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分析電影的意識形態

分析電影的意識形態

發布時間:2022-05-16 12:00:32

Ⅰ 中國電影的意識形態有什麼

電影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形態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系的觀念、觀點、概念的總和。電影里所表現出的一種意識,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電影的意識形式。 意識形態電影理論強調,電影都是有意識形態立場的,電影通過特有的敘事和修辭來表達意識形態的含義。

Ⅱ 什麼叫電影中的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是一個諸種觀念和表象(representation)的系統,它支配著一個人
或一個社會群體的精神。

Louis Althusser,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in Sla
voj Zizek, ed.,

Mapping Ideology, London: Verso, 1994. p.120.

意識形態是個體與其真實的生存狀態想像性關系的再現。

為了說明我關於意識形態的結構和功能的中心議題,我將首先提出兩個主題,
一個是否定的,另一個是肯定的。第一個主題涉及到用意識形態的想像形式來"再
現"的對象;第二個主題涉及的是意識形態的物質性。

主題一:意識形態再現了個體與其存在的真實狀態的想像性關系。

……當我們承認意識形態並不與現實對應時,亦即承認意識形態構成了一種幻
覺時,我們就是認可了意識形態構造了一個現實的幻覺,它們只需被"解釋"為發現
了隱含在那個世界想像的表象後面的世界之現實(意識形態=幻象/暗示)。

主題二:意識形態有一個物質的存在。

在說到那些看來塑造意識形態的"觀念"或"表象"但卻沒有一個觀念的或精神的
存在,有的則是一個物質存在時,我已經觸及到這一主題。我甚至提出,"觀念"的
觀念性或精神性存在只出現在"觀念"的意識形態中,或意識形態的某種意識形態中
,這里我要補充說,它只出現在自科學涌現以來似乎就奠定了這一概念的意識形態
之中,亦即出現在科學實踐者在其自發的意識形態中向他們自己展示(真實或虛假
)的"觀念"之中。
講簡單點就是人類對於人類社會的認識角度,共產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資本主義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下面是諸多哲學家描述的

意識形態(ideology)

阿爾圖塞(Louis Althusser)
意識形態是一個諸種觀念和表象(representation)的系統,它支配著一個人或一個社會群體的精神。
意識形態是個體與其真實的生存狀態想像性關系的再現。
為了說明我關於意識形態的結構和功能的中心議題,我將首先提出兩個主題,一個是否定的,另一個是肯定的。第一個主題涉及到用意識形態的想像形式來"再現"的對象;第二個主題涉及的是意識形態的物質性。
主題一:意識形態再現了個體與其存在的真實狀態的想像性關系。
……當我們承認意識形態並不與現實對應時,亦即承認意識形態構成了一種幻覺時,我們就是認可了意識形態構造了一個現實的幻覺,它們只需被"解釋"為發現了隱含在那個世界想像的表象後面的世界之現實(意識形態=幻象/暗示)。
主題二:意識形態有一個物質的存在。
在說到那些看來塑造意識形態的"觀念"或"表象"但卻沒有一個觀念的或精神的存在,有的則是一個物質存在時,我已經觸及到這一主題。我甚至提出,"觀念"的觀念性或精神性存在只出現在"觀念"的意識形態中,或意識形態的某種意識形態中,這里我要補充說,它只出現在自科學涌現以來似乎就奠定了這一概念的意識形態之中,亦即出現在科學實踐者在其自發的意識形態中向他們自己展示(真實或虛假)的"觀念"之中。

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
意識形態特別指涉在表意層面上展開的權力斗爭的方式;盡管這種表意活動捲入了各種霸權過程,但並不是在各種情況下都處於維持統治的支配水平上。
意識形態通常被感受為自然化和普遍化的過程。通過設置一套復雜的話語手段,意識形態把事實上是黨派的、論爭的和特定歷史階段的價值,顯現為任何時代和地點都確乎如此的東西,因而這些價值也就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和不可改變的。
簡言之,意識形態是一個話語問題,一個處於歷史情境中的主體間的實踐交往問題,而不只是一個語言問題(我們所敘說的命題問題)。意識形態也不只是一個偏向性的、偏見性的和黨派性的話語問題,盡管沒什麼人類話語不是這樣。
意識形態是指很大程度上被掩蓋了的貫穿在並奠基於我們實際陳述的那些價值觀結構,我說的是在其中我們言說和信仰的方式,它們和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的權力結構和權力關系有關……亦即情感、評價、感知和信仰的模式,它們與社會權力維系具有某種關系。

吉爾茲(Clifford Geertz)
就研究意識形態的社會決定因素而言,存有兩種主要的路徑:利益論和張力論。在前者看來,意識形態乃是一種面具或武器;而對後者來說,意識形態則是病症和處方。以利益論來看,意識形態的主張要在爭取優越的廣泛斗爭的背景中加以考察;依據張力論,則是在修正社會心理失衡的漫長努力背景中來考察。在前一種背景中,人們是追逐權力,在後一種背景下,人們則是逃離焦慮。
盡管有其他差異,但所謂認知的和表現的符號或符號系統至少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都是信息的外在資源,人類生活正是依賴這種資源加以塑型的,所以它們是感知、理解、判斷和運作世界的超個人的機制。文化的種種模式--宗教的、哲學的、美學的、科學的和意識形態的模式都是一些"程序";它們為社會的和心理過程的組織化提供模板或藍圖,就像遺傳機制為有機體過程的組織化提供了這樣的模板一樣……人這種製造工具、會笑和會撒謊的動物,也是未完成的動物,或者更准確地說,是自我完成的動物。人是他自我實現的主體,他從符號模式建構的一般能力中創造出界定自身的特殊能力。或者說,回到我們的主題上來,正是通過意識形態的建構,以及社會秩序的圖式意象的建構,人才使自己無論好歹地成為一種政治動物。
作為文化系統,科學和意識形態的區別應在其分別表徵的總體情境的不同符號策略類型中找尋。科學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來命名情境結構,亦即包含其中的對待這些情境的態度是無功利性的,其形式是節制的、簡潔的和絕對分析性的,通過迴避最有效的陳述道德情操的語義學手段,科學尋求最大限度的思想明晰性。而意識形態命名情境結構的方式則是,包蘊其內的對待這些情境的態度乃是一種承諾。其風格乃是華彩的、生動的和有意暗示性的:通過科學所迴避的語義學手段來表達道德情操,它追求喚起人們的行動……科學是文化的診斷性和批判性層面,而意識形態則是文化的辯護性和論辯性層面,它指的是"文化的那一個部分,即主動關心信仰和價值模式的確立與捍衛。

詹姆遜(Fredric Jameson)
從這一較高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本質上是認識論意義上的第一種意識形態模式並不能給予我們多大幫助,因為現在起決定作用的並不是某一種思想體系是真理還是謬誤的問題,毋寧說是其在階級斗爭中的功能、作用及有效性問題。現在人們認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的任務是合法化和領導權(這兩個詞分別來自哈貝馬斯和葛蘭西),換句話說,沒有任何一個統治階級能夠永遠依靠暴力來維護其統治,雖然暴力在社會危機的動亂時刻完全是必須的。恰恰相反,統治階級必須依靠人們某種形式的贊同,起碼是某種形式的被動接受,因此龐大的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基本功能就是去說服人們相信社會生活就應該如此,相信變革是枉費心機,社會關系從來就是這樣,等等。而同時,可想而知,一種相對抗的意識形態的功能就是--例如馬克思主義本身,作為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而不是作為關於社會狀態的"科學"--向佔領導權地位的意識形態提出挑戰,揭穿、削弱這種意識形態,使人們不再相信它,作為更廣闊范圍內奪取政權斗爭的一部分,還必須發展自己與之相對的意識形態。

拉克洛(Ernesto Laclau)
意識形態不是由對肯定的本質的誤認所構成的,確切地說是相反,意識形態是由於沒有認識到以下事物所構成的,即沒有認識到任何可能性不確定的特徵,以及沒有認識到任何最終彌合的不可能性。
.

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
意識形態這個概念最初是一個黑格爾式的概念,後來被用於馬克思主義對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批判,這個概念所擁有的許多令人信服的力量來自尼采和弗洛伊德。它的新穎之處就在於:理性現象可能比起非理性現象晦暗,更難以把握。它的神秘化力量可以如此隱蔽,以至於邏輯的藝術不足以打碎這種神秘。神秘化源於一種無意識的意圖,將神秘之物給神秘化了。
就像康德超驗辯證法中的理性一樣,意識形態可能是幻象的必要來源。這也許是最近的一種看法。假如人們相信阿爾圖塞的話,那麼,意識形態總是表現了某種方式,正是在這種方式中,意識會經驗到它對決定它的那些客觀的和物質的條件的依賴,亦即對科學理性在其客觀性中要加以把握的條件的依賴。然而,一個必然產生的疑惑是,這是否同時在告訴我們以下意識的某種怪異性,這種意識是有關科學所控制的秩序的,確切地說,與科學所屬的東西相關,亦即主體的斷裂,科學與存在之間的巨大鴻溝和"游戲"。

比爾格(Peter Bürger)
應該注意到,在這種模式中,意識形態並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是社會現實的拷貝,亦即社會現實的復制,而應看做是社會現實的產物。意識形態是一種活動的結果,這種活動對作為一種不充分事物的所經驗的現實的反應("真正的現實",亦即人在現實中展開的可能性被壓制了,因此人被迫進入在宗教領域中"幻想地實現"他自己)。意識形態並不僅僅是某種社會狀況的反映;它們是整個社會現實的各個部分:"意識形態的要素並不只是掩蓋了經濟利益,它們不只是標語和口號:它們是所進行的現實斗爭的組成部分和要素。"

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意識形態"在社會學分析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術語,但這個術語的困難首先在於:要麼它是用於描述:a)一個階級或其他社會集團系統的或自覺的信仰,恰如"意識形態的"這個詞的通常用法是意指一些普遍原則或理論主張,或通常不那麼中聽的說法,是指一些教條。要麼是用於描述:b)一個階級或社會集團獨特的世界觀或普遍觀念,它既包括一些系統的和自覺的信仰,也包括不那麼自覺的和系統闡發的態度、習慣和情感,甚至包括一些無意識的假定、意旨和承諾。

威廉森(Judith Williamson)
意識形態就是某種意義,它是由社會的狀況必然產生的,並有助於永久維持這些社會狀況。我們會感到有一種歸屬的需要,一種身處某個社會"階層"的需要,盡管這種需要很難察覺。實際上這種需要也許是想像性地被賦予的。我們所有人都真實地需要一種社會存在,一種共同文化。大眾媒介在某種程度上就提供了這一需要,它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潛在地)實現一種肯定的功能。

齊澤克(Slavoj Zizek)
作為一種信念,一組觀念、信仰、概念等,意識形態的內在概念被用來使我們確信其"真理",但實際上服務於某種隱含的特定權力利益。與這一概念對應的意識形態批判模式就是徵候式閱讀模式:這一批判的目的在於通過對裂隙、空白和筆誤來揭示官方文本隱含的偏見--以"平等和自由"來揭櫫市場交換中合作者的平等和自由,當然,這種市場賦予生產方式所有者以特權。
意識形態不再被視為一個保證社會再生產同質的機制,不再作為"社會的凝聚力";它變成了一個維特根斯坦式的含混關聯的和異質的過程的"家族",其范圍是嚴格地局部性的。依照這些思路,所謂的統治的意識形態主題批判努力要表明,一種意識形態要麼發揮著決定性的影響,但不限於某一社會階層,要麼揭露意識形態在社會再生產中的作用是邊緣化的。

Ⅲ 如何對一部電影進行意識形態分析呢能具體詳細的講講么,希望可以以一部電影為例子,比如電影《竊聽風雲

這個說起來話長,看那個幕後男主角對他喜愛的女演員不露聲色的喜愛,孤身犯險卻令人扼腕的震撼,男主角復雜的面部變化,觀察到這些才能覺得這個片子的偉大,說到意識形態只能多翻翻東歐鐵幕歷史來主觀揣測了,多麼壓抑想來也不過份

Ⅳ 作為電影的大眾傳媒與意識形態的關系

電影從未遠離意識形態。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對於電影生產的制約和影響,就如同市場經濟中經常所說的那隻「看不見的手」,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方向性」和「統一性」的存在。電影的生產需要遵循這種放向性或者統一性,顯然是阿爾都塞所提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制約。同時阿爾都塞所提出的「人是意識形態的動物」將意識形態視為建構主體身份的實踐活動,其實是國家統治階級的意志對電影作為社會實踐本身形成了一定的要求,這種制約,一種是顯而易見的直接控制,如中國特殊的國情下產生的主旋律電影;另一種則是潛在的無意識流露,如美國的主流商業電影,雖然沒有表面上強烈的國家意志的表達,但是其實已經通過其主流價值的滲透實現了對國家意志的遮蔽。無論是哪一種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運作,其實是在營造一種集體的統一性,通俗的來解釋,就是觀眾看到銀幕上的主體信奉某種價值觀或者踐行某種行為,就會反觀自身「既然大家都在這么做」,「我」是不是也應該這么做,它以一種整體行為的統一實現對觀眾的「召喚」,讓觀眾也來這么做,從而實現對現有的國家秩序的維護。

Ⅳ 少年的你電影可以從哪個文學意識形態來分析

電影《少年的你》是一部極具文學藝術的影片,演員舒暢曾對這部影片做出這樣的評價:「在飽滿的敘事中透出殘酷的詩意,令人沉重到窒息!」
的確如此。這部影片通過「校園暴力」這一事件,使處於底層社會兩個極端,本不會產生交集的兩個人——陳念和小北,得以共生。這部電影最能打動觀者的,是陳念和小北的抱團取暖,這兩個底層孤獨靈魂的互相依偎,就像兩只孤立無援的小動物互舔傷口,是生命中莫大的安慰。這也是電影對人文情懷的審視。
人性,是人類社會永恆的話題。而象徵手法,是文學作品寄託希望,表達思想的絕佳方式。

Ⅵ 比較分析:巴頓將軍、拯救大兵瑞恩和集結號三部電影的意識形態

西方主流社會雖然很重視團隊合作,但是具體到電影裡面往往反映為個人英雄主義。所以那些極具有個人主義色彩的籃球NBA啊,橄欖球啦在老美那裡特別流行。巴頓電影畢竟是一部傳記電影,電影中的情節都是為了烘托巴頓的個人性格而設計的,這部電影只能是用歷史來塑造人物。而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講述的情節則是在盟軍諾曼底登陸的歷史大背景下展開的,裡面沒有叱吒風雲的大將,通過記錄在這場大戰爭中底層士兵的生活狀態以突出戰爭的冷漠無情,通過記述小人物以用來表現歷史——罪惡的二戰。我個人感覺集結號則是代表了一種信念,突出表現了中國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究根問底的執著,在這部電影中,這些可以說是「棄卒」的人們的命運透漏出一種無奈。

Ⅶ 所謂的"意識形態電影批評"方法是指去分析電影代表哪個社會階層的利益

意識形態電影理論強調,電影作為一種表達手段,屬於意識形態上層建築,無論就電影的生產機制、電影表現的內容和形式,以至電影的基本裝置而言,都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電影既受制於國家意識形態機器,也再生產這種意識形態。而《電影手冊》強調意識形態電影批評的任務,就是要破壞和反對電影與「主導意識形態」的「共謀」;同樣,批評電影所傳達的意識形態,就意味著否定影片所標榜的「真實性」。電影領域里的意識形態批評把後結構主義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傾向於掙脫作者論和類型電影研究的藩籬,力圖採取癥候閱讀的方式,從文本與政治、社會之間的動力關系中尋找顛覆電影與「現實」或「主導意識形態」的途徑。

Ⅷ 高分懸賞!!三個題目!1電影和意識形態的關系 2電影的現實性和虛構關系 3電影藝術性和商業性關系

以《卡薩布蘭卡》為例
【摘要】電影作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在傳遞國家的意識形態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過人物、劇情和畫面等設計來構建一個個電影意象,迅速地反映國家的文化和意識形態。本文以美國經典戰爭片《卡薩布蘭卡》為例,從其人物和劇情設置方面來進行分析,探討電影是如何傳達意識形態的。

電影是媒介作品中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對傳播國家意識形態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國的電影更是意識形態傳播的有力武器。它通過周密的人物和劇情設置,深刻而巧妙地滲透著美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二戰時期的戰爭片《卡薩布蘭卡》正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意識形態首要關注象徵形式與權力關系的交叉方式。電影《卡薩布蘭卡》的人物和劇情設置中,正是運用了權力關系中的國家、性別、種族等重要方式,來表現戰爭時期的美國文化意識形態。
一、劇情設置中的意識形態表達
首先,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卡薩布蘭卡》中愛情悲劇正是體現了戰爭時期,個人意志必須讓位於國家意志的意識形態。
《卡薩布蘭卡》中瑞克與伊莎深愛對方,卻因為戰爭無法在一起。最後瑞克成全了伊莎與丈夫,幫助他們逃往美國。他們的悲劇愛情感人而無奈,這正是反映了二戰時期的社會人面臨的愛情困擾。愛情在戰爭時期往往被擱置。
其次,意識形態的功能是對現實社會的關系再現。《卡薩布蘭卡》中的戰爭劇情,則真實地再現了二戰時期納粹德國與美國,與歐洲大陸各國家之間的關系局面。
《卡薩布蘭卡》中,來自挪威、保加利亞、義大利和捷克等眾多歐洲的代表們,為免受納粹德國的奴役,紛紛逃亡卡薩布蘭卡,並希望在此獲得處境護照,取道里斯本,希望最終能逃到美國去。
1942年《卡薩布蘭卡》拍攝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值白熱化局勢。納粹德國橫掃歐洲,歐洲各國受到德國的奴役。而當時,只有美國是唯一有力量與德國抗衡的國家,歐洲國家的眾多優秀分子為捍衛民主權利,紛紛集合在美國的旗下,形成一條廣闊的統一戰線。因此,《卡薩布蘭卡》戰爭劇情的設置真實地反映了二戰時期國家力量抗衡的局面。
最後,意識形態的另一功能是建構一種關於自我及其與歷史關系的「虛假意識」。《卡薩布蘭卡》的結尾劇情則反映了美國純屬幻想的虛假意識。
《卡薩布蘭卡》中,雷諾是法國人的代表。電影的雷諾是一個牆頭草,毫無原則,隨風搖擺。但故事結尾中雷諾卻毅然投奔了自由法國的陣營,與瑞克結成了盟友。
二戰時期法國是美國最重要的統戰對象,但法國對美國的態度卻不盡美國人之意。在《卡薩布蘭卡》首映前,美軍在卡薩布蘭卡登陸。許多美軍以為法國會熱情歡迎他們,卻不料法軍大舉進攻,將美軍趕走。
而《卡薩布蘭卡》帶點荒誕的結尾劇情與現實大相徑庭,其實是在給當時的美國民眾傳播虛假的意識形態,反映了美國美好卻又天真的幻想。
二、人物設置中的意識形態表達
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往往體現的是占統治地位的政治力量所倡導和維持的一套思想觀念。而電影中人物設置也往往體現了國家對男女地位和種族關系的意識觀念。
首先,《卡薩布蘭卡》中的男主人公,美國人瑞克。電影中的瑞克完全體現了美國人觀念中「美國男人」的權威形象。他主宰權力,他在卡薩布蘭卡開了一家咖啡店,他主宰著這里的一切,不為任何一個人冒險;他魅力過人,已是人婦的女主人公伊莎依然無可自拔地愛著他,連男人聲稱,如果他是女人,他也會愛上瑞克;他品德高尚,犧牲自己的愛情,依然幫助伊莎的丈夫逃往美國。總之,電影中國的一切都在體現著瑞克所代表的美國男人至高無上的地位形象。
其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電影中的女性形象。電影中重要的女性則是女主人公伊莎。伊莎無法忍受寂寞,在兩個男人中間搖擺不定。她沒有固定的工作,為最大的煩惱是愛情。她似乎是專門為了表現愛情而存在的,這樣的女性形象在美國電影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最後是美國黑人山姆。他是瑞克的忠實僕人。在瑞克失意之時,他始終陪伴在瑞克身邊。雖然電影中的山姆也是一個極具魅力的形象,他彈著一手美妙的鋼琴,《時光流逝》在他手中成為膾炙人口的名曲。但盡管如此,仍然無法與瑞克式的美國男人相提並論。但在當時的美國現狀來看,黑人還未獲得平等權利之時,將黑人形象設計成「義仆」角色,無疑帶著些民主色彩。
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只有在可以被表達和交流傳播時才有說服力。電影作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在意識形態的傳播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電影《卡薩布蘭卡》中如此周密的人物和劇情設置,不僅反映出當時二戰時期的國家關系,世界格局,戰爭進程等,更加深刻地刻畫了男人,婦女和黑人在美國的形象和地位。因此在《卡薩布蘭卡》的人物和劇情設置背後,是一道強烈的意識形態暗流。

Ⅸ 電影的意識形態有哪些

偽美學 非道德 同時否棄美學和道德為代價的商業化炒作

一、偽美學,即以虛幻化、無聊化和消費化來取代自覺的審美;二、非道德,即刻意迴避和模糊對是非好壞的價值判斷;三、以同時否棄美學和道德為代價的商業化炒作。由於這種自甘墮落所詆毀、解構和頹潰的主要對象是英雄主義和真情實感,這一傾向本身就具有了意識形態的特徵。由此顯出一個危險,即對意識形態的厭惡正作為一種習慣在全社會彌漫,其形式特徵則是意識形態的符號化和標簽化。

閱讀全文

與分析電影的意識形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騰訊vip可以看哪些電影 瀏覽:897
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適合中學生的微電影 瀏覽:226
無常電影手機在線看 瀏覽:429
哪裡還看電視和電影免費 瀏覽:471
變臉電影西瓜視頻教程 瀏覽:278
閨密之夏電影免費觀 瀏覽:251
犯罪都市韓國電影天堂 瀏覽:822
一個復仇的母親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172
戰勝自己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69
東京食屍鬼電影在線手機觀看 瀏覽:361
盜鑰匙的方法手機電影 瀏覽:385
電影潘神的迷宮片段 瀏覽:984
色衰應招男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09
佛山禪城區哪裡有電影看 瀏覽:176
樂樂電影西瓜影視善良 瀏覽:67
2345成人福利電影網站 瀏覽:371
男家教劇情電影迅雷下載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26
電影裸戲真實有哪些 瀏覽:809
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讀後感 瀏覽:121
章子怡主演的電影講述上海灘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