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驢得水影評深度解析
《驢得水》講述的其實就是一個「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的故事。
《驢得水》由舞台劇改編而成,其中很多成分還是擺脫不了戲劇的影子,但正因為其脫胎於一部成熟的戲劇作品,其戲劇沖突以及人物設計都十分巧妙。
在電影的一開始用空鏡介紹環境是電影的慣用手法,第一場的戲的開始就拋出了已經困擾這個小學很多年的問題,錢永遠是人類社會爭執的焦點,生活進行下去離不開的就是錢,學校繼續開下去離不開的也只有錢,因為謊報他們不得不用另一個謊言來填補這個謊言,無休止的填補漏洞成了他們生活的中心,而無論那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一連串的爆炸。
關於人物的設置,編劇用各種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來造成各種發自人物的內心沖突,一曼不羈吸引了裴魁山,裴魁山愛錢一直沒選擇離開,校長只想守住學校不管他人生死,周鐵男看到死神選擇了放棄抵抗。高貴的人一旦低下頭顱,那麼他會比卑賤的人更加卑賤。
周鐵男性格中的大男子主義和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像極了剛剛踏入社會的我們,他維護所有人,特別是校長和一曼,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對孫佳更是關懷備至,他像是替所有人擋槍子的盾牌。
但是,他的摧毀只有一瞬間——子彈擦著耳朵過去的那一下,再醒過來的周鐵男興奮而又可笑的成為了特派員的一隻忠犬,他對生命的渴望在那一刻超越了在場的所有人,所有的東西都在失去的那一刻才能體會,所以他選擇了珍惜生命,在一曼差點被強奸的時候繼續啃著黃瓜,勸說佳佳和銅匠假結婚。
周鐵男在劇中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轉變,在沖突的爆發中適時的增加了重量,而人物的轉變是外界所給的力量刺激而成,由在人物內心進行合理的轉化。如果周鐵男不是一個那麼逞強的人那麼也不會在最後那麼落魄。校長最可悲與可笑的一點是,是他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為了一個農村教育實驗,他縱容著一曼與銅匠,縱容著裴魁山和周鐵男,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和事佬。
一曼作為這場戰爭的犧牲品一個人踏上生命的歸途,她不羈而又放縱,像最絢爛的花開放著,年輕的女人生命中總歸是有一份躁動,她只是說了出來,做了出來。對銅匠,她喜歡,對裴魁山她也喜歡,沒有三從四德的山村讓人最開心的不過是過著知足的生活,縫補衣服,教教學生,她不考慮未來,也不考慮其他人。
銅匠更好像是一個得到點化的潘多拉盒子,他從一個無知的人無害的生靈而變成最恐怖的噩夢,他的出現拯救學校於水火又毀滅了所有人的前途,但他是一個單純的人,追求幸福,知識,也追求愛情,他洗干凈比劇中所有人都干凈,因為他只是臟,而不是惡,只是他也完成了轉變,從追求變成了慾望的人。
劇中的人物設計十分出彩,人物不能簡單的用好與壞來區分,在劇中每一個人都是活著的,在《驢得水》中每一個人都沒有得到好的歸宿,因為,謊言把這個世界變得奇幻,不管是劇中人,還是觀眾,生活中都不可能沒有謊言,但是謊言的彌補最後很可能會超出掌控,就像孫佳所說的:過去的如果就這么過去了,以後只會更糟。
② 《驢得水》影評深度解析內容是什麼
1、情境設置先聲奪人,高山滾鼓愈演愈神,演員爆發很准確,電影真的好看。
2、從話劇舞台到大銀幕,《驢得水》經過五年劇本打磨、上百場表演磨礪,品質扎實,精彩巧妙的故事、不落俗套的笑點、無可挑剔的表演,令觀眾交口稱贊 。
3、這部電影難能可貴之處在於,讓我們看到國產喜劇電影更多的可能性,喜劇電影並非只能是一路哈哈哈,也可以做到有態度、有思考,看得笑聲之後,心口好像被打了一拳。
劇情簡介
一群「品行不端」卻懷揣教育夢想的大學教師,從大城市來到偏遠鄉村開辦了一所學校。學校待遇慘淡、生活艱苦,但老師們都自得其樂,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然而教育部特派員要來突擊檢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寧,因為學校有一位「驢得水老師」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擔心醜事即將敗露的時候,一個神奇天才的出現拯救了大家,然而誰能料到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③ 驢得水為什麼好看,驢得水人物分析
電影《驢得水》試圖通過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折射出人性的深度和生命的厚重,但故事的講述方式卻差強人意。電影《驢得水》是主創人員的話劇《驢得水》的影像化,但電影的完成高度保留了話劇的特色。例如頻繁的對白,依靠戲劇矛盾推動劇情。電影鏡頭缺乏力量。人物性格和命運走向並不是由內而外完成的,而是被劇情推動。整體觀感是電影的話劇味太濃。當然,電影在思想層面引發的思考,在國產片中是不多見的。尤其是在低俗、淺薄的國產爛片充斥院線的當下,有心拍出人性深度和生命厚重的電影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本文嘗試分析電影中的人物性格和命運,解讀影片折射的人性深度和思想內涵。
孫校長
大家千萬別被這個表面慈眉善目,張口「有教無類」的校長騙了,實際上他和教育局的特派員一樣,徹頭徹尾的功利主義者。孫校長的目的只有一個,辦好學校,在他這個目的下,任何事情都不重要,都可以犧牲。這不是徹頭徹尾的功利主義嗎?特派員也是,只有一個目的:騙過美國慈善家,騙取教育資金。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他們的人生哲學是一樣的。孫校長說「不拘小節」,什麼是「小節」?在辦學校的目的下,所有事情都成了小節。這些「小節」可以是人的尊嚴、自由、感情。為了學校可以瞞騙教育局,可以「募捐」教師的工資,可以犧牲張一曼。孫校長和特派員的區別,只是他們手上擁有的權力的差別。
張一曼
很多人喜歡張一曼這個人物,她身上有很多所謂獨立女性喜歡的性格。首先在性方面,她完全顛覆了傳統女性的觀點,在1942年這個時間背景,實際上她身上背負很多壓力,所以她會說不想離開學校,這里(西北的學校)更自由。她並沒有她想像的那麼強大,如果是,就不會躲在荒涼的黃土高坡浪費青春。其次在對待裴魁山和銅匠二人的情感方面,她的任性、灑脫是他們難以接受的。而這兩個男人之所以那麼恨她的原因也正是這一點。她的跟誰睡只是因為性或交易,她在跟誰睡時也默認他們認同自己這樣的道德觀。說的難聽點就是:我只是跟你玩玩,玩之前是這么想的,玩之後也是這么想的,這是張一曼;但裴魁山和銅匠認真了。這里當然不是指責張一曼,因為這種對睡的觀點的差異誰也沒有事前講明。如果裴魁山說他喜歡張一曼才跟她睡,並且想她嫁給他,他們就睡不成了。同樣,如果張一曼跟銅匠說她睡他是想他第二天拍照,那麼他們最後也未必睡得成。
正是因為這種睡的觀點的差異,裴魁山和銅匠認為自己上當受騙。照此邏輯,張一曼又何嘗不是上當受騙:我只是跟你們睡一覺,你們竟然玩真的?張一曼不該因為他們的一廂情願和自認上當就遭受瘋狂報復。她的悲劇命運在於這個世界有太多自以為是,自以為一廂情願而深感受到傷害的人——這些人從來沒去想想「傷害他的人」和自己究竟在哪些地方出了差錯——這些人太想把自己的主張、想法、情感、思想強加給張一曼們,而張一曼們的靈魂是自由的。只有一個自由的靈魂才懂得人之間的差異。人和人之間,不是去同化,而是去接受差異。
裴魁山
裴魁山身上的兩個隱喻:一緊張就要上廁所,隱喻關鍵時刻就軟了,是個十分不靠譜的人;夏天穿皮草,隱喻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個虛有其表的小人。他對張一曼的辱罵,可見其品質惡劣,道德敗壞。他就是那些深感自己受到侮辱,自尊心受到踐踏的人的代表。他代表的那些人的習慣甚至可以歸納成這樣:竭盡真誠的希望你看到、感受到他們設想的絕對真理和美好生活,如果你看不到、感受不到他們就會痛心疾首;痛心疾首之後就是萬念俱灰,失望之極,痛恨你,報復你,消滅你。真的堅信自己的人何必去說服別人相信自己;又或者強大不是擊敗別人,而是征服——所謂征服是允許別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按自己的方式生存——征服表示不被擊敗和我願與你共存。
周鐵男
年輕的周鐵男血氣方剛,又有一腔浩然正氣。但美國貴賓的警衛開槍之後,他嚇怕了,跪地求饒。且不管他之前說過什麼做過什麼,單單就讓他在堅持正義和活著之間選擇,他選擇活著無可厚非。當然,布魯諾堅持「日心說」放棄生命值得欽佩,但布魯諾的行為不能作為道德標准要求別人。周鐵男之前一腔浩然正氣,一聲槍響之後他沒有做到之前的浩然正氣、臨危不懼,這不是他的恥辱。一個道德標准高的人難道就必須為自己高的道德標准去犧牲?如果真是這樣,那也只是為了符合高的道德標準的要求,並不是出於自發。一個小孩子要落井,是因為想到見義勇為能上頭條才去救他還是啥都沒想自發施救?估計後者多一些,因為前者要麼因為想的太美太多耽誤了施救,要麼想到見義勇為上頭條的代價太高而放棄見義勇為了。在槍口下,周鐵男自發保命,並沒有傷害任何人,他沒錯。至於他高調的憤怒和一身正氣,最後卻沒有做到,這算不上道德敗壞。一個凡人,即使他說的自己像聖人,他說的時候其實也並沒意識到做聖人的艱難,最後他沒做成聖人,還是凡人,雖然我們希望他能克服萬難做成聖人,但就算我們失望了,也不該怪他讓我們失望。我們就把他當凡人看吧。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007#堂吉訶德(來自豆瓣)
來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54209/
④ 為什麼電影《驢得水》結尾是黑白的合影照作為結尾
在前期影片宣傳的時候我就期待已久,這部帶有諷刺意味的喜劇電影卻讓我意味深長:黑白合影的暗色調來結束全影,與前面的鮮艷的視覺畫面造成強有勁的沖擊力,影片黑白合影正是映襯了主人公的命運。黑白結尾來抨擊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