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歌曾是哪部電影的插曲
國歌又名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⑵ 電影國歌的觀後感
為國而歌觀後感
電影國歌的觀後感
快點,老電影<國歌》。
我來答
愛薰衣草的浪漫
LV.2 2012-05-17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國歌》結束了。但在我的腦海中,電影中的一幕幕仍然正在回放,我的心臟也依舊在隨著國歌而跳動。 電影主要塑造的是國歌的作詞者——田漢,又在其中夾雜一些愛國熱血兒女的故事,主要描寫了他們在「9.18」事變、滬淞戰役後,在上海、在東北為抗戰作出的巨大貢獻與犧牲。而電影的主線,則是田漢的思想變化。從他遇到兩位東北學生開始,深入地了解了侵略者對人民造成的巨大創傷;後來感受到了全世界的華人對抗戰的支持與貢獻,又差點被日本軍隊綁架,從而了解到了精神對人類的鼓舞,著手開始拍抗戰電影;而在最後,當他經歷了好友妹妹與東北學生的犧牲後,完成了思想最後的蛻變,終於一氣呵成寫下了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也就是後來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國歌》這部影片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日寇肆無忌憚地在中華大地上橫行霸道,屠殺我國人民,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恨和反抗。而國民黨卻採取不抵抗政策,使中華民族遭到踐踏,大好河山淪陷敵手,祖國母親倍受凌辱。就在這關系民族生死存亡之時,田漢、聶耳認為必須有一首能夠激發人民鬥志,壯我中華氣勢的歌曲,來喚醒中國人民,鼓舞他們不畏流血犧牲,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於是《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了--國歌誕生了。 「起來,起來,起來……」聽著這熟悉的歌詞,使我感到民族振興的重要性。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田漢先生在寫歌詞時的那份渴望國家振興,民族昌盛的迫切心情。而且對現在而言,這句歌詞也並沒有過時。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在為我們敲響警鍾,告誡我們不要為眼前的進步和發展而滿足。雖然我們已經"站起來"了,但需要加快步伐去趕追發達國家,增強綜合國力。讓歷史的教訓不再重演。 縱觀全片,高潮迭起。高潮的出現,也使觀者的思想處於亢奮的狀態。在影片的最後,當已身處在監獄中的田漢聽到了高牆外人們為他播放的《義勇軍進行曲》時,我們的情緒也已到了最高潮。當時,就好像全身都充滿了勇氣和希望,敢於在任何時候都沖在隊伍的最前方。這是精神帶給我們的力量。 片中田漢意識到對抗戰的支持不全部是錢財或士兵的援助,而是精神上鼓舞和振奮人們的力量。因此,他想到了用藝術的形式。而在不斷的摸索當中,也終於明白了歌曲是最通俗、傳遞最方便,也使最能鼓舞人心的藝術。而說到底,其實這些都是精神的力量。 我們的身體,血肉之軀,會疲勞、會傷痛、甚至會消逝。但精神,卻延續了我們肉體存在的時間,也讓我們的肉體獲得力量。當軍隊已經疲勞不堪,無力繼續,嘹亮的歌聲響起的時候,士兵的精神會為之一動,會為之振奮。這不是因為睡覺或吃飯,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滿足。貝多芬的「命運」,流傳於世,被人們所稱贊,那是因為作者已將自己的精神傳入作品當中,聽者,也感受到了這種精神的振奮與鼓勵。力量,是我們的思想與精神傳遞給我們的。 當我們靜靜地感受精神帶給我們的力量時,聆聽一首歌,或是觀看一部電影,我們的內心,也會一點一點地充實起來。就好像熱量傳遞到我們的心中,我們的身體上;就好像一塊沒有點的電池板被一點一點地激活。那種力量,能夠持續很久很久。 多少年來,《義勇軍進行曲》一直鼓舞著中華兒女。在戰場上,在天安門,在學校里,在我們的心中,它都曾被無數次地唱響過。它鼓勵著我們前進,支持我們繼續。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它永遠是最偉大的歌曲。 作為跨世紀的接班人,要有遠大的理想,要有真實的本領。如何做才能學好本領,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學習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局限於"主科",而忽略了課外知識的"吸取",更不能放棄自己的業余愛好,否則,就會成為一名"正宗"的書獃子。而要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特別要敢於探索、敢於攀登知識的高
⑶ 《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什麼的主題歌
《義勇軍進行曲》,是1935年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風雲兒女》是1935年由許幸之執導,田漢、夏衍編劇,袁牧之、王人美、談瑛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於1935年5月24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只顧享樂的詩人辛白華最終因為摯友梁質夫的犧牲而投入抗戰的故事。
《風雲兒女》電影片段,包括著名插曲《義勇軍進行曲》。
這首國歌的正式歌名現在叫做《義勇軍進行曲》,它最初是位於上海荊州路的上海電通公司於1935年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
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在今上海徐家匯的百代小紅樓內創作出來。它誕生在一天比一天緊迫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危機的特定背景之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國東北東北抗日義勇軍各軍紛紛興起。不到1年的時間,東北抗日義勇軍已達30萬之眾。
2月起,部分東北各抗日武裝力量改編為抗日聯軍,繼續在各地區進行抗日斗爭。在抗戰的時候,當時在獄的作家田漢作詞,聶耳譜曲創作了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素材源於哪裡目前觀點不一,但一種被眾多史料佐證的觀點是,《義勇軍進行曲》歌詞的雛形是東北抗日義勇軍軍。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電影什麼的主題曲
1935年,田漢在香煙盒紙上寫下了歌詞,聶耳作曲,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當時全中國都很震撼。此曲慷慨激昂,激起大家奮進情感。
⑸ 義勇軍進行曲》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義勇軍進行曲》最早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
《義勇軍進行曲》
原唱:電通公司歌唱隊
填詞:田漢
譜曲:聶耳
歌詞: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5)國歌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電影《風雲兒女》前期拍攝完成以後,田漢的主題歌歌詞並沒有確定歌名,而聶耳從日本寄回來的歌詞譜曲的名稱只寫了3個字「進行曲」。作為電影《風雲兒女》投資人的朱慶瀾將軍,在「進行曲」3個字前面加上了「義勇軍」,從而把該曲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5月10日,《義勇軍進行曲》歌譜在《中華日報》上發表 。16日,《電通》畫報創刊號刊登歌譜 。之後,由賀綠汀請當時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擔任樂隊指揮的蘇聯作曲家阿龍·阿甫夏洛莫夫(時譯「夏亞夫」)配器,將《義勇軍進行曲》灌成唱片公開發行。24日,電影《風雲兒女》上映,該曲作為該片主題歌在影片片頭、片尾播放。
⑹ 國歌的背景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把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後又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很多人對這首歌想追根尋源,報刊上也多次刊登過介紹文章,但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是說這首歌的歌詞,是田漢同志於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後,在國民黨監獄里,用一張包香煙的紙寫的。不久,他託人帶出了監獄,轉給了孫師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說法是田漢被捕前寫的,在他的「鳳凰的再生」文學劇本之後,他為了證實這幾種說法哪一種更確切,更真實,有人問過田漢同志,田漢同志說他也記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為此專門給《北京晚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據,夏衍同志在信里這樣說:「這支曲子是聶耳於1935年在日本譜寫後寄回上海的」。
1934年,「電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請田漢同志寫一個電影劇本,到這一年冬天,「電通」公司向田漢同志徵稿。田漢同志就先交了個簡單的,名叫《鳳凰的再生》的文學劇本,給「電通」公司的孫師毅同志。1935年2月,田漢同志就被國民黨逮捕入獄了。
「電通」公司為了盡快開拍,決定請孫師毅把田漢同志的文學劇本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孫師毅徵得田漢同志同意,影片改名為《風雲兒女》。在處理主題歌歌詞時,他僅僅修改了幾個字,這就是原詞第六句:「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改成了「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當時,聶耳同志正准備去日本,得知影片《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向孫師毅、許辛之要求,把譜曲的任務交給他,並表示到日本以後,歌稿盡快寄回,決不會耽誤影片的攝制。果然,沒過多久他就從日本寄回《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譜。所以,其它關於這首歌劇作情況的種種謬傳,都是沒有根據的。
《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寄回上海之後,由賀綠汀請當時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擔任樂隊指揮的蘇聯作曲家阿龍·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風雲兒女》中使用。
義勇軍進行曲》後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也經歷了一段有趣的過程:
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在人民中廣為流傳,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馬來西亞華僑抗日游擊隊將一句歌詞改為「馬來亞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遂成《馬來亞義勇軍進行曲》;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廣播電台,尤其是民間廣播電台,都將《義勇軍進行曲》視為中國國歌,甚至不知道孫中山作詞的中國國民黨黨歌《三民主義吾黨所宗》已被國民政府定為中華民國國歌。
1949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國代表團應邀出席,得知大會規定:開幕式那天各國代表團進入會場時,都要奏、唱本國國歌,代表團有些為難,因為當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沒有代表新中國的國歌,於是,大家在一起研究,決定唱《義勇軍進行曲》來代替。但是,對歌曲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有爭議。有人說「現在北平(當時北京叫北平)已經解放,新中國即將成立,怎麼能這樣唱呢?」最後,郭沫若決定把這句詞改成「中國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時候」。代表團回國之後,匯報了這一情況,引起有關方面對制定國歌問題的重視。
1949年6月,第一屆全國政協籌備會正籌備新中國成立的一些事項,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國國歌已迫在眉睫,他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由馬敘倫任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並設立「國歌初選委員會」,委員會由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鴻等人組成,另聘馬思聰、呂驥、賀綠汀、姚錦新四名音樂家擔任顧問,7月15日~26日,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在《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報紙上,連續刊登了「國旗、國徽、國歌徵集啟事」反響十分強烈,截至8月20日,僅國歌一項應徵稿就收到632件,歌詞歌譜6926首,但都不夠理想。
最早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是畫家徐悲鴻。第六小組經過反復討論,沒有最後確定。
根據徐悲鴻的提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在文化大革命的時代,田漢因被誣陷為曾叛變投敵,所以《東方紅》變成非官方國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但在外交場合仍演奏《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譜、不唱歌詞。
1978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集體填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不久田漢被平反昭雪。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歌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⑺ 《義勇軍進行曲》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歌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⑻ 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什麼的主題曲
1、《義勇軍進行曲》,是1935年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2、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因國歌作詞者田漢被批鬥,《東方紅》一度取代《義勇軍進行曲》為非正式國歌。
其後,《義勇軍進行曲》仍以無歌詞版本存在。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集體填詞的《義勇軍進行曲》被正式通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3、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決議,撤銷1978年的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4、2004年3月14日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
(8)國歌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風雲兒女》電影片段,包括著名插曲《義勇軍進行曲》。
這首國歌的正式歌名現在叫做《義勇軍進行曲》,它最初是位於上海荊州路的上海電通公司於1935年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
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在今上海徐家匯的百代小紅樓內創作出來。它誕生在一天比一天緊迫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危機的特定背景之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國東北東北抗日義勇軍各軍紛紛興起。不到1年的時間,東北抗日義勇軍已達30萬之眾。
2月起,部分東北各抗日武裝力量改編為抗日聯軍,繼續在各地區進行抗日斗爭。在抗戰的時候,當時在獄的作家田漢作詞,聶耳譜曲創作了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素材源於哪裡目前觀點不一,但一種被眾多史料佐證的觀點是,《義勇軍進行曲》歌詞的雛形是東北抗日義勇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