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入殮師主題

電影入殮師主題

發布時間:2022-05-05 19:07:29

㈠ 日本電影《入殮師》憑什麼獲得奧斯卡獎

因為入殮師不管是從劇情上還是從整體的場景,都非常棒設計的很好,因此才獲得了奧斯卡獎。

《入殮師》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山崎努、廣末涼子、吉行和子和笹野高史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8年9月10日在日本上映。

影片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

主題通俗易懂

《入殮師》是松竹出品的傳統家庭故事片,散發著親切的人情味。影片側重於表現不同家庭關系中的親情,能獲取日本本土中老年觀眾的好感。但《入殮師》還有新奇成分,就是日本獨特的文化美學,如入殮過程。

再者故事通俗易懂,有笑點有煽情,大提琴等內容更不會產生隔閡障礙。關鍵一點,在西方世界與死亡有關的行為往往涉及宗教,《入殮師》與宗教的牽連則幾近於無(影片社長有一句與此對應的話,稱不信三大教),這顯然提供了另類的東方視角。

影片看似通篇在說不同的死,但其實更是提醒生者:不懼死,才能更好地生。至於片中人物的真情實感,不同國家的觀眾都能感受得到。(《南方都市報》評)

㈡ 《入殮師》告訴我們高分電影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盪滌與洗禮。

《入殮師》的男主小林,由於各種各樣的願意誤打誤撞當上了入殮師這一職業。剛開始小林是脆弱與抗拒到最後小林對這個職業的尊重和熱愛。小林在這個職業中,經歷了 太多的生離死別,這讓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第一次給去世一星期才被發現的老人化妝,內心的恐懼與惡心。漸漸地,哪些溫情而寧靜的瞬間,慢慢的打動了他的心。那個趴在棺木上看著妻子遺體泣不成聲的丈夫,那個輕吻去世的男人的臉頰,留下滿臉紅唇印的一家人。那個在大悟老家一直開澡堂的艷子,為了給鄰居一點方便和家的溫暖把澡堂開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還在工作。怕死亡,因為覺得那是一種永恆的失去。《入殮師》卻一直再向我們傳達一個信念,那就是死亡只不過是一扇門,讓我們通向更遠的地方。死亡是完美的結束新的開始。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看《入殮師》的感悟也不6盡相同。看了這部電影,我對入殮師這一職業尊重,我對死亡的尊重。《入殮師》有一個場景是一個老人獨自生活,死去了一個星期身體已經腐爛了才被人發現,這個片段讓我很感慨。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家,很少去看望家裡的老人。曾經「常回家看看」入法,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中國有句俗語「百善孝為先」,常回家看看,是每一個作為子女都該去履行的義務,不該成為一種法律,去強制要求年輕人常回家看看。曾有一個報道,一對高級知識分子的老夫妻,獨生子定居外國,常年不回家看望父母,連電話也很少打回家。這對夫妻忍受不了孤獨,相約一起自殺。
這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入殮師》的這位老人死了很久也沒有被發現,雖然電影沒有講這位老人的家人都去哪裡了,都在幹嘛,但也正是這樣,才能引起我們的想像和反思。慢慢地,我們都長大了,我們離家了,父母也老了。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抽點時間陪陪他們吧,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陪父母變老,常回家看看,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㈢ 入殮師影評

2008年9月10日在中國上映的日本電影《入殮師》,以一個獨特的視角直面世人比較忌諱的關於死亡的話題。影片大量運用近距離鏡頭詳細地展現一個個普通而又庄嚴的入殮過程,細膩而豐富的情感表達,藝術化的入殮儀式,打動了不少觀影者的心。

影片圍繞帶有日本本土特色的葬禮儀式展開,講述了一名大提琴手在成為入殮師助手後的成長經歷,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去直擊各種形式的死亡,從側面角度去觀察逝者家屬的或悲或悔的復雜心情,把這個沉重的話題拍得自然得體而又不失關於人生哲理的思考。

影片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足以證明影片的成功獲得國外評委的一致肯定。影片除了回歸理性的死亡儀式之外,還摻雜了夫妻之間的誤解與原諒的感情主題,以及略帶冷笑話的喜劇效果,使這部電影看起來輕快放鬆卻又感人至深。

《入殮師》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山崎努、廣末涼子、吉行和子和笹野高史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8年9月10日在日本上映。

影片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該片曾獲第32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高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等獎項。

2021年10月29日,《入殮師》4K修復版在中國內地上映。

㈣ 入殮師電影簡介

《入殮師》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

由於樂隊解散,大提琴手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飾)就此失業。他和妻子美香(廣末涼子飾)一起離開東京回到了老家山形縣。然而即使在山形,沒有實用一技之長的大悟還是很難找到工作。

「年齡不限,高薪保證,實際勞動時間極短。誠聘旅程助理。」一張條件惹眼的招聘廣告吸引了大悟,不料當他拿著廣告興沖沖跑到NK事務所應征時卻得知——「啊,那個是誤導,我們要找人給去那個世界的人當助理。」事務所老闆佐佐木(山崎努飾)向大悟說明了工作性質,所謂的「旅程助理」其實就是入殮師,負責將遺體放入棺木並為之化妝。

大悟躊躇良久,但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他含糊其辭地對美香說自己當的是婚葬儀式助理,讓她誤以為是婚禮助理。人妖青年、舍下幼女去世的母親、帶著無數吻痕壽終正寢的老爺爺,在各式各樣的死別中,大悟漸漸喜歡上了入殮師這份工作。然而美香知道真相後,和他吵了起來。

《入殮師》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山崎努、廣末涼子、吉行和子和笹野高史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8年9月10日在日本上映 。2021年10月29日,《入殮師》4K修復版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入殮師》的巧妙之處在於將入殮過程的一舉一動加以藝術化呈現。這樣入殮師不再是份不需要情感的冰冷工作,入殮師與遺體之間建立了藝術處理的關系。

影片設置大悟自幼練習大提琴,安排他在藍天雪山下獨奏,即是常見的主題升華,同時還對應大悟的「入殮藝術」,煽情之餘進一步表現了入殮的正式與庄嚴。

㈤ 影片《入殮師》通過什麼方式傳達對死者的尊重

守望逝者 感悟生命——淺析日本電影《入殮師》的生命

[摘要] 日本電影《入殮師》的創作源於青木新門的小說《納棺夫日記》。影片《入殮師》基本上淡去了小說的宗教色彩,通過其對死亡的思考和表現,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日本傳統文化的因襲,完美地演繹了具有人類普適性、親和力的生命觀、價值觀——尊敬死者,就是尊重個體生命價值;經由死亡的超越,人類不斷探尋生命的意義;倡導寬容關愛,走向和解新生。
[關鍵詞] 《入殮師》 死亡 生命觀 尊嚴 超越 愛

日本電影《入殮師》從2008年9月上映開始,就接連獲得國內外一系列的獎項,並最終在200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中脫穎而出。這部影片算得上一部大片。這種大片帶給觀眾的,並非好萊塢式的視聽感官盛宴,而是飽含人文關懷的現代精神佳釀。影片中,主人公小林大悟本是東京樂團的大提琴手,買下昂貴的大提琴,得到的卻是樂團解散的噩耗與購買樂器的高昂債務。無奈之下,他帶妻子回到了山形的老家,無意中看到報紙上一則招聘廣告「: 年齡不限,高薪保
證!旅行的助手,NK代理商!」面試的地點是一家十分奇怪的事務所。一個被稱作社長的佐佐木老先生,連大悟的簡歷都沒看一眼,就立即決定錄用他。大悟隨後才知道,NK是入殮(NOUKAN)的縮寫,他的工作是為剛去世的人凈身、擦拭、換衣、化妝、入棺。從一開對死亡的恐懼、厭惡到後來的敬畏、淡定,大悟漸漸適應了這份工作。盡管了遭遇很多的誤會,他還是堅持做了下去,並漸漸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妻子的理解。最終,他自己也從這份工作中得到了很多啟示,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與我原來印象中關於日本人的諸如死亡崇拜、嗜血、戀屍癖大相徑庭的是,這部日本電影雖然表現的是與死亡相關的場景和主題,卻從頭到尾沒有一絲陰森恐怖的氣息。該片的創作源於青木新門的小說《納棺夫日記》。小說中,納棺師以敬意和溫情送死者最後一程,彷彿跨越生死的界線,愈接近死亡,愈能重新體認生命的尊嚴。影片《入殮師》基本上淡去了小說的宗教色彩,其對死亡的思考和表現,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日本傳統文化的因襲,而指向具有人類普適性、親和力的生命觀、價值觀。這恐怕是該片最大的成功之處,也是它摘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重要原因。

一、 生命擁有尊嚴:對死亡的敬畏和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

整部影片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精彩片段,要數一次次細致入微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的「納棺之儀」。入殮師的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一絲不苟、井井有條、專業而優雅。他的眼神也是專注、冷靜、平和、溫柔的。家人們則靜靜地守在逝者的身邊,深情地凝視著這一切。整個過程是那麼聖潔、靜穆和美麗,宛如一場對生命終點的無聲禮贊。
我們知道,儀式向來是日本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從茶道到花道到香道到劍道,一切都必須按照儀式的程序來要求,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池。但影片《入殮師》中的這些表達,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千篇一律的程式重現,而是通過入殮師進行的非常藝術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入殮師的一舉一動,守護的是人的生命的尊嚴,不僅僅體現出對逝者及其家人的尊重,更表達了對每一個不可復制的人的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因為,無關宗教,不管有無「天國」,人可以體體面面、庄嚴鄭重地離開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對人自身的一種尊重。每一個歷經紅塵的逝者,不管他的人生是輝煌還是黯淡,是美麗還是醜陋,是罪惡還是偉大,合格的入殮師都懷著一顆平和、悲憫、溫柔的心,在最後一刻為他精心打造最後留給世人的體面的容顏,盡職盡力地將美麗珍藏在闔棺的那一瞬。
日本是一個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民族。武士道是日本傳統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長期作為社會道德的基石,對日本國民的個人修身和民族性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早年留學日本的戴季陶曾在《日本論》(1927)》中談及武士道時,將其總括為兩件事情: 「仇討」和「切腹」,「仇討」就是殺人,「切腹」就是自殺。[1]一般人對生命執著,武士道則持否定的態度,認為只有死是真誠的,其他的功名利祿都是夢幻。當一個人舍棄名利,以「死身」來義勇奉公時,就可以看到這世間的真實。武士道精神,是果斷地死、毫不留戀地死、毫不猶豫地死。武士習慣把自己生命的消逝想像為櫻花爛漫後凄美的凋落。武士對死的感悟,諸如「無常」、「生死一如」等,都不可避免地含有對生命價值的輕蔑和虛無主義的思想。而電影《入殮師》通過特殊視角——入殮師的工作——重新進行探索:尊崇死,是為了生;祭奠死,是為了激勵生,從而拋棄了日本傳統的武士道「重死輕生」的生死觀,成功地向觀眾傳播了現代人類文明維護生命尊嚴的基本准則——對死亡的敬畏和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

二、生命在於超越:對死亡的超越和對生命意義的探尋

「死可能是一扇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門一樣。」影片中一位老火化工的這句話讓我們感動不已。他說:「我作為看門人,在這里送走了很多人,說著『路上小心』,總會再見的。」我們常常避諱談及死亡,但每個人其實都有面對死亡的那一天,無法拒絕,無從逃避。然而,死亡並不可怕。因為,死亡並不意味著從此一切歸於幻滅和空寂,永墮可怕的虛空的深淵。死不過是漫漫長路的一站,經過那道門,通往下一段旅程。能夠這樣看待死亡,我們就獲得了一種超越的力量。
電影《入殮師》的片名還有一個譯法,叫「為逝者送行的人」。入殮師幫助生者與死者完成一場難舍的告別後,二者都將帶著彼此的記憶,開啟各自新的旅程。入殮師不僅僅送死者去遠方旅行,也為生者帶來對生命的珍惜、眷戀和尊重。影片中還有一個片段,特別令人回味。小林大悟在橋上看到那些逆流而上的小魚,它們明知自己往上游可能會失去生命,依然要迎著漂下的死魚,前赴後繼地奮力向前沖。小林為之驚嘆和不解,求教於路過的老者。得到的回答是,這大概就是天性使然。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死亡呢?對於這些小魚的整體而言,死亡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最後總會有魚活著回到溫暖的故鄉產下卵,讓生命延續。死亡不是終結,它蘊含著新生。人也一樣,盡管死亡是一種宿命,盡管人類每時每刻都有成員死亡,但活下去的人們還是在不斷地努力創造新的生命和生活。這不正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天性么?生命的偉大、生命的光輝、生命的美麗、生命的力量不正體現在這里么?影片就這樣從濃墨重彩地描繪庄嚴靜穆的納棺儀式入手,最終升華為對人類生命的整體觀照。入殮師的職業並非僅僅是為了讓逝者安靜地上路,更是在為他們創造一次新的生命氣息,以便在踏上下一段旅程時展示出生命的絢爛和榮光。由此我們可以反觀生者的存在本質,捍衛我們屹立於世人所應當具有的尊嚴和高貴,進一步增強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二、 生命屬於愛:倡導寬容關愛,走向和解新生

歲月無情,人間百態,世事難料,個中幾多是非恩怨、矛盾糾葛、愛恨情仇百轉千回,總讓人難以釋懷而不免黯然神傷。而在「生命終歸要消逝」這一真相前,一息尚存的我們應如何面對他人和自己呢?影片向觀眾提示了一條通過寬容、寬恕走向和解、新生的解決之道。影片前半部分,剛入行的入殮師小林在為一位剛去世的妙齡美「女」擦拭身體時,發現「她」的男兒身。他平靜地詢問親屬:化男人妝,還是化女人妝?家屬們商量片刻說,女人妝吧,那是他的心願。在這兒,曾經固執的父輩們的傳統觀念和文化退讓了。因為不管他多麼不順從長輩的心思,可他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啊!除此之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父母最終選擇了對子女的寬容、理解和尊重,從而也消彌了自身的緊張不安、矛盾痛苦,使美好的親情在家人中得到釋放,讓愛重新溫暖、凝聚了這個家。更典型的是影片結尾處,早年拋妻棄子的小林的父親,30年來杳無音信,這時突然傳來了死訊。小林本不願見父親最後一面。最後幾經掙扎,還是去了。小林的師傅讓他在店裡各種棺材中挑一口最好的帶去。就在小林為父親理好遺容後,觀眾才看到他帶來的只是一口最普通的棺材,說明他對父親仍是充滿怨恨的。而當他扒開父親緊攥的手,看到那枚象徵親情團圓的鵝卵石,終於打開了郁積多年的心結,怨恨瞬間化為淚水。影片達到了高潮。至於父親當年究竟是因為什麼而拋妻棄子離家出走,又是因為什麼30年來一直選擇孤獨地生活在偏僻港口,這些都不重要了。小林在淚流滿面中,他腦海里原本模糊不清的父親印象逐漸清晰。原來,小林的父親一直對
兒子心懷歉疚,到死都緊握著兒子小時候給他的小石頭。這顆非同尋常的石頭讓小林重新感受到了那些久以失去的愛。它又被小林虔誠地放到身邊的妻子腹部,那裡有他們將要出生的孩子。小林送別了父親,也在心裡拋掉了積怨。小林送走了父親,他自己也將成為父親。在上一輩生命的逝去和新生命的到來當中,選擇了寬恕父親、與過往和解之後,小林也得到釋懷和解脫,生命得以更新,變得強韌,愛也因此得以延續。影片中的配樂也很好地呼應了熱愛生命的主題。小林演奏的渾厚憂傷的大提琴曲貫穿始終。那琴聲如泣如訴、深沉低回,飽含著對逝者的哀傷,同時也充滿了對人世間寬容與和解、希望與新生的渴望和贊賞,表現出一種博大寬廣的情懷和對生靈萬物的無限愛意。畢竟,生命是屬於愛的。

㈥ 電影《入殮師》講的是什麼啊是恐怖片嗎有它的介紹嗎

電影《入殮師》講述的是本身為大提琴家的小林大悟因生活所迫改行做入殮師的故事。

小林大悟是管弦樂團的大提琴家,因為樂團解散他不得不結柬演藝生涯,帶妻子返網了故鄉。求職無門之際,他看到一個招「旅行社導游」的廣告便去應聘,結果被佐佐木社長一眼相中,糊里糊塗地就干起了給死者擦洗、更衣、化妝的入殮師工作。

盡管每次面對冰冷的屍體他的內心都要經歷掙扎與煎熬,盡管妻子不堪忍受。說他「臟」而拒絕肌膚之親,但是一次次地見證生死訣別,大悟對生命與死亡有了新的認識,用他那雙藝術家的手在逝者的身體上奏出裒美的旋律。

經歷種種曲折之後,他終於贏得了妻子美香的理解及周圍人的尊敬。此時,突然傳來30年前拋妻奔子離家出走、音信全無的父親死亡的消息,從孩提時代就萌發的恨讓大悟的內心拒絕面對,但在為父親入殮時,卻發現父親的手中緊握著30年前的月夜與大悟交換的石頭,大悟感情的防線霎時崩潰。

(6)電影入殮師主題擴展閱讀:

《入殮師》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門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山崎努、廣末涼子、吉行和子和笹野高史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8年9月10日在中國上映 。

影片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該片曾獲第32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高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等獎項。

閱讀全文

與電影入殮師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第七電影在線 瀏覽:615
jk制服微電影 瀏覽:562
哪些俊男靚女的電影 瀏覽:803
手機要如何使用百度雲下載電影 瀏覽:603
微電影一個女作家 瀏覽:215
好看的黨建微電影 瀏覽:426
新電影天堂軟體最新 瀏覽:172
看電影怎麼寫文案 瀏覽:44
我的世界打敗迷你世界大電影 瀏覽:905
vr電影如何收費 瀏覽:363
電影中表達時間流逝的鏡頭 瀏覽:590
畫聖吳道子電影的背景音樂 瀏覽:868
倪大紅劃拳是哪個電影 瀏覽:243
M65出現在哪些電影 瀏覽:990
美劇霸道總裁瑪麗蘇系列電影 瀏覽:114
流金歲月北京電影學院96班 瀏覽:474
微電影愛的微評論 瀏覽:655
電影被輪視頻片段 瀏覽:604
雲南話的電影有哪些片名 瀏覽:595
電影院哪個廳的椅子會動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