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新現實主義分析中國電影

新現實主義分析中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3-09-10 05:55:45

⑴ 中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既保留了藝術追求,同時也獲得高票房你認為它們是怎樣做到的

《姊妹花》導演:鄭正秋1933年 上海明星影片公司
《姊妹花》是鄭正秋根據自己編寫的舞台劇《貴人與犯人》改編和導演的電影,以1924年軍閥內戰為背景,描寫了一對自幼離散的孿生姊妹,因處境不同,妹妹成了軍閥的姨太太,姊姊成了囚犯。
結局是姊妹相認,與父母闔家團圓。該片由當時的影後胡蝶一人分飾兩角,首映後受到極大歡迎,在上海連映60多天,盛況空前,是解放前少有的最賣座影片之一,這個紀錄長時間無人能夠打破,直到1934年出現了《漁光曲》(後者以其絕佳的視聽效果創造了84天的上映紀錄)。《一江春水向東流》導演:鄭君里、蔡楚聲 1947年 昆侖電影公司據統計,從1947年10月到1948年1月,《一江春水向東流》連映3個多月,觀眾達712,874人次,創造了《漁光曲》之後的最高紀錄。這部史詩式的影片有著遼闊的社會背景,事件紛繁,人物眾多,關系復雜,時間跨度大。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卓著,是中國風格的電影代表作。《白毛女》導演:王濱、水華1950年 東北電影製片廠《白毛女》是新中國第一部在全國引起巨大轟動的電影,它改編自延安時代令廣大工農兵刻骨銘心的同名歌劇,這部歌劇取材於民間傳說「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女》上映時,國內首輪觀眾即達600餘萬,上海達80餘萬人次,創中外影片最高紀錄。50年代這部影片先後在30多個國家、地區映出。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在他的《電影藝術史》中,給《白毛女》以很高評價,稱之為「動人心弦的現實主義」。《喜盈門》導演:趙煥章1981年 上海電影製片廠1980年代初期的話語中心是農村的經濟改革,家庭內部的爭端成為社會焦點。適時而出的家庭倫理道德片《喜盈門》以北方農村一個家庭婆媳之間的爭端為主要內容,關注了傳統倫理道德特別是尊老愛幼、贍養老人在經濟改革年代的農村的失落問題。1981年放映後的兩年內,全國觀眾達1.7億人次,成為80年代上座率最高的國產故事片之一。這部產於大城市上海的電影,長時間以來成為中國農村電影的惟一代表。《芙蓉鎮》導演:謝晉1986年 上海電影製片廠這部根據古華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是被認為傳統倫理電影最後一位導演的謝晉的代表作。其電影在多年之內創造的觀眾人次記錄在中國電影史上堪稱空前絕後。即便在經過相當一段時間淡化以後的1998年,北京零點-中博影視調查系統對北京、上海和廣州的1500位18歲以上的市民所進行的調查中,仍然有25%的觀眾選擇了謝晉為他們 「最欣賞的國內導演」,其得票率超過了居第二位的張藝謀。不僅如此,它也創造了內地影片在香港最高票房紀錄,1988 年3月10日在香港上映後,15天內票房收入達511萬港元。同時,在國際上也是口碑卓越。《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1986年 新藝城-電影工作室香港英雄片的經典之作,曾被評選為香港10大電影第一名。1986年8月首映後,創下了票房34,651,3 24港元的當年最高紀錄,隨後風靡東南亞,又以輾轉的渠道風靡整個大陸。《英雄本色》使失意的吳宇森和周潤發橫空出世,成為香港影壇的里程碑,後者扮演的「小馬哥」成為一代影迷的偶像。通過該片,吳宇森樹立了其「暴力美學」旗幟,周潤發也徹底改變了「票房毒葯」的不佳名譽,確立了其香港第一影帝的地位。該片的續集也廣受歡迎,成為香港電影的一種品牌。《少林寺》導演:張鑫炎1982年 香港銀都機構1981年,《少林寺》正式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實地開拍,出演。這部投資120萬元人民幣的功夫電影全國公映後取得巨大轟動,在香港及亞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國家上映時,引發一股強烈的「少林旋風」和「功夫熱潮」,觀眾遍及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僅國內的觀影人數就達到了5億人次,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超過了3000萬人民幣,香港突破功夫片歷史最高賣座記錄,僅在香港的票房收入就達1615.7萬港元。《大話西遊》導演:劉鎮偉1995年 香港彩星電影公司這套投資6000萬港幣的影片最初在香港上映時,票房極差,僅為4500萬港幣。進入大陸後,起先默默無聞,沒人願意看和談論它,票房低到登上了「95年十大引進劣片」榜。但隨後,這部影片以盜版VCD(後來又以DVD、網路下載的形式)在高校的學生中流行開來,並且聲譽日漲,最後到達了成為經典的程度,充當了網路時代的年輕人最熱門的公共話題,由此衍生出的語言、文學、游戲、及相關一切變成一種青少年「亞文化」現象,甚至引起了嚴肅的專家學者的解讀興趣。這部電影只是在票房上失利,但在其它方面所賺取的人氣和利潤,不知道要超過票房多少倍。到了20世紀末,它的票房已經高達6000萬元。《大話西遊》已成為年輕人心中CULT片崇高的經典。《大鬧天宮》(上、下集)導演:萬籟鳴、唐澄1961年、1964年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從1960年到1964年,歷時4年時間創作完成,繪制了近7萬幅畫作,堪稱一部鴻篇巨制。這部承載了幾代中國人的少年回憶的動畫作品,幾年間創下上億元票房,同時也震驚了國際動畫界,在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並榮獲第22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等無數獎項。20多年後,《大鬧天宮》於1983年在法國公映,依然震撼了這個藝術國度。法國《德國人》介紹說:「《大鬧天宮》不但具有美國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斯尼藝術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此後的40年裡,沒有一部國產動畫影片能夠達到《大鬧天宮》的藝術高度和影響力。《英雄》導演:張藝謀2002年 銀都機構、精英娛樂、北京新畫面2002年可說是《英雄》年,這一年年底,張藝謀首次試水的武俠電影在恢弘的宣傳氣勢中上映了。這部投資30 00萬美元的超級巨片以別人無法仿效的宣傳發行模式,瞬間席捲了全國影院,並創下了高達2億元的國產電影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紀錄,兩年後的2004年9月份,《英雄》北美上映後成為票房冠軍。在國內電影市場連年不景氣的情況下,張藝謀和他的搭檔張偉平敢於斥巨資拍攝這樣一部空洞的「英雄」電影並獲得如此大的回報,說明中國電影產業的空間仍是巨大無比的。此後,中國官方和電影人開始認真地考慮市場和產業問題,這或許才是《英雄》落幕之後中國電影最大的回報。

⑵ 現實主義電影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現實主義電影的勃興現狀
1、政策扶持度高,市場包容性強
2、藝術性呈現與內容深度的平衡
一方面現實主義的電影水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其深刻性嚴肅性和批判性未減
二、對現實主義電影的反思審視
1、內容過多停留於邊緣主體
2、過分迎合受眾導致價值迷失
3、現實主義語境下的敘事受制
這些都可以掌握好啦!也可以寫一寫練練喲1 中國現實主義電影井噴的原因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社會蓬勃發展,新舊媒體處於更替階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量生產信息的新興媒體出現,新聞信息變得碎片化,受眾多樣化的需求,使國產現實主義電影出現了新趨勢,依託社交媒體進入了井噴式發展的時期。

1.1 肆意消費的大娛樂背景下,觀眾渴求精神回歸

近年來,國內熱播節目主要為娛樂真人秀,以明星為基礎。綜藝文化的圈層傳播塑造了「全民娛樂」的擬態環境,商業化、市場化的運作規則滲入電視公共空間,消費主義思潮開始掌控媒體,使客觀真實的信息內容、文化讓位於消費與娛樂[1]。有些節目為了爭奪收視率,不惜報道低俗新聞,搶占輿論話題,但這對社會正能量的宣傳引導、主流價值觀的塑造沒有任何作用,反而嚴重擠壓了公共傳媒空間,也影響了觀眾對主流媒體的印象[2]。過度娛樂化生成了象徵符號與模因,全民狂歡,人們出現審美疲勞,渴望精神文化的回歸,受眾開始對現實主義電影產生需求[3]。

1.2 緊貼社會熱點,把握民生

2018年4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浙江寧波召開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對偽現實主義題材的懸浮劇進行了批判。所謂懸浮劇,是指某些脫離中國現實的現實題材劇,劇中的事件、情感都沒有根。表面上看,劇中人物從事著和當下生活緊密相關的工作,但劇中充斥著無病呻吟的情感傾訴和生搬硬套的情節套路。與此同時,國產現實主義電影爆款頻出,電影市場用實打實的佳作扛起了復興現實主義的大旗。2018年上半年,《爆裂無聲》的橫空出世,無疑是對當代國產電影現實主義浪潮的一次延續。在《爆裂無聲》中,我們可以看到與《烈日灼心》《心迷宮》一脈相承的影子,有根植本土的生活氣息,有反思社會的力度,更不乏人文關懷的溫度,緊貼民生。

1.3 新媒體時代的廣泛傳播與分享

在傳統媒體時代,一部電影能否引起廣泛關注,主要取決於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傳播情況;而在新媒體時代,一部優秀的電影可以藉助社交媒體迅速傳播,甚至實現廣泛分享[4]。進入web3.0時代,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原有的傳播格局,傳播受眾由單一的接收者變為受傳合一者,不斷分化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主流媒體的影響力[5]。人們在信息化時代習慣接收碎片化信息,新媒體依據獨有的優勢搶佔先機,覆蓋人們的話語圈。例如,《我不是葯神》上映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出現了大量的相關分享與討論話題,電影知名度迅速提升,電影票房節節攀升

⑶ 結合電影活著分析現實主義的基本特徵

一般說來,現實主義作品具有三個特點:
一是細節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觀眾如入其境。瓦薩拉的《畫家的生活》曾敘述了一些有趣的藝術史軼事:孔雀啄食貝那左尼畫得太逼真的櫻桃;喬托的老師用刷子驅趕喬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蒼蠅。這種現實主義概念雄霸人類藝術史近兩千年,至今仍保留在日常生活中。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徵。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志。生活現象是紛紜復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解釋說:"現實主義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要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的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這同恩格斯所說的"除了細節上的真實之外,現實主義還要求如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義基本一致。

⑷ 淺析現實主義電影與類型電影

畢業論文無論對普通大學畢業生還是成教畢業生都是個撓頭的問題,開題報告、參考文獻等等都是讓人十分煩惱的事情,下面YJBYS我為大家帶來本科畢業論文,歡迎閱讀!

摘要 :現實主義理論和實踐在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為社會中的某一個階層或者群體代言的,而且,它們都為現實主義美學理論增加了新的富有時代性的內涵。電影類型化是電影工業發展的結果。電影在產業化的進程中,也越來越重視電影的類型化特點。現實主義的創作是電影創作的趨勢,但是在電影創作中不能把這兩個概念割裂開來。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現實主義電影與類型電影的概念,之後通過一部電影說明現實主義電影與類型電影之間的聯系。

關鍵詞 :現實主義電影;類型電影;主題;造型;表現方式

在電影創作中,現實主義電影和類型電影是兩大主流創作模式。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主要以反映客觀生活為主,而類型電影則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創作具有典型特徵的電影。兩者在創作方式上雖有不同,但是我們在電影創作中卻不能將這二者割裂開。現實主義電影強調較高的藝術性,但是可能會忽略觀賞性;而類型電影在牢牢抓住觀眾的胃口的同時可能會降低其藝術性。如果在電影創作中將二者結合起來,會使電影的整體質量上升一個層面。

一、現實主義電影與類型電影的概念

1.現實主義電影

“現實主義”這個術語最初是指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側重如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客觀性較強。它提倡客觀冷靜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加以描寫,力求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電影誕生於1895年,是所有藝術中最年輕的一個藝術門類。“現實主義”這個術語最初在電影上的運用,只是一種術語的移用。作為一門用光影反映現實、表現生活的科技藝術,電影的現實主義表現與文學,繪畫等藝術門類的表現方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從最初的卓別林默片電影到英國的紀錄電影運動、法國的詩意現實主義、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一直到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現實主義的高潮——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現實主義無不貫穿著一種理念:關注社會現實問題。這些問題凸現為人與社會的矛盾,人與自然的沖突,人與人的隔閡,人與自身的靈魂掙扎等等。

2.類型電影

“類型電影”是按照不同類型的規定要求製作出來的影片。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為影片製作的基礎觀念的。所謂類型是指由於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疇、種類或形式。類型電影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製片人為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形象。類型電影的製作根據觀眾的心理特點,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類型作為製作重點,即採取所謂“熱潮更替”方式。

二、電影中的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電影的意義在於客觀如實的反映生活,關注民生,關注現實,塑造出一個又一個典型的社會形象,真實細膩。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自己詮釋的現實主義理念;一部所謂的現實主義影片所表現的現實也必然是一部分人的生活現實,不可能囊括整個人群。這樣,現實主義在概念上就具有了模糊性。一種觀點認為,只要表現了大多數人的真實,就是一種現實主義。可是,問題又隨之而來,大多數人是指哪些人?是大多數的生活在社會下層的普通百姓?還是掌握了權利、知識話語權的群體?如果是普通百姓,他不掌握話語權,而從事電影的人大多是有知識的文化群體,身份確認上與這些普通百姓存在著隔閡,能很好地表現他們的生活現實和真實想法的影片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是掌握了話語權的知識分子,那他代表的是人數上的小眾,這就與大多數人的界定相違背。這樣,現實主義的概念就被縮小了。下面我就通過一個例子來說說現實主義電影。

最近連看了部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前南斯拉夫影片《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這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電影具有很多西方電影慣有的特色:敘事簡潔明了,對白清晰,或言簡意賅,點到為止,或話外有話,餘音繞梁,甚至讓人腦筋急轉變後,又恍然大悟,會意在心。《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在中國曾紅極一時,這部影片真實的反映了二戰期間納粹入侵南斯拉夫時,南斯拉夫人民奮勇反抗的故事。與很多中國的反映抗戰時期的電影不同的是,中國的抗戰題材電影把人都描寫成了神,而這部電影中則充滿了智謀、勇敢、背叛、偽裝。貫穿其中的懸念就是神秘的游擊隊員瓦爾特。他指揮著游擊隊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卻來無影去無蹤,連他的隊員都找不到他。電影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跟蹤和偽裝,當然還有反間計。德國軍官偽裝成瓦爾特,游擊隊員偽裝成德國士兵等等。影片感人至深,人物有血有肉,影片不論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個個真實可信。在人物塑造方面,沒有沿襲某些革命題材影片把革命者神話、公式化,把敵人愚化、嘴臉化的舊模式。影片中的革命者沒有慷慨激昂的說教,他們只有默默地行動。影片正面人物台詞不多,而反面人物也都非頤指氣使。這部電影讓我最感動的就是看到南斯拉夫人民的團結,游擊隊員到處都是。本片不乏精彩之處。比如納粹設圈套讓民眾前來認領被他們大四的游擊隊員的屍體時,身為游擊隊員的修表匠與瓦爾特帶領群眾走向親人的屍體,他們強忍痛失親人的巨大悲傷,抱定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昂首挺胸的走向法西斯的槍口,這種精神讓我感嘆;再比如修表匠冒充瓦爾特,慷慨赴死。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一去不歸,毅然慷慨赴死。修表匠倒下的時候,和平鴿驟然飛起,表達了人類為和平不惜犧牲生命的崇高境界;又比如影片結束時黨衛軍上校的一句話:看,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薩拉熱窩就是瓦爾特,南斯拉夫就是瓦爾特,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就是瓦爾特,這就是正義。本片突破了“日常生活”的日常性,充分揭示出戰爭狀態下的“日常生活”的非日常性,從而使觀眾在觀賞其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表象時,所獲得的常常是超出其日常經驗之外的、或另其驚異的或另其意外的審美體驗。

三、現實主義電影與類型電影的聯系

⑸ 現實主義電影的藝術特色和語言風格是什麼啊

新現實主義是西方現代電影流派之一。受19世紀末作家維爾加所編導的"真實主義"文藝運動影響,是批判現實主義在特定條件下的發展。多以真人真事為題材,描繪法西斯統治給義大利普通人民帶來的災難。表現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細節,多用實景和非職業演員,以紀實性手法取代傳統的戲劇手法。首部影片是《羅馬--不設防的城市》。(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車的人》(1948),《橄欖樹下無和平》(1952)等。現該派雖然沒有過去聲勢浩大但一直在發展變化之中,亦在當代中國的電影中也時有顯示。
首先這一電影學派在內容、題材方面的明顯社會性。第二是影片的真實性。
新現實主義最突出的特徵及其最重要的新意就在於它證實了一部影片並不一定需要有一個"故事",即一種根據傳統臆造的故事;新觀實主義的最大努力就表現在它盡可能使敘事淺顯,講得盡可能簡明。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的"段落鏡頭"理論 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手法和美學主張,促使以後的電影理論界不論在電影的敘事手法,蒙太奇剪輯、攝影、表演,以致在劇場景的結構上都出現新的論證和觀點。最明顯的是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的"段落鏡頭"理論(即長鏡頭理論,反對單鏡頭剪輯,而主張像一些新現實主義影片一樣,更多以"段落"或一場戲作為一個剪輯單元。在他看來,只有這種剪輯方法,才更符合生活。

⑹ 求:一部新現實主義電影影評一篇

《十七歲的單車》
http://..com/question/17069262.html?si=3
《十七歲的單車》反映了兩種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城裡人和鄉下人;可他們也是同一種人——「下層人」,簡單的說這部戲就是一部「下層人」的悲歌。
影片中繁華忙亂的北京城、快節奏的音樂,襯托著一個鄉下的小夥子「阿貴」,他純朴、善良、有點兒木訥,從農村來到北京打工,找到了一份騎自行車送快遞,每單收費10元。等他掙夠了600塊錢,他就可以買下他特別喜歡的那輛公司借給他的銀色山地自行車。從此阿貴就騎著自行車在穿梭於北京的大街小巷,可是「城市」總與他格格不入。首先導演讓他看見了一個不斷換衣服的漂亮美眉,讓他見識到什麼是「城裡人」;然後讓他在都市四處受氣,見識下什麼是「城裡人」的氣派,再把他放到大酒店的門口,讓他「空迅感受生活」,不停轉動的酒店大門代表著高速的都市生活,及先進的物質文明,跟著轉門彷徨旋轉的阿貴,卻代表著外來者對生活的不知所措的茫然!阿貴好不容易進入了酒店卻如同呆兒般被招呼去洗了個「文明澡」,誰不知這「澡」卻洗錯了,不但要找的「張先生」沒找到,還要被迫交納洗澡費,阿貴無助地喊著「我不是來洗澡的」「是你們讓我洗的」——一個不清楚城市生活「金錢」法則的螞察阿貴,再次顯現出他與城市的不協調,他想逃可以說他是想逃離這一片令人窒息,與自己格格不入、夢魘般的土地,這里有太多的另人費解!
受盡凌辱的阿貴終於在經理的「施捨」下免費離開了酒店,可是厄運再次降臨,他唯一的財產——單車,被盜了,他不知所措的四處尋找,影片中的阿貴象盲頭蒼蠅般奔跑於茫茫的車海中,配以彷徨失落的慢節奏的薩士風音樂,成分的表達出人在丟失「希望」(單車是阿貴在城裡賴以生活的工具,也是唯一的財產、相依為命的「親人」,單車是阿貴的唯一希望。)後的無助、斗物此焦慮與驚惶!——這就是城市的現實——殘酷的生活再次使阿貴陷入悲哀!最後演員看著丟車現場那空餘的車鎖鏈,眼中溢滿了旋而不滴的眼淚,無一不足以震人肺腑,這正是下層人民深度絕望、無奈的表現。
車丟了,工作沒了阿貴唯一的期望是找回單車,也找回希望,在尋車的過程中他遇上了阿建。阿建是一個家境貧寒的的中學生,與阿貴一樣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城裡人,他的爸爸總是寵著他繼母帶來的妹妹以至於從未兌現過給他買單車的承諾。義憤之下他偷了家裡500塊錢,去舊貨市場買了一輛單車,對阿建說來,單車也不僅是單車,它是 「本來就該他的東西」,是他的尊嚴,不想單車卻是阿貴丟失的那輛。阿貴發現後,他去偷回來,阿建搶回來;阿貴再要回去,阿健再追打著要搶回來,兩人就為了在這循環往復中糾纏,一個要回「希望」,一個要回「尊嚴」,在最後一次的搶奪中,阿貴哭了, 他拚命的抓住他的車,撕心裂肺的呼號著。這一聲又一聲的喊叫,可以說是對不公世道的發泄,也可以說是絕望中自我保衛的發作,現實已經把這下層的打工仔,逼得獸性畢露了,阿貴的嘶喊震驚了阿建和他的朋友,制止了他們的繼續搶奪,似乎從他們的靈魂深處喚醒了他們的良知。阿貴這樣的喊叫,讓人感覺他將要失去的不是一輛自行車,而是他的身體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17歲的阿建承受不住這樣的喊叫,可是單車也是他身體里最重要的東西,他也不能放手,他們只得讓步,「不給車可以,還錢吧!500沒有,400也行,實在不行300也忍了呢!」可在阿貴看來單車「這本來就是我的,我已經付過錢了」,但在阿建看來「我也付過錢了」,他們終於達成協議:一個人用一天!這個在成人看來荒謬的事情,在他們之間卻似乎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這是身處下層社會兩個17歲人執著,是對生活最無奈的抉擇,但是也善良的。
單車把兩個17歲聯繫到一起,阿建伸出手與阿貴主動的那一「握」,更是意味深長,兩個下層的年輕人,在各自維護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屈服在世上最不合理的「約定」下,承受著最不公平的待遇,這一握手可以說是這兩個深受命運迫害 17歲之間為同病相憐結成的友誼,悲慘的現實使「敵人」變成了「朋友」!
命運似乎把他們緊密栓連,最後阿健,用磚頭拍倒那個搶走他女朋友的「金毛」。回來報仇的人們把他和阿貴毒打一頓,連單車也被無情的砸爛。在影片的結尾,阿桂扛著殘破的單車,孤身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最後湮沒在茫茫的車海中,孤獨的身影、殘破的單車象徵著他——一個外來的下層打工仔,永遠也無法融入這個城市中。來的時候他擁有了「希望」(單車),現在「希望」被打破了,自然人也無法生存——這就是下層人的悲哀,註定被壓迫、被殘害!
影片在揭露下層人悲哀的同時,也揭示了現代年輕人的最明顯的特徵:沖動和迷茫,成長的挫折和錯誤,使人迷茫失去理智,進而產生沖動,影片所有的人物和矛盾都圍繞這樣一個單車兩個17歲的年輕人展開。單車是他們共同的迷茫,使他們產生一致的沖動,最後同時表現出現代社會現實壓迫下年輕一族的本質特徵。因為單車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可以幫助影片從一開始就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而後人物的對話,行為也都非常的真實,影片中幾乎沒有太多的語言,都是通過真實的動作,最樸素的表情,樸素到連一點表演的雕飾都不存在,給人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影片好,不是勝在演技,而是勝在自然真實!

⑺ 有哪些好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以下是幾部好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供您參考:
《活臘隱著》:由張藝謀執導,根據余華的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農民的生命經歷,反映了中國農村的苦難和命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天註定》:由賈樟柯執導,講述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的一段歷史,揭示了貪污腐敗和階級分化等社會問題,同時也展示了人性的復雜性。
《一一》:由楊德昌執導,講述了一個台灣家庭的故事,反映了台灣社會的變革和家庭關系的復雜性,同時也展現了人性的脆弱和堅韌。
《白日焰火》:由劉偉強執導,講述了一個小城市的普通人在現實面前的無奈和絕望,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現實困境和人性的悲壯。
《我不是葯神》:由文牧野執導,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個葯品銷售員救助患者的故事,反映了中國醫療體制的現實問題和人性的善良。
《黃土地》:由陳凱歌執導,講述了一對夫妻在黃土高原上的艱苦生活和感人故事,反映了當時農村行局宏的貧困和苦難,同時也展現了人性的堅韌和樂觀。
綜上所述,這些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揭示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社會問題和人性的復雜性,同時也展現了人檔冊性的善良和堅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⑻ 中國當代電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中國當代電影(新時期)從1977年開始到現在,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
其主要特點 :
①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環》 、《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
②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

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在電影創作
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美術片
是中國影片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一個片種。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
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科教片也有新發展。

⑼ 中國電影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網路電影行業主要相關上市公司:東方飛雲(839672)、光線傳媒(300251)、萬達電影(002739)、新片場(834630)、愛奇藝(IQ.NASDAQ)等。

本文核心數據:有效播放、網路電影上新數量、新片平台分布

2021年網路電影有效播放與2020年基本持平

根據中國電影家協會數據,2019-2021年,中國線上影片有效播放不斷下降,與之相反的是,網路電影的有效播放並未減少,2021年累計達到112億,與2020年基本持平,且網路電影有效播放占線上影片的比例提升至25%。

騰訊2021年網路電影上新數量最多

從2021年網路電影新片的播放平台看,騰訊超過愛奇藝成為新片數量最多的平台,且2021年新片數量超越2020年。而2021年愛奇藝和優酷的新片數量較2020年均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別為47%和64%。

拼播網路電影新片數量增長

拼播作為一種較新的網路電影播放模式,已經逐漸被視頻平台接受。2021年多平台拼播電影新片數量增加至39部,較2020年增加18部。

綜上所述,中國線上影片有效播放下降,網路電影有效播放保持穩定。2021年中國網路電影新片數量下降,但有效播放提升,騰訊視頻新增網路電影數量最多。拼播模式逐漸被接受,拼播新片數量增加。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新現實主義分析中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天堂198愛戀 瀏覽:669
天津掃黑微電影 瀏覽:844
替身台灣電影在線 瀏覽:421
西安拍攝微電影多少錢 瀏覽:684
電影作文200字英文怎麼說 瀏覽:697
芳華電影藝術分析 瀏覽:290
手機1電影劇情 瀏覽:576
上海美術電影西遊記 瀏覽:71
哪部電影票房最多 瀏覽:532
快手上的電影是如何製作的 瀏覽:837
狼人題材好看的電影 瀏覽:219
芒果怎麼看國外電影 瀏覽:504
電影八佰刪除了什麼 瀏覽:964
蛇王在線播放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105
在哪裡可以看電影正將 瀏覽:176
外國總裁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255
騰訊vip可以看哪些電影 瀏覽:897
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適合中學生的微電影 瀏覽:226
無常電影手機在線看 瀏覽:429
哪裡還看電視和電影免費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