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拍攝時,怎麼用燈光來模擬現實光源
這個問題略微有些籠統,嚴格講,電影拍攝時,只要是非自然光拍攝,只要使用了燈光,都是在用燈光在模擬現實光源。但這中間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模擬畫面中不存在的假定性光源,如陽光、月光、陰天的天光,以及畫面中看不到,但我們假設存在的路燈、車燈、霓虹燈等等光源;另一種是模擬電影場景中真實存在的道具光源,如陳設在場景中的台燈、落地燈、吊燈、燭火、電腦電視屏幕等等。我想,題主問的問題應該主要屬於後一種情況。 雖然是模擬,但這種模擬的行為在不同的影片和不同的電影攝影師處理起來,在分寸上的把握是不一樣的,並不能一概而論,這種分寸上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影片的風格和電影攝影師、燈光師工作習慣的差別導致的。如果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光影都追求紀實風格的真實感,那麼在處理起來,就會盡量還原現實。以燭火為例,燭光火光的特徵是色溫低,大概色溫在2000k左右,顏色看起來發紅,燃燒的過程中會有閃動和搖曳,你只要模擬到了這些特徵,基本上就可以模擬燭光了。過去膠片拍攝的時候,膠片感光度不如現在的數字攝影機,所以有的攝影師為了追求真實感,就在畫外和道具燭光相同的角度點亮更多的蠟燭,比如畫面里有一支蠟燭,依據所需要的光孔,可能要在畫外放置十支二十支加粗了燈蕊的蠟燭,或者其它火光來照明,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還原真實。當然也可以用功率合適的鎢絲燈,放在相同的角度,燈前加上能把色溫降到2000k左右的色紙來模擬燭光的顏色,再通過變換調壓器的數值或者在燈前用一些遮擋物來晃動,人為地製造不規則的閃爍,盡量去模擬。現在都使用數字攝影機來拍攝,感光度較膠片有了長足的提高,攝影師可以少用一些蠟燭,或者使用相對小功率的燈具來模擬了。同樣,模擬電腦電視屏幕的光源,我們也可以通過調亮屏幕亮度,縮短屏幕與演員之間的距離、增加屏幕數量這些方法來產生真實又照度足夠的光源效果,也可以使用LED、Kinoflo這些柔光燈具來模擬。
⑵ 北京愛情故事電影版中的光分析,我編導專業,63-93分鍾
多看幾遍影片,老師也會在課堂上進行影片分析的,
⑶ 電影麥克法蘭的光線分析
摘要 電影麥克法蘭鏡頭運動的表現形式:方式一:以拍攝對象的運動為主,這種方式的運動雖然鏡頭沒太大動作,但通過演員的走位設計讓畫面顯得豐富。人的走入走出,走近走遠,運動方向都可以用來製造動感。 方式二:以攝影機的運動為主,攝影機在空間中運動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它可以藉助三角架,軌道,升降機,或人的身體進行各種軌跡的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更容易去交待事情,可以很好地控制觀察的順序。單從畫面上看,如果你嫌攝影機前進太簡單,可以同時加一個搖攝,並再用升降機升高。
⑷ 那位高手知道電影布光光線造型中的「三光 五層次」是什麼意思
布光,就是布置燈光,即根據電視節目的內容、主題,選擇採用某些燈具及阻光工具,在整個拍攝場景中產生某種光線效果。這種光線效果要具備四個功能:
1.滿足攝錄技術上所需的照度、色溫、亮度對比。
2.完成畫面形象的造型,要化畫面的平面結構,為視覺上的立體結構,表達物體的質感、立體感和畫面的空間透視感。
3.利用光的方向、強弱、軟硬及色調的配置,契合電視節目的主題、內容,幫助表達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4.形成一種意境,或造成一種特殊藝術效果。
布光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布光所採用的方法。由於沒有清晰的符合電視照明藝術規律的分類原則,因此許多燈光師對布光方法的語義感到有些模糊和模稜兩可。在電視節目製作中,提起布光的方法,會有很多。例如:三點布光法、總體布光法、多主布光法、連續布光法、分區布光法、自然光效法、傳統布光法、夜景布光法、虛擬布光法等等。我們認為,這些布光方法實際上可以分為具體方法和宏觀方法兩類。具體方法就是布光時為達到一個具體目的而採取的一些技巧和手段。如連續布光法、分區布光法、夜景布光法、。宏觀方法則是從節目的整體出發,為達到一種意境或審美效果而選擇採用的設計思路。在電視照明藝術中,作為其物質支持的照明技術和某些技巧性很強的具體布光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具備審美價值的布光設計才是其之所以成為「藝術」的決定因素。本文論述的布光方法是具有審美意義的宏觀層面上的布光方法。
二.分類
從宏觀的層面分析,或從接近美學的視點觀察,布光方法應分四種:三點式布光法、大平光布光法、虛擬布光法和裝飾性布光法。
1.三點式布光法,是一種經典的布光方法。它用主光,副光,逆光對被攝者進行布光,有意識地在被攝者的面部造成陰影,使之有明暗變化,但整體影調並不超出攝像機的動態范圍,而且還能使被攝者與背景明顯區別開來。這種布光方法在具體使用中並沒有把三種光固定在某個位置,它是按被攝者的臉型來確定主副光的位置,而且實際上在三種光之外還使用一些修飾光來掩飾或突出某種特點。這種布光法適合給單個主持人布光,便宜的攝影設備,被攝者一增多,光效不好控制。
2.大平光布光法,是指所有的燈不分主次,一律打向被攝者及背景,使被攝者及背景表面形成均勻的亮度,不突出同時也不掩飾被攝者及背景的特點,讓觀眾一覽無余。這種布光法適合被攝者相貌身材比較好或化妝服裝很考究的拍攝情況。優點是基本上一次布好光,以後就不用再動了,而且可以較好地去掉陰影。缺點是光線沒有層次感,沒有光與影的韻味。
3.虛擬布光法是主要利用演播室的燈具和各種阻光工具模仿自然界某一種天氣或社會生活中的某種光線,造成一種與自然模擬,雷同的效果,也可稱為模擬布光法。這種布光法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應用最多。虛擬布光法的特點是:
(1)有唯一的主光方向。整個場景只有一個主光。當然,這個唯一的主光常常是由多個燈具造成,很少用一個燈具。
(2)不論主光、輔助光、逆光、效果光、修飾光,都有其現實依據,即都能在場景中找到光源。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光線;有什麼樣的光線,就必然有產生這種光線的環境。
(3)環境與光線融為一體,就象自然界或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場景,真實而自然。因此在實際節目製作中,燈光師與美工聯系非常緊密,燈光師要參與景片設計,或者美工要參與燈光設計,倆人都要考慮布光的可能性虛擬布光法也適合談話節目、虛擬演播室等。
4.裝飾性布光法,指利用某些燈光設備,在畫面背景上產生抽象的圖案,或者在場景中創造可以連續變幻的空間立體的「光」的造型,使之不僅產生照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成為拍攝場景的構成或裝飾元素。這種圖案和造型一般與電視節目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主要起裝飾、渲染氣氛的作用。方法有:
(1)利用幻燈機或帶圖案板的聚光燈,在紗幕、幕布或煙霧中投映圖案。
(2)利用各種各樣的電腦燈、激光燈,在景片或空中投射二維或三維光線造型。
(3)在拍攝場景中有意識地擺設和布置燈具,不僅使它發出的光束造型成為舞台的構成或裝飾元素,而且它本身的外形或群體燈具的擺放造型也成為舞台美術場景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筒子燈燈牆」。
現在電腦燈的種類越來越多,光束造型的花樣越來越多,燈具本身做工也越來越精細、美觀,所以裝飾性布光法用得越來越普遍。但是裝飾性布光法採用的圖案或造型必須具備一定的美感,並且與電視節目的內容及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種間接的、內在的、深層次的吻合,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愉悅感。否則,就成了畫蛇添足。裝飾性布光法一般不單獨使用,而要在其它布光法的基礎上運用。
三.各布光方法之間的聯系
以上四種布光方法都分別代表了一種審美風格。
三點式布光法是從倫伯朗的油畫中演變而來的,能最大限度地美化被攝人物的形象(尤其是被攝人物的形象不太好時),反射光,畫意感很強。
大平光布光法不會對拍攝場景進行任何的修飾和改變,可以讓觀眾完全感覺不到燈光的存在,產生一種簡潔、清爽的照明效果。
虛擬布光法最接近自然生活,它使畫面中每個人的光線都不一樣,但整個場景的光線卻是統一的。這樣畫面影像自然產生一些變化,象一首曲子一樣,有高音,有低音,有短音,有長音,婉轉流暢,鏗鏘悅耳,給人美的享受。
裝飾性布光法突出燈具和光線本身的造型和布置,現代感很強,用燈光增加景深,它讓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還享受到機械所帶來的精神愉悅。裝飾性布光法是一種與工業化時代相適應的藝術語言和設計語言。
幾種布光方法在實際使用中並沒有截然分開,而經常是互相交融、互相滲透的。但這種交融和滲透一般不會影響節目布光效果的整體審美取向,而只是一種局部的修飾或補充。
比如,新聞節目中,現在普遍使用冷光源燈。冷光源燈具有亮度高、光線柔和均勻的特點,很適合大平光布光法的運用。國外用冷光源燈都是用「環形布光法」,也就是本文中的大平光布光法。國內的燈光師在此基礎上把三點式布光法的概念用進去,形成一種柔和均勻、層次豐富的布光效果。這是三點式布光法和大平光布光法的融合使用。這種光線效果實際上接近高清電視系統中所需要的光線效果。順便提一下,冷光源燈的發光特點很適合高清電視的需要,那麼冷光源燈和高清電視系統的同時發明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
專題、談話類節目中,一般採用三點式布光法布光。這種布光方法確實可以使被攝者的形象完美無缺,但是使用過多又確實讓人對它的千篇一律、五光俱全感到厭倦。如果用虛擬布光法來布光,則會給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虛擬布光法雖然是模仿自然光,但並不是模仿一切自然光。大自然的光線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我們完全可以根據現有的燈具條件,選擇大自然中富有表現力的並適合電視特點的光線來進行「虛擬」。隨著電視技術和燈具技術的發展,我們選擇的范圍會越來越大。那麼燈光師的頭腦里平常有很多關於大自然及現實生活的光線效果的儲存,究竟選擇哪一個效果來進行「虛擬」呢?這就需要一種長期培養的美術鑒賞能力。這種能力也包括用三點式布光法美化人物的藝術思維能力,便宜閃光燈。
綜藝晚會的布光比較復雜,因為節目種類多,不可能一光到底。我們必須根據每個節目的性質、特點、主題、內容選用不同的布光方法。各個節目的布光效果不一樣,但晚會整體光線效果又必須協調統一。晚會的燈光設計除了要在三維立體的空間達到一定要求,而且還要在第四維——時間的連續發展中使觀眾保持觀看的興趣並得到觀看的樂趣。在這種情況下,各種布光方法會被燈光師充分利用,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視覺審美畫面。
⑸ 影視製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分析
電影《末代皇帝》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敘事結構,採用了一種倒敘式的、層層嵌套式的時空結構,設計了兩條並行發展的敘事時空線索。影視製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一是影片的時空結構,二是溥儀主觀回憶的時空。採用現實與回憶交叉的方式,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以一系列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作為溥儀的生活環境,表現了他在這樣錯綜復雜的環境下的精神心理和生活狀況。
在影視製作中時空結構的光線設計上基本用自然光,光比大,色調以冷色調為主,場景以日景為主,影調反差大,帶有自然主義用光傾向;插入時空的光線設計用光比較戲劇化,光比小,色調以暖色調為主,光線跳躍,影調比較黯淡,帶有表現化用光的傾向。影片用光線的結構、組織、運動和變化,不僅展現出不同時空的不同氣氛和寓意,同時表現了溥儀的心理變化過程。
溥儀的主觀回憶中,在溥儀的生命歷程中不同的環境用不同的光線來表現,其中高調光與低調光的交錯使用在影片中有明顯的體現。影視製作中一直保持一種半陰影的基調。而光,則體現出一種自由精神。光,對於總被烏黑在陰影里的小皇帝溥儀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生理需要,而且意味著自由、解放。隨著小皇帝的成長,對社會的不斷認識,他不斷超越外界對他的控制,在這一過程中,光線處理上慢慢加入了自然光的成分。
以上就是青藤小編關於光影色彩的魅力的相關分享,光影運用,不僅能夠為影片增色,同時也能敘述故事和表達情感,是影視製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⑹ 什麼電影布光非常好啊 可夠寫一篇3000字燈光分析的影評
其實好好萊塢大多數的影片對燈光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他們的錢百分之六十都用在了燈光上哦!!!你隨便找一部看過的好萊塢大片都可以分析它的燈光,比如:源代碼、阿甘正傳、泰坦尼克、真實謊言、終結者 你就從他們的自然光、人工光、側光、逆光、白天、夜晚、分析,
中國的也有行的,我們燈光老師就給我們看了,《無間道》、《我願意》
⑺ 上甘嶺電影光線分析
摘要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保家衛國、反抗侵略,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終於贏得了戰爭的偉大勝利?。在他們這種英勇無畏的抗美援朝精神感召下,保家衛國成了當時新中國電影人積極回應的時代議題,??講述??抗美援朝戰場上「最可愛的人」即志願軍英雄的傳奇故事,成了電影創作的重點表現對象。在眾多作品中,電影《上甘嶺》以鮮明的藝術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脫穎而出。這部電影著重表現「一役」(即上甘嶺戰役)、「一人」(即綜合多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雜糅而成的主人公張忠發)、「一事」(即因交通封鎖在?坑道中面臨缺水危機的志願軍戰士如何堅守24天的故事),呈現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以及團結友愛的優秀品質,用影像為全民族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⑻ 電影中光影的理解
關燈拆電影 懂電影的看這幾個鏡頭就高潮了
一冰
Filming is the art of lights and shadows.
電影是光和影的藝術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光」的孿生兄弟
「影」
▼
在公眾號後台回復具體影片片名可獲取
全網獨家1:1同聲評論音軌鏈接
-
剪影突出與省略的平衡點
剪影是電影中最為常見的光影處理手段之一,它能夠有效地省去人物外形特徵,把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更重要的地方。
比如在一些動作片中主角以剪影的方式進行打鬥,一方面能夠突出肢體動作,另一方面也豐富了武打場面的多樣性,是動作片導演喜聞樂見的一種表現手法。
《007:大破天幕殺機》中這場高樓打鬥戲最為人津津樂道,
不僅動作戲連貫好看,背景幕牆上的水母圖案更是提升了這場打戲的藝術性,
剛硬與柔和在同一畫面里體現,美輪美奐。
也就是說,光和影能夠把畫面切分成兩個層次,在同一個平面中同時並置兩種對立元素,以此表達影片的某種復雜性。
譬如《搏擊俱樂部》的結尾,前景是傑克牽著馬拉的手的靜態剪影,後景我們看到摩天大樓轟然倒下,既暴力又具美感。
在這個畫面中前景象徵聯合,後景代表拆分,正合了《搏擊俱樂部》解構與重構的兩重性。
有的時候處於高亮部分的背景又可以作氣氛烘托的作用,譬如《愛樂之城》中戀人在星空下起舞,《ET外星人》里小男孩載著ET從夜空中騎行而過……
背景都為剪影中的人物關系鋪上了一層浪漫、奇幻的氛圍。
而影片中最常出現這種表現手法的時刻多處於日出或日落階段,
在電影學中這一時段也被稱為魔幻時段,英文叫Golden Hour。
顧名思義,因為太陽光線角度接近地平線而呈低色溫,整個畫面被橙紅色的光映照得暖烘烘的,特別適合導演在前景中表現人物的內心戲。
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就有馬小軍俯瞰米蘭和劉憶苦交好,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這種表現方法具有三層含義。
一是黑根負責打理科里昂家族對公的事業,半明半暗代表他黑白通吃的兩重性。
二是黑根是老教父一手撫養長大的義子,他在科里昂家族中既是自己人又是外人,半明半暗代表著他尷尬的處境。
三是黑根對失去老教父庇護後的科里昂家族產生了信心上的動搖,半明半暗代表他搖擺不定的衷心,可以說是非常巧妙了。
再有一個特例,就是老教父的大兒子桑尼,他本是教父寶座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卻因為太過火爆的脾氣而間接被敵人設計暗殺。
為這個人物造影時,戈登·威利斯考慮到他直接的性格而特意沒有在他的臉上堆積任何陰影。
全場桑尼都是以面部高亮的形象示人,這也側面提醒了觀眾桑尼絕對不是教父之位的最終接班人。
陰影,究竟是五十度灰,還是五十度黑,沒想到竟然還有這么多的講究。
在戈登·威利斯開疆闢土般對陰影的研究和嘗試之下,終於「黑色電影」不再只停留於黑色的題材,而是更進一步地在光影藝術層面也達成了黑色的統一。
電影是一座光和影的神殿,
請關注「關燈拆電影」微信公眾號,
在往期內容中繼續收看「光」在電影中的巧妙運用。
我們,只讀經典。
⑼ 電影八佰如何用光線來分析人物
運用了大量明暗對比的高反差用光,將周圍環境淡化,突出人的面部,特別是眼睛,展現了在絕境中戰士們的心理變化。縱觀《八佰》中的攝影,無論是色彩還是光線都頗為考究,泛綠的色調和出色的光比構成了影片的視覺基調,與優秀的配樂共同傳遞出慘烈而悲壯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