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心理分析與電影劇作

心理分析與電影劇作

發布時間:2023-09-14 23:03:59

『壹』 有哪些與心理學相關的優秀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飾)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彷彿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借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牆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而關於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這一切朝前推進了一步。

『貳』 有哪些好看的心理學電視劇或電影

《入殮師》是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在2008年拍攝的作品,豆瓣評分8.8,TOP2550排名第,曾獲81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並在當年的日本電影學院獎上面大獲豐收。同時也在當年的香港金像獎獲得最佳亞洲電影獎。

《入殮師》是一部溫柔而平和的電影,它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就是大提琴家小林大悟在樂團衰落並欠下大量貸款的前提下,賣掉了心愛的樂器跟妻子返鄉生活。在家鄉他為了生計找了一份很多人包括妻子都不理解甚至厭惡的工作入殮師,最終小林大悟通過自己對職業對的堅持對死亡的尊重得到了妻子對的理解,周圍人的尊重,還有自己跟父親的和解。

《入殮師》在我看來來是一部很溫柔的電影,他用很輕柔的敘事手法講述了個很沉重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很簡單卻也很感人,因為提到生離死別那是每個人都無法買過的坎,人生只有一次,親人也只有一次,所以哪怕這個故事所表達的不僅僅是關於生離死別的痛苦,也足以令觀眾流下眼淚。

我個人認為《入殮師》主要表達的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對死亡的尊重,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死亡,也見證過死亡後繁復得到禮儀,在我們國家對於死亡後事這件事大多也是由專業人士來完成,形成了一套產業鏈,而這套產業鏈下面卻是驚人的利益,我想經歷過親人去世的人都會懂。在我們家鄉也流傳一句話「死人錢最好賺」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個行業的暴利。而日本電影《入殮師》他所傳達的也是這個行業的特色,既對死亡的尊重,入殮師這個職業他是跟死者最後接觸的人,為的是讓生者做最後的道別,死者可以灑脫的上路,如連這個工作顯得格外嚴肅莊重。《入殮師》表並沒有刻意煽情或者放大死亡這件事,而是從入殮師工作的 細節入手,小林大悟從起初被人瞧不起被家屬罵,到最終家屬對其充滿敬意,因為他的工作就是讓死者美好的去另一個世界,而他對待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跟對死者的尊敬都讓人肅然起敬。

第二個方面就是要表達工作無分貴賤,也是要表達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小林大悟從最初的忌憚跟不適,到最終對待自己工作的認真跟尊重,也是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一個觀點,在人們傳統印象里,入殮師這個職業第一是不吉利第二是不幹凈第三就是人們認為的這個行業的暴利,這部電影從小林對待工作的變化從開始的驚愕厭惡為了錢而工作直到電影最後他溫柔的送走了自己的父親,這樣一個人心態的變化,對工作態度跟想法的變化,工作無分貴賤,努力尊重才是真正的匠人精神。也正是社長對工作的態度跟敬畏之心,也正是小林對工作的認真跟尊敬,妻子最終才會理解他,事業無分高低貴賤,努力才會讓一份工作有價值。

第三個方面電影要說的就是死亡,生離死別,人之常情,我們活著的時候常常意識不到死亡的恐懼,可當身邊人突然去世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死亡原來如此之近,曾經爺爺離開我的時候我才發現所有難受所有遺憾在死亡面前真的微不足道,而在入殮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生離死別,親人是這一輩子的緣分,所以無論怎麼樣下輩子也不會再見,別等到真正後悔的時候才發現還有好多對親人的事情沒做,這世上唯一不能等的就是盡孝。

『叄』 經典的心理推理、分析題材的電影與電視劇

心理學上有幾部電影你必須要看看一下,很經典的,比如漢尼拔,漢尼拔一共好像有四部,你搜索一下,很好找的,還有就是沉默的羔羊,是奧斯卡的講訴變態心理學的經典影片,再就是本能1,是弗洛伊德的性驅動學說,也很不錯的,還有的話,就 雨人 也不錯 是講訴自閉症的,也是奧斯卡獲獎片。推薦兩部新片 <大象> (美國中學生校園槍殺事件,在眾媒體憑主觀臆想紛紛炒作馬加爵事件的時候,人們尤其應該靜下心來看看這部片子)、《海灘》是一個心理學的實驗。 藍絲絨 以及 鋼琴教師 都很不錯,值得一看。
連續劇的話,一個是樓上的 lie to me 中文叫別對我撒謊 或者是 千慌百計 現在出到第二季了,是個講訴人微表情的,很有看頭,裡面的一些揭穿謊言的判斷相當經典,另一部的話就是 犯罪心理 這個出了好幾季了 是美國的一些變態心理犯罪的偵破,裡面的幾個人物很有特色 這個的話心理學的理論就貫穿的很多,也很經典。

『肆』 用心理學的分析電影《黑天鵝》

《黑天鵝》觀感:成長的蛻變

自幼便深受母親藝術熏陶的妮娜,在出落成美貌動人的大姑娘時,也已然成為紐約一個著名的芭蕾舞團的當家演員之一。而母親的固執與特立獨行似乎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年輕女兒的成長。眼下,年輕上勁的妮娜正迎來自己事業上的第一個機會,就是參演並競爭著名的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女一號。導演托馬斯也早已看出妮娜的潛質,並對她進行了適時的提點。然而,托馬斯所要求的這個女一號不但要求擁有舞劇中白天鵝的高尚、純潔與善良,還要兼具黑天鵝的邪惡、狡詐、激情與淫盪。在競爭中,妮娜不出意外地展現出了她天賦異稟的白天鵝的美貌與品質,而她有力的競爭對手莉莉也在對黑天鵝的演繹中精彩迭出,雙雙贏得了導演與同行的贊嘆。結果是,妮娜與莉莉的競爭不可避免,甚至從藝術表現的層次一步步上升到了精神扭曲攻擊與糾纏的局面。鉤心斗角、自殘甚至同性戀接連上演。妮娜也步步踏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激烈的競爭,妮娜出現了幻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幻覺中殺死了競爭對手,其實傷害的是自己,為了完美像白天鵝一樣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撇開藝術欣賞,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去看,影片中無處不存在精神分析的味道:

女主角妮娜有一個強權、控制慾望極強、期望值極高的母親。丈夫的缺失、事業的失利,母親把女兒視為精神支柱,視為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為了生下你,我犧牲了自己的事業」 像一句咒語 ,禁錮著妮娜,只能做一個「貼心的女兒」,任憑媽媽控制著,包括從被迫小彈鋼琴、吃多少蛋糕、穿衣服、脫衣服、剪指甲,用愛控制著女兒,干涉著女兒的隱私。從小被迫去學芭蕾舞(劇中母親說:「如果不是我跟著你學芭蕾,你早就放棄了」),長大後成為紐約一個著名的芭蕾舞團的當家演員之一。母親的願望、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妮娜,並且內化成自己追求的目標。妮娜和母親的關系便是母親用壓力和期許來引導或者是糾正妮娜的前行方向,不能走岔路,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情緒,否則,便會如同在妮娜得到領舞的資格後她讓妮娜吃蛋糕一樣堅持執拗。粉紅色的睡衣、外套、床單、滿屋子的毛絨玩具都喻示著妮娜這個28歲的小女孩。

隨著內在的潛意識里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導演,假想敵lily的啟發,妮娜對控制、束縛的代表媽媽發出怒吼:滾 ,並告訴她:「你的乖女兒死了」。 當母親發覺「黑天鵝」這個角色吞噬了女兒,為時已晚,母親的價值觀人生觀已深深的植入女兒內心,對成功的嚮往、好勝心、追求完美比自己更勝一籌。成長的過程不只有快樂,更多的是痛苦、迷茫、恐懼,就像蛇的蛻變,自己找一塊礪石硬生生的剝掉一層皮,很痛;還有有很多的慾望、誘惑,該何去何從,該怎樣去尋找自我——嗑葯,去酒吧放縱,交同性戀朋友,很迷茫;恐懼自己內心一些不被媽媽認可和被自己壓抑的慾望。所有這些方面都形成妮娜內心的沖突。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影片中的人物都可看作是妮娜的不同人格類型:1)母親,象徵著被內化了的超道德感、權威;2)導演,又是權威、又是內心的智慧老人,引導著妮娜的成長,「戰勝自己才能鳳凰涅槃,化繭成蝶。」「自己才是自己表演的羈絆」;3)假想敵lily,是妮娜壓抑了的本能願望:性、自由。

為了將妮娜內心的成長視覺化,電影里用了大量的隱喻性鏡頭:

1. 母親作畫——是在畫自己希望成為的女兒,在現實生活中,母親也是在按照自己的願望雕刻自己的女兒。

2.一次次被自己抓破的脊背,指頭流血——成長的覺醒,隱喻著妮娜決心破殼而出的自我,需要付出代價;

3.一次次被媽媽剪掉指甲——隱喻著媽媽再次失去的恐懼心理(失去了丈夫和事業),阻撓妮娜自我的發展成長;

4.粉紅色的睡衣、外套、床單、滿屋子的毛絨玩具都喻示著28歲的妮娜被媽媽當小女孩一樣教養;

5.撕掉手指的皮膚——妮娜嘗試著去蛻變,但是很痛,就淺嘗輒止了,但是自主、自由的慾望不時的沖撞著自己(抓破脊背,破繭而出);

6.黑天鵝的翅膀——象徵著超越,從壓抑情形中解放出來。

7.手指流血——意味著內心的沖突,對母親背叛的罪惡感。

8.和莉莉的同性愛——人格的整合願望:單純、可愛 、脆弱 、順從 無主見的「白天鵝」與反抗、自主、桀驁不羈 、敢愛敢恨的「黑天鵝」的整合。黑白天鵝的互換與成長正貼合妮娜由壓抑控制中的人格,向開放自由的個性的轉變。它代表的是慾望、掙扎、不懦弱,和不掩飾、不壓抑一切渴求。

9.妮娜的自殺死亡——喻示著有著追求完美人格特質的最終結果,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部影片的劇情中有心理學的背景,特別是一些潛意識的東西,是比其他類型的電影更高一個境界、更受人們歡迎的緣故吧,雖然故事讓人們心情很沉重,但是留給人們無盡的思考,特別是對那些做了父母親的人們。

感覺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不只是一個導演,還是一個精神分析大師,否則不會拍出這么專業的心理電影。很欣賞他!

心理驚悚片《黑天鵝》:潛藏在心中的黑天鵝

影片《2012》等一系列災難片在講述人類或地球滅亡的背後,反應的是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而心理驚悚片《黑天鵝》講述了一位舞蹈演員為追求一個角色,不堪承受過重壓力,精神崩潰乃至死亡的故事,其背後反應的則是人類對於虛無的恐懼。

2010年,導演阿倫諾夫斯基的新作《黑天鵝》,作為第67屆威尼斯影節的首映影片,並入圍該屆電影節金獅獎。這是一部關於芭蕾舞歌劇《天鵝湖》的心理驚悚片,影片展現了女主人公妮娜出演歌劇中白天鵝與黑天鵝兩個角色,前前後後其內心出現的種種恐怖幻象。

原來,在歌劇《天鵝湖》中有兩個重要的角色——白天鵝和和黑天鵝。白天鵝善良、美麗;黑天鵝卻邪惡,極具誘惑力。白天鵝本是一位美麗的公主,因中了魔王的咒語,被變成了一隻天鵝,只有在午夜之後她才能恢復人形。有一天,白天鵝在湖邊偶遇打獵的王子,她向王子傾訴了自己的身世,王子深深的憐惜轉變為愛情,他決定要救出天鵝公主。白天鵝告訴他,只有一個真心愛她願意為她死的人,才能解除咒語。於是,王子准備舉辦晚宴,請白天鵝赴宴,並真誠地向她求婚。但是,魔王讓自己的女兒扮演成了天鵝公主的樣子,只不過穿了黑色的衣服,去參加宴會,誘惑王子。王子以為這只黑天鵝就是天鵝公主,於是跟她雙雙起舞,並宣布訂婚。白天鵝在窗外一聲絕望的悲鳴,振翅飛去……影片《黑天鵝》講述的不是《天鵝湖》中的神話故事,而是關於芭蕾舞演員妮娜的故事。妮娜是紐約劇團中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員,她自幼練習芭蕾舞,技藝出眾,並且乖巧、漂亮,很討人喜歡。這很大程度上應該得益於她嚴厲而冷酷的母親,在母親的管教下,妮娜從小就是個特別聽話、刻苦的乖女兒。但是也正因此,妮娜的身上少了一種奔放的激情,青春及性的活力在她身上得不到體現。妮娜更多是以小心翼翼地跳好每一步來追求完美,自我壓抑而缺少情感的釋放。因此,在劇團要重拍歌劇《天鵝湖》時,妮娜是擔任白天鵝角色的不二人選;但是黑天鵝的角色,其帶有邪惡、誘惑的特徵,妮娜一時無法完成角色的轉換。

而歌劇總監托馬斯要求新演員能夠同時飾演黑白天鵝兩個角色。眾所周知,在《天鵝湖》中,黑白天鵝是極其重要的角色,出演該角色的演員不但會事業會更上一個台階,而且還可能會一舉成名。妮娜心中極度渴望飾演這兩個角色。於是,妮娜一個人找到歌劇總監托馬斯,向她表明自己希望爭取到這個機會。托馬斯最終答應了讓她來演這兩個角色,但要求妮娜要學會釋放情感、展現誘惑,並在這方面一直誘導她。而劇團中還有位舞蹈演員莉莉,天性大膽活潑,充滿活力,她所表演的黑天鵝不但獲得眾人的贊賞,也得到了托馬斯的認可。雖然,莉莉是作為黑天鵝的替補人選,但這也給妮娜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妮娜一方面刻苦練習,一方面卻始終心存恐懼,怕有人與她爭奪這個角色。整天拚命的練習,精神的高度緊張,使妮娜感到身心俱疲。一開始她練習黑天鵝的舞段時,就不小心扭傷了腳;後來因長期的練習,她的腳趾也因鞋子綁得過緊,腳趾都都快粘到一起了。更恐怖的是,妮娜的背部不斷地出現傷痕,應該是壓力過大時自己用手抓撓的;她還在洗手或洗澡時,看到自己的指甲里不停地滲出鮮血——當然這是妮娜出現的幻覺。後來妮娜不斷出現幻覺,有一天晚上莉莉拉她出去玩,回來後妮娜感覺自己愉快地和莉莉在一起偷換——但是莉莉那晚並沒有跟她回家;還有一次她獨自練習的時候,聽到響動,跑過去卻看到了總監托馬斯正在和莉莉做愛——其實也沒有這回事。這個時候,妮娜身上已經出現了黑白天鵝並存的雙重人格。

在最後的演出中,妮娜一開始不小心動作失誤,使得托馬斯大為光火。後來妮娜來到化妝間,又發現莉莉在化妝間里,並諷刺地說不如把黑天鵝的角色讓給她,於是兩人激烈地爭吵起來,妮娜失手用玻璃碎片刺死了莉莉——當然,這個莉莉也是妮娜自己。妮娜把莉莉的「屍體」拖進了洗手間,當她再次進入化妝間,鮮血從門縫下流出來,妮娜用毛巾堵住了門縫。就在這時,莉莉卻敲門前來向妮娜祝賀,稱贊她演得很好。妮娜驚訝得一句話也說不出,當她再去檢查毛巾時,下面根本沒有鮮血,洗手間里也根本沒有屍體。這時她發現她刺的是自己,玻璃還留在自己的腹中。妮娜悲傷地留下了眼淚……

就在妮娜悲傷地流淚的同時,我的心頭也在不停震顫——一個人就這樣殺死了自己,而她不過是追求飾演一個角色而已,值得嗎?再細細思考,妮娜的這種舉動,反應的恐怕是人類對於虛無的恐懼——死亡有什麼可怕——正如北歐神話關於奧丁的傳說寫道:「富人會死,親人會死,而且你也會死,但我知道一樣東西不會死,那就是每個人對死去的人的評價。」不朽的名聲成了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在現實生活中為追求成名而「殺死自己」的不在少數,影片不過是以誇張的藝術手法展現了這一現象而已。看看,我們人多少人一天在電腦前坐十幾個小時,辛勤工作;又有多少人在深夜喝咖啡提神、抽煙刺激神經,加班加點。現代社會慢性疲勞和過勞死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加,他們不過是無法抵抗生命中的那點虛無。

生命固然需要工作和努力,不然生活會空洞,沒有意義。但是,生命的本質卻不是工作,更不是通過工作獲取成功或者成名。生命是一種自然的歷程,是活完自己的命,其他的都是輔助。我們可以追求成功,也可以有目標,也可以挑戰自己,但是要記住,這些都是為了使生命更有意義,而不是抹殺生命,獲取聲名。正如《莊子·養生主》中所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理解莊子的這一段話千萬不能截取前兩句,莊子的真正觀點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危險啊!知道了還這樣,真是危險極了!

看來,莊子的對生命的了解還是最透徹的。莊子認為,生命是人生的大事,對此人們要有理性的思考。在思考生命的問題時,人類要把思維的方向轉向自身,不要將生命的過程當成是社會目標的附屬物,不要汲汲去追求世俗的東西,要保守生命本身的需求。莊子那段話的後半部分是,「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這就是莊子的生存哲學,所謂「保身」是指社會生活中讓自己不受社會非理性的傷害;「全生」是指以生命本身為生命活動的目標,人生存就應該要維護一個完整的生命;「養親」是指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關注和照顧;「盡年」是指「全壽而歸」。這才是對生命本質的理解——並不是所有的白天鵝都要能飾演黑天鵝才行,做好自己的白天鵝也很好!

一旦我們理解了生命是自然的,我們便不會再那麼恐懼虛無。因為人生本來就是虛無的。話說莊子妻死,他鼓盆而歌,就是領悟了這個道理。莊子說:「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莊子的妻子死時,一開始他也傷心至極,但後來想想,人本來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沒有生命,連形體、最原始的氣也沒有,一切都是從混沌中開始,最後才有了生命。人的生死,就跟春夏秋冬的更替一樣。因此,人死了並沒有什麼好悲傷的,虛無也沒什麼好恐懼的。因為我們都是從虛無里來,並且最好都要到虛無里去。

希望妮娜的死是走進了虛無,也是走出了虛無;希望人類都能夠進出虛無而毫無畏懼。

『伍』 推薦六部經典的心理學電影

      經典的電影永不過時,即使是黑白色調,拍攝手法粗糙,但電影中傳達的智慧,美和愛是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褪色。

      推薦的這六部電影,部部經典,當時看的時候沖擊力很大。看完之後,若干年後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推薦給心理學愛好者。

1.《愛德華大夫》

      這是一部1945年上映的黑白影片,由西區柯克執導,英格麗褒曼和格麗高里派克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女心理醫生和假冒的愛德華大夫相愛的故事,故事裡假冒的愛德華大夫涉嫌謀殺真正的愛德華大夫,而他又患有健忘症,自己也不記得是否殺了愛德華大夫。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們通過精神分析的方法幫助愛德華找回記憶,破解謎案。

      這部影片精彩的地方在於它有愛情,有懸疑,同時還包含了專業的精神分析理論,它是對佛洛依德學說的完美演繹。對於精神分析學派愛好者,這是不可錯過的一部經典電影,普通人也能通過這部電影感受到精神分析的魅力。

2.《火柴人》

      這是一部2003年上映,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

      火柴人是美語里的俚語,它代表用一盒火柴也能騙來大把金錢的騙子。尼古拉斯凱奇在影片中飾演的就是這樣一個技術高明的騙子,他還患有強迫症和廣場恐懼症。

      強迫症是嚴重影響人的生活的周期性的強迫思維或者強迫動作。患有強迫症的人會有反復地念頭和動作。廣場恐懼症會讓人在人群中突然出現無法控制的恐懼情緒。

      這部影片的最大亮點是尼古拉斯凱奇的演技,他把一個患有心理疾病同時又技藝高超的騙子演得十分逼真。讓人看完之後忍不住又去搜尋他的其他電影來看。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也蠻曲折的,也算一個亮點。

3.《死亡實驗》 

      環境會改變人性嗎?這部電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部電影有兩個版本,一個美版,一個是德版。我只看美版的。美版的是由1971年在斯坦福大學進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改編而成的電影,也就是說,這個電影是有真實原型的。

      這部電影2009年上映,由保羅舒爾而靈執導,福里斯特惠特克和阿德里安布羅迪主演。

    它講述的是科學家找來了一群普通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扮演獄警,一組扮演囚犯,進行為期兩周的實驗。影片一開始,大家都沒有特別認真扮演獄警和囚犯,但逐漸地扮演的獄警越來越像獄警,而囚犯也開始了激烈的反抗。人性的弱點在電影里體現的淋漓盡致。這部電影給人帶來的心理沖擊很大,值得一看。

4.《美麗心靈》

      這部電影上映於2001年,是朗霍華德執導,羅素克勞、艾德哈里斯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這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電影,影片的男主角約翰納什是一個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但他同時也患有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精神疾病,人在患病時會出現認知障礙,幻聽幻視等。但納什在得病後漸漸康復,並且一如以往地進行科學研究,很令人敬佩。要知道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精神疾病,而納什通過意志的力量,堅持工作,最終取得了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成就。影片里包含的正能量鼓舞人心。

5.《雨人》

      這部電影上映於1988年,是由巴瑞萊文森執導,達斯汀霍夫曼和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影片講述的是兄弟情,在影片中弟弟發現父親將遺產留給了患有自閉症的哥哥,便想騙取這筆遺產。但在這個過程中,弟弟逐漸喜歡上了哥哥,並且放棄了自己的私慾。

      在影片中哥哥患有高功能自閉症,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他心算速度堪比計算器,但他行為習慣刻板,經常會有很多離奇古怪的行為。影片里哥哥精湛的演技把自閉症患者演得非常逼真,哥哥和弟弟的手足情深也演繹得十分精彩。不愧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的電影。

6.致命id

      這部電影是美國導演詹姆斯曼高德執導的一部驚悚電影,主演是約翰庫薩克,雷利奧塔和阿曼達皮特。這部電影劇情緊湊,情節驚心動魄,結局出人意料。但看得時候有一點嚇人,膽小的慎入。

      這部電影講的是11個陌生人由於一場暴風雨不得不聚集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汽車旅館。這11個人中的10個人陸續被殺害,最後只有一個人活了下來。

      但其實以上這些情節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這11個人是男主角的11個人格。男主角的主治精神病醫生發現了他的人格,並幫助他來進行治療,但最後男主角的邪惡人格把主治醫生也殺掉了。

      影片故事情節驚悚曲折離奇,看得人心驚膽戰。這部電影很好的演繹了多重人格。如果喜歡研究多重人格,還可以看一下《24重人格》這本書。

     

『陸』 舉一部看過的心理電影,用心理學理論知識分析

1、《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看點:ADHD Ritalin,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點評:名叫Justin的男孩,17歲了還在像嬰兒一樣吮吸大拇指,戒不掉。
2、《記憶碎片》memento
心理看點:短時記憶障礙,海馬體損傷
點評:就不重復細節了,不是因為太經典而在這里設懸念,而是完全無法重復。
3、《水果硬糖》Hard Candy
心理看點:戀童癖、犯罪心理學
點評:看完這部電影後:基本上男人都覺得一陣寒意飄過,女人則覺得大快人心。
4、《大象》elephant
心理看點:校園暴力,社會心理學、犯罪心理學
點評:這是一部關於校園暴力的片子,思考良久為什麼名叫「大象」?——原來青春期的大象才是最危險的。
5、《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看點:Abnormal的心理學,潛意識,人格分析。變態心理學,異性癖、食人狂
點評:經典中的經典,強烈推薦!就算再多看上幾遍,依然回味無窮啊。
6、《心理游戲》the game
心理看點:人格/性格測試,應用,設計情景
點評:一部標準的好萊塢電影,值得一提的是,情節的接宕起伏會讓你愛不釋「眼」。
7、《愛德華大夫》spellbound
心理看點:夢的解析、失憶、強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經典
點評:希區柯克的名作,也是心理電影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
8、《夢旅人》picnic
心理看點: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
點評:影片並沒有過多地表現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病人的單純和可愛;岩井俊二的巔峰作之一。
9、《約書亞》Joshua
心理看點:兒童心理學、亂倫
點評:九歲男孩Joshua,因為妹妹出生而失寵;在此之後,發生了一連串不幸的事。
10、《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看點:精神分裂症
點評:一部讓人深深迷戀的片子,喜歡貞德振臂高呼「Follow me」時血液沸騰的感覺。
11、《雨人》rain man
心理看點:孤獨症(通俗點叫自閉症) 高功能孤獨症
點評:驚覺於它如此細膩而又震撼人心。
12、《和莎莫的500天》(500) Days of Summer
心理看點:戀愛心理,失戀治癒
點評:繼《暖暖內含光》之後又一治癒大片;不同的是前者是做夢大片,後者是醒夢大片。
13、《象人》The Elephant Man
心理看點:精神救贖、社會心理學
點評:大衛·林奇1980年的處女作,黑白膠片,看完會哭的。
14、《火柴人》matchstick men
心理看點:潔癖、強迫性人格
點評:火柴人——美國俚語,說的是那種讓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錢的騙徒……內容挺有意思的,結局也很精彩,值得一看。
15、《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心理看點:兒童心理學
點評:影史上只有四部驚悚片曾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這部片子便是其中之一。
16、《庸人哈爾》Shallow Hal
心理看點:教育心理學
點評:庸人哈爾和一個胖妞談戀愛的故事,一部有明顯教育傾向,能深切滿足各位有受教育痞的人們願望的片子。
17、《蘇菲的世界》Sofies verden
心理看點:心理教育、自我分析、犯罪心理學
點評:把一部哲學名著改編成電影,還讓那麼多人喜歡,不容易啊。
18、《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心理看點:心理咨詢,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點評:看完後我的感受是:我想找個像Sean一樣懂愛的人。
19、《美國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
心理看點:雙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點評:Christina Bale的表演得真好。再沒有比他更有魅力的變態殺人狂了。
20、《死亡實驗》das experiment
心理看點:服從心理,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點評:這是一部通過設定極端環境表現人性陰暗面的電影,非常有震撼人心的沖擊性。

『柒』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心理學電影

閱讀全文

與心理分析與電影劇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夜守電影從哪裡看 瀏覽:591
僵屍爸爸保護孩子是什麼電影 瀏覽:100
流浪地球電影下載迅雷資源 瀏覽:705
趙麗穎的首部微電影 瀏覽:589
渡船電影有哪些 瀏覽:182
趙茹珍最新電影 瀏覽:927
上古之戰微電影 瀏覽:691
宿什麼的電影 瀏覽:409
有一部電影主角是二嘎子 瀏覽:509
女忍者忍法帖電影全集 瀏覽:659
查理二號電影免費 瀏覽:357
80s手機電影在線 瀏覽:973
看福利電影好的網站 瀏覽:578
快手直播放電影怎麼設置 瀏覽:907
就算全世界離開你電影插曲 瀏覽:117
傷心太平洋哪個電影插曲 瀏覽:979
下體電影網站 瀏覽:765
交警開罰單電影完整 瀏覽:930
世界只有媽媽好電影土豆視頻 瀏覽:909
喜羊羊與灰太狼第一部電影票房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