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著這部電影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
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著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著」。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
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
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
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
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
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 ——
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並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
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
生活。
這個故事說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著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著的人還得活著,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嘗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
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
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
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
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
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
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活著!
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2. 解析《活著》電影
(一)《活著》電影
生活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不知道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幾乎每個普通人都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就因為我看了張藝謀的片子,愛奇藝便自動推給我他導的很多片子。所以,我看了《活著》,張導那麼多片,我選了《活著》,是因為葛優。男演員中,我是很喜歡他的,也認為他的參演是票房的保證。這片子拍得太早了,1994年,那時他應該很年青吧,演技還稍顯稚嫩,沒有鞏俐那麼游刃有餘。不過我還是很喜歡,看了好幾遍。說一下,這片子幾乎都是當今影視界的大腕,我們不得不佩服張導當時的眼光。張導一直如此,氛圍總是輕輕勾勒,感覺總是差點什麼,不過在當時拍這么敏感的片子,張導也算是比較大膽的了。這片中有幾處改編,我覺得很不錯,尤其是結尾,讓我們的心不那麼絕望。
3. 中國電影活著劇情介紹
4. 有誰真正看懂了電影活著
活著是生命最基本的命題,如果脫離了活著,生活中的一切將無從談起,所有的理想和希望,未來和抱負,愛與恨,苦與樂都成了空中樓閣。然而當活著和一個充滿了悲憫的時代碰撞時,活著就不再是希望和未來的象徵,而變成了個體和命運抗爭的僅有手段。
活著
電影《活著》經典台詞,真的讓人對命運有深深的無奈感,更覺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
5. 如何評價電影《活著》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電影的改編是低俗和功利的。
張藝謀對小說情節中可悲、可怒的元素進行了極盡粉飾,將余華頗為復雜的小說,改造為了無害的、小資感傷的民族名片,去掉了有可能造成危險的鋒芒,回歸了醇厚的撥亂反正主流旋律。
舉例:
有慶死於為縣長夫人抽血,純局活活抽死,為了救上等人的命,把一個孩子害死了。有慶說抽的頭暈,全身蒼白,還不住手,還繼續抽,說「獻血都這樣」,最終有慶死了。
那時候有慶已經不行了,可出來個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是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幹了。有慶嘴唇都青了,他還不住手,等到有慶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
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進產房去救縣長的女人了。
張藝謀改為有慶被誤殺,並且是區長「缺乏睡眠」,而且區長也受傷了,甚至還付出了自己最喜歡的汽車作為代價,後來還心心念念了一輩子,有慶的死所折射出的種種隨處可見的現實被消隱在一片正能量尷尬煽情中。
這一改動非常低俗。
張藝謀把皮影戲加入更是純純為了故作深刻和拿獎去的,展示民族符號,在《長城》中他加入了秦腔也是這個路數,拿獎騙外賓。
其他的一些改動,如家珍病的走著路能摔倒,村民們笑嘻嘻的說夜裡乾的太狠了,隊長作威作福,延續了歷史,流氓樣子電影並未表現出來。
人民公社請風水先生看屋子,燒了老孫的屋,還是飢餓年代用人們嘴裡省下來、摳出來的油浪費、玩鬧似的燒的,老孫說燒了我也得死了,這些也沒有拍。
有慶穿不起鞋,鞋底都磨穿了還繼續穿,為了珍惜來之不易的鞋子,上學路上光著腳走路,把鞋拿著,下雪天也是這樣。衣服更是破破爛爛的。結果電影里有慶穿的里三層外三層,和欺負鳳霞的小孩子打架那場戲,衣服恨不得比地主家孩子穿的都要好。
占故事很大篇幅的飢餓,從頭到尾的飢餓,完全刪除,你在電影里看得出他們飢餓過?
貧窮,完全從頭到尾擺脫不了的貧窮,完全架空為符號。有慶的飯盒比我的都好,大煉鋼鐵時家裡那一桌子碟碟碗碗,我好像看見了史做凳讓矛革的金庫了,都眼暈了。余華小說里對貧窮的概念表現的非常清楚,《細雨中呼喊》,親爹吃點飯都要擺臭臉,最後老頭被排擠的盼著自己死。摔了一個碗,一是沒有替代的了,物資匱乏到極點,二是摔了碗的人給家裡造成了極大的麻煩,貧窮造成的消沉和恐怖氣氛,在電影中完全輕松和諧,福貴的日子看上去幾乎是小康的。
電影中原創了一個人物,王教授。原著中只是說鳳霞產後出事死了,而電影原創了一段低能劇情:說學生們把老教授們都打倒了,所以沒人會看病了,電影表現了造反的學生們一開始志得意滿胸有成竹的樣子,到鳳霞大出血後,戲劇性的大喊「我沒學過,我不會呀!」完全變成了丑角。
這點情節太拙劣了,漫畫一樣,給外國人看的。
至於再後來,家珍死了,包產到戶以後,二喜去城裡干苦力,拉板車,呼哧呼哧氣都喘不過來,還要背著兒子苦根,在板車上綁竹竿晾尿布,在城裡完完全全作為一個原始人、失去人權掙命的農民掙扎在最底層。後來二喜拉水泥板被擠扁了,死的一根完整的骨頭都沒有。
福貴在私有化社會過的更是豬狗不如的生活,下了雨爺孫倆搶收棉花,累的小孩子發了燒,家裡都沒有糖給他熬薑糖水,豆子都難得吃上,吃豆子高興的撐死了。
這些事情由於發生的年代不對勁,所以電影不允許發生,寧肯把時間大幅度的浪費給重復的鎮長被錯劃資產階級反革命啦,春生要重開了之類的,卻不肯稍微花一分鍾給後來這些事一些內容,來讓故事從【昏君當道,民不聊生】這種傳統的低能敘事超脫出來,格局更大一點,去著眼於歷史和文化,而非一朝一代甚至一家一姓甚至一條路線的責任去。
種種情形來看,貧窮、飢餓、彷徨、如蛆附骨的苦難,全部被拆解,電影結局時,外孫饅頭玩小雞,福貴說生活越來越好,電影粗桐變得非常低俗。《活著》無法和《霸王別姬》比較,也談不上在94年獲得一席之地。未來如果有人再翻拍余華的這本小說,很難拍的比張藝謀版本更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