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
鏈接: https://pan..com/s/1IXE8luJN_Aiq_VEse5TQcg
在我們自己的現實中,我們註定是自己劇中的主角,而電影給我們一個局外人的機會,所以我們經常喜歡以一個局外人角色從影片中尋找自己、審視自己,總喜歡從電影中尋找生活、審視現實。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體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
『貳』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漏洞有哪些
《肖申克的救贖》描述這部電影是真正的經典,主人公被冤枉入獄,最後挖洞逃出監獄後,在雨中高舉雙臂呼喊的情景仍然令人激動。
整個片子透過個人在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的「牢籠」里,所產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各類角色在這種環境中所做的抗爭,也正是個人對時間流逝、環境變化、自身適應的種種艱難展現,不過好在影片最後的大結局頗為有趣,也讓人看得暢快淋漓。
正因如此,安迪必須待在牢里,才是最妥當的。也正是這個道理,安迪在獲知內情之後,最不應該找的就是典獄長,而應該將希望交付於親友。但是電影全程之中沒有一個個來探監……
當然,這些漏洞完全可以經過「腦補」以後直接忽略。畢竟這部電影的主題實在是太棒了,那些小BUG完全不會影響影片的經典地位的。
《肖申克的救贖》帶給觀眾的震撼力是其它影片所無法達到的。特別是對「制度化」的解釋,可以說是全篇最精彩的一段。
「制度化」這個名詞,也是在這部電影中被重點提及的。那個老囚犯在監獄里的生活了幾十年,最後被「制度化」,以至於在出獄後對外面的生活無所適從。電影中也抨擊了「制度化」這個對人性的摧殘,畢竟自由意志是最可貴的。
摩根弗里曼和蒂姆羅賓斯兩人出神入化的表演,及精湛的獨白也堪稱表演學的教科書,最終成全了這部影片。
『叄』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賞析
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影視作品,主人公被冤枉殺害自己的妻子,入獄,被欺辱,隱忍,結交朋友,運用自己的能力,利用獄長的貪欲和對自己的信任,終於一步一步逃離那個讓他做了十幾年牢的地方。
這部影片表面演的是主人公被冤枉入獄,遙遙無期的日子,其實映射出的是現實中的一些人,當面臨真正的困境絕境時的反轉能力,以及自我救贖的能力。
現在你覺得不夠驚艷,也許隨著你的人生閱歷的增加,對社會的了解,對人性的認知,會越來越喜歡這部電影。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有的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喜歡就有不喜歡,這和人一樣,有些人做得再好也會有人會有意見,眾口難調的道理大家應該都明白,所以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喜歡《肖申克的救贖》,因為這和每個人的口味,習慣和觀念有直接的關系。
『肆』 怎樣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社會心理學分析——我們怎樣做出錯誤的判斷
主人公是一個銀行家,叫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被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他被判無期徙刑,這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渡過餘生。
影片的開頭主要是安迪偷情以及法庭場景的穿插展現,令人注意的是,安迪給人的第一直覺印象——這人像是一個因為妻子偷情而槍殺他們的人,表情呆滯,眼神遊離,完全是一種對妻子出軌無法理解和郁悶的表情。
再看陣陣有詞的律師,他作為一個專業知識的擁有者,可以想像其在嫌疑人的犯罪模式以及自己的法庭辯護的種種技巧已經深知,在其潛意識之中一定有嫌疑人的種種既定的模板來供他對照,即使他的辯詞看起來很有邏輯。很顯然,他對於自己的專業能力有過度自信的傾向,在安迪說自己將槍扔進河裡開車回家之後,這位律師提高了自己的音調,以一種洶洶而來的氣勢一下將安迪無力的供詞駁回,其實只是從語氣上我們就可以傾向於律師而不是安迪,因為坐在席上的法官和聽眾都覺得安迪做賊心虛。看到聽眾席上他們茫然的表情,我就覺得安迪的無力和聽眾的無力,大眾傾向於權威,甚至會覺得律師很聰明辯護很精彩。再後來律師的辯護中,我們就可以發現他在過度自信的基礎上有陷入了驗證性偏見和錯覺相關的誤區,也就是說我們常常尋找回憶那些能夠明確驗證自我觀念的反饋並將我們自己期待發現的某種重要的相聯系。他將所有的證據羅列,安迪有犯罪動機,有犯罪現場的腳印,指紋等,這些再加上其一句極富情感煽動性的一句話「他們是犯了錯,但是他們所犯的錯嚴重到……需要用死來贖罪嗎?」再後就想像一個自己的推理假設,事實上這個假設毫無依據,但是加上了律師的情感性的煽動就變得很有力量。錯覺的相關,假想的推理,其中滲透的是一種情緒,情緒通過與其相關的經驗來給我們的所見所聞所思著色。包括最後法官的宣判,「杜福雷先生,我覺得你非常冷血,看著你就令我毛骨悚然。我已本州賦予我的權利判你兩項終身監禁,分別為兩位死者,退庭。」「令人毛骨悚然」 首先是安迪給人的第一印象,如果將兇殺和他聯系起來的話。也就是說法官的判決帶有很強的情緒性。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非理性的行為以及判斷呢?
首先,我們經常高估自己的判斷。這種過度的自信現象部分來源於我們更容易描繪自己正確而非錯誤的緣由。另外,人們更有可能去尋找那些支持而非否定自己的信息。
其次,當別人給我們提供橫有說服力的軼事或者甚至是毫無價值的信息時,我們經常會忽視有用的基準信息。部分原因是由於我們更容易回憶起(易得性)生動的信息。
再次,我們經常在相關錯覺的和個人控制之間搖擺。在不存在相關的地方知覺到相關(錯覺相關)和認為自己可以預測並控制隨機事件(控制錯覺)。
最後,情緒會影響判斷。好的和壞的情緒會激起個體對與之相關的經歷的回憶。情緒會給我們對當前經歷的解釋著色。通過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情緒還會影響我們做判斷時思考的深度和效率。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