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動畫短片父與女景別分析 [動畫短片《父與女》的視聽語言分析]
[摘 要] 《父與女》是英籍荷蘭藝術家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於2000年創作的實驗性藝術短片,曾在2001年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該片從普通的生活情節出發,用獨特的視角反映事件,以人類最純真的情感為主題,試圖探尋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情感的真諦。影片無論是鏡頭的運用還是造型設計,無論是背景音樂的選擇還是象徵符號的運用,都緊緊圍繞著情感線索,表達人類對「真、善、美」的訴求,使影片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達到高度統一。
[關鍵詞] 《父與女》;創作背景;表現內容;視聽語言
《父與女》(�Father and Daughter�)是英籍荷蘭藝術家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Michael Dudok de Wit )於2000年創作的一部實驗動畫短片。該片由英國Cloudrunner電影公司與荷蘭CineTe Filmproctie電影公司聯合出品,在2001年3月揭曉的奧斯卡金像獎中脫穎而出,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同時也成為備受觀眾矚目的動畫影片。該片不受主流商業動畫市場環境的干擾,完全發揮作者對動畫藝術的獨特理解和感受,通過對人類情感的真摯表達及凄美的藝術感染力,將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成為實驗動畫短片的經典代表。
一、創作背景
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生於1953年,早年就對歐洲的漫畫及插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對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美國卡通漫畫家卡爾•巴克斯等作品情有獨鍾。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1975年進入英國薩里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動畫,在校學習期間,觀摩了大量的東歐動畫藝術短片,並從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和俄羅斯動畫大師尤里•諾爾斯金等動畫作品中汲取營養,為自己的動畫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78年畢業後,進入英國著名動畫公司工作,曾為喜力啤酒、大眾汽車、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全球著名企業製作動畫廣告宣傳片。在長期的商業動畫製作中,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越來越困惑,由於商業動畫受制於客戶及代理商的要求,無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個性表達,在與法國「瘋影」動畫工作茄族室合作之後,深受「瘋影」動畫工作室動畫創作理念的啟發,決定創作個人風格的藝術短片。《清潔工湯姆之垃圾桶》是其與鉛做「瘋影」工作室合作的第一部動畫影片,該片以清新、簡潔的基調,確定了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的創作風格。1994年創作了《和尚與飛魚》,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使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的動畫風格更加成熟。
二、表現內容
《父與女》故事情節簡單,是一部只有8分30秒的動畫短片。該片講述的是一個秋日的傍晚,父親帶著女兒一起騎著自行車,來到一個湖邊。父女停下車後,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然後父親走下湖堤,登上一條小船,劃向遠處,直到從視線中消失。女兒在堤岸徘徊了許久,才騎著小小的單車離開了堤岸,開始了長達一生的守望。
隨著時間的流逝,女兒一次次地騎著單車來到湖邊等候父親的歸來。女兒從小女孩成長為少女,由少女變成中年婦女,又從中年婦女變成老婦人,從未間斷地騎著單車來到堤岸守顫激弊候,又一次次失望地離去。光陰荏苒,四季輪回,直到女兒暮年的冬日,又一次來到湖邊,滿目皆白,湖水乾涸,長滿荒草,女兒走進湖中,才看到父親當年的小船,已有一半埋在了泥沙之中。女兒來到船中輕輕地躺下,就像依偎在父親的懷里睡去,夢中的女兒彷彿又回到了童年,與父親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三、視聽語言
(一)情感表達
動畫短片的傳播對象多為青少年兒童,因此,動畫作品大多要承載一定的「說教」意義。為了突出動畫短片的教化功能,在動畫創作中,多以一定的哲理或哲學觀為表現主題,如我國傳統經典動畫短片,就借用寓言故事或成語、民間傳說等為劇本改編創作而成。在當代動畫創作中,為了表現對某一社會問題的反映,往往將高度抽象的哲理簡化為生活故事或將某一生活現象採用誇張、象徵等表現手法,抽取出一定的人生哲理,給受眾以警示或教育意義,引起觀眾的共鳴。
親情是人類特有的天性,是人與人之間最特殊的一種情感。在人類的各種情感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是人類最樸素的情感,也蘊涵著最無私的親情。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生活的發展,人們的親情也發生了改變。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之間的感情在逐漸疏遠,親情也逐漸淡漠;另外當代青年人的婚姻觀與愛情觀也在發生變化,追求短暫的激情,當生活遇到挫折或產生矛盾後就分手,使單親家庭越來越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差距不斷增大,很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打工,將子女託付給老人照管,在不知不覺中疏離了人類最寶貴的親情。少年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最關鍵時期,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而現實生活中對這種親情的缺失,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父與女》所表達的情感,不只是女兒對父親深深地眷戀和執著地等候,而是人類終其一生所傾注的真情。《父與女》所體現的正是人類所具有的難舍的親情,該片盡管內容簡單,但情節豐富。短片猶如一篇抒情散文,形散神不散,緊緊圍繞等待父親這一主線,情節起伏波動,給觀眾悠長的回味。通過欣賞短片,深深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心靈,喚起人們埋在內心深處的真情。
(二)鏡頭運用
動畫鏡頭的運用,對表現主題也很重要。鏡頭是動畫表現語言之一,合理的運用可以調動受眾的情緒,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父與女》鏡頭運用相當講究,每一個鏡頭運用都經過認真的推敲。整部短片大部分都是靜止鏡頭,彷彿在向觀眾輕輕地述說著一個悲涼的故事。另外全片大部分運用遠景鏡頭,將主體和背景推向遠方,給人以空曠寂靜之感,有力地突出了故事發生的環境,渲染了氣氛,從而深化了主題。另外,短片鏡頭切換也很到位,根據情節的需要,還多次使用特寫鏡頭。如開篇就是對一片雲彩的特寫,將觀眾帶入故事之中,為了豐富主題,影片多次插入車輪的特寫。為了表現父女之間的真摯情感,多次將鏡頭推進,集中表現父女的動作,以動作代替語言,呈現出用語言不能達到的情感效果。
(三)造型設計
動畫的角色設計一般都是通過動作設計或表情設計來實現的,其中表情設計對於表達人物特定時的情感,刻畫人物內心思想變化,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父與女》卻忽略人物的表情,全片無一處人物表情特寫,人物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個簡單的輪廓,完全運用人物的動作來刻畫人物內心世界,這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女兒一生的等候全部依靠動作來完成,孩童時,女兒騎著小小的單車,在堤岸上跑著、跳著,追逐父親遠去的背影,充滿天真與爛漫;青年時和夥伴一起騎車路過堤岸,表現得那樣輕盈和歡快。風雨中騎車前行,左右搖擺,表現出對父親的情感不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中年時和愛人一起騎車,車速緩慢,動作穩健,表現出生活的從容與美滿;老年時推著自行車時走時停,到達渡口後車子一次次停立,又一次次倒下,以至於最後放棄。這些情節都是通過動作來表達。該片鎖定人物與自行車之間的關系,通過女兒與自行車之間的動作,表達人生經歷與變化,盡管主人公的年齡在變,但對父親的情感從未改變。
(四)象徵符號
符號是造型語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動畫創作中,也常常運用符號語言表達主題,這種符號語言的運用,除了具有描寫的功能外,也有很多已經超越了描寫功能,具有獨特的象徵意義。
在《父與女》中,湖就是一種象徵符號,開端是父親劃著小船駛向遠方,象徵著死亡。結尾處,湖面乾涸,老婦人走向湖中,同樣象徵人生的歸宿。影片中有多處對自行車的特寫,也是一種象徵,轉動的車輪象徵著時光的流逝,表示四季的輪回,喻示女兒的成長。短片以女兒騎車為線索,表現女兒從女孩、少女、少婦、老嫗發展的過程,同樣象徵生命的復始與輪回。另外片中多處出現陡坡,多次出現女兒在寒風中艱難地前行,同樣象徵人生的艱辛如同崎嶇的道路,告誡觀眾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就要學會克服一切困難,付出艱苦的努力。
(五)背景音樂
音樂是動畫藝術短片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很多藝術短片無需對白,通過選取合理的音樂,起到襯託人物、渲染氣氛的作用。動畫藝術短片,根據情節的需要,對音樂進行編排,與視覺元素有機結合,給人以無限的聯想空間。音樂對動畫的作用,可以引入敘事,充當敘事的角色。人類特有的聯想功能,可以對某種音樂產生情緒的波動,音樂對人類的情緒波動和氣氛描寫有很強的輔助性。動畫創作中,恰當地配置音樂,可以加強對影片的認知,營造情緒和氣氛。
《父與女》背景音樂採用俄羅斯伊凡諾維奇的《多瑙河之波》,整部影片一句對白和解說都沒有,而是採用風琴演奏,並穿插鋼琴伴奏,按照情節的需要,時而輕快優美、時而抑鬱深長,音樂的配置與情節絲絲入扣,讓觀眾產生豐富的聯想,領悟影片表達的真諦。
(六)藝術效果
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曾說:「動畫短片就像詩歌,具有強烈的、永恆的、高度化的個人情感色彩。」 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在 「瘋影」工作室工作期間,受法國動畫藝術的影響,強調作品的實驗性和個性,通過獨辟蹊徑的表現手法,創作出風格獨特的動畫作品。另外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在動畫創作中,受歐洲漫畫及插畫影響,常常運用逆光剪影的形式,使畫面黑白對比分明、色彩淡雅素凈。《父與女》採用插畫的表現形式,運用黑、白、灰、褐等色調,渲染了空靈悲寂的情緒氣氛,與故事的主題達到高度吻合,給人以凄美的意境。在表現手法上,運用水墨淡彩的表現技法,畫風簡約清新,似中國的水墨寫意,給中國觀眾以親近感。《父與女》摒棄了當代流行的高科技CG表現手段,運用精湛的手繪表現方法,體現出邁克爾對動畫藝術的獨特理解。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審美傾向也在發生著改變,運用「高科技」手段製作的動畫作品,由於造型流暢、色彩艷麗、效果逼真,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愛,但這些主流動畫過於追求商業利益,表現內容重復,表現效果也趨於雷同。動畫短片《父與女》的出現,成為人們審美疲勞的調味劑,給觀眾帶來一種清新的味道。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從普通的生活情節出發,用獨特的視角反映事件,以人類最純真的情感為主題,試圖探尋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情感的真諦。該片盡管只有短短的8分多鍾,但留給人們的是永久的回味。影片無論是鏡頭的運用還是動畫造型的設計,無論是背景音樂的選擇還是象徵符號的運用,都緊緊圍繞著情感線索,表達人類對「真、善、美」的訴求,使影片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達到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1] 曾瑩.二維動畫短片《父與女》的藝術魅力解析[J].大眾文藝,2009(23).
[2] 戴金玲.有關短片《父與女》的情感體會[J].美與時代,2009(09).
[3] 吳雲初.動畫短片創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4] 辛欣.當代法國著名動畫公司及其作品[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7(05).
[5] 薛鋒,趙可恆,郁芳.動畫發展史[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隋春艷(1973― ),女,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碩士,重慶文理學院美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美術創作與美術理論。
⑵ 從鏡頭語言、背景音樂、主題呈現如何解讀電影《父與女》的魅力
鏡頭語言捕捉的都是父女的浪漫情感。背景音樂捕捉的都是生活方式的浪漫陪伴。主題呈現捕捉的都是家庭世界的美好時光。
⑶ 為什麼很多人會推薦《父與女》這部影片
短片內容只有9分鍾,表達的主題卻非常豐富,關於親情、失去、等待、成長、渴望、生命、時間等,人一生要經歷的階段彷彿都被囊括在短短的幾分鍾內。《父與女》中無論是圖畫書還是短片,每一幅畫都很有意境,水墨.風繪畫,簡練的線條,還有大量的留白,光影的使用都給人以一種美學上的享受。
1)我們先來看看《父與女》的主要內容介紹:秋日溫暖的傍晚,父親帶著女兒一起騎單車,他們穿過林間小路,騎過草地,騎上高坡,來到平靜的湖邊。父親抱了抱女兒,而後登.上小船。從此再也沒回來。,從那以後女兒每天都來湖邊等候,她一個人騎著單車來來返返,風雨無阻。已然老去的她日日來到湖邊,直到湖水乾涸,化為荒灘。她來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邊,躺在小船里,就像躺在父親暖暖的臂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