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光影分析論文

電影光影分析論文

發布時間:2024-01-03 08:26:42

1. 影視製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分析

電影《末代皇帝》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敘事結構,採用了一種倒敘式的、層層嵌套式的時空結構,設計了兩條並行發展的敘事時空線索。影視製作中光影色彩的魅力:一是影片的時空結構,二是溥儀主觀回憶的時空。採用現實與回憶交叉的方式,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以一系列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作為溥儀的生活環境,表現了他在這樣錯綜復雜的環境下的精神心理和生活狀況。

在影視製作中時空結構的光線設計上基本用自然光,光比大,色調以冷色調為主,場景以日景為主,影調反差大,帶有自然主義用光傾向;插入時空的光線設計用光比較戲劇化,光比小,色調以暖色調為主,光線跳躍,影調比較黯淡,帶有表現化用光的傾向。影片用光線的結構、組織、運動和變化,不僅展現出不同時空的不同氣氛和寓意,同時表現了溥儀的心理變化過程。

溥儀的主觀回憶中,在溥儀的生命歷程中不同的環境用不同的光線來表現,其中高調光與低調光的交錯使用在影片中有明顯的體現。影視製作中一直保持一種半陰影的基調。而光,則體現出一種自由精神。光,對於總被烏黑在陰影里的小皇帝溥儀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生理需要,而且意味著自由、解放。隨著小皇帝的成長,對社會的不斷認識,他不斷超越外界對他的控制,在這一過程中,光線處理上慢慢加入了自然光的成分。

以上就是青藤小編關於光影色彩的魅力的相關分享,光影運用,不僅能夠為影片增色,同時也能敘述故事和表達情感,是影視製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2.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

隨著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電影已將觸角伸至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篇1
淺析新女性主義下小妞電影的人物塑造

那麼“小妞電影。在這樣一個大環境里,看準了消費者的觀影需求,尤其是現代女性觀眾的內心需要,從年輕女性對愛情、都市時尚以及獨立精神(這也和“小妞電影”中最主要的元素想吻合)的追求再到通過電影的自身特質的展現,不斷迎合女性消費群體,找准市場定位,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符合年輕女性身份的“小妞”形象,也拍攝出多部口碑票房雙贏的“小妞電影”。

“人物是電影敘事文本的基礎和靈魂”,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更是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的實現者,電影是通過人物性格的打磨以及畫面和聲音,進行對人物的塑造和對角色的詮釋,使得電影的敘事具有生命力,能夠讓觀眾通過人物走進電影。上世紀女權主義的三次浪潮,讓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要在各方面與男性看齊,而不是再作為男性的依附者。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反射,小妞電影逐漸走紅。小妞電影中的女主人公是生活工作在大城市的現代女性,具有經濟、情感上的獨立性,電影設定的軌跡一般是女主人公經過重生獲得了美好。

一、現代女性面對的生活壓力

現代都市年輕女性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生活節奏加快,情感越來越匱乏,人們越來越孤獨。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經常是身兼數種角色於一身,需要有工作、家庭兩不誤的奉獻精神,因此她們面臨著就業、競爭、感情和家庭等方面的多種壓力,而20歲到30歲的女性在工作和感情上的問題比較多。“小妞電影”恰恰是以這一群體為創作對象和主要受眾,很多剛剛步入社會和職場的年輕女性都會碰到工作和感情上的雙重壓力,因此她們和電影中的“小妞”們能夠找到共同語言,能夠在電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時也能夠在幽默輕松的電影氛圍里得到放鬆,她們也就會在做觀影選擇的時候偏向於選擇“小妞電影”。“電影《慾望都市》在首映當天,女性觀眾的比例高達85%,而在25歲以上的觀眾群中,女性所佔比例為80%。影片在上映首周便以5000萬美元登頂北美票房榜,而3-4億美元的總票房幾乎全部由女性撐起。”

二、新女性主義下的尋找自我與成長

新女性主義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女性主義不僅要求變革法律制度、爭取女性的合法權利,而且呼籲突破父權制思想的壓迫,建構女性意識,形成一種新的價值觀念。也就是說,現代女性從內心更希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渴望突破現實生活中的性別歧視,獲得自由,不再成為男性操縱的對象,強調男女性別平等。她們渴望進入社會,參與競爭,讓自己以一個獨立女性的身份在社會站穩,而不是作為男人的附庸,以男人為自己的生活中心。現代的新女性主義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各種思想的激烈碰撞,也探索出解決性別沖突的一系列手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文學和影視作品(這里對文學作品不做贅述)。

在杜拉拉的職場奮斗過程中,她始終信奉著自己的職業理想,將工作永遠放在第一位。影片里有四處地方能夠體現杜拉拉追求獨立的精神:

一是杜拉拉在DB公司面試時迴避說出離開之前公司是因為性騷擾的原因,而是強調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

二是杜拉拉在公司內部競聘HR的時候,拒絕王偉一起出去散心的提議,而是說到“我還有我的職業理想”;

三是當王偉提出讓拉拉和自己一起當背包客的時候,杜拉拉搖搖頭,說到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工作;四是在公司年中年會的上,王偉評價杜拉拉更在意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對她的看法。顯然,無論是從杜拉拉自己的口中還是從他人的角度,我們都可以看出杜拉拉對職業的追求和熱愛,甚至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不可撼動。

並且在好友海倫因為辦公室戀情曝光,主動離開公司,甘心做DB員工家屬的舉動,也可以襯托出杜拉拉的獨立個性,渴求和男人站在同一個高度。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杜拉拉一個人身上,而是發生在擁有新型婚戀觀的新女性身上,她們認為“愛情不是依附,愛情是各自堅強獨立,在努力走到一起”,就像《非常完美》里的蘇菲在失戀時體會到的“女人只有找到自我,才能找到真愛”。都市裡的年輕白領們接受了高等教育,獨立個體的意識很強烈,反對職場中的性別歧視,渴望成為職場精英,以至於成為“女強人”,在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時又失去了情感和家庭。情景再現,使女性觀眾找到自己的影子,她們找到了一個“發聲筒”,一個“反光鏡”,所以這樣一個能夠充分找到共鳴的電影類型成為廣大年輕女性觀眾的重點觀影對象,是可以理解的。

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新女性主義的發展,女性開始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力。小妞電影作為新女性主義文化的反光鏡之一,用獨特的視聽語言表達了新時代女性的追求與嚮往。國產小妞電影起步較晚,存在著類型不明確、故事牽強等不足,目前小妞電影需要根據受眾和市場需求,塑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小妞電影。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篇2
淺析電影《大追捕》對暴力場面的美學處理

隨著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電影已將觸角伸至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一場90分鍾的電影,可以是一場洗禮,洗盡觀者一身鉛華;可以是一台鬧劇,緩釋觀者緊綳的神經;可以是一次穿越之旅,帶領觀者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電影銀幕恰似一方神奇的所在,純白幕布上跳躍的影像就如同電影導演這位“自由的畫家”揮灑的不同風景,傳遞人生喜怒、世間倫常,帶給觀者心靈的感悟和視覺上的享受。電影就是這樣直觀的所在,即使於影像之外體悟到不同的思想內涵,那也是社會經歷和文化背景的映射,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位優秀的導演就是有那樣的能量,僅僅依靠視覺上的沖擊,就帶給觀者心靈的震撼,因此在場景上大做文章是一部影片優秀與否的重要考量。

縱觀世界電影發展歷程,“暴力”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和哲學問題,暴力場面在多種題材的影片中的展現長盛不衰,但由於其本身具有的社會功能和道德功能,導演在暴力場面的處理上逐漸歸於一種“美學”呈現,弱化了暴力場面的血腥和沖突感,在表現上趨於柔和的觀感和視覺的盛宴,影片《大追捕》在暴力場面的處理上就別具匠心。

一、打鬥場面的美學處理

由周顯揚執導的影片《大追捕》上映於2012年3月15日。該片圍繞兩宗相隔二十幾年卻被警方認定是同一兇手所為的兇案展開,通過警匪間撲朔迷離的故事將真相娓娓道來,其中暴力情節的存在一方面強化了影片情感的表達,另一方面也推進了情節的發展。片中共有10處暴力場景的呈現,其中最為精彩的當屬影片開端男主人公王遠陽在獄中與人打鬥的情景,四人搏命相爭、刀拳相向,本為血腥氣最為濃重的一場戲,卻被導演打造成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武舞大戲,堪稱視覺佳宴。

(一)色彩情感的運用

色彩情感是一種色彩心理反應,當人在視覺上接收了不同的光信息後,會經由思維並融合過往的經歷等而生發情感,感染人的情緒。影片導演周顯揚很巧妙地利用了色彩情感對暴力場面進行了美化,在降低了打鬥場面的血腥味的同時又完好地保留了暴力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的功能。該片主要採用了昏黃的色調對暴力場面進行了渲染。黃色是一種明亮的色彩,通常給人以燦爛、輝煌、積極向上的感覺,而當黃色被降低色度,雖然會瞬間失去光彩,卻給人以沉重、肅穆的壓迫感,而用在王遠陽與人打鬥的場景中,則一方面弱化了具象斗毆場面帶給人的驚懼感,一方面加強了整個過程的恢宏氣勢,與浴室噴頭潺潺而下的水簾相得益彰,在光影的作用下,充滿暴戾氣息的浴室瞬間化作一個炫目的舞台,成為王遠陽四人的“斗舞場”,張揚而不牽強。

(二)形式化搏鬥場面的打造

電影中音樂的運用能夠在烘托氣氛、美化視覺效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段低回婉轉、舒緩悠長的樂曲是治癒憂傷的良方,渲染影片氛圍,直抵觀眾心田;一段歡快優美、高亢悠遠的歌聲是快樂情緒的催化劑,促進觀眾情感的迸發,使其與影片人物同喜同樂。而在該片中,音樂始終貫穿於王遠陽與三人的打鬥過程中,弱化了喊叫聲的呈現,其中咄咄緊逼的節奏更是增強了整個場景的緊張感,使武舞形式下打鬥場面的戾氣以更加溫婉的氣勢直抵人心,引導人們以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整個過程,從而削減了這個暴力場面的道德意識。

影片開頭,水簾下王遠陽一張揚起的臉像是一個亮相,預示著“好戲”即將開場,果真,鏡頭一轉,映入眼簾的便是在王遠陽的徒手撕扯下一張猙獰的臉,鏡頭中王遠陽對對方的拳腳相向引來被打者的幫手,這些人的出現不是粗暴亂入,而是“踏水而來”,昏黃的燈光,濺起的水滴晶瑩剔透,像是給那隻腳穿上了水晶鞋,畫面絢麗奪目,如果時間停留在那一刻,觀眾該會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吧!但是“好景不長”,幾人廝打在一起,王遠陽扭曲的臉龐盡收眼底,此時一個慢鏡頭的運用,道盡了他被打的痛苦,而少去了凶暴之氣。王遠陽掙扎之餘用腳踹開了對面的人,此人倒地時還是一個慢鏡頭的處理,借著飛舞的水花,眼前又是一個優美的“舞蹈地面動作”,美輪美奐。與此景相同的處理還有被王遠陽打到暈倒而撞牆的人物形象,撞向牆壁的瞬間,都在慢鏡頭的處理中,與周圍晶瑩的水線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整個過程中,幾個人扭打的場景,都被呈現於全景鏡頭中,霧氣繚繞,水聲陣陣,健碩的身體線條,無一不為弱化場面的暴力氣息發揮了作用,給觀眾呈現了一出優美而壯闊的舞蹈大戲。

二、暴力虐待場面的美學處理

影片中有兩段對立且糾纏不清的關系,都與在音樂方面極負盛名的徐翰林有關,他是殺死養女徐依雲並偽造現場掩蓋真相最後嫁禍於人的兇手,又死在也有著他養女身份的徐雪的錯手推搡下。徐翰林與兩人的糾纏在於他看不得他的養女們與任何男人的交往,一旦發現,哪怕是眉眼間傳情,都要被他侮辱和大罵。影片中徐翰林的第一次暴怒源於他在接徐雪放學時發現有一個男生對徐雪微笑,雖然當時他並沒有什麼反常的反應,還友好地和徐雪就讀學校的校長談笑風生,但回到家後,他就像是變了一個人,對徐雪大肆唾罵,罵她不要臉、不知廉恥,言語之間盡是變態與不堪,完全不是一位父親應有的姿態。

面對徐翰林的質問,徐雪一句“沒有”就遭到了他的暴打,顯然這個回答並沒有讓他滿意,但接下來的情形則充分顯露了徐翰林的變態,他一方面對徐雪否認的回答產生質疑,逼她承認與那個男生有關系;一方面又阻止徐雪產生與其他男生在一起的想法,而且還摸徐雪的手,與她耳鬢廝磨,告訴她這么做都是為了她好。徐翰林對徐雪第二次暴怒發生在發現徐雪將電話號碼告訴了別人,在並未弄清這個電話到底源於哪裡時,就對徐雪一頓暴打,不問青紅皂白就辱罵徐雪太不要臉了。這兩個場景的處理上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徐翰林的暴打還是辱罵,徐雪都沒有任何反抗,這無疑弱化了兩者對抗間的沖突感。此外,這其中還穿插了4個徐太跪拜佛前的場景,這是對徐翰林罪惡的救贖,也化解了影像的戾氣,緩和了觀眾的情緒。徐翰林與徐雪的第三次沖突其實是第二次沖突的續寫,徐太的口供道出了徐翰林死亡的真相,而徐雪也第一次對好朋友吐露心聲,承認是自己失手將徐翰林推下樓。第三個場景中,徐翰林的行徑更加惡劣,其下手之狠戾透著殺氣,徐雪被推向酒櫃,酒瓶瞬間倒落,足以見得徐翰林推搡徐雪力氣之大,而後徐翰林仍沒有放過虛弱倒向沙發的徐雪,這時徐雪開始反抗了,她拿起棍子打向徐翰林的腿,但此時導演則採用了近鏡頭,鏡頭中徐翰林的腿和後背成為主體,弱化了整個爭持場面的緊張氣氛。

徐翰林與徐依雲的沖突源於徐依雲想要帶著孩子離開家裡,她打電話求助男朋友王遠陽,沒想到這一切被本來因為酒醉熟睡的徐翰林聽到,他因此而暴怒,大力將徐依雲推向牆壁和鋼琴上,最後推到地上,徐依雲被地上的尖銳物扎到,然而這一切並不足以消解徐翰林的怒氣,他拽起徐依雲倒在床上,嘴裡說著讓她說話,卻狠狠地捂住她的口鼻,最終徐依雲死在他的手裡,為了掩蓋自己的罪惡,徐翰林撕碎徐依雲的衣裙,製造了她被奸殺的偽證,並報了警,打開門想讓王遠陽替他背死罪,此時應徐依雲要求來接她們母女的王遠陽趕到徐依雲的家,看到徐依雲被害的場景,他驚呆了,警察趕到,王遠陽成為這起謀殺案的嫌疑人。這一場景中,徐翰林對徐依雲動手的整個過程中,除了眼淚的控訴徐依雲沒來得及說一句話,沖突感因此而大大減少,另外,雨簾下徐翰林殘忍謀殺徐依雲的情境被模糊化,削弱了血腥氣的呈現,使徐翰林殺人的整個經過在情緒渲染上柔緩了些,更易於觀眾接受。

三、警匪暴力對峙場面的美學處理

影片中10個暴力場面中有5個是王遠陽與警察之間的暴力對峙。第一個是王遠陽接受審訊的過程,面對警方的暴力質問,王遠陽一聲未吭,被逼到忍無可忍,他的一句“不是我啊”卻遭到警方暴打,一腳將他從凳子上踢下來,揪住他的頭撞向桌角,但此時鏡頭並未直接對這一情景進行細致的刻畫,而是通過晃動的桌腿展現出來的,削減了血腥感。整個過程中音樂元素再次被啟用,肅穆低沉的樂曲似乎在為這個無辜青年鳴不平,銀幕上大片的黑色一方面透出回憶的味道,同時也加強了壓抑感,雖然視覺上觀眾並未看到更多王遠陽被打的細節表達,但從心理上卻已經感受到了他的哀怨,這是導演對該場面的處理之美。

王遠陽對警察實施暴力行為的第二個場景其實算不得一場真正的對峙,他來找阿螢並用衣服罩住她的頭卻並未給她造成致命的傷害,隨著後來的情節推進可以知道,他去找阿瑩的目的其實是想引導警察偏離真相,將罪責引到自己的身上,替親生女兒徐雪頂罪。王遠陽挾持阿螢走進房間,抵抗中的阿螢被王遠陽抱起掄到地上,過程中阿螢的腿掃向桌上的酒瓶等玻璃容器,瓶子散落摔下,是兩人沖突間力量的最好詮釋。阿螢被迫躺在王遠陽身上並掙扎時,鏡頭為觀眾呈現了阿螢的視角,一個被衣服蓋住的白色空間,壓迫感頓時倍增,加強了阿螢的情感訴說,無助而恐懼。

王遠陽與警察的第三次對峙是與整個案件的推動者林正忠的對決。林正忠是個“死腦筋”的警察,執著而倔強,為了探求真相不惜付出一切。林正忠懷疑王遠陽是徐翰林被殺案的兇手,意圖套出口供將他逮捕。林正忠在懲教所等到來報道的王遠陽,並將他帶到大嶼山,那個王遠陽與徐依雲曾經常常約會的地方。纜車上,林正忠對王遠陽循循善誘,試圖讓他承認因為恨徐翰林不同意他跟徐依雲在一起而起殺意,出獄後就殺了他,無奈20年牢獄中隱忍的生活已經讓王遠陽聲帶受損,他已經說不出任何話了,而他的手勢林正忠也並不理解。而後王遠陽猛然拿出刀子,與林正忠兩人扭打在一起,這一切在林正忠掏出手槍後結束,然而這並不是結局,顯然,此時王遠陽在獄中的苦練顯現出成效,林正忠並不是他的對手,林正忠頭部被打後,變得暈暈乎乎,王遠陽趁機對纜車底部開槍,並用力踩踏,最終他和林正忠掉下來摔倒在山林中,王遠陽一瘸一拐地逃跑了。在這場沖突中,肢體語言的表達淋漓盡致,但導演卻將場景選在了美麗的大嶼山,綠意盎然、遼遠開闊的視野帶給觀眾非常美的觀感,不失為一場視覺上的享受。

王遠陽與警察對峙的第4個和第5個場景源於同一事件,王遠陽面對的對立者同為警察,但他卻有不同的目的。金鍾大廈裡面,黑暗中王遠陽隻身打傷了兩名警察並拿走了他們的手槍,黑暗場景的設置,摒除了部分打鬥過程的暴力感,而警察的喊叫聲為這場爭斗做了說明。之後,王遠陽來到女兒身邊,將帶有徐雪母親徐依雲照片的項鏈戴在已經暈過去的徐雪身上後離開。而後,由林正忠帶隊的警察趕到,卻是王遠陽開槍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王遠陽將他們引到天台,天台上在槍聲中飛奔的王遠陽矯健的身影,又一次為畫面增色,添一抹美感。最後王遠陽站到天台邊上,林正忠趕過來,他已經知道了一切,他丟掉手槍,屏退身後的同事,向王遠陽道出自己所知的真相,而他所敘述的王遠陽和徐依雲都是受害者,徐雪是殺死徐翰林的兇手這一線索的確就是真相所在,王遠陽聽完之後用已經壞掉的嗓子發出了咿咿呀呀的聲音,然而他最終說出了什麼,林正忠的理解對不對,都聽不到正確的答案了,為了替女兒頂罪並把這件事做到天衣無縫,王遠陽選擇了投進身後的萬劫不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意圖換來女兒的新生。深沉的父愛掩蓋了一切,包括暴力,包括隱忍,包括真相,這是導演的高明所在,也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和美好。
猜你喜歡:
1. 電影類的論文參考範文大全

2. 電影類型的論文

3. 關於科技論文3000字左右

4. 電影類的論文例文

5. 有關於電影論文

3. 《天使愛美麗》中的色彩與光線分析

《天使愛美麗》中的色彩與光線分析

這部精靈古怪、充滿了奇幻想像力的影片是法國電影怪傑讓-皮埃爾·儒內的傑作。儒內早年憑借一系列頗有特色的短片確定了自己的電影風格,他偏愛於那些非同尋常、甚至帶有卡通色彩的人物形象和超常規的攝影角度。

一、 影片的整體色彩風格

在其影片色彩處理上,導演強調的是一種以暖色調為主的把互補色並列放置在一起的關系處理,並強調色彩的對比,整個電影構圖完全是油畫重彩樣式,就象女主角黑色的瞳孔與鮮艷跳躍的紅唇,在法國標准得明朗陽光之下,讓觀者有種對生活的暖意與敬意,隨著情節的層層推進,色彩配合人物的情緒變化,將上世紀巴黎的景緻慢慢舒展開來,淡淡的懷舊風格躍然。色彩隨著音樂在流動著,但又有戲劇式“停頓”的固有色。整部影片充分體現出創作者的印象主義色彩與構成主義色彩的完美統一的色彩風格。

二、 影片中光線及色彩處理的特點與整個影片故事情節的發展關系

導演儒內在影片中的時間雖然是現代的,但其實際意境確是他充斥童年記憶的50年代色彩的美麗巴黎。

主人公艾蜜莉,打小就是一個與寂寞的孩子。不能上學,金魚和母親又先後離她遠去。父親也變得孤寂。母親曾送給她一個二手柯達相機,鄰居利用艾蜜莉的天真無知,哄騙她相機有個致命的缺點,會引發一連串意外事故(畫面一)。由於艾蜜莉拍了許多風景照,入夜時她內心充滿疑慮與恐慌(畫面二),她凝視電視,內心充滿罪惡感(畫面三)。攝影機以小艾蜜莉的主觀視點來表現小艾蜜莉的恐慌心理,電視里的漫天大火(畫面四),火車出軌,一架波音747墜毀,艾蜜莉恐懼的眼神光。

導演為了獲得人物和光線上的變化,攝影機緩緩向艾蜜莉推過來,這是以天使的廣角視角進行拍攝,深咖啡色的大沙發上坐著小小的艾蜜莉,大面積有節奏光感的淺黃色木板牆與艾蜜莉的粉紅色外衣形成強烈的對比,人物臉部的造型光線做出一個亮暗反差截然分明的一個光效(畫面二),完全是一個假定的主觀光源光效,隨著鏡頭的推進(畫面三),表現了艾蜜莉孤獨的'心靈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疏離。這種光效一方面從造型上可以襯托出人物的矛盾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從情節上對艾蜜莉的未來命運的一種視覺上的暗示。

畫面中的色彩結構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重要的色彩放在了光影裡面,隨著鏡頭的推進,最經典的是右上側純綠色(固有色)花盆的呼應(畫面一),雖然是固有色,但由於鏡頭的推動,色彩在光影下也在流動,這時的綠色在主觀層面上具有狹義的象徵意義。粉紅色外衣與綠色的互補色和艾蜜莉鞋面上的一點藍與牆面黃色的互補色構成了一種重要的色彩組合樣式,這種組合樣式呈現出的是既對立又趨向統一的圓滿狀態。隨著光影與鏡頭的流動,這種人物內心的情緒變化強調的是色彩的流動性,傳達出的是主人公的焦慮與不安。這時的粉紅色象徵著艾蜜莉被壓抑的情感,這時的純綠色在畫面整體中具體而又鮮明地顯示出一種特殊力量的作用過程,即寧靜、安詳,隱喻著艾蜜莉即將到來的生命轉機。

;

4. 電影的論文參考範例

電影藝術發展至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成為大眾休閑生活的一部分。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光與影在電影中的作用

電影膠片就是通過多次的曝光,通過顯影液、定影液把光影儲存在膠片上,這只是對光影的初級運用。隨著技術的發展,色彩、聲音等在電影的運用,人們卻慢慢的忽視了光與影的作用。普通的觀眾一般觀看影片時,不會關注到電影中光與影,理解光影有利於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影片。

一、光影具有幫助敘事、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我們一般不難發現在電影中出現這樣的畫面,像表現陰暗、恐怖、的情節,來表現緊張的心態,而且恐怖的節奏越開越快,心臟隨著光與影襯托出來的畫面節奏跌宕起伏,一直到影片的結尾。一般表現這樣的畫面運用黑色冷光 的光影環境,來引起心理上的共鳴。還有一般運用陰影來表現時間的流逝,像樹的陰影的變化,人影的位置的變化等都能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具有推動的作用。在《瘋狂原始人》為了逃避地質災害,蓋帶領著瓜哥一家去尋找蓋所說的避難的地方,每當蓋提到這個地方,在畫面中這個地方發出強烈的散射光,吸引著人們,推動故事主線的發展。

二、光影能夠塑造人物的形象

光影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電影的黑白時期,光與影的應用非常的明顯,在我國建國早期的黑白電影時期,表現漢奸或者日本人的醜陋面目時,除了特寫的低角度鏡頭外,還需要頂光或低光來強化面部的輪廓,來突現出他們猙獰的面孔。在表現正氣、剛正不阿的形象時,運用低光和正面光。在影片《英雄虎膽》中土匪在燒殺山下的村民時,土匪表現出的面目表情,在低光的照射下,閑的能加的猙獰。

三、光影能夠製造懸念

一部電影中懸念的設定,可以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故事的結構的預設、攝影機鏡頭的安排、道具等等都能製造懸念。而且光與影也能夠很好的變現懸念,這也是一些導演非常注重的表現運用的手段之一。但光與影的運用需要心理學的應用,使光與影在觀影人的內心產生共鳴。像【德國】於果?明斯特伯格提出的關於注意力、記憶、想像的情感等,在論證中進一步精細地處理主題的認知問題。明斯特伯格為不同的心理元素找到了對應的電影形式,這是電影處理時間和內心經驗的方式等等。這些所表達的理論需要和人們大致同一認同的心理認知。在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畫面多次出現湖對面一閃一閃燈的光影。讓人思索,製造懸念。

四、光影能夠營造不同的環境

在人工光與自然光的配合下,它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環境情調,傳達不用的心情,比如能夠傳遞溫馨、悲傷、恐怖、浪漫、的環境。導演或者製片人能夠運用光影表達出影片當時環境想要表達出的思想。觀眾一看畫面的環境,就知道給人的感覺,就能夠大概知道要表達的情感色彩,或者能夠在內心心中形成接下來可能要發出的事情。給自己一個預期。在這里就不在多說通過光的角度、光的型別以及燈光的運用等等,產生不同的效果。在《夏洛特的煩惱》中,夏洛做夢回到高中時代的場景,在畫面中以黃色為底調,然後在教室外打進柔光,然後在通過光的散射使教室變成一個溫馨、憧憬的環境。

五、光與影能夠揭示人物多樣的心理

光也可以在電影中發揮它的表現非物資世界的那種不同尋常的感染力。在心裡的表達,光影的運用能夠表達出影視人物的心裡。在認識人物的心裡就必須運用電影心理學的研究。用陰暗的光,閃爍的影來表現人物內心飄忽不定、丑惡、陰險、等心裡,來丑畫人物的一面。應用強光或者柔光,無影的畫面來表現出純潔、崇拜的心理,美化人物。當然,我說的是約定俗成的,大眾一般認定的情況。也有特殊的情況下,非常規的運用也是有的,光影的運用也是可以多變的,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不同的光影展示不同的心理。在影片《夜訪吸血鬼》中,湯姆?克魯斯?布拉德走在晚上的的馬路上,路邊的幾盞路燈在霧的遮蓋下時隱時現,表現出湯姆?克魯斯?布拉德對當時自己的迷失,孤獨無助的心理狀態。

六、光影能夠美化畫面,產生詩意化

現在無論是攝像還是照像,對畫面的要求不斷地提高。雖然長焦距加特寫鏡頭能夠虛化背景,突出被射主題。但是如果沒有光參與下,拍攝的畫面只是將原有的畫面拍攝下來,只是有其型,而沒其神。但是加上光影之後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就會感覺畫面有了靈性一般。長鏡頭產生的朦朧感再加上光的促進作用,使我們在朦朧的畫面下產生無限的遐想,產生詩意化。在《猩球崛起》中,在影片的最後凱撒打敗了科巴,各種被破壞的景象,讓人感覺非常的雜亂。但是在黃色的光線在窗外照射進來,畫面頓時讓人感覺是那麼的靜謐、和諧,產生嚮往和平美好的詩意化。

「視覺戲劇的奧妙和偉大就在於運用光的無限變化來表現整個生活,包括人的各種思想感情、意願沖突和勝利,它只把人和物體當做光的具體形態來理解並且根據劇情的主導思想來和諧地安排它們」。借用卡努杜的話來說:「戲劇對光如此的重視,對我們來說具有借鑒和指導的意義」。我們應當重視光與影的作用,讓光影在電影中能夠起到應有的價值。

<<<下頁帶來更多的

5.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集

近年來,好萊塢電影是世界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實現了運營與藝術成就方面的完美結合。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篇1

論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

[摘 要] 縱觀美國電影美術的發展,主要是以好萊塢電影的誕生作為分界點。好萊塢電影無疑是世界電影關注的焦點,在當代影視領域中獨領 *** 。從好萊塢電影美術風格的變化發展來看,其具有三個鮮明的發展階段,即興起、黃金時期以及現代電影美術三個階段。本文聚焦於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分別例舉出不同時期的優秀好萊塢電影作品,通過對電影場景、製作技術、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分析,並從不同的視角總結出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

[關鍵詞] 好萊塢電影;美術風格;電影美術

美國好萊塢電影自誕生以來就成為引領世界電影潮流的先鋒軍,在當代影壇中占據霸主的地位。從好萊塢電影的美術製作來分析,它的美術風格並不能完全掌握,無論是經由影片公司製作的還是獨立製片的電影,都因為電影題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而不斷形成了現今電影美術的發展態勢,即具有變化性、飽滿的想像思維以及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因此,且不論好萊塢電影的投資成本,其獨樹一幟的電影美術創作風格也是值得我們返伍學習的重點。

一、超級場面創造的大片風格

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首先表現在具有巨集偉場面的大片風格,把人物造型、動作及其堪稱完美的音畫效果結合在一起,引領觀眾體驗到一次又一次的視覺盛宴。例如在1916年由大衛・格里菲斯拍攝的好萊塢電影《黨同伐異》中就展現出大片級別的美術風格,影片把同一時期的構築式布景展現得淋漓盡致,並邀請了著名的雕塑家弗蘭克・渥特曼主要負責影片的美術設計工作。相信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鏡頭畫面中呈現出來的精彩絕倫的視覺藝術,包括恢弘的場景、別具一格的建築、富有形態感的造型設計、望不到盡頭的廣場、密集的人物運動,影片中包含的這些美術元素無疑使其成為視覺藝術的一大奇觀。再者,影片中刻畫的「巴比倫宮」,這一建築的規模可謂是令人驚嘆,在廣大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建築也成為空前絕後的美術場景。因此,電影《黨同伐異》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好萊塢電影場景造型的大片風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一型別的電影作品往往以視覺沖擊作為主打,電影場景具有恢弘的氣勢,猶如排山倒海的氣魄,使電影場面形成一個巨大的美術造型,可容納多人的運動,影片所營造出來的美術風格無疑是極盡奢華的。在此之後的好萊塢電影紛紛把《黨同伐異》作為電影創作的典範,這種大片風格也逐漸得到了發揚和繼承,特別是當代創作出來的好萊塢電影,一些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影片無不具有大片風格和超級場面。

二、製片公司所屬的風格與裝飾風格

同一型別的電影作品在視覺上產生了不一樣的藝術效果主要歸因於來自於不同的出處。在好萊塢電影美術的發展歷程中,曾經一度出現了以片廠公司作為辨別的系統,並通過美術設計師與導演等人一同商議,決定影片的美術場景、服裝以及風格。而電影的裝飾風格則在查爾斯・霍爾等人所屬的影片公司得到了體現,他們往往通過不同的裝飾讓整個場景空間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並營造出不同的美術風格,這就直接促使影片的外在材質存在明顯的區別。美國著名的扮銷美術指導漢斯・德賴爾原先從事於德國的製片廠,所以不難理解他的電影創作中存在顯著的簡練風格,這是歐洲人獨有的風格,同時他還擅長於營造出富有浪廳世游漫、美輪美奐的美術場景,慣用較為奢華的裝置場景,正是由於漢斯・德賴爾個人的審美風格,才逐漸地促使派拉蒙公司的影像風格形成。

另一個聲名鵲起的製片公司當屬環球電影公司,主要是由赫爾曼・羅斯以及查爾斯・霍爾共同營造出較為陰沉和抑鬱的美術風格。幾乎每一個製片廠製作的電影作品都可以從環境中抽取典型的裝飾風格,並且他們的創作調性也能展現出具有不同審美藝術的生活質感,凸顯出場景的基調,彰顯出製片公司所具備的裝飾風格。在好萊塢電影的製作中,偏向於質朴感的現實主義風格是華納兄弟公司特有的視覺感受,這一風格有賴於安東・格格特的塑造。在20世紀享譽全球的福克斯電影公司的美術風格則是由威廉・達林等人共同確定的,他們分別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塑造富有特色並符合本公司特徵的美術風格。於1928年成立的雷電華電影公司是好萊塢黃金時期的電影公司之一,當時是由范內斯特等人作為主要負責人,並成功塑造了羅傑斯的音樂片,1941年的好萊塢電影《公民凱恩》就凸顯出這種裝飾風格。

三、數字技術與電影美術結合創造的視覺風格

一般來說,傳統的電影特技製作手段對好萊塢電影的風格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嚴格說它只是一種電影創作的手段,並呈現出現實無法完成的鏡頭畫面,但因為受到創作工具、技巧等方面的制約,還無法展現出立體的、富有動感的影視畫面,這一點從早期創作的電影作品《賓虛》等就能窺探一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好萊塢電影的創作也實現了質的突變,之所以當代好萊塢電影能在廣大觀眾的心裡占據一定的地位,還在於其具有質量的保證,具體表現在富有美式特徵的多樣性場景、跌宕起伏的情節設定以及精良的特技效果。

好萊塢電影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趨成熟,「數字特技」對電影的影像語言產生了突出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特性的藝術表現力的不足問題,從而實現了完美視覺效果的呈現,使電影特技的藝術手法演繹得淋漓盡致。以1977年拍攝的好萊塢電影《星球大戰》為例,其首先開啟了工業光影魔幻的數字技術。及至1992年,由詹姆斯・卡梅隆等人共同創辦的數字公司成立,標志著數字技術與好萊塢電影實現了完美的結合,並走向了電影創作的高峰時期,成功為電影藝術開啟了全新的視覺享受。隨著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的誕生,這一部影片被公認為現代技術的奇跡,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傾注了自己對數字技術的熱情和智慧,為觀眾展現出一個跨越一億四千萬年的恐龍時代,讓存留在廣大觀眾心中的夢想回歸到現實。

在此之後的好萊塢電影,例如1994年拍攝的電影《真實的謊言》、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等經典影片無疑不是數字技術和電影美術風格完美結合的例證。尤其是在2009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立體電影《阿凡達》更是創造了數字技術的一大奇觀,充分地展現出現代化的視覺風格;2010年由克里斯托弗・諾蘭拍攝的科幻大片《盜夢空間》,再一次給觀眾帶來了視覺藝術的驚喜,引領觀眾穿梭在夢境與現實之間,可謂是完美的視覺盛宴。這些好萊塢電影的創作手段幾乎改變了電影藝術的發展態勢,實現了從傳統介面上升到全新材質的電影製作,在這其中最突出的成就還在於視覺層面的提升,就如同美國視效專家比爾・喬治所認同的,電影今後的發展就是數字技術。當前,影視領域已經邁向了數字時代,數字技術必將完善好萊塢電影的製作,盡顯好萊塢電影視覺風格。隨著數字技術不斷革新和發展,對於影視領域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飛躍,它把萊塢電影的視覺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為其今後的發展開拓了全新的技術領域。

四、混合式現代風格

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但是要恰當地評價其具體的風格是一件難以把握的事情,雖然當前好萊塢電影的美學特徵都是通過形象片展現出來的,然而透過這些形象所展現出來的美術風格,就如同好萊塢電影本身一樣,並沒有生成固定的創作模式,所以都是一種寬泛的外在介面。當前,隨著新媒體一度成為決定電影美術走向的因素之一,追求創新和現代化的創作理念促使電影的表現形式走向了邊緣化的趨勢。同時,視覺理論以及西方哲學思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導致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發生突變,當代好萊塢電影美術已經展現出多樣化的創作,並積極打破了傳統的介面,影片的表現方式不盡相同。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誕生之初至今,極少出現單一化的電影美術風格,即使是寫實主義等型別的電影美術風格也並不是以單一的風格為主,創作者時常在主體風格中融入其他的電影元素,但不會影響影片的整體美術風格,因為在大多數的美術場景中都緊密地切合主體風格,並採用多種不同的表現手法。例如2005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美國怪談》,導演把故事背景切入到現實空間,但是影片中出現了許多夢境的畫面就是採用了超現實的手法來展現出強烈的視覺效果。而其他的好萊塢電影,如2000年上映的《入侵腦細胞》、2005年的《罪惡之城》等都是沿用了相同的影像表現手法,在這一型別的電影中最為鮮明的美術風格則是混合式表現風格,例如基努・里維斯的代表作品《黑客帝國》系列就綜合了多種表現形式,把東西方的功夫片、童話、漫畫、科幻片等元素都交融在一起,凸顯出混合式的表現風格。

另外一部好萊塢電影《閃靈俠》於2008年上映,這部影片的創作也運用了多種語言風格,包括現實與超現實的元素,同時也備受後現代主義文化的薰染,這些元素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具體的表現,展現出一種混合式的現代美術風格。好萊塢電影《閃靈俠》還著重凸顯出具有美國式黑 *** 的美術風格,影片中採用了平面原理,雕塑、動畫等電影元素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在電影的創作中並不局限於單一的形式,無論是視覺形象還是表現方式都實現了多元化的發展。混合式美術風格的誕生與數字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並與新媒體藝術相互作用,成為好萊塢電影創作中的主導美術風格。

五、結 語

總之,好萊塢電影美術本身就是一個繁雜而又龐大的體系,如果純粹從表層含義來分析是很難把握其本質的,但通過列舉出不同時期內的好萊塢電影作品及其表現形式,無疑讓我們對好萊塢電影美術風格有了大概的了解。本文分別從不同的視角來概括出當代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這些觀點或者是經由考察,或者是個人的主觀看法,不可否認對問題的探析存在認知上的限制。但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好萊塢電影,其電影美術必將與影視作品一樣還會延伸出更多富有創新性的美國風格,要真正地把握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就應對其不斷認識和探究,才能把握住好萊塢電影美術的發展取向和風格。通過對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進行分析,也可以警醒我國的影視工作者也應注重藝術的創新,對我國影視領域的發展具有學習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全榮哲.淺析好萊塢電影美術[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05.

[2] 陳同基.淺談現代電影海報中美術藝術的表現手法[J].中國藝術,201201.

[3] 趙風民.白色銀幕上的美學鋒芒――淺析中國當代電影部分美術造型元素的內涵特點[J].當代電影,201209.

[4] 胡佳佳.中國電影中美術設計元素探析[J].電影文學,201206.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篇2

談好萊塢宗教電影與文字之間的關系

【摘 要】電影《埃及王子》以《聖經・出埃及記》為基礎,對一個耳熟能詳的宗教故事進行了好萊塢式的改編。電影《出埃及記》表現出現實主義的基調,彰顯著人的精神,凸顯著娛樂性。而文字的《出埃及記》則表現出宗教的基調,強調了神的威嚴,體現出神的不可侵犯性。這兩者是各有取捨,但是並不妨礙兩者之間的相互促進。

【關鍵詞】出埃及記;埃及王子;現實主義;神本主義;好萊塢影像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同經濟、政治、宗教、科技有著空前密切的聯絡,而電影對其他藝術種類的吸收容納更是它快速發展的力量之源。而以語言為載體的文學作為一種成熟發達的藝術種類,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開始階段就承載著記錄歷史的變遷、文明發展的重任。年輕的電影對古老文學的汲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說電影以文學為根基,用影像來表達自己的存在方式。但是電影並不拘泥於對原著絕對忠實的改編,而是根據視覺藝術的特點,呈現出自由選擇的狀態,其落腳點注重的是電影的「影像本質」的展現,也就是展現出來的畫面是否好看的問題。電影《埃及王子》和文字《出埃及記》之間由於各自的特徵不同,導致各自呈現出不同的取向。

一、電影的現實主義基調,文字的宗教基調

麥特白指出:「雖然好萊塢為觀眾逃避現實生活提供了承諾,但它卻始終保持了社會的慣例,在情節和主題中,仍然描述了一種我們可加以辨識的社會狀況。」現實主義的基調一直是好萊塢電影的主調。吳貽弓以「現實主義依然是不可取代的」為題,認為「美國電影是非常現實主義的,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美學形式,根本上說是現實主義的,否則不會調動全世界的觀眾。」關注現實的人的生活,才能在票房上大獲全勝。藍愛國認為「好萊塢電影奇觀思維和夢幻邏輯的底層結構原則仍始終是大眾現實的生存狀態。」好萊塢電影經常探討的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如事業、愛情、家庭、社會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生命在現實中每天要面對的諸多事情,反映出電影對人生的思索。

基本上來說,電影《埃及王子》只是借用《聖經・出埃及記》中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和大致的情節,憑借著書中描寫的寥寥幾段話,通過電影的虛設,成就電影版的《埃及王子》。電影著重渲染的摩西的愛情和事業。電影的前半部份都定格在摩西的成長和愛情的收獲上,摩西的事業是伴隨著他的成長而進行的。摩西作為神的代言,替神來完成拯救大眾的使命,影片呈現出一幅幅現實主義的畫面。從總體上來看,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人間英雄的故事,我們處處看到是作為一個人的英雄事跡,其間經歷很多的磨難,而不是僅僅依仗神的威力。電影只講述了文字《出埃及記》前半部分的故事,對後半部分就沒有提及。好萊塢版本《埃及王子》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法老的殘酷統治,奔向幸福之地中就結束了,英雄在救美與救世中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好萊塢的英雄主義情結,強調了反抗壓迫,追求自由的美國精神。

《聖經》文字重在描寫耶和華的威力和對民眾的恩惠。文字的重點在對耶和華神威的展示上,在「神召喚摩西」和「神賜摩西行神跡的權能」中,摩西見識了神的法力無邊,然後神讓摩西去代替他拯救自己的子民。摩西按照神的指示,見法老請求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去尋找自己的幸福。但是法老不肯,文字中就描寫神的雷霆之怒,降下十災,即血災、蛙災、蝨災、蠅災、畜疫之災、瘡災、雹災、蝗災、黑暗之災、擊殺長子的警告,最後到埃及頭生的被殺,都在著重描述神的奇跡。過紅海的時候,神在海中劈出一條生路讓以色列人避開埃及人的追殺,同時又把埃及人全部淹死。耶和華的力量讓以色列人頂禮膜拜,這在文字的4到14章中重點描述,顯示出神強大的威力。摩西作為一個人,在文字中成為神的傀儡,摩西所有的力量都來自這個無所不在的神,而且處處要顯示出神的威嚴和神的不容懷疑。文字的長度分為40章,在15到40章中,描寫了曠野的旅程、在西奈立約、有關崇拜以及會幕的指示、盟約的破壞與重定、建造會幕的事情,都在渲染宗教的氣氛。

二、電影的娛樂性 文字的神聖性

在克羅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經典闡釋中,道出了好萊塢電影人的智慧。他們總是能讓任何電影去適合當代人的當下口味,以美國當代的文化價值去演繹一個千古的聖經傳奇,既能體現出人文精神,又能和商業元素結合。基督教和大眾娛樂的結合能否「使自己免於臣服於文化時尚」而保持自身的神聖性也不得而知。當今的時代技術發展迅速,而且多元文化流行的時代,宗教的神聖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在影像中表現出來,的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世俗的娛樂性與宗教的神聖性畢竟還是有所沖突的。文字充滿了宗教的嚴肅性,在文字中,絕對禁止任何對神不敬的行為,連神的形象都是不容許被塑造出來,否則會被降以災難。神沒有形象,不容許凡人褻瀆。文字處處都在加強這種神聖感,而不允許有任何的懈怠。因此,聖經中的人的自由與權利不是與生俱來的,要聽命於上帝的意志。這些權利來自上帝的賜予,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標准。人要愛神,因為神就是真理,不容有半點的懷疑。而且要與上帝建立正確的關系還有一點就是人類要彼此相愛,建立一種和諧相處的根基。只有這樣,神對人的拯救才能最終獲得成功,而文字的神聖性也在救贖之中體現出來。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聖經故事與當代美國流行元素的拼貼。電影的娛樂性主要提供視聽 *** ,在乎視覺和聽覺的享受。同時在情感層次上,提供滿足人 *** 望的內容,講究的是以情動人。好萊塢電影慣於營造美國夢想和精神,對和平、自由的嚮往與追求成為寓教於樂最好的詮釋。再者動畫片用科技的手段將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場面繪制出來,比如水變成血水,紅海中出現的路,電影用自己的魔術效應,讓我們的視覺感官得到強烈的沖擊。摩西分開紅海那一段,雖然只有7分鍾,但是由16畫師花上3年心血,經歷318000個電腦製作小時完成。這是動畫中首次出現超高真實度的水,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觀眾不厭其煩地選擇相同的型別電影,除了滿足自己期待視野不會落空外,更深層的原因是在熟悉的影像空間中去尋找視覺娛樂。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娛樂下,消解了宗教帶來的壓迫感。

三、文字與影像傳播的互動性

盡管文字和影像這兩者是有矛盾的,但並不妨礙兩者之間的相互促進。電影依然要忠實於文字最核心的內容與框架,尤其是面對一些經典文字,更是慎重。如果改編太背離原著文字,會引來很多指責和批評。影象的優點是生動形象,資訊量大,但是影象淺顯易懂,直白解說,理解的難度很大程度上降低,缺乏審美上的想像力,觀眾只需被動接受就可以了,一些研究大眾媒體的人對此是有著清楚的認識的。人面對文字是要主動思索,進行想像虛構的難度,這種閱讀的樂趣就在陌生化的語言中得到延伸。歷史上,影象總是處於被歧視的地位。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著名的「三張床」理論就把影象看做最低階的摹本。在《聖經・出埃及記》中,人們要給神塑造形象,把神塑造成一隻金牛犢的樣子,結果引來了神的憤怒,給民眾帶來了災難。同樣,在把文字改編成電影的時候,很多人對影像的製作也是頗有微詞的,因為影像抹殺了人的想像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影象的傳播已經無處不在,而且還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促成了人的現實活動。

四、結語

如此看來,影像和文字之間的不同是基於各自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各自不同的藝術門類的特點來規定的。每一個藝術門類的都有自己各自的特點,每一個藝術門類想要去和別的藝術門類相關聯,都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自己的特徵問題。文字以語言取勝,電影以畫面取勝,電影對文學作品的改編,一切都源自於對自身完美的追求,採取一種「拿來主義」的原則。好的影像傳播不會丟棄文字的人文情懷的核心價值,而好的文字也力圖通過語言來展現自己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 [美]理查德・麥特白著.好萊塢電影[M].華夏出版社, 2005.

[2] 吳貽弓.現實主義依然是不可取代的[N].社會科學報, 2006-6-1.

[3] 郝一匡等譯.好萊塢大師談藝錄[M].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8.

[4] 麥格拉斯Alister McGrath著,董江陽譯.福音派與基督教的未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

6. 有關動畫電影研究論文

作為文化傳播手段之一的動畫電影,已經越來越受到觀眾們的喜愛,它作為一種文化、一種影視文字,同樣不能免疫於全球化的潮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淺析色彩在動畫電影中的表現 》

[摘 要]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 發展,特別是動畫電影的產生,為現代人們的生活留下了無數的 藝術享受。從美國動畫電影到日本以宮崎駿動畫電影為代表的動畫產業以及中國剛剛起步的動畫電影,都離不開色彩元素的表現。本文從多個色彩角度方面進行分析說明,更加體現出了色彩在動畫電影產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色彩;動畫電影;表現

當我們在電影院觀看動畫電影時,無不對薯燃這些創作者的作品贊嘆不已,拍手叫絕。那又是什麼吸引著每一位觀眾,打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靈呢?是聽覺 語言和視覺語言共同造就而成,色彩無疑是動漫電影視覺語言元素的編碼和造就者。自然界中離不開色彩,生活中離不開色彩,現代動畫電影同樣更加離不開色彩。

動畫電影自從成為電影的一大門類後,完成了從黑白二維無聲片到立體音效三維彩色動畫片的逐步演進過程,到了今天,色彩成為動畫電影中極其重要的視覺元素。一直以來,色彩為動畫電影刻畫角色的情感;營造場景 環境的氛圍、增進劇情、豐富畫面、加強真實感、提高動畫電影本身的欣賞價值起到了關鍵的表現作用。

現代 社會是科技、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動畫電影更是每個國家資訊科技產業發展的風向標,但是每個國家又有著自己的地域風格、自己的表達方式和自己的技術水平,這都通過色彩表現得淋漓盡致。下面本人將對動畫電影中的色彩表現作出以下分析。

一、動畫電影與實拍電影中色彩的不同表現

實拍電影受自然環境、外界因素的影響在色彩表現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動畫電影則不同,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可以根據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場景布局任意發揮。實拍電影中的色彩表現,是通過攝影機的移動,來客觀記錄景物和角色活動變化的,也就是說,這種拍攝方式要求遵循,自然的光影法則和色彩變化規律,其色彩表現是現實生活中色彩的真實寫照。

當然,同樣實拍電影中也有許多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因素的典型例子。例如,國產影片《紅高粱》《英雄》等;國外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當中所表現的,整部影片中始終是黑白畫面處理,只有在集中營中出現的猶太小女孩,畫面處理成了穿著紅色衣服,非常鮮明突出,讓觀眾突然覺得有了希望同時又感覺到了德國納粹的血腥,這里的色彩主觀處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法國影片《天使愛美麗》中,愉快的色彩畫面處理,也摻雜了主觀色彩的表現方法,充分烘托出了法國人天生嚮往浪漫、美好、輕松的生活場景。雖然以上提到的幾部影片多少都在色彩處理上做出了誇張,但是它還是不能脫離現實生活的束縛。

動畫電影在色彩處理上就更加自由,不守拘束,可以天馬行空,因為其中的色彩都是創作人主觀設計出來的,通過逐格拍攝的手繪畫面,或者是電數如虛腦製作的二維、三維影像,來完成更大的表現過程和想像空間。可以通過色彩處理對每部動畫電影中的人物性格進行最大的誇張;對場景進行最細微的描繪,最有利的烘托、渲染;為人物感情、 心理變化、劇情發展做出到位的鋪墊。例如,動畫電影《獅子王》中辛巴、丁滿、鵬鵬一起生活、共同長大的場景處理,橙色的辛巴、黃色的丁滿、紅色的鵬鵬分別在變化中的紫色調、藍色調、綠色調背景中出現,寓意著在這段日子中它們的生活是快樂的、安逸的,同時也為以後的沖突情節埋下了伏筆。

二、色彩在動畫電影中的視覺平衡

視覺平衡指的是在動畫電影中,色彩在鏡頭移動時的位置、大小、形狀變化,所要達到的給觀眾留下的視覺感受和心理感受。最典型的例子:中國早期的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當中橡掘,天神馬監軍與孫悟空的一段打鬥場景,馬監軍和孫悟空穿的都是紅色的衣服,在白藍色的天空下非常醒目。在整個場景的色彩處理中,馬監軍剛出現的時候盛氣凌人,但是最後被孫悟空打敗,其色彩面積由大到小,位置由上到下地變化處理,而孫悟空的色彩面積處理是由小到大的變化。在這一變化中,充分反映出孫悟空的英勇和愛憎分明的性格特徵,從而也符合了廣大觀眾的心理要求。

再如中國動畫電影《寶蓮燈》中,二郎神發怒時製造的火山噴發的畫面,岩漿從中間位置噴發出來,從遠到近流向最下方,直到最後充滿整個畫面,其色調變成一片火紅。象徵著大災難已經到來,從視覺上造成強烈的沖擊力,心理上構成了一種同情感和恐怖感。

三、色彩情感在動畫電影中的 應用

色彩情感一般都會表現在色調上,不同的色調處理會讓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何處理好色調來表達設計意圖,成為動畫電影中重要的技巧之一,下面就對幾部經典的動畫電影進行分析。美國音樂動畫電影《幻想曲2000》,一段音樂故事中描繪著象徵生命的女孩與代表黑暗勢力的火山抗爭的故事。當春天到來時,萬物慢慢蘇醒,畫面整個充滿了淡綠色,顏色隨著女孩在空中飛舞慢慢擴大,隨著音樂的歡快節奏,女孩製造了無數美麗的鮮花,顏色更加豐富了,變得五彩斑斕,女孩的心情很是舒暢、愉悅。但是就在這時,她飛到了火山口處,色彩頓時變成灰黑色,氣氛變得陰森、恐怖,突然之間一雙火紅的眼睛睜開,火山噴發了,霎時間整片綠色大地變成了一片火海,也把整個劇情帶進了 *** ,過了一會兒鏡頭直接切換成灰色調,死氣沉沉,萬物沒有一絲生機,觀眾的心情也會隨之進入最低谷,在找那個女孩的身影,悲傷的女孩慢慢出現,喚醒了一棵將要死亡的植物,立刻色彩又有了生機,從淡綠色到深綠色,再到五顏六色,綠色填充了整個畫面,森林又恢復了以往的生機勃勃。色彩變化隨著劇情的波瀾起伏在不斷地變化,可想,如果沒有這些色彩,其中的精彩劇情又該如何展現。

在國產動畫片《大鬧天宮》中,玉皇大帝指派托塔李天王李靖帶領十萬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時,把花果山團團圍住的時候,整個畫面色調由原來的明快,變為灰暗,陰影從天而降,陰雲中出現了里三層外三層的天兵天將,哪吒三太子與托塔李天王李靖氣勢洶洶地出現在畫面的中央。從情感上表現出了 *** 派的氣勢和勢力之強大,從而在心理上給觀眾造成了一種壓抑感,讓人不得不為孫悟空捏把冷汗,觀眾情緒隨著劇情變化而緊張起來。

四、色彩對比在動畫電影中的體現

色彩有了對比才有了層次,才豐富了畫面。繪畫離不開色彩對比,設計離不開色彩對比,同樣,動畫電影也離不開大與小、多與少、明與暗、遠與近、冷與暖、輕與重、粗糙與細膩等一系列色彩對比關系。我們要用對比的眼光看待整個世界的萬事萬物,才會發現自然界中的色彩真是千差萬別、豐富多彩。

動畫電影中的色彩對比主要指的是,運動畫面中的色彩平衡及其和觀眾在心理上產生的相對感受,所研究的范圍也是指在一定的環境、空間里,運動畫面所需要表現的對比關系。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視覺效果,來達到電影所需要刻畫的人物、景物、場景物件的性格特徵和氣氛烘托。沒有色彩對比,動畫電影也就變得蒼白無力,不能很好地吸引觀眾。

如美國動畫電影《埃及王子》,在埃及王子逃亡的一組鏡頭中,用的就是色彩對比關系,從而表現出時間的過渡。色調從黃綠色的沙漠到黃色、再到橙色、到紅紫色、藍紫色、藍色。色彩對比由暖色調逐漸過渡到冷色調,同時也表達出埃及王子在逃亡過程中的艱辛和時間的漫長。在電影當中更為典型的色彩對比情節是,運用黑色、藍色與橙色的補色對比關系,來表現其中人物的人性分裂。同樣是

一個人,面部色彩一半是藍色代表著邪惡、非正義的一面;另一半面部色彩是橙色,代表著正義、光明的一面。最後藍色與橙色分離,同樣也預示著正義與邪惡的分裂,各奔東西。 在日本導演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中,電影一開始的一組色彩對比畫面,小女孩千尋和父母,從陽光明媚的樹林慢慢走近一個城門里,色彩由明快變得晦暗,使得整個故事節奏變得緊張、神秘起來,也預示著千尋的一段奇妙旅程即將開始。在美國動畫電影《小馬王》中,小馬王被關進火車里的一段劇情中,悲傷的小馬王在經歷一段幻境畫面時,運用黑、白色相互交替的手法,在白雪茫茫中化成馳騁的白馬,再在深色背景中飛奔,充分體現出小馬王內心嚮往自由的美好願望,同時也暗示著它並不甘於現狀,想改變它的命運的態度,觀眾的情緒也被這一場場畫面的交替所感動。

五、色彩調和在動畫電影中所起的作用

有了色彩對比就需要色彩調和來調節和滿足不同場景、不同人物、不同故事情節的波動起伏變化。色彩調和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色彩做有秩序、協調、和諧的組合,能夠使人產生愉快、歡喜、滿足的感覺。

動畫電影中的色彩調和所研究的范圍是指,在一定的空間 環境中,如何運用畫面的色彩調和,來達到觀眾在 心理上的愉悅。當然動畫電影中的色彩調和與前面所提到的色彩對比是相對而言的,沒有對比就沒有調和。從美學角度分析,凡是美的事物總是和諧的、統一的,這種和諧統一就是構成世界上一切美的事物的基本法則之一,在統一變化中達到和諧是任何對比、矛盾畫面最後處理的歸宿。

我們在進行動畫電影製作時,也要考慮到角色在畫面中的色彩、大小、遠近、動靜等對比關系如何協調。如在中國早期動畫電影《哪吒鬧海》中,四海龍王為了報復到處危害百姓時的一組鏡頭,火紅色的龍王在深藍色的大海背景下,面積由大到小,直到最後占據整個畫面,表現出了龍王的個性霸道、可惡,同時從面積調和的角度分析,從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沖擊力,但是,由於畫面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總體感覺上色彩是平衡的。還有在小哪吒出世的一組鏡頭中,整組鏡頭都是暖色調,只有在蓮花瓣上出現一些紫紅色,在整個暖色系裡面加入少許冷色呼叫以調和,再加上全景中有穿冷色衣服的僕人做陪襯,更加顯得小哪吒形象可愛、活潑。再如,龍王在對待人們上貢時的一組場景,畫面全都是冷色調,這與龍王的無理、傲慢個性相互統一,更加體現出了它的可惡一面。但是在畫面中偶爾也會出現面積較小的暖色加以調和,使得觀眾的視覺不至於太過疲勞,起到了點綴的作用。

綜上所述,從色彩理論的方方面面在動畫電影中的表現做了一系列的剖析,這就說明想讓每一部動畫電影無論從電腦特效,還是美學角度都達到很高的境界,色彩創造出了視覺與 藝術的完美結合。當前對比國內外動畫產業,中國動畫市場還有很大的 發展潛力,這就需要我們作為一名設計專業 工作者去思考,如何在今後能夠加入到國內動畫產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二

《 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的比較 》

引言

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異同關系,高科技影像製作手段的發展給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和融合。

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的區分

在這里我之所以用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這種淺顯的稱呼來區分二者的關系是有原因的。我國在電影種類的劃分上分出了四大片種,它們分別是故事片、動畫片、紀錄片以及科教片,可見動畫也是歸屬於電影范疇內的。在其它的國家裡也有把動畫片算在故事片范圍之內的,比如像美國就把電影分為紀錄片、故事片和先鋒派三種,而動畫片就包含在故事片當中。他們之所以這么劃分的理由是從二者的本質上來講的,因為一般的動畫片和故事片都是具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影片,所以這么劃分也不無道理。其實電影分類並沒有一個什麼明確的標准,只要是在道理上能講的通,怎麼分類都是可以的,所以本文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在影片種類劃分上而產生的歧異,就直接用了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這兩種淺顯易懂的稱謂來區分二者的關系。在過去我國一直把動畫電影作為美術范疇中的一種藝術形式,「美術片」一名由此得出。雖然動畫藝術在視覺元素中借鑒了好多美術上的東西,但是究其本質我們不難發現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一樣也是以畫面和聲音為媒介,在銀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形象的一門藝術。動畫電影所具有的這個本質特徵恰恰就是電影藝術的本質特徵,所以動畫藝術還是應該歸納在電影范疇內作研究並找尋其規律。然而動畫電影在電影范疇中無疑又是極特殊的一份子,因為其在製作手段上與實拍電影迥然不同,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的關系說成完全一樣或完全不一樣。我們得在「電影」這個大家庭下,來分析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這對本質相同外貌卻迥然各異的親兄弟。

一、動畫電影與實拍電影之間的異同

1、本質上的異同

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都是電影范疇中的不同片種,二者都是以畫面和聲音為媒介,在銀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形象的一門藝術。這使得二者在電影的基本理論上都是相通的。所以我們要想在電影美學、電影哲學、電影的蒙太奇理論、電影的攝影以及電影的聲音等這些電影最基本的元素去比較二者的不同是行不通的,必須得回到二者如何不同的出發點,也就是在製作手段上來進行比較。二者的製作手段恰恰就決定了二者在本質上究竟有何不同。我們在下文就重點論述一下二者究竟有何本質的不同。

2、關於逼真性的異同

實拍電影在視覺表現上所呈現的逼真性是動畫電影或其它藝術手段無法企及的,這種逼真性主要是外在的逼真性。實拍電影在視覺表現上所呈現的逼真性包括兩點:一是能夠紀錄現實的人和事物,二是還紀錄了現實的人和事物的運動和發展,所以這種逼真性使其它的藝術手段只能望其項背。動畫片是以繪畫或其他造型藝術形式作為人物造型和環境空間造型的主要表現手段,間接記錄了現實世界的人和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人物造型、環境空間造型等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的造型,只不過是經過誇張、神似、變形的手法來加以表現。動畫電影還是反映了一定的生活本質,所以說動畫電影和現實比起來其在畫面上是不具有逼真性的,但是其在表現內容上卻是具有一定的逼真性的。畫面的逼真性就是實拍電影和動畫電影二者最大的不同之一。

在動畫電影中還有一類叫做真人實拍動畫電影,在逼真性這個問題和實拍電影也存在一定的不同。首先,從製作手段上來說,實拍動畫用的是逐格拍攝手段或者是抽幀的手段來完成的,運動上呈現給人的是一種非自然的運動頻率,讓我們感到並不逼真,但這卻是實拍動畫所追求的運動方式。其次,從實拍動畫的表現內容上來說,多以誇張的手法來表現人物的行為或動作,主要就是來表現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看似荒誕的內容,不是去刻意追求實拍電影所具有的那種逼真性的藝術形式。

3、關於假定性的異同

1.實拍電影在視覺表現的逼真性上具有假定性。這一點包含了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畫面展現的最終不過是現實的影像,而絕不是現實本身。就拿賈章柯導演的《三峽好人》來說,通過這部影片反映了一群人的生活狀態,絕非韓三明本人。視覺上雖然很逼真,但是這種逼真性上就具有假定性。第二個方面,畫面展現的立體空間和運動本身就是一種幻覺。我們在電影銀幕上看到的立體空間是一種光影營造出來的假象,電影銀幕本身就是只有高和寬二個維度的平面。電影上的運動就是通過一幀幀靜止的畫面進行快速播放而產生的幻覺,是具有假定性的。

2. 蒙太奇將現實的連續時空分切後重新組合,形成了電影時空,這種時空是虛擬的假定時空;蒙太奇連線靜止的形象所形成的運動感是假定性的運動感,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在蒙太奇上的運用是完全相同的。

3. 鏡頭角度和景別的選擇等的運用,滲透著創作者的主觀意識;在這一點上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是手段不同本質相通,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4. 聲音與畫面的部分結合方式是打破現實中視聽邏輯的非現實性結合,在這一點上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也是相同的。

5. 銀幕形象、故事結構、感情意境都是藝術家對現實的選擇、提煉以及個性化的創造,並受樣式和風格的制約,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也都具有這一特性。

6.動畫電影比起實拍電影來說在這方面還多擁有了一種假定性——高度假定性。

雖然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之間存在著很多的差異,但是,由於現在的高科技影像製作手段的發展使得實拍電影和動畫電影相互融合的元素越來越多,這讓我們不得不去進一步的深入分析,下面我們就從幾部電影中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二、 高科技影像製作手段的發展使得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相互融合

1、 高科技影像製作手段的發展而帶來的改變

過去的實拍電影在對非現實一類題材的選擇上是很謹慎地,因為非現實題材在實拍電影中光靠道具是很難完成的。但是高科技影像製作手段極度發達的今天使得電腦動畫技術也融入到了實拍電影中,例如《阿凡達》、《指環王》、《加勒比海盜》、《罪惡之城》等。電腦動畫技術在其中的大量運用,才使得這些非現實的幻想題材隨處可見、天馬行空的想法得以實現,這就是電腦動畫製作技術對於實拍電影的幫助之處。既然這種以動畫形式出現的角色和場景大量的出現在實拍電影中,那麼我們該怎麼定位這些電影是實拍電影還是動畫電影抑或二者兼有?

第一種情況就是上面舉例的那些片子。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雖然電腦動畫製作技術在它們每部片子里都大量的運用,但是電腦動畫技術沒有發揮自己的高度假定性的特點,而是配合實拍電影去追求逼真性,努力營造一種逼真感,使其能融入到實拍的部分中去。所以這種型別的電影從本質上來講還是應該歸類到實拍電影中去。電腦動畫技術只是作為後期手段,去輔助片子的完成其實拍中無法完成的具有逼真性的畫面。

第二種情況就是像《黑暗掃描器》這類的片子。雖然這類的片子在一開始是用了實拍的方法拍攝的,但是經過了後期的處理和修改,其在畫面上呈現了動畫的風格,也就是在畫面上追求的是一種高度假定性。所以這類的片子還是應該劃分在動畫電影的行列里。

第三種情況就是像《加菲貓》以及《精靈鼠小弟》等這種實拍和動畫相結合的方式。這種型別的電影,他們既發揮了實拍電影的逼真性的特點,也不避諱動畫電影高度假定性的特點。使二者有機的結合到了一起。

高科技影像製作手段及其發達並且還在繼續發展的今天,我們已經得到了太多得驚喜。未來的電影究竟是能發展到何種地步,已經是我們不敢想像的了。

結論

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這對「兄弟」一直在保持著自己的特點發揚著自己的優勢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汲取對方的養份,使得現今的電影製作手段是越來越豐富了。但是二者之間不管怎樣的融合,二者各自的特點是永遠不會變的。實拍電影追求的是逼真性,動畫電影並不追求逼真性而是去發揮自己的高度假定性。這就是二者在本質上的不同。

有關推薦:

閱讀全文

與電影光影分析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解說手機如何配音 瀏覽:85
惡魔蛙男完整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920
大會職員約會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882
智謀銷煙電影完整版 瀏覽:405
80s電影天堂apk 瀏覽:922
大灌籃電影完整版高清 瀏覽:540
電影化互動游戲第一 瀏覽:541
電影我的青春期完整版觀看 瀏覽:149
哪個電影親吻最激烈 瀏覽:830
關於音樂的電影英國的 瀏覽:335
關於老師的電影視頻片段 瀏覽:689
微信上哪些程序可以看電影 瀏覽:635
電影業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瀏覽:294
電影小紅花純音樂都有哪些 瀏覽:986
手機和電視機看電影哪個好 瀏覽:890
電影配音片段下載 瀏覽:227
母親與兒子電影網站 瀏覽:718
好聽的音樂劇電影推薦 瀏覽:841
時間機器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40
棉子勇氣是哪個電影主題曲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