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進行影片分析——主題 結構 人物 場景 景別 空間 機位 光線 影調 對話
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現代電影的故事和主題,往往是一句話可以講清楚,一萬句也講不清楚。 現代電影的主題是深化的,是觀眾一種內心的情感體驗。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在看完電影以後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心得體會、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而是電影創作者的目標追求和靈魂凈化。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通常人們理解的影片主題應該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層次: 1.影片的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 視覺造型特點的銀幕效果上。 2.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 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的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的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的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的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不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地、深入地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題不搞清楚,分析就無法透徹。 關於影片主題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閱讀、段落拉片。同學間討論和分析寫作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 二 結 構 影片分析中對影片結構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們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學經常會忽略分析影片結構,甚至,根本不去關注。其實,電影的結構是電影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影片的結構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統工程,我們認定的電影的結構分析應該包括: 二.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置,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系、有內在聯系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 縱觀世界各國故事片電影的樣式,電影的敘事結構、電影 的劇作結構及故事的結局基本是四種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n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系,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復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置。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復,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 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 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 三 人 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 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 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 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 四 場 景 場景是影片敘事的基本載體和影片特定的空間環境。 場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現代電影的場景,可以是現實空間環境,也可以是非現實空間環境,但是,這兩種場景的存在,都要求要體現和反映劇本中規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場景存在的方式和種類,大體上可以劃分成如下六種: 1) 內景在攝影棚內,專門為影片的拍攝搭制的人工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有限,拍攝的環境完全要布置,光線的處理可以比較細膩,拍攝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觀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廣闊,往往要選擇局部進行拍攝,或者是對局部進行加工才能拍攝,由於受自然光線的限制,光線的處理要選擇光線 的時機。 3)實景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自然建築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影片的拍攝。這種場景空間十分真實,具有生活的氣息,但是,有明顯的建築結構關系,拍攝起來也受一定的限制。 4)場地外景一為了影片的拍攝,按一定的比例,專門在選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工搭制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攝要求。但是對總體美術設計的要求比較高,也會受到自然光線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於配合特技拍攝的小比例人工場景。這種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與實際的自然場景拍攝在一起,美術設計的透視、比例十分的重要。 6)計算機模擬景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的場景環境。 現代電影中,電影場景的構成有如下的幾種特點: 1) 影片的銀幕空間是由多種類型的場景以不同的順序和方式組成的。 2) 同一場景內,可以開展和表現一場戲,也可以開展、表現多場戲。 3) 一場戲可以在一組場景或多組場景中展開。 4) 影片中的場景的視覺效果,參與影片的敘事和造型,從而推動影片情節的發展。 5) 場景的變化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 6) 影片的構成上,場景交替變化、交替運用越來越頻繁。 7)刀特技合成,虛擬現實的場景的出現和使用越來越廣泛。 8)影片中的場景在視覺造型和視覺風格上越來越影響和決定影片的風格。 電影場景,首先是一個空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影片某一個段落的人物、敘事、動作對話的構成與處理。場景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概念,例如:操場(街道、河邊、廚房、衛生間、車內。影片中的場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沒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區的別墅,嚴格的意義應該是一個場景,但是,在具體的拍攝中,室內的戲和室外的戲,我們在拍攝和表述上往往又分為兩個不同的場景。 電影場景其次有一個時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這個場景所表達的敘事、動作的時間關系。正如我們經常講的:就影片敘事而言,換鏡頭就是隔時間;換場景就是換時間Z換場景就是換空間。 通過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們發現,電影中場景的選擇、利用、排列、構成,會影響到以下幾個問題: 1)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場景的選擇和具體的運用,在宏觀上就決定了影片的敘事風格和造型風格。我們常常講: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的光線運用;實景利於 影片的空間表達。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場景影響影片的空間感覺:電影中外景的出,現,無論場次的長短、多少,都會在影片中形成一種整體的空間規模。感覺和效果。而在內景的拍攝中,我們會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感覺,顯得影片空間變化較多,但不完整。 3)場景制約人物形象的塑造:電影中外景的應用,使得人物的表達更為有環境依據,使人物在敘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內景的應用,優化了攝影的造型 元素,在視覺上更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於人物的戲的表現。 4)場景關系影片的影調構成:由於影片中場景的有意 識、無意識的變化,影片中的地調關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構成影片的不同場景的不同的初調效果。 5)場是決定一段敘事情節的完整: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以清晰、明確地完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敘事情節,也可以僅僅是表達敘事情節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我們也要關注場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場戲,是一個表述性的語言,是一個實際增節的稱呼,更是一個獨立的事件的表達方式。實際增況往往是;一場戲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幾個場景中完成。 由於電廠中場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們在選擇場景的時候要特別地道憧和准確。 根據我們對現代電影的分析,電影中的場景構成方式越來越靈活,場景的數量越來越豐富,這樣,有利於影片的敘事,有利於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於影片的風格表達。因此,電影場景的運用規律是我們要進行細化分析的東西。 --------------------------------------------------------- 五 景 別 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黨形式的表述語言。表面上是一個造型元素,實際上是一個教事的手段。 景別最最根本的含義,是表達畫面所包括的范圍。電影景別的劃分大體上有如下的幾種形式;l)大遠景,2)遠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對近景,8)特寫,9)大特寫。 電影中的景別,是影片視覺效果、導演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之。決定影片風格,決定敘事風格,決定視黨風格,決定導演風格。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過程中,對於影片的是別的把握重點是在於全片,而不在於具體的某一個鏡頭。分析的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影片全片的敘事過程中,以什麼樣的鏡頭畫面景別為主?在影片中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導趨勢?對影片的風格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場景中重要的人物對話鏡頭是以什麼樣的鏡頭景別為主?鏡頭景別變化之間有什麼樣的規律和特點?對於影片中的人物刻畫和敘事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幫助? 3.電影場景中的內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外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這兩種景別交織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特別是要分析景別分別在外景和內景當中對於人物、敘事、對 話、動作的表現和表達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每一個場景的開始的鏡頭和結束的鏡頭的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鏡頭剪接中景別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規律? 5.全片中,鏡頭畫面的景別的變化幅度是什麼?對影片的節奏有什麼樣的影響?景別的這種變化對影片的敘事有什麼樣的幫助? 6.分析在動作的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鏡頭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形式? 7.景別的運用以及最終畫面完成的效果對於影片的風格有什麼樣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別運用,對於畫面的構圖有什麼樣的影響和幫助? 9.分析景別的應用對於環境的氣氛,空間的表達,場景有什麼樣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別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動作的表達。我們看到的影片,有的時候,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個特定的景別,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景別對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敘 事內容、不同的情緒要求、不同的動作表達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電影的景別對影片的節奏所起的作用。 --------------------------------------------------------- 六 空 間 在理論的分析中,電影的空間是一個不太具體的概念。 同時,電影的空間又是一個表述的整體概念,它不能離開影片的敘事和影片的主題電影的空間在影片拍攝的表述上是一個虛詞,在影片拍攝完成的理論分析上是一個形容詞。 但是,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空間是影片具體場景的體現。往往在我們認識電影的過程中,電影的空間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比較廣泛,不太具體的甚至是模糊的概念。 我們對電影空間的這種感覺一般來自於我們的生存觀念。那麼,電影的空間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1.電影載體空間的明確性。也是我們說的銀幕的二維 空間。電影的銀幕空間是有限的,平面的,具體的。我們所看到的空間關系是在一個二維的平面關繫上構成的。 2. 電影表現空間的假定性。我們所看到的銀幕的三維空間是一種假定性的三維空間。電影是利用光學的、色彩的、影調的給我們創造一個生理(眼睛)感受是具體的,心理(大 腦)感受是假空的空間關系和空間效果。 3.電影感覺空間的綜合性。我們對電影空間的感覺是一個生理和心理的綜合感覺懂得過程。即是銀幕的,又是想像的;既是具體的,又是幻覺的;既是平面的,又是三維的;既是表現的,又是再現的。 4.電影畫內空間的現實性與畫外空間的想像性。電影是用畫內有限的空間布局,表達畫外的無限空間關系。我們常常是用局部的、不完整的畫內空間去表達畫外整體的空間 關系,縫合觀眾心理的想像。 我們在分析電影空間的過程中,就要分析如下的一些問題: 二.影片中主要的空間構成是否參與影片的敘事與造型? 電影中的空間存在,一般的情況是作為事件發生的環境來幫助影片完成敘事。電影的空間既是事件發生的具體地點,又是推動事件發展的主要載體。 例如:影片《紅高粱》中,高粱地成為了影片中我爺爺和我奶奶情感宣洩的重要環境依據。場景的空間表達了人物,反映了性格,影片的空間直接作為一種敘事元素和造型元素,成為影片的視覺主體和審美主體。 2.影片中主要空間的跳躍是否構成巨大的對比關系? 美國影片《勇敢的心》中,英國蘇格蘭的地域風光和古代封閉式的城堡,這兩個場景的交替,形成了巨大的空間對比,也形成了巨大的氣氛對比,對影片的敘事和風格起到了極大 的作用。 3.影片的空間是否具有象徵意義? 電影中的空間既是主題的載體,又是敘事的環境;既是影片的視黨風格,又是影片的造型風格;所以,電影中的空間有很大的表現性和象徵意義。 例如: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宅院內的紅色燈籠和黑色燈籠成為了人物生活的方式和人物命運的象徵,封閉、灰色的宅院,作為一種環境,作為一種象徵,作為一種風格,作為一種影片的故事和造型元素,獨立的在影片中發揮作用。 4.電影空間是一種什麼樣的形式? 現代電影當中,電影的空間象徵與表現形式大多是兩種存在形式: 1)一個是影片的整體空間象徵。利用影片中所選擇的主要場景,從形象的角度象徵呼應影片的主題。 2)一個是影片的局部空間象徵。利用影片中某一非常有特點的場景,從特定環田的角度表達人物或者情節。 影片的創作者大多用這兩種方法幫助深化影片的立意。 例如:影片(黃土地》中運用大量的外景中土地、黃河、窯洞、整體的空間關系象徵,來達到影片中對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傳統風格的反思。 例如:影片《紅高梁》中,我爺爺和我奶奶的高粱地野合的一場戲,高粱地的具體場景空間則暗示了人類生命的崇高與人性的偉大。 例如:影片《菊豆》中,運用封閉的染坊內景局部的空間關系象徵,來表現染坊的興旺與發達,來表現一個家族生命的衰敗和倫理、道德的衰敗。 例如:美國影片的《全金用外殼》中,海軍陸戰隊兵營中士兵的衛生間,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局部空間關系象徵不但很好地表現了幾個士兵在人性壓抑、軍隊壓抑、環境壓抑下的精神扭曲,也表現了士兵不滿軍隊體系中軍官的作風而槍殺軍曹的震驚事件。 5.影片空間的表達與表現是否有獨特的視覺造型特徵? 影片的環境空間除了完成影片的敘事,塑造人物形象之外,還有獨特的視覺造型特徵。 例如: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從畫面的祝黨造型特徵上,表達了封建社會、封建制度、封建的家族和禮教對人的摧殘。 例如:影片《菊豆》前半部分空間環境的開闊表現和處理,影片後
『貳』 求電影《菊豆》的影片資料。
菊豆:一種希臘悲劇般的力量 原著《伏羲伏羲》。作者劉恆。著名作家。 作品被改編成許多電影。如《伏羲伏羲》(影片名叫《菊豆》,由張藝謀執導,鞏俐和李保田主演)《黑的雪》(影片名叫《本命年》,由謝飛執導,姜文主演)《秋菊打官司》(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以及長篇小說《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影片名叫《沒事偷著樂》由馮鞏主演,電視劇由梁冠華主演),並由此獲得2002年度飛天獎最佳編劇獎。此外,還直接創作了《西楚霸王》《漂亮媽媽》等影片的劇本。 2003年新劇《少年天子之順治王朝》改編自凌力的著名長篇小說,劉恆擔任該劇總導演、編劇。 2007年榮獲華表獎優秀出品人獎 2007年,馮小剛電影《集結號》編劇,根據楊金遠小說《官司》改編 主要作品有: 《狗日的糧食》《狼窩》《力氣》《白渦》《虛證》《黑的雪》《逍遙頌》《蒼河白日夢》《四條漢子》《教育詩》《東南西北風》《連環套》等中長篇小說(集)。部分小說被譯成英、法、日、韓、丹麥等文字。已有五卷本《劉恆文集》問世。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某小鎮上的染坊主楊金山(李緯飾)折磨死了兩房太太,買進小他三十餘歲的王菊豆(鞏俐飾)續弦.性無能的楊金山對其百般虐待.染坊伙計、楊金山的侄子楊天青(李保田飾)對菊豆由憐生愛,兩人私通,生得一子.金山喜出望外,以為己出,取名天白.但不久金山中風,半身不遂,菊豆與天青更加肆無忌憚,得知真相的金山屢次欲對天白下手,反而誤墜染池喪命.被迫分離的菊豆與天青只能暗地來往.10多年後,天白長大,外人的閑言碎語使他無比仇恨生父.遂在發現地窖中重溫舊夢的天青和菊豆窒息昏迷後救出母親,卻把生父丟進染池淹死.菊豆萬念俱灰,一把火點著了染房---讓一切罪孽化為灰燼。 即使在今天看來,<菊豆>依然是大陸最震撼人心的電影之一.這不僅是因為題材本身,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張藝謀不僅在技術上而且在藝術上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如他本人在一次采訪中所說:"拍《菊豆》是我第一次從攝影師的角度轉換成導演的角度,這部影片對我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菊豆》之前我拍電影一直是站在攝影師的角度,不太重視調動演員,不太重視挖掘人物內心,更注重的是電影的整體風格、造型和視覺沖擊力。《菊豆》雖然仍有「染布作坊」一類形式感的東西,但卻是我第一次把自己的屁股坐到了導演的位置上。再比如《菊豆》之前的《紅高粱》,影片中那種狂放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姜文的表演。姜文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演員,所以他演的那個人物就非常有光彩。反過來再看《紅高粱》時的鞏俐,就能發現導演的功力還局限在只能提供給演員一個很好的造型與形象。僅僅兩年之後,鞏俐在《菊豆》中的表演就有了質的飛躍。這就充分暴露出《紅高粱》時期我作為導演還不會導演,對鞏俐這樣的新人我就無計可施,但是自己會演戲的姜文就幫了我的大忙。" <菊豆>具有一種希臘悲劇般的力量.在十年的時間跨度中展現了三代四人之間劇烈的情感沖突.他們各自痛苦的內心世界,他們彼此糾葛的愛恨情仇,他們與社會倫常的屈服和角斗,其兩軍對峙般的驚心動魄實乃中國電影所罕見.全片從頭至尾緊湊異常,懸念迭起,其內在的張力和戲劇沖突如密集的雨點砸在每一場戲的每一分鍾,毫不拖泥帶水. 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象徵性的地點是「序秩堂」.該堂位於徽州的黟縣南屏村.分上、中、下三廳,下廳是吹奏鼓樂的地方,也可以搭台演戲。中廳為禮堂,可舉行祭祀儀式,上廳為享堂,樓上放置本族的祖宗牌位。祠堂高大威嚴,人處其間必產生敬畏之情。參加祭祀還有嚴明的規定,包括與祭人員要穿戴與身份相應的衣冠,祭品的定式,等等。通過參加這種場面宏大、禮節繁多的儀式,可以增強族眾對所在宗族的自豪感。有的家族還規定,年齡稍長之後的男孩子都要參加宗族內一些禮義和祭祀活動,以使他們從小掌握做人的規范,懂得各種禮節,形成特定的思維模式。可見,祠堂實質上是一個家族精神教化的聖殿。影片結尾安排菊豆一把火燒了祠堂,可謂革命理想主義的激情之舉。 影片的主要演員鞏俐、李保田自不必多說,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楊金山的老藝術家李緯.李緯原名李志遠,原籍江蘇常州,1919年生於河北石家莊。參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沈西苓導演的《中華兒女》。抗日戰爭勝利後,在上海任觀眾演出公司演員,除演出話劇外,還在上海實驗電影工場、文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浮生六記》、《小城之春》中扮演主要角色。僅<小城之春>一部影片也足以使他光耀影史.在菊豆中他扮演的楊金山基本沒有肢體語言,完全靠眼神表現那股恐怖變態的惡毒心理,其精湛演技簡直讓觀眾不寒而慄.當時已年逾古稀的李老能做出這樣的藝術選擇和獻身,著實令人欽佩.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菊豆>一片在中國難逃被禁的命運.然而即使在國外風光了一圈之後,它還是遭到了眾多國人的非議.比如說它刻意迎合了西方的觀光/獵奇心理,誣蔑了中國人的形象等等.其中最有高度的指控是:張藝謀是在西方獲國際大獎的具有後殖民傾向的藝術販賣者,他通過把東方華夏文化的通姦、亂倫等醜陋習俗營構為一種「神話」與「寓言」赤裸裸地展覽給西方人看,以一種文化的獵奇與藝術的表現力圖為西方人鑄造一個神秘的「東方神話」及「東方寓言」而提供可能性. 但客觀的說,張藝謀並不是一個意識形態先行的導演,對<菊豆>(或者其他類似影片)的評價首先應該是一個對藝術品的評價.而關於其引起的種種跨文化問題,周蕾在《原始情慾:視象、性、人種志與當代中國電影》一書中有過比較到位的分析.比方她指出《菊豆》刻意加入了染坊的場景,是以一種斑斕的色彩營造出第三世界的差異感,是建構一種對"中國"的跨文化商品物戀。再比如她對東方主義的批判,"做給外國人看"──會很容易將問題導向錯誤的方向,使我們誤以為要突破表面的形象,尋找深層的意涵,彷佛只要我們能夠找出自己的真實的深層意義,外國人便要深入觀察我們,不能再以想當然的方式虛構我們。這個為大多數人接受的策略在周蕾看來只會將問題導回"原始"的向度,再產一種以純正"中國"為中心的排他性,到最後只會鞏固使西方凝視合法的文化政治。張藝謀能夠成功誘惑觀眾,使他們停留於影象的表面,而影象的重要性正在於解除深度。因此,如《菊豆》的電影並非無知的滿足東方主義者的偷窺,而是自覺的自我暴露,以一己的肉體回看偷窺者的凝視。這種自我暴露實際上是一種抗衡的力量。
『叄』 求電影菊豆的人物分析
一個被買來續香火的女人因無法忍受性虐待與染坊之主的侄子發生關系並生下一子,其子在世俗的眼光和畸形的家庭關系中長大,最終擔起封建禮教的審判者身份實行弒父,女人萬念俱灰中燒毀了整個大染坊和自己。
菊豆——熱烈,激情,野性,潑辣,不受世俗羈絆的女子,從一開始,就表現了一種充滿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她的內心從不屈從金山的淫威,並且有意無意地尋機拯救自己,天青就是她找到的出口。她敢於反抗金山,敢於主動挑逗天青,敢於冒著風險生下孩子,敢於下毒,最後毅然自焚。在一個封建體制嚴酷的時代,顯然是無法容納一個大膽先鋒的女權來挑戰的,於是最後,菊豆被毀滅了。然而她其實又未被毀滅,在一個無法打破的社會體制下,她選擇了另一種掙脫方式,從而成全了自己一直希望的「全家一起離開」。
天青——從小由金山領養大,深受傳統封建思想的禁錮和毒害。唯唯諾諾,木訥善良。菊豆的出現對他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一種挑戰。起初是由於遏止不住的性慾開始了第一次逆反,但出於軟弱的本性,他依舊不敢下毒,不敢出逃,不敢認子,他曾給予菊豆沖破阻力的動力,但也成了另一種阻礙菊豆的力量
天白——他是一種封建體制下產生的惡果。不受禮教約束者(菊豆天青)欠下的孽債。封建制度的捍衛者(金山)的一種傳承。
他在一種畸形怨憤的家庭關系中長大,毫無一般小孩的純真可愛,總是陰沉地像被金山附魂一樣。並不可思議地代替了世俗來審判自己的親生父母,天白的身上沒有任何兒童天性,父子溫情,連最基本的人性都被扭曲,可見封建禮教摧殘人到什麼程度。大染坊的殺父一幕,像是冥冥中一種報應,由本應至親至純的兒子來做最終懲治.
『肆』 怎樣對一部電影的色彩進行分析怎樣寫影評
這是我們當時一個山東大學博士講課的內部資料
網路上沒有
貢獻給你吧
祝你取得好成績
電影講課的安排
基本理論:
一、什麼是電影,什麼是電影評論
1、電影是科技發展的產物,也是人類想像自身與世界關系的產物。影像和聲畫表現的意識形態性和藝術性。從口頭語言文化,到文字語言文化,到以音像為特點的影像文化。
2、電影的兩大類:紀實風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盧米埃爾,中國早期電影)
戲劇風格(受舞台劇的影響,場面,情節和明星)
3、電影的類型化:這是電影與意識形態生產,加藝術生產的必要要求,工業美學和商業倫理的要求。意識形態的要求(例如反特片的形成)市場的需求(西部片的興起。新反特片的興起)
三個階段:一是類型形成期(火車大劫案)
二是類型經典化期(搜索者,教父,美國往事(萊翁內)具有了巴贊所說的超類型的特點)
三是類型反類型的改寫和戲擬、雜耍。(例如好萊塢的《驚聲尖叫》系列,佐藤浩市,佐藤英明,伊勢谷友介,香川照之主演,三池崇史導演的《素喜燒》對於西部片的改寫)。
4、電影評論:(定義)一種藝術活動,是實現電影的三重價值,藝術的,社會的,經濟的重要手段。從狹義上講,影評是針對一部影視藝術作品或者一種影視現象在專業理論指導下的一種研究行為,它需要系統地掌握中外影視發展史,影視技巧,影視批評學和新聞傳播理論的方面的基本知識。而專指寫作而言,則是一種特殊的論說文。
電影鑒賞,形式研究,文化批評。三大類型。
5、目前,現階段電影評論寫作的要求:
1)通順而優美的語言。
2)理解電影的主旨
3)掌握基本的電影形式特點和技巧特徵。
4)能夠敏感地把握幾個細節。(例如,對於場面調度的分析《和你在一起》、《霸王別姬》中化妝對於文革批鬥一個場面的作用)。
5)好的文章構思和結構。符合論說文的要求。
電影的基本技術:
1、 蒙太奇:montage原指 結構組裝的建築學用語,剪輯與組合的電影表現手法,4頁
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
有的說是鏡頭的組接,有的說是聲畫的組合也是蒙太奇(如傅正義)
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匯」,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 每一個鏡頭的景別、角度、長度,運動形式,以及畫面與音響組合的方式,都包含著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說,從鏡頭開始就已經在使用蒙太奇了。與此同時,在對鏡頭的角度、焦距、長短的處理中,就已經包含著攝制者的意志、情緒、褒貶、匠心了。
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接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格里菲斯最後一分鍾營救,愛森絲坦熬德薩階梯。
2、蒙太奇的分類和效果。
(敘事蒙太奇,表意蒙太奇)
普多夫金試驗:(一把槍和一張笑臉和一張驚懼的臉的不同順序的組合變化))
庫里肖夫效應:(在一個沒有任何錶情的演員的特寫後面接上3個不同的片斷,第一個是一盆湯,第二個是躺著女屍的棺材,第三個是抱著玩具的女孩)。
敘事:講述故事的方式(平行蒙太奇(《董存瑞》的分手後不同的敘事),交叉蒙太奇(《一個國家的誕生》),叫板蒙太奇(說曹操,曹操到,《五十一號兵站》中的無縫鋼管。與叫板相反的是錯覺蒙太奇(如《五十一號兵站》中特務被地下黨人打,接著的鏡頭是特務頭目抬起頭來)復現蒙太奇(《鄉村女教師》中的地球儀))夾敘夾議式蒙太奇(如《傷逝》),夢幻蒙太奇(在不同的時空中跳躍))
表意:抒發情感,象徵或者隱喻。(對比蒙太奇(《一江春水向東流》張忠良和王麗珍的跳舞鏡頭和日本兵的馬靴),象徵蒙太奇(《英雄兒女》中的王成犧牲鏡頭),愛森斯坦雜耍蒙太奇《發條橙》)
敘事(雙旗鎮刀客,鄉村女教師,51號兵站,三國演義,傷逝,一個國家的誕生,董存瑞,牛虻)表意(一江春水向東流,小花,英雄兒女,白毛女)
3、 長鏡頭理論:巴贊, 對一個運動畫面較長時間的連續不間斷的表現,保持運動畫面的真實性和整體性,強調電影要反映生活的真實,鏡頭在30秒以上的畫面。(小津安二郎,今村昌平,侯孝賢。特呂佛)空鏡頭(寫景,寫物,有情節,無情節)
1)場面調度和變焦景深鏡頭的出現,為長鏡頭理論打下了技術基礎。
2)理論上,則是新寫實,新浪潮運動對於寫真實的追求。
具體而言:
一是反映生活常態和混沌多義的真實。
二是反對因果效應的戲劇效果,反對蒙太奇對人的敘事精神的控制。
三是時間和空間的深度加大,表現生活和人性更為細致。
4、場面調度:溫斯汀:一方面,它表示舞台表演手段的全體(表演,服裝,布景,音樂,燈光,傢具),另一方面,包括為了一個劇作或者主題,這些表現手段在空間和實踐上的安排。
一般而言,指演員和鏡頭調度的綜合,如「打地位」。
演員的調度,指演員的出入場,位置變化,姿態變化。
鏡頭調度:多機位和分鏡頭拍攝。
《末代皇帝》中「戴眼鏡的細節」:
1、 小全景:庄士敦走到內務府大臣隔壁的房間,隔著窗口對內務府大臣說:如果不讓皇帝戴眼鏡,我就辭職。
2、 大臣,摘帽子:很遺憾,我們已經決定了。
3、 庄士敦:明天我要向全中國的報刊公開發表
4、 大臣走到門口,你要怎樣?
5、 近景:庄士敦走近大臣:皇帝沒有自由。
6、 跟鏡頭,近景:皇上是中國唯一不能走出家門的人,他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孩子。
7、 庄士敦被甩出畫。近景,大臣一邊迴避,面部不為所動。
8、 畫外:如果皇上失明,有些人就方便了。
9、 大臣大驚,停下,方便?
10、 庄士敦入畫,再次走到大臣身邊:他看不到宮中的花銷,看不見養著的1200名太監,350名宮女,180名廚師,
11、 大臣走,庄跟著,緊逼:看不見一個月買120張貂皮,一個星期買3000隻雞的花銷。
12、 大臣驚恐,庄繼續說,這些人就是撈更多油水。
13、 大臣繼續走,冷笑:你可真會算帳,大臣繼續走,庄出畫。
14、 大臣來到屏風,大臣說:雖然皇上退位了,回頭:天威未散!
15、 庄再入畫,站到大臣前:我要不是這樣想,我就不會來了。
16、 二人對峙,成中景,大臣:您到底想要什麼?
17、 庄士敦:一副眼鏡。
18、 大臣不解地看著他,鬆了一口氣。
古惑仔《戰無不勝》中,生番和山雞的一場斗爭戲,一鏡直落,利用鏡頭移動和景深處理,巧妙地揭示了內在矛盾和斗爭。
演員和鏡頭的綜合調度:
《小城之春》,章志忱第一次來到禮言的卧房,戴秀唱歌。戴禮言,玉紋,章志忱,戴秀,兩組三角關系:戴禮言喜歡玉紋,而玉紋喜歡章,但章喜歡戴秀。 鏡頭將之分為兩個陣營:秀和章始終在一起,而玉紋時常游離,又時常回來參與。而當禮言參與三者談話的時候,玉紋又回到了病床前。玉紋的三次出畫,預示著她在兩個男人之間的矛盾心理,以及對戴秀的嫉妒和反感。
4、 電影剪輯的作用:《傷逝》、《太陽照常升起》、《鬼子來了》、《羅拉快跑》的無縫剪輯技巧。快速剪輯,希區柯克《驚魂記》瑪瑞亞浴室被殺,45秒,剪輯了70個鏡頭。
5、 光線:(《辛德勒的名單》中的女囚洗澡的鏡頭、《太陽照常升起》抓流氓鏡頭的鏡頭和手電筒光的運用,)《驚魂記》的浴室中的殺人影子
6、 色彩:(主體色《紅高粱》、《英雄》,《黃土地》,《末代皇帝》,《殺死比爾》,)色彩突出,《太陽帝國》中的吉米的紅色衣服在日軍的黃軍裝中。《沉默的羔羊》中的女警察在男警察人群中。
7、 聲響:旋律音《茉莉花開》、《紅河谷》中寧靜被殺前唱的歌,《黃河絕戀》,《東方不敗》中的嘯傲江湖曲的不同時候出現的作用,如在野店和任我行等的分別,浪人營看到任熒熒,任熒熒在野店想令狐沖,東方不敗死亡,畫外音《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的旁白,雜音(鬼片中的運用,《幻影凶間》)
8、 場面調度:《小城之春》,表現三角戀愛關系。《漢江怪物》中哭祭女兒的鏡頭
9、 鏡頭:中景,近景,遠景,大全景,特寫
10、 鏡頭動作:推(新龍門客棧中,群俠在莫言的帶領下,在懸崖下救人),拉,跟《閃靈》的跟鏡頭,《暴走羅拉》的跟鏡頭,《有話好好說》的跟鏡頭搖晃,搖(真實感的出現《沉默的羔羊》中女警察尋找屍體),移,俯拍《紅河谷》中的高原,仰拍(《大話西遊》中的鐵扇公主出場),升降,正攝,快動作(暴走羅拉),慢動作(武打片與動作片,比如《英雄本色》中突出周潤發的發槍,吳宇森的專利),反動作(飛身上牆),變焦距鏡頭(拉滋之歌,拉滋在遠處發現愛人被挾持)
11、 造型:物體造型(如《英雄》中的宮殿,雪山,瀑布,沙漠《大話西遊》),人物造型(《荊柯刺秦》中的小盲女,《英雄兒女》中的王成)
12、 構圖:(什麼是趣味線,縱的和橫的,都可以分成三份,其中的兩條為趣味線)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物與物的搭配關系(哭祭諸葛亮,)(邊緣位置(西拉里陪柯林頓在國會道歉),中央位置(《菊豆》中的家族會議)上下關系,《巴頓將軍》、《黃土地》,)對稱關系(《英雄》中的宮殿和山水),非對稱關系(《戰爭與和平》醉鬼眼中的世界)。面積法則(突出主體(《激情燃燒的歲月》石光榮進城),主體前置《越戰中的士兵》照片,)淡入與淡出(《大話西遊》中的開頭和結尾)
13、 道具與化妝、煙幕(《大話西遊》的化妝與盔甲、《三國演義》化妝與盔甲、《英雄》中的化妝與盔甲,《倩女幽魂》中的道具和化妝,《東方不敗》中的各種民族風格的化妝,《霸王別姬》中的化妝作用,台前,台下,文革被批鬥,《鐵皮鼓》中的鼓的作用、《漢江怪物》中在煙幕中殺死怪物。)《午夜凶靈》中的電話,《火車怪客》中的被殺女子的墨鏡,透露出兇手的信息。
14、 場景與動作:《開往春天的地鐵》、《兩個人的車站》、《沉默的羔羊》中的監獄、《閃靈》中的大飯店、《見鬼》中的醫院,《女校怪談》中的學校,《午夜凶靈》中的海島和古井
15、 動作:《東方不敗》中的武打動作,與《卧虎藏龍》、《東邪西毒》中的武打動作的差別,《黃土地》中的腰鼓。
16、 人物對白
一、 影評寫作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1、 什麼是評論?什麼是電影評論?有的同學,容易寫成日記,散文,隨筆。注意要有評有論。注意電影的藝術特點。
2、 看電影過程中的准備。
3、 電影評論的三大內容:電影思想內涵,人物,技巧。三者的鐵三角關系。
4、 結構:一般是三段或者四段式結構。總-分-總式
題目的重要性:主題和副標題(千里走單騎)
第一段, 引領全文,點題,並為下文的展開打下鋪墊。
第二段, 分論點是什麼,注意上下文的承接關系。
第三段, 最後再次點題,升華並引起思考。
從思想內涵出發的設計:
從人物出發的設計:
從綜合考慮的設計:
不要怕重復,每一個人的情況不同。
5、 語言:要有分析性語言,什麼是好的,什麼是拙劣的,好的好在哪裡,不好不好在哪裡。條理清楚。
同時,要有文採的語言,不要寫成鏡頭分析。
最後,要有一定理論性的語言。
『伍』 張藝謀的電影《菊豆》主題思想
看了你就知道,從某個角度說,《菊豆》是紅高粱的姊妹篇,《紅高粱》主要表現男女主角大膽的愛情,從人性的角度體現人突破封建社會的壓迫強烈慾望,劇中表現的張揚大膽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是沒有的完美,是一種理想的境界;而《菊豆》主要展現的是封建社會對人的壓迫,以及男女主角不敢突破封建思想舒服的包袱!
兩部電影相比,《紅高粱》故事滿足了人的追求慾望,就像好萊塢電影一樣,滿足人們在各種領域不可能實現的幻想,其音樂震撼有力;而《菊豆》的感情更細膩,是現實生活的寫照,音樂委婉純美!
相同點都是,極富中國特色!畫面有很多隱含的意義,音樂與畫面結合得完美無瑕!
『陸』 菊豆 的結局是什麼意思啊
影片的結尾彷彿又回到了開始,牢籠困住了天青、菊豆、天白,把她們那又帶回那個世界的"秩序"中重新審判了一次,而天青最終被"秩序"化的天白殺死,告知給觀眾一個最直白的信息:「秩序」還將繼續傳遞下去,一代一代,沒有終止。
(6)菊豆電影分析擴展閱讀
楊天青的叔叔楊金山,是個有生理缺陷的染坊主,在折磨死兩房太太後,為續香火,他又花大價錢買了個年輕漂亮的女人——菊豆。
菊豆白天在染房是楊金山的長工,晚上是楊金山發泄淫慾的工具。年近四十而尚未娶親的楊天青,對因叔叔每夜濫施淫威而痛苦哀叫的菊豆產生了同情由憐生愛,兩人私通,生得一子。
一天,楊金山突然中風而下身癱瘓,他終於知道了菊豆與天青的私情,想要報復,卻力不從心。後來,在和天白玩耍時,不幸掉進染池淹死了,按家族的規矩,天青要搬出染房,他和菊豆只得偷偷到野外幽會。不久村裡傳出閑言碎語,被長大的天白聽見,盡管知道了天青是自己的生父,他還是懷著敵視和仇恨將天青趕出了染房。
菊豆和天青在地窖里重溫舊夢時,因缺少空氣而窒息,天白把昏迷的生父扔進了染池淹死。絕望的菊豆一把火點著了染房,十多年的恩恩怨怨在烈火中化為灰燼。
『柒』 《我的父親母親》的主題是什麼
《我的父親母親》的主題是親情。
劇情簡介:
母親乳名招娣(章子怡飾),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美人,不僅心靈手巧,而且勇敢地成為十里八鄉第一個自由戀愛的女孩,她暗戀上駱玉生(孫紅雷飾)的父親駱長余(鄭昊飾),一個淳樸幽默的青年教師。
她以家傳的青花大碗為記號,給心上人花樣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飯」;她通宵達旦織出最艷的「房梁紅」裝點他的教室;為了聽到他的朗朗讀書聲,她不惜繞遠路去擔水;為了引起他的注意,她每天在送學生的路邊等著他。 終於,招娣的美麗和誠摯打動了青年駱老師的心,他們很浪漫又很傳統地相愛了。
一隻塑料紅發卡就是他給她的愛情信物,然而,就在心靈剛剛撞擊的那一刻,悲劇降臨了——駱老師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招娣特意為他做的晚飯蒸餃沒吃上,就被帶走了。她瘋了一般,懷揣蒸餃沿路追趕,人摔倒了,蒸餃爛了,青花碗也碎了。
技藝精湛的鋦碗匠鋦好了青花碗,卻彌合不了姑娘破碎的心靈,招娣決心拖著病弱的身體去遠行尋找初戀情人,瞎媽媽的淚水阻止不了招娣的決心。她瞞著眾人上路了,卻昏死半途,被路人送回,執拗的招娣掙紮起身還要冒死去尋覓。
恰在此時,駱老師意外地來了,她躺在病床上,大滴的淚珠從她美麗而又憔悴的大眼睛中盡情地滾落。 他再也沒有離開她,兩個人一愛就是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
《我的父親母親》創作背景
1998年,鮑十的中篇小說《紀念》發表在《中國作家》第一期上。在接到張藝謀的文學策劃王斌的電話時,他自己還沒有看到樣刊。當聽到張藝謀有意要把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時,鮑十很興奮。
他的原著小說通過幾個片斷寫了一個鄉村教師的一生,劇本一直寫到第三稿時,才確定了該片主題是鄉村教師與女孩招娣之間的愛情。鮑十又修改了三次後才完全定稿。期間,他住到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劇組里,與張藝謀討論和修改劇本。
『捌』 《菊豆》一片中人物性格特徵都是什麼
人物:
楊金山,故事中菊豆的「合法」丈夫,染坊的老闆,曾喪偶兩次。後有花錢買了新任妻子菊豆,是個禮教的掌權者和執法者,其主要人物特點如下,守舊,表現為傳宗接代思想嚴重。無情,對其養子楊天青刻薄,對其妻子毫無人性,從影片側面可以得知,楊金山對其前兩任妻子的態度。吝嗇,對其養子的正常婚姻要求視而不見。狠毒,虐待其妻子及養子楊天青。可以說楊金山是禮教的既得利益者,利用禮教保護其利益。殘酷鎮壓任何企圖有破壞禮教的行動。在影片中他試圖燒死反抗禮教的菊豆和菊豆的兒子,都表現了他企圖扼殺反抗禮教的任何行為。
菊豆:菊豆是楊金山買來的妻子,是禮教的受害者,受到禮教的壓迫。菊豆代表了在封建禮教下的婦女形象,其首先是個受害者,她被賣給楊金山,而楊金山已經是個喪偶兩次的老頭,在開始她受到了楊金山的種種迫害,她開始表現為順從,順從被賣,順從禮教的安排,他一開始也堵住那個楊天青偷看她的那個窟窿,變現了她在禮教的薰染之下已經順從。同時她也是個反抗者,她並不屈服於禮教的壓迫,她追求自由和解放,想沖破禮教的藩籬,代表了被迫害者的願望和一種自發的革命要求,但她有忌憚於禮教的強大,只敢與其所愛的人在暗處表達他們的愛意,不敢公開與禮教斗爭,這體現了被迫害者革命不徹底的一種狀態。她多次想與楊天青逃走,意在躲避禮教,但處處是禮教,如何能躲避?但她也是勇敢的,她多次想殺死楊金山,其實就是壓迫在她身上的枷鎖,爭取自由,但由於禮教過於強大,她未成功。
楊天青:楊天青是楊金山收養的養子,這代表了他並不是禮教的傳人,他膽小,怕事,又有忠厚老實的特點,他喜歡自己的「嬸子」菊豆,但這在他看來是大逆不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是他自己內心的愛,一方面是那強大的禮教的壓力,所以開始他只敢偷偷的看他菊豆,在他夜裡聽到楊金山迫害菊豆的聲音後,他表現出了一種反抗,但他也只是把刀砍刀了樓梯上。後來他又多次決絕菊豆對他的追求,可以說楊天青一直掙扎在矛盾的境界里,他一方面追求自由和解放,一方面又在禮教的壓力下不敢做出反抗禮教的事情,他也是禮教的受害者,他從本心上是有革命要求的,但他不會付諸於行動,而且也沒有任何辦法,菊豆多次讓他想個法子,可是他無計可施。他的悲劇也是正來源於此,在禮教的束縛之下,想反抗禮教,卻又不行動,那豈不是肯定會被禮教扼殺嗎?
楊天白:楊天白是楊天青的兒子,在禮教的安排下,他卻是楊金山的兒子,他應該說是自由的產物,他並非來源於正統的禮教,但在禮教的教化之下,他已經屈服於禮教並自覺的成為維護禮教的衛道士之一。這說明了禮教的強大,強大到讓新生力量自覺的成為他的守護者,在他剛懂事,他就拿石頭扔他自己的父親。甚至於他最後親手殺死了他自己的父親。
楊二爺:楊二爺是禮教的權威和正統,他代表了禮教的頑固派,墨守與祖宗成法,是禮教的法統代表,他在楊天白三歲生日上說,「二爺我沒別的話,天白長命百歲,給咱楊家傳宗接代」,這句話道破了他的思想,希望天白做為禮教後續的繼任人,並希望他傳宗接代,隱含就是希望他能夠繼續維持禮教。在楊金山的葬禮前,楊二爺也是主持者,要求按照老規矩攔路擋棺,以示孝心,要擋七七四十九回,也說明了他的頑固。並表示菊豆不準改嫁,就又表明了他維護禮教的意思。楊二爺開口閉口按祖上的老規矩,並且在楊金山死後,楊二爺說楊天青是外人,不算數,以後楊天白一脈單傳,同時也說明了禮教重視規矩,重視正統,而並不重視人真正的感情,而不會管楊天青的個人品格,也說明了禮教對人自由的剝奪。楊金山死後,菊豆和楊天青並未能夠自由,楊金山死了,禮教依然存在。楊二爺最後又說,楊家清清白白,總不能讓別人說了閑話吧,要讓楊天青搬出楊家,這說明了禮教的另外一個特點,形式大於內容,是虛偽的,是做給別人看的。
染坊:主要人物生活的地點在染坊,這代表了禮教,所有人都在這個染坊中,他能將白的染成黑的,黃的,所有的東西都要在禮教這個染坊里染過。影片中的天白,從小就喜歡在染坑裡染東西,就是禮教將他染了,染的失去了人的本性。
『玖』 菊豆的影評分析
朋友你好,覺得這部電影非常不錯,影視評價普遍都比較高,達到了驚人的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