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特點(影評)
1、色彩
王家衛曾經說過:我拍電影就是想把我孩子時的喜悅、傷心、失落帶給觀眾。找尋回憶、品味時間,在他眼裡,時間與空間不會成為他與過去對話的屏障,他在電影里遨遊並享受屬於他自己的世界。多彩世界的浪漫,舒緩音樂的動情,他善於用色彩表達他的思緒,鮮明且熱烈。在中國電影界,其美學思想的靈活運用可謂是獨一無二。
2、色調
色調是一切記憶的前奏,在這個視覺文化時代。王家衛電影的畫面做的精緻而曖昧,王家衛電影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某句台詞,而是某個畫面的顏色格調。在王家衛的電影里頭,灰、白、黑、紅永遠是主調,曖昧、低迷、頹敗、失落、灰暗,像是一部老電影,訴說著傳奇的故事。
3、音樂
王家衛說:「對他來講電影總是光影與聲音,音樂則是聲音的一部分,音樂也是營造氣氛的需要,同時也可以讓人想起某個年代。」王家衛電影中的音樂常常帶有很強的敘事性,每次出場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本1972年發表的小說,一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交錯成一個1960年的故事。
4、獨白
王家衛的電影慣用獨白敘事,這是他的一大特色。這種單向流動的情感,力在表現人們的孤獨感、失落感、人之間的疏離,人與人之間缺乏與障礙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性本質的追求,是一種實現自我的慾望的表現手法。王氏電影中,人們往往只沉醉於自己的世界中,他們拒絕與人交流,保持沉默,選擇用獨白表達內心的情感。
5、故事敘述的結構
傳統電影一般都是要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基本上每個故事的情節設計都經歷開始、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反觀王家衛的電影,卻並非如此。
他並不是要講述一個多麼完整的故事,他的根本目的在於呈現一種可能被人刻意忽視的氛圍——反映人性真實性的狀態。王家衛的影片大量地採用「碎片」式的敘事策略。
㈡ 如何解析王家衛導演的《2046》
總的來說,《2046》在故事、畫面、鏡頭運用、音樂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個性。而其結構、主題、時空上的開放性又為電影這門藝術拓展了無限的敘述空間。《2046》似是王家衛在《花樣年華》、《阿飛正傳》、《東邪西毒》、《重慶森林》里故事的延續,又似其以後故事的開始。
無論這個蘇麗珍是不是《花樣年華》里的蘇麗珍,無論梁朝偉還是不是周慕雲,在王家衛的影片中,人物永遠糾葛於過去與現在,現在與將來之中。是無意也好,刻意也罷,王家衛電影的開放性、多義性、哲理性,也正是王氏影片的魅力所在。
劇情介紹:
1966年,離開香港的周慕雲藏起了一個秘密,直到在新加坡遇到了蘇麗珍。謎一般的蘇麗珍讓他想起了另一個身影,那個也叫蘇麗珍的女人在他心裡一直是 一個沒有人知道的過去。周慕雲的眼光跟隨著蘇麗珍穿梭在賭場里,她拯救周慕雲的沉溺,卻不願跟著他離開。
獨自回到香港的周慕雲,在平安夜巧遇舊識LuLu,然而LuLu卻對以前的往事毫無記憶。LuLu想不起和周慕雲的那段過去,周慕雲卻在LuLu居住的酒店裡發現了一組似曾相識的數字:2046。2046號房曾經充滿了周慕雲和蘇麗珍的回憶,如今只剩下LuLu與男友CC愛恨交織的痕跡。
㈢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是怎麼樣的
《花樣年華》作為經典華語文藝影片,劇情簡單卻晦澀難懂。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重視情緒的傳遞,往往「看的不是劇情,而是情緒;講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性。」由於兩位主演極具魅力,許多人容易被張曼玉的婀娜旗袍或是梁朝偉的憂郁氣質吸引,而忽略了電影本身傳遞的信息以及劇情的內容
而《花樣年華》這部戲究竟傳遞了多少種情緒?落寞、孤寂、虛偽、嫉妒、曖昧、痛苦、內疚、懺悔或許每個人感受的都不同。
關於《花樣年華》究竟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一直以來影迷和影評人各有認知。有人認為這只是一部反映現實生活中婚外情的場景,講述了一段「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但也有人深入剖析影片內涵,認為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講述的是周慕雲在得知妻子與鄰居出軌後,故意接近引誘鄰居太太蘇麗珍,以滿足自己的報復心理,但最終有所懺悔而選擇離開。
王家衛說,《花樣年華》是部採用了驚悚片手法拍攝的懸疑片。 梁朝偉則笑言把姦夫淫婦的故事拍出了郎才女貌的感覺。一部婚外情電影卻成為世紀經典之作,或許只有王家衛、梁朝偉、張曼玉的三人組合能夠做到。
基本信息
《花樣年華》是由王家衛執導,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愛情片,於2000年9月29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2000年,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2009年,該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
2019年9月,該片被英國《衛報》評選「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名 。
2020年2月19日消息,電影將推出4K修復版,並將在第7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經典」單元進行全球首映,以紀念《花樣年華》上映20周年。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花樣年華
㈣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是什麼呢
如下:
一、墨鏡王的沒有白天
王家衛人稱墨鏡王,我更願意用其電影風格來解釋。縱觀王家衛的絕大部分電影,你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春光明媚、陽光燦爛的場景,塗滿王家衛電影的場景絕大多數與墨鏡過濾後的影像類似,除去白色後的斑斕色彩是其色彩風格。流動的動態暗夜風格。
二、被消解的空間
你永遠搞不清每個場景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像置身博爾赫斯的迷宮,王家衛把每個空間並置和二維化了,二維後的空間只有前後相續的鄰接關系,三維空間的相互關系被消解了。大多數時候,你只能通過演員的衣著、空間內具體的物件來認知空間關系。
三、戈達爾的跳切
鑒於這一點被電影人廣泛的使用了,算不是獨特的風格了。相比大多數導演,王家衛的電影語言是極為復雜的,當然是巔峰時期的作品。只看電影中最簡單的正反打鏡頭,王家衛至少用三種不同的鏡頭軌跡來呈現,很明顯有拉斯·馮提爾的風格在其中。
四、被音樂裹挾的慢鏡頭和印象派的快鏡頭
三種慢鏡頭,戈達爾、馬丁·斯科塞斯,王家衛的慢鏡頭與斯科塞斯更一致,就是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掩蓋了慢鏡頭的慢,使其看起來像正常鏡頭下的抒情片段。這種慢鏡頭所帶來的電影進程暫停,跟小津安二郎和侯孝賢的空鏡頭的效果類似,既是情緒的累積又是觀眾所思所悟的時刻。
只要有動作激烈的片段,王家衛的鏡頭基本模糊一片,不要試圖去看清每個動作,所有運動的線匯聚成了印象派的一種模糊不清的印象動作,是霓虹燈下醉漢眼中川流不息的車流。
五、讓屋子哭代替人哭
用具體的事物映照人內心的感情,用具象來呈現抽象。最具代表性的是《重慶森林》,無論是梁朝偉對著肥皂的對談還是金城武的跑步流汗,都是對人不易影像化的內心情感狀態的形象化呈現。《花樣年華》中,張曼玉去往賓館探望梁朝偉的幾個看似跳切的上下樓梯去又折返的動作,非常形象化的呈現了張曼玉的矛盾心理,非常具有創新型。
㈤ 王家衛的電影哲學,是怎樣的哲學道理
王家衛的電影哲學,是很有內涵的哲學道理。王家衛認為拍電影不能只是為了拍出來的劇情和電影好看,所拍出來的電影也要有意義有內涵,沒有意義的電影就和口水歌一樣,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一部真正好的電影,在這一部電影劇情的背後是有著很多意義的,是能給到人啟發和讓人去思考的。
有意義的電影可以教育人也可以讓人有所啟發一部有意義的電影是非常重要的,這就相當於給電影賦予了靈魂。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可以讓觀影的人得到教育,電影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觀看電影的人可以從電影中的情節事件感悟到一些自己的啟發,從而在電影中學到一些東西。
總結王家衛對於拍電影的想法是非常正確的,這也是王家衛能成為優秀的電影製作人的原因。
㈥ 王家衛的電影到底是什麼風格
對於這個問題,王家衛得電影就是他自己的風格,這個世界上就是他的電影就是屬於他的風格。這樣級別的導演拍出來的電影。肯定就是他自己內心的表達。關於王家衛的電影,幾乎每部都是贊美與批判並存的,批判的人覺得他情節散漫無病呻吟節奏拖沓,而喜歡他的確大抵也不否認這些,但沒關系,我就是喜歡他的電影中的情緒和感覺,而王家衛電影中令人著迷的一點就在於他的不確定性,這個不帶有導向主題往往能引起觀者去獨立思考這部電影,這也是為什麼王家衛的電影會讓人無限回味的一點。
總而言之,王家衛的電影從來不需要看懂,影像和聲音成為敘事工具,喜歡也不需要太多理由。
王家衛電影中的對白是奠定了整部電影的情緒與基調,它或許會讓你覺得晦澀難懂或許讓你引發共鳴覺得「啊,這不正是我么!」。不管怎樣,台詞在王家衛電影里佔了極大比重,它和色調,鏡頭語言與配樂構成了一個屬於王家衛的電影世界。
1960年代的香港,阿飛旭仔從未見過自己的生母自幼由養母養大,所以講將自己比喻為「無根鳥」。
開場《Always in My Heart》,溫柔的旋律輕輕轉著,彷彿看到人們面無表情,天氣低沉,一隻無腳鳥在天空上疲倦的飛著。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
「以前我以為有一種鳥從一開始飛就可以飛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實他什麼地方都沒有去過,這只鳥從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看《阿飛正傳》印象最深的便是張國榮在那個昏暗小屋獨自跳曼波舞的鏡頭,他在鏡子面前搖曳,扭動,好像一切都是那麼渾然天成,
時光彷彿就停止在那間小屋裡。
這段鏡頭的配樂是西班牙著名音樂人庫卡的曲子,它跟著張國榮的舞姿,慢慢將你帶入旭仔那個頹廢又撩人的情緒里,下降又下降,低沉又低沉。
講到這里不得不在提一下Leslie,Leslie在參拍阿飛正傳的時候,曾對王家衛說,拍電影即使沒有錢也可以找他拍,彷彿已經預料到文藝片票房會撲街的慘淡境況。他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人,即使你不生於他那個時代,也能從流傳下來的影像故事感受到他獨特的魅力,情緒與真誠。他的人生就像是一部令人唏噓的電影,即使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是有很多人會時常懷念他,感慨他。再提一句,張國榮全息演唱會正在籌備,應該過不了多久就會和大家見面了。
所以,這個就是王家衛的電影。
㈦ 如何評價王家衛
評價如下:
王家衛的電影是一個具有獨特的、或者說是虛無的世界,雖然根據影片不同時代的設定、空間的設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寫的世界總是一樣的。他以別樹一幟的電影觸覺和細膩的感情刻畫寫聞名遐而。
王家衛無疑是東方城市語境中被現代性主題炮製出來的一個邊緣、虛空、荒誕、孤寂的精神世界裡最深入、最尖銳的體驗者,同時,他通過把這種體驗注入到最通俗、最泛濫的大眾文化形式而獲得的強烈的張力。
早年經歷:
王家衛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5歲的時候跟隨父母移居香港,身為海員的父親遠赴馬來西亞後留下王家衛和他的母親相依為命。雖然生活貧苦,但他的母親卻幾乎每天都會帶王家衛去電影院看電影,他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家衛在香港理工學院(後改名為香港理工大學)讀平面設計時,他曾一度瘋狂地迷戀上了攝影。畢業後,王家衛因為從事所學專業工作不太久,就用業余時間加入了TVB(又名為香港無線電視台)的製作培訓班的編導組學當編劇。然而他並沒有在流水線般的無線台呆多久後就選擇了離開無線,從事編劇為生。
㈧ 王家衛影片的特點是什麼
王家衛電影的獨特性首先在於他對自己身處的城市和時代有著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這樣一個特殊外部環境里的生命體驗。同時,王家衛的影像世界也是高度抽象後的真實,這首先表現在他敘事時流露出的獨特的時間觀。王家衛電影里的場景往往都在線性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中呈現出一種懸置狀態,盡管他不斷地用細節去強調時間概念,像《阿飛正傳》里那個著名的開場、《重慶森林》里對日期的反復訴說和《東邪西毒》里經常會在事件開頭指出節氣,但他講述的這些故事並沒有特別的時間背景,它們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在這個城市的角落裡,它們只是從城市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標本。
王家衛電影的「抽象真實」還表現在他偶然性片斷式的敘事結構和對流行符號的拼貼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衛的作品而感動的話,那絕不是由於整體世界的印象所引發的,而是因為細節、片斷以及絮語化的主觀獨白所喚起的氣氛能讓你產生心領神會的共鳴使然。氣氛存在於片斷中,或夾雜在片斷與片斷間的留白里,這很像是後現代美學對宏大敘事的摒棄和對細碎印象的偏好。
當然,談到王家衛的電影,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會是用手提攝影機所拍攝的恍惚炫目的晃動鏡頭、不規則的畫面構圖和艷麗但冷漠的色調運用。這種商標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和他長期合作的美術指導張叔平和攝影杜可風。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獨立藝術電影甚至有些商業電影中都可以看到這種王家衛式的影像,但大多數都只有單純形式的拷貝而缺乏內在的創意。
王家衛的電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實內里充滿了感情:像《重慶森林》里對快餐化愛情的反諷、《春光乍泄》里細膩糾纏的感情和《墮落天使》里金城武為父親做冰激凌的那段戲都讓人難忘。他作品中始終貫徹的一個主題就是:人與人之間對某種傾訴和溝通的渴望以及對遠比這種渴望更為強烈的個體交流不可能性的無奈。在華語電影圈中還沒有人可以像王家衛那樣更善於把這一主題表達得如此細膩而傳神。
在今天對王家衛的成就下定論可能還為時尚早。英國著名的《聲與畫》雜志將王家衛選為20世紀90年代最重要的電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贊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爾,該雜志在對他的評價中說:「王家衛也許不是未來電影的全部,但他確實地指出了未來電影的一個方向。」