,消解了宗教帶來的壓迫感。

三、文字與影像傳播的互動性

盡管文字和影像這兩者是有矛盾的,但並不妨礙兩者之間的相互促進。電影依然要忠實於文字最核心的內容與框架,尤其是面對一些經典文字,更是慎重。如果改編太背離原著文字,會引來很多指責和批評。影象的優點是生動形象,資訊量大,但是影象淺顯易懂,直白解說,理解的難度很大程度上降低,缺乏審美上的想像力,觀眾只需被動接受就可以了,一些研究大眾媒體的人對此是有著清楚的認識的。人面對文字是要主動思索,進行想像虛構的難度,這種閱讀的樂趣就在陌生化的語言中得到延伸。歷史上,影象總是處於被歧視的地位。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著名的「三張床」理論就把影象看做最低階的摹本。在《聖經・出埃及記》中,人們要給神塑造形象,把神塑造成一隻金牛犢的樣子,結果引來了神的憤怒,給民眾帶來了災難。同樣,在把文字改編成電影的時候,很多人對影像的製作也是頗有微詞的,因為影像抹殺了人的想像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影象的傳播已經無處不在,而且還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促成了人的現實活動。

四、結語

如此看來,影像和文字之間的不同是基於各自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各自不同的藝術門類的特點來規定的。每一個藝術門類的都有自己各自的特點,每一個藝術門類想要去和別的藝術門類相關聯,都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自己的特徵問題。文字以語言取勝,電影以畫面取勝,電影對文學作品的改編,一切都源自於對自身完美的追求,採取一種「拿來主義」的原則。好的影像傳播不會丟棄文字的人文情懷的核心價值,而好的文字也力圖通過語言來展現自己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 [美]理查德・麥特白著.好萊塢電影[M].華夏出版社, 2005.

[2] 吳貽弓.現實主義依然是不可取代的[N].社會科學報, 2006-6-1.

[3] 郝一匡等譯.好萊塢大師談藝錄[M].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8.

[4] 麥格拉斯Alister McGrath著,董江陽譯.福音派與基督教的未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

『叄』 影評怎麼寫主要是要格式,謝謝

題目、開頭、正文、結尾。

1、題目

一個好的影評題目,關鍵在於它能否用於傳遞作者想要在影評中表達的信息。要找一個恰如其分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要從題目入手。影評的題目注重巧妙,新穎,構思獨特,起到讓別人一看見題目就想讀下去的作用。最好使用概括性的詞語。

2、開頭

題目-開頭-(中間)-結尾是既定的格式,影評最重要的是開頭,要足夠吸引觀眾的眼球,使他們有看下去的慾望,因此,開頭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3、正文

這一部分是影評的核心內容。影評就是寫一篇比較日常的議論文,在寫影評時應注意多分析、少敘述,以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中心,擺出論據,層層推演。

4、結尾

正所謂虎頭蛇尾,在結尾應該先對影評的主要內容進行具體點的概括,然後根據自己所圍繞的中心思想能夠進行感情上的表達,其次要闡述一下自己對整個影片的理解;最後運用名言進行收尾,讓主題得到升華。

(3)英專生分析電影的論文模板擴展閱讀:

影評的注意事項:

1、捕捉細節

一個善於分析的觀眾,必須養成的習慣:即使在幾秒的時間里,也能抓住影片中的關鍵時刻、形式或影像。看的片越多,捕捉細節差異性的敏感度會越來越強,就越能夠發現不一樣的論據。

2、要會識別

因為電影是流動的,沒有人能瞬間記下想記的一切,識別出那些關鍵的場景、鏡頭和敘述情節。一部電影,一般也就四到五個這種關鍵片段,把它們盡可能詳細地記下來,包括攝影角度、燈光、景深和剪輯技巧等,這些都是表現主題的重要措施。

『肆』 鑻辮涓撲笟姣曚笟璁烘枃錛屾兂瀵規瘮鍒嗘瀽銆婅佷漢涓庢搗銆嬬殑鍘熻憲鍜岀數褰

鏂囧寲鎵胯澆鍜屾枃鍖栫編瀛

(綺捐 鑰佷漢涓庢搗 綺劇湅 鐢靛獎)

  1. 鏂囧︾殑鍔熻兘 & 鐢靛獎鐨勫姛鑳

  2. 鏂囧 - 褰辮嗙殑杞鍖 ( 鏂囧﹀拰褰辮嗙殑杞鍖栭儴鍒,姣斿 琛ㄨ揪鏂瑰紡, 闇囨捈鍔,鐭ヨ夋劅瀹樻劅鍙楃瓑)

  3. 鏂囧︿笌褰辮嗙殑 緇撳悎 瀵規枃鍖栫瓑鐨勪紶鎵

P.S.緔犳潗 (钁椾綔璇勮 鍜 褰辮嗚瘎璁 鍘繪姄鍙栧彲鍊熼壌鐨 瀵規瘮鐐)

『伍』 老師要寫一篇關於電影<傲慢與偏見>的論文.要從敘事學的角度和鏡語分析,麻煩高手給於幫助,謝謝!~

我的論文-----權衡:愛情與金錢----論《傲慢與偏見》中婚姻三重境界。(上)

一、引言

簡·奧斯丁(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有兄弟姐妹八人。她並不算是一位長壽的作家,在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體日漸衰弱,不幸於1817年7月18日死在姐姐的懷抱里;奧斯丁也算不上是位多產的作家,盡管年僅21歲就寫出了她的第一部小說《最初的印象》(19年後重新改寫,即《傲慢與偏見》)。但在她的創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只有六部。可這絲毫沒有減弱奧斯丁在英國文學中的地位,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日益重要。即使在今天,她的讀者也是有增無減。她的作品被屢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批評家托.巴.麥考萊就曾贊揚到:「作家中手法最接近(莎士比亞)這位大師的,無疑就要算簡·奧斯丁了,這位女性堪稱是英國之驕傲。她為我們創造出了一大批的人物…」

二、鍾情婚姻愛情描寫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著英國文壇,而奧斯丁創作的小說則是一反常規地展現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沖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說家。她的作品反映了當時英國中產階級生活的喜劇,顯示了家庭文學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從戀愛到結婚中的自我發現過程,這種著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會之間緊張關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說擺脫十八世紀的傳統而接近於現代的生活。正是這種現代性,加上她的機智和風趣,她的小說能長期吸引讀者。」[1]盡管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奧斯丁的小說在英國小說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簡·奧斯丁一生都是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的人物以中小地主、牧師為主,觀察的環境也以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為主,在她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有對重大社會矛盾的反映。有趣的是,盡管奧斯丁終身未嫁,但在她的作品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有關婚姻與愛情的描寫。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對細膩情感的把握,生動真實地描繪了簡.奧斯丁周圍世界的小天地,特別是紳士淑女之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

簡·奧斯丁的六部作品可以說都是以婚姻為主題的婚姻小說,雖然她的婚姻觀不可避免得要打上時代的烙印,但也不是完全正統的。而比較清晰得展現作家婚姻愛情觀念的作品,無疑要算《傲慢與偏見》了,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最喜歡的作品,同時也是她最受歡迎的一部作品。在2007年3月1日的「世界書日」上,《傲慢與偏見》被英國讀者評選為「十大不可或缺的書」之首。整部作品通過貝內特幾個女兒的婚姻經歷為基點,以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感情經歷為情節主線,展示了18世紀中後期英國社會貴族階層的婚姻狀況。從某中程度上,也探討了婚姻的內涵,因此此書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文學批評家馬克肖爾這樣評價《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及奧斯丁後期的小說會令愚頓者震撼。如她的見解能被認同,這個由愚頓者構成的社會必將脫胎換骨。」[2]

三、三段婚姻展現三重境界

人們的擇偶動機決定人們的擇偶標准。擇偶動機不同,人們的擇偶標准也不會相同。自古以來,人們的擇偶標准既要遵循婚姻的自然屬性,又不得不受婚姻社會屬性的影響。婚姻的自然屬性決定了人們擇偶時要考慮對方的身體、經濟、宗教、道德等因素。人們在選擇婚姻伴侶時不可能只有單一的動機,而是幾種動機同時存在,只是側重點不同罷了。而這種側重點的差異表現出來便是人們擇偶標準的差異。

根據擇偶標準的差異,歷史學家勞倫斯·斯通,在其名著《1500-1800年英國家庭、性和婚姻》中將當時英國人的擇偶動機分為四類:為了鞏固家庭的經濟、政治或社會地位;為了個人的感情、友愛和情誼;性的吸引;激情之愛。[3]在《傲慢與偏見》里,作者所塑造出的幾種婚姻關系,大都可以從中找到相符合的類型。例如夏洛特和柯林斯的結合,就符合「為了鞏固家庭的經濟、政治或社會地位」這一類型。

簡·奧斯丁用一種輕松的方式對《傲慢與偏見》里的婚姻與婚姻相關的一系列活動進行了詼諧的描述。男士們如何挑選妻子,年輕的女子以及她們的母親如何為其挑選未來的夫君,構成了這部小說許多精彩的場景。在這部探討婚姻關系的作品中,作者著力刻畫了幾種不同的婚姻和愛情關系,除了上面提到的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還有幾對比較重要的婚姻:莉迪亞和威克姆;伊麗莎白和達西等等。盡管他們都走進了婚姻的圍城,但是婚姻的幸福度卻各不相同。這是因為奧斯丁筆下的婚姻,不僅涉及到感情,而且還和經濟緊密相關。「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4]本書的第一句話就點出了影響婚姻的一個重要因素—金錢,然而果真是一條真理嗎?我們對小說進行分析,可以將書中的婚姻劃分為三種不同的境界,通過比較,我們就會有自己的判斷。

(一)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盲目的激情追求享樂

在《傲慢與偏見》中,如果要選出一樁最荒誕且最不被看好的婚姻,無疑就是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了。作者甚至沒有正面交代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繼而出走的。只是簡單的通過簡和M·加德納舅媽寫給伊麗莎白的信,讓讀者了解情況的大概。兩個人之間很難說有什麼愛情,即使勉強有,也只能算是「肉慾之愛」產生的盲目激情。簡·奧斯丁對他們的婚姻持一種批判的態度,莉迪亞的輕浮、鹵莽和無知即使在小說的結尾也沒有改變,威克姆的狡詐、野心和膚淺也使我們感到厭惡。理智、感情與道德可以說是婚姻精神層面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這對婚姻不具備其中的任何一項,他們婚姻的失敗早已註定。

婚姻的基礎是婚姻最終成立的根據,決定著婚姻的特性。西方的婚姻更加註重性的因素,在他們看來男女的結合「主要報償是性關系的滿足。」長久以來,西方人有這樣的觀念,婚姻是為了愛情和尋求伴侶,還有的是為了性的和諧,避免孤獨。莉迪亞習慣沉醉在男人的追捧中,而且一向用清不專,「只要受到人家的勾引,對誰都會上鉤。」她對人的好惡,選擇男人的標准,只是看對方的臉蛋漂不漂亮。當有漂亮的男人出現時,她的注意力馬上就會集中過去。至於自己是不是愛上對方,她一點也不在乎,也更不會在乎對方是否真的愛她。

這種以性愛為基礎的帶有鮮明個人性的婚姻是缺乏穩定性的。婚姻是個人的事,與別人沒有直接關系,這樣做出決定和採取行動就比較容易,沒有什麼牽制和掛礙。愛情本身是不穩定的,是人類情感中最難以捉摸的部分。[5]韋政通說:「在所有的愛中,最強烈,最令人困惑,也是最缺乏穩定性的就是性愛。」所以建立在性愛基礎上的婚姻總是包含著「隱伏的危機。」[6]而人的本性中又有「喜新厭舊」的傾向,因而更加重了建立在性愛上的婚姻的不穩定性。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既是個人的,又是根植於性愛的,它的不穩定性就成為必然了。加之西方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比較受限。在這種環境下夫妻間的沖突所產生的情緒障礙很難獲得疏導,日積月累容易造成不和,情感上就會出現創傷、裂縫。這種情感上的傷痕便無法彌合而全面崩潰,當做為婚姻基礎的性愛消失,那婚姻自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傲慢與偏見》中莉迪亞和威克姆婚姻的前景,作者在最後一章含蓄得指出:「威克姆不久便清淡愛弛,莉迪亞對他稍許持久一些。」

威克姆選擇莉迪亞的原因,書中並沒有詳細指出,不過他之所以同意與莉迪亞結婚,金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威克姆是個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在與莉迪亞私奔前,曾經追求過金小姐和達西小姐,不是因為性,而是為了金錢。威克姆懷有這樣的心態,與當時的社會風氣不無關系。在18世紀時財富仍是社會中上層擇偶時的重點,正如1727年丹尼爾迪福所抱怨的那樣,「金錢和處女膜仍是人們考慮的目標。」同時威克姆做為地位稍底的中等階級(lower middle classes),並沒有大量的財產傳承,因而更加重了他對金錢的貪婪。最終還是達西先生出面,替威克姆償還了債務,並在莉迪亞名下的錢之外,又給了她一千英鎊,並給威克姆買了個官職,最終換來了威克姆和莉迪亞的婚姻。「美貌與相貌平常的人一樣,也得有飯吃,有衣穿。」可見在這段婚姻中除了盲目的激情,金錢也扮演了「關鍵先生」的角色。

(二)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向現實妥協

在《傲慢與偏見》中,金錢和愛情婚姻往往是形影不離,難分難舍的。小說里人們談婚論嫁時總少不了金錢的影子,而闡述金錢對於婚姻的選擇,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林斯牧師和夏洛特·盧卡斯的結合了。

柯林斯選擇夏洛特做自己的妻子,顯然不是因為愛上她,在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時就已經詳細闡述了他要結婚的理由:「第一,我認為每個生活寬裕的牧師(像我本人),理當給教區在婚姻方面樹立一個榜樣;第二,我相信結婚會大大增進我的幸福;第三—這一點或許應該早一點提出來,我有幸奉為恩主的那位貴婦人特別勸囑我要結婚。」因而當柯林斯像伊麗莎白求婚遭到拒絕後,他毫不猶豫的把結婚對象轉向了夏洛特小姐。柯林斯急著結婚,並不是出於個人需要,只是在完成他所崇拜的德布爾夫人(達西的姑媽)布置的一項任務,只要結婚了就算完成了任務。至於結婚對象是誰,對她是不是有感情這些並不重要。而且夏洛特小姐還算是貴族出身的小姐,也算是門當戶對,這就已經足夠了。

柯林斯這個人並不懂得如何去愛和經營婚姻,他看上去有些笨拙可笑,缺少男子漢氣概但又很自負。他的婚姻一定程度上是遵循了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婚姻理念:「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夏洛特·盧卡斯可以說是《傲慢與偏見》里有頭腦並富有理性的一位女子,是她最先看出達西對伊麗莎白有意,並且向伊麗莎白表達她對簡和賓利感情發展的擔憂(事實證明她是正確的)。夏洛特的聰明伶俐令人印象深刻,可更讓人感嘆的是她對自己婚姻選擇的那份精明。她清楚得認識到了當時英國社會中上層階級婚姻的普遍本質:物質因素是18世紀至19世紀英國社會的婚姻生活的重要因素。盧卡斯家族也算是屬於貴族階級,在16至18世紀期間,英國貴族「婚姻並不是為了滿足個人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私人結合,而是一種確保家庭和其財產永存的制度性策略。」[7]貴族的婚姻很大程度上要服從家庭的利益,他們非常注重婚姻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對於許多處於經濟困難的貴族來說,尤其如此。因而,屬於破落貴族家庭的夏洛特沒有多少可觀的嫁妝,也無法攀高求貴,被迫嫁給柯林斯實際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且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這也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時代,男女不平等,婦女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法律規定,女性不擁有財產繼承權,家庭生活被認為是最適合婦女的天地。婦女要生存,要獲得生活上的保障和「財政保證」,婚姻是捷徑也是唯一的途徑。這就導致了當時的婚姻不僅僅是作為愛情的歸宿,還會是「謀生」的手段,也就難免出現一些看似荒唐的事。「並且,馬克思(和貝爾)曾說,婦女在和男人的關系中的地位使我們可以判斷出一定特定社會自由和不自由的程度。[8]

夏洛特是何等聰明的女子!她早就看出了柯林斯先生既不通情達理,又不討人喜歡,同他相處實在令人厭煩,而且他對她的愛也一定是「鏡花水月」。但是她還是選擇了他做丈夫,因為夏洛特選擇的這種婚姻,總歸是女人最適意的保險箱,能確保她不至於挨凍受飢,也不用擔心丈夫變心,至於婚姻幸福與否則就要放到次要位置了。所以在伊麗莎白拜訪朋友的時,發現「柯林斯先生有時說些讓夏洛特實在難為情的話」「夏洛特一般總是明智地裝作沒聽見。」而且夏洛特也並不把他放在心上,單獨帶妹妹和伊麗莎白參觀住宅,而且她也非常高興。似乎如果柯林斯不存在,就真有一種舒適的氣氛。這就是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很顯然成就這段婚姻的關鍵就是金錢。對柯林斯來說,這樣的生活讓他很滿足,婚姻的「目的」也已經實現。而夏洛特「用什麼手段駕御丈夫,有多大的度量容忍他,不得不承認,事情處理得相當不錯。」這樣的一種靠金錢財富維持的婚姻雖然並不完美,但畢竟也是一種婚姻。

在這樁婚姻里,夏洛特和柯林斯之間是沒有溫暖和幸福的感覺的,只是枯燥平淡的生活著。也許只有當他們孕育出下一代時,彼此才會產生一種愛—對下一代的愛,對孩子的關心呵護,到那時他們的婚姻也許便不這么乏味。奧斯丁並不欣賞這樣的婚姻,透過文字可以感覺到她對這種婚姻的嘲諷之意。但以我們現代的視角來看,夏洛特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迫於現實的無奈呵。歲月不留人,對她這樣一位老姑娘來說,有一個歸宿似乎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當然不會贊賞夏洛特的選擇,但能否試著對她多一分的理解和寬容呢?

『陸』 類型電影論文(2)

類型電影論文篇2
淺談中外災難類型電影比較

摘要:本文以好萊塢的類型電影為參照標准,結合國產電影創作實際,以近期的兩部災難片《唐山大地震》和《2012》為例,分別從敘事、女性主義、植入式廣告及意識形態四個方面對國產類型電影和美國類型電影加以比較,提出類型電影尤其是國產類型電影以後的發展趨勢及需要改進之處。

關鍵詞:類型電影;敘事;女性主義;植入式廣告;意識形態

一、類型電影的特點

類型電影作為高度模式化的影片,其存在是一個客觀的電影現象。電影“類”的誕生較早,但電影類型的內涵如何界定,大師們的看法並不相同,美國學者羅伯特・考克爾認為:“電影一旦發展出一種敘事結構,從僅僅展示事物(如火車離開站台或兩個接吻的人)轉向講述故事,就開始形成類型。故事一旦被講述,它們就立刻進入了一定的類型:浪漫型、情節劇型、追捕型、西部型、喜劇型。”而澳大利亞學者理查德・麥特白則認為:“觀眾、製片人和批評家在討論電影的時候都在用類型的概念,但是他們每一個人使用這些概念的含義可能大不相同……就像安德魯・都鐸(Andrew Tudor)所說的,類型‘是我們共同相信的一些東西’。當看一部驚悚片的時候,我們知道什麼是驚悚片。事實上,在我們看之前就知道什麼是驚悚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不需知道影片的內容,就能認出這些有著廣泛的文化共同點的類型電影。”

災難電影作為類型電影的一種,除有其共性之外,還有其獨特之處。每一種類型電影都具有相對固定的題材和人物類型、特定的故事空間與造型語言、剪輯風格和音樂特色。如歌舞片中的舞台、歌舞明星,科幻片中虛擬的未來世界、外星人,戰爭片中的兩軍對抗、戰地英雄,警匪片中的強盜、警察、地下組織等。災難電影的故事和主題,時常順應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更新而變化。《2012》是建立在瑪雅預言的基礎之上而創作的影片,該片上映時間是2009年,離2012年很近。與此相似,《唐山大地震》的拍攝也在汶川地震之後,群眾尚未從地震的陰影中恢復過來,汶川大地震讓人想起數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其次,類型電影一般都迎合觀眾的某些感官和情感的需要,以滿足觀眾內心深處的娛樂心理。每一種類型電影雖呈現娛樂的方式不同,但營造娛樂情景並最終希望實現娛樂功能上是相同的。類型電影的娛樂性,一方面是刺激和滿足人們的種種情感,另一方面是通過把奇觀融入情節,讓觀眾在賞心悅目中獲得審美的快感。災難電影尤其是好萊塢的災難片首先用宏大的災難場景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力,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扣人心弦,觀眾的心情隨著影片情節的進展時而緊張時而放鬆,有如身臨其境一般,刺激而愉悅。中國的災難片場面明顯要遜色許多,敘事相對比較溫和,注重內容的情感部分,以情動人。

最後,類型電影還具有商業性特徵。不同的類型電影滿足各類不同愛好的觀眾的消費需求。如果市場對某種類型電影有良好的反應,有觀眾捧場,片廠便會繼續製作這類電影,否則,便會停止生產。《2012》上映後反響比較激烈,票房收入也相當可觀,之後不久國產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上映,許多觀眾是因為對《2012》的意猶未盡而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所謂國產災難片的。《唐山大地震》被作為災難片宣傳也是商業運作的一個手段。

二、敘事及其手法

《2012》講述一個關於世界末日的故事。影片最大的亮點在於災難發生時極致視覺特效,這種強大的沖擊力讓觀眾震驚。但看完電影之後,腦海里只存留了片中各種不可思議的災難元素:地球板塊移動、火山、地震、海嘯、洪水集體肆虐,全球各種標志性建築全被毀滅,給人一種恐怖震撼的末日來臨之感。但這容易讓觀眾忽視其劇情,也難以啟人深思。此外,《2012》還被一些記者稱為寫給中國的情書,裡面加入了很多中國元素。或許是導演被汶川地震發生時中國人民的精神所感動,故把中國描寫成人類的救贖之地,片尾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也是中國製造的。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比較有爭議的災難類型電影。准確的說,它應是一部典型的中國親情劇。片中的災難場景被一筆帶過,更多的是敘述一個四口之家悲歡離合的故事,而把影片命名為《唐山大地震》只是一種炒作手段。影片宣揚了超越一切的親情,正像馮導所期望的那樣“內容大於形式”:“災難片元素是《唐山大地震》的基礎,而倫理片元素則是影片的靈魂。”

三、女性主義的折射體現

好萊塢類型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多處於被動和附屬的地位,或是作為家庭生活的象徵。西蒙・波伏娃說:“所有男人寫的關於女人的書都應加以懷疑,因為男人的身份就如訴訟案中,既是法官又是訴訟人。”《2012》中有一個細節,傑克遜開車來接孩子們去度假的時候,妻子給丈夫一包尿不濕,告訴丈夫七歲的女兒到現在還在尿床,每天晚上睡覺前要穿這個,丈夫看到這個東西後滿懷質疑:還穿?顯然丈夫之前並不知道女兒還尿床的事情,這一細節充分體現了其“大男子主義”,女人才是這個家生活的主宰。在災難類型電影中,女性多處於危險境地,需要被保護。當海嘯和地震發生時,鏡頭會立即轉向女性們的反應:尖叫、恐慌、無助地四處逃竄。

而男性在遇到災難時則會思考:“what the hell was that?”同時,在西方電影中,女性又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她們之於男性的附屬地位是相對的。《2012》中的勞拉是一個聰明而有智慧的女孩兒,是獨立女性的代表。面對災難的時候,勞拉表現出來的沉穩、堅強、鎮定完全不遜色於男性。當地球將要毀滅,傑克遜帶著全家逃亡的時候,他似乎是全家命運的主宰,妻子和兒女都必須在其保護之下才能逃生。但如果妻子完全依靠丈夫的保護而喪失了自我,她和兒女們同樣不能自保。輪船幾乎要沉入大海,全家人都被困入浸滿海水的船中,他們被迫與傑克遜走散,這時,阿曼達飾演的妻子就不得不承擔起保護孩子生命的責任。導演在此處對情節的描寫集中體現了在災難中女性也有不可阻擋的堅強,與前面的表現女性面對災難時的恐慌形成鮮明對比。

《唐山大地震》對女性主義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與《2012》相似,影片對母愛的描寫顯然更為深刻。但相比西方類型電影中的女性主義,國產電影仍有傳統的保守主義傾向。片中元妮喪夫後,面對另一個男人的追求毫不動容,堅持一個人度過餘生,因為她知道,丈夫是為保護自己在地震中死去,沒有哪個男人會像丈夫那樣用生命來愛自己。但細想一下,元妮的這種做法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馮小剛在影片以女性形象為中心塑造了一部催人淚下的親情劇。元妮喪夫之後,一個人撫養兒子的艱辛,也體現了丈夫在一個家庭中的重要性,男人是家的頂樑柱,如果活著,她的生活就不會這么苦,顯然這並沒脫離中國家庭以男性為主的傳統觀念。從社會角度看,女性是滄桑時代的見證,是命運多舛的個體:災難留下的痛苦只有在脆弱的女性身上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並讓人同情。

四、植入式廣告在影片中的運用

隨著廣告業的發展,植入式廣告越來越多的受到廣告 主的重視。“植入式廣告,又叫急性廣告,是指廣告傳播一改往日單純依靠說教和推銷的營銷策略,將產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視覺性符號甚至服務性內容策略性地帶入電影、電視劇或其他電視節目及其他傳播內容中(隱藏於載體並與載體融為一體),使觀眾在接受傳播內容的同時,不自覺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繼而達到廣告主所期望的傳播目的。”上述兩片的植入性廣告分以下類型:

1、置景道具植入型:這是最傳統的植入式廣告形式,主要指品牌視覺符號或商品本身作為影視作品的置景道具出現。“視覺形式的形象性對於以說服為目的的傳播具有特殊意義。”如在影片《2012》中男主人公開的汽車標志便是其中之一。《唐山大地震》中,元妮在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飯桌上擺的劍南春酒是最明顯的植入性廣告標志,此外還有汽車、電視、銀行、運動品牌等。

2、對白植入型:就是在電影中通過人物的對話,巧妙地將產品、品牌、服務植入其中,成為電影中的台詞,以此來達到廣告效應。如《2012》中,男主人公匆匆忙忙地開車回家帶兒女們去度假,在給愛人打電話的過程中,就提到“黃石公園”這個名字,這也是植入式廣告的形式。《唐山大地震》中中國人壽保險的廣告方式也屬於此類:方達作為旅遊公司的老總,當員工過來詢問這次旅遊保險用哪家時,方達說:“就選中國人壽吧,踏實。”

3、場景植入型:即是把品牌信息嵌入到影視作品的環境中去,品牌視覺符號或商品本身作為故事發生的場景或場景的一部分出現。如{2012}拍攝的場景中出現的海灘樓房以及主人公帶孩子們度假的公園等,都注入了一定的廣告元素。

國產類型電影與好萊塢大片在植入式廣告方面相差甚遠,好萊塢電影可不動聲色地把廣告植入其中,既能有效地為廣告主服務,又不影響觀眾對影片的欣賞。但國產電影在這方面做得有點兒欠妥。植入式廣告要尊重影片的故事情節,使其顯得順其自然,不影響影片的觀賞效果。《2012》就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但看過《唐山大地震》之後,觀眾對片中的植入式廣告批評聲不斷。植入式廣告應有效地給觀眾一種暗示效應,遵循內容第一,廣告第二的原則,避免片中突兀地出現廣告詞和任何不合理的廣告場景,不能盲目的把任何廣告都嵌入影片中。在進行植入式廣告之前,要分析產品及其品牌適不適合在該影片中表現,能不能達到廣告主想要的宣傳效果等因素。

五、結語

中西災難類型電影的差異折射出中西文化的差異,體現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我們不能苛求中國的災難片完全符合西方的審美需要,但成功的作品肯定是把深邃的思想內涵,巧妙的藝術處理與大眾的觀賞熱點結合起來。首先,中西方類型電影最大的交集就是商業性,它們未來努力的方向也離不開使其更具有商業價值,觀眾花錢去電影院看電影,買的大多是娛樂享受,所以,電影的商業性和娛樂性是分不開的。

其次,中西方電影還要努力提高其講故事的水平。好萊塢電影重在場面的製作,掩蓋其情節的跌宕起伏,觀眾震撼之後難免會感覺少了點兒什麼。但中國電影講故事的過程多有漏洞,故事出來之後多有批評之聲。好萊塢類型電影在講述故事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再次,電影應該注重宣傳,激發觀眾的類型期待。從某種程度上講,類型電影是預先出售給觀眾,在開發每一部類型電影時,往往就有相對的觀眾定位。如果一部影片能得到適當的宣傳,從片名、廣告宣傳等每個運作環節將類型固著於觀眾的心靈,那麼,電影的春天就不會遠了。

最後,類型電影還應該注重整合生產和發行兩個環節。類型電影是在吸引更多消費者和賺取更多利潤的動機推動下向前發展的。好萊塢電影業總是力圖復制它最近的商業成功。在市場開發中,有意識地遮蓋其他方面來有選擇地突出某些方面,使觀眾更加註意那些製作商想要強調的方面。然而中國電影市場目前還處在半市場化狀態,院線體系雖已經逐步形成,但還要繼續完善院線發展模式。

注釋:

[1]唐晉先:《(唐山大地震):動人因親情,感人緣母親》,《電影文學》2011年第3期.

[2]任拯廷:《淺議植入式廣告》,《今傳媒》2006年第4期.

[3]梅薩里:《視覺說服――形象在廣告中的作用》,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頁.

[4]孫玉勝:《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版,第78頁.
猜你喜歡:
1. 關於電影論文範文

2. 電影鑒賞論文

3. 關於電影論文參考

4. 有關於電影論文

5. 關於電影的論文

閱讀全文

與英專生分析電影的論文模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靈魂暴風雪電影天堂 瀏覽:144
心理分析與恐怖電影 瀏覽:188
電影長時間不移動鏡頭 瀏覽:417
鐵窗怒火電影完整版 瀏覽:343
印度電影歌曲完整版視頻 瀏覽:210
耽美huang電影網站大全 瀏覽:417
電影恐怖的背景音樂 瀏覽:816
適合穿越電影用的背景音樂 瀏覽:330
綠巨人摔雷神是哪個電影 瀏覽:446
怎麼製作電影動圖 瀏覽:653
為愛感動電影片段 瀏覽:193
生化危機4下載電影天堂 瀏覽:78
一堆人看電影的軟體 瀏覽:966
計劃之外電影分析 瀏覽:747
前奏有音樂的電影 瀏覽:160
保護自己的身體是什麼電影 瀏覽:225
能約你看個電影嗎英語怎麼說 瀏覽:748
外國音樂電影講校園舞台歌劇 瀏覽:786
雙狙人2電影天堂迅雷下載 瀏覽:878
電影天堂少年派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